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经典14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经典14篇)。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1〗

1、用18根1分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周长是()。

2、在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从2根3厘米长和2根7厘米长的小棒中,选出3根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4、把一个圆柱形状的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已知削去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削成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把25克盐放在200克水中制成盐水,那么盐和盐水质量的比是()。

A、1:8B、1:9C、1:10

6、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可能是()。

A、三角形B、梯形C、正方形

7、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成的角是()。

A、100B、105C、110

8、下面的三个数中,最接近1亿的数是()

A、1.1亿B、0.99亿C、9999万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2〗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2×5+4×5。

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3〗

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

0.65+3.35=??? + =?? × ×5=

×0=?? ÷ =??? (0.2+0.07)÷0.9=

1、一种电器原来售价4000元,先降价 后,又降价 ,现价(?? )元。

2、一道除式,商是22,余数是6,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259,这道除式的除数是( ),被除数是( )。

3、一个圆柱形水桶,桶内直径4分米,桶深5分米,将47.1升水倒进桶里,水占桶容积的(?? )%。

4、有7个数排成一排,它们的平均数是20,若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30,则第5个数是(??? )。

5、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10把锁匙和10把锁,最多要试验( )次就能保证全部的锁匙和锁匹配。

6、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它的一个外项是0.8,另一个外项是( )。

7、五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那么男生人数是全年级人数的( )。

8、妈妈将5000元存入银行记做+5000元,那么妈妈取出2000元记做(? )元,这时妈妈剩余( )元。

1、将一个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

A.体积和表面积都相等,?? B.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

C.体积不相等,表面积相等,???? D.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三条分别长1厘米、2厘米、3厘米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B、棱长是6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C、21是平年。

D、以上说法都错。

3、气象台表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采用( )最合适。

4、3、在一条公园小路旁边放一排花盆。每两盆花之间距离为4米,共放了25盆,现在要改成每6米放一盆,则有(???? )盆花不必搬动 。

5、一根钢管,截去部分是剩下部分的1/4,剩下部分是原钢管长的( )%。

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和h米,如果高增加3米,体积增加( )立方米。

8、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20分钟,照这样计算,把它锯成8段需( )分钟。

10、下面最接近你的年龄的是( )。

1042-384÷16×13? 4.1-2.56÷(0.18+0.62)

1、下图中,长方形被两条直线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12平方米、8平方米、20平方米,求另一个(图中阴影都分)长方形的面积。(4分)

1、甲数的25%是1.25,乙数是60的20%,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2、4加上一个数的75%等于11.5,求这个数。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20%与2的积,商是多少?

1、一条长1500米的水渠横截面如下图所示,求挖成这条水渠需要挖土多少立方米?

2、A车和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然后,它们又各自按原方向继续行驶3小时,这时A车离乙地还有214千米,B车离甲地还有18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某商店到苹果产地收购了2吨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1.20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1.50元,如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为10%,那么商店要实现的15%的利润率,零售价就是每千克多少元?

4、书店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30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2,后来又运来一些科技书,这时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9:8,求又运来科技书多少本?

5、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35米,从小洪家到学校门口有36根电线杆,再往前595米,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6、一辆客车从车站出发,乘客刚好坐满所有座位,到甲站后有19人下车,12人上车,这时车上有 的空位,这辆车上共有多少个座位?

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数学培优试卷,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冲刺考试。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4〗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比例》测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填空题。(30分)

⑴12÷20=()∶5= =()%。

⑵某班有男学生28人,女学生25人。男学生和女学生人数的比是(),男学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⑶把4.2∶2.8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⑷ 做一批零件,甲要4小时完成,乙要5小时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比值是( )。

⑸把两个比值都是 的比,组成一个内项为6和5的比例是 ( )。

⑹6∶4=3∶( ), ( )∶ =5∶

⑺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地距离是3.2厘米,实际距离是( )。

⑻┗─┻─┻─┻─┛ 是( )比例尺,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⑼一张精密仪器图纸,用5厘米长表示实际长5毫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⑽用15,30,6,3这四个数可以组成四个比例,它们分别是:( ),( ),( ),( )。

⑾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比例。

⑿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比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⑴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结果是0。 ()

⑵在比例尺中,图上距离总是小于实际距离。()

⑶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

⑷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⑸方程和比例都是等式。()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⑴一个比的前项缩小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A.扩大3倍B.缩小3倍C.不变

⑵铺地面积一定,()和用砖块数成反比例。

A.每块砖的边长 B.每块砖的面积 C.块砖的周长

⑶下面各组比中,第()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①5∶6和6∶5② 和 ③8∶7和2∶1.75

⑷如果3a=4b,那么a∶b=()。

①3∶4②4∶3③3a∶4b

⑸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则甲数:乙数=()。

① : ②15:8③ 8:15

四、计算。(共20分)

1、化简比。(每题2分,共8分)

⑴ ⑵ 12∶2.4

⑶ ∶ ⑷ 2∶

更多免费资源绿色中课件

3.解比例。(每题3分,共12分)

⑴ 5∶8 = 20∶X⑵ =

⑶ : = X : ⑷ :X = :2

五、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30分)

⑴学校游泳池是长25米,宽8米的长方形。按照 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

⑵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6,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⑶甲、乙两地相距4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驶了240千米。照这样计算,几小时可以到达乙地?(用比例解)

⑷某工程队铺设一段下水道,原计划每天铺设20米,15天完成。实际每天多铺5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了任务?(用比例解)

⑸一块长方形地,周长是120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

【拓展知识】

《比和比例》测试题

1、某校女同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51%。若该校有男生735人,那么该校有女同学多少人?

2、若3a=4b,5b=6c,那么a是c的多少倍?

3、某超市开展促销活动,将原来九折销售的鸡蛋降为八折销售。这样,一次买5斤鸡蛋可以少花1.75元。那么鸡蛋的原价是每斤多少元?

4、某商品价格为25元/件,求打八折再降价2元后的价格。

5、某商品进价为a元/件,在销售旺季,该商品售价较进价高50%;销售旺季过后,又以7折的价格对该商品开展促销活动,这时,一件商品的售价为( )

(A)1.5a元 (B)0.7a元 (C)1.2a元 (D)1.05a元

6、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弯成一个长:宽=5:1的`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7、某种中药含有甲、乙、丙、丁四种草药成分。这四种成分的重量之比是0.7:1:2:4.7,现要配制这种中药2100克,这四种草药分别需要多少克?

8、在直角∠AOB内引射线OC,若∠AOC: ∠BOC=3:2,求∠BOC的度数。

9、甲、乙、丙三人的年龄有下列关系: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2倍,且是丙的年龄的10倍,而去年乙的年龄是丙的年龄的6倍。求三人各自的年龄?

10、班委会决定,由大宝、二宝两人负责选购圆珠笔、钢笔共22支,送给结对的山区学校的学生。他们去了商场,看到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每支6元。若购买圆珠笔9折优惠,购买钢笔8折优惠,在所需费用不超过60元的前提下,请你写出一种选购方案。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5〗

小升初数学整数四则运算归纳总结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6〗

关于小升初数学公式

小升初数学公式

第一部分: 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最新的小升初数学公式: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 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27.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28.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30,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1.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3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3.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34.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最大公约数。)

35.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6.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7.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3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39,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0,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4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

42.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43.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44.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45.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47.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48.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49,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50,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3。 141592654

51.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52.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53.什么叫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第二部分:定义定理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第三部分:几何体。

1.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公式:V=aaa

2.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3.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4.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 ah

5.梯形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6.圆

直径=半径2 公式: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公式:c=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 公式:S=rr

7.圆柱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公式:S=ch=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r2

圆柱的总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h

8.圆锥

圆锥的总体积=底面积高1/3 公式:V=1/3Sh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像这样的两条直线,

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第四部分:计算公式。

数量关系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

面积,体积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5)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

重量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

面积,体积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5)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

重量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7〗

关于小升初经验之数学知识总结

考试近在咫尺了,考生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考试了呢?考试前的复习是很重要的哦,下面是小学网为大家准备的考试实用技巧的复习的一些妙招,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高效复习。

一、关于数学命题趋势的分析

纵观各级各类考试,数学命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

(一)综合性

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小学数学的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中要注意:小数的相加、相减、相除三类运算中的小数点对齐问题,乘法运算中的乘数与被乘数共有几位小数,所得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不敷时要补零。分数的加减运算要注意通分(先找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将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带分数相加减,应将整数、分数部分别离相加减,然后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合并,如分数部分不敷减,要考虑向整数部分“借”。分数运算中“约分”的思想是化繁为简的理论基础,要将它和关系“重新组合”、“拆项”等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二)延续性

所谓“延续性”是指相关数学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是否会重新“遭遇”。从数学体系的角度来看,“函数”的思想、“立体感”的建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往往体现为应用题的列式(方程),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识图、运算与转化等。

(三)变通性

所谓“变通性”是指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算的能力。常见的有“发现新规律,定义新运算的能力”、“优化设计(最大、最小)的能力”、“分析推理(执因索果)的能力”、以及“公式的变形与迭代(包罗单位换算、数的进制、手表问题等)的能力”。

二、关于数学应用问题的归类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往往是概念、公式的应用。

小学数学常用的一些概念、公式,应加以记忆。如: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购买建设债券和储蓄在本色上是一样的,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按期储蓄:“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写成:“底面积×高”等等。

(一)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分率(百分率、利率、折扣)”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其中尺度量“1”的拔取是解题突破口。

(二)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要弄清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三)行程问题

从表层意义上是考查学生对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认识,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实际上是检查学生的变通能力,因为需要考虑的不但仅是“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往往还涉及到时间、地点和标的目的等诸多要素,因此,解这类标题问题的关键是认准哪些是“变革的条件”,如安在解题中准确运用“稳定的公式”。

(四)浓度问题(不作重点要求)

这类标题问题要求了解的关系式:

溶液=溶质 溶剂;浓度=溶质/溶液;溶液=溶质/浓度;溶质=溶液×浓度

三、简单的几何问题

面积、体积问题

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思索正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

提示:我们在得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通过剪、拼等方法,对图形进行转化,从而得出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求外貌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长方体外貌积是怎样算的?这类题还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圆柱体外貌积是怎样算的?

提示:立体图形的外貌积是所有面的'面积的总和,所以要先求各部分的面积,然后相加。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外貌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求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示:长方体其实也是一个柱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其实都是用底面积乘以高。

圆柱(锥)

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要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外貌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外貌积,能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简单的统计

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还学过求平均数和求百分数等都是统计初步知识。

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现以外,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现。常见统计图有以下三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要认识统计图,并明确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和用统计图表现数据、整理结果”过程。能按照绘制出的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求平均数的关键,是要先弄清被平均的数量是什么,总数是多少;以及要求的平均数是根据什么平均的,要平均分成多少份等等。

掌握一些与百分数有关的概念,如: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利息等。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税收的计算也是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了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个人所得税?什么是成活率?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8〗

1.1里面有(  )0.1;36个0.01是(  );0.08里面有8个(  ).

2.18.49读作(  );90.08读作(  );三十点六八写作(  ).

3.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  )位,右边第一位是(  ).

4.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

5.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  )分米.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8,其它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

7.3个百分之一和5个1组成的数是(  ).

8.大于0,而小于1的`最大的一位小数是(  ).

9.6.24由6个(  ),2个(  )和4个(  )组成.

10.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10份,取3份,写成分数是(  ),写成小数是(  ).

1.比7.36多4.38的数是多少?

2.3.29和13.57相差多少?

3.甲数是3.21,比乙数少3.58,乙数是多少?

4.3.28比12.39少多少?

1.学校锅炉房十二月份燃油3.1吨,比十一月份多燃0.3吨,十一月份燃油多少吨?

2.一个修路队,第一天修路1.98千米,第二天修1.79千米,两天共修多少千米?

3.小明买本子用去0.4元,买橡皮用去0.3元,他交给售货员1元钱,就找回多少元?

4.一辆大车每次运货10.5吨,比小车多运2.3吨,两辆车每次一共可运货多少吨?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9〗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是按照大阅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课型模式来进行,从出课成型的教学设计是我们初二语文备课组老师经过再三斟酌、反复研讨的智慧结晶,先由我进行初备,然后将教学思路陈述给杨老师和陈老师,她们针对主问题的设计给我提出了意见,然后我又修改了教学设计,并于周四进行了试讲,但是试讲的效果并不如意,主要表现在品读感动与再现感动内容呈现重复。

再现感动这一环节学生只是抓住文本中一些浅层次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反而忽略了深入挖掘文本的品读感动环节,导致整节课都没有将学生带入文本,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出课实践证明了在第一次修改意见中提出的主问题不容易将学生自然带入到对文本语言的研究上来,两位老师建议以徐本禹的感人事迹导入,引出感动主题,顺势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感动的地方来深入挖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步步引导,层层深入。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10〗

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5.06吨=( )吨( )千克 4时30分=( )时

2.( )÷5=0.4= =( ):40=( )%

3.修一条20千米的路,若每天修 千米,( )天修完。

4.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5.一批货物甲单独运需8天,乙独运需10天,两队合运一天,共运了这批货的.( )。

6.在抗“非典”斗争中,医生统计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时,应选用( )统计图。

7.某校男教师与女教师人数的比是2:5,女教师比男教师多( )%。

8.王老师每月工资1200元,超过800元的部分需缴5%的个人所得税,王老师每月实际获得工资( )元。

9.一段路,甲走需要0.5小时,乙走需要20分钟,甲和乙的速度比是( )。

10.小明看一本75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 ,第二天看了40%,第三天应该从第( )页看起。

11.用一个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剪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周长是( )。

12.如果把甲班人数的 调入乙班,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班人数是乙班的 。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11〗

精选小升初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40分)

1、一个数由380个万,8个千,9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

2、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第一个数是8.8,比第三个数小1.2,则第二个数是( )。

3、减数是被减数的34 ,则差是减数的(? )(? ) ,差是被减数的(? )(? ) 。

4、假如A=B+1(A、B为非零自然数),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 )倍。

5、一张正方形的桌子可以坐4人,同学们吃饭的时候把桌子拼在一起,

如右图,那么8张桌子可以坐( )人。

6、从甲盐库取出15 的盐运到乙盐库,这时两个盐库所存的盐的质量相等,原来乙盐库的存盐质量是甲盐库的(? )(? ) 。

7、1117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一个数后是47 ,这个数是(??? )。

8、育红小学五(3)班有55名同学,那么至少有( )名同学的生日在同一周。

二、计算。(20分)

(229 +323 )×29×23?? 67 ×[23 -(512 -13 )]

333x777-222x666555x999 13 +115 +135 +163 +199 +1143

三、操作题。(10分)

在内侧棱长为12厘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然后把这个容器倾斜放置(如下图),溢出来的水正好装满一个内侧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容器。求图中线段AB的长度。

四、应用题。(30分)

1、小明拿一些钱去买水果,若用全部的钱买苹果,可以买30千克,若买梨能买15千克,现在他买了苹果、香蕉和梨各5千克,正好用去总钱数的34 ,剩下的钱都买成香蕉,还能买多少千克?

2、有一些数字卡片,上面写的数字都是3或4的倍数,其中3的倍数的卡片占23 ,4的倍数的卡片占34 ,12的倍数的卡片有20张,问这些卡片共有多少张?

3、甲、乙、丙三人在郊游时买了10个面包,平分着吃完,由于丙没有带钱,所以甲付了6个面包的钱,乙付了4个面包的钱。第二天丙拿出5元给甲和乙,当作自己昨天的饭钱。问甲、乙各应收回多少钱?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12〗

关于比例的数学应用题(精选50题)

应用题一般由文字和数字相结合,给出条件,最后提取文中的数字进行正确的运算作答。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与得分高点,很多同学也是因为应用题而与别人拉开分距。攻破应用题,既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孩子思维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关于比例的数学应用题(精选50题),供大家练习,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成绩!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13〗

原州区头营中学别志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类比和数学建模思想。

重点: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的能力

难点: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重点:了解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

教具:多**课件和直尺

学具:直尺和三角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活动1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的建模能力。

活动2 考察的是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老师的问题:你能给我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吗?

学生回答:当距离固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二、 新课

活动1、

师出示多**课件数学活动1:

请填写下表,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再纸上画出10个相同面积的矩形,其中∠a为10个矩形的公角。

绘制10个矩形后,取∠a的10个对角顶点,然后将10个点与平滑曲线连接。

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的分支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问题,并作小组报告。全班讨论

师:总结,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长方形的面积为10.即k=10,则矩形的长y与宽x成反比例函数。

即y=[', 'altimg': '3b7d3039a64c7ff1c2fee310fefc7a73.png', 'w':

'28', 'h': '43'}]

活动2:教师展示更多课件

如右图,取一根长100厘米的匀质木杆,用细绳绑在木杆的中点o并将其吊起来,在中点的左侧距离中点25厘米处挂一个重9.8牛顿的物体,在中点右侧用以个弹簧秤与中点o的距离l(单位:厘米),看弹簧秤的示数f(单位:

牛顿)有什么变化,填表:

以l为横坐标,以f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描出以上表中的数对为坐标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

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个分支吗?为什么?点(50,4.9)在这条曲线上吗?

师复习提问:“杠杆原理”?

生答: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为了平衡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与其力臂成反比。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由上式可知,为了平衡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而功率是阻力的一小部分。

师:小组讨论并利用“杠杆原理”完成问题。

生小组活动:

……………………

老师总结:在这个活动中,弹簧秤的指示f是距离l的反比例函数,

即f=[', 'altimg': '72270b103c35570d8c0d34c306ffaf4c.png', 'w': '16', 'h': '43'}]

根据已知条件得

k=9.8x25=245

则 f=[', 'altimg': 'c0ef9d641d25ac0bcf7eb8ff539071e5.png', 'w': '39', 'h': '43'}]

小结:1。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的建模能力。

2 、考察的是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作业:在生活中寻找一种反比例关系,并加以解释。

板书:反思:学生们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培养,并且应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小升初数学比例思想总结 〖14〗

教学目的: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互相依赖的变量,谁来举例子说一说都有哪些?

2、在这些互相依赖的变量中,有一些互相依赖的变量之间有着共同之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看谁在这节课里表现得最好。

二、新授

1、请同学打开书19页,看第一题。

(1)读题

(2)指导看图,请同学看书上左边的图像,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请同学在书上把表格填完整

(4)学生汇报

(的表格和图像,想一想,哪个量是随着哪个量变化而变化的?怎么变化的?(正方形的周长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周长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的)再看(2)的表格与图像,哪个量随着哪个量是怎样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的)。

(6)看看这两个表格和图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相同么?(不一样,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也就是比值一定,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与边长的乘积,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2、接着请同学看黑板,我们再来看第二题

(1)找一生读题 怎么求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2)请同学根据这个式子在书上把表格填完整

(3)对答案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

(相同,那么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板书课题正比例)思考: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那么单价一定时,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和质量之间是什么关系?(正比例)

结合二三题的表格,谁来说说成正比例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两个变量,二是这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一定)(黑板板书两个条件)

(4)师:也就是说,一个量增加或者减少,另一个量也跟着增加或者减少,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之间成正比例

一句话: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之间成正比例(屏幕出示此句话)

5、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式子

A、如果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怎么表示(表示为s=

B、如果用y和x表示两个变量,k表示他们的比值,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么?黑板板书y=kx(k 一定)(板书此关系式)

师:现在你们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么?下面我要考考大家,看谁能顺利过关?

汇报:(不成正比例,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的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的岁数与爸爸的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变量)

(3)师小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不但要看一个量是否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还要看这两个变量的比值是不是一定,比值变了就不成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3、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里的例子。看谁想得多?

四、课堂总结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58583.html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文章地图

Copyright©2006-2025 一起合同网 hc179.com 湘ICP备18025499号-6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