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本|蒹葭的课件(范例10篇)
发布时间:2022-11-04蒹葭的课件(范例10篇)。
蒹葭的课件 · 第1篇
一、写作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二、注释:
1、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2、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3、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4、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5、遡洄(sù 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着河流向上游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6、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7、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8、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9、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10、晞(xī):晒。
11、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12、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13、坻(chí):水中的小沙洲。
14、采采:茂盛的样子。
15、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16、涘(sì):水边。
17、右:迂回,弯曲,意思是道路弯曲。
18、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19、之:代“伊人”
三、译文: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四、诗歌赏析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清晨(拂晓) 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3、诗歌开头前两句的艺术手法叫什么?
叫做“比兴”的艺术手法,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4、诗歌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比兴手法,以对蒹葭的景色描写为起兴,引出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5、“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用了借事抒情的写法。
6、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芦苇——丛生茂密 。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7、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 孤寂 凄美 迷离
8、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
词语:蒹葭秋风白露 秋霜 秋水 晨雾 河畔道路 水中沙洲
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9、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①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俟 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③ “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 怅惘 痛苦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
10、这首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诗经.秦风》 爱情 蒹葭 塑造了一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青年男子形象。
11、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气质高雅 温婉动人。“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事业、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可知而又不可知,虚幻飘渺的“伊人”是本诗的中心意象。“伊人”的形象始终是朦胧而模糊的,所以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各种各样,众说纷纭的。“伊人”可以是高洁的品质,也可以是美好的理想,可以是向往的爱情,也可以是难得的知己。它涵盖了人世间所有可遇而不可得的人生境遇。
12、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包涵了什么内容?
意境朦胧,含蕴不尽。人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及的人生境遇 。
13、如果我们将这首诗作为爱情诗来解读,谈谈从诗歌中领悟到的爱情观。
反对“闪婚”“闪恋”,反对“只求一时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真挚纯真,专一执着,含蓄高洁……
蒹葭的课件 · 第2篇
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
2、掌握《蒹葭》中相关字词含义。
3、通过诵读、分析,掌握《蒹葭》中兴与赋的`表现手法运用以及了解重章叠唱特点,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美。
1、导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
2、《诗经》知识介绍。
(1)《诗经》又名《诗》、《诗三百》,共有305篇。
(2)介绍“诗六义”。重点解说赋、比、兴,与现代作品结合,使学生更好理解。
(1) 学生散读,初步体会。
(2) 指名朗读,再次感悟。
(3) 重点欣赏第一章,掌握“蒹葭”等相关字词,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师生共同探讨“伊人”与“水”意象,以及“伊人”的魅力分析,穿插相关作品比较,如海伦形象描述和中国古诗词中的水意象。
(4) 学习二、三两章,学生自己找出三章不同之处,具体分析。齐读,体会本诗的重章叠唱特点。
1、《硕人》,掌握其中“比”的手法运用。
蒹葭的课件 · 第3篇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整个人都呆住了。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歌呢?不在于歌曲旋律的婉转,而是歌词所营造的意境让当时还是少女的我心神摇荡。于是,读了一本小说《在水一方》,从此,我便一头栽进了琼瑶阿姨构建的幻境里迷迷瞪瞪了好几年。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读《诗经》。随手一翻,映入眼帘的是一首名为《蒹葭》的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原来被我当作女神在心中顶礼膜拜多年的琼瑶阿姨,也只不过是个翻译者。
喜欢《蒹葭》,是因为每次读到它总能让我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霜天苇地,秋水伊人。一个绝美的女子在飒飒秋风中默默伫立在水边。河对岸的少年痴痴凝望,无奈山高水长,可望却不可及。虽然诗中的伊人和少年都面目模糊,虽然无从知道最后是否能抱得美人归。但是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受尽挫折的苦恼和求之不得的懊丧,却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思之如狂,却若即若离,在“得”与“不得”之间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
有人说,少年读《蒹葭》,爱它的婉转美好;青年读《蒹葭》,爱她的憾而不伤;中年读《蒹葭》,爱她的诗意狂放;老年读《蒹葭》,爱它的淡然荼蘼。这话想来是很有道理的。我十几岁时读《蒹葭》,满脑子都是媚眼如丝的绝世佳人和鲜衣怒马的翩翩少年,感慨的不过是爱情的高深莫测与颠沛流离。现在,我已过不惑之年,再读它,已能感受到其中沉溺而不得的情感,以及人生无处不在的失去与无悔。正如我们曾经拥有的不懂珍惜,求之不得的,却总是耿耿于怀。而《蒹葭》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行走在人世间,世事的纷杂也许早已耗尽了我们对理想追求的热情。是在岁月静好中渐生华发,还是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拼尽全力,用执着为平淡的生命增添一抹亮色?我愿是后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歌中,绝世独立的佳人已在水边,等待了千年;河对岸,痴情执着的青葱少年也上下求索,追寻了千年。纵然,这是一场注定徒劳无功的追逐,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两情阻隔,却坚定地追寻,一定会成为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时光。
蒹葭的课件 · 第4篇
不经意春来了
伴着明媚的阳光
与你在郊外徜徉
窗外流溪河在款款流淌
路边片片落红似女子滴泪的模样
在蒹葭和芳草编织的诗网里
我们奏出平平仄仄的乐章
野外无名鸟儿在吟唱
蒹葭苍苍撒满落日的余光
这样的黄昏诗人禁不住遐想……
那年的重阳
牵引易安居士把酒将黄花吟唱
落寞伴着她为君相守
任孤独缠绕着满腹愁肠
却关不住清冷的寒窗
那蒹葭承受着夜的风霜
却不解梦里梦外的才女
为什么青睐瑞脑的清香
早春昏黄的斜阳
将蒹葭影子拉的好长好长
芦花摇曳着扫去易安居士的凄凉
荔枝树下我们不负佳肴美味
来一瓶珠江伴着明月吟唱
干杯!一同嘲笑时光
再创作一个童话
在溪流河和珠江交汇的地方
营造天池的美丽
蒹葭携着芳草
高举浪漫的酒撙
再来一杯!伴着明媚的月光
在时空里的隧道里迂回
烟花将黑夜点亮
弧线在夜空里炫耀一瞬间的迷茫
光彩四溅的银光
惊扰了流溪岸边的观望
诺亚方舟在天池圣水里飘荡
醉舞悠悠的华尔兹
令你神采飞扬!
这个春日
芳草被绿色的流溪河淋漓于东方
芦花展开洁白的裙裾
旋转着优雅的舞姿
走向长亭走向希望
……
蒹葭的课件 · 第5篇
“想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妙设题记,暗扣题目。——题记蒹葭森森,我心悠忧,追寻那水边的伊人,任凭弱水三千。以下许多内容,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再现了诗歌意境。
为寻她的踪迹我逆流而上,无奈路途险阻漫长。
杜康不解忧,杯酒难释情愁,是谁打翻前世柜,尽惹红尘是非?为何我奋力追赶,却仍触及不到她的衣袖。而她恍惚就在我的身边,转睛却又王立于水的对面。雾茫茫的清晨,露水还挂在枯花残草上,风凛凛吹来,带着她的芳泽。
水边的她,清冷得像是可望不可及的仙子,而我望穿秋水,等过秋凉星转百斗物是人非,仍和她隔着这看似短暂却无法逾越的距离。又怎能追及她的步伐?“花开花落花满天,情来情去情随缘。引用突出了主人公的求之不得的失落感。
雁去雁归雁不散,潮起潮落不眠。夜深明月梦婵娟,千金难留是红颜。惯看花谢花又发,却怕缘起缘又灭。
”断得三千青丝,却又怎能断得一缕情丝?是你多情无心的一笔,把我葬在等待里……我想这首诗描绘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幅画卷,苍苍芦苇,重重霜露,水中沙州,伊人宛在。
诗人的意象纵横交错,浩渺迷茫,难怪沈德在《说诗语》中称赏它说:“苍凉渺小,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小结上文,状其幽邃的意境。引用名家评论更使得诗歌意境美充分显现出来。
然而,正是以秋景起兴,“蒹葭”、“秋水”、“依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托象以明义”,从侧面显示了诗中主人公-----朦胧的爱的境界,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点题。不言其情,却不惜浓墨淡彩描绘深秋气氛,诗人怆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溢于言表。
评论精辟。求佳人而不可得,无畏路途遥远漫长,“相思益甚,其情益坚”,诗人采用重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可见其情之切,思之苦。从艺术特点上再写其抒情的深切。
细细回味,我读出诗人更深层次想表达的意境。或许所谓的“伊人”不是真正的伊人,而是诗人的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它的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这样不免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也正所谓缘景相生,意到境成……拓深一步,显示深度。
不人云亦云,可贵的品质!
蒹葭的课件 · 第6篇
今天早上把《蒹葭》讲完了,对比了一下《关雎》和《蒹葭》的人物形象和写法侧重点,这节课时间把控得比较好,讲完离下课不到一分钟了,这次倒是没漏什么,意境也提到了,诗经六义的比兴手法因为初中不是重点就顺带提了一下,毕竟要讲到借景抒情是绕不过的,舌头偶尔打结。
学生方面,同一个班,这节课不如上节课活跃,回忆上节课内容的时候有些木讷。杨老师说我这节课比第一节课好太多,不是完全只照着教案讲下去,有自己的扩展内容,也能幽默一下,调动学生积极性,我想幽默的地方大概就是我说蒹葭的女主人公有瞬移功能,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让男子光跑路,还有想象不来蒹葭苍苍的话可以把杜阳河边那稀稀拉拉的几支芦苇在脑中复制粘贴一下。上周去了杜阳河边,那里的确有芦苇,不过真心达不到苍苍这个程度,要看蒹葭苍苍得去湿地。突然想起来忘了介绍出处了!
这篇课文出自《秦风》,是陕西地区的诗!上课前还记着怎么上课就忘了!
蒹葭的课件 · 第7篇
《诗经·国风·秦风》中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里面的蒹葭,就是芦苇。当我看到那片芦苇的时候,它的美竟让我十分惊诧。
那是个残阳如血的下午,我骑着摩托车独自在黄河边游荡,想寻觅一些别样的风情。下坡的时候,摩托车竟然熄火了。准备再次发动时,忽然嗅到一股湿润的气息,在一望无垠的荒草滩上,在朔风时而扬起的尘屑中,这种湿润的感觉很惬意。接着,我便发现了拐角处有一个水潭。
水潭的面积并不大,形似盆地,残留着一汪寒水。难能可贵的是,它滋润了一片浓密的芦苇。也正是因为这些芦苇,水潭立刻有了灵性。芦苇虽然已经变黄,然而并未枯死,茎秆秀颀,金叶舒展,罡风时来,芦花漫舞。那轻盈的舞步、袅娜的倩影、圣洁的纯白,在我面前扬起阵阵飞雪,荡起层层银浪。而若把芦花的洁白与苇秆的修长结合起来,我甚至愿意将它们比作轻灵的羽箭,破空疾行,力竭而坠,在我面前刺成一地箭阵。这时夕照又给它们镀上一层橘红的亮光,宛如无边旷野中的一团随风摇曳的火焰,烧红了霜天,升腾了思绪,也温暖了游子的心。
于是我痴痴地想,在这样萧瑟的严冬里,在这样荒凉的草滩上,这片芦苇简直是造物主的恩赐。从表面上看,它的存在,让这里有了动感、有了韵味、有了浪漫的审美情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何尝不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呢?明知寒冬已至,明知已不为时令所容,仍不愿屈从于朔风的淫威,仍孤独地坚守在旷野,仍要为大地营造一处风景。
哲人说,志其坚兮,当有所期。那么,它在期盼什么呢?我可爱的芦苇,你的心中还有未灭的梦吗?你是在期盼《诗经》中关于秋水伊人的缠绵相思吗?我想,即便你原本没有期盼,只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然而无论你的身姿如何摇曳,芦花怎样飘飞,却始终根系故土,始终相依相携,始终不屈不折,不由得让我想到浪迹天涯的游子。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其实,芦苇应当是冬天旷野里最富诗意、最具灵性、最引人幽思的植物了。我愿意相信,芦苇是有梦的,而且是未竟的、执著的梦。我更愿意相信,每一根芦苇上,都浸润着岁月的光泽,都沉淀着成长的记忆,都灵动着感人的诗行。
法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先生在《思想录》里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喜欢这样诗意的比喻,但更想将其解读为“芦苇是有梦想的人”。前段时间,“旭日阳刚”翻唱了关于农民工版的《春天里》,以其强健的硬汉体格、沙哑的沧桑歌喉,一下子红遍全国。“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样的歌词,将异乡寻梦者的辛酸及顽强执著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曲听罢,潸然泪下。真的,来自底层生活的歌声,总有意想不到的感染力。此刻,我更愿意将他们比做面前的芦苇,明知成功的路上布满荆棘,仍要奋然前行,仍要顽强寻梦,仍要迎接春天的阳光和寻求心灵的归宿。
我一直认为,心中有梦并执著寻梦的人是勇敢的人,充实的人,也是幸福的人。万物有界,唯梦无涯;时光易逝,而梦永恒。我们思之恋之、执著追求的伊人,无论所处何方,无论有多难求,都在我们的梦里。因为有梦,虽饱经风霜而无怨无悔,虽困顿失意而不屈不挠。而这,正是蒹葭的精魂。所以,我挚爱蒹葭,并由衷钦佩一切有蒹葭气质的人们。
《诗经·国风·秦风》中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里面的蒹葭,就是芦苇。当我看到那片芦苇的时候,它的美竟让我十分惊诧。
那是个残阳如血的下午,我骑着摩托车独自在黄河边游荡,想寻觅一些别样的风情。下坡的时候,摩托车竟然熄火了。准备再次发动时,忽然嗅到一股湿润的气息,在一望无垠的荒草滩上,在朔风时而扬起的尘屑中,这种湿润的感觉很惬意。接着,我便发现了拐角处有一个水潭。
水潭的面积并不大,形似盆地,残留着一汪寒水。难能可贵的是,它滋润了一片浓密的芦苇。也正是因为这些芦苇,水潭立刻有了灵性。芦苇虽然已经变黄,然而并未枯死,茎秆秀颀,金叶舒展,罡风时来,芦花漫舞。那轻盈的舞步、袅娜的倩影、圣洁的纯白,在我面前扬起阵阵飞雪,荡起层层银浪。而若把芦花的洁白与苇秆的修长结合起来,我甚至愿意将它们比作轻灵的羽箭,破空疾行,力竭而坠,在我面前刺成一地箭阵。这时夕照又给它们镀上一层橘红的亮光,宛如无边旷野中的一团随风摇曳的火焰,烧红了霜天,升腾了思绪,也温暖了游子的心。
于是我痴痴地想,在这样萧瑟的严冬里,在这样荒凉的草滩上,这片芦苇简直是造物主的恩赐。从表面上看,它的存在,让这里有了动感、有了韵味、有了浪漫的审美情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何尝不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呢?明知寒冬已至,明知已不为时令所容,仍不愿屈从于朔风的淫威,仍孤独地坚守在旷野,仍要为大地营造一处风景。
哲人说,志其坚兮,当有所期。那么,它在期盼什么呢?我可爱的芦苇,你的心中还有未灭的梦吗?你是在期盼《诗经》中关于秋水伊人的缠绵相思吗?我想,即便你原本没有期盼,只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然而无论你的身姿如何摇曳,芦花怎样飘飞,却始终根系故土,始终相依相携,始终不屈不折,不由得让我想到浪迹天涯的游子。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其实,芦苇应当是冬天旷野里最富诗意、最具灵性、最引人幽思的植物了。我愿意相信,芦苇是有梦的,而且是未竟的、执著的梦。我更愿意相信,每一根芦苇上,都浸润着岁月的光泽,都沉淀着成长的记忆,都灵动着感人的诗行。
法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先生在《思想录》里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喜欢这样诗意的比喻,但更想将其解读为“芦苇是有梦想的人”。前段时间,“旭日阳刚”翻唱了关于农民工版的《春天里》,以其强健的硬汉体格、沙哑的沧桑歌喉,一下子红遍全国。“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样的歌词,将异乡寻梦者的辛酸及顽强执著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曲听罢,潸然泪下。真的,来自底层生活的歌声,总有意想不到的感染力。此刻,我更愿意将他们比做面前的芦苇,明知成功的路上布满荆棘,仍要奋然前行,仍要顽强寻梦,仍要迎接春天的阳光和寻求心灵的归宿。
我一直认为,心中有梦并执著寻梦的人是勇敢的人,充实的人,也是幸福的人。万物有界,唯梦无涯;时光易逝,而梦永恒。我们思之恋之、执著追求的伊人,无论所处何方,无论有多难求,都在我们的梦里。因为有梦,虽饱经风霜而无怨无悔,虽困顿失意而不屈不挠。而这,正是蒹葭的精魂。所以,我挚爱蒹葭,并由衷钦佩一切有蒹葭气质的人们。
蒹葭的课件 · 第8篇
那是一个死寂沉沉弥漫整个天际的黄昏。
一片凄楚,一片空寂。残留下枯黄的落叶,书写着秋的萧条。吾形单影只一人,在异地他乡的潺潺流水旁,静默的沉思,与皑白的水珠嬉戏开颜。以物净化心灵,抛开这个繁杂的世间。
倏然,吾隐约听到,有歌声自远方来,空茫茫的一片,方圆500里荒无一人。是什么声音此刻响起?那声音,清脆,美妙,天籁般绕耳旋转不已,使人沉迷,能忘却尘世的杂想,阒静的四周依然余音袅袅。蓦然回首,吾瞰见,于彼岸,蒹葭生长之处,有位穿着朴素的天使,依着河如履平地地涉水而来,轻飘如云地哼着小曲。河风,轻吹过她清秀的笑靥,拂动她的青丝缕缕翩跹,倒映在水中,宛如是那摇曳于水中的绿藻。她抬起头,用手拨开遮挡住双眸的秀发,缓缓拭去,额头那晶莹的汗珠。她的清纯,于斜阳影里,留下晚照。吾瞰见,一枝芙蓉涉水而来,姿态高扬,她的风仪,在我的心头惊艳青纯般的形象已深深地让我铭记。
吾看得痴了,讷讷地。竟不知此刻的黄昏中,只剩下一个,青涩少年。眼前的一切从这个时候开始成虚幻缥缈。
或许,这种等,只是一种永远不会有答案的守侯,但我,不舍离去。吾不懂,还要等多长的时间你才会出现。难道是今天,或许是明年。也许,是永远
直觉没有告诉我,她将去何方。想再去找寻她的贮足的地方,殊不知,她又要将她的青纯带去何方?或许,她也和我一样是异地他乡的行客,或许这里,真的不应该是我们停留的地方。但,恋意不断地在心头萌动,如豆蔻梢头的花苞,免不了要绽放。于是,吾日日徘徊在河洲边。每当黄昏来临,看着蒹葭在风中摇摆,露水凝成白霜,想起那日,她在彼岸涉水而来哼着小曲的情形。吾万分可待,可日复一日的等候,换得的竟是惘然她,一去不复返。寒风凛冽,白霜从天而降,蒹葭黄了,秋水瘦了。可想念,像勒住心肺的钢丝,日夕不放。但已是不可实现的遐想。吾风华依旧,在原地,等你。
她,离我不远,宛如朦胧中嗅到卮子花扑鼻的芳香,而那卮子花却只是惊艳于彼岸,似乎近在咫尺而不能靠近。也许不能越近的,即是不可读懂的一段心灵的心声。
吾静默水旁。信手拈来缕缕弥香,点缀浑浊的空气,使之静化如水。只愿吾,不能泅渡。想着你的笑靥,瞰着,蒹葭苍苍。周而复始地冥思着,为何当年的瞬间停留,竟然是一场没有开始就结束的幻景。
n年以后的今天,依旧是那人,默立潺潺流水旁,望着秋水汤汤,卮子花一片一片地开过。白色的花瓣弥漫天际,宛如思念凝成的雪花。隔着瑟瑟的黄昏,想看看苇丛那边是否有天使立在水之湄。那个人,就是n年以前的你。
蒹葭的课件 · 第9篇
如同踏进一条干净的溪流,清澈的溪水,潺潺流动,溪下石子,是一粒粒净空的诗,清水洗濯着双足,向上温润着心,从迷雾走向空灵,一颗涉水的心纤尘不染。 ——题记
<1>
文字《诗》三百,最美是《蒹葭》。
心香一瓣,情思万缕,受不住文字的魅惑,俯首做囚徒。千年不老的文字,让多少人沉醉其中?无限诱人的魅力,牵动多少人的情思?富有张力的文字,引发了多少想象?在追求美的路上,执着坚定的脚步,踏平了艰难险阻,真挚浓烈了情感,寂寞捂热了苍凉。
与文字邀约的你,是否也陷进诗经的水岸?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视为爱情,文人笔下,便有了绝美的意境——
秋风轻轻吹拂,芦苇飘摇,爱恋的心如霜如露,似梦似幻,我到哪里去追寻?总是若即若离。日暮时分,悄然泊在我的心海。我仿佛看到你临水梳妆,解挽柔长的秀发垂落水里,河面波纹里流动你娇美的面庞,我痴痴远望,渴望相伴你身旁。你和我只有这一水的距离,沿堤岸寻你,踏过泥泞沼泽,涉过碧荷池塘,却找不到你的方向。
芦苇抽穗,芦花飞扬,冰冷的河水,无情地流淌。让心儿荡起双桨,寻遍每一寸岸,寻遍每一处沙汀,只见白鹭向天飞,不知伊人在何方。
白露结霜,浓雾迷茫,思念的泪光里,总有你深情的凝望,是幻觉吗?你是一朵青莲,在我的心湖里悄然开放,我只能隔岸望你——梦中的新娘。
<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曲《蒹葭》,为爱痴狂,朦胧与距离,令我心生无尽的遐想。
秋天的清晨,河边苍苍的芦苇,沾满了霜露,萧瑟冷落,深秋的气氛强劲浓烈,我看到追寻之路的艰难、漫长。你与伊人,一水相隔,梦幻般的距离,咫尺天涯,永远可望不可即。寻寻觅觅,千回百转,伊人在望,痴心难收,又永远点亮心中的希望。
心逐云天,彤云辉煌,一枝桃花,妖娆夺目,明媚粲然。近前,桃林又在桃林外,云天更在云天边。品一缕飘逸的甜,抚一丝柔软的痛,抹一把湿透的执着,夸父逐日,求而不舍,爱不言伤。把一阙无法变更的执念,指向永远,美得暖意融融,美得苍苍凉凉,美得惊天撼地,美得凄婉无言。
是爱情,又不止爱情。
<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是对美好境界的向往。点一盏心灯,照亮黯淡,涉一袭水流,浣洗心灵。
踏进一条干净的溪流,清澈的溪水,潺潺流动,溪下石子,是一粒粒净空的诗,清水洗濯着双足,向上,温润着心,从迷雾走向空灵,一颗涉水的心纤尘不染。
有些美好,无法在现实呈现,却能在心空永存。
常常陷在可望不可即的美好境地。一份追求,一份执着,就是对苦与痛的最好安慰。抬眼,那些夜空里闪闪烁烁的繁星,开成细细碎碎的花瓣,又是缀在枝头的宝石,在我头顶熠熠闪亮,跳在枝间,与我共语,轻声探讨,殷切交谈,让我心空明媚,不被黑暗吞噬。那是善真美对我的不舍。
童年失去了,害怕心浑浊了,童真欢畅的脚步就佩环叮当地踏出一条带着晨露的小路;母爱失去了,害怕天塌了,梦中慈祥的母亲就用力擎起了一方纯净不漏雨的天空;红尘太艳了,害怕迷失了,最初的爱恋就摇动亲情般的浪漫向我亲切猛烈地招手。
坚强的外壳永远抵不过内心的脆弱。
<5>
踏过坎坷泥泞,穿过浓雾迷茫,品味千年文字,我从《诗经》里走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追寻最美,有爱在心,情暖千载苍凉。最灿烂的花朵,不在彼岸,开在心上。
蒹葭的课件 · 第10篇
清晨,在萧瑟的秋风中,芦花彼此起伏,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的。晶莹剔透的露水早已变为白霜。朦朦胧胧中,我还是一眼发现了那个身影。
你回眸一笑,我心中顿时泛起了圈圈涟漪,从此勾出了我后半生的思念。从此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美人儿你还记得我们的初遇吗?或许你从未发现过我吧,是我不够耀眼,是我过于卑微。不过没有关系,你不用回头找我,我追上你就够了。
虽然你在水的另一边,但你对我来说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愿逆流而上追寻你,却发觉道路是如此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你又似乎站在水中央。美好的事物往往很容易幻灭,但你的俏影,你的浅笑低吟,永远徘徊在我脑海里,令我陶醉,可我愿意永远沉醉下去。
芦苇仍是绿的,露水装点在其中尚未晒干,在秋风的吹拂下却显得一片凄凉。令我魂牵梦绕的女孩,又在水的另一方。长发及腰的你婀娜多姿,“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概是如此吧。我还是顺着河流上下下下寻觅她,她却总漂浮不定,仿佛站在水中小洲上。路越走越高越走越难,我的西子,你到底在哪?
芦苇渐渐连成片,露水依旧。你正站在水的那边飘飘起舞,袖子在空中摆动,或如波回,或如云动,或如虹飞,或如烟起,其美妙殆不可言。我沉浸其中,一曲终了,你却仿佛人间蒸发般,又仿佛藏身于水中陆地上,再也无法找到。
就算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找回来。哪怕道路险阻又蜿蜒,水流汹涌又澎湃。每一次靠近你,你又离我远去。这一次,我眼睁睁看着你消失在我的朦胧中。
梦醒了,原来一切都是不真实的。
人生若如初相见,从此情人是渡人。最终,必定是落得一个无言的结局,只有那片芦苇仍在摇曳。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蒹葭的课件网内容,请访问蒹葭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