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系列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9-06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系列十二篇)。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英美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最美的语言主要存在于文学语篇之中,所以文学文本给英语学习者提供真实可信的阅读文本,对他们语言技能的发展益处良多;文学语言的使用颇讲究遣词造句,词汇的微娇小涵义与繁复的句式可以在语言层面拓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和作者的交流过程,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经历等要素。

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爱不释手,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技能,增加对于作品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实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对于实现学习者的学业目标和提高语言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英美文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性和跨文化意识。

英美文学作品无疑反映了英美文化的价值体系及精神内涵,它不同于中国文化。

在学习者研习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和背景都散发着无尽的光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化宽容性及跨文化意识,因为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吸收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对于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的剖析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跨文化意识,这与英美文学及文化教育的.初衷是一致的。

同时,开阔学习者的胸襟,增加想像力与增强理解能力也是文学艺术要实现的目的之一。

若使学生在英美文学课上有所收获,而不是单一地被动接受,参与性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出一些创新。

教学内容应呈现出系统性、实用性、全面性、灵活性、启发性和可读性等多种特色。

当前,英美文学课的教材在体系、内容及观点上比较陈旧,缺乏新颖性,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

教材的内容应当吸引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思潮,对于一些具有争议的作家和作品给予重新界定,对于国内外研究的异同要作以交待,使学生们了解英美文学教育及研究的动向的发展趋势。

此外,在英美文学选读作品的选取上,教师应当选取各种题材的内容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兴趣。

内容可以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具有代表性,可以体现作家写作风格和时代特点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英美文学课程选读的作品,多以大部头作品居多,这使之前对于英美文学接触较少的学生来说必然感觉难度不小,兴趣不大。

而学生比较喜欢看流行杂志、报纸。

教师也可考虑将英美主流媒体有关文学作品的评论及介绍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接触到“鲜活”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

在介绍某一时期或作家时,先从时代背景人手,再结合作者的个人生平来分析作品及其艺术特征。

这种教学方法程序化严重,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够,往往带来的效果也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满本记”,知识得不到灵活地应用,就更别提对于文学作品精髓的领悟及审美意义的追求了。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文学课的手段可以丰富多样。

利用幻灯片、投影仪、录像机、教学光盘等都可以增加文学课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生动、教学效率高等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观看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录像片段,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物、场景用图片和影像的方式呈现,生动、有趣、直观、高效。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文艺复兴在欧美文学史上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由此开始了一段欧美文学百花齐放的时代,而且在这个时期产生数不胜数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在之后的时代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或争议,了解它们就离欧美文学又近了一步,准备好了吗?

Renaissance means “rebirth”, it meant the reintroduction onto Western Europe of the full cultural heritage of Greeceand Roma. It first started in Italyduring the 14th century when ther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the manuscripts surviving from ancient Greece and Roma. The intellectual wisdom of ancient Greece andRome encouraged a rebirth of human spirit, a realization of human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文艺复兴的意思是“重生”,它指的是西欧重新引入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产。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当时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的存在的手稿开始很感兴趣。古希腊罗马的智慧鼓舞着人文精神的复兴,使人们认识到人类自我发展和创造的潜能。

Copernicus哥白尼: the earth was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Petrarch彼得拉克: sonnets that influenced Shakespeare and many others;

Boccacio薄伽丘: Decameron

Marco Polo马克·波罗: made journeys into China

Michelangelo, Leonardo de Vinci and Titian: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Edmund Spencer: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e)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他创造的“斯宾塞诗体”每节诗有九行,韵律复杂,具有柔和动听、萦绕耳际的音乐性。

Christopher Marlowe: 到了16世纪末,戏剧进入全盛时期。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创作了一种新戏剧。《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r. Faustus)、《马耳他岛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 )等剧作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精神。马洛将戏剧情节集中于一个主要角色的做法、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他的素体诗戏剧对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Francis Bacon: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Essays),共58篇。这些文章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婚姻、爱情、友谊、园艺、读书等,文笔典雅,略带古风而又明白畅达。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取材于圣经故事的神秘剧和奇迹剧在14、15世纪英国舞台上占有主导地位,随后出现了以抽象概念作为剧中人物的道德剧。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Of Studies"

John Donne: 玄学派诗歌的特点是采用奇特的意象和别具匠心的比喻,揉细腻的感情与深邃的思辩于一体。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为世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才从历史的尘封中重见天日,对现代主义诗风产生很大影响。

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积极投入资产阶级革命,曾任共和国政府拉丁秘书,写了不少文章捍卫共和国。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复辟,弥尔顿一度被捕入狱,在朋友帮助下才得免一死,获释回家。在双目失明的状态下,他完成了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和《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诗剧《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这些作品反映了王政复辟后弥尔顿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革命始终不渝的态度,文体雄伟庄严。

Shakespeare: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的全部作品包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8部(一说39部)戏剧。莎士比亚的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哈姆莱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传奇剧《暴风雨》(The Tempest)等。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3、写阅读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搞闭卷考试,而是撰写课程论文。
按照上述思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有用本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English/">英语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六、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English/">英语教学
大学English/">英语教学属基础语言技能训练,教学任务繁重,四级通过率压力大。但作为English/">英语教师,我们不应忽视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
English/">英语教师面临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任务,英美文学是科研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大学生English/">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阅读能力较强,不少学校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的条件日趋成熟。
大学English/">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将英美文学导入English/">英语教学,适当介绍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向有能力的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可借鉴English/">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方法,如研读短篇小说,背诵诗歌,朗读剧本、扮演角色等,使学生不仅学习English/">英语语言,也了解英美文学,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认识。
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改进我国英语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也就是把握住了未来的日子。亲爱的毕业生们,请记住,人生不是一场排练。人生的成就不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是一段旅程。

愿命运的起起落落使你的生活充满欢乐和希望。表现出你们的热情吧!上帝保佑你们大家。

第五部分:大学生励志演讲——精彩,青春

各位年轻的朋友:

大家好!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精彩?你会怎样回答?

战争年代的参军热情,80年代的文学热,90年代的海外热?对,它们都是精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彩,每个时代也造就了不同的精彩,但无论怎样,精彩总是与青春紧紧相连。

我记得我进大学的第一天,辅导员告诉我们,老狼校园歌谣里的舒适大学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九十年代宣扬的"读书无用论"也早已被热火朝天的"考研"、"考证"热吹得无影无踪。这个时代把新一代青年推向了社会的前列。

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这一代人的精彩之处。

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有目标和信念。目标是你心中的一盏明灯,信念是激励你朝着目标前进的力量源泉。目标可能飘渺,路途可能坎坷。

然而,只要你确定一盏灯,你就可以顺利地游过危险的海洋!传说中的火凤凰为了点燃自己的身体而迎着太阳飞,因为只有燃烧才能再生。这多少有一些悲壮。

但又确是一幅壮美的画面。因为奋斗拼搏的过程无比精彩!

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有知识和技能。知识是成功的基础,技能是获得成功的工具。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是多极的,信息是全球化的,知识和信息的数量正在以百倍的速度增长。

面对这样的现实,过去象牙塔里轻松舒适的场景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寻找一双火红的眼睛。社会将竞争的残酷带到了的身边,从而也造就了新一代青年的自强和向上。俗话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年青的朋友们,我们早点准备吧。

为了活得精彩,还要有不断超越的精神。鲁迅曾说过:“不满是向上的灵魂。”。时代的进步使新事物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没什么铁饭碗,没什么保质期。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以起跑线的姿态迎接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我们才能跟上这个美好的时代。

永远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一滴水。

然而,作为青春的拥有者,没有理由不为自己加油,没有理由不过精彩的生活!会老,但不是为了永恒的青春,而是为了感情和不同的青春。从现在开始,让活得精彩!

谢谢大家!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1】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灵魂,它对一个民族的文学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正是这种民族文化支撑了世界各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学底蕴,各民族之间,由于在文化传播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民族的文学与评论也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灵魂和文化个性造就了世界文化格局的多元性及其文化色彩的绚烂性,就像英国和美国一样,不同的民族文化对其各自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英美文学出现了很大的区别。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 影响

1.英美文学的发展及文学评论

1.1英美文学的发展

英国和美国是两个很相似的国家,相似的语言、相似的文化,美国在最开始时,其实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教会了美国人很多东西,包括语言、文字、生活技能和许多生活常识。

在美国被当做殖民地期间,有大量的不同种族的人由于各种原因,移民到美国,因此,美国的文化深受其它国家和其它民族的影响,它将其它民族的文化全部吸纳来,吸收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独特文学。

由于美国最开始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美国文学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美国文学最开始时基本上只是一味地模仿英国文学,包括英国文学的写作形式、思想、语言和文化等等。

这种只是一味地模仿的现象直到19世纪末期才逐渐的减少,在这期间美国人不断地将本国中的各各民族的文化逐步的融合,并达到了完美的融合统一。

从19世纪末期起,美国文学才算是正式逐渐脱离了英国文学,走向自我发展、自我创作的道路。

在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的时期,并且能够与英国文学作品分庭抗礼、并驾齐驱,不再依附于英国文学,形成了真正的属于美国自己的民族文学。

英国的文学发展史正所谓是源远流长,在英国文学的发展中先后经历了盎格鲁・撒克逊阶段、文艺复兴阶段、新古典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及现代主义阶段。

纵观英国文学的发展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其每一个阶段在文学成就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文学在当今多元化社会背景之下,正朝着文学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

1.2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来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揭示英美文学这一特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并以此来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依据。

英美文学评论的对象是英语文学作品,英美文学评论的形式根据其文学作品形式的不同分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等。

英美文学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创作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评鉴与议论,以此来提升文学爱好者阅读和欣赏的水平,准确把握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英美文学评论与普通的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属性的作品分析不同,英美文学评论是建立在对英美文学作品本身的分析基础之上,对英美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外在表现、文学艺术表现进行思考、进行评论。

文学作品分析相对于文学作品评论更注重文学作品本身,而文学作品评论更注重作品所表现的外在形象和内容。

2.英美文学的影响因素

2.1语言差异

语言是人类记录文化的一种直接方式,如果没有语言,那么文化将没有办法继续传承,因此语言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虽然英国人和美国人都使用英语,但是,也许是因为英国人对语言传统神圣性的由衷地尊崇,或者是对随意破坏语言传统的顾忌,因此,英国人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的使用,往往颇受束缚,显得中规中矩。

相对而言,虽然美国人也使用英语,但是,美国英语只是从英式英语演变而来,在美国创立时,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创造出来的,因此,美国人使用的英语确切来说应该是美语,所以美国人在使用时,没有想英国人一样的顾忌,充满了创新精神,更加大胆创新。

更加能够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评论较英国文学在语言使用上更有活力这是对传统英语的巨大突破。

2.2文化内涵差异

英国相对于美国而言有着更加悠远的历史,英国的文化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变、积累、沉淀,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英国文学,对于英国文学来说,它经历了从充满宗教色彩到现实理性,体现了英国发展中的文化斗争,也体现了英国文学评论在继承传统与打破传统文化之间的纠结与抗争。

而且,时至今日,英国文学仍然在继承传统与打破传统文化之间不断的纠结,以期掌握其中的平衡,使之达到发展的顶峰。

美国作为殖民地,除了原著居民外,最多的就是印第安人,因此,美国文学深受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的影响,并且,在这两大文学的影响下,产生并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学。

英国文学虽然在其发展中也不断的创新,但是仍然以历史传承为主,而美国却恰恰相反,美国没有英国那么长的历史,也没有太多需要顾忌的传承,因此美国文学能够毫无顾忌的大胆创新,形成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和创新进取的文学作品。

3.结语

影响英美文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历史差异,社会差异、等,它们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深刻而久远,从英国文学作品和美国文学作品中能够很轻易的看出,美国文学作品不像英国文学作品一样具有那么大的历史压力,美国文学作品更加具有创新精神,而英国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于历史的传承。

因此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起到了主要的支配作用。

导致英美文学作品差异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因素就是英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从创新性方面来说,美国文学要强于英国文学;但是若是从传统性来说,那么很显然英国文学要比美国文学更加具有优势,英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评论的差异与两国文化的差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林晓彬.英美文学评价中不同文化的影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2]程艳.对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研究的探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尹振球.他人的局限还是自己的局限――关于西方文学中的个人主义、人道主义和宗教观念的审视与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5;(04):136-137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2】

摘 要:在英美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两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及历史的差异性,促使文学评论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语言是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民族文化及灵魂相互结合的产物,英语语言中自然融入了英国与美国的文化,两者之间相互统一与协调,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英美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中。

本文主要介绍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美国家;文化差异;文学评论;产生影响

作者简介:张燕霞,女,汉族,1968年2月生人,河北省无极县人,大学本科,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文学是艺术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艺术领域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一种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艺术价值及人文内涵的表达方式,能够提高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及理解能力,但文学评论与民族意识及人们思维方式息息相关,故文学评论本身便具有差异性及特殊性。

针对英美文化领域而言,文学评论受到英美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大,对英美文化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化评论的影响,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

一、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分析

(一)语言发音的差异

英语,是英国与美国人民的主要使用语言,对于英国人而言,英语作为母语,在语言发音方面与美国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英国人发音时强调字正腔圆,发音特别清楚,停顿之处较少,反之美国人发音时主张能够省略多少便省略多少,能一句带过便一句带过[1]。

一般来说,英国式英语比美国式英语听觉上更为舒服。

(二)语言环境的差异

导致英国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环境的不同。

因英国人在处世方面具有严谨性,在思维逻辑与文化理解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且很难被外界因素改变,同时英国文化存在单一性,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较弱;反之美国人追求创新,很少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阻碍,美国文化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能够充分汲取国外文化。

二、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是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英美文化的逐渐发展,文学评论层出不穷,关于英美文学评论的研究也愈来愈多。

受到英美不同社会意识的影响,文学评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具体体现如下:

(一)英美文学评论中语言差异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工具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根本。

受到语言差异及各种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评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语言接受一定程度的加工与再创造后,文学作品便会产生出不同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文化差异。

英语在受到历史的影响后,成为全世界人民的通用语言,一方面推动着世界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的巨大优势,即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历史感,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文学评论的顺利开展。

英国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为:保守性、中规中矩性。

原因有:英国人思维及个性与美国人相比带有保守性,低调又不张扬,这点为文学评论的特色之一。

除此之外,英语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且作为英国的母语,人们对其的尊重与敬仰也能极大地影响到文学评论。

反之对于美国人而言,历史上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使用方面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但美国的发展历史中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是直接由奴隶制转变为资本主义,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使得美国历史与文化缺乏了沉淀,故美国文学评论的使用语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常带有夸张语气,缺少了英国人的保守性,同时非常直接与大胆[2]。

(二)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

从英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评论语言主要存在继承与摒弃之间,英国人思维的固守性,促使了英国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为缓慢,英国文学评论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不论是带有宗教色彩或者是现代诙谐色彩的文学评论手法,都展现了英国文学评论领域渴望突破自我与探索新兴评论方式。

反之从美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其文学评论发展方向与美国文学趋同,同样作为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不但没有历史厚重感,缺乏深层次的含义,而且缺少了历史文化的积淀,难以在世界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情况都与美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密切相联。

因美国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了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上的直接与大胆,加之受到印第安土著及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文学评论的角度更为灵活与全方面,能够取长避短,故美国文学评论在世界文学领域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得以进步的灵魂,不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决策,而且对于文学评论也有着深远与长久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制度,这些都能在文学评论中得以体现。

本文介绍了英美文化的具体差异体现,对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出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宇.英美文学评论过程中有关文化差异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5,07:185-186.

[2]张丽坤.浅谈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J].英语广场,2015,08:47-48.

[3]黄玲玲.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7:65-66.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术语解释:

Couplets: a rhymed pair of Iambic pentameter lines.Blank verse: unrhymed Iambic pentameter lines.Sonnet: 14 Iambic pentameter lines which follows certain rhyme schemes.2.The conquest: In the year the Normans headed by which is mainly about 4.The Canterbury Tales, in Chaucer’s plan, was to exceed that of Boccaccio’s Decameron, but he failed and only 24 tales were written.5.William Shakespeare, one of the first founders of realism.6.In the first period of his work Shakespeare wrote:

1590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 of King Henry VI

1591The First part of King Henry VI

1592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Richard III;The Comedy of Errors

1593Titus Andronicus;The Taming of the Shrew

1594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Love’s Labour’s Lost;Romeo and Juliet

1595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II;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8Much Ado About Nothing;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The Life of King Henry V

1599The Life and Death of Julius Caesar;As You Like It

1600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In the second period:

1601 1602 Troilus and Cressida;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160416051606Antony and Cleopatra

1607The Tragedy of Coriolanus;Timon of Athens

1608Pericles, Prince of Tyre

In the third period:

1609Cymbeline, King of Britain

1610The Winter’s Tale

1612The Tempest;The Life of King Henry VIII

7.Hamlet.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is soliloquy which used in a play on the stage and without a listener.To die, to sleep, no more.8.Francis Bacon is scientist, philosopher, essayist.John Donne, a metaphysical poets(玄学派诗人)

John Milton, his Paradise Lost, which tells how Satan rebelled against God and how Adam and Eve were driven1

out of Eden.John Bunyan, 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成功刻画人物。

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the first English novel, 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品的主题是通过对主人公鲁滨孙的成功刻画,歌颂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那种不畏艰难和困苦,充满野心和冒险精神,富有百折不挠,顽强毅力和斗志,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一切、创造一切的自我奋斗和创业精神。Is a realistic novel, the theme is according to the successfully describe of the hero Robinson, sing the praises of the not afraid of hardships and difficulties, and full of ambition and spirit of adventure , indomitable will power and fighting power, what’s more, the spirit of self-made depending on oneself in the liftperiod of capitalism.John Swift, his Gulliver’s Travels, 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通过描写格列佛四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Attack the Britain

parliamentarism and reactionary religious forces, according to describe Gulliver’s four-time distress to show the writer has understood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corruption, and attack the corrupted society by satire at that time.Henry Fielding is the father of English novel.John Smith is 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Thomas Jefferson is the writer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The literature of romanticism period is from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to before the Civil bining historical romance loaded with symbolism and deep psychological themes, bordering on

surrealism.His depictions of the past are a version of historical fiction used only as a vehicle to express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浪漫主义最高潮时期的体验,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

Henry David Thoreau is the beginner of transcendentalism.Herman Melville, American novelist, proser and poet.Moby Dick, in which shows the struggle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and draw people’s attention on how to get along with nature properly.He wants to subvert transcendentalism.9.诗歌鉴赏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狂风将五月的蓓蕾凋残,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夏日的勾留何其短暂。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休恋那丽日当空,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转眼会云雾迷蒙。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休叹那百花飘零,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催折于无常的天命。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唯有你永恒的夏日常新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你的美貌亦毫发无损。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rest in his shade,死神也无缘将你幽禁,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你在我永恒的诗中长存。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只要世间尚有人吟诵我的诗篇,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这诗就将不朽,永葆你的芳颜。

全诗的基本格律是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包括三个四行组(quatrain)和一个对偶句(couplet),采用典型的莎氏十四行的韵式,即abab cdcd efef gg。

二、比喻和描述有时平淡或离奇,破坏意美

Sonnet 29

When, in disgrace with fortune and man's eyes当我受尽命运和人们的白眼,I all alone beweep my outcast state暗暗地哀悼自己的身世飘零,And trouble deaf heaven with my bootless cries徒用呼吁去干扰聋瞶的昊天,And look upon my self and curse my fate顾盼着身影,诅咒自己的生辰,Wishing me like to one more rich in hope愿我和另一个一样富于希望,Featured like him,like him with friends possess'd面貌相似,又和他一样广交游,Desiring this man's art and that man's scope希求这人的渊博,那人的内行,With what I most enjoy contented least最赏心的乐事觉得最不对头;

Yet in these thought myself almost despising可是,当我正要这样看轻自己,Haply I think on thee,and then my state忽然想起了你,于是我的精神,Like to the lark at break of day arising便象云雀破晓从阴霾的大地

From sullen earth sings hymns at heaven's gate振翮上升,高唱着圣歌在天门:

For thy sweet love remember'd such wealth brings一想起你的爱使我那么富有,That then I scorn to change my state with kings和帝王换位我也不屑于屈就。

赏析:对社会、对自己的命运的不满和无奈。格律是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韵式,即abab

cdcd efef gg。

To a Waterfowl《 致 水 鸟 》

-----by William Cullen Bryant威廉·卡伦·布赖恩特

Whither, 'midst falling dew,披着滴落的露珠,While glow the heavens with the last steps of day,天空灿烂,白日的行程就要结束;

Far, through their rosy depths, dost thou pursue穿过玫瑰色的遥远空际,Thy solitary way?你往何方把孤单的前程追逐?

总结:As the dew falls and the sun sets in the rosy depths of the heavens, I wonder where you(waterfowl)are

going?

Vainly the fowler's eye看你远远飞翔而无计可施,Might mark thy distant flight to do thee wrong,捕鸟人的眼光徒劳眷顾;

As, darkly painted on the crimson sky,满天红霞把你映衬,Thy figure floats along.暗黑的身影飘飘飞舞。

总结:the hunter can bring no harm to you ,you are free and safe.Without success, a hunter(fowler)might try to

bring you down as you float in silhouette against the crimson evening sky.Seek'st thou the plashy brink你是在寻找开阔的大河之滨,Of weedy lake, or marge of river wide,还是波浪拍岸的水草之湖?

Or where the rocking billows rise and sink或者潮水冲刷的海滩,On the chafed ocean side?那里的巨浪奔腾起伏?

• 总结:are you seeking for a place that is suitable for rest? Are you looking for the marshy edge of a lake,the bank of a river, or the shore of the ocean?

There is a Power whose care有上苍把你关照,Teaches thy way along that pathless coast,--在无路的海岸为你指路,The desert and illimitable air,--在荒漠和无边的空际,Lone wandering, but not lost.你孤单的飘荡不致迷途。

• 总结:There is a Power that leads you on your way across deserts and through unlimited expanses of air.You may be wandering and alone, but you are not lost.All day thy wings have fann'd你成天翕动翅膀,At that far height, the cold thin atmosphere:任空气稀薄暴风寒冷,飞在高处,Yet stoop not, weary, to the welcome land,疲乏中你不肯降落舒适的大地,Though the dark night is near.即使黑夜即将紧闭它的帷幕。

总结:you have been flying the whole day, but do not stop and have a rest though dark is coming.You have been flapping your wings all day high in the sky, yet you continue on even though night is near and land beckons beneath you.And soon that toil shall end,你很快就会结束这样的劳苦,Soon shalt thou find a summer home, and rest,你即将找到你夏天的住处;

And scream among thy fellows;reeds shall bend休息中呼唤自己的伙伴,Soon o'er thy sheltered nest.芦苇也会躬身把你的窝巢遮护。

• 总结:you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be with your family;or, to achieve your goal.Soon your journey will

end.Soon you will descend to your summer home.There, you will scream among others of your kind and find secure shelter among the tall grasses.Thou'rt gone, the abyss of heaven你的身躯全被吞没,Hath swallowed up thy form;yet, on my heart天堂深渊里,你踪影全无;

Deeply hath sunk the lesson thou hast given,然而你的启迪深深留在我的心底,And shall not soon depart.我将久久地久久地把它记住。

• 总结:I can no longer see you, but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lesson you taught me.He, who, from zone to zone,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Guides through the boundless sky thy certain flight,指引你穿越无限的天空作必然的飞翔,In the long way that I must tread alone,也会在我必须独自跋涉的长途上,Will lead my steps aright.正确地引导我的脚步。

赏析:There are eight 4-line stanzas, in each stanza, their rhyme is abab.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摘要:诗言志,诗歌的核心灵魂就是他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主题的常见方法有:归类法(如:谈禅说理诗、游子诗、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法。
关键词:诗言志 思想情感 主题 方法 归类 知人论世 意象

诗歌是用来表达志向、抱负、情操和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的核心灵魂就是它所表达的思想,语言、结构形式、表达技巧等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是为言志服务的。因此抓住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抓住了鉴赏诗歌的关键,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那么如何理解领会把握住诗歌的主题思想呢?
一、归类法:同一类诗歌,表达的主题也基本相同
1.谈禅说理诗:此类诗一定蕴含着很深的寓意。如“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界生生不息的变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明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说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
2.山水田园诗类:品质正直高洁的文人厌恶官场的污浊黑暗,洁身自好,离开官场,归隐田园或山林,于是欣喜若狂,写诗以明志,表达自己对污浊的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劳动过程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3.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中,史实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弄清史实是鉴赏这类诗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然后揣摩作者的意图,达到对诗词的深层理解。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还是借古人写自己要搞清楚。例如李益感叹隋之灭亡的《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气杨花愁杀人。”诗作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中唐已是国运动荡,李益借隋朝的覆灭来感叹现世的没落,有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警戒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而重蹈前朝覆辙,有借古伤今、引起时人思考之意。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Good morni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attending the oral defense. (或Welcome to attend the oral defense.) :

I am XX. First and foremos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essorXX, for his intellectual guidance, invaluable instructions and comments on my thesis. It is with his valuable assistance that I have finally accomplished this thesis.

My topic is On the tragedy figures at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s(Comparison of KongYiji and Rip Van )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6 parts. The first part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negative, evasive and conservative attitudes of Kong and Rip as well as the topic s significance in the real society.

And the second part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figures background to show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the tragedies.

In the third part, the tragic heroes failing in the character according to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and the fourth part is to talk about their different tendency of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rs in the society.

Then the author will dig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the tragedies in the fifth part, and sum up the whole paper to reveal the ideological weak points of the two countries separately in the last part.

Thank you!

一、自述(用英语完成):

1、先问好,再开始自述,自述时间为5-10分钟,要简明扼要,必须将自述内容提纲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

2、主要陈述内容(即Powerpoint文件主要内容):

(1)自己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

(3)自己论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念论文,最好用4、5句话简单介绍论文内容,如,商务方向:做了哪些调查,得出什么结论,计划如何实施项目);

(4)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商务:在实施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解决);

3、最好准备相关文字并熟记(答辩时要脱稿陈述,但是可以看PPT文件)。

4、语言最好简单清楚,不要直接用论文中内容,应该用解释性的句式,如:When I was designing the lessons, I found that .

英语文学论文答辩自我陈述范例:

Good morning all the appraiser committee members. I come from *** , majoring in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 am *** and my supervisor is prof.***.With her sincere and intellectual guidance, for nearly one whole year's hard work, I have finished my paper. Finally, it is the show time. This evening I will present my efforts to you all and I gratefully welcome any correction.

the thesis aims at an elucidation of Lessing's chronological shift in her philosophy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 I choose this as my topic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ly, I am fond of literature works , especially Lessing's works.

Secondly, Comparing to the studies abroad, which extends most than 50 years, the Lessing study in China is relatively new. Last but not the least ,as a female , I am keen on the study of feminism. For the above facts, I select the subject of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on Doris Lessing's Construction of Dreams in Psychological Fictions as the title of my paper.

I hope by studying this short story we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different arrangements for the dreams and hallucinations in Lessing's works at different period, the thesis aims at an elucidation of Lessing's chronological shift in her philosophy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

Next , I will present it to you. Here is an outline of my presentation. They are literature review, gothic tradition , the gothic style in the story and the causes of the gothic style .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three chapters of argumentation,and the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er and the writer's works concerned, the literary review of academic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ain theory applied in this thesis, and an explanation to the thesis's content, structure and significance.The three chapters of argument consists of 1) an analysis of the coincidental consistency of Lessing's dream construction with Freudian theory; 2)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allucinations in “To Room Nineteen” and the dream images in The Golden Notebook,and an analysis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essing's and Freud!s understandings on the mechanism of displacement and condensation, on id and superego, and on trauma; and 3) essing's transcendence over psychoanalytic concerns. The last section is brief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thesis.

It restates Lessing's metamorphosis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

Ok, that's all. Now you may raise your questions ! I am ready! Thank you !!!

二、回答老师问题(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

1、大约有6-8个问题,时间将持续10-15分钟。

2、首先要听清楚问题,如果没有听清,可以要求老师重复问题(可以说pardon之类的话)。

3、回答时首先要态度好,要切题,而且不要保持沉默,不会时可以表示抱歉。

4、常见问题: (1)关于选题:如Why did you choose this topic for your paper 或Why were you interested in this project

(2)关于具体部分:

商务方向:SWOT,COSTING,FLOWCHART,RISK,STAKEHOLDER,如Do you think this point a piece of weakness of the shop 或Do you think this a necessary activity for the project

(3)关于背景知识及理论知识:如What does SWOT stand for (商务)

(4)关于论文存在的问题:如In the last sentence on page t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5)关于项目或论文将来的发展:如:商务方向:If possible, will you carry out the project, and if so, do you think it will make profit

5、带一份定稿(要与老师们持有的论文页码一致)。

6、最后要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下面带来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英美文学教学模式【1】

摘 要: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需求已经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教师必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提出可践行以问题为导向,以选作为主轴,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人文素质

一、 引言

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大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现状是:与英美文学课程相比较,英语专业学生更喜欢上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如导游英语、酒店英语、法律英语、实用英语等,而不喜欢难度大、与其就业关系没有直接联系的知识型课程。

目前中国社会现实是:国家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符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是外语与其他交叉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只是把外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

培养这种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新时代对英语专业教师的需求。

如何改进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笔者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实践,改变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践行了以问题为导向,以选作为主轴,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要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大量英美原著小说,诵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戏剧模拟和创作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指导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适时提问并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

教师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截取文学作品中一些与作品主题思想和语言艺术关联的段落提一到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可设计与人物塑造、情景描写、主题思想相关的问题,也可是与语言艺术和作品风格相关的问题。

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具体、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引导和催发学生思考;问题也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以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创新点为原则进行设计,具有适当的难度阶梯;问题也必须具有灵活性。

必要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专题讨论或者辩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或者辩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本身有一个更明确、更深刻的印象,也可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教学课堂中来。

比如在讲解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少年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时,教师先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理论等资料以PPT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介绍该作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加以评论,以图示的形式把奥地利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关于自我、本我和超我以及意识、潜意识和下意识的定义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抽象的定义。

在联系作品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品如何呈现了布朗的本我?如何通过梦的形式体现自我压抑?愿望又是怎样在梦境中得到展现和释放?这部短篇小说和作者的代表作《红字》有何共同点?是否可以用精神分析理论去分析《红字》?随着讨论的展开,学生逐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还需要指出的是,问题是除了必要的课前问题导入,课堂上设置问题引领思考,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也需要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延伸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寻求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对于文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面的文本阅读,而是催生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以选作为主轴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二十年出版的最为流行最为权威的英美文学教材系列,通常都包括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部分。

而且无论是文学史还是作品选读,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以史为纲的编排方式。

这种编排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学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弊端是这种认识非常模糊和零碎。

因为学生最初接触的都是古代文学部分,作品创作时间遥远、语言晦涩难懂,跟现实生活差距太大,很容易被学生遗忘。

这种传统的把文学史凌驾于文学作品之上的教学模式违反了西方文学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即倡导表现人的真实情感、个性、人格、潜能、价值、尊严以及人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解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时,先从时代背景讲起,然后是作家生平的罗列,接着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总结,最后是写作风格和艺术创作特点分析。

这种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无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学生课堂上都没有多大兴趣,课后阅读也就不太积极。

同时,文学课自身的特点也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性。

外语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一个既定的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两课时的翻译课是教给学生某种翻译方法并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基本的翻译理论,然后与其他翻译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翻译方法的异同点,交代一下注意事项,最后通过布置翻译作业以检测学生对该翻译方法的掌握程度。

而文学课却没有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其设置完全在于教师自己。

目前的专业课程辅导书的编写就是极好的例证:教师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与英语专业其他主干课程配套的教师用书,唯独这门课,有众多版本的教材,却缺乏与之匹配的教师用书。

可见这门课的自由度太大了,教师既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式,也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这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程。

它无疑给教师带来了颇大的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只能开设一年的英美文学课程,就不能再以文学史为中心,而必须以选作为主轴辐射开来,还文学作品以本质研读教学课。

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原汁原味的教学,学生才可以通过品读、吸收和消化作品来领略语言的魅力。

只有当学生在语言的大海里畅游久了,通过潜移默化,通过举一反三,才能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内化为素质,提升其自身的语言鉴赏能力,走进外语民族的心灵深处。

(三)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的教学模式

过去,人们偏重政治性较强的作品。

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成为时代的主题。

对英美文学教学而言,挖掘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了教学的精髓。

作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在2012年喜获诺贝尔文学奖,激发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狂热,而其获奖的原因更是激起了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探求。

当然,人文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个时代、每部作品,对人文主义都有不同的阐释。

每位作家也对人文主义有不同的理解,都赋予了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意义。

从莎士比亚到狄更斯再到劳伦斯,从霍桑到马克吐温再到海明威,他们无不结合所处的时代和各自的人生阅历,在作品中对人文主义做了独到的理解和形象化的表述。

因此正确引导学生从英美文学名著中接受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塑造他们深沉完美、积极向上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在每个时代,选取一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然后辐射开来,可最好地表现该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特征和文学发展面貌。

比如,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选取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Hamlet)来进行重点学习。

通过学习,学生就能明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性思想,主要关注人和人性,这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才能的展示,而不是神和信仰,“人本位”与“神本位”思想严重对抗。

因此,剧本所有主角在最后一幕全部死去,这出注定的悲剧至此得到最好的完善。

三、结语

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转型期,抓住时代契机,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是历史赋予专业英语教师的职业使命。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践行以问题为导向,以选作为主轴,以提高人文素质为根本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目前英美文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同社会实际紧密相联系,并以不断变化的教学对象为研究目标的教学实践,一定会带给英美文学教学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4).

[3] 曹英华. 改革“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6).

[4] 李嘉娜. 英美文学教学观念必须与时俱进[J]. 山东外语教学, 2008(1).

[5] 谭宗燕. 开发内化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武汉: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2(3,4).

高职英美文学教学方法【2】

【摘 要】本文以高职英美文学教学的特点分析为依据,联系英美文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突出史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课堂等教学方法。

并指出切实地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中,能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得到提高,最终能较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 英美文学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重视,高职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质日益重要。

为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宗旨,以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许多高职高专外语专业都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熟悉英美文化,可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文学可以在塑造人格与精神、抵御物质主义侵蚀、防止人的异化和物化、丰富人的心灵世界等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可以在阅读文学中积累词汇和语法点的各种用法和适合的语言环境等相关知识,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本文以高职英美文学教学的特点分析为依据,联系英美文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高职院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性过大。

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高职教育的理念还未被广大学生和家长认可,事实上,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课程及理念完全不同于本科教育;但是很多人认为考不上本科就只能上高职,认为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更低层次。

作为新兴的学校,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而一味降低入学标准,导致生源质量偏低或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高中毕业生高考分数不佳就是因为英语学不好,导致很多高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口语听力能力差,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其次表现为缺少合适的高职高专英美文学课程的教材。

目前的英美文学教材基本上都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虽然教材版本很多,但都不是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而编写的:有的教材选取的篇章过难,有的词汇过于专业化,有的句子结构、语法结构过于复杂,有的文学流派介绍和文学理论太过高深。

高职高专的学生无论在英语基础、知识面和学习能力上都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只是盲目模仿,必然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无法使其领略到英美文学中蕴含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

因此,改革高职高专英美文学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和挑选。

高职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创新。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非本科教育所培养的研究型、理论型人才。

但是高职英美文学教学却依然沿袭着本科院校教育的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接受。

“传统的‘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极易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兴趣,课后阅读也就不太积极。致使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文学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受学生英美文学基础弱、英美文学史及作家作品教学内容繁多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不得已使用输入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大量文学知识。

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被动地接受,表现出依赖性和惰性,接受优美文学作品熏陶的享受过程转变成为死记硬背的折磨过程。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习效果不好,产生不了兴趣,掩埋了经典文学作品带给人类的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净化。

二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科学教学的前提

根据当前教学对象的状况,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对文学更是觉得太过于高深莫测、抽象晦涩。

由于词汇量小、英语语法差,面对文学课的教学材料,一些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通过工具书的帮助勉强能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大部分学生通过查字典查出生词的意思,但对文学理论、经典作品选读无法做出全面的理解。

因此高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得当的教学选材

选取难易适中的教材能消除学生认为文学的学习是一个困难晦涩、曲高和寡、脱离现实而毫无乐趣的恐惧,也能让学生初步体验阅读原著的乐趣,逐步感受到英语语言的美感。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的特点,如果刚接触文学这门课就让他们阅读和研究小说或散文,肯定会削弱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因为经典名著小说和散文要求对历史背景、作家流派等联系把握,而高职学生缺乏这些知识和能力。

那么,如果从较经典、较精练的选段开始学习,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着学生读作品,进而培养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产生适当的成就感,再慢慢过渡到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

2.以文学史纲为主

考虑到学生、教材及文学课内容繁杂等因素,笔者认为英美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教师要以文学史纲为主,而以文本阅读为辅。

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在两个学期七十多个课时里,如果老师既要完成英国、美国的史纲教学,又要讲解最重要的几十个作家、几百个著名文本,会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深入进行,重点不突出,学生对于众多内容更是满头雾水一知半解。

而以文学史纲为主的课堂教学能突出重点集中讲授文学史,让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主线清楚明了。

以文学史为主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不意味着撇开文学文本,只不过它在课堂教学安排中处于次要地位。

由于课时及课堂时间的限制,任课教师不可能把课堂时间放在大量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上,否则会成为变相的精读和语法课。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以史纲为主不仅能解决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还能以宏观的、高屋建瓴的姿态把握整个英美文学作品,全方位地深入解读重点作品,使学生不再停留在肤浅的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经过教师在课堂上对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加以引导和解读,学生会更加容易地全面理解作品,这样也能大大提高学生课外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三 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

很多高职院校的英美文学课堂都存在这种现象:学生一接触文学课就很容易认为学习该门课程难度大,而且不够实用,因而缺乏兴趣,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甚至学生没能从教师那里得到简而易的引导,因此觉得困难重重,难以逾越,最终灰心丧气,更加无法专心向学。

如果教师不去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喜欢度和接受度,只是一味地自我一堂言,就无法真正实现该课程的文化素质的培养的教学目标。

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课堂上,应当鼓励以教师教授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1.以教师为主导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办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多安排教学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认识能力。

“好的教师应学会鼓励并具有鼓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积极有效地介入,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原作提升语言水平,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接着通过教师的课堂点评使学生能以一种更深入的眼光理解和欣赏作品,最终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把课堂从教师的单一枯燥讲解变成老师和学生互动探讨,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的思考,使他们在文学教学中自己走进作品,爱上这门课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以课前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整理答案,鼓励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思考,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

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依照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文学底蕴,以更精确、更深层次的讲解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帮助他们从汲取各个文学评论家精髓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进行快速整体阅读,再进行语词方面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掌握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策略。

最后,对于学生活动的完成,教师要进行点评,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使学生对先前的查阅资料有更系统的归纳和理解。

“互动式的英美文学课堂是一种开放式的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与帮助。而开放式的课堂形式以及学生所提的问题又促使教师进行更充分的课前准备并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量,以此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全程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刘润清教授在其《论大学英语教学》一书中指出:“教师不仅传授知识,给予指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否认,但更要重视学生的作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给他们参与讨论和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

在以前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

但是,现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

因此,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怎样让学生自己欣赏和分析作品上。

老师可以把有些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做准备,通过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以幻灯片、精美卡片、自我陈述等方式做讲解。

如在讲授某个作家时,老师可以先做一般引导,再把该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思想等话题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可在课堂上点评。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无疑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同时,由于学生轮流授课,他们的教学风格和个性设计不同,更容易激发听课学生的兴趣。

总之,本文针对高职教学对象差异性过大、教材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突出文学史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课堂教学等改革构想,期待为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抛砖引玉。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切实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引导到文学作品中去,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得到提高,最终能较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程爱民、徐劲、柯可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15~17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英美文学》复习方法

一、找到《英美文学》的辅导书,例如《自考一本通》《自考直通车》等类型的汉语版辅导书。

二、先把汉语版辅导书的课文翻译通读,理解了全书每个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用汉语记录重点;

三、第一轮复习顺序:

1、先看英国文学,后看美国文学

2、按照时间顺序看,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及代表性作品

3、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看完汉语译文后,对照英语译文,划出课本上对每个时代代表性流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描述和评论。名词性描述一般是填空题和选择搭配题;评论部分是简单题和问答题;*只看代表性的重要信息,非代表性作品和作家生平介绍不用看;记住某个时代某个流派有哪些代表作家,哪些代表性作品及该作品的简要介绍和评论。

4、按照章节划出重点信息,然后整理笔记;

5、全部整理完毕之后,基本上对文学史和代表文学作品有了基本了解。

四、第二轮复习顺序

1、找到历年真题,做题的时候对照答案,寻找该答案在课文原文中的原始线索,并作好整理记录;

2、整理理解全部真题的答案以后,对课本的重点知识就有了比较清楚的理解;

五、考前突击复习

1、依据真题笔记和第二轮复习的笔记,对不熟悉的部分进行重点复习。

2、根据以往考题的研究,旧题还会重新考,所以大家要关注所有做过的真题和各章节中没有考过的但属于代表性知识的部分,这些有可能是将要考的新题。自学考试已经有历史了,所以过去的真题加起来也就是全书的重点知识网络,所以认真复习真题并理解消化,整理帮助记忆,这对于考试制胜是最好的办法。

*警告:千万不要抛开课本直接做真题;

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抄写,默记;反复整理笔记,新的笔记只记录没有掌握好的,直到最后的笔记成为提纲式的。

〈高级英语〉复习方法说明;

一、对照辅导书,精读课文,做课后练习;

二、找来历年考试真题,认真做,查到答案在课本中的相关地方

三、认真复习真题,总结知识点;错题本,反复研究错题

四、回到课本,从头到尾认真阅读课文,全面复习重点知识点;

五、整理真题,再次复习错题;

*高级英语上下册32个单元,复习面积很大,所以必须早动手,狠下功夫。

祝愿大家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全词低回之宛转,而又不失去沉雄清刚之气,上阕着重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背景;下阕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其主要特色在于能够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是化用的这首诗中的名句。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词牌,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的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了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 英美文学主题思想总结

我选择了个爸爸上网的时间打扫,最后给他个惊喜。一开始,我冥思苦想,先干什么好呢?,嗯,先收拾桌椅吧,我便开始忙活起来,因为太久没有打扫,所以屋子里早就乱成了一锅粥,遥控器藏在沙发底下,桌子底下躲满了纸屑,沙发上站满了东西,看来这此要大忙活了。

影片精彩感人,印象深刻的是20xx年7月2日中午一位普通的母亲吴菊萍在散步,突然她叫见一阵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原来是一个4~5岁的小女孩爬在阳台边上,马上就要掉下来的样子。吴菊萍来不及多想马上冲到楼房的下面,这时那个孩子掉了下来正好落到了吴菊萍的手臂上,小宝宝却得救了当吴菊萍醒来时发现她在医院里,她的手臂断成了三节,情况很危急。诊断的医生说这么重的伤只有车祸或者机器挤压中才会看得到,如果再偏一点砸到头上会当场死亡。躺在病床上的她却对记者们说了一句话: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只要我们鼓起勇气做出选择,我们相信选择是对的,我们拒绝袖手旁观。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70437.html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文章地图

Copyright©2006-2025 一起合同网 hc179.com 湘ICP备18025499号-6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