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合同范本|虎门销烟读后感(精选12篇)_虎门销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07

虎门销烟读后感(精选12篇)。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喜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硝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是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不禁得肃然起敬。连忙行队礼向我们这位英雄致敬。只见他气宇轩昂地坐在那里,一只手摸着胡须,另一只手放在膝盖上,若有所思地望着我们。

看着这一切,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情景。早上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聚集在虎门寨,人声鼎沸,礼炮轰响,成千上万的鸦片被赤着双脚的民工倒进销烟池中,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人们也沸腾起来。

英雄啊!你安息吧!您的英雄事迹将激励着千千万万炎英子孙,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在读了《虎门销烟》的故事之后,我顿时感慨万分。没想到,在清代,还有这样一个将自己的赤胆忠心献给国家、献给人民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让我们回顾一下19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为了争取更多的人的权利,开始把鸦片带进中国,毒害了许多中国人,导致许多人死亡和离婚。读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愤怒,恨不得把那些鸦片贩子都抓起来,赶出我们中国。这时,受皇帝委派的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

他面对英国人**的**严辞拒绝,面对武力的威胁挺起胸膛,不禁让我看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大形象。

1839年6月3日,这是一个让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在这一天中,林则徐一声令下,几十个青年的小伙子,把一箱箱的鸦片投进池子,又倒入石灰,霎时,池子里就像炸开了锅一般,“咕嘟咕嘟”得冒气泡。老百姓们连连叫好高呼:“林大人英明,林大人英明!

”英国人也脱帽致敬!

虎门上空的黑烟花了20多天才完全被摧毁。如果不是林则徐,中国人不知道有多少同胞会死于鸦片的魔掌。这次“虎门销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

可以说,虎门卖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壮举,林则徐在我心目中已成为真正的民族英雄。他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树立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自立更生、自尊心强的新形象。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勿忘国耻,牢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从此,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梦想。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上课伊始,我给学生们介绍毒的危害,没想到刚说两句,孩子们一个个的把小手举了起来,我知道他们有话要说,于是请他们来说说毒的危害。学生们有的说的是从书上看来的知识,有的介绍了电视上看到的吸了毒的人变得瘦骨嶙峋甚至卖儿卖女最后导致死亡,还有的学生说毒害了我们中国,使我们把很多土地割让给了外国人……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激动,最后整个班都议论起来了,我顺势问他们:“你们想消灭这可恨的毒吗?”“想!”异口同声的回答。“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林则徐,他帮我们完成了心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销烟的。”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为体会后文毒销毁之后人们激动的心情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抓住“壮”字引导学生深入读课文,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仪式的隆重,销毁的毒数量多都表现了“壮”这个字,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在指导朗读方面,描写销烟情景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迈气势;描写老百姓反应的语句时,要抓住“成千上万”、“跳哇”、“叫哇”以及“欢呼声”等词句,将学生带入情景,引导学生把欢天喜地的心情读出来。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如果你是当时的人,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如果你就是现在的你,你又想对林则徐说点什么?大多数学生都是向林则徐表示感谢与敬意,也有学生是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出力的,还有的说要远离毒,珍惜生命……点到了本文的主旨。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起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 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学习生字 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销毁 历史 虎门寨 水泄不通 赤着双脚 盐巴 欺侮

林则徐 短斤缺两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 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 闻讯 应邀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脊梁 咆哮 健步

4.出示长句。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读准“着、朝、应”的读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四、朗读课文 分清脉络

1.分节指读与齐读相结合,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2.理清文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听王老师《虎门销烟》一课有感

惜小付娜

我就王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虎门销烟》一课,谈一些我的收获和想法。

我认为王老师课堂上最大的亮点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就是要认真观察插图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说,王老师很好地掌握了使用时机,利用课文插图充实了课文空白,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人物当时的心情,更好地体会到了销毁害人的鸦片是件振奋人心、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从多角度感受到了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在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得到了发散,观察得仔细,想象得丰富,阐述得精彩,不仅能想象出当时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也能很有道理地说清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加深,情感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作了很好的准备。

此外,王老师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了虎门寨那天场面壮观、隆重后,能够指导学生抓住段落中的重点句,以及重点句中的关键词来感悟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

再如,当学生读懂销烟的三步骤,知道了课文是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来写清销烟的顺序后,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时,就可以抓住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来帮助记忆。

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如果能就学生的个体朗读进行评价,借助自己的评价语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我想,那样效果将会很明显。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二、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一)质疑

(是怎么销烟的? 为什么采用盐巴、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 老百姓为什么那么高兴?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二)交流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

(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

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

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4、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动、兴奋,?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那时侯,鸦片如同一个恶魔,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许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中毒上瘾。)

请看下面一组真实的照片:(出示历史照片)

虽然,他们的面容不一,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鸦片!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鸦片使得他们倾家荡产!

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白银外流。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挣扎,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军队中,许多士兵手拿两杆枪,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锈迹斑斑;另一杆就是烟枪,油光锃 亮。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

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见鸦片被销毁,怎能不激动不兴奋?!

他们会激动地叫什么?喊什么?

谁再读读第四节?

让我们走近些,再看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看录像)

5、目睹这壮举的除了有受到鸦片残害的中国人,还有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林则徐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呢?

(看看中国人销烟的决心,警告)

那,外国商人看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第6节所说的,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史料记载,销烟前,外国商人根本不相信林则徐会把鸦片全部销毁。此时,亲眼目睹销烟过程的外国商人在懊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林则徐。当时,就有外国商人向林则徐脱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6、你能勾勒一下心目中林则徐的形象吗?(看图片)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1、“泄、侮”按笔顺描红。

抄写本课生字词。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伟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下面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一个壮举,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

b.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

(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

(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风扫地、狼狈)

三.加深感悟

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观看课件)

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的6月3日。永远记住一个人物——林则徐。

板书:

虎门销烟长中国人志气

壮举

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五.自我反思: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公元前139年张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传到了中国,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令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

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掉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工作人员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林则徐用虎门销烟的壮举,治愈了中华儿女“东亚病夫”的创伤,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树立了中华民族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新形象!

林则徐是一位爱国的伟人,他的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而现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再是以前那受人欺负的中国了,他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经过很多很多的磨难,才有今天的发达。

1 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广东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

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共和。

科技飞速发展,现在一幢又一幢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也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电脑、电视、电话… …也都普及了;大炮、原子弹等核武器再军事方面已经不足为奇… …

那个落后的中国已成为了过去的影子,现在的中国是多么强大呀,科技是多么发达呀!啊!我爱我的祖国!!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读后感汇总
第1课 《老师,您好》课文读后感
第2课 《但愿人长久》课文读后感
第3课 《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课文读后感
第4课 《秋天》课文读后感
第5课 《天安门广场》课文读后感
第6课 《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读后感
第7课 《虎门销烟》课文读后感
第8课 《泉城》课文读后感
第9课 《九寨沟》课文读后感
第10课 《田园诗情》课文读后感
第11课 《桂花雨》课文读后感
第12课 《开天辟地》课文读后感
第13课 《普罗米修斯盗火》课文读后感
第14课 《一路花香》课文读后感
第15课 《说勤奋》课文读后感
第16课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读后感
第17课 《维生素c的故事》课文读后感
第18课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文读后感
第19课 《诚实与信任》课文读后感
第20课 《珍珠鸟》课文读后感
第21课 《九色鹿》课文读后感
第22课 《雾凇》课文读后感
第23课 《春联》课文读后感
第24课 《元日》 《江雪》课文读后感
网读后感栏目整理

小学读后感

⬭ 虎门销烟读后感 ⬭

今天我们学习了《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让我深深的体会鸦片给我们国家带来多大灾难,这都是外国侵略者的诡计想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很软弱。

鸦片俗称“大烟”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后就很难戒掉,甚至丧失性命。

有多少中国人让“大烟”残害了生命,有多少家庭让“大烟“背进离乡。“大烟”让我们无知的中国人丧失了劳动力,成天迷醉在大烟的世界里,所以我们痛恨鸦片这个毒品。

我们从课文中读到了一位伟大的人民英雄他叫“林则徐”,他为了不让自己国家再受伤害。在1839年6月3日这天举行了“消烟大会”。经过了23天,二百多斤的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这一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息,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小看的。

因此我再次劝告大家,远离毒品,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和谐,让我们的明天变得更美好。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6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