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的观后感(收藏12篇)
发布时间:2018-12-09虎门销烟的观后感(收藏12篇)。
〘一〙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
3、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4、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虎门禁烟,新疆戍边。
6、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林则徐《十无益》
7、《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
8、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9、林则徐为杜绝鸦片对中国的毒害在虎门销烟。
10、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
11、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
1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事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期说的。
14、庙堂江湖皆如此,忠臣终生忧黎民.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6、禁毒,无论在哪个时代、在哪个国家都是极其复杂而艰巨的斗争,怀有对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责任感和消灭毒祸的坚强决心,是林则徐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7、力微任重六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18、林则徐是中国清朝中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19、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
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1、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
22、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
23、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
24、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林则徐
25、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则于戍卒宜。
26、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27、《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8、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29、林则徐在虎门主持销毁了英国殖民者走私进口的120万公斤鸦片,掀开了人类禁毒史上辉煌的一章。也给我们以下启示:
30、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
31、《次韵答陈子茂德培》
32、年代:清作者:林则徐
33、《程玉樵方伯德润钱予于兰州藩廨之若已有园》
34、虎门硝烟震帝京,帝惧罪徐充伊宁.
35、第三,他深切了解群众对烟祸的痛恨,依靠广东人民调查毒犯活动情况,揭发贪官污吏,鼓励爱国士绅,设立民间禁毒机构,协助官府收缴烟土烟枪.
3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7、第五,反抗外来武装入侵时的大无畏精神。
38、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39、第二,他注重调查研究,使林则徐在禁烟斗争中做到知己知彼,赢得胜利;
40、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41、林则徐,主持了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人的嚣张气焰,名留青史,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英雄。他有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时,林则徐因为硝烟被英国人记恨,致使朝廷把他贬谪到新疆,他在去新疆的路上,经过甘肃境内,写下了这流传千古名句。
4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43、第四,他的清正廉洁,无私无畏.
44、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45、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4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47、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48、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49、《七绝》清·林则徐
50、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首五言诗是最著名的是以下这首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51、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
52、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53、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54、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55、首先需肯定虎门销烟的正义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虎门销烟无论在道义(英国政府当时是禁止其国民抽食鸦片的)或是商业贸易(鸦片贸易当时在中国属违法行为,清朝曾屡发禁烟令,因而鸦片多靠走私进入中国市场)上都是站的住脚的,虎门销烟也彻底表明了我国人民当时禁烟的决心.
〘二〙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并引发了鸦片战争。虎门销烟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虎门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呢?禁的是哪个国家的“烟”呢?
鸦片战争前英国已经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迫切需要打开世界市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英国眼中,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但是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衣食方面能很大程度地实现自给自足,中国人压根对英国产的棉织品、毛织品不感兴趣,相反,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在欧洲各国却广受欢迎,中英贸易方面英国处于劣势。
鸦片战争前中国又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全国只允许广州对外通商,而且外商只能和官府指定的十三个商行贸易,外商在广州的活动范围也有着众多限制。
面对中国的铜墙铁壁,英国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歪招—走私鸦片。鸦片的危害无须赘述,从此烟毒肆虐,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对于鸦片问题,清政府中既有人坚持“弛禁”,主张把鸦片当做药材,征收重税,也有林则徐,黄爵滋等人要求严禁。最终道光帝决心禁烟,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
林则徐一到广州,就发布告示,要求外商将所有的鸦片上缴官府,并且承诺再也不走私鸦片到中国,如果再被发现走私,鸦片没收,人就地正法。
外商在中国混迹多年,早已熟知中国国情,深谙普通官僚的习性,官僚们总是先来个告示大讲礼义廉耻,实际上就是讨价还价。价钱讲好了,买卖照做。所以外商们谁也不着急,就观望着,等着讲价。
可林则徐不同,他禁烟的决心相当坚定,甚至留下了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通俗来说就是—鸦片不禁绝,我就不走了,爱咋咋地!
告示发布了一个多月,外商还是不肯交烟,林则徐只能来狠的了:他下令断绝广州出海的交通,派兵把十三行围了起来,撤出行里的中国人,禁止一切出入,因地制宜把十三行改成了外国人的监狱。
当时在里面的大约有三百五十个外商,连英国的商业监督义律也在内。当时义律处境很尴尬,想协商林则徐态度强硬,想抵抗又没有兵力,只好屈服。但他不是命令英国商人把烟交给林则徐,而是让英商把烟交给他,他以商业监督的资格给各商收据,英商的鸦片摇身一变就成了英国政府的鸦片。
义律交出了所有的鸦片:二万零二百八十箱,共两百多万斤,统统在虎门海滩进行了销毁。对此,道光帝大喜,大肆夸赞林则徐忠君爱国。
而接到义律的信后,英国政府愤怒了,当时英国的首相是以好大喜功闻名的巴麦尊,他在英国议会中大肆挑动对华的仇恨情绪,他说:“虎门销烟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权益”。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海陆军队开到了中国,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挑起了鸦片战争,并通过《南京条约》顺利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三〙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二、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是怎么销烟的? 为什么采用盐巴、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 老百姓为什么那么高兴?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
(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
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
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4、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动、兴奋,?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那时侯,鸦片如同一个恶魔,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许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中毒上瘾。)
虽然,他们的面容不一,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鸦片!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鸦片使得他们倾家荡产!
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白银外流。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挣扎,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军队中,许多士兵手拿两杆枪,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锈迹斑斑;另一杆就是烟枪,油光锃 亮。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
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见鸦片被销毁,怎能不激动不兴奋?!
他们会激动地叫什么?喊什么?
谁再读读第四节?
5、目睹这壮举的除了有受到鸦片残害的中国人,还有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林则徐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呢?
那,外国商人看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第6节所说的,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史料记载,销烟前,外国商人根本不相信林则徐会把鸦片全部销毁。此时,亲眼目睹销烟过程的外国商人在懊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林则徐。当时,就有外国商人向林则徐脱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四〙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黄雪英我怀着无比敬佩的心读完了《虎门销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利益,即祖国的利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那就是爱国主义的力量。
1840年,英国向中国输送鸦片。执迷不悟的中国人竟然如获至宝,不少人因吸食鸦片而患上疾病甚至死亡,不少官僚因此而腐败,大批的银子也都“悄悄”地溜进了那些可恨的洋人手中。就在这岌岌可危的一刻,您挺身而出,誓死保卫中国,您一把火将二百多万斤鸦片给烧了……,这一把火烧毁了洋人嚣张的气焰,点燃了中国的前程。
在硝烟中,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是不能任人欺辱和宰割的。它警告全世界人民,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
现在,还有很多人吸毒,还有很多非法分子走私毒品。虽然国家一直在制止,可有些人还是禁不住毒品的考验;虽然他们也知道毒品的危害,但一时享受,却换来了骨痛和心痛。过去,毒品以鸦片为主,可现在,新型毒品数不胜数,如:
**、**、***、**等。这些药物的威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看到人们吸毒后抑郁,真让人心碎!
烟是世界上继手枪最大的**,中国人应该要用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拒绝毒品,不要让虎门销烟,这是一壮举再次出现。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但如果国家要前进,人民要富裕,就必须远离毒品。我将追随你的脚步,读你的壮举,做新世纪健康阳光的青年,让祖国前进!前进!再前进!
给林则徐爷爷的一封信
尊敬的林则徐爷爷:
您好!我不知道我那封冒昧的信是否会打扰你在地下长眠?是您带领人们抗拒鸦片;是您带领人们对抗侵略者;是您在逆境中坚守独难。您知道吗?你的英雄事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是多么佩服你啊!您对中国的禁毒和吸烟工作做出了哪些贡献!那时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吸食鸦片,每年****大把大把的流失,您用了各种禁烟方法,可都是没用。
您面对英国的入侵,坚持抵抗,与敌人进行强烈的抗战,不愧是一个爱国爱民的民族英雄。但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拥有这种崇高的精神?我坚信答案很少。
饱经风雨的您,一定受过不少苦。可是就算您再苦、再累,您也不会吭一声。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独难。
当磨难使您千疮百孔时,当痛苦犹如一块巨石紧紧压住您的心胸时,当阴云在您的天空拥挤聚集时,您的心中却始终坚持着那份责任与刚强。如今,您的身影虽已随风远逝,但您那高尚的人格魅力却如万古长青永远屹立在人们心间。
此致敬礼!梁景阳
2015年3月29日
我的中国梦
黄晴宜的历史就像散落在沙滩上的碎石壳。我慢慢地走着,贪婪地看着这些宝贵的财富。有时拾起一两个,然后等待一个梦想。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我读历史,看到许多奇迹。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是:“富强,富强!
“我们在圆中国梦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困难:**,泥石流,洪灾,旱灾等。
沙滩上有一个闪亮的贝壳,那就是中国奥运会·世博会,还有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不管我们在**,我们都应该记住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中国梦。有多少人在奥运会直播时对着电视大喊:
”中国万岁!中国万岁!“有些客于异国的同胞还带着中国的泥土。
沙滩上有一个直立的贝壳,那是林则徐的身影。他为中国做了多少贡献。当老百姓们沉浸在大烟的世界里,当铁血方钢的汉子被外国称作”东亚病夫“,是他挺身而出——林则徐。
林则徐集中表现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和优良传统:高尚、正直、自强
记住林则徐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他的高尚品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林则徐的奋斗理想已基本实现。今天,中国梦又在召唤着我们。
我们应该树立伟大的理想,努力学习,为之奋斗。抓住现在这个学习的机会,加入到推动中国梦实现的行列中来,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我漫步在沙滩上,看着繁荣富强的中国一天比一天。蹲下来捡起一些贝壳珍藏在我的心里。
听,海浪在诉说
王艳玲浩瀚的大海,两边的浪花,似乎在诉说着遥远的历史。有太多的故事消失在茫茫的海边尽头,那豪迈壮歌仍回荡在耳畔……
听海浪-日本侵略者向祖国东南部伸出援手,戚继光率领士兵拼死拼搏;大海充满了血腥,杀戮的声音震动了天空;为祖国奋斗牺牲的一位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夕阳如血,浩大的声势令倭寇闻风丧胆。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听海浪-日军袭击了海滩和福建。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无辜的人们正在受苦,在那一刻爆发了怒火。
我们不能看着我们的同胞被欺负!我们不能容忍日军的恶劣行征!海西儿女做出来最豪壮的宣言,他们义无返顾的冲向前!
奉献生命,捍卫祖国,祖国和人民,为中国的和平与解放!
听海浪在诉说——那中秋十五的夜晚,士兵遥望浩瀚的星空,皎洁的月光寄托了战士们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万水千山,遥远的路途,何时才能回到亲人的怀抱,战争何时才能走到尽头?何时战士才能凯旋归来?何时才能回到久违的故乡?
听着,海浪在诉说中华民族的英雄故事,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五〙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林则徐在给外国盐商的通知中说:“若呀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这句话体现了林则徐销毁呀片的决心之大。林则徐为了不让中华人民继续被洋人的呀片毒害,冒着生命危险去销毁呀片,这一举动实在令我震惊。如果我国没有林则徐这样正直的清官,那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被呀片毒害,被呀片夺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更不知会有多少人因呀片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中国将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国家?那些可恶的侵略者将会在我们的国土上干什么?我不敢想象,中国将会不会成为洋人的天下?
看到这,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件事来:班主任有事出去,交给我一个小本子,让我记下来调皮学生的名字。一下课,同学们便“哗”地一下围了上来,询问是否被记在“黑名单”上。好不容易把大家打发走,刚准备出去玩,便被有名的“恶霸”堵住,凶神恶煞地问:“说!你是不是记我的名字了?赶快给我划掉!”我很不情愿,又很惧怕,生怕他总是找我的毛病,只好把他的尊姓大名从“黑名单”上划了。现在想起来,我是又羞愧又庆幸。羞愧是因为自己太懦弱,轻易地饶过了不遵守纪律的人;庆幸的是读了这篇文章林则徐的言行给了我极大地教训,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事。
读到文中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呀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时,我十分感动。因为林则徐身为朝廷大臣,公事繁多,本来时间就很紧,还得抽出时间亲自督察,该多累啊?不过,如果林则徐如果不这么认真、仔细,那么销毁呀片的事就不会办的这么彻底,那么林则徐的努力,则都白费了!
看到这,我想起了上次大扫除,班主任怕我们“偷工减料”特意亲自来盯着我们。是啊,如果老师不来盯着我们的话,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干。
林则徐办事认真、负责、不畏强暴,令人钦佩!
〘六〙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起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七〙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鸦片的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学习生字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销毁历史虎门寨水泄不通赤着双脚盐巴欺侮
林则徐短斤缺两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一担石灰收缴烟渣嚣张(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闻讯应邀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脊梁咆哮健步
一声令下伟大壮举(读读,并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4.出示长句。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读准“着、朝、应”的读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四、朗读课文分清脉络
1.分节指读与齐读相结合,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2.理清文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2.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一类生词)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1、联系第一课时对课文的了解,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2、深入理解: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b.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2.经过堪称“壮举”。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b.下令。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等词语中体会销烟的“壮”。
c.销烟。(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有条件地可以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场景。
d.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e..出示第四小节。自读,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壮情”。
3.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激情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三、小结,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四、指导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课文。让我们再次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
1.方法提示:理清每一节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指名复述。
五、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
〘八〙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九〙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暑假时,我有空去了一趟虎门销烟博物馆,在虎门销烟博物馆看到了鸦片战争留下了古战场。
来到了海边,我们看到了两个大池,经了解,这是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对鸦片进行集中销毁的两个销烟销池,历时了23天的虎门销烟,销毁了许多的英美鸦片,当时销烟场面非常壮观,有许多的老百姓过来虎门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赞,叫好声不觉于耳。林则徐禁绝和销毁了鸦片,帮助了老百姓,戒除了恶习。
我们往上走,来到了威远炮台,看到了一排排建设整齐的炮台,它的底座非常坚固,厚实,我兴高采烈的照了几张照片,做为留念。炮台是有巨大的石块做成的,从炮台口往外眺,可以看见美丽的大海。
在博物馆里看到了许多的相片,视频,我印象最深的是英国侵略者的武器先进,远远就发挥威力,而清兵的武器非常落后,告诉了我们国家落后就被挨打,我应该要好好学习,把我们国家建设的强大。
〘十〙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十一〙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揭题
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师简单介绍林则徐。
2、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鸦片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教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考题学生交流。
三、指导书写
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
2、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描红。
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法。学生练习盲打。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齐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儿看出了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学生交流。板书: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壮观的场面。
(3)讨论:
①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③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
(4)齐读课文。
3、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1)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画出课文中具体写怎样销烟的。根据出先……再……然后……的顺序。
(3)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体会销烟的巨大成果。
(4)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句的理解,想像当时欢场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沉重地打击”“不可欺侮”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回读第一自然段,你现在明不明白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销烟的成果及意义来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第5题齐读文中销烟经过的章节,注意动词的使用。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外完成。
五、布置作业。
〘十二〙虎门销烟的观后感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他是晚清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是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屈辱过程中的伟大民族英雄。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虎门卖香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一直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每年,中国对英国保持2300多万两的优势。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竟用鸦片来冲击中国的**市场,以便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
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再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中大获其利。除了从英国向中国进口大量鸦片外,美国还从土耳其向中国进口鸦片,而从中亚向中国北部进口鸦片。
由于鸦片进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两国的地位已经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年至1840年间,中国的外流量约为1.2亿。
鸦片大规模进口导致**的持续外流,开始扰乱清代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代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扩散严重损害了吸烟者的身心健康。如果任其发展,中华民族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因此,要求禁烟的呼声越来越高。有爱国心的士大夫也要求禁烟。1836年以来,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围绕禁烟与放松禁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正当中华民族灾难当头的时候,一位爱国爱民的**林则徐挺身而出,为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出了一口恶气。他抱着“鸦片一日不禁掉,就一日不回京城”的决心,和洋鬼子进行了坚决斗争,终于让侵略者乖乖地交出了藏匿的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1839年四月和五月,林则徐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向道光皇帝报告说,他想核实物品的数量,然后将其烧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非常信任。他要求林则徐、邓廷桢、怡良等人销毁当场收缴的鸦片。
由于林则徐态度坚定、措施得力,加上人民群众的支持,外国烟草商被迫交出2万多箱鸦片。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公开销毁鸦片,并亲自率领大小**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
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利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残害着中华儿女,霸占了中国领土,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6月3日,在虎门卖烟23天后,在林则徐的指挥下,中华民族向世界宣布了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看着被烧成一盒毒死中国人的毒品和虎门上的熊熊大火,我内心只有一种感觉:那真的很棒。卖烟的正义之举,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虎门滩每天都有上万人,大家都很开心。
外国人看到这一点,也钦佩林则徐的禁烟决定。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当然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终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经毫无羞耻地成为历史的巨人。
清朝末期的**是腐败无能的,加之鸦片的侵害,侵略者的践踏,使多少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多少领土被强行割离。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能不生气吗?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辉煌。
让我们团结起来,远离鸦片,建设一个繁荣的祖国。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虎门销烟的观后感网内容,请访问虎门销烟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