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汇集十八篇)

发布时间:2021-12-16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汇集十八篇)。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试验1:教师以窗格为例,已知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用三角尺进行检验,发现同位角相等。这个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呢?

试验2:学生试验(发印制好的'平行线纸单)。

(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直线a、b相交;

(2)选一对同位角来度量,看看这对同位角是否相等。

学生归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二、主体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以及对命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1

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并要求学生学习推理的书写格式。

活动2

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1、若1+2=90,则1与2互余。若3+4=180,则3与4互补。

2、同角的余角相等若1+2=90,2+4=90.则1=4

等角的余角相等若1+2=90,3+4=90.1=3则2=4

同角的补角相等若1+2=180,2+4=180.则1=4

等角的补角相等若1+2=180,3+4=180.1=3则2=4

3、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形成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尺规作线段和角

(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1、学生自动分组,5—6人一组,自选组长。

2、尺规、量角器、铅笔和纸四、活动设计本节课我将按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一)情景激趣,导入实验5分钟

(二)动手实验,探究创新25分钟

(三)联系实际,铸就能力10分钟

(四)归纳小结,体验感受5分钟这种分法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有利于教法,学法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帮助学生理顺本节知识点,提高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了活动课的.特点。

(一)情景激趣,导入实验。

1、教师演示课件,依次展示铁轨,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平行线,学校跑道、树林,这些平行线的例子,你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出课题“你有多少种画平行线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想画平行线的欲望。

2、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有哪些性质?怎样判定两直线平行?让学生讨论后推举一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为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作好铺垫。

3、教师让学生通过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不能独立完成的同学给予指导,并演示课件,展示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设计意图)与后面多种方法画平行线形成一种对比,为下一个活动作好准备。

(二)动手实验,探究创新

1、教师演示课件,展示李强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过程,提出问题,李强画平行线是通过画什么角相等来得到平行线?(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激发学生思考,形成学生的理性认识。

2、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其它方法来画平行线吗?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体验活动中的各种感受,探究中得到的结论可以是画平行线的方法,也可以是画平行线的说理过程。(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3、请小组代表向同学们展示本组的图形,并说明画平行线的方法及其平行的道理,有的同学通过画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或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来构造平行线,甚至有的同学会通过画出相等的外错角或互补的同旁外角的方法来得到平行线,教师给予肯定。(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

4、要求学生观察课本“活动1”中张明同学的画法,请学生说出其中的道理,并要求学生根据张明的画法再次产生新的画法,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教师可演示课件,展示用画菱形的方法得到平行线,并告诉学生在今后学习了四边形的知识后,就能明白其平行的道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5、教师提出问题,不用作图工具,通过折纸能得到平行线吗?要求学生先看书,教师再演示课件,展示折纸过程,学生模仿制作,并简单说理。(设计意图)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使学生在“玩”中接受数学,运用数学。

(三)联系实际,铸就能力

1、教师演示课件,依次展示铁轨,木工师傅画平行线,学校跑道、树林,提出问题,它们各自是运用前面哪一种方法画平行线的?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逐一点评。

2、教师提出问题,正值插秧季节,你能帮父母在秧田打行距吗?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教师演示课件,展示插秧图。(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归纳小结,体验感受课堂小结以学生总结为主,既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平行线的特征“相交线与平行线”是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又是构成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学生在上学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相交线与平行线”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并以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说理,将直观与简单说理想结合;借助平行线的有关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逐步丰富学生图形的认识经历和借助图形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且由图形带来的直觉,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对空间与图形性质的探索和推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推理的能力。从而为其它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相交线与平行线”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相交线”,包含余角,补角,对顶角;

第二部分为“平行线”,包含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特征;

第三部分为“尺规作图”。

而本节为本章中的第二部分中的第二小结,主要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学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参考和学生实际,本单元教学目标为:

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简单的尺规作图。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由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结构、认知顺序和学生实际,本节的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难点: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操作——测量、归纳、辅以说理等的方式得到平行线的性质,通过例题、练习相结合从而是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二、说教法

在本节教学中采用“探索——归纳总结——应用”的方法相结合。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参与者。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讨论,得到“平行线的特征”。在教学中注重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建立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说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回顾,如果两直线平行了,应该具有那些性质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知欲。

三、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分“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和“应用”两大主体。整个教学分以下环节:

1.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2.新课教学

1、探索特征 2、做一做 3、例题学习

3.随堂练习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四学法指导依据学生的情况,年龄特征,智能发展,教学中采用了“探索——归纳总结——应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并养成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在自主探索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实践经验的学习方法,直觉和说理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知识的应用中增长才能。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平行线与相交线是初一数学下学期学习的第二章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通过下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光影交错,日期变更,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循环的,而我和你,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平静地度过着我们有些枯燥的日子。然而,一个偶然的机遇……

初契

“噔”,一道优美的弧线从空中滑过,准确地落在玻璃瓶中。随着硬币清脆的碰撞声,羽希轻轻地走到窗前,她仰起脸,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希望世界变的更美丽”,她嘴中喃喃地念到。

许完愿后,她背起书包,来到客厅,拿起一片面包晗入嘴中,然后出门了。不一会儿,她坐上了通入学校的公交车。到了学校,她走在林阴大道上,在路过篮球场时,偶尔会听到一丝喧闹,但她并没有在意,依旧在走。不知怎的,有一阵风吹过,吹起了她的刘海,她向这股气流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篮球向自己咋来,毫无预示,那个球似在不断地放大。而她,本能地想要闪躲,但是太迟了,篮球正中其面部。

刹那间,疼痛的感觉袭遍面部,羽希一下子坐到地上,双手捂住脸。心里在不断地咒恶那个不长眼的人。“你没事吧”,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于是她睁开眼,只见一个穿咖啡色衣服的男生站在自己面前,长的很清秀。阳光透过树叶,变成碎碎的光斑,洒落在他的身上,使他看起来像天使。

“没事”,她浅笑道,略有些尴尬地,拍拍身上的尘土,站了起来。

偶遇是美的,就如同你我。

中契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AB∥CD,AC∥BD.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2,4,6,8.互补的角为:BAC+ACD=180,ABD+CDB=180,CAB+DBA=180,ACD+BDC=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ABD,BAC=BDC.(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EF,只需AEF=180,

(由因求果)因为AD∥BC,所以B=180,又AEF,所以AEF=180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因为 AD∥BC,(已知)

所以 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 AEF=B,(已知)

所以 AEF=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

求证:2=90.

证明:因为 AB∥CD,

所以 BAC+ACD=180,

又因为 AE平分BAC,CE平分ACD,

所以 , ,

故 .

即 2=90.

(理由略)

2.如图所示,已知:2,

求证: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5.3平行线性质(二)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 则

4. 那么a,c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新课

1.例1,已知a//c, 直线b与c垂直吗?为什么?

例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2.实践 与探究

(1)学生操作: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做成一张

个格子的方格纸。观察并思考:做出的方格纸的一部分,

线段 都与两条平行线 垂直

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问题: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 垂足F,问EF是否垂直DC?垂线段EF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命题和它的构成

下列语句,分析语句的特点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对顶角相等

(3)等式两边同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4)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1)命题的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项,结论是由已知项推出的事项 (2)形式: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如果是,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

四.作业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教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三线八角”中,有不少同学一直认为,只要是同位角和内错角,就应该相等,只要是同旁内角就是互补的,把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这个条件就给忘记了。这个知识点要再给学生讲清楚,不能让学生有误解的。

2、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中,学生不太明白是哪两条直线应该平行,或者说由哪两条直线应该得到哪些角平行,不少学生搞不太清楚。比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AC,不少学生搞不明白,假如是AB∥CD,应该得到∠DCA=∠CAB还是得到∠DAC=∠ACB,所以在学生练习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明白在平行的三条线中,到底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应该得到哪些角相等,要让学生完全弄明白。

3、在平移中,学生对于画平移的图形掌握的不是太好,要么是画图时不体现画图痕迹,要么是不会画,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在画图,说明学生对于平移的规律和特征没有掌握,要以后练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对于有关平行的计算和证明,做的也不是太好,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做,但是不会写解题过程,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复习中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一些概念和定理,要让学生准确无误的`掌握,不能让学生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要加强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几何的书写过种和推理过程。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一、平行线的概念:(什么叫平行线?)

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直线)叫作平行线。

(实验)可以用三角尺和直尺画两条平行线,步骤如下:

1、用直尺或者三角尺画一条直线2、将直尺和三角尺的小直角边贴紧,并使三角尺的斜边恰好与直线重合3、直尺不动,将三角尺紧贴直尺(保持互相垂直),并向上推行(到达任一某处,始终保持互相垂直)4、用三角尺的斜边画线(此线就是那条直线的平行线)经过大量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具有平行线的图案

二、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

如图:

1、同位角:直线L3与L1、L2相交,例如角1与角5叫作同位角。

2、内错角:直线L3与L1、L2相交,例如角3与角5叫作内错角。

3、同旁内角:直线L3与L1、L2相交,例如角4与角5叫作同旁内角。

三、平行线的判定

1、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以上可得到一个二级结论,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平行线的性质

1、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也就是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也就是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也就是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五、图形的平移

1、概念: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我们称为图形的平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性质2:

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 ∠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

 

三个判定: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找找看: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标注在图中)

 

 

 

 

(二)做一做: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先由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语言说理,然后再出示以下说理过程,由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1)    AB∥CD→∠1=∠3→∠2=∠4

(2)    ∠2=∠4→BC∥EF

(三)考考你: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说理过程)

 

 

 

 

 

(四)填空:

已知:如图,∠ADE=60°,∠B=60°,∠C=80°。

问∠ 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 ∠ADE=∠B=60° (已知)

∴ DE//BC(                                            

∴ ∠AED=∠C=80° (                                         

 

(通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       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五、课后作业: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天黑黑的,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阵风往我的脖子里面吹,冷冷的。我拖着沉重的身子,怀里的那沉重的书快要把我压死,我无力而又奋力地往前走。我的思绪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上下眼皮正在激战中。忽然眼前一亮,家门出现了!我抖擞了精神,加快脚步。

终于回到家了,我的骨头架快要散了。爸爸妈妈笑盈盈地迎了出来,嘘寒问暖。妈妈关切地说:“女儿,赶快去洗个澡,暖和暖和。”我笑着点了点头,把书包扔到一边。

我打开房间门一看,哇!好干净啊!地板书桌都一尘不染。突然,床边的一个柜子杂乱无章,大煞风景。嘿?奇怪了?难道有小偷光顾了?怎么会呢!我这里又没有钱。我七上八下地走过去,打开抽屉一看……我的信!我的信被头看了。尽管我看到的信是整整齐齐,折得方方正正,但是我跟我朋友每次通信,所采用的都是不同的折纸手法,所以,我百分之一千敢肯定有人偷看我的信。一阵怒火直冲头顶,凶巴巴地朝弟弟的房间走去。我把弟弟从被窝里挖出来,狠狠地抽着他的衣领:“你这个小家伙,谁允许你进我的房间?还翻我的东西,找死啊!”弟弟神色慌张,跪地求饶:“姐姐,不关我事啊!以前的我都认了,自从上次你教训了我,我都不敢啦!真的不是我!”看到他那可怜又委屈的样子,我想我冤枉他了。那是谁呢?我生气地跑到大厅问妈妈:“今天谁进我房间了?”“哦,是我啊,我去清洁。”那一刹那,我好象明白了。我尽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愤怒,她毕竟是我妈妈,我必须尊重她。

从那以后,我就把那些信装在一个箱子里,把它严密地藏起来。我懂得尊重他们,但他们是否也懂得尊重我呢?

有一次,在吃午饭的时候,弟弟着急地跑过来:“姐姐,你死定啦,爸爸刚刚查你的手机,看你的信息,看到那些男的给你发的肉麻信息。”我听完慌张地跑到大厅里,把手机打开一看,所有信息都删掉了,尽管我不知道什么事,但是我还是很沮丧。我看了看爸爸,他正在若无其事地看报纸。我看了看手机,把手机锁上了密码。他毕竟是我爸爸,我必须尊重他。

我不知道,我这样不作声是否正确,我只知道我必须尊重他们。但是我这样的做法却纵容了他们行为。

记得暑假里的一天,正与朋友谈得愉快,突然听到话筒里传来姐姐和弟弟打骂的声音,我问他:“你的兄弟姐妹在旁边吗?”他说没有,家里只有他一个。我惊讶地放下话筒,静悄悄地走到大厅门口,偷偷地把头往外探……最不想看到的镜头---妈妈正那着听筒鬼鬼祟祟地想四周探视着,耳朵紧紧地贴着听筒,害怕漏听一个字。我咬着嘴唇,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但这是现实,妈妈在偷听我讲电话,但我还是把气给吞下去了。她毕竟是我妈妈,我必须尊重她。从那以后,爸爸妈妈不让我接近电话,没有他们的批准,不准我接电话,听电话,大概是因为上次妈妈偷听的时候,听到我跟一个男孩在聊,但他们又知不知道那个是我阔别多年的小学同学呢?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我必须尊重他们,我接受了他们的安排。

我现在在怀疑我的“忍气吞声,自己难受”是否正确,不过我还是采取尊重父母,不作声。

那天,我习惯性地一回家就往房间跑,检查我的房间是否被“小偷”“光顾”了。我打开房门,啊!抽屉乱七八遭的。我走过去一看,是我的日记!日记被头看了!我的心好象有一快千斤的石头压着,好重好重。但脑海里又闪过“尊重”二字,我还是把伤心难过硬咽下去了。从此我把我的日记上了锁。

第二天,我回到家,惊奇地发现我日记的锁被撬开了。隐私?隐私是属于我的吗?顿时,心中的悲伤像缺堤的洪水,视线变得模糊,有种液体从眼眶溢出,滑过脸颊,落到下巴,流到嘴唇,我抿了抿嘴,咸咸的。物品捧着日记本,贴着胸口,再见了,宝贝!你已经没有价值了!我把日记本狠狠地扔到了窗外。窗外正下着毛毛雨,天灰灰的,我的视线更加模糊了……

第三天早上,我拿起手机,捧出那个封满尘的装着信的箱子,火冒金星地往大厅走。我把箱子里的信撒得满地,眼睛早已哭得红肿,早已哭得发麻的脸除了沮丧的表情,难以变换其他表情。我哭着说:“你们以前不是很想看的吗?我现在就给你们看!看啊!”我一边哭,一边赌气地不信撕得粉碎。我举起手机,用早已哭得沙哑的声音喊道:“看啊!给你们看!何必偷偷摸摸地看呢,要看就光明正大地看!要偷听嘛,干脆就不要在家安装电话!”说着,气愤地把手机往地上一摔,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发泄我内心积聚已久的痛苦,难受依次发泄出来,手机被摔得支离破碎。爸爸拍案而起:“大胆!你这是干什么?眼里还有父母吗?还有尊重吗?”尊重?你们还敢跟我谈尊重?我就是因为尊重二字才忍气吞声到现在,你们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是尊重你们,才不出声,现在你们居然说我不尊重你们。那我问回你们,你们有尊重我吗?妈妈痛心地说:“我们也是为了你好,我们想多了解你。”哼!为我好好?每次都是这样的借口,无数次侵犯我的隐私!想多了解我,为我好,你们就不能用其他正确的方法来实现吗?非得这样伤害我不可?这时,爸爸扔下钱说:“算我们对不起你,拿去买你喜欢的东西。”讨厌!讨厌你们每次伤害我后作出的补偿!讨厌你们只会用钱解决问题。我不是以前那三岁的黄毛丫头拿着钱买点吃的难过就忘记了,我现在长大了,我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隐私!爱一个人,就要给他属于他的空间。而你们呢?你们做到了吗?口口声声说为我好,那你们为什么做不到?我渴望关爱,我渴望被了解,我渴望平行线相交。

我拿起书包,头也不会地往外冲。晨光的明媚早已被阴云覆盖,深灰色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又下起了毛毛雨。冰冷的雨水无情地打在我的脸上,分不清脸上的是泪水还是雨水往学校的路好象没有尽头,好长好长……我一直冲,一直冲,一直冲……。

平行线会有相交的一天吗?我热切期盼。期盼是数学中的自然数,变换无穷;期盼是语文中的省略号,耐人寻味;期盼是物理中的升华,在一瞬间化作烟雾,消散……我希望期盼是物理的凝华,可以捉摸。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其实,我一直都很在意

为什么要这么执着

明知道暗地里的守侯是得不到回报的

但,都会傻傻地在你的背后默默的想念

或者,你永远都不会知道

曾几何时,有一个女孩为你付出过

过了这么久,我们是时候要长大

回想起,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傻

明知道你的心只容得下身边的她

还妄想你会在心里面为我留下一席位置

暗恋,是得不到任何回应的

只要你还记得我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

我就好开心,即使你左手边的位置不属于我

因为曾经爱过,所以才无法轻易忘记

我知道,我一天不忘记你,我都无法再去接受另一段爱

旋转木马,是如此残忍的游戏

相方彼此追逐,却隔着一条叫平衡的线

即使是无法交叉的平衡线

但,都会要擦身而过

有些东西,不是你的,永远也不会属于你

就算强求也无用,彼此的平衡,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交错

你,也不过是我人生中的过客

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在某个地方再见

但,到了那个时候

我,再也不会为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而动心

是的,不会再心痛.我们只不过是平行的线

即使见了面,也会匆匆而过

最多,只会问候一句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重点难点

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生齐答: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学生答: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

二、新课

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方法一通过测量实践,作出两条平行线a∥b,再任意作第三条直线c,量量所得的同位角是否相等.

方法二从理论上给予严格推理论证.(以下证法,教师可视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讲或者不讲)

已知:如图2-32,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1=∠2.

证明:(反证法)

假定∠1≠∠2,

则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O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过O点有两条直线AB、A′B′与已知直线CD平行,这与平行公理矛盾.即假定是不正确的.

∴∠1=∠2.

另证:(同一法)

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0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已知),且O点在AB上,O点在A′B′上,

∴A′B′与AB重合(平行公理)

∴∠1=∠2.

平行线的性质二:两条平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启发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已知、求证,并作出相应的图形.

已知:如图2-33,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3=∠2.

证明:

∵AB∥CD(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

∴∠3=∠2(等量代换).

说明:如果学生仿照性质一,用反证法或同一法去证,应该给以鼓励.并同时指出,既然性质一已证明正确,那么也可以直接利用性质一的结论,这样常常可以使证明过程简单些.然后介绍或引导学生得出上面的证法.

平行线的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求学生仿照性质二,自己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请程度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最后对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进行全班订正.

已知:如图2-34,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2+∠4=180°.

证法一:

∵AB∥CD(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4=180°(邻补角),

∴∠2+∠4=180°(等量代换).

证法二:

∵AB∥C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180°(邻补角),

∴∠2+∠4=180°(等量代换).

例已知某零件形如梯形ABCD,现已残破,只能量得∠A=115°,∠D=100°,你能知道下底的两个角∠B、∠C的度数吗?根据是什么?(如图2-35).

解:∠B=180°-∠A=65°,

∠C=180°-∠D=8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

小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1.从因果关系上看

性质: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所以……;

判定:因为……,所以两条直线平行.

2.从所起作用上看

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两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三、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教后记:.

学生学习了这个平行线的性质后,不能理解它的用途,两直线平行不知道应该是哪些角应该相等,哪些角应该互补,哪个是前提哪个是结论不能充分的理解。导致使用的错误。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图形的认识能力仍有待提高。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平行线的性质证明题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一般地,如果两条线互相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以下基本事实:①对顶角相等;②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在利用以上基本事实作为依据来证明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时,必须要用的基本事实有①②

(填入序号即可).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此题属于文字证明题,首先画出图,根据图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证明,用到的知识由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与对顶角相等,故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已知:AB∥CD,

∴∠2=∠3.

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 后的一节巩固和提高的综合习题课,怎样区分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探照灯、锅形天线、汽车灯以及其他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形状有关。如图所示的是探照灯的纵剖面,从位于E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EA、E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

试探索∠AEC与∠ EAB、∠EC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你能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

※ 本题的难点在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构造三线八角及如何利用已知条件AB∥CD。

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BAC+∠ACD=180°

即∠BAE+∠EAC+∠ACE+∠ECD=180°

又∠EAC+∠ACE+∠AEC=180°

※ 通过一题多证,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线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例题2(一题多变) 已知AB∥CD,

如果改变E点与AB、CD的位置关系,且∠E、∠A、∠C依然存在,有哪几种情况?请画出图形,并证明

图1中结论,∠AEC+∠A+∠C=360°

∴∠A+∠AEF=180°,∠FEC+∠C=180°

∴∠A+∠AEF+∠FEC+∠C=360°

即∠AEC+∠A+∠C=360°

∴∠FEA+∠A=180°

∠FEC+∠C=180°

∴∠FEA+∠A=180°

∠FEC+∠C=180°

例题3(一题多变)将例1和例2的条件和结论对换,以上结论都成立重点练习近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 (证明过程略)

图形条件结论∠AEC=∠A+∠CAB∥CD∠AEC+∠A+∠C=360°AB∥CD∠AEC=∠C-∠AAB∥CD∠AEC=∠A-∠CAB∥CD拓展延伸

观察以下二个图形,这些拐角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在初中数学里,学生们学习到一种十分重要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很多的特殊性质,其中之一就是平行线。本篇文章将介绍怎样应对平行线问题以及相交线问题。



一、平行线



平行线是指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初中数学里,我们学习到两种方法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第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同位角定理,即如果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的。第二种方法就是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即从某一点出发,同时沿两条直线走,到达另一点时,它们的距离保持不变。这个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可以用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的几何问题。



二、相交线



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在某一点相交的情况。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两种不同的相交线——垂线和角平分线。



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直线,它的特点是与被垂直的直线垂直。我们可以根据两个直线的夹角大小,确定垂线的长度和位置。



角平分线是指将一个角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的直线。相当于说,角平分线将角的两条边分别分成两个相等的线段。这种线在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用来计算各种角度大小。



三、课件



在今天的教育学中,课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对于教师来说,利用课件可以更好地向学生解释概念和原理,同时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在他们自己的计算机上重复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对于平行线和相交线问题,课件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视频、动画和图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数学概念。此外,课件还可以提供一个互动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创建课件时,教师们应该遵循一些基本规则。首先,课件应该简洁明了,让学生们容易看到和理解。其次,它应该包含一些实例和试题,以测试学生们的知识和思考能力。最后,它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有趣的课程,使学生们更愿意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学习平行线和相交线是初中数学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使用课件,教师们可以更好地向学生解释这些概念,同时提供一种有趣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你离开以后的天空,我向鹞子许下了一个梦是不是离开往后就不能再会面?是不是离开往后就习性性忘却?是不是离开往后就各自去寻觅?席慕容的《芳华》里有这样一句话:全部的终局都已写好,全部的泪水也都已启航。确实,人生是一册太仓猝的书。正如史铁生所说的:我们都畏惧回到虚无里去,却忘却我们素来从虚无里来。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人的终身,都是从本人的眼泪中开端,而在他人的哭声中完结。而这中央的时候就叫做美好。人在世,当苦则哭,为国为民涕出一条血路。人死了,让他人洒下忠实的眼泪,数一数其时人生价格的珍珠。

平行线上的你我,还有美好可言吗?

美好,一个太甚梦境的名词。满足的人会说,爱惜本人具有的,即是美好。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根草、一粒沙、一缕清香

贪婪的人会说,美好,即是得回没办法得回的一切。

当你闭上眼睛,当你被埋进永不竭止的安静,全面忘却往日的人,才会一点也不或者将来。那么,就让我们成为那两条没有交点的平行线,抓不住开始,追不到尽头忘记我本人,学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辞往日那些悲戚逆游成河情愿笑着抽泣,也不情愿哭着说再会。熏衣草的花语是:等候恋情,琉璃苣的花语是:勇气。我想:我须要的是等候恋情的勇气!真的云云么?

美好途经此岸。

你在当面遥遥相望,却望不穿那一方的天际。

伫足,停息

然后,微笑拆档

我们各朝本人的方位,接续着无厘头的连续!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平行线因为无法相交,所以一直沉浸在无法相遇的痛苦之中,相遇的念头欲将愈来愈浓,但却不知一旦相遇,在拥有一瞬间的快乐后,不能不离开的事实。平行线,就如牛郎织女隔着一条长长的银河相望,站在阴冷的黑暗中,隔着一颗心的距离。

倔强的认为会有交点的一天,尝试着画出更长的平行线,但事实是不管你怎么处心积虑,却永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我用笔在纸上画了一条条笔直的平行线,没有交点,就如同年华一样笔直,没有交点。

相交线

相交线如十字路口,一个交点,随后便会越离越远。最痛苦的无疑是,拥有后,再失去一切。飞蛾扑火般,莽撞而残酷。一时的喜悦只会注定更深的思念,更多的不舍。如果说平行线是哀伤无法相交,那么相交线则就是如吸食鸦片一样,无法自拔。

我就是摔入地狱永不超生,也不要被这种感觉折磨到死去活来。相交只会是思恋痛苦的开始,让你从快乐中摔入无尽的深渊。

平行线相交线

作为平行线的人想要成为相交线,被相遇的念头冲昏了头脑,根本不知重逢后,被越分越远连望都望不到。不如选择做平行线,就算一辈子相遇不了,却也能相望到永远,保持着一个距离,痛苦也会少一点。

世上的不公太多太多。那个叫命运的东西选择了我们,却让我们无法选择。

⬢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学习重点:

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难点:

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诱导。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三种?它们分别是先知道什么,后知道什么?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

二、探究指导

(学生解决探究问题,老师准备板书,巡视检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学生情况)

探究提纲

1、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平行于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2、这8个角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之间的'度数有什么关系?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叙述你的结论,并用符号语言表示。(这个结论就是平行线的性质1)

3、根据你所画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你的结论。用一句话叙述你的结论,并用符号语言表述你的结论。

4、类似地,请你用平行线的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根据你所画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你的结论。用一句话叙述你的结论,并用符号语言表述你的结论。

三、展示归纳。

1、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学生说老师写。

2、教师发动学生评价,补充,完善。

3、揭示平行线的性质,然后老师画龙点睛。(把你们总结的性质与课本对照一下,一样吗?表述不太一样但意思一样,把课本上的读一遍)。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4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