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文的作文(精华十九篇)_写古文的作文
发布时间:2018-05-04写古文的作文(精华十九篇)。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篇
一天,烈日炎炎。有一只老虎饿的前胸贴后背,饥肠辘辘的他去野地里找吃的。这时,他惊喜地发现一只仰躺在草地上呼呼大睡的刺猬,心想:那是一块美味的大肉团呀,今天的午餐终于有着落了。于是老虎大摇大摆的走了过去,低下头,张开它的血盆大口想要一口把刺猬吞了。
此时,正在做美梦的刺猬被老虎踩在草地上发出的吱吱声惊醒了。当他睁眼看到近在咫尺的庞然大物,心跳加速如雷鸣声。突然,刺猬灵机一动想了个绝妙计策,于是他奋力一跳用身子紧紧的卷住了老虎的鼻子。老虎吓魂不守舍,心想:这不是肉团吗?怎么会抓住我的鼻子呢?想到这,老虎浑身冒冷汗。心惊胆战的他顾不得那么多,只管往前跑,希望这样能将鼻子上的刺猬甩掉。不知跑了多久,老虎气喘吁吁地倒在地上睡着了。
聪明的刺猬见老虎一动也不动,就赶紧放开老虎的鼻子一溜烟跑了。第二天早晨,老虎终于醒过来了,饿得两腿发软的他准备继续寻找食物。他东看看西瞧瞧,不久就来到一棵大树下。然而当他看到树下长得像刺猬的橡斗时不做思考便苦苦求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切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写古文的作文 · 第2篇
日
洪禹
日,太阳也,其状为圆,色为红,似火球。日出于东,没于西。向日而行,是为东方,后即为西,右侧为南,左侧为北。故视日之出没,可以辨四方也。地球绕之转一周,曰一年。夏日避之,冬日喜之。万物皆需之。
译文:日,是太阳,它的形状是圆的,颜色是红的,像一个火球。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山。上午,向着太阳走,前面是东方,后面是西方,右侧是南方,左侧是北方。所以,看太阳就可以辨别方向。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周,是一年。夏天的时候,人们躲避太阳,冬天的时候,人们又喜欢它。世界万物都需要太阳。
写古文的作文 · 第3篇
吾天生喜梅!
梅之美也因花瓣薄如蝉翼。其颜色或红,或黄,或白。大寒既至,户外鹅毛大雪已降,顿为白色世界,不见青松之苍翠,难觅翠竹之华盖;万物肃杀,唯有梅影依然如旧。余便踏雪而寻梅之芳踪!
据闻数里之外有梅园,园中梅花盛开,美艳不可方物!此中更已无杂树。
至园中,但见树干有曲有直,疏密不一,压枝欲低,雪中有淡淡一抹红,近观花蕊粉瓣,卧于雪中。
香淡且幽,如一曲清歌曼妙。畅游园中,遥望梅园:梅之色艳而不妖,梅之香,清而淡雅,梅之姿古而清秀。
树旁芳草鲜花如小妾簇拥而上,青树翠曼,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云卷云散,有舒有展。
古人云:梅之四君子中胜之,美哉!
写古文的作文 · 第4篇
楚有一商者,因北地生意不佳,欲往南地求发达,因路途遥远,且盗贼四起;为此,特请北地铁匠造利剑一口,以备不时之需。此剑可斩钉截铁,刻木如腐!
此人几经周折,长途跋涉,终至一大江边,立江边望江兴叹曰:“过江即为南方,吾至南地必大发也!”然后,带剑上船。船至江中,此人立船头,一手把酒,一手持剑,忽见江涛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此情此景,令其舞兴大发,遽仗剑起舞,舞至半酣,剑疾脱手掉入江中,不见踪影。众人急呼:“速停船!请先生速速下水捞剑”!然而,此人不以为然,曰:“尔等莫急!吾自有妙策!”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至对岸,船止。此人急从船上刻记号处跳入江中捞剑。然而,一无所获!众人皆围观并暗笑之。有一老者行前告之曰:“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众人皆笑其为愚人也!我辈切不可学此等愚行矣!
写古文的作文 · 第5篇
1、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写古文的作文 · 第6篇
昨天晚上我们班如期进行了古文默写大赛,使沉寂的课堂瞬间变得活跃起来。在课后我们依然回味无穷。
周四晚二,赵老师就宣布进行古文默写:“首先是《桃花源记》五个段落,四个同学可以自告奋勇在黑板上默写。谁来挑战一下呢?”过了许久便出现了四位“勇士”。在这其中,我最看好班长董翔宇,在“观众”吵杂的议论之下,他毫无半点惧色,昂首挺胸自信的迈着大步,接着拿出一支粉笔,在黑板前,挺直了身板,写着大字,脸上流露出必胜的笑容,过了一会儿,桃花源记的四五段一气呵成,经证实,他的默写是四个人里惟一一个不出错的,全班都为他喝彩,他也微笑着回到座位上。
我不禁被他的表现折服了,要不我也去试试,我忐忑地等待机会出现,说不定我也能行!突然老师开始宣布接下来是《小石潭记》的默写,谁自告奋勇?看着他们一个个走上黑板,思想斗争了一下,那就上吧!
我默写《小石潭记》的第四段有个“邃”很难写,而我又记得不牢靠,手心里就不停的冒汗,我满脸透着紧张的神色,粉笔一直在抖,没写几个字就停顿一下,检查写的对不对,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我才如释重负,我回到座位上摸了摸头发,简直湿透了。伴随着教室议论纷纷,我更加惶恐不安了,最后我因为错了一个字,被淘汰了!实属可惜……
活动结束后我和同学们还一直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古文默写,希望下次我能迎来咸鱼翻身!
写古文的作文 · 第7篇
牛排记
吴赫喆
今日天阴,吾、弟与母三人相约店中食牛排。店内香气四溢,吾三人皆垂涎三尺。待牛排上桌,见其色泽鲜亮,闻其肉香浓郁,吾三人大赞之。弟性急,先尝之,乃烫其嘴,引吾大笑。吾性缓,细嚼慢咽,食尽已凉。母视吾二人,大笑。
译文:今天是阴天,我、弟弟和妈妈三人相约去店里吃牛排。牛排店里香气四溢,我们三人馋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等了一会牛排上了餐桌,只见它色泽鲜亮,闻一闻满满的肉香味扑鼻而来,我们三人都对牛排赞不绝口。弟弟是个急性子,先尝了一口,结果烫到了嘴巴,惹得我哈哈大笑。我的性子比较慢,细嚼慢咽的慢慢品尝,等吃到最后牛排早已凉透。妈妈见我们两个吃牛排的样子,哈哈大笑。
写古文的作文 · 第8篇
论考试
语文考试,成绩优异,究其成因,可以论也。或曰:取得成功,其运气邪?其天赋异禀邪?曰:非也,盖吾努力也。
吾以为此次考试,能大放异彩,皆因吾近期之奋斗也。考试前,早读凡老师布置背诵任务,吾必认真完成,声音响亮,情感融于其中。若身旁有人亦或睡觉,亦或闲聊,吾必劝之,他人既听,吾便继续背诵。
语文课上,吾亦专心、全神贯注。每每有考试提问,吾必认真思考,组织语言,以备起身答题。老师每布置习题,吾必努力完成,即使已经下课,若吾没有完成,吾便不会起身,直至写完为止。
考试前夕,吾把之前习题,翻找出来,一一看完。考试之时,我仔细答题,空白之处尽量写满。作文字字整齐,不敢潦草,立意明确,层次分明。答题之后,也未丝毫懈怠,认真检查,虽已三遍,仍不敢放松。直至哨声响起,吾才起身,交完考卷,一切尽由天命。
然而虽是第一,却仍有不足之处,此次大考,多为基础,虽然吾错误较少,但亦存有基础不扎实之处,以后定当补之。
初中之时,吾成绩优异,常受老师嘉奖。高中之后,身在重点班,班里人才辈出,不再像初中备受瞩目,高一之时很不适应,过大反差,致使心情低落。对学习之情也大不如前。但吾始终相信:多舛之命运,不敌坚定之心志。学会适应,必能走到最后。吾受此影响,即使伤心的时候也未有放弃,努力付出,不求回报。晚上回家,寒风刺骨,早晨起床,睡意朦胧。再苦再累,坚持到底!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方为沧海。
户枢不蛀,流水不腐。今日佳绩,昨日枉然。谦虚待人,前途无限,高中三年,精彩描画,立志学习,超出自我。
写古文的作文 · 第9篇
南湖
陈嘉妮
南湖,湖也,位于浙江。景色优美,人咸爱之。每遇雨天,细雨如丝,天光水色,一片空蒙,更显秀丽。雨过天晴,天色渐亮,微风吹来,柳条飘摇,甚是秀美。太阳空照,湖面如镜,波光粼粼,无人不醉。
译文:南湖南湖,是一条湖,位于浙江。它景色非常优美,很多人都很喜爱。每当遇到雨天,细雨如丝,天光水色,景色一片空蒙,显得非常秀丽。雨过天晴,天色渐渐变亮了,微风吹过来,柳条飘摇而起,画面甚是秀美。太阳在空中挂着,湖面如一面镜子,波光粼粼,没有人不为之陶醉。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0篇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传道、受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我们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
“不耻相师”回答了这一难题。当学生出难题“考考你”时,我们要放宽心,即使请教于学生,。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知才是我们所要禁忌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过意不去。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只有虚心求学,才能遂心从教。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我们应警戒的。
再者,我认为有意义的作品还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这篇文章本是作者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来阐明做官要顺乎自然,减少繁杂的政令滋扰的观点。但从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认为这篇文章同样有借鉴意义。
其一:不要抹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做主张,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培训、辅导班。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
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
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其二:孩子需要什么
作为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作为教师,你了解学生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惟恐子女(学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头地,更怕他们有陋习。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向指定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
就像时下的青年整容一样,美是美了,却千人一面,失去了本来的真。
我们对子女(学生)的教育很难做到理性。这就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教育胡同。
孩子门需要什么?不过是一点自由而已。
我们常常抱怨没有“千里马”,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我们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
此外,书中的历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写景散文,也是很值得一读的。我才疏学浅,做此论而已。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样可以为国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们教师也一样,虽只有一方三尺讲台,却也足以使我们传递智慧、施展才华,体现自身的价值。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1篇
水,灵动地流动,在手中。在手中,水灵动地改变自己的形状,汇成掌心的湖泊。
水的灵动,更是它思想的灵动,敢于碰撞,适应新的环境。
灵动如水,似水一样撑起思想的帆,在新天地中升华,完善。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两只小老鼠不停滞于渐失的奶酪,踏破守固的障壁,灵动地追求新的环境,在下一站寻觅堆积的奶酪。可爱的小老鼠,思想乘着细流,奔向幸福。
苏轼,恍若灵动之水,不断适应环境,让自己蜕变。一曲“乌台诗案”的悲歌余音袅绕,远贬杭州的他犹如耀眼的流星坠入大地。世人以为,他只会苦吟“高处不胜寒”低唱“点点是离人泪”。错了,他大兴水利,修建苏堤,亲煮东坡肉。他游乐于山水,逍遥于世外,不愿苦于失意,只愿“举匏樽以相属,抱明月而长终”。不怪乎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陶醉了多少仙客。
苏轼,他的思想顺着水,绕过石,跨过坎坷,灵动如水,步入幸福。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一首《鹤冲天》阻绝了仕途之路,宋仁宗的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枉他寒窗十年。壮哉,他的思想灵动如水,一路引吭高歌,且行且吟,在杨柳岸,在晓风中,悲离愁,怀钱塘,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烟尘中,他灵动如水,,从婉约派的唇间缓缓流出,灵动至今。
柳永,他的思想是水的涟漪,倚红偎翠,浅斟低唱,流进汗青。
如果思想拐不过弯,便会进入快乐的坟墓。
南朝的春花秋月还在耳边回响,昔日的雕栏玉砌仍在嘴边盘桓。李煜,他明知往事只堪哀,怎能回首?可他一再痛诉寂寞梧桐,点滴打清秋;一再回忆昔日旧梦,将思归不得归的愁绪,化为“一江春水”,流作“天上人间”。他,面对北宋的陌生面孔,给自己束缚,缠成剥不掉的茧,终成为一滩死水。
一旦思想不在灵动,积成一滩死水,将困于痛苦的圆内。
如果昭君面对遥遥戈壁茫茫大漠,没有在让思想在黄沙中流动,那何来的青冢漠漠?
如果苏武面对北风吹雁朔风凛冽,没有让心泉坚守,那何来的牧羊十九年的千载颂歌?
如果刘禹锡面对一卷残书半窗寒烛,没有乐观如颜回,那何来的身居陋室不改其乐?
水,思想在流动,遇到浪,它汹涌;碰见溪,它平稳。就这样,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亘古流动。
作者:曾伟坤指导老师:康碧英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2篇
1、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增广贤文》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4、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白居易》
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增广贤文》
6、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增广贤文》
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1、富贵多士,贫贱寡交,事之常也。《冯梦龙》
12、清风两袖朝无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
13、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
14、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王实甫》
15、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曾国藩》
16、秋来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增广贤文》
17、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增广贤文》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2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21、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
22、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
2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
24、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
25、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2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27、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
2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曾国藩》
29、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李时珍》
30、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岳飞》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3篇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够孝顺。
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
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侍其汤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4篇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
1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2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2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7、学不可以已。《荀子》
2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9、天淡风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3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4、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3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3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8、好学而不贰。《左传》
39、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40、三思而后行。《论语》
4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4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4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4、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45、知耻近乎勇。《中庸》
4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4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9、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50、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5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5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6、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7、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呻吟语卷上》
5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6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64、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6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6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6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7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7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7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7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7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7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7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78、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7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8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8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8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8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8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8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8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9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9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9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9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9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95、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9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9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98、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9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5篇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1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6篇
竹篮打水
黄云起
吾家有弟,三岁小童。提一竹篮,置于水中,以篮提水。父视之,曰:“其为竹篮。”儿辩曰:“篮中有水!”父闻之,大笑曰:“汝不知‘竹篮打水——一场空’乎!”
译文:我有一个弟弟,他今年三岁。今天,他提起一个竹篮,放到水中,又把它提起来。父亲看到了,说:“这是个竹篮呀。”弟弟辩解道:“这竹篮里有水!”父亲听后,大笑道:“你还不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7篇
宋国有个农夫,看见苗天天都好像一样高似的,而邻居家的却长得特别快。他就想:怪了!我的苗怎么不长呢?我去看看。
他到了地里一看,苗跟邻居家的比真的很矮,他想:怎么办呢?对了!我把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长长了吗?
农夫想着,便到地里把苗都往上使劲拔,把他累的气喘吁吁的,连腰都直不起来。可这么一忙活,他发现地里的苗一下子就长了一大截似的,他非常高兴,便跑着回到家里跟自己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那苗长高不少呢!”
他儿子到地里一看,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8篇
银杏
朱泽恺
银杏,树也。中华独有。其叶似扇,飘落似蝶,偏偏起舞。春夏时叶为绿,秋临时叶金黄,冬日则木叶尽脱。其果名曰百果,可食用,亦可入药。其味微苦,秋日里随叶尽脱。
译文:银杏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树。它的叶子像扇子,飘落的时候又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春节和夏季,它的叶子是绿色的,秋季是金黄色的,冬季时叶子全部脱落。银杏的果实叫百果,可以吃,也可以当作药用,它的味道有点苦,到了秋天会跟着叶子一起脱落。
写古文的作文 · 第19篇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
需要更多的写古文的作文网内容,请访问至:写古文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