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本|狐步杀读后感(汇总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2-03-03狐步杀读后感(汇总十三篇)。
♛ 狐步杀读后感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正是这样的一本名人传记。其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读《名人传》,我深深为贝多芬的故事打动。贝多芬他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这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
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情,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他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米开朗琪罗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出了许多表现出真善美的不朽杰作。
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强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紧跟其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除了描写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也是他坚持不懈的。他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 狐步杀读后感
再也没有像昨夜的豆一样好的豆了;再也没有似那夜的好戏了;再也没有那样开心的“旅途”……
他的一次次回望戏台,看它被红霞罩满,又如出来未到一般,一丝丝快乐夹杂着悲凉。还记得内心的期待吗?还记得一天的难受吗?还记得连声称赞的戏吗?一定记忆犹新吧!它曾经是那样令人着迷,他用一天的忧郁换得了那样一场精彩的社戏呀!
我也向往那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也曾憧憬一座座仙山楼阁,被红霞罩着的希望!
念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他所么可爱,去掘蚯蚓,在河沿上去钓龙虾,一同去放牛。多么简单却充满乐趣的生活。
谁说鲁迅先生就一定是严肃的呢?其实他也曾经天真,曾经幼稚。这真实的快乐怎是我们这些90后所能领略的呢?我不否认我羡慕他的童年,他在自然中感受乐趣,感悟人生!
他爱看戏却唯怕老旦,和双喜他们径奔上船,骂着老旦,消失在隐约的月色下……
之后几个年长的慢慢摇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几个剥豆,就这样,他们在八公公的船上吃着豆子,害怕被骂越有着一种奇妙的乐趣。
现在他离开了世界,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秀的创作还有那张严肃的照片。说能听懂他内心的独白,恐怕世上已无几人吧!他不过曾经只是个孩子,一个爱戏的孩子罢了……
♛ 狐步杀读后感
读了《扫烟囱的孩子》之后,我大有启发。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一连扫了好几家烟囱,挣了许多钱后,可是不知什么时候从衣袋的破洞里漏掉了。如果没挣到钱他的师傅会狠狠地打他,因此,他很难过。过路人知道情况后,连忙拿出自己的钱,给这个小男孩。
读了本文,我被过路人的善良、真诚的爱心深深感动了。其实让世界充满爱,我们也可以做到。
♛ 狐步杀读后感
有句俗话说得好:“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当我想到这句话时,就会想到刚刚学的一篇课文《匆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虽然课文很长,但是可以用几个简单的字概括,那就是“珍惜时间”
文中有一句话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没有声音的,而且很快,时间就是这样的,没有声音,转瞬即逝。
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有时我会合理的运用时间,而有时却只会浪费时间,我明白从今往后我要好好珍惜时间,多用点儿时间在学习上,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到老了的时候就会后悔,有句古话也是这样讲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狐步杀读后感
施耐庵写《水浒》,明里暗里讲究对仗之美。第二十五回写一篇武松杀嫂,至四十五回又写一篇石秀杀嫂,如两峰对峙,险峻奇绝。可是同样的杀人案件,在施才子的笔下,却杀出迥异的风流。
武松杀潘金莲,不为嫂嫂与西门庆那点勾当,为她杀了武大,恶贯已经满盈,不杀不足以昭天地之正,日月之明。武松杀嫂时,武大已死,无可挽回,况且告状到县厅里,知县又说捉奸见双,捉贼见赃,仅凭何九叔三言两语,不足以问她杀人公事。武松上哪去捉奸见双?没奈何,只得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好歹算是替天行了一回道。
及到石秀杀嫂,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石秀义兄杨雄之妻潘巧云,虽说与和尚裴如海确有暧昧,但是天地良心,她何曾想过要谋害杨雄?说潘巧云他日必然要谋害杨雄,那是石秀的推断之言,欲置之死地,何患无辞。事实上,从潘巧云嫁得杨雄之后,还惦念着死去的前夫王押司,以至在家里请和尚给前夫做功德的举动来看,潘巧云还算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她喜新但并不厌旧,她的爱情虽说不专,却也不伪。看得出,杨雄对妻子不说欣赏,至少也是宽容的。否则他会容忍妻子在自己家里给亡夫做功德,并亲口嘱托义弟石秀代为照管吗?但是,石秀不管这些,潘裴事败之后,他杀了裴如海,对潘巧云也不依不饶,一个劲地撺掇杨雄,硬生生借义兄杨雄之刀,把义嫂潘巧云给杀了。
潘巧云罪不当诛,石秀为何必欲置她于死地呢?无非是潘巧云在杨雄跟前污诬了石秀,污他调戏于已;石秀为了辩白,为了向杨雄证明自己玉洁冰清,设计让杨雄把潘氏和使女迎儿诱骗到翠屏山,逼她们为已辩白之后,心狠手辣地调唆杨雄把她们杀死。两条鲜活的生命,就为证明石秀的清白,命丧黄泉。
说来无独有偶,潘巧云污诬石秀的勾当,先前潘金莲也干过,潘金莲也曾在武大跟前污诬武松调戏于已。武松落落然隐忍了嫂嫂泼给他的脏水,只嘱咐哥哥每日少做炊饼,晚出早归,紧守门户。武松并不曾为自己置辩什么,而天下后世,也没有人不知道武松的玉洁冰清。
由此可知,武松杀嫂,是事出不得已,全为了报仇,全为了兄长明冤,丝毫没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无怪乎天下后世许以豪杰;而石秀杀嫂,则完全没有必要,全为了自己明冤,全为了自己泄愤,丝毫没有义兄杨雄的利益在里面,无怪乎金圣叹嗤之为才刻狠毒之恶物。施耐庵一手搦一笔,同样的杀嫂事件,既写一武松,又写一石秀,而使豪杰自为豪杰,恶物自为恶物,真可谓神笔啊!
♛ 狐步杀读后感
命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平等需要自己去争取,要有劳动,有付出,有汗水,有坚定的信念,便会有回报。
阳光下,我希望鲜花里会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世界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中的一段文字。
♛ 狐步杀读后感
一只蜘蛛,为了朋友的生存而上演的感人故事。
从头读起,一直被故事有趣的情节而吸引。直到夏洛的离开和她离开时的话语:“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该怎么说呢?我们出生,我们短暂的活着,我们死亡。一个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着捕捉、吞食小飞虫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我才可能试着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点价值。老天知道,每个人活着时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吧。”,感动充满了我的内心。这也许就是这部小说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孩子的道理。
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让正被自私的社会环境所影响的孩子们从心灵上明白,帮助和奉献,是一件值得奋斗到死的事。
♛ 狐步杀读后感
读了《养花》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做自己喜欢,值得去做的事。不需要成为这一件事的专家,不需要做实验。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属于自己的乐趣。就像文章中老舍先生写的: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一种乐趣,花开的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各自的好处,从中获取到知识。老舍先生不是有腿病吗。他养花后,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和朋友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那是多么有意思啊!
克服困难也是一种乐趣,你越过了这个困难,也相当于越过了自己的极限。俗话说不经历风吹雨打,怎能见彩虹。即使花被砸死了令人忧伤,那也说明养花能带来情感体验,充满乐趣。
养花其实快乐!它不但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为一体,有益身心,更重要的它也是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一种表现。
♛ 狐步杀读后感
对于学理科的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轻轻翻开国学书,孔子、老子、墨子的画像映入眼帘,勾起了我对历史的追忆,对生命的思索。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经典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也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 狐步杀读后感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路遥的《人生》。《人生》是以改革时期陕北时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它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主要叙述了来自农村的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曲折的变化过程,其中他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为故事发生的主要矛盾,最终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再让我们对主人公高加林有深入的了解。他,一个土地养大成才的人,人生之路也是坎坷不平的,但他仍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幻想,令人同情。他,英俊潇洒,文韬武略,对外面的世界无比的向往,幻想最大城市内展翅高飞的生活,他的横溢的才华令人敬佩,他的理想我们可以理解。但对于他对感情的态度,我无言以对。
再让我们对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作一阐述。高加林,高中毕业为考入大学回到了农村,做了教师,这工作对他来说还算不错,也挺体面,他也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转为民办教师。但好景不长,村中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同样也是没有考上大学,在父亲的帮助下,顶替了加林。伤心欲绝的加林冲到家中,他内心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犹如一幅行尸走肉。但在这片土地上一直爱着他的心地善良单纯的姑娘刘巧珍,给了他内心巨大的安慰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希望,他也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位姑娘,但大家想象,一个才高八斗,一心幻想在大城市生活的青年与一个斗大字不识的农村姑娘能生活在一起吗?即使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又能彼此快乐吗?
后来,加林由于自己远在边疆当兵的叔叔的归来,又再一次回到了城市,成为了一名记者。上天又让他再一次遇到了自己高中同学黄亚萍,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女,他们有共同的话题,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处的很好,在一起彼此也很快乐。当黄亚萍抛弃了深深爱着自己的张克南,把爱带给了高加林,并且也谋划了他们的未来。高加林抵挡不住大城市生活的诱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无情抛弃了深爱自己的农村姑娘。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自己很快就要迈进大城市,生活却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进城的背幕东窗事发,他不得不离开自己梦寐以求的城市生活与和自己相爱的黄亚萍,回到农村,得知巧珍已经结婚,他又陷入了无尽的悲哀与失望之中。也就是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青年的追求,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高加林的生活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又何尝不是有很多的选择,我们做到三思而后行了吗?做出的选择让自己后悔过吗?
同时,人生也让我们认清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高加林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年少轻狂的那份激情与挑战,我们才会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梦想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不断的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是必然的。挫折之于人,就如狂风之于陋室,巨浪之于孤舟,百事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有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而葬身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此我们就需时时刻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去认真对待这残酷的现实世界,对待世界上的挫折,要以顽强的个人意志,坚持不懈的去奋斗、去追求,任何的外界因素都不能转移我们的目标,相信最后我们一定能越过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
♛ 狐步杀读后感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方法就叫做比喻。
无论是阅读他人的文章,还是自己作文,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文中用到的最多的修辞方法就是比喻。的确,好的比喻句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平易化、通俗化,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练、鲜明生动,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学习运用比喻时要注意的是:
(1)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常见的、浅显易懂的。即一定要用人们非常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人们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事物。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如:“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无暇的白云。那白云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像昂首挺胸的雄鸡;有的像缓缓流淌的小河……真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这段话用人们非常熟悉的山峦、雄鸡、小河来比喻姿态各异的云朵,我们一读就懂。
又如:翠绿的`荷叶像一张翡翠盘,积存在荷叶上的雨珠,好似颗颗珍珠。”这句话,作者用“翡翠盘”比喻“荷叶”,用“珍珠”比喻“雨珠”,读起来就令人费解。因为珍珠并不多见,人们更少看见翡翠盘到底什么样。
(2)比喻要贴切。即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但二者之间又必须具有某种极其相似之处。如果把相同或基本类似的两种事物相比,或者用没有共同点的两种事物相比,比喻也就失去了作用。
如:“这是一个男孩子,头发有两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一个喜鹊窠;浓浓的眉毛下边摆着一对大眼睛,乌黑的眼珠,像算盘珠似的滴溜溜地乱转。”这段话把小男孩乱蓬蓬的头发比作喜鹊窠,把他大眼睛中乌黑的眼珠比作算盘珠,多么贴切呀,真是如见其人。
又如:“老师像妈妈。”“星期天,我的小伙伴们像一群蚂蚁似的来到我家,祝贺我的生日。”前者,把老师比作妈妈,是把两种相同的事物作比,根本没有写出老师的特点。后者,是把没有共同点的两种事物相比,比喻不妥,属于滥用比喻。
(3)比喻要新颖、独特,不落俗套。有位名人说:“第一个把儿童比喻成花朵的是人才;第二个把儿童比喻成花朵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儿童比喻成花朵的是蠢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认为:如果要用比喻,“便须惊人,不然就干脆不用。”这些言论足以说明比喻新颖的重要性。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了要表现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妻子,不愿再套用类似“像爱护眼珠一样”的语句,冥思苦索了三天,终于写出了下面的诗句:“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士兵,爱护着他唯一的一条腿。”作者为了这一新颖、独特的比喻,真可谓用尽心力,“采取1000吨的字矿,只是为了一个‘新’字”。
(4)要体现正确的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褒贬,体现正确的感情色彩。
如:“歹徒趁着人们忙乱之机,顺着高梁地,像兔子似的跑了。”这句话用“兔子”比喻“歹徒”,既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了歹徒逃跑的狼狈相,又表达了作者憎恶的感情。
又如:“妈妈的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像两个大灯泡。”“同学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好像一排排粗壮的大葱栽在菜园里。”这些既属滥用比喻,也属于褒贬不当,弄巧成拙,不利于原意的表达。
同学们,只要平日认真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物,抓住他(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联想,并在作文中大胆尝试,加之做到以上几点,相信大家一定会写出好的比喻句,为自己的作文增辉添彩。
(1)什么叫比喻,它有什么作用?学习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什么?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的习作,看看文中都写了哪些比喻句,想想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句子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来写,然后动笔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