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调节教案(收藏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激素调节》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激素调节教案 篇1
本节课学习人的生命活动的另一调节方式:激素调节。围绕常见的激素病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做“医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这是我们本章、本节最大的亮点,该次讨论非常顺畅、透彻和热烈,通过探讨这些病例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感觉到比较陌生。当你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比如突然发现眼前有条蛇,你会有什么反应?(同时通过大屏幕展示一条蛇的图片)创造情景,引入新课。然后,在复习旧知识,内分泌腺进而引伸到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后设问题:内分泌腺构成人体的哪个系统?本节课的亮点一:导学稿的设计是我们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在导学稿的指引下展开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亮点二:教师对教材的巧妙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内容比较多,但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引入话题,以分析疾病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学习了人体的内分泌与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三种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亮点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对几种激素调节失常引起的疾病进行诊断、分析、治疗。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鉴别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并分析其发病原因,相关激素的产生部位,指出其治疗办法。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来获得解答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这种新颖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轻松、牢固地掌握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了一些医学的'知识,包括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感受了做“医生”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医学与生物联系紧密,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基础学科。我们发现这种联系实际生活场景的教学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很乐意听到老师讲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后的讲学中应注意多给学生讲一些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本节课也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该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疾病的产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到病人的痛苦和无助,体会到他们的不幸,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治疗疾病的办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这堂课也使得学生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身体,锻炼身体的意识。
在最初上课时,内容处理得不够好,老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知识点未能完成,经过我们科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最终在导学稿上取得了突破。课堂时间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激素调节教案 篇2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本课设计比较好地落实了既定的三维目标,学生思维活跃,发散性较好,教师又能用适当的启发和疑问引领学习活动沿着一定的`主线进行。学生能够将正在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解决了不少困惑,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整节课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很好,较好地实现了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借助于资料分析的探究性教学。以胰岛素的发现过程为载体,了解内分泌腺的特点,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将难以理解的概念只通过读图等方式传授给学生,看似启发实际强加的概念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激素和内分泌等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是,对其作用了解的却比较片面,与人体的其他生命活动相比,激素和内分泌等知识也显得有点抽象。在教学中,选用大家熟知的现象,引出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知识,通过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然后再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激素调节教案 篇3
课前一周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收集资料的比赛活动:各小组分头收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例子,收集途径不限,可以上网查阅,也可以向果农、瓜农等咨询,收集的例子以书面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通过评比,选出优胜小组。
上课时,我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出示思考题,然后组织学生自学教材10分钟,自学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接下来,我分组提问,检查自学效果。通过学生回答,我发现基础题第2题关于植物激素的描述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我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讲解。然后,要求各小组交出课前收集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例子的书面材料,找出5名学生代表对15个小组的书面材料进行汇总,最后我进行比较和评价,评选出优胜小组。在比较各小组的书面材料时,我惊喜地发现,聪明的'学生不仅把课本上提到的4个事例列举了进去,还列举了好多我不知道的事例,如:激动素有促进葡萄发芽分化、坐果的作用;矮壮素、比久对葡萄有抑制新梢生长的作用;助壮素有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小麦拨节后期倒伏的作用……这充分说明学生们在课前确实做到了认真看书、查找资料和实地调查,他们的收集成果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也让我也受益颇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越来越坚信自己这个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并坚持实施下去,相信会收到好的效果。
激素调节教案 篇4
1.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少、又容易理解,联系生产实际紧密,比较适合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做“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相应的准备。学生可自由分组,但分组名单需交一份给老师,要设组长一个,并留下联系方式,便于教师了解各组的探究计划和进度。结果表明联系生产实际紧密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让学生自由分组,学生自由度大、组长的作用很大。有采访小组的学生向我反映,他们的组员大多数住校,因此我允许个别小组将采访地点放在校内。
2.探究形式多样化。在了解学生的探究计划后,我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如,实验、采访、网络探究、情景剧表演等。探究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得课堂丰富多彩;同时可以训练同学在不同情景下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3.开展探究活动感觉是耗时较多,经常开展的话,学生的时间可能会不够用。我认为:一个学期安排一到两次探究活动就可以了。
4.探究活动要考虑学生、学校的实际。我校处在珠三角较发达地区,李同学带领全组同学在校园内进行的“采访”,要用数码相机录像,在偏远地方的有些学校就可能行不通。另外,探究活动结果的展示要用到彩色多功能演播器和多媒体网络系统,在偏远地方的有些学校就也可能行不通。
5.展示探究结果的阶段必可少。课堂上“展示探究结果”,既能让老师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感觉。这样,学生就有可能爱上生物课。当然,展示探究结果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化一些,如利用墙报、校园网、校广播站进行展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