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5-07-31南京东观后感(通用十篇)。
南京东观后感 〈一〉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关看完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30万中国人,无辜的中国人被屠杀!鲜血染红整个南京城!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但是没有人离去。这群中华民族的英雄在子弹穿过胸膛的前一刻一齐呼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多么感人的又多么伟大的一幕,他们是中国的英雄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这场战争中也十分形象的体现出来。十几名日本军在一个教堂里发现了无数中国人,其中还包括一些中国军人,日本军恐慌的叫援兵,而中国人们根本无意抵抗,那么多中国人被几个日本军吓得连忙往后退, 麻木呆滞的举起双手。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奇怪的看了看四周,最后也跟着举起双手。日本军的几声枪声就使他们彻底绝望与崩溃,而教堂外孙中山的雕像,被五花大绑的拽倒,被日本军欢呼着拖走。
画面中,无数投降的中国士兵,老百姓,被从四面八方驱逐到一个地方。枪杀,活埋,火烧,如退潮般倒下,一张张绝望的面孔,狰狞的面孔,画面残忍的不忍直视。南京,真正的地狱。拉贝以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但是,在日本军知道那里有很多女人的时候,便去索要100个,并且带有威胁,姜老师和拉贝,无奈答应。在姜老师和拉贝哭着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去。”他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他特别的方式勇敢的与日军敌寇做着斗争,证明了中国人的顽强。
整部影片都弥漫着绝望与压抑,南京这道深深的伤疤,将永远留在中国心头,永远滴血!
南京东观后感 〈二〉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
军队溃败了,大屠杀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屠杀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担着难民营的责任,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进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幸免于难。他,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
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两个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它让给了另一个急于求生的人……后来唐先生即将被押赴刑场,他看见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本军官说:"你晓得吧,我老婆又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这是他临终前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然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当时的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么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有一次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现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醒,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己的主权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只有通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南京东观后感 〈三〉
《南京!南京!》观后感_
看了《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触。虽然只有1个小时40分钟,但是我深感压抑。
刚开场的时候,枪声、炮声。惨不忍睹的杀戮,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举起的手,都像燃烧的火炬,散发着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
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
》继中**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对我有同样的疑问:姜淑云没有举手?虽然她的声音颤抖,眼泪落在脸颊上,但如果她能举起手来,她能和妓女小江携手进入神圣的荣耀吗?
它能给这个角色一个更完美的结局吗?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活着?
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当教堂里的一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做出了一个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
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
》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但最可怕的是那些没有直观图像的死亡信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
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眼神直视死者,在黑白屏幕上没有血迹,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里最底的绝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穿着长外套、戴着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里活埋的那一刻。他紧闭双眼,没有反抗和歇斯底里。如果你看看那些老人,你会相信这是真正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
”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
”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想说这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留下一点阳光和希望,把小豆的**用浓妆和色彩画得那么大,以说明他还活着。这幅静物画比那句中国不会死的画更有力。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不能忘记国耻,我们要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强大我们的祖国!
南京东观后感 〈四〉
诚实的说,如果让我自己去看这部电影的话我是不会去看的。也许是对电影类型的喜好,也许是那些传说这部电影很血腥,也许
那天,党校播了这部电影。虽然它已老去,但那故事不会老去,它能给我们的启示不会老去,反而随着时代的推移,角度越来越多,发人深思的地方越来越多。
南京大屠杀,这是五个多么沉重的字眼。是有在历史课上学到过这段历史,是有在一些地方看到过这段历史,但是有声有画面的电影还是让我震撼了。凶残的没有人性的极大多数日本人,活埋、火烧、玷污、残害着我们的国人。战争,自古至今都是存在的。但是战争胜利的国家为什么一定要残害无辜的百姓呢?这真的让我很愤怒。我从来都不能算是一个愤青,曾经对那些极度厌恶日本人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完全排斥日本人的人都抱着无法理解的想法。但这部电影似乎让我明白了什么。尽管厌恶,但我知道导演的本意并不在此,全盘否定日本自然也是不可取的。我们更应该从该影片中借鉴历史赐予我们的经验教训,居安思危,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而奋斗。其实片中的日本兵角川算是一个好人的。他有其他人没有的同情心,也许可以说是一颗善良的心吧。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世界才会真正的和平吧。
想起去年班级春游去了南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旅程让我很是感慨。那条铺满鹅卵石的路,每一颗石子是一条人命。那些黑白老照片,每一张照片是一段记忆。那个秒秒钟滴下一滴水的墙壁,每一滴水的坠落时一个中国人的死去。逝者安息,生者该反思过去,为未来奋斗才对。
我老婆又怀孕啦,这是唐先生死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为了家人的生存虽然他曾出卖过难民区的军人,但他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另一个秘书的生命,他的话还是让我原谅了他。中国人是无穷无尽的,突然记起一句话死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每一个为中国牺牲自己的人都是我们的英雄,十八年后必然都会仍是好汉。
中国万岁!中国不会灭亡!这是不屈的国人在刘烨饰演的角色第一个站起来慷慨赴死的时候发出的呐喊。这是对自己恐惧心理的安慰,这也是人们对中国的期待与最美好的祝愿。
中华上下五千年,挨过了多少自然灾害,认为灾害。只要我们携起手,便是太阳。只要心还透明,就能折射希望。中国万岁!中国最棒!中国加油!
南京东观后感 〈五〉
现在,虽然我们很强大,但我们仍然需要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因为痛苦比快乐更容易成长,我们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作为中国共青团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
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回首过去,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铭记国耻;展望未来,让我们想象,让我们继续创造。
新世纪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不忘国耻,珍惜和平,振兴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了我们的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南京东观后感 〈六〉
过去,我只在历史课上知道,70多年前,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灾难——南京大学。但对于这段沉重的历史,我只是咬牙切齿,没有更多的感情。今天,借着党校学习的机会,观看了《南京!南京!
》。电影一开始,厚重低沉的配乐让我的心情逐渐沉重。突然,一声声尖锐刺耳的长鸣,将我拉进影片中。
此时的南京已经沦陷,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但仍有许多不愿投降的士兵留守,誓死保卫首都。然而,面对炮击,躲在简陋房屋后面的中国士兵却没有还击的力量。他们只能用血肉之躯与外国炮弹作战,用生命做最后的战斗。相反,教堂里至少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他们可以用一口水淹死一小群弱小的日本士兵,但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呢!
为什么不反抗!麻木的中国人,没有焦点瞳孔,空洞的眼睛,没有面部表情。是的,他们已经麻木了,无力反抗了,对于遥遥无期的救援彻底失去希望了。
因为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机关枪扫过活生生的人,然后成批成批地倒下,海面上,陆地上,泥地里全部都是中国人的尸体,他们所做的,也只是等着,要么等着大赦,要么等着死。
那么,对于日本兵,毫无人性地残杀,又何尝不是一种愚忠的麻木呢?或许,作为一位中国人,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应该满腔愤怒,愤懑地拍起桌子,大骂日本小鬼子,然后眼里满是仇恨的目光,无比无比地憎恨日本兵。然而,我并没有这种情绪。
我从日本兵惶恐、胆怯的眼中,看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害怕;从那个涉世未深的角川的视角中,看到了人性最柔软柔软的部分——善良;从那一句“活着比死更艰难吧”,看到了日本兵的灵魂受着正义的鞭挞。我还是选择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然而,他们被军国主义控制,被日本君主控制,被驯服成失去意志的木偶。
在这部影片中,有两个人物令我印象深刻。
幸好导演并没有完全丑化人性,而角川的角色正是人性的觉醒。在心理中更坚持自己的原则,更有反思精神,但在那个时候那是不适宜的,这然他的心灵上有沉重的罪孽感,电影中你注意过那眼神吗还有那背影,彷徨不定,在杀戮面前,他被灌输的信仰动摇了,他的找不到对错在那里,他没有能里反抗,身在他乡,丧失了自己。这也许真的比死去更加痛苦。
相对于死亡,一切都会那么简单,没有痛苦和彷徨。
角川:贯穿整个影片的线索人物。一位年纪轻轻就被上级看好的日本士兵。
是他让我相信了人性本善。在他眉宇之间,闪露的是不忍,是悲悯,是无可奈何。照相机从他的角度慢慢地叙述。当我听道他说对不起时,我知道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至少他知道羞耻。
然而,这样一个善良的人,终究抵挡不住良心的拷问,却把枪对准太阳穴,解放了自己。
江香君:一个曾经依靠出卖身体来生存的妓女,曾经卑贱到让人唾弃,但影片中,她同样用身体,换回难民所里一大批中国人的生命。这不禁让我想到《金陵十三钗》中那十三位侠胆义肝的风尘女子。
都是这样一种身份的女人,却也足以像英雄一样伟大,令人尊重。
影片结尾,小豆和笑豆笑了笑,然后他们分不清是在笑还是在哭。也许是因为自由,也许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他无法忍受的事情。但是,活着,就是好的。
可是,电影终归是电影,那些不断摇晃的镜头、硝烟弥漫的画面、残破不堪的楼房,场景再怎么逼真,怎能将这座城市70多年前所遭受的痛苦描写清楚。关于历史,我们牢记在心中。
南京东观后感 〈七〉
观《南京!南京!》**有感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疤,也是一种不断的屈辱和痛苦。《南京!南京!》又一次让我们回忆起那场丑恶的战争和灭绝人性的**,沉重压抑,堵住胸口,难以消退。
影片是从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开始。尽管大批国民党士兵逃离城市,但仍有大批不愿投降的士兵留下,在街头展开了无望的悲剧性抵抗。抗战失败后,几十万中国人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南京全城陷入了死胡同。
唯一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在这里,大量的难民因为拉贝的“纳粹”身份而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实际主持安全区难民工作的,则是拉贝的秘书唐先生和归国女教师姜淑云。
但在日军的眼中,“安全区”只不过是一个囤积了大量女性资源的“仓库”。唐先生的妻子虽然癫痫发作逃走了,但他的妹妹却被日军带走了。最后,日军正式向“安全区”提出了女人换补给的“建议”。
面对安全区将有大量的同胞会因为补给短缺而失去生命的绝望处境,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女人站了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这部电影突破了以往关于南京**的历史著作和文艺作品中的那种对中国人存在的刻意抹杀,对“无能的中国人”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是在南京灾难中,中国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在新的高度上,它为中国历史上这段悲惨的过去提供了新的历史思考。
《南京!南京!》是不同于以往历史片的电影,因为它不仅告诉我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为它不仅是一味地谴责侵略者,因为它把内涵提高到一个高度,它能够让我们思考到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命题,这是一个终极命题。
陆川敢于用电影来表现,这是他的高明。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对于这样一段历史,它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的死结,任何人想扭转和抹去它都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允许忘记。中国共产党去世已经72年了,最初的幸存者已经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血淋淋的伤口不会随之死去。我们不需要中国共产党挑起仇恨,然后我们就去杀敌。
最好的办法不是哭,不是煽动,而是表现和还原被遗忘或忽略的细节,然后让后来的人去问自己的心。痛苦不能遗传,不能灌输,只能自己面对,即使你看到的是一部复原的电影,只要足够真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已经开始忘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正确或错误的教化的历史和默认。日本的漫画、日本的电影动画片、日本的电器化妆品、日系的衣服首饰、梦想有朝一日能去日本泡温泉吃神户牛肉……在不知不觉中,被日本文化所侵蚀,很多人乐于接受同化,觉得这是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什么?
曾饱受日本欺凌的中国民族,难道淡忘了背后那滚烫的烙印?抑或是有意逐渐淡出历史,在没有历史阴影的情况下,创造中日和谐友好关系?
“我们不能封闭在民族悲情里,我希望借一部电影去恢复中国人的这种存在和救赎。中华民族是一个坎坷的民族。我们最终应该自救。”陆川说。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 而后人伐之。如果我们继续选择宽容、安逸、放纵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次踏上祖先跪下寻找反思行动的道路。甚至5000年的文明也将被埋葬在我们的膝下。
所以,有那么多充满激情的中国人,他们总是打开记忆,用电影和战争日记提醒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不要忘记那段历史。我认为舔伤口不是为了再次尝到痛苦,而是为了激励中华民族,为了奋起,为了变得更强,永不被欺负!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如此。奋斗,将自己的祖国屹立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南京!
南京!》是一次刺痛,所以我们会清醒,绝对。别浪费时间,别怕自己不行,去追逐儿时的梦想,做好自己的学问,研究好自己的技术,写好自己的文章,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自己去做好,少去惦记着那些虚无的东西,那不是你我们寻的灵魂,而是寻的坟墓。
天佑我中华,必先中华忖行!
南京东观后感 〈八〉
————观《南京!南京!》有感
当过去的历史,以电影的形式再现在当代,让我们看到那难以忘怀的伤痛。黑白的影像,无声的述说着那段历史的悲惨。一具具七零八落的尸体,一颗颗高挂树上的头颅,一对对死不瞑目的双眼,一串串冗长的数据,述说着帝国的残暴,当时人民的哀怨,历史的沉重,反映着和平的来之不易。
1937年,在被中国共产党遗弃的南京城门,大批官兵听到日军逼近,纷纷弃城逃跑。只有陆建雄带着剩下的官兵进行了最后的抵抗。螳螂的手臂怎么可能是一辆汽车,几支步枪怎么能抵挡坦克和大炮的轰炸。残废的**被残暴的日军俘虏,大声喊道:
“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是啊,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放弃抵抗。
唐天祥,他相信帝国的承诺,不惜出卖难民营里的士兵,也要保存难民营里的亲人和其他百姓。然而,在帝国面前,所有的承诺都是空话。他的女儿被杀,妹妹**,难民营里的妇女被带去当兵,男人被处决。到最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慷慨赴死。
临终前,笑对日本军官道:“你知道吗?我老婆又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
是的,新生活即将来临。中国还有希望。中国不会死。
逃亡的士兵告诉我们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软弱;死不瞑目的建雄告诉我们,中国人不会放弃抵抗;盲信的前兆告诉我们,我们终究不能依靠别人。
落后便要挨打,想不被人欺负,就得使自己变强。一张张黑白的**,一本本老旧的档案,一位位亲历的人们,无不诉说着当年历史的真实性、残酷性。历史不容更改,更不容遗忘.
曾经的历史激励着我们变强,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人人可欺的落后国家,东方雄狮已然觉醒。时至今日,我们的口号已变成‘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邻国对我国南沙诸岛的挑衅终会自讨苦吃。
南京东观后感 〈九〉
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共创和平
——观《南京!南京!》有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抢掠、**,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纵火烧毁,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数据显示,有30万中国人徒遭杀戮,遭受**幸存的人数不详。这就是震惊世界历史、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它是中国近代苦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中华民族打上了不可抹灭的烙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抹灭的痛苦。
《南京!南京!》就是一部以“南京大**”为历史背景的大型史实纪录电影,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慨颇多。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曾无数次听过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行,看过抗日战争的鸿篇巨著,“南京大**”也是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篇章,但那些只能算作耳闻,不是目睹。
看过了《南京!南京!》,我才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悲痛和震撼。
浓烈的销烟中,日本士兵披甲端枪、手持刺刀踏过残垣断壁的中山门;断肢残臂和赤裸的尸体铺满了街道城区;令人不寒而栗的人头首级堆积起小山,布满路边河岸;机枪扫射、挖坑活埋、刺刀刺杀、浇油火烧,无不用尽惨无人道之其极……德国纳粹还是建集中营,关着门秘密**犹太人,而侵华日军完全是公开地、毫无人性地种族灭绝。
两个多小时的片子看不到一滴鲜血,然而却能让人感受到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状。电影中每一个生命都是脆弱的,无论他富贵贫穷、高低贵贱,随时都会像烟花般消散,我无法想象在这种人间地狱下,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更确切的说是如何生存的。这些只是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更可悲的是,这部电影的含蓄程度可能是现实的几倍。只有经历过灾难的同胞才能真正感受到痛苦。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来自无数革命先烈的不屈奋战,来自无数中华同胞的鲜红躯体,来自无数铮铮铁骨的坚毅脊梁,是他们用誓言、鲜血和生命讴歌了峥嵘岁月的苦痛罹难,谱写了中华儿女的不朽篇章,铸就了民族崛起的盛世辉煌。
这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不能不牢牢记住,虽然有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回首自己历史时都没了勇气,那就太可悲了。我们不仅要牢记,而且要把那段历史带来的沉重变成不屈不挠的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逐步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痛苦为力量,化软弱为力量,摒弃腐败,创造奇迹。
只有通过我们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我们才有能力不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段悲剧醒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民族的衰落,更是残酷的战争。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不仅仅是受害者,还有侵略者。日本士兵的行为纵然不可饶恕,但是帝国主义思想、军国主义思维以及战争的无情和残酷,已经让他们的人格发生了扭曲、人性受到的摧残,他们已然是魔鬼般的存在。
正如约翰·拉贝,虽然他是二战胜利方的国民,他完全可以不去理会中国受害百姓的苦难,甚至可以雪上加霜,但他却在追求胜利和悲悯死难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尴尬生存,最终因罹患疾病不医而终,难逃命运的丧钟。
作为21世纪的新生态,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们必须刻苦学习知识、树立全局观念,不仅仅为了祖国强大、民族富强,更要为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创造“地球村”模式的统一发展空间,谋求全世界人们的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南京东观后感 〈十〉
难民区的女性是一个悲惨而坚强的群体,他们不乏乐观,废墟中照样打着麻将,唱着越剧,带着孩子,咿咿呀呀的学着日语“我们是良民,我们是朋友”,然而,灾难并不因为我们一相情愿的乐观而绕道而行,开始是小股有组织的日军闯进难民营**女人,他们在挣扎,在反抗,在痛苦,在控诉,这是一切遭受暴力的女人都会有的反应,然而,当日军以消灭整个难民营为要挟,要求交出100名妇女时,他们变得那样安静,变得那样从容,变得那样坚强!最先举手的两个人是妓女。之后,有人一次又一次地出来。她们被带走了。她们一百个人走了,只有五六个人回来了。她们都死了,包括唐先生的妹妹!这些可怜的女人,她们自己尚朝不保夕,却冒着当场毙命的危险去就那些被日本人拉上了刑车的男人们,姜老师,一个善良的坚强的女人,在无数次营救被日军绑走的军人门之后,被发现,当日军将要把他拉进慰安所的时候,他被一个同情他的日本士兵射杀了!
保留了她作为一个中国女人最后的尊严。
两个日本兵,一个**,唐先生,唐先生的妹妹,姜老师,都是他害死的,他带头杀人,带头**妇女,他藐视中国人,甚至他从来不把这些脏兮兮的东西看作是人,他**了唐先生的妹妹,唐先生的妹妹后来疯了,没有死,在即将被释放的时候,他把唐先生的妹妹拽到了墙角,一枪解决掉了,他说,“她太美了,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他负则枪决了唐先生,他被震撼了,他看到了姜老师的死他也被震撼了,他也许也压抑了,但是这没有阻止他尽一个帝**人的职责、他替那些阵亡的日本军人们招魂,从心底里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另一个日本兵,一个受教会教育的人,第一次直接杀人,他会紧张,第一次去慰安所,他要对那个接待他的女人负责,而且愿意娶她,看到无数杀人的场面他开始痛苦,挣扎,在占领南京的庆典上,他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吼声,在影片的结尾,他不堪重负,在救下一大一小****士兵后,他饮弹自尽!
结尾,日军盛大的庆典及招魂仪式开始,他们跳着奇怪的舞蹈,在中国的大地上给那些侵略者招魂,鼓声阵阵,锤在我的心窝里,每一声都是一声拷问,每一声都是一次折磨,那高举的招魂的旗帜写着x x军 x x 师x x团,在影片中看来更像是一个账单,一个欠了中国人无数血债的账单!转过身来,一个大大小小的中国士兵走在无边无际的田野上。他们刚刚脱离危险。他们捡起路边的蒲公英,微笑着跑向远方!影片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的影像出现在了故事的结尾,他们的出生日期各不相同,然而他们的死却都与那段不堪的岁月相关,唐先生的妻子死于1989,拉贝也死于上世纪末,剧场里沉浸在一片死一般的沉静中,当最后出现那个被救的小士兵,小豆子的时候,照片上写着“小豆子,一直活着”影院里想起了观众的掌声。
看完电影,这是一部好电影。在观看之前,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会遭受如此多的痛苦。我一直在想我们现在该怎么生活?
那时的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自己的首都瞬间就给占领了,当官的都跑了,把百姓留给了屠夫,而那些待宰的羔羊仍然紧忙着图着安逸,打着麻将,唱着小调。为了安逸,死都不怕,当几个日本兵冲进了有几千人藏匿的大仓库时,所有的人都举起手来,包括士兵,他们想也许这样还能活下去,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们,我们会用世界上最**的手法将你们杀掉,我想那些人会把那几个小鬼子给生吞活剥了,然而他们没有。为了安逸命都不要,当被逼的连片刻安逸之地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开始才开始发疯的反抗。
这是那时候的中国。
现在,抗战胜利了很久了,国人也过上了和平的生活,然而那副贪图安逸的根子还扎在中国人的心里,国外的**平时怎么反动宣传我们都可以,我还是照样过我们的日子,总觉得那十几个无聊政客在那耍嘴皮子,直到我们发现我们已经被那些谎言弄得那么孤立时,我们才认清那些西方人的嘴脸。当我们这些在外面读书的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我们很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反而会互相嘲讽,被骗点钱就骗点钱吧,被欺负一下就欺负一下吧,反正也少不了块肉,我可不愿意去争取我那受损失的权利,有空我还干点别的呢,就连这个电影南京南京,有些人想看而不敢看,理由却是,太残忍了,看了后心里会难受,那是中华民族的国殇,你有什么理由可以逃避,有什么理由可以不难受呢?一个人这样想并不可怕。一个国家这样想就意味着要征服这个国家。
安逸,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安逸呢? 老祖宗欠的债我们还完了吗?中国还很不发达,与曾经的辉煌相比我们现在四处被围困,我们的领土还在被别人强占着,那个侵略者至今也没有承认过他所犯下的罪行,我们的人民还在被瞧不起,我们的国宝还扔在海外漂泊,汶川大**的人们还在饱受着**后的折磨,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安逸?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说,你神经病吧,难道要我们背着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整日缅怀那无数的冤魂,整日垂头丧气,或是义愤填膺,看个日本人就揍一顿,跟韩国人似的,遇到点事情就大呼小叫的,说什么伤害了他们民族自尊心?其实不是的,乐观的思想已经根植到了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乐观是好的,关键我们的问题是乐观过度了,失去了对危机的意识,总觉得战争还没有爆发,地球还没有毁灭,我乐一天是一天,就算地球毁灭了,也是大家一起完蛋,谁也跑不了,我想说的是,我们有理由乐观的去奋斗,乐观的从失败中站起来,乐观的去生活,但是我们不能乐观的贪图安逸,任何一片安逸之土都是通过搏斗换来的,如果我们放弃了搏斗的意识,最后我们将再次无一片安逸之地。说来说去,居安思危,几千年来,历史一直在给我们上着这一堂又一堂的课,然而我们却不喜欢长记性。
我是一个小人物,我现在做不了什么大事情,为国家也好,社会也好,贡献是极其微小的,但是我一直都在尽自己的责任,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认真的做好身边每一个可以影响到中国人形象,形象的群体利益的事情,我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大声喧哗,并尽力的去影响我周围的人,我认真学习中国文化,民族文化,一旦将来有机会,我会好好把握每一个重新阐释中国的机会,我也把这个气氛带给我周围有机会去接触外国的朋友,去呼吁他们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为改善中国形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们都是电影中的小豆子,小豆子是每一个没有死于那场灾难的人,每一个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耻辱与复兴大业的人,我们会一直活着,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我们吸取了贪图安逸的教训,因为我们抗争了,我们活着,身上背负的是那些抗争而死的无数人的希望,“中国不会亡”,如今内忧外患仍在,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否则我们将重蹈覆辙。
看完电影,走在安静的校园里,生活是多么美好!我们在享受美丽,但不要贪心!!
我们精彩推荐南京东观后感专题,静候访问专题:南京东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