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发布时间:2025-07-09大学国学经典摘抄(经典13篇)。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盘古氏别名:盘古氏,盘古大帝时代:上古简评:创世神,人类始祖
河南商丘简评:三皇之首
简评:使人民由穴居到巢居,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
简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
别名:又称女阴、女娲娘娘时代: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简评: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6、神农氏姓名:伊耆,姜别名:神农,五谷帝仙,历山氏,烈山氏时代:上古简评: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7、后稷姓名:姓姬,名弃朝代:上古简评:农业生产始祖
8、殷契姓名:子姓,名契又称:殷契时代:上古简评:商朝人的祖先
9、仓颉姓名:原姓侯冈,名颉字号:史皇氏籍贯: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朝代:黄帝时代简评: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螈,原为帝喾元妃。姜螈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史记·周本纪第四》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
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没有学识就是盲人。
2、学问之道无捷径。
3、先学爬,后学跳。
4、前人犯错,后人戒。
5、孩提时代学到的东西,至死也不会忘却。
6、学习趁年少,而且要学好。
7、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8、有知识而无时间,只算半个能人。
9、知识的确是天空中硕大无比的太阳。它的光辉撒下生命和力量。——韦伯斯特
10、知识是心灵的食粮。——柏拉图
11、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2、知识是宝库,而实践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1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4、知识使人谦虚,无知使人骄傲。
15、知识来自实践。
16、真知如同珍宝,不是轻易获得的,必须学习、钻研、思考,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托马斯·阿诺德
17、知识是一座城堡,每个人都应为它增砖添瓦。——爱默生
18、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
19、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
20、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
21、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
22、如果我没有,我就一定要,我一定要,就一定能
23、一切都会过去,生活还需继续。
24、坚持是一种智慧,固执是一种死板。
25、学习是制度,培训是责任。
26、时间让我们沉淀,空间让我们成长。
27、人生要策划,要洗涤心灵,洒扫心灵。
28、人生要成沉淀,要有定力,一个人定力不够会浮躁。
29、言行一致是成功的开始。
30、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31、有信念不一定成功,没信念一定会失败。
32、做人低三分,做事高三分。
33、借力,吃力,不费力。
34、看我的,跟我来,一起干。
35、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36、想法产生看法,看法产生做法。
37、不是没有用,而是没去用。
38、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39、经验是负债,学习是资产。
40、学习不一定成功,不学习一定不能成功。
41、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
42、以爱之心做事,感恩之心做人。
43、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
44、善用内在潜能,你就是走运的人。
45、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46、忘记昨天,直面今天,迎接明天。
47、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评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够喜爱看重以及欣赏什么。——约翰·鲁斯金
48、医生知道的事如此的少,他们的收费却是如此的高。——马克吐温
49、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伟人却能让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伟大。——G.K.Chesteron
50、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
2、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舆!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舆?胡蝶之梦为周舆?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4、“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5、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喟然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像在后面。
8、在章经文中,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经》中的话,其含义是:要象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后抛光,最后成品。这句经文所说的就是工匠精神,虽然是用来比喻人的道德修养的,但原意是工匠精神。仅供参与。
9、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10、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11、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3、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张定浩《既见君子》
14、“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15、学习国学,能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7、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18、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1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中》
20、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在机会没来之前,沉下心来充实自己。——《淮南子》
21、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
24、不勤于始,将毁于终。
25、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29、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导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1、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32、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
3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34、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35、意思就是开始的时候不勤奋,最终一定会后悔。也就是说不在一件事开始的时候勤快努力去做,那么将会在结束的时间后悔。这句成语出自唐朝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不勤于始,将毁于终。是以晁错上书,令先通政术;贾谊献策,务前知礼教。
36、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8、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庄子·天下篇》
3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40、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论语·子罕第九》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41、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42、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4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44、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5、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46、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
4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时今,提倡国学教育,在各级学校和社会上普遍引起重视,并出现了学国学的热潮。还通过世界各地设立的孔子学院,传扬国外。国学,原本指国家设立的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等。后来演变成一门学问,称国学。近代称古代的文学艺术为国学。国学以儒家思想和哲学贯穿并主导中国文化,先秦诸子、道家、释家处从属地位。国学是炎黄儿女的魂魄,华夏文明的根基。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史,大浪淘沙留给中华民族的瑰宝,世代传承,灿烂至今。
在华夏文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在国外被最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国学经典,要数老子的《道德经》了。在德国华裔家庭几乎都有一本《道德经》;在日本《道德经》是企业管理者的案头藏书;在美国一家出版公司以13万美元购买了仅有5000字的《道德经》英文版权。可见《道德经》魅力之大,影响之广。
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史载孔子曾问学于老子,可见老子当时地位的显赫于影响。《道德经》如同甘泉,一朝掬饮,终生受用。
老子(公元前600年?—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中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始祖,楚国苦县人。相传老子降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和胡子,因此称其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原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不分章节。后来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分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经典》。《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揭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道出修身与处事方略。《道经》和《德经》涵盖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博大精深,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成为哲学智慧的宝著。倡导自然无为听天由命,要求人们无欲、少智、守柔、退让,以为主旨。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只有无才称得上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是说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发号施令的德化教育。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为盗。”(第三章)不崇尚贤能之人,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看重珍稀宝物,使民众不去做盗贼。“绝圣去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第十九章)。杜绝所谓圣明,摈弃不利于民众的智慧;民众才能获得百倍利益。杜绝所谓的仁慈抛弃所谓的道义,民众才能回复子孝亲慈。庄子更主张君主应该无欲、无为、渊静。“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庄子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主张“无为”即不作为;庄子主张人的心灵不被外物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让人们抛弃功名利禄。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是有很深影响的。汉代初的黄老之学以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了秦末动乱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民众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不予干涉或少干涉,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可见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也都曾用无为而治的思想调和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魏晋玄学家通过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淡,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道德经》有众多学者专家译注,就连几位皇帝也竞相写注释。可见老子的《道德经》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倍受青睐。《道德经》的语言简练,有着诗一般的风韵。《道经》开篇论“道”,《德经》开篇说“德”,彰示了《道德经》的核心问题。
《道德经》第一章(即《道经》的开篇)“道可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众妙之门。”开篇点出“道”,“道可道,非常道”,初步揭示了“道”的内涵,是《道德经》的核心问题之一。“道可道,非常道”即道可以用言语来表述,但不是永恒之道。(这里的“非”即“不是”,“常”即永恒。非常,不作异常、寻常来解释)老子认为,在混沌时期“道”早就存在宇宙之中,混沌初开“道”就在万事万物之中,并且展现出自身的作用,贯穿于其生成,成长,发展壮大,直到消亡的全过程,成为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愿为转移,可为“大道无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认识“大道”,就得理解“无”与“有”的意义。无,代表混沌初开之前的状态;有,代表混沌初开孕育万物的状态。有是在无之中生出来的,有便成了万物的生母。所以,常常观察“道”之无名无形的玄妙;常常观察“道”有名有形的头绪。妙与徼(徼为边界,引申为端倪,眉目,头绪或来龙去脉)本源相同而名称不同,共为大道变化来变化去,这就是洞察宇宙万事万物的奥妙之门径。
《德经》开篇(《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不)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即上等的品德,有上德的人不以德为德,才算真正有德。下德,诚然是下等品德,下等品德的人想有德,且达不到德。上等品德的人顺其自然而无心作为;下等品德的人要有作为而无以能为。上等仁慈的人而无私心意图,上等义气的人常有私心目的。上礼之人为而得不到回应,就会扬起胳膊让人强从。所以,丧失了道后出现了德,丧失了德后出现了仁,丧失了仁后出现了义,丧失了义后出现了礼。这个礼,是忠信轻薄的表现,是社会动乱的祸首。先见先知者,是道的虚华愚昧的开始。大丈夫应取忠厚而不取轻薄,取实在的而不取虚华,舍弃薄和华,采取厚和实。
老子一直提倡和追求“无为而治”,但他也不反对有为而治。因为社会大道和大德丧失以后(即“无为而治”),不得不通过有为来维护和恢复社会秩序。因而他认定“道和德”为无为;而道丧失以后出现德,德丧失以后出现仁,仁丧失以后出现义,义丧失以后出现礼,这德、仁、义、礼为有为。
老子的思想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告诫人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意思是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从身边琐碎的小事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这几个排比句子,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成就大事业,不是一蹴而蹴就能成功的,而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有才华的人不得志,无处施展个人能力与智慧,当用老子“大器晚成”(第四十一章)来鞭策自己,不气馁,定会取得成功的。事业到了巅峰时,不要被权力和金钱迷惑,该“功遂身退”(第九章)时,不要执迷不悟,若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就悔之晚矣。“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即知足者常乐,这是最为实在的。
男子汉在外面威风八面,可在柔弱的妻子面前竟然“卑躬屈膝”,是因为“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太极拳看似软绵绵的,太极高手一旦出拳,就是一个大汉也会掀翻在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二十八章)。遇有灾祸时,幸福就倚旁在它的旁边;遇有幸福时,灾祸就潜伏在它之中。老子给予的人生智慧,是让人们学会辩证地认识事物,乐观面对生活中的祸与福,顺其自然,把握好生存的能力。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源于老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第七十二章)。在人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各式各样的犯罪,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仍有在逃犯妄想躲避法律制裁。苍天布下的广大无边之法网,尽管网眼疏稀,也不会遗漏犯罪分子。须记得大自然是最公平的,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在老子《道德经》中,有些成语在开悟着人们。如“天长地久”,形容爱情永远,如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久;“功遂身退”(易名“功成身退”),事业成功如意了,当从位置上退下来,不要等到身败名裂才想退,一切都晚了;“宠辱若惊”,得宠或受辱都感到惊慌。与“宠辱不惊”的意义相反;“唯道是从”(易名“惟命是从”、“唯命是听”),形容绝对服从;“知止不殆”,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遇到危险;“虚中生有”(易名“无中生有”),本无事实,凭空捏造;“出生入死”原指从出生到死。现指冒着生命危险,随时有死亡的危险;“福祸倚伏”(易名“福倚祸伏”),即福与祸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为因果;“报怨以德”(易名“以德报怨”)指不仅不记前仇,反而给予恩惠。可见这些成语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尽管“日用而不知”,但人们确实在生存实践中,不断运用老子的思想和智慧。
古人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思,思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人们在“静、安、定、思、虑”的日常生活中,静要“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尽量让心灵达到虚无的极端境界,固守宁静达到忠厚笃诚。安则“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第六十四章),对安定的局面能把持,对未露先兆的事情易谋划。定,为“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七章),即无欲求自然会清静无为,天下万物将会自然安定。
学习老子“大道”思想智慧,懂得“上德”“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思深虑远,用哲学头脑明辨是非曲直,抑制“下德”的萌发,减少鲁莽气,消除私欲,不受任何环境或他人的愚弄,善待人生不仅能实现成就事业的理想,还能让人生更美好,福喜屡臻。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4.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6.一树百获者,人也。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
7.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意思: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
9.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意思: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1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1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1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2、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管子·形势》
3、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4、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兔罝》
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经·第二十九章》
6、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第十一章》
7、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
8、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荀子·王霸》
9、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
11、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荀子·臣道》
12、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13、真积力久则入。——《荀子·劝学》
1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篇》
1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16、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17、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1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篇》
19、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墨子·07章三辩》
20、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2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22、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议兵》
23、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墨子·26章天志(上)》
24、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2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2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2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2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
29、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诗经·大车》
3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31、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
3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3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34、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荀子·大略》
35、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36、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
3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38、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墨子·49章鲁问》
3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4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4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4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
43、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44、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经·七月》
45、今日不为,明日忘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管子·乘马》
46、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中庸·第二十八章》
47、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48、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49、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篇》
50、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51、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
5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篇》
5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老子·道经·第四章》
55、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墨子·05章七患》
5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5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58、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
5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6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荀子·大略》
61、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62、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文王世子》
63、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荀子·君道》
64、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6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
6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67、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6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02章修身》
6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7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篇》
71、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北风》
7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73、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诗经·雄雉》
7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15章兼爱(中)》
75、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第二十三章》
76、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
77、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儒行》
78、人之生不能无群——《荀子·富国》
7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8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
81、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荀子·王制》
8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张载《正蒙》
2、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张载《正蒙》
3、由象识心,徇象丧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谓之心可乎?——张载《正蒙》
4、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张载《正蒙》
5、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张载《正蒙》
6、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张载《正蒙》
7、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张载《正蒙》
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9、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吕坤
10、不矜而行,终累大德《法句经》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国学经典段落摘抄大全
1、因此,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一般读者,阅读都是一种有益的文化体验和知识收获。
2、从心理学角度,在《探索生命》里,我也分析过,人确实是有矛盾的一面。这种矛盾性无法避免。但没有矛盾的人生,不可想象。你无法从平静中得到动力,有交互才有力的作用。人生不就是如此吗?
3、在他的医治下,日本军官脱离了危险,存活了下来。但就在日本军官快要出院的时候,这位名医又用刀捅死了这个日本军官。日本军官临死问为什么救他,又杀他。名医说:“我跟师傅学医时候发过誓,救人不问男女老幼,不分贫富,不分种族,悬壶济世是我的职责。你在垂死中,我不得不救,我是医生。杀死你,我也不得不杀。我不杀你,国恨家仇难下心头,我死去的女儿也会恨我的。”
4、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5、越长大,越经历一些事情,越发现生活不易。每个人的生活如此不易,我不愿意让你在我这里也是不易的。一个真正写作的人,不应该是俗气的,不应该总是被琐事缠身,也就是说你必须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写作的时间。
6、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7、我看到网上有人这样评论向佛的人,说很多向佛的人,都是懦弱的人。都是不大敢面对贫穷和现实,通过佛学来得到安慰。评论这样语句的人,大概忘了,释迦摩尼是什么身份。他出生为王子,家境富裕,何来懦弱和贫穷?
8、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9、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坐的累了,我起身走走。发现空位还有。可是在走廊两边,还睡着人。靠着车门厢睡,身下又什么都不铺,有多冰冷可想而知。可是这两位农民工,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
12、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13、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14、所以你会发现,没有哪个首富,能成为大作家。不是他们没有思考,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写。他们的日程表可能排到了一个月后了,怎么静心写作呢。我挺敬佩马云,不迷恋金钱,不执着权利,敢于做时代的弄潮儿,又敢于放下,他的成功顺理成章的。所以首富往往影响力很大,甚至比很多作家影响力大。
15、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引发更多的思考。我在小说里,看过一个关于抗日的故事。一个日本军人受了重伤,找当地的中国名医医治。所有的人都劝这位名医,你不能去。日本人不该救,不值得救。而且救不活你得死,救活你也不捞好。但名医不为所动,不顾骂名,依然奋力抢救这个日本军官。
16、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17、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18、摘自独立学者,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散文作品。
19、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20、因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梳理和摘录,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21、品人生,就像品一碗清茶。微涩中带有淡香,慢慢品,入口不要急。形形色色,人来人往,都在一碗茶里。生活不易,才有嚼头。当你遇见一个人的时候,他让你舒服,如沐春风,你就好好和这个人学,你学别人的时候,学着学着就像了。当你遇到另一人的时候,他让你恐惧,不安,你也好好看着这个人,你一定要问,我是这样的人吗?不要畏惧任何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也不要畏惧。因为我说了,任何人都得被救,即使总是迷失自己,想放弃自己。但我也说了,值得被救,和能被救活是两个概念。
22、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喝的不行了,到医院,我们不能说,他不值得被救。即使他的妻子儿女总是骂道:“喝死算了,祸害人的人。”所如何爱自己,爱别人,这也是一个问题。
23、每个人所携带的行李不同,每个人的目的地不同,每个人的面孔不同,连每个人的打鼾声都不同。但人生的终点都一样,从出生要走到死。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有时候却好笑。你仔细想想,你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人间,却要冒着生命危险走到死。无论是严肃的,还是搞笑的,此刻睡着的人不会察觉。
24、人生就是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到站。火车是一个工具,载着你到达你想去的地方。所有你之外的东西,都是工具,你要控制工具,而不是让工具控制你。你快乐,你就快乐,你痛苦,你就痛苦。你——是你的一切。
2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6、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7、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28、我此刻坐在榆林开往西安的K655列车上。此时夜已深,我周围鼾声四起,很是热闹。但我的内心很平静。
29、你确定了,这不是悲伤的事情,当然就确定了,人生不是悲伤的事情。冒着生命危险来,是为了悲伤吗?是为了等死吗?反正都是要耗费生命去生活的,那么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生命的诞生和终点,都不重要。过程才精彩,才重要。
30、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国学经典段落摘抄大全
31、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32、火车一开,天各一方。人生的不同,往往就是这样开始的。我在想,当兵挺好的。与其迷茫流落在社会上,不如迎接一场新的洗礼。
3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34、读者可以通过来学习汉字的演变、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渊源等内容。
35、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36、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3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8、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3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0、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41、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4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3、众生觉得自己很累,但这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因为经过一些劳累的旅途,会实实在在得到一些东西。我们把这叫做成长。
44、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45、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46、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4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8、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49、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50、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51、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52、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53、值得阅读。
54、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55、医生是从死神手里抢人的人。鲁迅弃医从文,就是觉得从文能唤醒和拯救更多的人。所以这方面来说,作家也是从死神手里抢人的人。每个人都值得被救吗?这是一个问题。
56、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57、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58、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59、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60、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国学经典段落摘抄大全
61、我似乎从他的眼神里,读到了他的想法。他是不自信,不敢去找。也是害怕打扰别人,或者说被人拒绝。每个人都是这样成长的。我之前没有买到座位的时候,也是站着。没有想过还有空位,是跟着一起站着的人学会的。这个阿姨经常坐火车,她说:“每一站都会下人,车厢这么大。肯定有很多空隙时间,座位上没有人。你就可以去坐一下。”
62、人害怕孤独,害怕无聊的生活,是因为人害怕一成不变。你需要不断刺激自己。有一些东西,就是这样被我们发明出来,好像就是要刺激,甚至毒害我们自己。但我们乐在其中。比如烟,酒,槟榔,毒品……我们都知道吃多了有害健康,但还是乐此不疲。
63、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64、大多时候坐在火车上,我是不睡的。就在刚才,一位邻座的大哥说:“火车司机也困了,睡着了。”火车停靠在这个不知名的地点,已经20多分钟了。每个醒着的人,内心是焦急的。
65、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6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7、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6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69、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7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1、答:《论语》
72、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73、贫穷是一个问题,但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就算人人有能力购买卧铺,可是有那么多卧铺吗?就算人人可以买车,可是有那么宽的路吗?看待穷富的方式,似乎比穷富本身有深意。不否认每个人都渴望富裕,因为富裕是获得资源的一个工具。
74、/2、行进的列车
75、我相信所有携带重行李的人,身后都有这样一个母亲。生活的不易,生活的压力,也是从过去传递到今天的。后辈的我们,背起了父母们再也背不起的行囊。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历史是沉重的。
76、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77、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78、同时,对于个人修养和人生哲理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一读。
79、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80、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8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父母在不远游。”“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春风十里不如你。”……看到这些句子,你就知道了,爱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这就是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别人的秘诀。
82、一上车不久,我就看到一个小伙坐在洗手台上。他戴着耳机,似乎在玩游戏。他应该注意到了,我旁边的座位空着。但他迟迟没有过来坐。我猜他担心座位有人。所以我就叫了他。我说:“这有座位,你先坐。人来了,你再让。”于是他坐下了。
83、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84、但还有一点,完全不暗事理,独居在家,不经历琐事困难的人,也不适合写作。因为写作写的是人,人的生活。人的生活不易,就体现在这些或高兴,或悲伤的事情上。所以你还要深入生活,深入观察生活,观察人。
8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6、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87、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8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89、每个人其实都是修行者,修的不是学历和能力,一定是修养。说的通俗点,就是性格。一开头我就说了,人都难。有的人遇难事耿耿于怀,很多年不能释怀。而有的人,遇事要么坚强,要么坦然,总之心态敞亮。这样的人,势必活得自然。
90、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作家,但几乎每个人都想成为首富。作家本身也希望自己有钱,不为生活所困。
国学经典段落摘抄大全
91、说到因果律,你大概会想到佛。佛说人皆有佛性。所以在佛的眼中只有两种人。向佛靠近的人和即将放下屠刀靠近佛的人。所以佛学讲众生皆有灵性,不可杀生。杀生就是在造孽。
92、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93、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妄想从无尽放纵中得到解脱,是自取灭亡。”远离死亡,爱自己,坦然面对生活的快乐和挫折,就总结这一句就够了。但能坚守信仰的人,又有多少呢?
94、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9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6、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97、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像个婴儿。归去的时候,体味了人生百态,什么都可以理解,可以坦然,就算是一种大觉悟。
98、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99、余力学文
100、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101、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102、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103、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104、生活如一碗清茶
105、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106、其次你会注意到农民工,他们的行李总是最多的。我对面一个师傅,就背着厚厚的被子。放不到行李架上,只能放在地上。他们总是急急忙忙,跑步前进着登车。同样的经历,我在上学时候有的。母亲总是为我打包满满的东西。她总是说:“车拿呢,又不是你拿呢!”她也会说:“这些东西,到了地方上都得买。又贵又不好。”
10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08、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109、大多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大概可以有这个感悟,那就是你离真相越近的时候,往往离你自己越远。当然这不是悲哀,是一种奖励吧。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110、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111、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112、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113、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11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15、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116、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11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118、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11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120、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国学经典段落摘抄大全
12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22、旁边还站着一个小伙。我问他去哪?他说:“我去杭州。”杭州是这趟车的终点站。起码得30个小时。30小时竟然没有坐。我跟他说:“里面有很多空位。”他有点不相信我,看看车厢里说:“没有吧?”
123、我说肯定有,甚至还有几个人一个人睡三个座。他点点头说:“我一会去看看。”
124、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125、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126、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127、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128、火车就好像一个实验场所,你能看到各种人在一起的景象。首先,现在是当兵季节。他们统一的蓝色制服很抢眼。来的时候,见到了很多送行的人。我还为一对情侣拍了照片,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这一生重要的一张照片。女孩不断给当兵的男孩拍照,数量不会低于50张。也有哥们来为哥们送行的。他们在栏杆的两边,一直在聊,舍不得返回候车厅。
129、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130、火车在几百年前是不存在的,那么古人从呼呼浩特走到杭州,得走多少天呢?有首韩愈的诗歌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31、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13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134、这个时候韩愈已经是晚年了,他的小女儿,就死在了路上。这大概是韩愈最悲痛的一首诗歌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类确实得到了解放,拉长了生命的长度。倘若那个时候有火车,韩愈的小女儿估计可以存活。速度是可以触摸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不过速度有限制,永远不能超光速。所以我们还要拓宽生命的维度,让他在各个方向上成长,那就更精彩了。
135、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136、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137、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如果真的不要命的话,再好的医生也救不回来,再好的作家也说服不了他。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是属于他的。但生命的矛盾性和社会性,告诉我们,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
138、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139、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140、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141、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142、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143、——灵遁者
144、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145、我以为最好的生命的状态,就是一碗清茶。男女老少都可近它。不会厌恶,也不会生出狂热。所以好好品自己这碗茶,好好生活。我在这里等你,希望你春光满面,摄人心脾!
146、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147、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148、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149、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1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国学经典段落摘抄大全
151、此外,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读者不同领域的需求。
152、这是我读的一个非常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相信,任何人都值得被救。但值得被救,和最终被救是两个概念。你欺负了别人,就要想着别人可能会报复。因果律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适用的。
153、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154、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155、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156、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157、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158、行进的火车上,茫茫夜色中,依然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有灯光的地方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是目的地。一定会有人在这个地方下车,一定会有人在这个地方守候。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3、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9、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7、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9、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0、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2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3、多行不义必自毙。
2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7、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3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3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3、把握机遇,心想事成。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3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
42、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4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8、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49、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5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2) 做决定之前仔细考虑,一旦作了决定就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3) 开始努力吧!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放弃很多东西,但你要明白它们都不是你最终想要的,你要相信在你成功以后,总有一天它们会再回来,而且比现在更美好!
4)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5)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6)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7)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8) 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假如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假如我要,我就一定能!
9) 为了向别人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努力拼搏,而一旦你真的取得了成绩,才会明白:人无须向别人证明什么,只要你能超越自己。
10)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
11) 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12) 漂亮只能为别人提供眼福,却不一定换到幸福。
13) 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却可能伤的彻底;保持距离,才能保护自己,却注定永远寂寞。
14) 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的太重。
15)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 大学国学经典摘抄 ⬗
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 ——张溥《魏特进集》
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人之于知也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谓也。
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7、尽信书,不如无书。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0、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 ——韩婴
11、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行为。
12、凌寒翠不夺,迎暄绿更浓。 ——魏收《庭柏》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6、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17、写诗的人不必为大众、小众、中心、边缘操心。只要世界不消亡,诗歌就永远存在。” ——张同吾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不同同之之谓大” ——庄子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1、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
2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2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4、世情宜假不宜真,信假疑真害正人。若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不用诉明神。
25、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2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28、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放弃就看不到了。” 《双面情人》
2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0、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3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3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3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0、满招损,谦受益。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45、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46、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
4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4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49、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5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51、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52、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
53、学问之要,只得于伦常日用间,事事不轻放过,日积月累,自然造到广大高明田地。 ——刘汋
5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55、大惑者,终身不解。
5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5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9、儒佛等是闲名,心性人所同具。” ——马一浮
60、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6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62、行不崖异之谓宽” ——庄子
63、象服珠冠一笑空,锦袍剑佩千秋壮!” ——曼素恩《张门才女》
64、德成之谓立” ——庄子
6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6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7、计诚知之,而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与,不如蜂趸之致毒;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此言贵能行之也。 ——蒯通
6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7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76、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7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78、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鬼谷子·权》
79、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8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82、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
8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84、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滴下如珠落,波回类璧成” ——魏收《喜雨》
8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86、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庄子《德充符》
87、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高明《琵琶记》
88、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
8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9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2、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顾炎武诗选》
93、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9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95、礼之用,和为贵。
96、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9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9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9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0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0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10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4、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0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06、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07、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0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09、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舆!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舆?胡蝶之梦为周舆?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110、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
111、尔,近也;雅,正也。 《尔雅》
1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1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15、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包拯
1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17、跖之狗吠尧,非尧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蒯通
11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2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2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24、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庄子《庄子·外篇·天地》
125、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
126、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127、能受国之诟,是为社稷主。
128、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129、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3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3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3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34、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13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37、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138、道不同,不相为谋。
139、市朝亟革宠贵方来陵阙虽殊顾眄如《南齐书·褚渊传论》
14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41、天得一以清” ——老子《道德经·三十九》
142、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
欲了解大学国学经典摘抄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大学国学经典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