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发布时间:2025-05-13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汇总十九篇)。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1、正确书写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学会运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诵读《花瓣飘香》,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陶冶高尚情操。

经典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

联系生活,用下面的词语在花瓣形的纸上写上对母亲问候的话或小诗,送给母亲。

花瓣清香惶恐懂事祝福

心愿帮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由古至今,母慈子孝的故事还有许多,古人孟郊就写过《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你还知道哪些母慈子孝的诗歌和故事呢?找到后读一读,再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增强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女孩捧着的不仅仅是一片花瓣,其实是一颗孝心,妈妈闻到的不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其实是一份真情、一片浓浓的爱。如果给你一片花瓣,你打算将花瓣送给谁呢?想一想,写一段话。

帮助学生在体会感悟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小池及小儿垂钓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小池》。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哪些古诗,谁能背出来?

学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

课外有些同学也自己学古诗。古诗写得美,好记又好念,大家都喜欢读古诗。

今天再学一首。

二学习《小儿垂钓》。

1.(板书题目)教学钓(di4o)。垂钓即钓鱼。钓的右边勺,里面是一点。

2.范读。

3.自读。

4.理解题意。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5.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联系生活经验解释)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例: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教学蓬(p6ng)头。蓬蓬乱;蓬头即头发蓬乱。

齐读第1、2句。

6.读第3、4句。

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示意)

教学遥,远远地。

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7.朗读全诗。

三练习、作业。

1.朗读诗歌,练习背诵。

2.复习诗中生字,写字。

垂钓蓬头稚子遥招手

3.默写古诗。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通过诵读《争论的故事》,明白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经典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点将台(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填空)1、从丛草()()前()林()此2、礼理()貌道()()睬()由3、到道()来味()()处知()4、座坐()位()车()下宝()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建议第一课时使用)☆☆☆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2、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3、争个不停。()4、一件事情顾全两方面,使用两方面都很好。()5、一点影子、一点足迹也没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知去向。()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建议第二课时使用)☆☆☆课文直通车。1、兄弟俩为了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哥哥以为,弟弟却以为,老人说。2、故事中的兄弟俩,现在多么后悔啊!如果你现在遇到了故事中的兄弟俩,你想告诉他们一个什么道理?创造语境,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1、正确书写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用究竟、渐渐造句。

2、学习《水上飞机》这篇童话的拟人的写作手法,以及其中的对话描写。

3、通过学习《水上飞机》,了解水上飞机的用处,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经典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

水上飞机的外形水上飞机的名称用处

检查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及其用处。(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介绍水上飞机。检查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水上飞机。(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把你的奇思妙想,以作文、绘画、制作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目标:

1.了解我随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看到企鹅的情况,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继续练习借助汉语拼音进行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企鹅挂图或有关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介绍南极与企鹅。

(出示地球仪,分别指明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的位置,并讲解)地球南北顶端就是南极和北极,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南极(指明位置)。因为这里离太阳远,照到的时间很少,所以天气十分严寒,终年白雪覆盖。不过在这天寒地冻的地方,还有动物活动着,其中就有企鹅。(出示企鹅的挂图)

在我们这儿看不到企鹅,你们一定很想了解有关企鹅的新鲜事儿,现在就学习《我和企鹅》。

(二)自读课文。

重点复习几个音节,要求读准字音。

尽管复盖考察

黑白相间壮观

呈流线型毛茸茸

光滑油亮

(三)一段一段地阅读,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

1.我们从首都北京出发,乘飞机从地球的哪儿飞到哪儿,最后到达南极?

指点:我们可以说,多么遥远的南极呀!

2.这一自然段中哪一句最重要?1月14日到达目的地--南极大陆。那么这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例:我们到达南极。我们来到南极。)

齐读全段。

第二自然段。

默读,思考:

1.来到南极,看到了什么?(白雪和企鹅)

2.课文上用什么词来形容南极雪大?(覆盖:即遮盖)又用什么词来形容企鹅岛上企鹅之多?(壮观:宏伟的景象)

3.指点:于是产生了想到企鹅岛的欲望,从全文来看,我们来到南极看到的白雪和几只企鹅是不是主要的,与下文密切相关的是什么,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例:想到企鹅岛去看看。看到了企鹅,又想上企鹅岛。)

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1.我们登上了企鹅岛,看到了哪些企鹅?这一自然段用那么多的句子介绍企鹅的种类,如果用一句话,可以怎么说,可用哪些句式表达?

企鹅岛上的企鹅有三种:金企鹅、帽带企鹅和阿德雷企鹅。

企鹅岛上有最漂亮的金企鹅,也有彬彬有礼的帽带企鹅,还有最凶猛的阿德雷企鹅。(彬彬有礼:很文静,很有礼貌的样子。)

2.说得再简洁一些,这一自然段就是介绍企鹅的什么?(企鹅的种类)

第四自然段。

1.知道了企鹅的种类,我们多么想知道一只只企鹅究竟是什么样儿。

默读课文。

2.读中提示:把描写企鹅的词语画下来,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读后讨论。

叙述顺序:

4.这时高伯伯告诉我们什么?在家听高伯伯说的和我们看到的,这中间课文用果然表示什么?

5.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例:企鹅的形状和哺养)

第五自然段。

轻读。

1.这一自然段介绍小企鹅怎样长成大企鹅,把写小企鹅生长变化的词语画下来。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吗?(例:企鹅的生长过程)

(四)阅读全文,简要复述。

按照已概括的内容,简要介绍企鹅,并说说我怎样喜爱企鹅。

形状:

哺养:母企鹅给食

生长:换毛(小企鹅)--第二次换毛(成年企鹅)

(五)朗读课文。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古诗三首——教育部编纂的《山行》,你眼中三年级一班介绍的新知识,秋天是怎样的? “秋天”是凄凉的。秋风吹来,落叶落。 “秋”美,天高气爽,天朗气清。

山兴古诗自读引入新知识的要求: 1. 不认识的字可以读拼音,也可以咨询老师和同学。 2、准确读出每个单词的读音,圈出生词; 3、每句话通读一遍,不明白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词,将诗词分段,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山上自读古诗词【唐】杜牧元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盛楚‖那里|人们。停车|坐爱|枫林|夜色霜叶|二月红|花。我可以阅读和记住新单词 hán jìng xié shuāng 寒头斜霜1。按拼音读。 2. 开火车认读生词。中国古代识字。寒冷和严寒。 】杜牧渊上寒山石道,白云出身之地有人。停车坐情枫林夜,霜叶红二月花。再读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色彩,展现了山林秋色的动人画面。走近作者杜牧生平:(803-852)子牧之,唐代诗人。后人成为“小杜”,以区别杜甫。他与同时代的诗人李商隐也被称为“小李渡”。古诗《山行》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在山上行走的意思。相关链接:此山指岳麓山。岳麓山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海拔300.8米,面积35.20平方公里。是南岳横山七十二峰中的最后一峰,位于桔子洲风景区,是城市山地型风景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古诗词解析,远至寒山石径,寒山:深秋之山。远:向山的远处伸展。石径:石径。斜:斜,曲折不直。句意:深秋,山上有石径,绵延远方。古诗词学分析.诗情画意的白云出生在别人家。生:生,生。白云生处:指白云飘浮的地方。句意:在山上白云飘散的地方,依稀可以看到有人住的房子。古诗诗学分析与诗泊坐在爱枫林夜,爱:真爱,留恋。坐:因为。枫林之夜:枫林之夜。这句话的意思:我之所以停下车没有离开,是因为我喜欢傍晚灯光下的枫树林,我想欣赏它。古诗词分析,二月霜叶红花。霜叶:指被秋霜冻伤的枫叶。洪宇:比……更红的二月花:春天的花朵。句意:被秋霜打湿的枫叶比春花还要红。分析古诗,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1.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景,有什么作用? 2、《二月花霜叶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在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远至寒山石径,白云有人居的古诗词解析。写的景物是:寒山、石径、白云,别人的“远方”写下了山路的长度,而“人生”则生动地表现了白云升起、缠绵、飘浮的动态,也显示山的高度。 “某人的家人”也让人联想到烟尘滚滚、鸡鸣呱呱的乡村生活,使景物充满生机,同时也呼应了前一句中的“石路”。心知解释说,寒山石道很远,白云出身的地方还有人。第一句用“冷”来修饰山,你觉得改成“青”好还是“苍”好?为什么?改成“绿”或“苍”都不好。因为无论是《青山》还是《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山峦的特点:苍凉寒冷,在寒山的映衬下,看到一片“二月红红”的枫叶,诗人何等惊喜!古诗萍析,停车坐爱枫林夜,霜叶红二月花。写的风景是:枫林和霜叶。 “夜”表示诗人对山峦红叶的热爱,永远流连忘返。霜叶在二月的花朵中是红色的。全诗中心句分析古诗《双叶红玉二月花》。对比对比《霜叶》和《二月花》,突出了霜叶的鲜红,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深秋景色。古诗萍析,停车坐爱枫林夜,霜叶红二月花。为什么被霜冻打过,在严酷环境中存活的霜叶,比温暖的春天盛开的花朵更红?这说明磨砂的叶子有什么品质?它突出了弗罗斯特的坚强和坚韧的意志。虽然是寒冷的季节,但它不抱怨命运,而是选择比其他花开得更好。这是一种极好的品质。作者在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这幅秋日风景画中,白天有白云,晚上有枫林,有寒山,有石径,远处有白云。其他的,附近有枫林和霜叶,有动态的白云,有静态的。景色……这些景色构成了什么样的秋景?看到如此美丽的秋景,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平溪古诗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杜牧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你想对他说什么?小结 一首短诗,描绘充满生机的秋景;几张平凡的风景寄托着诗人真挚的感情。研读这首古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秋的美,更能感受到中国古诗的凝练与深邃的意境。 1. 组长带领全组讨论并背诵新字 2. 分享你的识字方法。猜半??决赛于豆卜又名歪,字可猜。汉写经双汉线为新字找朋友,用新字口头分组单词,看谁的写作指南最多。左边部分是“彳”,不要写“亻”。注意第二笔画是点,不要写成N。注意前缀rain的写法,上小下大。写作指导要求:看每一个字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歇后语,懂得意思,增加词汇积累。

2、阅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理解意思,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歇后语,懂得意思,学习运用。

2、了解成语的意思,主动积累知识。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卡片、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打出歇后语,请学生读读,说说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讲:一般的歇后语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方,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本意通过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得到。说话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它的本意。现在流行的歇后语,一般都是连后一部分全说出来。歇后语是一种独特、巧妙的修辞方式,基本上属于比喻的修辞范畴。

二阅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一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喝不到酒,他错在哪里?请大家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又给蛇添上四只脚,蛇是没有脚的。他错就错在这里,多此一举。

4、说一说《画蛇添足》的意思。

学生发言。

三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本来无脚平空添脚

多此一举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6个词语。会用“机灵”、“愿望”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能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尝试阅读,讨论交流,比较句子,想象体会等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呀?(课件出示翠鸟)

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翠鸟。”

(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学生齐读课题)

二、揭示课题

看翠鸟彩图: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吗?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深入引导读书:

⑴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⑵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⑶翠鸟的家在哪里?

三、初读课文,尝试阅读。

1、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读了课文后,知道了哪能些与翠鸟有关的知识?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多种形式读记16个词语。

4、听课文录音磁带: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给自然段加上序号,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外形?说说最喜欢哪儿?

四、提出尝试阅读目标:

⑴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五、重点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完成第一个目标。

⑴看翠鸟课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翠鸟哪儿最漂亮?

⑵合作、讨论交流:

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各方面有何特点?请用“△”标出描述翠鸟各方面特点的词。

②翠鸟全身形状特点是什么?请用“~~~”划出,并理解“小巧玲珑”这个词。

(3)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喜欢的符号划出。

板书:

爪子红色

羽毛颜色鲜艳

翠鸟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⑷重点段落理解: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鸟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读这段话,完成思考题。

这段话共有()句,主要讲(),课文从()、()、()三个方面,把这个内容写具体了,因此第()句是总起句。

2、理解“鲜艳”一词:

A、头上的羽毛什么鲜艳?(区分橄榄色与翠绿色)

为什么用“绣”而不用“画”?(出示衣服比较“绣”与“画”的不同效果)

B、背上的羽毛怎么鲜艳?看图认识浅绿色。

C、腹部的羽毛怎么鲜艳?看图认识赤褐色。

D、理解“鲜艳”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东西能用鲜艳?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尝试背诵

4、说话训练: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

5、总结:可以以小练笔的形式仿写一种小动物。

六、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你会填空吗?它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绣满了____________。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腹部的羽毛像__________。它小巧玲珑,一双____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

二、继续尝试学习课文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守株待兔》,学会8个生字。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寓言常对坏人、坏事、坏思想进行辛辣的讽刺,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而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加强讽刺的力量,可以突出作者想要强调的东西,使寓言的主题更加鲜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部首学习生字。

株、待、窜、撞、桩、捡、锄

(2)重点分析生字。

三读寓言故事,理解课文内容(出示图片)

1、读课文,标段落,看看每段的意思是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说。

教师引导:我们在想一想,野兔为什么没有再来,田里的庄稼为什么全完了?找出重点词语。

学生说。

教师讲:对。那个种田人把偶然的事情当成能天天发生的事是错误的。他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兔子没来,庄稼不去种也全完了。

2、请大家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先听录音,再说寓意)

学生说。

教师讲:不劳而获的思想是错误的。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事,才能获得成功。

3、看课文插图,说图意。

学生说。

四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古时候种田人看见撞死的野兔

急忙跑白捡乐滋滋心里想

丢下锄头整天坐长满野草庄稼全完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按要求写词语

ABB:

ABAB:

3、积累来自寓言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儿歌,增加语言积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理解故事中含反义词成语的意思,在表达和写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多读多背,锻炼使动脑想的和口头表达的一致、协调。

2、了解成语的意思,学习运用。

3、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出示儿歌,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儿歌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儿歌写了儿童的课外生活,学习种花和种瓜。全诗押a韵,花hua,瓜gua,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吐清楚。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二阅读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说一说,那个人错在哪里。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个成语故事,很好。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从字面看,包含一组反义词南--北,辕和辙两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再理解成语的意思就不难了。

4、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要想取得好效果,目的和行动必须一致。

三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快

楚国行动好把式

盘缠多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14布鲁塞尔大广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布鲁塞尔。 2、感受布鲁塞尔的历史、规模、风光和情调。 教学重点: 1、了解布鲁塞尔。 2、了解城市历史造就城市文化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布鲁塞尔市西欧的首都”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文 1、美国的牛仔小镇有什么特点? 2、过渡:同样美丽的风光,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3、揭示课题 4、介绍布鲁塞尔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交流读书情况 (1)通过读书,你了解到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 3、质疑问难  概括问题 (1)作者在介绍大广场时,选取了哪些景点?重点介绍了哪些景点? (2)作者为什么要重点介绍这些景点? 三、精读课文 理解重点 (1)通过地图册,理解“这些国家既是欧洲又是全世界的重要国家,那么处于中心位置的布鲁塞尔当然就极为重要,甚至于被称为‘西欧首都’。” (2)“布鲁塞尔还是一个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的古老城市。”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重点了解布鲁塞尔独特的文化特点。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并细细地体会。 四、课外延伸 拓展思维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布鲁塞相类似的城市,你会选择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15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2、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点明中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教师网上下载《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音乐。 学生听音乐。 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先期准备。 二、导入 请学生回顾有几种表达方式。 学生根据以往的积累回答。 为理解课文教学重点作铺垫。 三、初读课文 请学生划出文章中哪些地方是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为明确教学重点作铺垫。 四、学生讨论 请学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并说说其作用。 第一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净化眼睛和心灵的'作用。 第二处描写说明森林与城市的味道相调和。 第三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第四处描写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 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五、教师质疑 第四段“味道”这一词在此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 第六段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第八段远处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理解森林与城市风貌相调和。 理解森林更适宜人居住。 理解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教师再质疑 文中还有哪些修辞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 学生在书上划线。 领会写景可适当运用修辞句。 六、归纳总结 这几处景物描写说明什么中心?作者用什么表达方式概括中心? 学生根据全文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明确可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七、再读文章 再读写景的段落。 学生阅读。 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八、迁移 读冯骥才《珍珠鸟》,划出有关景物和动物描写的句子。 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板书设计    净化眼睛和心灵。   森林   与城市的风貌相调和。 表达自然和人类和谐亲密的关系 (景物描写) 具有降温的作用,更适宜人居住。  (抒情、议论)    反衬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第3课《庐山的云雾》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单元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2、学会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事物写具体写生动。3、学会围绕中心句,对一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4、通过诵读《庐山的云雾》,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经典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含有数字的成语,如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你能再写出几个吗?学生积累含数字的成语。(建议第一课时使用)☆☆☆成语加法你会做吗?()敲碎打+()丝不苟=()箭双雕()鸣惊人+()本正经=()面三刀()顾茅庐+()步登天=()海为家()仙过海+()气呵成=()牛一毛()霄云外+()望无垠=()万火急按要求仿写成语。例:水流快一泻千里变化快瞬息万变看书快()答题快()时间快()吃饭快()学生积累成语并理解成语意思。(建议第一课时使用)☆☆☆☆庐山的云雾还会有哪些样子?还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画写一写。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两个特点后,发挥想象进行书面表达。(建议第二课时使用)☆☆☆☆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苏州的园林堪称一绝。为中心句写一写。了解课文的第2、3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学生通过仿写,掌握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1【企】

读音:qǐ

巧记:行“人”“止”步盼望着。

字义:①希望,盼望 ②踮着脚跟

组词:①企图 企盼 企望 ②企足而待

造字:会意法

造句:企图分裂国家的人一定没有好下场。

笔顺: “人”撇捺宜伸展,盖住下部;“止”底横稍长。

2【鹅】

读音:é

巧记:“我”是一只“鸟”。

字义:家禽,身体比鸭子大,颈长,头部有黄色或黑褐色的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脚有蹼,能游泳

组词:天鹅 鹅毛 白天鹅

造字:形声法

造句:白天鹅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笔顺: 笔画宜紧凑。左部宜窄,注意笔画穿插迎让。

字歌:我家一只鹅 张口哦哦哦 抬头见小鸟 鸣叫像唱歌

3【厚】

读音:hòu

巧记:选“日”“子”进“厂”。

字义:①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较大的,跟“薄”相对 ②深,重,浓,大

组词:①厚书 厚实 ②深情厚谊

造字:会意法

造句:春节,爷爷送我一本厚书做礼物。

笔顺: “厂”的横稍短,被包围部分右侧外露。

4【建】

读音:jiàn

巧记:津右开步走(聿),走之没有头(廴)。

字义:立,设立,成立

组词:建筑 建设 扩建 新建 建国 建军 建都 建立 建议

造字:会意法

造句:我们的城市里有许多高大的建筑。

笔顺: “聿”横画多,布局要紧凑,密而不贴。

5【般】

读音:bān

巧记:小船无口()“又”来添。

字义:①样,种类 ②古同“搬”

组词:①这般 那般 般配 百般照顾 百般刁难 如此这般 万般无奈

造字:会意法

造句:明明是个孝顺的孩子,他对奶奶百般照顾。

笔顺: “舟”做部首时中横变成提;“殳”捺伸展。

6【厘】

读音:lí

巧记:“厂”“里”小得很,十倍才是分。

字义:①法定计量单位中十进分数单位词头之一,表示10负二次方,符号c ②计量单位名,10厘是1分

组词:①厘米 ②一厘

造字:形声法

造句:那辆车的车头超过停车线三十厘米。

笔顺: 撇要舒展;“里”横向笔画间隔均匀,底横宜长。

字歌:王来说理 反犬狐狸 鲤跃龙门 厂下毫厘

7【呈】

读音:chéng

巧记:头上长嘴(口)来称”王“。

字义:①显出,露出 ②恭敬地送上去

组词:①呈现 ②呈献 呈递国书

造字:形声法

造句:春天到了,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笔顺: ”口“宜扁;”王“三横间距均匀,下横宜长。

8【部】

读音:bù

巧记:“立”“口”刀(阝)。

字义:①部分,全体中的一份 ②统属 ③量词。用于车辆或机器

组词:①全部 部分 ②部领 部下 ③三部车

造字:形声法

造句:这间屋子的地面全部是大理石。

笔顺: 左部高于右部。“阝”的竖为悬针竖。

字歌:右耳是全部 左耳陪他住 有人倍努力 土培有新路

9【猛】

读音:měng

巧记:犬(犭)“子”成器“皿”。

字义:①气势壮,力量大 ②忽然,突然

组词:①勇猛 猛烈 猛将 猛士 ②猛然 猛醒 猛不防 猛不丁

造字:形声法

造句:这次战斗,战士们的表现勇猛无比。

笔顺: 左窄右宽。右部底横宜长,托住上方。

字歌:战士他姓孟 作战很勇猛 手拿锰钢枪 草丛飞蚱蜢

10【迈】

读音:mài

巧记:“万”上走之(辶)船,大步跨向前。

字义:①老 ②抬起腿来跨步 ③(外)英里,用于机动车行驶速度

组词:①年迈 老迈 ②迈步 迈进 迈过门槛

造字:形声法

造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年迈的老人让座。

笔顺: “辶”的捺为平捺,要“一波三折”。

字歌:迈出一大步 万众皆瞩目 东方有神州 厉害顽敌怵

11【驱】

读音:qū

巧记:“区”区一匹大“马”。

字义:①赶牲口,引申为赶走 ②快跑

组词:①驱逐 驱散 驱寒取暖 ②并驾齐驱

造字:形声法

造句:一些从事间谍活动的人被我国驱逐出境。

笔顺: “马”窄长,提略平;“区”最后一笔为竖折。

12【逐】

读音:zhú

巧记:告别家后(豕)走(辶)四方。

字义:①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 ②追赶 ③赶走,强迫离开

组词:①逐渐 逐步 逐日 ②追逐 ③逐客

造字:会意法

造句: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

笔顺: 被包部分上提,右侧撇、点伸展;平捺要长而有力。

13【驴】

读音:lǘ

巧记:家家“户”户不养“马”。

字义:家畜,像马而小,耳朵长。可以驮东西、拉车或供人骑

组词:毛驴 驴年马月 驴唇不对马嘴

造字:形声法

造句:小明的爷爷家养着一头毛驴。

笔顺: 左右等宽。“马”的竖折折钩要与“户”的撇相避让。

字歌:秋到芦苇枯 用它生火炉 老马倒骑驴 女儿不嫉妒

14【茸】

读音:róng

巧记:藏一半(艹),取一半(耳),上下结构在一块儿。

字义:①草初生纤细柔嫩的样子 ②鹿茸,带细毛的才生出来的鹿角,可入药

组词:①毛茸茸 ②参茸

造字:形声法

造句:小白兔长着两只毛茸茸的长耳朵。

笔顺: “耳”的右竖为悬针竖,末横宜长。

字歌:此药有鹿茸 遐迩都闻名 苍山宝塔耸 洱海水清清

15【趣】

读音:qù

巧记:边“走”边“取”。

字义:①趣味,兴味 ②意向

组词:①风趣 有趣 趣事 乐趣 情趣 自讨没趣 乐趣无穷 ②志趣 旨趣

造字:形声法

造句:刘老师讲话很风趣。

笔顺: “走”平捺应长;“取”大小适当。

字歌:要娶王家女 骤然马疾驰 众人来相聚 慢走添情趣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比喻修辞手法0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设问修辞手法)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悟诗情

(1)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奉诏回乡,百官送行,仕途顺畅。回家看到此柳树,满目之景,皆欣欣向荣。

(2)这首诗借歌颂柳树来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介绍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一二两声长,三四两声短)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不仅是寻找美景,还因为这里是孔子曾经讲学的地方,朱熹也是来求圣人之道)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作者的写作方法。

1、2两句写景,34两句明理。就像我们写作文,1、2两句叙述描写,34两句写感受。

5、拓展描写春天的诗。《春日》、《送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绿

咏柳{多}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反思:

一堂古诗课想要上得很丰满,我觉得有两点是必须的,一是写作背景,一是同题材诗歌的拓展延伸。在这一刻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这些方面。首先介绍贺知章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他奉召回乡,百官相送,仕途顺畅,所以整首诗饱含着欣欣向荣的赞美之情。第二首诗介绍“泗水滨”时,补充介绍此地是孔子弦歌讲学之地,因此“寻芳”也是指他寻孔圣人之道。课后拓展环节结合“中华经典诵读”让学生学习了《春日》《送春》等诗歌。好的古诗课应横有宽度,纵有深度,也许有些知识对孩子来说还稍显难度,但能给他们自学诗歌一个指引。

不足之处是应该在学习完古诗之后再整体总结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这样的方法总结之后更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古诗自学。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主备人:                授课人:                审 核 人:

课  型:  精读课        班  级:                姓    名:

温馨寄语:

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国庆典礼上,有一支检阅队伍吸引了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赢得了人们长时间的掌声。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为什么回获得如此殊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相信我们收获的不止是问题的答案,还有做人的道理。

学习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2、体会关键词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知识链接:

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也是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

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Jù lè bù    jié zhī   duì wu   chén mò     jú miàn

(      ) (    )(    ) (      ) (     )

Yā què wú shēng    qíng bù zì jīn   xiàn mù   jīu zhèng

(           )  (        ) (     )(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思考:课文中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是怎样夸他们的?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完成填空,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自然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写队员们商量一件“棘手”的事,(     )自然段写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感受大家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 ,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1、听写词语。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三──九自然段。

1.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是什么事呢?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2.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队员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十──十六自然段。

1.我们小组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用笔画一画。

4、 读第12段,体会博莱克的心情如何?

学习了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都被深深地感动,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1、引导写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你说:                          。

(2)检阅结束回到家,博莱克对妈妈说:                         。

欢庆国庆                               真棒!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检阅》导学案]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笔算除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复习:(1)口算:603=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用竖式计算982

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4写在何处,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

2、学习例1。

(1)出示挂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要求平均每层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

板书上:6003=

观察:与复习题1有什么不同?(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这道式子会算吗?它的商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

①3个200只是600只,600除以3得200。

②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

③63=26003=200

板书:6003=200。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3)想想做做:1(填在书上)。

师:观察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仿照再写一组数并口答出它的结果吗?

小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几倍。

(4)抢答:80049003600640028002

3、学习例2。

(1)出示:这些鸡2天共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鸡蛋?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又怎样列式呢?

板书:9862

(2)观察:与复习题2有什么不同?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几百多?

师:你能试着用竖式来计算吗?(教师列出竖式。)学生试做

(3)反馈:

先用什么位上的数除以2?

900除以2商是多少?

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余下的1接下去应该怎么算?

18表示多少?

9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4)在小组内说说,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时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5)算出的493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口答验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打开书第一页,阅读并完成书中的填空和竖式。

1、先估后算: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先完成前两题)直接填在书上,再校对,同桌相互批改,独立完成第2题后两题,强调书写的位置。

同时板演:6393755586045132

2、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14111115

2)4288)9886)697

4286

889

886

0837

830

07

小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往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到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

(1)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平均每个书架上大约放多少本?

用竖式计算出准确得数。

(2)一共有730个乒乓球,每盒装6只,现在有120个盒子,够装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①1206=720(只),730-720=10(只)

②7306=121(盒)4(只)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

想想做做第5题。

▶️ 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 ◀️

1、【宋】王安石

2、上:指鱼逆江而上。

3、[唐]杜甫

4、(1)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5、行[háng]——银行,行列,行规,行业,行情,发行,下行

6、(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7、《春雪》

8、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1、《春日》

12、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13、唐·林杰

14、《惠崇春江晚景》

1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6、《村居》

17、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0、《春晓》【唐】孟浩然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2、[宋]苏轼

23、《春思》【唐】皇甫冉

24、(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25、(4)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26、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多音字有:尽,行,得。

27、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28、(3)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29、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0、唐·孟郊

31、(3)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3、(6)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34、守株待兔

35、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36、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7、(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8、唐·贺知章

39、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4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1、尽组词:

42、唐代——韩愈

43、《嫦娥》

44、得组词:

45、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46、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47、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8、(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49、杜甫(唐)

50、行(xing二声,远行)(hang二声,银行)

51、宋·朱熹

52、得[děi]——非得,总得,是得

53、(3)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5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5、忆江南(唐.白居易)

56、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

57、黄鹂:黄莺

58、意思:春天阳光和煦,山河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轻拂,带来了花草的清香。冻土融化,土地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衔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依偎着一对鸳鸯。

59、(5)上:指鱼逆江而上。

6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1、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62、【宋】曾几

63、《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给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题的诗。这首诗描写了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七种景物,表现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6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5、(5)为:被

66、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6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8、尽[jìn]——无尽,尽头,尽心,尽量,尽情,不尽,尽力

69、(4)蓝,蓼蓝,其叶可制蓝色染料。

7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7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2、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7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74、苏轼(宋)

75、《乞巧》

7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7、《咏柳》

78、唐·李商隐

79、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80、(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81、(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82、曾几(宋)

83、①《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花草飘香,燕子翻飞,鸳鸯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闲适的心情。

84、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8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6、行[xíng]——不行,行人,行李,送行,自行车,进行,行为

87、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88、【宋】苏轼

89、②《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几枝桃花、戏水的几只鸭子,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90、(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91、(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92、(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93、(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9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5、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96、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9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98、(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99、(7)黄鹂:黄莺

100、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人笑。

10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02、(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103、惠崇春江晚景

104、古诗大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05、(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106、(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107、得[de]——觉得,舍得,得到

108、《三衢道中》这首诗写了宋代诗人曾几行于三衢山道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109、尽(jin四声,尽头)(jin三声,尽管)

110、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1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11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113、行组词:

114、得[dé]——得到,获得,不得

115、含义: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16、意思:青翠欲滴的竹林外,有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初春时节,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苇也生出嫩芽,现在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11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18、《游子吟》

119、(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120、(5)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121、古诗大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2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3、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124、【唐】杜甫

125、(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12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27、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128、尽[jǐn]——尽早,尽管,尽心,尽量,尽快,尽力,尽先

129、[宋]曾几

130、(4)冀:希望。

13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3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133、(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13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35、《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体裁),作者是唐代杜甫,享有诗圣的称号。前两句诗描写由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构成的阔远明丽的春(季)景色。后两句诗描写了衔泥的飞燕和安睡的鸳鸯,充满了生机勃勃和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136、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137、(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138、诗评:《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39、第1课古诗三首

14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41、三衢道中

142、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143、③《三衢道中》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144、《绝句》

145、(2)走:跑,逃跑。

146、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14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48、可以把生字圈出来,再写上生字的拼音、笔画、组词、部首等,根据词语手册写上重点词语的意思等,读课文三遍等。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7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