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范例10篇)

发布时间:2024-08-01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范例10篇)。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一、引言

因着一位朋友的强烈推荐,我将这本书收入囊中,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宣称自己并不非常喜欢张,更别说“迷”她了。她的作品我读得有限,所以不喜欢并不是不喜欢读她的作品,相反,她那些反复被人引用的生动、灵峭的比喻,很能打动我的心,对她的文学造诣我也相当敬佩。我的不喜欢,是单纯从女人的角度,觉得她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味道。“她比一般女人聪明,更早更直接地看穿男人,但是她标榜自己放得开的同时,却如何也放不开。或者说正因为她自己知道自己看穿了,就觉着已经放开了,实际上一直在那端着。包括她的文字,对女人对男人通通都很刻薄,甚或有时是把人想隐藏的恶活生生地拉出来再放大一下、嘲讽一番。于丹曾说张是‘一个没有大智慧的小女人’,我觉得倒是蛮精僻和到位的。”这段我打了引号的话,是以前我在自己博客里对张的一段评价,但是在阅读了俞斌老师的《张爱玲传》之后,我对自己的一番话深感惭愧,虽然我现在仍不喜欢这个女人,但我对她的评价不只偏颇,而且浅薄。

二、关于这本书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基本以时间为主线。上篇是对张成名之前经历的叙述,以其童年、少年为主;中篇跨越的时间最短,仅仅描述了1943-1945不到三年之间张的活动情况,但是所用篇幅最长,涵盖内容相当多,这也正是张一生中最鼎盛和辉煌的时期,包括她的爱情。下篇主要是描述在1945年张离开大陆以后的生活。除了基本依时间顺序进行描述年,全书基本伴随着对张的各个时间段发表的作品评论。这是这本传记的一个鲜明特色,“以深刻细致的分析和评论见长,将张爱玲的作品与其经历、思想、情感等结合打通,处处传达出由文见人的洞见”(引自豆瓣)。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对张的作品的兴趣超过对其本人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传记的确很对胃口。所以对整个上篇我都读得比较快,算是个了解性的阅读,但到了中篇,就仔细起来了。尤其其中《传奇》世界(上下)两章以及《流言》,前者主要是评论张爱玲的小说集,后者是评论她的散文集,可谓精华所在。至于为大家常常多为乐道的张与苏青及炎樱的密友关系,以及她与胡的爱情故事,也都分两章予以介绍。下篇记叙的时间跨度大,但是因为张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她的写作风格、题材都因为个人生活的变迁、创作环境的改变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到70年代之后,她的写作出现了“文思枯窘”的状况,所以在内容上当然不及中篇那么吸引人。不过,对她在后来将《海上花》翻译成英文和由吴语转成标准国语这方面的成绩,我还是感到由衷敬佩的。而且后来她的作品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这一点在书中都有很详细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对其离开大陆后作品的分析,分析她的变化,立足点都是与《传奇》、《流言》的风格进行对比的,此中其实也包括着作者本人的价值判断。

本书的语言,更是让一读之下不忍释卷,“文笔清雅,不枝不蔓,既无学究气也避开了多愁善感的矫情气,是含蓄内敛的才子文”(引自豆瓣)。语言并不白话,但是绝不晦涩,甚至隐隐得让人觉得正是这样的文字来写张这样的人才是最恰当的。

整个传记是完整的,怪不得豆瓣有人留言说“对于没有看过张的作品的人来说,看看这本书足以应付各种各样关于张的谈话”。这也是我读此书的收获之一吧,不过它也引起了我对其作品的兴趣,找机会想读读《传奇》和《流言》,也沾沾才女的文气。同样,在读这本传记的同时,我也找了俞斌老师的其他一些散文随笔间或读了些,这也是因为读了这本传,喜欢俞老师行文风格的原因吧。

但是,我不是张迷,也不曾研究过张爱玲,所以通过读这本书也只能获得对她的一个非学术的了解,当然这种了解要比以前进步很大,但是如果仅以此书作底进行些关于张的学术类讨论,我还差得很远。所以从这本书中,可能我收获更多的一方面是对全书语言的享受、对张的评价的深度认知,包括对自己如何分析作品,结合作家的生活评价作品方面的一些启发,因此,在通读此书之后,我想我还会再细读的。

三、最后的尾巴

是对张爱玲后期作品的一些关注。传中将其后期作品与《传奇》、《流言》中的作品相比较,一方面认为张在“技巧上更加成熟老练”,而另一方面又指出其“在技巧上的刻意追求从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她创作激情的消退”,进而她的整个语言风格在后期都追求和达到“平淡而近自然”,少了早期的那些或许刻薄但让人心眼一亮的警句、俏皮话,只剩下平实的文字,这究竟是幸与不幸,抑或好与不好,作者并没有给出评判。但是我想录下下面的一段话,也许是对这个问题作者所给出的注解:如果人生真是一个舞台,而每个人都注定要扮演多种角色的话,在世人的眼中,他的人生也易被固定在特定的生命阶段上,……而张爱玲,她的黄昏颂似乎只能在青春的影中。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主要讲的是____年,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攻打热河的隆化时,战士们被一个桥形碉堡喷出的火力拦住了去路。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向大桥。他在桥边放了好几次炸药,结果都滑倒了。总的攻击声响起了。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炸毁碉堡,英勇牺牲。

我读了这个故事,深受感动。他用手托起炸药包的英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久久萦绕。这个故事必将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他鼓励和鼓励我们前进。他教导我们要坚强,在危难时刻时刻考虑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我们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董存瑞等许多革命先烈用身体为我们付出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为共和国牺牲一切的英雄。正是他们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并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

共和国的国旗上印着他们鲜红的鲜血,他们的风格在飘扬。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和强大的国家。董存瑞的高尚品质和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董存瑞炸碉堡读后感(二)

____年春,由于种种原因,董存瑞终于在同年加入了当地的抗日自卫队和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____年5月25日,进攻____(省、市、区、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的第六连负责撤除敌人的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行前,作为爆破队队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大了自己的决心:

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隆化中学东北角外围工事打开后,隐藏在墙外主河里的桥形暗堡机枪突然**,部队遭受严重**袭击受阻,被派去炸的同志一个个倒在中间。

面对敌人碉堡的猛烈炮火,董存瑞要求在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向桥底。这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关枪打断了。沙坑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点高。河两岸的护堤很滑。他放了两次炸药,由于没有木支架,炸药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声已经响起。耽搁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同志死去。

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撑,左手拿着炸药包,右手拉着导火索。轰隆一声,敌人桥形碉堡被毁,红旗插进隆化中学。董存瑞用年轻的生命为军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他19岁时就死了。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他在进入革命队伍和党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炸碉堡时,给革命事业和祖国、人民的勇气,使我深受感动。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10多岁,但他比我强壮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他的勇气、勇气和思想对我来说都是不可战胜的。他只是一个学习了几天的年轻人,但他有献身祖国和人民的精神,比我们强得多。

想想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关爱下成长,我们没有经历过董存瑞那样的困难,也没有为祖国奉献出什么。现在我们不必炸毁碉堡,也不必牺牲我们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使我们能够负担得起董存瑞为祖国和那些为革命事业和我们现在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的生命。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战士吧!他们不愿在家里和亲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幸福,他们仍然走上战场,奋力拼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他们的奉献精神,还有什么原因不能让我们不努力学习,不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呢?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应该向董存瑞那样献身祖国和人民,要有无私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董存瑞炸碉堡读后感(三)

看完《董存瑞炸碉堡》,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象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的悲壮景象,他崇高的英雄形象顿时树立在了我的面前,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当时,日本刚刚投降,国民党就向共产党宣战。____年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爆破队用炸药包炸毁了敌军的碉堡群,这时,冲锋号角已吹响,解放军全体都向前冲,忽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竟然是经过敌人伪装的暗堡,火力非常猛烈,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这时,董存瑞凭借着战友的掩护,带着炸药包,冲到了桥底下,到了桥下才发现,炸药包没有支撑点,敌人的援兵又快到了,看着战友一个个被子弹打伤,在找不到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左手高举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他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冲啊!

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就这样,他的战友们冲过桥,赢了。

董存瑞虽然去世了,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能生活在和平时期吗?这不是革命英雄的功劳吗?

我们的红领巾、鲜艳的五星红旗,就是这些革命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正是因为我国有成千上万个的像董存瑞那样的英雄,才取得了抗日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不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我们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学完《董存瑞炸碉堡》这篇课文后,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的班是负责爆破的。一个接一个的炮楼、碉堡被他们炸飞了天,敌人的火力网被董存瑞班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战士们冲上去,突然从隐蔽的暗堡里射出密密的子弹,阻挡了冲锋的道路,董存瑞班去爆破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地牺牲了。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终于来到了旱河暗堡所在的桥下,桥下没有任何支撑炸药包的东西,这时,总攻的冲锋号响了,战士们如潮水一般涌过来,碉堡里一个个枪口露出来,密密的子弹向战士们射去,董存瑞不再犹豫,左手举起炸药包,右手拉着了导火索,并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火光一闪,天崩地裂,碉堡顿时夷为平地。董存瑞为了保护战友,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读着这一句句感人的话语我的眼睛模糊了。多少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才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换来了劳苦大众的解放。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董存瑞和那些为了新中国牺牲的战士们,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革命先辈的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练好本领,使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这天我观看了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董存瑞为了参加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国,经历了重重的考验。八路军在进攻隆化中学的战斗中遇到敌人的碉堡的阻击,那是一个桥形碉堡。董存瑞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并在战友的掩护下最后冲到桥底。他将炸药包两次放到碉堡的底下,但是都滑了下来,如果将炸药包放在地下,又不能将碉堡炸了,而炸药包又无法安装在上方。这时总攻的时光眼看就到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没有多想,毅然决然地用一只手举起炸药包、点燃了导火索,高声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碉堡被炸得粉碎。最后我军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部影片,我被董存瑞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不计个人安危,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壮烈地牺牲了。我们这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他是无数的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此刻,认真地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建设我们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生活更完美。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董存瑞》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董存瑞从参军到炸碉堡的故事。他想参军,连长不同意,说他年龄太小,最后他用“蘑菇大法”当了兵。董存瑞小时候曾经当过儿童团团长,入伍后成为六班的班长。在一次战斗中,他坚持自己的主见,获得了一枚奖章。这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班长在战斗中受了伤,董存瑞在没有办法与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带着几个战友冲进国民党军队,把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战斗结束后,班长说,董存瑞不听命令,擅自行动,违反了军纪,谁知连长不这么认为,他看见班长有个伤口,说:“如果没有董存瑞,你还得挨一枪。”然后董存瑞和他的一个战友进来了。连长说,你们几个里边董存瑞是主要带领人,我要给他发奖章。董存瑞很谦虚,指着自己的战友说,是他,他是主要领导人,我只是协同。战友也这样说,两人互相推辞。连长说,你们不要再争执了,说完,就把奖章戴在了董存瑞的胸前。

后来,董存瑞当了班长,又当上了爆破队长,他在选择副队长时,把反对过他的战友王海山立为火力队长。董存瑞这种大公无私的美德一直被他的战友们学习,后来在解放隆化中学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做支架,炸毁了藏着敌军指挥官和许多士兵的一个暗堡。董存瑞那一声:“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呼喊一直鼓舞着许多战士。

董存瑞虽然死在沙场,但活在人们的心里。后来每逢有新兵入伍,老兵退役时,都有大批的军人来到董存瑞烈士的雕像前宣誓,他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爆炸声响起,在硝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那片暗堡的碎片下,是一位烈士七零八落的遗体。

他,就是董存瑞。

那天,我军攻进了敌方阵地,眼看就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突然出现的桥型暗堡横在眼前,挡住了我军前进的去路,几次轰炸都没能成功,董存瑞便接受了这艰巨的任务。在火力的掩护下,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腰冲了出去。在枪弹交织成的火网下,他时而匍匐前进,时而在硝烟中站起来猛跑。

冲过了那密集的火网,董存瑞已经是身负重伤,在进入了敌方的火力死角后,他紧切地找寻着能支撑炸药的地方,没有。冲锋号响起,时间不多了。望着眼前一个个倒下的战友,董存瑞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做了支撑物。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在咝咝声中,他用饱含无限爱国情怀的心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随着一声巨响,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之路。

那一刻,我惊呆了。

那一刻,我彻底服了。

若说炸药包是被董存瑞支撑着的,那么董存瑞又是被什么支撑着的呢?

那是爱,那是一种爱,对未来人民生活的爱,对家人幸福生活的爱,对战友的爱,对领导、对国家深深的爱!

他爱自己的国家,所以有了无畏。

他爱自己的国家,所以有了顽强。

爱国,多么美丽的字眼,正因为有无数个像董存瑞这般对祖国深深热爱的人,才有了今天我们美丽和平的祖国。

那残骸即使被沙子埋没,他们的名字也将永驻人们心中。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回顾历史,有多少战士倒在战场上,刘胡兰、黄继光、赵一曼、邱少云、董存瑞……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自从读了《董存瑞英雄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读着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我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的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董存瑞,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炮火中化为灰烬,可一个英雄的共产党员却永远地留在人们心中,他的英勇无畏、他的舍生忘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英雄们用热血、用生命创造美好的生活,想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幸运,我们不需要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事情不论大小,奉献自己的力量,俗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让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久的在人间传递吧!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董存瑞炸碉堡》讲了英雄董存瑞为了给部队争取时间,英勇地牺牲了。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的6连奉命攻下苔山,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炸掉了敌人的4个炮楼,5个碉堡,准备发起总攻。就在这时,一串子弹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抬不起头。原来,狡猾的敌人在一座桥上装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这时,董存瑞和他的战友纷纷向连长请求去炸掉碉堡。当前几名战友失败后,连长派董存瑞去炸掉碉堡。董存瑞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一阵猛跑,冲进了火力的死角。

但桥下没有可以放炸药的地方,董存瑞顿时心急如焚。这时,他的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发起总攻的时间到了。他楞了一下,突然他冲到桥中央,左手高举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追寻伟人的足迹,回首历历往事,一口气读完这本《周恩来传记》,令我慷慨激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周总理的点点滴滴。

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长大后即使自己已身居高位,但还是一直读书学习,他放眼于世界。周总理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之所以这样伟大,与他少年时崇高的理想是分不开的,而我们现在有时的碌碌无为,不正是因为缺少这份理想和执着吗?!

让我们像周恩来一样,树立伟大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不辜负周总理的殷切希望!

周总理的遗愿是把骨灰默默地撒在祖国的大江大山上。面对这种情况,我不禁感到难过。周总理生前从不允许别人赞美他,死后也没有供人瞻仰的陵墓。然而,他的高尚品格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最让我敬佩的是周总理的勤俭节约。周总理开会到中午。中午,总理让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只有一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着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身为总理和大家共同进餐,如此勤俭让我惊叹万分!周总理为祖国的地位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世界各地积极奔走,唇枪舌剑,为新中国的外交打下了牢固的根基。这对一个举步维难的国家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

周总理一生无子无女,他与妻子邓颖超54年的爱情生活,相爱终身,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海誓山盟,唯有平凡的坚守与互相依靠,而这却使炙热的爱情闪闪发光。使我不禁潸然泪下。周总理逝世后没有一分一毫的积蓄。

如此伟大的人,逝世后,联合国也降半旗。

人们用孺子牛,毛驴,蜜蜂,春蚕,来比喻周总理的光辉写照。周总理把忠诚献给人民,把真爱献给亲人,把真爱献给战友,把爱心投入工作。我们要继承周总理的精神,更加自觉、更加务实,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我们要珍惜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时光,成为未来的栋梁!

我为我的国家有这么一位伟大的首相而自豪。

✧ 董存瑞传记读后感 ✧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主要讲的是1948年,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攻打热河的隆化时,战士们被一个桥形碉堡喷出的火力拦住了去路。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下,几次把炸药放在桥沿上,都滑了下来。总攻的号声响了,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炸掉碉堡,英勇献身的故事。

我看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他用手托起炸药包的英雄形象,久久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个故事必将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他鼓舞和激励我们奋进,他教我们学会坚强,在危难关头,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学习他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许多像董存瑞这样的革命先烈用身躯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革命先烈,那些为了共和国而牺牲自己一切的英雄们。是他们,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是他们陪着共和国成长。共和国的旗帜上印染着他们鲜红的血,飘扬着他们的风采。我们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董存瑞那高贵的品质,光辉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6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