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范文17篇)
发布时间:2022-03-02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范文17篇)。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社交礼仪
一、仪表礼仪
(一)选择适当的化妆品和与自己气质、脸型、年龄等特点相符的化妆方法,选择适当的发型来增添自己的魅力。
1、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
2、不要在公共场所化妆。
3、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妆。
4、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
5、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
6、男士不要过分化妆。
(二)服饰及其礼节
1、要注意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精神;
2、要注意个人性格特点
3、应符合自己的体形
(三)女士礼仪的禁忌
禁忌一:发型太新潮 禁忌二:头发如乱草
禁忌三:化妆太夸张 禁忌四:脸青唇白
禁忌五:衣装太新潮 禁忌六:打扮太性感
禁忌七:天天扮“女黑侠” 禁忌八:脚踏“松糕鞋”
(四)男士礼仪的标志和破绽
1、男士礼仪的十个细节:
① 有一双干净修长的手,修剪整齐的指甲。
② 虽然不吸烟,但随身携带打火机,以方便在周围的女士吸烟时为其点烟。③ 天天换衬衫,保持领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洁。
④ 腰间不悬挂物品,诸如手机、钥匙等等。
⑤ 在与女士相处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以对女士加以照顾,并且几乎在完全下意识的状态下操作,百战不殆。
⑥ 在吃饭时从不发出声音。
⑦ 较常人使用礼貌用语更为频繁。
⑧喜怒不形于色,在人群中独自沉默。
⑨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思虑过重,常常显得优柔寡断。
2、男士礼仪的十大破绽:
① 手形清洁美观,可是一旦进入需要脱鞋的房间,空气中就会产生一种异样气味。② 虽然随身携带打火机,但却是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机。
③ 戴名牌手表时,手腕扬得飞扬跋扈。
④ 虽然天天换衬衫,但总是系同一条领带。
⑤ 腰间虽然没有悬挂手机和呼机,但是在公共场合常常大声对着手机说话,在剧院里听任自己的手机铃声响起。
⑥ 尽管对女士尊重异常,但是在与同性朋友相处时反差过大,叛若两人。
⑦ 吃饭时不发出声音,但喝汤时却引人侧目。
⑧ 虽然较常人使用礼貌用语更为频繁,但是频繁到了令人起疑的程度。
⑨ 偏爱孤独到了怕见生人的程度。
⑩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思虑过重并不是拿不定主意选择,而是根本不打算相信。
握手礼
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它表示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多种含义,从握手中,往往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向,还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和感情。有时握手比语言更充满情感。
(一)握手礼行使的场合迎接客人到来时;
当你被介绍与人认识时;
久别重逢时;
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
拜访告辞时;
送别客人时;
别人向自己祝贺、赠礼时;
拜托别人时;
别人帮助自己时,等等。
(二)握手礼行使的规则
行握手礼时有先后次序之分。握手的先后次序主要是为了尊重对方的需要。其次序主要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和各种条件来确定。
1.两人之间握手的次序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级、晚辈、男士、客人应先问候,见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与他相握。在上级、长辈面前不可冒然先伸手。若两人之间身份、年龄、职务都相仿,则先伸手为礼貌
2.如男女初次见面,女方可以不与男方握手,互致点头礼即可;若接待来宾,不论男女,女主人都要主动伸手表示欢迎,男主人也可对女宾先伸手表示欢迎。
3. 如一人与多人握手时,应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女士、后男士。
4.若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后次序,先伸出了手,对方应立即回握,以免发生尴尬。
(三)握手礼行使的正确姿势
标准的握手方式是:握手时,两人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前侧,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上下轻摇,一般二三秒为宜,握手时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地用言语致意、寒暄。
(四)握手礼的体态语
握手的具体样式是千差万别的。了解一些握手的典型样式,既有助于我们通过握手了解交际对方的性格、情感状况、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等;也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去自觉地应用各种具体的样式。
1.谦恭式握手。又称“乞讨式”握手,顺从型握手。即掌心向上或向左上的手势与对方握手。用这种方式握手的人往往性格懦弱,处于被动地位,又可能处世比较民主、谦和、平易近人,对对方比较尊重、敬仰、甚至有几分畏惧。这种人往往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不固执,愿意受对方支配。
2. 支配式握手。又称“控制式”握手,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势握住对方的手。以这种方式握手的人想表达自己的优势、主动、傲慢或支配地位。这种人一般来说说话干净利索、办事果断、高度自信,凡是一经决定,就很难改变观点,作风不大民主,在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差距较大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一方易采用这种方式与对方握手。
3.无力型握手。又称“死鱼式”握手,握手时伸出一只无力度的手,给人的感觉象是握住一条死鱼。这种人的特点如不是生性懦弱,就是对人冷漠无情,待人接物消极傲慢。
4.“手套式”握手。握手时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右手,既可表示对对方更加尊重、亲切,也可表示更加感激、有求于人之意。但这种握手方式最好不要用在初见几次面的人身上,以免让对方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5.抓指尖握手。握手时不是两手的虎口相触对握,而是有意或无意地只捏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部。女性与男性握手时,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与稳重,常采取这种方式。如果是同性别的人之间这样握手,就显得有几分冷淡与生疏。
6.施舍型握手。即在行握手礼的时候只伸出四个手指与他人相握,表明此人缺乏修养、傲慢、不平易近人。(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贵妇人与绅士之间的握手除外)
另外,当对方久久地、强有力地握着你的手,且边握手边摇动,说明他对你的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当对方握你手时连手指都不愿弯曲,只例行公事式地敷衍一下,说明对方对你的感情是冷淡的。当你还没把话说完时对方就把手伸出来,说明你的话对他不感兴趣,应尽快结束谈话。
(五)握手时的注意点
行握手礼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要左顾右盼,一边在握手,一边在跟其他人打招呼。见面与告辞时,不要跨门槛握手。
握手一般总是站着相握,除年老体弱或残疾人以外,坐着握手是很失礼的。
单手相握时左手不能插口袋。
男士勿戴帽、手套与他人相握,穿制服者可不脱帽,但应先行举手礼,再行握手礼。女士可戴装饰性帽子和装饰性手套行握手礼。
忌用左手同他人相握,除非右手有残疾。当自己右手脏是时,应亮出手掌向对方示意声明,并表示歉意。
握手用力要均匀,对女性一般象征性握一下即可,但握姿要沉稳、热情和真诚。
握手时不要抢握,不要交叉相握,应待别人握完后再伸手相握。交叉相握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有的国家视交叉握手为凶兆的象征,交叉成“十”,意为十字架,认为必定会招徕不幸。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应注意的问题: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原则上应注意时间、态度与内容等要点。
1.时间:自我介绍时应注意的时间问题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要考虑自我介绍应在何时进行。一般认为,把自己介绍给他人的最佳时机应是对方有空闲的时候;对方心情好的时候;对方有认识你的兴趣的时候;对方主动提出认识你的请求的时候,等等。另一方面要考虑自我介绍应大致使用多少时间。一般认为,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介绍就足够了,至多不超过1分钟。有时,适当使用三言两语一句话,用上不到十秒钟的时间,也不为错。
2.态度:在作自我介绍时,态度一定要亲切、自然、友好、自信。介绍者应当表情自然,眼睛看着对方或大家,要善于用眼神、微笑和自然亲切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友谊之情。不要显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更不能一副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样子。介绍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慌慌张张,毛手毛脚,不要用手指指着自己。
3.内容:在介绍时,被介绍者的姓名的全称、供职的单位、担负的具体工作等等,被称作构成介绍的主体内容的三大要素。在作自我介绍时,其内容在三大要素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具体而言,依据自我介绍的内容方面的差异,它可以分为四种形式。
第一种为应酬型。它适用于一般性的人际接触,只是简单地介绍以下自己。如“您好!我的名字叫×××。”
第二种为沟通型。也适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但是意在寻求与对方交流或沟通。内容上可以包括本人姓名、单位、籍贯、兴趣等。如:“您好!我叫×××,浙江人。现在在一家银行工作,您喜欢看足球吧,嗨,我也是一个足球迷。”
第三种为工作型。它以工作为介绍的中心,以工作而会友。其内容应重点集中于本人的姓名、单位以及工作的具体性质。如:“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好!很高兴有机会把我介绍给大家。我叫×××,我是海风公司的业务经理,专门营销电器,有可能的话,我随时都愿意替在场的各位效劳。”
第四种为礼仪型。它适用于正式而隆重的场合,属于一种出于礼貌而不得不作的自我介绍。其内容除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以外,还应附加一些友好、谦恭的语句。如:“大家好!在今天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中,请允许我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来自杭州××公司,是公司的公关部经理,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美丽的风光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愿意在这多待几天,很愿意结识在座的各位朋友,谢谢!”
递名片的礼节
在人际交往中,名片不但能推销自己,也能很快地助你与对方熟悉,它就像持有着的颜面,不但要很好地珍惜,而且要懂得怎样去使用它。现代名片是一种经过设计、能表示自己身份、便于交往和开展工作的卡片,名片不仅可以用作自我介绍,而且还可用作祝贺、答谢、拜访、慰问、赠礼附言、备忘、访客留话等。
出示名片的礼节
(1)出示名片的顺序:名片的递送先后虽说没有太严格的礼仪讲究,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一般是地位低的人先向地位高的人递名片,男性先向女性递名片。当对方不止一人时,应先将名片递给职务较高或年龄较大者;或者由近至远处递,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
(2)出示名片的礼节:向对方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稍欠身,注视对方,将名片正对着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如果是坐着的,应当起立或欠身递送,递送时可以说一些:“我是××,这是我的名片,请笑纳。”“我的名片,请你收下。”“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之类的客气话。在递名片时,切忌目光游移或漫不经心。出示名片还应把握好时机。当初次相识,自我介绍或别人为你介绍时可出示名片;当双方谈得较融洽,表示愿意建立联系时就应出示名片;当双方告辞时,可顺手取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以示愿结识对方并希望能再次相见,这样可加深对方对你的印象。葛静
(五)接受名片的礼节
接受他人递过来的名片时,应尽快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接住名片的下方两角,态度也要必恭必敬,使对方感到你对名片很感兴趣,接到名片时要认真地看
一下,可以说:“谢谢!”、“能得到您的名片,真是十分荣幸”等等。然后郑重地放入自己的口袋、名片夹或其它稳妥的地方。切忌接过对方的名片一眼不看就随手放在一边,也不要在手中随意玩弄,不要随便拎在手上,不要拿在手中搓来搓去,否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影响彼此的交往。
(六)名片交换的注意点
(1)与西方、中东、印度等外国人交换名片只用右手就可以了,与日本人交换用双手。
(2)当对方递给你名片之后,如果自己没有名片或没带名片,应当首先对对方表示歉意,再如实说明理由。如:“很抱歉,我没有名片”、“对不起,今天我带的名片用完了,过几天我会亲自寄一张给您的”。
(3)向他人索要名片最好不要直来直去,可委婉索要。
方法之一,是“积极进取”。可主动提议:“某先生,我们交换一下名片吧”,而不是单要别人的。
方法之二,是“投石问路”。即先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以求得其予以“呼应”。方法之三,是虚心请教。比如说:“今后怎样向您求教”,以暗示对方拿出自己的名片来交换。
方法之四,是呼吁“合作”。例如,可以说:“以后如何与您联系”?这也是要对方留下名片。
(4)如对方向你索要名片,你倘若实在不想满足对方的要求,也不应直言相告,为让对方不失面子,你可以表达得委婉一点。通常可以这样说:“对不起,我忘了带名片”,或是“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刚才用完了”。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1、入座的位置。
中国一般是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有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在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2、上菜的顺序。
在中国第一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食辟如干饭,再则是餐酒最后一道菜是水果用来促进消化。
在西方国家里上菜顺序一般是菜和汤、水果、餐酒、主食最后是甜点和咖啡。
3、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刀叉又会细分成很多种。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4、表示停餐方法的不同。
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在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不同意思不同,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意味着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除了以上四点酒店餐桌礼仪的基本差别外当然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比如:在衣着方面,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方穿得隆重一些。但在西方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西方喝茶礼仪常识茶是一种优美的文化,已经流传了数百年,同时茶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饮品。在西方国家,喝茶是一种非常时髦且深受欢迎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中,喝茶也有其特殊的礼仪,遵守这些礼仪也被视为是主人的良好教养。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西方的茶文化,本文将详细介绍西方喝茶的礼仪常识。
一、选择好的茶杯
在西方国家,选择优质的茶杯非常重要,因为茶的口感和香气不仅是有赖于茶的品质,还与茶杯有很大关系。优质的茶杯一般由陶瓷、玻璃或水晶等材质制成,而选择的杯子也应该与饮用的茶类型相匹配。例如,茶的杯口通常较小,而咖啡的杯口则较大。
二、适量饮用
在西方国家,适量饮用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西方人一般会在一杯茶中选择添加3-4克的茶叶和250毫升的热水。当然,茶的种类更改之后也应适当调整。在喝茶时,应时刻保持警觉状态,不要过量。
三、出手有度
在西方国家的茶文化中,尤其是在英国,主人通常会煮一盅茶,然后倒入浅杯中,两三人品饮。这些人应该互相问候,然后主人应该先品尝,这是表达礼貌的一种方式。结束喝茶之后,主人应该提供水洗涤茶杯。
四、注意品尝
在品尝茶叶时,可以小口的尝试,注意感受茶水的滋味。应该让保持口气平静,慢慢品味茶的风味。应该利用鼻子感受这种香气,以便更好的品尝和区分不同高低等地的茶叶。
五、选择最佳时光
在西方国家,喝茶的时间通常是在下午茶时间,也就是下午3点到5点之间。此时,人们可以慢慢品味茶叶的味道,欣赏美好的风景和日落,享受愉悦的时光。
六、注意礼仪
在品尝茶叶时,大家要时刻保持活跃的身体姿势,小心放置咖啡和茶盘,不要让茶水溢出。同时,为了表现良好的礼节,大家也应该保持谦逊的姿态和态度,相互之间彼此尊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生哲学。
七、注意细节
在喝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例如,在倒茶的时候,主人应该让茶杯靠近系统下的茶壶,然后慢慢注入。另外,庆祝一些重要的场合如生日和结婚纪念日时,也可以选择用茶来祝贺,因为茶不仅有助于健康,还有助于传递温馨和快乐。
总之,从以上各种礼仪中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茶文化非常注重,也十分热爱。如果您也喜欢茶,这些礼仪也可以帮助您了解茶文化的本质内涵。在此,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美妙的茶文化和一杯美味的茶叶!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1、男女一起在餐馆用餐,通常由男方负责点菜和付账。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2、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应从左往右吃,咀嚼食物,要避免出声。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3、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
4、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不同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不同。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不同,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不同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在西方, 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不同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不同。中餐的出菜顺序:首先是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咖啡、茶,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不同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不同。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
拓展:中西方餐桌差异
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礼仪的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
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
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第三,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的,所以,他的摆放也是有外向内的。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 比较正式的餐会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档的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的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
这样看来,西餐中的餐具摆放是很有讲究的,所以我们用餐的时候绝对不能失礼。要严格按照餐具的摆放进行用餐。
第四,从进餐时的礼节看差异。
一般中国人吃饭也很有讲究。
首先在进餐时,要先请客人,若站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如果你口里在嚼着东西,切记,不要说话,以免喷出饭粒,造成尴尬。
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个人一个盘子,就不存在夹菜的问题,但是他们一般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说话,所以吃东西时尽量的不说话的,只有在吃甜点的时候,可以聊一些,轻松地话题。
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复杂,如果弄错了餐具也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这样的:菜盘两边如摆放了几副刀叉,应先用最外边的。第一道菜吃完,侍者会将菜盘 与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几把不同大小的刀叉匙,则用途不同。
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一. 活动背景:
1、南昌大学“社团文化艺术节”是南昌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办的,旨在帮助广大昌大社团展现自己风采的一个平台,英美文学社也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展示自己,满足社员的最大利益。
2、英美文学社是所有英美文学爱好者学习与交流的良好平台,一直致力于帮助本社社员以及全校同学增进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展西方文化知识,此次活动以寓教于乐为主要形式,让英美文学社成为众多英美文学爱好者的朋友,成为他们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扇窗,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英美文化。另外此次活动游戏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生活。
二. 市场调查:
我校在校师生60000余人仅我前湖校区就有40000, 学生活动积极,追求新潮,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消费特点和行为方式,将左右和引领整个社会潮流的发展方向,尤其在西餐消费上绝对可称为消费主流.
三.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4日(具体时间可调整)
四. 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五. 主办单位:
南昌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南昌大学英美文学社
六. 活动简介:
多媒体教室进行,以游戏为主线,以英美文化为主题,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英美文化;
利用多媒体,准备适当的实物,让大家体验吃西餐的礼仪与乐趣;
七. 活动流程:
八. A、准备阶段(提前活动一周进行):
1. 4月13日(星期一)社团部开始去申请多媒体教室和挂横幅的批条。
2. 4月14日(星期二)开始在休闲广场报名。
3. 4月15日(星期三)在天健园食堂路口继续报名。
4. 4月16日(星期四)申请笔试教室,第二天编辑部6:30进入教室并在黑板上写明“此教室英美文学社组织考试,考试时间7:00至7:30”。
5. 4月17日(星期五)晚七点编辑部组织笔试,决出前十五名。
6. 4月18日(星期六)组织部就要制作好入场券和二十个组牌。
7. 4月20日(星期二)开始在桥上悬挂条幅,并张贴出海报,广发传单
8. 4月21日嘉宾请帖送出
9. 4月24日中午12:30全社部委大会,分配任务到个人。
10.4月24日当天提前一小时到场,布置现场。宣传部在4月22日前提交布置方案,22日中午部长会议审核并通过该方案。
B.进行阶段:
1. 若借到103等大教室,则在门口安排2名人员发放入场券;若只是102,则在后门出安排一人指引同学从前门入,前门安排两名人员发放入场券。
2. 7点活动准时开始。主持人致词并介绍嘉宾。
3. 找错环节。每晋级一组,可由嘉宾进行一次幸运观众抽奖,抽取十五名幸运观众,每人2张优惠券。共计120张优惠券。此环节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幸运观众抽奖,抽取一名幸运观众,奖品为两张免费体验券。
4. 体验环节。分两轮。第一轮结束后主持人利用幻灯片介绍奖品使用方法。接着继续进行一轮幸运观众抽奖,抽取两名幸运观众,奖品为两张免费体验券。
比赛规则:
分预赛和决赛
预赛:所有报名组按我们的短信通知,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笔试,按成绩取前十五名的队伍参加决赛。笔试由每组派一名代表作答。预赛被淘汰组在决赛现场,还有机会复活。复活方式:抽签。共复活五组。复活胜出组和预赛胜出组共同进入决赛中的挑错环节。
决赛:分挑错环节和体验环节
主持人,给参赛选手和观众说明规则和注意事项。
挑错环节:淘汰十六组。淘汰组每位成员将获赠四张优惠券。共128张优惠券。淘汰方式:准备20叠白纸,每叠8张,20枝笔。把20组人分为4方阵,每方阵5组同时观看2个片段并找出其中的错误写在纸上(片段平分4个方阵,每个方阵2段)。每个片段放完后有10秒的停顿时间,各组立即停止作答并亮题板,违者取消晋级资格。随即播放含正确答案的片段(此片段由网络部处理制作),主持人马上为答对组加分(可用气球作加分信物,气球只需苹果一般大即可)。两片段结束,从五组中晋级一组,若出现成绩相同,则进行抢答PK,共五道抢答题。每晋级一组,可由嘉宾进行一次幸运观众抽奖,抽取十五名幸运观众,每人2张优惠券。共计120张优惠券。此环节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幸运观众抽奖,抽取一名幸运观众,奖品为两张免费体验券。
体验环节:分两轮。主持人先给观众们介绍一下西餐的注意事项,给参赛选手说明规则,同时工作人员开始摆放餐具。
第一轮:两组各派一名代表同时体验同一环节,体验哪一环节由第一次的幸运观众决定,该观众从PPT中的编号为A——H的暗格做出选择(每个暗格一点击就会翻转,出现挑错环节的七个片段,一个暗格代表一个片段,“使用餐巾纸”不加入体验环节),主持人现场给两组布置体验任务。两组间用挡板隔开。一个片段表演完,评委即时点评,晋级一组。第一轮结束,晋级两组。
此时再进行一次幸运观众抽奖,抽取两名幸运观众,奖品为两张免费体验券。
第二轮:第一轮中未晋级两组再体验一个片段,争夺第三名。一个片段表演完,评委即时点评,评出第三名。晋级两组再体验一个环节,争夺一二名。同样评委即时点评,评出第一二名。
奖品设置:
一等奖获得组将获得8张“365咖啡茶语”提供的免费体验券;
二等奖获得组将获得4张“365咖啡茶语”提供的免费体验券;
三等奖获得组将获得2张“365咖啡茶语”提供的免费体验券;
C、尾声:
主持人利用多媒体,向大家介绍一下英美文学社,及本次活动赞助商,最后宣告活动结束。
需西餐厅提供的物品:餐巾纸和方巾、整套吃牛排的刀叉、盛汤的碗及汤勺、高脚酒杯、喝咖啡的整套用品、盘子若干。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拜访他人必须有约在先。(√)
2.接待多方来访者要注意待客有序。(√)
3.在观看演出时不要随意拨打或者接听电话。(√)
4.在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可以随时使用。(×)
5.不允许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
6.参加舞会时可以穿民族服装。(√)
7.在英国,人们姓名一般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
8.在社交活动中,对异性朋友,若关系极为亲密,则可以不称其姓,直呼其名。(×)
9.用餐点菜时,没有必要征求主宾的意见。(×)
10.在安排西餐座次时,应安排男主宾坐在女主人右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社交交谈中,有哪些具体的主题应当忌谈?
答案要点: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捉弄对方的话题;非议别人的话题;倾向错误的话题;令人反感的话题
2.写信的5C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礼貌;完整;清楚;正确;简洁
三、论述题(30分)
论现代礼仪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普遍性;规范性;对象性;操作性
《旅游社交礼仪》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循入乡随俗或从俗的原则。
2.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修饰头发的时候,要做到“三勤”,指的是勤于清洗、勤于修剪、勤于梳理
3.化妆的最高境界,是“妆成有却无”,强调的是化妆的自然原则。
4.一般而言,手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空间轨迹等三个部分构成。
5.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通常坐下之后应占据座位的2/3比例。
6.佩戴首饰时,在数量上的规则是以少为佳,在色彩上的规则是力求同色。
7.当两人距离在1.5米到3米之间时,称为礼仪距离。
8.请用图形标示出一般家用小轿车的座次尊卑顺序,分别用①②③④表示:
(1)主人自驾车(2)专职司机驾车
答案:(1)主人旁边1,后排右座2,后排左座3,后排中座4。
(2)专职司机驾车,司机旁边4,后排右座1,后排左座2,后排中座3。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每题3分,只判断不说明不能得全分,共30分)
1.女性身着裙装上下楼梯,应该走在楼梯的右边。
2.在公共场所下蹲,要注意面向他人。
3.正式场合,男性不允许穿着短裤,但是女性可以。
4.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父母,可以用“家父”“家母”,对别人的父母,则可用“令尊”“令堂”。
5.与女性握手时,应该只握住其手指尖,不能全部握住。
6.行亲吻礼的时候,晚辈吻长辈,应该吻额头,长辈吻晚辈,应该吻下颌或面颊。
7.送花的时候仅注意选择花的种类就行了,颜色和数量无所谓。
8.做客的时候,如果与主人关系很亲密,可以不用敲门直接进入。
9.用餐时,中途需要离开,应将餐巾放于餐桌上。
10.为客人泡茶时,应将水注满水杯,以示尊重。
答案:1.错,应为远离楼梯扶手的一边,或靠墙的一边。2.错,忌面向他人,忌背向他人。3.错,女性可以穿短裙,但不能穿短裤。4.对,对自己表示谦虚,对别人表示尊敬。5.错,握手时忌讳仅仅握手
指尖,对女性也然。6.错,长辈吻晚辈,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吻下颌或面颊。7.错,花的颜色和数量也对花的寓意有影响。8.错,要敲门,以免碰上让人尴尬的场面。9.错,中途离开将餐巾放于自己坐的椅面上,方桌上表示用餐完毕。10.错,应注七分满,“茶七酒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妆成有却无”,被认为化妆的最高境界,它强调的是化妆的(自然)原则。
2.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指出:“手应当像脸一样富有表情”,指的是交往过程中(手势)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它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空间轨迹)等三部分构成。
3.当两人相距在0.5米之内时,即为私人距离。当两人相距在1.5米~3米之间时,即为(礼仪)距离。
4.通联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保持联络)。
5.赠送鲜花是馈赠的一种特殊形式,深受人们欢迎,但是送花很讲究,如花环的受赠对象通常是贵宾或友好,庆祝开业、演出适合送(篮花),祝贺乔迁适合送(盆花)。
6.目前,在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大型赛会的开幕式上,往往会举行火炬点燃仪式。其寓意来自古希腊,是为了表示(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7.在行亲吻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不同。长辈吻晚辈,应该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该吻(下颌)或(面颊)。
8.我国规定,正常标价的机票有效期为(一年),在此期间之内,一般可按规定(变更旅行日期)或(退票)。
9.由主人亲自驾驶的轿车,一般(前)排座为上,(后)排座为下;以(右)为尊。
10.女性身着裙装上下楼梯的时候,应该选择(靠墙)的一边行走。
2.结合案例,说明做一个懂礼仪的人应该在说话和交谈中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回答要点:(1)尊重客人;(2)合理解释;(3)认真对待客人抱怨;(4)报知相关主管。(要联系实际,结合服务礼仪有关知识,评分关键在于分析、处理方法是否得当)
2.要点:服务语言应该平静、柔和、清晰、大方、礼貌(评分关键,学生能够结合案例对服务语言的礼仪标准进行阐述
《社交礼仪》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答案
1、礼仪的起源:___、___、___、___。对神灵的敬畏、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人们交往沟通的需要、维系等级差别的需要。
2、打招呼的方式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寒暄式、问候式、致意式、致礼式。
3、仪容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美、健康美、内心美、修饰美。
4、与人交谈的态度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态专注、感情真挚动作恰当、礼让对方。
5、个人形象扭曲是指一个人_______和________不统一。内在品质、外在形式。
6、学习礼仪课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外兼修、灵活运用随机应变。
7、现代礼仪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平等、简洁、高效。
8、握手时应该由尊者先伸手,但在表示_____、__、___等场合,卑者也可以先伸手。欢迎、感谢、祝贺。
9、拒收礼品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言、婉言、事后退还。
10、办公室礼仪有三点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表端庄、礼貌谈吐、举止得体。
11、男士穿西装只能配__________鞋不能穿__________鞋和_________鞋。皮、布、旅游。
12、构成礼仪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客体、载体。
13、个人形象是一个人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统一的展现。外在的样子、内在的品质。
14、与人交谈选择话题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避免涉及对方隐私、忌非议别人、不要捉弄对方让人下不了台、不要反复诉苦。
15、涉外礼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不卑不亢,入乡随俗、尊重隐私、女士优先。
16、个人形象分_____、__、____、___。和综合型五种类型。精明强干、热情活泼、稳重踏实、谦虚谨慎。
17、因为人的眼睛传达的信息最多、最________,而且最___________、最__________,所以人们称眼睛是灵魂的窗户。真实、充分、细腻。
18、认识自我可以从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找到个性坐标。生理、心理、关系环境。
19、礼仪培养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加强道德修养、注重个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20、礼仪的本质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_____,为了维护_____、_____的生存发展的_______环境,在纷纭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应共同遵守的_____与和_____。国家、安定、和谐、人文、习俗、社会规范。
二、选择题。
1、在正式场合男士穿西服要求:(A、C、F)
A、要扎领带。B、不能露出衬衣袖口。C、钱夹要装在西服上衣内侧的口袋中。D、穿浅色的袜子。
E、领带夹应夹在衬衣的第三、四个扣子中间。F、穿西服背心,扣子都要扣上。A、C、F
2.英国人对动物的禁忌是:(C)A、仙鹤B、蝙蝠C、孔雀和大象D、猫 C3、握手有伸手先后的规矩:(D)
A、晚辈与长辈握手,晚辈应先伸手。B、男女同事之间握手,男士应先伸手。C、主人与客人握手,一般是客人先伸手。D、电视节目主持人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时握手,主持人应先伸手。D4、蹲姿。(B、C、D)A、蹲姿不雅观,所以不要蹲。B、蹲姿有益健康,应该多找机会蹲一会儿。C、在孩子面前蹲下与他交谈,会使孩子感到亲切。D、蹲姿最好采取两膝一高一低的姿式。E、累了蹲下并不解乏,都不如坐在地下。B、C、D5、男士西服单排扣有两个,在正式场合站立时,应如何扣?(A)
A、只扣上边一个。B、只扣下边一个。C、两个都扣上。D、两个都不扣。A6、西方的愚人节在哪天?(B)
A、3月1日。B、4月1日。C、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D、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B7、介绍两人相识的顺序一般是:(B)A、先把上级介绍给下级B、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C、先把客人介绍给家D、先把早到的客人介绍给晚到的客人 B8、仪容美的自然美包括:(A、B)A、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某些自然特征。B、保持个人面容的独特性。C、最美的面容是微笑。D、保持面容的红润、光泽。E、要适当化妆。A、B9、在下列场合应关闭手机,不准使用。(B、C、D)
A、影剧院。B、考场。C、乘坐飞机。D、驾驶机动车。E、会场。F、图书馆。B、C、D10、有客人来访,与客人说话时应注意:(A、B)
A、不要当客人面与家人争执。B、不要边谈话边忙着做其它事。C、不要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D、不要谈自己的工作。E、不要谈客人家里的事。F、不要谈自己家里的事。A、B11、西方的母亲节是:(B)A、4月1日。B、5月第2个星期日。C、6月第3个星期日。D、3月1日。B12、在正式场合,男士穿的西服有三个扣子,只能扣(B)
A、下面1个。B、中间1个。C、上面1个。D、三个都扣。E、三个都不扣。B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座位安排
1. 女士优先。在排定西餐座次时,主位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2. 以右为尊。在排定座次时,以右为尊。
3. 面门为上。面对正门者为上座,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4. 交叉排列。男女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交叉排列。
5. 美国餐桌礼仪从入座,拿取餐巾、开动、取用餐具、离席,皆有自成一套的规矩,而其中座次与餐具安排,主人会于餐前准备妥当,无需费心。但应熟悉餐具使用顺序及位置功能,以免拿错。
6. 女主人宣布晚宴就绪后,男主人引领着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有些细心的主人尚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表示座次。若没有此项安排,则其原则如下。
7. 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坐,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则在男主人右边。其他夫妇则以对角方式而坐。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美式宴会之开放与活泼,期望借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增进彼此间之熟稔,并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
8. 入坐原则系客先入坐,长者较年轻者先入坐,已婚较未婚先入坐,陌生人较熟识客人或家人先入坐。
餐具的摆设
1. 大致上,摆在中央的称为摆饰盘,用来装一般料理。
2. 餐巾一般是置于装饰盘的上面或左。
3. 盘子旁边摆刀、叉、汤匙等。依用餐顺序:前菜、汤、料理、鱼类、肉类、视所需由外而内取用。
4. 左手边是面包盘和奶油刀,装饰盘对面则放咖啡或吃点心所用的小汤匙和刀叉。
5. 餐具之取用系由外而内。但有一例外,即当沙拉与主菜同时上桌时,沙拉所需使用之刀叉乃放在最靠餐盘的位置,即主菜刀叉的内侧。沙拉盘则在主菜所用之刀叉之左方。(主菜叉子位置在餐盘左方、餐盘右方为主菜刀子)。
6. 如没有沙拉盘摆于桌面,则沙拉用之刀叉会随沙拉上桌一并送上。另一例外,即吃蚝(oyster)所用之叉子在餐盘右方餐具的最外侧,汤匙的位置在所有刀子 的右方,最外者为喝汤用,介于刀及汤匙间之小匙,则为吃甜点(dessert)之用。而甜点叉则在餐盘最左方。但平常为避免混淆,则会将吃甜点所需之餐具 置于餐盘上方,以示区别。
7. 坐定后必须注意女主人的暗示。当女主人打开餐巾,放在膝上表示开动,女主人将餐巾取下放在桌上则表示餐宴完毕。即使已填满肚子,也应继续进餐,到餐会结 束。餐巾正确的位置应放在膝上,而非夹在衣领或衣带间。用完餐巾应稀松放在餐盘之左方,如餐盘已移走,则放在正中央,切勿将之揉成一团。餐巾的用途乃揩嘴 之手,尤其是喝饮料前最好能揩一下嘴,以免杯子尽是油渍。餐巾不可用来当桌布,擦去桌巾的污渍。如不小心弄脏了桌巾,应向主人道歉。
8. 餐具取用由外而内,切用时或以法式之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边切边用。或为英美式,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改以右手拿叉取用。美国较偏好后者,但法式亦为 美国人所接受。谈话间有肢体表情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不可持刀叉于空中挥动。刀叉用完后应横放于在餐盘中央,而非盘边,或餐桌上,放置方式刀口朝己, 叉口朝左,以便取走之安全性。餐盘用完后,不应往外推,留在原处即可。
9. 右上角会摆设玻璃杯类的餐具。
10. 最大的是装水用的高脚杯。
11. 次大的是红葡萄酒所用的。
12. 略瘦长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
13. 视情况也会摆上香槟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刀叉的使用方法
1. 拿刀叉的手是固定的,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2. 拿刀的手的食指,压着刀叉的背柄来使用,如此才能使力。
3. 叉子不只用来压食物和叉东西而已,也可以用来舀豆子和米饭。
4. 如果用左手拿叉不方便,也可以使用右手,但必须先把刀放下。
5. 用餐中,有事而离席时,必须把刀叉摆成八字型放在餐盘上。
6. 用餐结束后,则是平行的.斜放在五点钟位置。
喝汤的礼仪
1. 西式料理用餐时,不能发出声音为一大原则。如果在喝汤时发出声音就是违反礼仪。日本人认为汤是饮料,而西式料理则认为汤是食物,是用来食用而非饮用。
2. 食用装在有双耳的汤杯中时,为了测试汤的冷热程度,可以使用附带的小汤匙先试一口。使用后的小汤匙可以放在靠近身体这一边的底盘上,不可置于汤杯中。试过汤的温度后,可以用双手拿着汤杯耳,把汤杯端到口边直接饮用。至于汤中的食物则可以用汤匙来舀食。
3. 没有汤耳的汤盘,要用大汤匙来舀食。拿汤匙的姿势像握铅笔一样,由内经外侧舀食。由内经外舀食是属英国式,反之则是法国式,日本一般采用英国式。把汤倒入口中时,不可发出声音,然后再用没有残留汤的汤匙,由自己的面前往外舀汤进食。
4. 使用完毕后把汤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盘上,或是放在盘中。谨要把汤匙的柄放在右边的原则,而汤匙凹陷的部份必须向上,汤杯与汤盘都是如此。用汤时,不可噘起嘴来用力把汤吹凉。
食用面包的礼仪
1. 放置面包的位置一定是置于主菜的左侧。
2. 如果一开始就有面包,要知道在餐具左侧的面包是属于你的。
3. 涂抹奶油时,要使用个人的奶油刀,如果没有附上奶油刀,则可使用料理用刀。
4. 必须注意不可独占共用的奶油刀。
5. 如果选择的如法国面包一般的面包时,食用时可用左手拿面包,再用右手把面包撕成小块,然后用左手拿着小面包,而用右手涂抹奶油。要注意的是把面包撕成小块后,再涂奶油。
菜肴及调味料之传取
一般而言,若进餐时没有服务生,菜肴则以传取方式进行。传取顺序系由女主客优先,男主客最后传取时可以逆时针方式进行。依西方礼仪,传菜时男士不可帮女 士拿菜,只能从旁代为帮忙拿住菜盘,而由女士取她想要。取菜时,应直接拿取最靠近自己者,不要在盘中翻搅。当某道菜或调味品无法取到时,可要求最靠近该道 菜的男宾客传给你。当调味品如盐、胡椒等在餐桌上看不到时,可以请问女主人,让她递取一些给你。
西餐牛排的种类及食用技巧
牛排,可谓是吃西餐的代名词。品味一块牛排是非常讲究的,总结起来,牛排的质地和烹饪方法是最重要的。英文Steak一词是牛排的统称,其种类非常多,经常用的词汇有“Fillet”菲力、“Rib-Eye”肋眼、“Sirloin”西冷、“T-Bone”T骨。
1、菲力:最细嫩的口感
如果想要得到最细腻的口感,那就要选用菲力,这是牛脊身上最嫩的肉,几乎不含肥膘,煎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都可以,在口感上,能够令唇齿充分享受鲜嫩的感觉。
2、西冷:韧度超强的口感
西冷是牛外脊,含有一定数量的肥油,在肉的外延会有一圈白色的肉筋,总体口感韧度超强,肉质虽硬,但更有嚼头。这种材质的肉千万不能煎熟,以五分熟到七分熟之间的熟度最能表现西冷的美味。
西冷是牛排老饕们的最爱,因为其具有天然丰富的风味,享用时不要加入任何酱汁,吃起来带有少许甜甜的血丝,每切下一块肉来,要注意带一些白色的肉筋,咀嚼时,能够体验鲜美肉汁在口中四溢的美妙。
3、肋眼:筋肉焦脆的口感
即使胃口不好,也能选择一道适合打开胃口的牛排。肋眼就具有这样奇妙的功效,此牛排选自牛靠近胸部的肋肌,由于此部分很少运动到,所以肉质很嫩而大理石纹路较多,并且分布均匀,肥肉与瘦肉兼而有之,这种牛排非常适合煎制成全熟状态,牛肉煎熟后收缩,会与骨头部分自然分离,此时最能表现出牛小排焦脆的筋肉和咀嚼口感,味道更香,足够令人食欲大开。
不过,喜欢肥肉的人不太适合食用此牛排,建议吃的时候不要加任何酱汁。
4、T骨:细嫩且劲道的双重口感
T骨是美国人非常偏爱的牛排,由西冷与一小部分的菲力组合而成,中间则有一丁字形的骨头,同时可以享用到两个不同部位的牛排特色。
烧烤是烹调此牛排的最佳方式,享用时最好不要加入任何酱汁,即使要加,也少加一些。
5、安格斯:另类之选
当然,如果你立志成为牛排爱好者,还可以去尝试有名的“Angus”安格斯牛排。
Angus是世界著名的肉牛品种,用前腰脊肉部位制成的纽约客牛排,肉质与西冷接近,大理石花纹分布均匀,但肉质略粗,唯有不超过七分熟的程度,才能充分享受纽约客带来的嚼感。
6、和牛:最贵的牛排
日本神户的和牛牛排大概是最贵的牛排,它用优良水质和啤酒渣喂养,并且佐以按摩、音乐养育法,牛排的大理石油脂花纹分布非常均匀,咀嚼起来口感滑嫩,是最高级的牛排之一,这种牛排,随便煎一下就可以入口,品味到一种丰腴的快感。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1、预约 make an appointment 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有急事时要提前通知取消定位一定要道歉。
In the west to the hotel to eat in advanc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in the appointment, there are several points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lear, first of all to explain the number and time, and then to indicate whether to smoking area or a good seat.If it is a birthday or other special day, you can tell the purpose and budget of the party.Arrived at the scheduled time, is a basic courtesy,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nform the cancellation of positioning must apologize.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高档西餐厅吃饭,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妆要稍重因为餐厅内的光线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点酒都应请女士来品尝和决定。
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
2、就坐 sitting 就坐后可以不急于点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服务生,他们一般都非常乐意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呢,若他们不是很清楚会问询餐厅经理或主厨。
就餐时间太早,中午11点或下午5点半就到了西餐厅、匆匆吃完就走、在餐桌上大谈生意、衣着不讲究、主菜吃的太慢影响下一道菜,或只点开胃菜不点主菜和甜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高档西餐的开胃菜虽然份量很小,却很精致,值得慢慢品尝。餐后可以选择甜点或奶酪、咖啡、茶等等,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小费习惯。但是一定要多加赞美和表示感谢。
吃西餐在很大程序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您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非常值得的。
就餐前不要随意摆弄餐桌上已经摆好的餐具。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要以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叠成长方形状,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盘侧或桌脚,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Don't fiddle before dining table was set up.The gently folded napkin on your lap.Napkin cloth can be used to wipe your mouth or wipe hands, to fold into a diagonal triangle shape, or parallel to the growth of the shape of the stack, stains should be completely rubbed inside, the appearance has always been clean.Leave the seat, even if it is temporarily leave, also should take the next meal cloth randomly stacked square or triangle on the side of the plate or table feet, it is best to put on their own seats.就坐时,身体要坐直,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也不要跷二郎腿,人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
When seated, the body will sit straight, do not put your elbows on the table, don't cross your legs, and to use the table from the table for good.3、使用刀叉勺 Use knife、fork and spoon 摆放规则:使用刀叉进餐时,由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一般情况下(左撇子可以反过来拿,但就餐完毕也要放按原位放回)左手持叉,右手持刀;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表示侍者可以将餐具撤走。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做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以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子取菜。请记住,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Display rules: use knife and fork meal,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of the knife,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southpaws can in turn take, but finished eating also has to be put back in situ)fork left hand, right hand holding a knife;use a knife, the blade can not be outside.Dinner knife and fork should be put into the “eight” word, placed on the edge of the plate.The blade toward itself, said to continue to eat.After each dish, knife and fork together on the plate, said the waiter can withdraw the tableware.If you are talking, you can hold a knife and fork, no need to put down.When no knife, fork in hand can be used, but need to make gestures, it should be put down knife and fork, don't shake hand knives and forks in the air, do not hand a knife or fork, and in the other hand napkin to wipe your mouth, nor in one hand and glass, on the other hand take food fork.Remember, at any time, do not put a knife and fork on the plate, the other end on the table.西餐用的刀叉勺各有其用,不能替代或混用。
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切记: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
叉,要用左手拿,叉起食物往嘴里送时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牙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
勺子,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品,即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装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
4、祝酒 Toast
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奏国歌时应肃立。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Participate as a guest of foreign held banquets, should know each other toast habit, which is why people toast, when to drink a toast and so on, in order to make the necessary preparations.When you touch, host and guest of the first touch, people can also toast indicated, may not touch.Careful not to cross when the toast toast.In the host and guest oration, toast, should be suspended in the neighbourhood, stop talking, listen, don't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smoke.When the National Anthem should and guest of finished and VIP seats after the touch, often to the other king to sprinkle the table, in this case should stand up to toast.When you touch, visual to greet each other.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因此必须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5、遇到意外情况 Encounter unexpected situation 宴会进行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水等等,应沉着不必着急。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送一付。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The party, because of careless, abnormal condition, such as excessive force, the impact plate sound, knife and fork, or tableware fall on the ground, or knock over drinks and so on, should be calm and don't worry.The tableware can touch a sound, gently to the neighbor(or Master)to say “I'm sorry”.Tableware drop can be sent to a waiter to pay.The wine spilled over his body, should apologize to help dry;such as other women, as long as the clean napkin or handkerchief can, by her own dry.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餐桌礼仪包含着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离席礼仪等一系列,反映了出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就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就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每个地方不同的餐桌礼仪文化有助于防止失礼于人。可以简单的从以下几个礼仪方面了解中西方餐桌文化:
一、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在中国,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喜欢客气敬酒,然后便滔滔不绝聊天, 相互让菜, 尽情享受美食。这样才能突出主人的热情好客,餐桌上的热闹才能反映出宾客的内心的快乐。而在西方,就餐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一般都就是最后餐点或者咖啡上了以后小声耳语交流。总的来说就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方餐桌上动,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二、 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刀叉又会细分成很多种。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餐桌大多数就是圆形或方形,而不就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三、 进餐礼仪的不同
在中国,宾客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吃的菜品会很丰富,而且要符合宾客要求。宾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酒菜有剩余最佳,不然会认为主人有怠慢宾客的地方。在西方,主人或者侍者会准备好餐具,每一道菜会配有不同的餐具,宾客由外向内使用,如果就是在家宴请,一定要吃完,表示对主人的尊敬也就是对主人的赞美。
四、离席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中途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碗上,那就是表示客人已经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结束时,会先等主人起身离席后,宾客才会起身离席,并由主人送至门口,表示对宾客的尊重,宾客同时向主人致谢 。在西方,略事休息时,会将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意味着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也就是失礼举动。宴会结束时,会很绅士的为隔壁长者或者女士拉动座椅服务,并向主人致谢。
看过中西方餐桌礼仪的不同之处,觉得中国礼仪更讲究人和人的秩序,这种礼仪就是以中国伦理规则为基础的,形式化地去表现和演绎,突出地宣扬一种“人际”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礼仪更突出的表现于“人和工具”的和谐应用,相互融合,从这点看来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许更理性。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西方之间的交流、交际会越来越普遍,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那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应用它们,是非常重用的。以下是关于西方文化的礼仪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的礼节与西方的礼节有时相差很大。例如,在迎接远方来客时,我们常以"你一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如果用"I‘m afraid you must have a tiring journey,"这一语法上正确的英语,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他们听起来回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 you have a good trip? 或" Did you enjoy your trip?"等这样令人愉快的语句。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是不被采用的。在西方工业国家,人们大部分住在城市,彼此不相识,甚至在乡村之间很陌生,再加上英美等国家强调个人价值(Individualism)至高无上,所以寒暄时不喜欢被问及年龄及婚姻状况,更不喜欢被问及收入情况。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抽象的打招呼(Good morning/afternoon/day),或者是谈论有关天气或一些热门赛事之类。如果比了解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以上语言选择上的失误,就会出现把中文礼貌礼貌用语套用到英文中的现象,出现中文式的英语。因此,和西方人交谈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礼仪方式。
一、 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
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们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 "Mrs"。
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政府高级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姓名连同职业一起称呼,如"Doctor Jack", "Professor 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 Judge", "Mr. Lawyer"。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通常只招呼一声" ,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表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人们就要讲究礼仪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介绍礼仪"
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结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达的名字。对方若不作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
用句型"This is╳ ╳ ╳ and this is ╳ ╳ ╳"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同性之间,介绍完毕后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 to meet you!)。必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有些国家回将常联系理解为有事要相求与他。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
与人交谈,莫问私事。在西方,人们的确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日常交谈不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字美国确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两人谈话时,不可太近。一般以50公分以外为宜。不得已呀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儿吗?(May I sit here?)",得到别人允许后再坐下。
礼貌用语多多益善。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长令听者心舒意畅。的确,在美国"Please"、"Thank you"、" I‘m sorry"、"Exeuse me"之类的话随处可闻。
四、西方文化礼仪之"拜访礼仪"
应邀去家中作客,务必要准时。不守时是失礼的。
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遇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壶送礼物。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
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会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
在外国人家中,不要对他们的摆设大加评论,也不要随意欣赏某件物品,那样会导致主人一定要将你极为赞赏的物品送给你,着多尴尬。
如主人家养有猫,狗等宠物,要对它们友好,外国人是十分珍爱宠物的。
美国人办事讲究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绝不希望有人突然来拜访。因此要拜访他们,事先约会是必不可少的。
五、西方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
西方进餐的习惯与我们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参加西餐宴会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 外国人一般没有让酒让菜的习惯,所以你喜欢吃什么,不妨多取点。
2、 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子和叉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
3、 餐巾应铺在膝上。也可以防在颈上或胸前,但不大方。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 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揩拭餐具。
4、 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
5、 使用刀叉时,应左手用叉,用手用刀。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中途 放下刀叉,应呈"八"字型分放在盘子上。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6、 要喝水时,应先将食物咽下。用玻璃杯喝水时,要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7、 如打噴嚏或咳嗽,或想去洗手间,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8、 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爵食物时不要讲话,咽下去再答。
9、 当侍者依此给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
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才可离席。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样折好。
六、西方文化礼仪之"女士优先礼仪"
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士。
1、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马路的以边。
2、入座时,应先请女士坐下。
3、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边。
4、进门时,难士应先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
5、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士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
6、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
7、进餐时,要先请女士先点菜。
8、同女士打招呼时,男士应起立。
七、西方文化礼仪之"小费礼仪"
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给小费。但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服务人员都要付小费。小费究竟应该给那些人,还颇有讲究。
1、 坐船或火车时应给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则不必。
2、 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
3、 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
4、 在餐馆时,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应给小费,但对领班服务员则不必。
5、 乘车时,对出租车司机应付小费,但对公共汽车司机则不必。
6、 对理发师、美容师应付小费,但对售货员、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则不必
7、 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
8、 小费占总费用的15℅左右,表示对服务满意。
八、西方文化礼仪之"禁忌":
1、 于外国人初次交谈,不要谈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
2、 不要问女士的年龄,男士的收入,对方衣饰的价格。
3、 正规场合,不要穿休闲装、运动装。
4、 吃饭或娱乐,不要抢着买单,他们喜欢AA制/。
5、 不要过于"自谦"。
与日本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接受礼物要回礼。
与法国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有行贿之嫌。
与英国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随便。不要随便称呼名字,要加上"Mr." 等。
与美国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多或少13号约会,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应用"Black"。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
与韩国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
与德国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礼仪,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谈二次大战。谈话不要太夸张,他们喜欢一是一,二是二。
与泰国人交往:不要触摸别人的头部。
与印度人交往:主客相见,行"合十礼"。摇头即同意,点头即不同意。忌吃牛肉。喝茶时,将茶倒在盘里伸出舌头舔饮。不杀牛,不杀蛇。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2021西方餐桌礼仪常识
礼仪是一种用来确定人与人或者人与事物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往往传达一种情绪,如信任,尊重,臣服,祝贺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西方餐桌礼仪常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西方用餐仍是很讲究,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1、双手取食物。
向自己的盘中取食物时,一定要用双手。取一只烤土豆也要用左手拿叉、右手持汤匙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盘中。不要只用一只叉子将食物叉到盘中了事,那是极不礼貌的。
2、喝汤礼仪。
喝汤时不要啜,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舀第一匙的作用就是“探热”,一般不要舀太满。汤匙要由内向外舀,汤剩下不多时可以将汤盘轻轻向外倾斜。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3、吃面包礼仪。
吃面包时,一定不要将整个面包拿起来放入口中咬着吃。合乎礼仪的吃法是把面包用手撕成小片,再缓缓放入口中。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4、主菜礼仪。
吃肉扒要从左边切起。吃鱼时要注意,吃完上面的`鱼肉后不要将鱼翻身,而应用刀叉挑去整付鱼骨后再吃下面的鱼肉。吃龙虾时,第一步先要将刀子插入虾壳和虾肉之间,使之剥离,再将肉取出,慢慢地切片享用。
5、水果及甜品。
吃冰淇淋蛋糕应从自己面前的一侧吃起,如果是三角型蛋糕则应从顶上开始吃。餐后水果一般都是切皮去籽后的果块,吃起来很方便,如果像哈蜜瓜一样连皮的瓜类,应先切去皮现切小块食用。
6、其他西方餐桌礼仪。
饮用鸡尾酒是一种礼貌,如果你不胜酒力,或不知在这种场合应点什么,那么PINK LADY或DAIQUIRI保你不会醉醺醺地失态。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西餐餐具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就是“从外到里”使用各种餐具,一般先用最外侧的刀、叉、勺,逐步到最内侧的刀、叉、勺。
西餐刀叉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摆放的位置不同,可以表示两个寓意:稍息和停止。其中,稍息位置是将刀、叉分开摆放在餐盘上,此时表示就餐者暂时休息,过一会儿还会继续进餐。而停止位置是将刀、叉合拢摆放在餐盘上,此时表示就餐者不准备继续食用该菜,服务人员可以将盘撤走。
谈话时可以拿着刀叉,无须放下,但若需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应当注意,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
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些物品,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基本社交礼仪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礼 仪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人作为礼仪的载体,加强自身的礼 仪修养尤其重要。在现代社会,礼仪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掌握基本的礼仪不仅有助于人们在人 际交往中显示自己的风度、增添自己的魅力,在社交中做个受欢迎的人,还是个人事业成功 的必要条件。见面是人际交往的第一环节。见面时的礼节,决定社交能否进行下去,在人际交往中重 视见面礼是社交良好的开端。见面礼节主要有握手礼、鞠躬礼、拥抱礼、拱手礼、合十礼、吻手礼、举手礼、点头礼 等。握手礼,现代人握手所表示的含义很多,除了表示友好、亲近外,还表示对他人的感谢、祝贺、理解、慰问、鼓励和支持等。握手常用于见面时的寒暄,也是告别时的道别信号。握 手作为一种礼节应注意握手的姿态、握手的顺序、握手的力度、握手的时间、握手的禁忌。正确的握手姿态。握手要注意姿态,握手正确的姿态一般是在距离对方一米左右站立,上身略微倾斜,自然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向上或略微向左,手掌稍微向左,手掌稍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握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几下后松开。握手要注视对方,面 露微笑,以示真诚和热情,同时讲问候语或敬语。握手顺序。握手时先后顺序遵循 “尊者决定”的原则,由尊者先行伸手,对方予以响应。在公务的场合,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主要取决于年龄、性 别和婚否。一般来说,握手的基本顺序是: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抵达时主人应先伸手;年 长者与年轻者之间,年长者应该先伸手;身份、地位不同者之间,应由身份和地位高者先伸 手;男士与女士之间,应由女士先伸手,但是在公共场合男上司与女下属之间应该男上司先 伸手。握手力度。握手的力度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既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过分用力,以不 轻不重、适度为好。握手时间。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双方的身份和关系来定,一般时间约为 2-3 秒。初次见面时,应该立刻握住对方的手,稍微用力一下,即可分开。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或 过短。时间过长,尤其与异性朋友初次相识者握手时间过长,是失礼的表现。时间过短,给 人以应付、走过场的感觉。握手的禁忌。握手时不要将左手插在裤袋里,不要边握手边拍人的肩头,不要在握手的 时眼看着别处或与其他人打招呼,无特殊原因不用左手握手,多人在一起时避免交叉握手。握手
要站着而不能坐着握手,年老体弱或者有残疾的人除外。如果戴有手套,要把右手的手 套脱下,妇女有时可以不脱手套。一般情况下不能拒绝别人伸出的手,拒绝握手是非常失礼 的,但如果是因为感冒或者其他疾病,或者手脏,也可以谢绝握手。此时可以解释说“很抱 歉,我不能握手。” 鞠躬的礼节,源自中国,但现在作为日常见面的礼节在中国已经不多见,一般只作为迎 宾礼。鞠躬的深度视受礼对象和场合而定。一般问候、打招呼时施 15 度左右的鞠躬礼,迎 客与送客分别行 30 度与 45 度的鞠躬礼,90 度的大鞠躬常用于悔过、谢罪等特殊情况。行 鞠躬礼必须脱帽。受礼者应以鞠躬礼还礼,若是长辈、女士和上级,还礼可以不鞠躬而用欠 身、点头、微笑示意以示还礼。拥抱礼。拥抱是中欧各国、中东及南美洲国家人士表示亲密、热情和友好的一种礼节。在某些迎宾、庆典等隆重的场合,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皆以拥抱为见面或告别时的礼节。
1
拱手礼。指两手抱拳致意。施礼时,以左手包我在右拳上,双臂屈肘拱手至胸前,自上 而下,或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二三下。拱手礼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目前我国使用 的场合主要有团拜、开会、祝贺等,世界其他国家学武术的人喜爱这一举止。合十礼。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把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齐高手掌向外倾斜头 略低,兼含敬意和谢意双重意义。合十礼通行于南亚与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在国际交往 中,当双方用合十礼时我们也应以合十礼还礼。举手礼。这是各国军人见面时的专用礼节,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行举手礼时,要举右 手,手指伸真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右上臂与肩齐高,双目注视对方,待 受礼者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吻手礼。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在社交场合中,同上层贵族妇女见面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其指尖轻轻提起吻之;若 女方不伸出手表示,不可行吻手礼。点头礼。点头礼是同级或同辈之间的礼节,如在路上行走时相遇,可以在进行中点头示 意。介绍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相互认识的基本方式,在素不相识的人与人之间起桥梁和沟通 作用。在社交场合中的介绍方法主要有为他人作介绍和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通常是介 绍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或者把一个人引见给其他人。为他人介绍时,首先必须对被介绍双 方的情况比较了解,其他还要对被介绍双方是否有结交的愿望有实在的把握,以避免因为贸 然行事而导致被介绍的某一方不快我尴尬
尬。为他人介绍总的原则是把被介绍的人介绍给他所 尊敬的人。介绍时要注意掌握介绍的顺序即要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先 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把客人介绍给主人,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介绍时要讲究礼 仪,介绍别人时,手势动作要文雅,无论先介绍哪一方都要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向被介 绍的一方。切记不要手指尖朝下,因为朝下是矮化对方的姿体语言。同时,不要以单指指人。为人介绍时,不能背对着任何一方,跟谁讲话,眼睛要注视谁。必要时可以说明被介绍者与 自己的关系,以便新结识的朋友相互了解和信任。自我介绍,是指把自己介绍给对方。在许 多社交场合,为了有意结识某人或者为了多结交朋友,常常需要自我介绍。成功的自我介绍 会给人留下主动、热情、大方的良好印象,为进一步交往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从某种 意义讲,自我介绍是社交的一把钥匙。自我介绍时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介绍的内容 要实事求是,要把我介绍时机,要讲究介绍艺术等。名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交换名片是社交场合 中一种重要的自我介绍方式。递送名片时应该事先把名片准备好,放在易于取出的地方,避免要递送名片时候到处翻 找,给人缺乏条理的感觉。不要把名片放在后侧的裤袋里,这是一种很失礼不雅的行为。同 时要注意将别人的名片盒自己的名片分开夹好,避免忙乱之中将别人的名片当作自己的名片 递给对方。递送名片时要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那住名片的各个角,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以便对方阅读,以恭敬的态度,眼睛友好地注视对方,并用诚挚的语调说道 “这是我的名片,请以后多关照”。同时向多人递送名片时,可按由尊而卑或者由近及远的顺序,一次递送。初次相识,双方经介绍后,如果有名片则可取出名片送给对方。如果是实现约定好的面谈,或实现双都有所了解,不一定忙着交名片,可在社交结束临别之时取出名片递给对方,以加 深印象,表示愿意保持联络的诚意。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尽快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眼睛要友好地注视对方,并口称“谢 谢”,使对方感受到对他的尊重。接过名片后,应认真阅读一遍,最好将对方的名字、职务 轻声念出来,以示敬重。要将自己的名片郑重收藏于自己的名片夹或上衣口袋里,或者办公 室的显著位置。妥善收好名片后,应随之递上自己的名片。如果自己没有名片或没带名片,
2
应当首先向对方表示歉意,再如实说明原因。,拜访又叫拜会、拜见,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引言:
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不管是在商业洽谈,或是朋友的聚会中,我们都意识到,了解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日常交流有着至关重要。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1]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3]在西方, 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差异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不同。中餐的出菜顺序:首先是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4]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5]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咖啡、茶,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6]。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
结语:
探究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西方餐桌文化礼仪差异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信息误解,同时这必将在我们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将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度,饮食是人生活第一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映射,能在不同餐桌礼仪文化中游刃有余,是做好跨文化交流的前提,也必将是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催化剂。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西方餐桌礼仪滥觞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受拜占庭文化的启发,制定了许多精致的礼仪。到罗马帝国,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坐的椅子是坐高的,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佳肴传到皇帝的手中。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西方餐桌入座礼仪,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在十七世纪以前,习惯于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杂、严苛,不同民族用餐习惯也不同。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习惯把双手放在桌面上;英国人在不进食的时候,双手是放在大腿上的。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1)红酒杯:喝酒时应拿着杯脚,而非杯身,避免手温破坏酒的味道;
2)水杯:喝饮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渍;
3)白酒杯;
4)甜品匙;
5)甜品叉;
6)面包碟;
7)牛油刀;
8)鱼叉;
9)大叉(主菜叉);
10)餐巾: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
11)大刀(主菜刀);
12)鱼刀;
13)汤匙: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
入座礼仪
身为主人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唿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 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
基本社交礼仪
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当事人耳朵里。
2.气质是
4.1.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5.不要向朋友借钱。
6.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10.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
13.尊敬不喜欢
15.自我7.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8.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
11.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
9.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你的人。
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14.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及搞卫生的阿姨。掌。
16.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17.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
21.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
18.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20.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22.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24.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25.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
27.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
23.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26.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
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的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28.如果你看到一个贴子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
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会给人很大的激励。同时也会让人感激你。
-
欲了解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关于礼仪的西方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