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馈赠礼仪常识(实用12篇)
发布时间:2020-08-28西方馈赠礼仪常识(实用12篇)。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外国人的姓名与我国汉族人的姓名大不相同,除文字的区别之外,姓名的组成,排列顺序都不一样,还常带有冠词、缀词等。对我们来说难以掌握,而且不易区分。这里只对较常遇见的外国人姓名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ohnwilson译为约翰.维尔逊,john是名,wilson是姓。又如edwardadamdavis译为爱德华·亚当·戴维斯,edward是教名,adam是本人名,davis为姓。也有的人把母姓或与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姓作为第二个名字。在西方,还有人沿袭用父名或父辈名,在名后缀以小(junior)或罗马数字以示区别。如johnwilson,junior,译为小约翰.维廉,georgesmith,ⅲ,译为乔治·史密斯第三。
妇女的姓名,在结婚前都有自己的姓名,结婚后一般是自己的名加丈夫的姓。如玛丽.怀特(mariewhite)女士与约翰.戴维斯(johndavis)先生结婚,婚后女方姓名为玛丽.戴维斯(mariedavis)。
书写时常把名字缩写为一个字头,但姓不能缩写,如g.w.thomson,d.c.sullivan等。口头称呼一般称姓,如“怀特先生”、“史密斯先生”。正式场合一般要全称,但关系密切的常称本人名。家里人,亲友之间除称本人名外,还常用昵称(爱称)。以英文为本国文字的国家,姓名组成称呼基本与英、美人一样。
法国人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由二节或三节组成。前一、二节为个人名,最后一节为姓。有时姓名可达四、五节,多是教名和由长辈起的名字。但现在长名字越来越少。如:henrirenealbertguydemaupassant译为:亨利.勒内.阿贝尔.居伊.德.莫泊桑,一般简称guyde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法文名字中常常有le、la等冠词,de等介词,译成中文时,应与姓连译,如lafantaine拉方丹,legoff勒戈夫,de gaulle戴高乐,等。
妇女姓名,口头称呼基本同英文姓名。如姓名叫雅克琳.布尔热瓦(jacquelinebourgeois)的小姐与名弗朗索瓦.马丹结为夫妇,婚后该女士称马丹夫人,姓名为雅克琳.马丹(jacqueilinemartin)。
西班牙人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名字,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一般以父姓为自己的姓,但少数人也有用母姓为本人的姓。如:diegorodrigueezdesilvayvelasquez译为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贝拉斯克斯,de是介词,silva是父姓,y是连接词“和”,velasquez是母姓。已结婚妇女常把母姓去掉而加上丈夫的姓。通常口头称呼常称父姓,或第一节名字加父姓。如西班牙前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franco),其全名是:弗朗西斯科.保利诺.埃梅内希尔多.特奥杜洛.佛朗哥.巴蒙德(franciscopauolinohermenegildoteodulofrancobahamonde)。前四节为个人名字,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简称时,用第一节名字加父姓。
葡萄牙人姓名也多由三、四节组成,前一、二节是个人名字,接着是母姓,最后为父姓。简称时个人名一般加父姓。
西文与葡文中男性的姓名多以“o”结尾,女性的姓名多以“a”结尾。冠词、介词与姓连译。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在现如今的全球化时代,与西方人交往已经成为常事。不论是商务洽谈还是友好交流,了解和遵守西方的见面礼仪常识将帮助我们更加成功和顺利地与他们相处。本文将详细介绍见面西方礼仪的重要细节,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与西方人见面时展示出文化的尊重和友善。
对于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准时是西方礼仪的重要要点之一。在南欧等地区,稍晚到约会地点的行为或许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准时是非常重要的。在与西方人约定见面时间时,最好提前到达一段时间以确保自己准时抵达,并显示出自己的重视。在选择会面地点时,通常会选择公共场所,如咖啡馆或餐厅,因为这些地方更加方便、舒适且适合交流。
穿着得体也是见面西方礼仪的关键之一。事先了解见面的场合,选择适合的着装非常重要。在商务场合,正式的商务装是最安全的选择,它展现出你的专业和级别。当然,在非正式场合,如朋友聚会,可以选择更加休闲和舒适的装束。重要的是表现出自己的整洁和仪态,并尽量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过于庸俗的服装。
与西方人见面时,握手是常见的问候方式。握手应该是坚定而不松懈的,同时要与对方保持适度的眼神接触,并且展示出一个自信和友善的微笑。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握手通常是男女见面的一种方式,但在某些国家或场合,女性可能会主动提供或期望得到双方亲吻脸颊的问候方式。谨记,在与西方人见面时,要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除了言谈举止,礼仪中的细节也非常重要。当你在与西方人见面时,始终要保持礼貌和尊重。对于陌生人或年长者,使用"先生"或"女士"这样的尊称来称呼他们是非常合适的。在交流中,注意使用诚恳而友善的语言,并尽量避免使用粗俗或冒犯的语言。在用餐时,要学会使用刀和叉等餐具,避免将手直接用于吃东西。同时,切勿抢先动餐,等待主人或长辈先开始进食。
赠送礼物是西方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与西方人会面时,礼物是一种表达尊重和友善的方式。常见的礼物如鲜花、巧克力、葡萄酒等,但要确保礼物的选择与对方的兴趣和习俗相符。在递交礼物时,学会使用双手递交,同时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西方国家,开礼物时并不是立即进行的,而是留到后来才打开。
见面的西方礼仪常识是与西方人交往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了解西方的见面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对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以及与西方人建立积极友好的关系。通过准时到达、得体的着装、握手问候、注意细节和赠送礼物,我们可以成为更加受欢迎和接受的交往伙伴。最重要的是,不断尝试并适应西方的礼仪,因为这是用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友谊的一剂良方。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不少人在吃西餐时,都会担心“失礼”。其实,所谓餐桌礼仪是为了让餐膳可以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的实用守则。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很多的,下面就我所知道有一些方面与你共享一下:
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中华橱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中华橱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尚品企划和中华橱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橱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中华橱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儿童西方礼仪小常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文化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要想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懂得一些简单的礼仪小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为小学生们详细介绍关于西方礼仪方面的小常识。
1. 礼貌用语
在西方社会中,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向别人问好还是告别,都需要用到礼貌用语。在与他人交往中,问候语“Hello”(你好)和“Hi”(嗨)是非常基本和常用的。在道别时,可以说“Goodbye”(再见)或“Bye”(拜拜),这些是简单而有礼貌的表达方式。而如果想要更加友好地告别,也可以说“See you later”(回头见)或“Take care”(注意安全)。
2. 餐桌礼仪
在西方社会,餐桌礼仪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用餐前需要洗手,而吃饭时也需要使用餐具。西方人用餐一般是从左到右,先是盘子,然后是刀和叉子。在用餐时,需要拿起餐具,用刀切食物,并用叉子夹起食物放入嘴里。餐桌上的饮品一般是放在杯子中,并用右手拿住杯柄进行饮用。
3. 礼物文化
在西方文化中,礼品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送礼物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一种表达爱和关怀的方式。送礼时需要注意礼品的价值,不能太过昂贵,也不能过于廉价,以免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好选取一些小巧精致、实用的礼品,例如文具、书籍、手工艺品、巧克力等。
4. 社交礼仪
在社交方面,西方社会也有着一定的礼仪规范。在社交中,需要注重注意力和交流能力。在与别人交流时,需要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和微笑,同时要注意手势和姿态,不做太过急躁和咄咄逼人的行为,也不要太过拘谨和压抑。另外,在参加派对等社交活动时,需要尊重主人,遵守场合及主人的要求,不要太过张扬和露骨。
总之,懂得西方礼仪小常识,是融入西方社会、提升生活品质的必备素质,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已经对西方礼仪有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认识。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刀叉摆法:
1、刀叉并拢、刀刃朝内刀叉的摆法是个信号,藉此告诉侍者什么时候收走盘子。
2、若刀叉置于盘子两侧时,表示仍在进餐中。
3、刀叉平行摆放时,表示用餐完毕。
另外一种摆法,在大众餐厅用餐时,从头到尾只用一副刀叉,盘子收走了,用过的刀叉还会留在桌上继续吃下一道菜。这时,不要把刀叉直接贴放在桌上,而是将刀口放在叉齿间,并且刀刃朝下。
只有一副餐具时的刀叉摆法
休息时摆法用餐完毕时摆法当用餐完毕后,可顺手将盘上的刀叉并拢,并且保持刀刃的方向是朝内状态,不仅能使你的桌面变得更为整洁,也让服务生可以方便收拾餐具。
无需餐具的食物用餐方式
有些食物是不用餐具而用手拿着吃的,称为Finger Food,通常餐前酒与正餐之前都会先送上这类食物,以便先填一下肚子保护胃膜。
另外,在空腹的时候,血糖会降低,吃一点东西会使心情沉静而愉悦。 比较常见的咸点心是Canapé,就是小片的薄面包或是饼干上面放火腿、燻鱼等。一般都是三块,直接用手拿着吃就行了。要一口吃完,不要只咬一半,这样反而不雅。
面包乳酪
面包基本上是用手掰下一块就抹一块奶油。但是葡萄面包和德国的黑面包用手掰很容易碎,这时就用刀把一片面包切成两半,全部抹上奶油后,直接用手拿着分几次吃掉。
用双手掰开面包,刀上沾抹奶油
披萨
吃披萨就像我们吃包子、馒头一样,没有明定的规矩,可自由发挥。
用刀柄或叉子盛着吃
「拿坡里式(Napoli)披萨」是边缘皮厚、中间皮薄,所以直接用手拿着吃是不太方便,可用刀子先切下前半的三角尖,软趴趴的地方用叉子盛着吃;剩下较硬的地方比较好拿,可直接用手拿着吃。
「美式披萨」是厚底皮,便于用手直接拿着吃。
披萨大都是用马自拉起司(Mozzarella),这种起司黏连着饼,很难扯断,也需要刀叉来帮忙理清纠缠。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在西方文化中,商务晚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商业交流和建立长期的商务关系。参加商务晚宴时,我们需要了解西方商务晚宴的礼仪常识,以便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本文将详细介绍西方商务晚宴的礼仪常识,帮助我们成功地参加这种重要的商务活动。
1. 穿着得体
在西方商务晚宴中,穿着正式得体是必不可少的。男士应穿着西装、领带和正式鞋子。女士则应穿着正式的连衣裙或套装。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夸张的服装,保持庄重和专业形象。
2. 入座礼仪
在晚宴开始时,主持人会安排座位。我们需要等待主持人告知座位,然后根据指示走向自己的座位。在入座时,应礼貌地用右手迅速给予对面的人握手,并自我介绍。坐下后,我们要注意坐姿,保持坐直,不要躺在椅子上或交叉双腿。
3. 用餐礼仪
在西方商务晚宴上,用餐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了解一些基本规则,以避免举止不当。首先,我们不应过分用力地敲打餐具,要轻柔地用餐。其次,在开始进食前,应等待主人示意或主人首先动筷,沿袭早于圆桌坐上的较年长者将率领,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切勿提前动筷,以免给人不尊重的感觉。同时,吃饭时要保持小声细语,并尽量保持饭相的整洁。
4. 交谈礼仪
在西方商务晚宴上,交谈是建立商务关系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遵循一些交谈礼仪的规则。首先,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要过分地中断或打断别人的发言。其次,我们要保持适度的眼神接触,展示出诚意和尊重。另外,我们需要注重倾听,积极回应他人的发言,并避免夸夸其谈或炫耀自己的成就。
5. 礼品赠送
在西方商务晚宴中,礼品赠送是常见的礼仪行为。如果我们受邀参加商务晚宴,感谢主持人的邀请,可以携带一份小礼物表示感激。一般来说,礼品不应过于显眼或奢华,如花束或高价值的商品。常见的礼物包括葡萄酒、巧克力或一本精美的书籍。在交接礼物时,要以右手递给对方,并致以真诚的问候和祝福。
总结起来,参加西方商务晚宴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礼仪常识。穿着得体,入座时进行自我介绍,用餐时遵循基本的餐桌礼仪,恰当地交谈并尊重他人的观点,以及适时赠送小礼物以表达谢意。通过遵守这些礼仪规则,我们将能够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稳固的商务关系,获得成功的商业交流。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不同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不同。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不同,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不同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在西方, 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不同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不同。中餐的出菜顺序:首先是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咖啡、茶,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不同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不同。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
拓展:中西方餐桌差异
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礼仪的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
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
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第三,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的,所以,他的摆放也是有外向内的。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 比较正式的餐会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档的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的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
这样看来,西餐中的餐具摆放是很有讲究的,所以我们用餐的时候绝对不能失礼。要严格按照餐具的摆放进行用餐。
第四,从进餐时的礼节看差异。
一般中国人吃饭也很有讲究。
首先在进餐时,要先请客人,若站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如果你口里在嚼着东西,切记,不要说话,以免喷出饭粒,造成尴尬。
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个人一个盘子,就不存在夹菜的问题,但是他们一般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说话,所以吃东西时尽量的不说话的,只有在吃甜点的时候,可以聊一些,轻松地话题。
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复杂,如果弄错了餐具也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这样的:菜盘两边如摆放了几副刀叉,应先用最外边的。第一道菜吃完,侍者会将菜盘 与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几把不同大小的刀叉匙,则用途不同。
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由于民族、生活习惯、生活经历、宗教信仰以及性格、爱好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礼品的态度是不同的,或喜爱或忌讳或厌恶等等,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投其所好、避其禁忌的原则。
尤其强调要避其禁忌。馈赠前一定要了解受礼者的喜好,尤其是禁忌。例如,中国人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如,白色虽有纯洁无理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悲哀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为“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这类禁忌,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遵循,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Fifth 饮酒注意事项
酒,是西方餐饮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握葡萄酒杯要以握住杯脚的部分来持杯,不然手的温度会使其风味改变。
就餐过程中有几类酒,开胃酒,主菜佐酒,值得一提的是,主菜佐酒依菜而定。如果点了红肉或酱色浓厚的菜,最好配红酒。佐餐酒与主菜的匹配对于享受进餐的过程非常关键。当然这是由主人安排的。甜酒搭配甜品,甜点过后还有餐后酒。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西方餐桌刀叉礼仪
如何使用刀叉:
1.进餐时,餐盘在中间,那么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盘子的右边,叉子放在左边。一般右手写字的人,饮用西餐时,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来端。
2.在桌子上摆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过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须在摆放的刀叉用完后随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3.刀叉是从外侧向里侧按顺序使用(也就是说事先按使用顺序由外向里依次摆放)。
4.进餐时,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双成对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汤时,则只是把勺子放在右边——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蛎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蛎叉食用。
5.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而决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区别。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要用中号刀。叉或勺一般随刀的大小而变。喝汤时,要用大号勺,而喝咖啡和吃冰激凌时,则用小号为宜。
6.忌讳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来布菜。
7.不能用叉子扎着食物进口,而应把食物铲起入口。当然现在这个规则已经变得不是那么的严格。英国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扎起来,送入口中,如果是烧烂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拨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国人用同样的方法切肉,然后右手放下餐刀,换用餐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铲起来,送入口中,吃烧烂的蔬菜也是这样铲起来吃。
8.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面条时,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么用右手来握叉倒是简易方便的。没有大块的肉要切的话,例如素食盘,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么,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来进餐。
9.为了安全起见,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这也是对旁边的人的一种尊重。
10.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除了礼节上的要求,刀子入口也是危险的。
西餐餐具的使用法则
中餐的餐具只有一双筷子,而西餐餐具却是琳琅满目的一整排。请放轻松,餐具摆放虽然多,但其实只是为四道菜而准备。这四道菜是前菜、汤、鱼、肉,餐厅只是将餐具一次全摆出来了而已。
喝汤的礼仪Soup
(1).西餐的汤分为清汤及浓汤,较正式的餐厅在供应清汤时使用椭圆形汤匙及汤杯,供应浓汤时使用圆形汤匙及宽口汤盘。
(2).拿汤匙的姿势是由内经外侧舀食。
(3).西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声音。用汤时,不可用嘴将汤吹凉。可轻轻摇动汤使其稍凉。
(4).食用完毕后把汤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盘上,或是放在盘中。将汤匙的柄放在右边,而汤匙凹陷的部份向上;汤杯与汤盘都是如此。
食用面包的礼仪Bread
(1).面包的位置于主菜的左侧。食用时可用左手拿面包,再用右手把面包撕成小块,然后用左手拿着小面包,用右手涂抹奶油。把面包撕成小块后再涂奶。
(2).在意大利餐厅中,有时会以橄榄油取代奶油。
(3).面包切忌用刀子切割。
食用沙拉Salad
(1).色拉盘放在主菜盘的左边。
(2).美国人通常将色拉供应于主菜前,而欧洲人通常将色拉放于主菜后供应。
(3).色拉用叉子吃,如菜叶太大,可用刀在盘中切割,然后再用叉子吃。
食用鱼、虾、海鲜
1.食用半只龙虾时,应左手持叉,将虾尾叉起,右手持刀,插进尾端,压住虾壳,用叉将虾肉拖出再切食。龙虾脚可用手指撕去虾壳食之。
2.吃鱼片以吃一片切一片为原则,可用右手持叉进食,或用鱼刀。
3.食用带头尾及骨头的全鱼时,宜先将头、尾切除,再去鳍,将切下的头尾鳍放在盘子一边,再吃鱼肉。
4.去除鱼骨,要用刀叉,不能用手。若口中有鱼骨或其它骨刺,则可用手从合拢的唇间取出,放在盘子上。
5.全鱼吃完鱼的上层,切勿翻身,应用刀叉剥除龙骨再吃下层鱼肉。
6.附带的柠檬片,宜用刀叉挤汁。
食用虾、蟹时,待应都会端上一碗洗手水。
食用肉类
(1).认识牛排的熟度。
*犹带血的是rare。
*半生的是medium rare。
*七分熟的是medium。
*熟透的是welldone。
牛肉可依自己喜好熟度点餐,但猪肉及鸡肉均为全熟供应。
(2).切牛排应由外侧向内。一次未切下,再切一次,不能像拉锯子方式切,亦不要拉扯,勿发出声响,肉的大小以一口为宜。
(3).嚼食肉时,两唇合拢,不要出声。嚼肉食勿说话或以刀叉比画。
(4).吃肉时宜切一块吃一块,勿将肉全部一次切小块,会导致肉汁流失,及温度下降。
(5).烤鸡或炸鸡,在正式场合用刀叉吃。
食用水果Fruit甜点Dessert
(1).蛋糕及派、饼,用叉取食,较硬者用刀切割后,用叉取食。
(2).冰淇淋、布丁等,用匙取食。硬饼干小块的,用手取食。
(3).粒状水果如葡萄,可用手抓来吃。如需吐籽,应吐于掌中再放在碟里。
(4).多汁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应用匙取食。
(5).西餐在吃完水果时,常上洗手钵(finger bowl),所盛的水,供洗手用。只用来洗手指,勿将整个手伸进去。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西方敬酒礼仪在国际社交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西方敬酒礼仪的常识是成功进行国际交往的关键。本文将详细、具体且生动地解析西方敬酒礼仪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国际社交场合的挑战。
了解酒杯的摆放和使用是西方敬酒礼仪的基础。在正式的社交宴会中,酒杯通常摆放在餐具的右上方,与餐具的排列形成一个“V”字的形状。在敬酒过程中,应使用右手拿起酒杯并适度地摇晃一下,以使酒液均匀地分布在杯中。敬酒时应注意杯子既不要离眼睛太远,也不要太接近,以避免意外溅出。
掌握敬酒的顺序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西方,通常会有一个主持人或者宴会的主人来引导敬酒程序。按照惯例,主人将首先向来宾致意并敬酒,然后是重要的宾客、长辈和其他特殊身份的人。在敬酒时,主人和来宾都应站起身,举起酒杯,对着对方微笑并表示敬意,然后轻轻碰杯,并说一句祝酒词,比如“干杯”、“为了友谊”等。碰杯时,应尽量避免产生太大的声音,以免过于喧闹。
了解西方国家的特殊敬酒习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婚礼或者生日派对,西方人会采用特殊的敬酒仪式来庆祝。例如,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会分别祝福对方,并喝下一杯香槟或其他指定的酒品。在生日派对上,寿星通常会先进行一个简短的致辞,然后带领大家一起敬酒。在这些场合中,敬酒的方式和顺序可能会有一些特殊要求,因此确保事先了解并遵守这些习俗是必要的。
要注意酒量和酒品的选择。西方文化中,谨慎控制自己的饮酒量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交宴会上,不要过量地饮酒,以免出现尴尬的情况或者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同时,酒品的选择也需要注意。在不清楚主人提供的酒品种类时,可以询问侍者或者跟随主人的选择。如果您不喝酒或者对特定类型的酒品过敏,可以礼貌地拒绝,以避免任何尴尬或者不适。
通过了解西方敬酒礼仪的常识,我们可以更自信和从容地应对国际社交场合的挑战。合适的举止和得体的表达方式将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促进交流和互动。因此,在参加西方社交活动之前,我们应该仔细学习和熟悉西方敬酒礼仪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自己在国际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得体和优雅。
⧈ 西方馈赠礼仪常识 ⧈
西方的餐桌礼仪
1、辨认餐桌刀叉
一份正宗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面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汤用汤匙、甜品用叉匙、红酒酒杯、白酒酒杯。
2、正确摆放餐巾
餐巾不仅要摆在腿上,还应该注意要将其对折,并将折痕靠近自己。中途暂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或用刀压着餐巾一角任其垂下,绝对不要将其挂在椅背上或放回餐桌上。
3、怎么使用刀叉
如果实在记不清刀叉用途,就只记住使用刀叉次序一定是由外至内。还有在使用刀叉时一定不要动用“蛮力”,要以前臂的力气切食物,使刀叉基本呈90度角的状态,如中途离席,刀叉应呈“八”字放置,叉背向上放,这表示“我还没吃完呢”。叉背向下表示用餐完毕,侍应生会过来收走盘子,已经吃饱的话,应该把刀叉并排放在盘子右面,叉背向下,刀在叉子的右侧。
4、双手取食物
向自己的盘中取食物时,一定要用双手。取一只烤土豆也要用左手拿叉、右手持汤匙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盘中。不要只用一只叉子将食物叉到盘中了事,那是极不礼貌的。
5、喝汤及吃面包
汤很热也绝不可以用嘴吹气。舀第一匙的作用就是“探热”,一般不要舀太满。汤匙要由内向外舀,汤剩下不多时可以将汤盘轻轻向外倾斜。吃面包时,一定不要将整个面包拿起来放入口中咬着吃。合乎礼仪的吃法是把面包用手撕成小片,再缓缓放入口中。
6、主菜的礼仪
吃肉扒要从左边切起。吃鱼时要注意,吃完上面的鱼肉后不要将鱼翻身,而应用刀叉挑去整付鱼骨后再吃下面的鱼肉。吃时,第一步先要将刀子插入虾壳和虾肉之间,使之剥离,再将肉取出,慢慢地切片享用。
7、水果及甜品
吃应从自己面前的一侧吃起,如果是三角型蛋糕则应从顶上开始吃。餐后水果一般都是切皮去籽后的果块,吃起来很方便,如果像哈蜜瓜一样连皮的瓜类,应先切去皮现切小块食用。
8、其他
饮用鸡尾酒是一种礼貌,如果你不胜酒力,或不知道在这种场合应该点什么,那么PINK LADY 或DAIQUIRI保你不会醉醺醺地失态。
西方餐桌礼仪的禁忌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的时候(如牛扒)应该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要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的时候身体可以略向前靠,两臂应该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
想了解更多西方馈赠礼仪常识的资讯,请访问:西方馈赠礼仪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