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合同范本|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经典十一篇)

发布时间:2019-06-21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经典十一篇)。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 谁恐惧,谁就要受折磨,并且已经受着他的恐惧的折磨。——蒙田

2) 恐惧与勇敢近在咫尺,而且互相共存——向敌阵突进的人,最晓得个中实情。——棱罗

3) 虽然危险并未临近,而迎头邀击比长久注视其前来的好,因为如果一个人注视过久,他是很有睡觉的可能的。——培根

4) 软弱甚至比恶行更有害于德性。——拉罗什富科

5) 人的勇气能承担一切重负;人的耐心能忍受绝大部分痛苦。——塞缪尔·约翰逊

6) 在不幸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通常总是使卑怯的心灵恼怒,而使高尚的心灵喜悦的。——卢梭

7) 你要像一棵桷树,大风将树吹折,然而巨大的树干却永远挺直。——裴多菲

8) 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拿破仑

9)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福楼拜

10)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戴尔·卡耐基

11) 我们处于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向什么方向移动。 ——霍姆兹

12) 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 ——洛克

13) 儿童恐怖的重要基础既然是痛苦,锻炼儿童使他们不恐怖不怕危险的方法就是使他们受惯痛苦。 ——洛克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

14)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5)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优秀的官在于学习,学习而成为优秀的官。

2、不积累亏(kuǐ)步骤,不,不积小流,除了成江海。

3、给我一个桃子,给我一个李子。-(雅韵诗经)。

4、对的时间不如对的地方,对的地方不如对的人。-(孟子公孙丑)。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周而不比。

6、老的,老的;年轻的,年轻的,年轻的。

7、天造孽,不如违背;因为他们作了孽,就不能存活。

8、旧时英雄立安,约束约束;烈士年老了,充满了勇气。-(三国演义。

9、一句好话在三个冬天温暖,一句粗话在六月寒冷伤人。

10、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殆。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忠言利于行。

12、你可以怀疑,怀疑是拆开信来的;读书是渐入佳境,渐入佳境是成功之底。”-马克西姆Lianbi。

13、儿子在河上说:“死人都这么死吗?在时钟。

14、智者无疑惑,贤者无烦恼,勇者无所畏惧。

15、道是不同的,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的事业来合作。

16、忠言逆耳利于生意,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六后史家。

17、求你为我的父母哀哭,将我领出来。

18、世上难的事,做起来容易;天下大事,细枝末节。

19、善虽小不可不行,恶虽小不可不行-(三国演义。

2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蠢人也会给。施,记。

21、一个人不能被等级所腐化,不能摆脱贫穷和等级,不能被武力所征服。

22、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倦。“仪式”

23、黑发不知早上学,白发悔读书迟。

24、说话的,无罪。听见的,受训诲。

25、不要担心人的无知,担心人的无知。

26、要看千万里,才能看得更高。

27、精于策略,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28、人民最宝贵,国家次之,国王最不宝贵。-孟子全心全意。

29、野生动物的品质,历史的品质。温柔,那么绅士。

30、与其拥有所有的书,不如没有书。-孟子全心全意。

31、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长久的。-庄子的健康之王。

32、不说话的人聪明。-(诗经大序。

33、由俭到奢是容易的,由奢到俭是困难的。-宋司马光教简世康。

34、人无礼不死。-(诗经)中的风鼠。

35、善与恶随自己的脚步而来。

36、用思想做的事,也要用思想做。-唐韩愈,金学杰。

37、有真正才能的人永远不会可怜他;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夸耀学问。”-马克西姆Lianbi。

38、一年的计划是春,一天的计划是阴,一胎的计划是和,一生的计划是勤。

39、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只是能改变的人,永远也不会太好。

40、紧紧抱着的树,在一把手中诞生;一座九层楼高的塔楼,从地下拔地而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李白.蜀道难)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9.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1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1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1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4.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8.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9.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2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2、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荀子·大略》

3、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4、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庄子·杂篇·外物》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

6、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

7、居移气,养移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8、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史记·汲郑列传》

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第一章》

10、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第二十八章》

11、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12、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

1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15、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16、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1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第一章》

19、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2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道经·第二章》

2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22、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35章非命(上)》

2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24、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经·葛覃》

2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6、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

27、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荀子·法行》

28、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29、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30、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诗经·汾沮洳》

31、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亲士》

32、不能则学,疑则问——《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3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

3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

35、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墨子·05章七患》

3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修身》

38、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3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第二十章》

4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

41、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02章修身》

4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43、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荀子·王制》

44、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45、万事莫贵于义。——《墨子·47章贵义》

46、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47、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4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50、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荀子·王制》

51、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墨子·49章鲁问》

5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53、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实——《管子·参患》

5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5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子家训》

56、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管子·法法》

57、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58、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5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传习录·卷下·右南大吉录》

60、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第十三章》

6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62、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63、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五节》

6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6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66、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墨子·09章尚贤(中)》

67、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第三十二章》

68、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01章亲士》

69、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中庸·第六章》

7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诗经·击鼓》

71、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72、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荀子·富国》

73、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墨子·04章法仪》

7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7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76、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77、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墨子·天志(上)》

78、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40章经(上)》

79、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管子·法法》

80、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8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

82、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孝经·诸侯》

83、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杂篇·盗跖》

8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85、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益”“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3、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学习国学的三大益处: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4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4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4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4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4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47.6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48.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4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5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2.6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5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5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5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5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5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6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庄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2、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中庸·第十三章》

3、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王制》

5、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7、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士》

8、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16章兼爱(下)》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10、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墨子·21章节用(中)》

11、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将仲子》

12、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13、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14、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22章节用(下)》

15、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

1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17、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18、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20、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荀子·荣辱》

2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庶人》

22、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诗经·汾沮洳》

23、言多必失。——《朱子家训》

24、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大学·第一章》

2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26、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27、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第四章》

28、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29、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史记·日者列传》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3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3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

3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34、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35、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第七章》

3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荀子·修身》

37、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第十七章》

3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3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40、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周易》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7、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

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

9、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

10、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

1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13、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周易》

1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

15、冥豫在上,何可长也。——《周易》

16、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

21、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周易》

2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吕氏春秋》

23、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6、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吕氏春秋》

27、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9、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30、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周易》

31、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

32、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33、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吕氏春秋》

3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35、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

36、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37、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管子》

38、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39、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4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

44、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

4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4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4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49、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周易》

5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5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5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

5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

54、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周易》

55、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周易》

56、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57、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5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59、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周易》

60、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6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6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63、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

64、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6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66、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管子》

6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6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6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7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71、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周易》

7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省心录》

7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7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75、器满则倾,志满则覆。——《韩非子》

76、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7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7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7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8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8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醒世格言》

8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经》

8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8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周易》

8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88、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89、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周易》

90、贫则见廉,富则见义。——《墨子》

9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92、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周易》

93、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周易》

94、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

9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9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9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98、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吕氏春秋》

9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0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0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10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03、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10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105、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周易》

106、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

10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

10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0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10、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111、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周易》

1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13、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1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15、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周易》

11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11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1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19、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

120、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

121、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墨子》

12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23、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韩非子》

12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26、故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孙子兵法》

127、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周易》

12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12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13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131、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周易》

132、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

133、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周易》

134、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周易》

1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3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3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39、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增广贤文》

1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41、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

14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143、天地不交,否。天地交,而万物通。——《周易》

144、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145、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管子》

146、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

14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148、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

14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150、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

151、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孙子兵法》

15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 形容教师的国学经典名句 ⬣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1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