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本|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必备十一篇)
发布时间:2019-06-19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必备十一篇)。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教学目标
1. 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 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 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2、认识其它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
生多说。
3、看图:
(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
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
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3+4= 9-5= 4+6= 0+8=
10-7= 5+2 = 6-0= 7+2=
14-4= 5+6= 12-6= 8+8=
7+8= 13-10= 6+8= 15-9=
2+2+6= 7+3+4= 8+6-4= 10-3+2=
7○11-10 14○8+6 17○9+7 8=8○0 4○6=10
3、想一想、填一填(8分、9分、8分、4分、6分)共35分。
(3)计算7+5时,把( )分成( )和( ),先把( )和( )凑成10,再算( )加( )等于( )。
(4)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妈妈买了8个苹果,吃了4个,还剩多少个?
(2)菜地里有9棵萝卜,小白兔第1次拨了3个,第2次拨了5个,地里还有几个萝卜?
3、我家有一盆花,第1天开4朵花,第2天开3朵花,两天一共开了几朵花?
(4)王老师买了9本练习本,送给3个同学6本, 还剩多少本?
1、补充问题。
2、列式: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1教学目标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半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词汇时钟、时针、分针。
(4)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针、分针的认识幼儿已经掌握,但对于它们的运转关系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数学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
3重点难点
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显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时钟
1、什么声音教师对,是闹钟。除了闹钟,它还有好多同伴呢。他们的形状不太一样,但是他们的身上也有相同的地方,请你找一找。
2、出示PPT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活动2【讲授】认识时针和分针
1、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时钟的作用,可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不知道,有一天妈妈告诉豆豆600钟看动画片,当他打开电视,动画片都演完了,豆豆伤心的哭了,我们和豆豆一起学习时钟认识时间吧。
2、引导认识时针、分针。
内容时钟有时针(拼音shzhēn),走1格就是1个小时,还有分针(拼音fēnzhēn),分针跑的快,跑1圈才1个小时。时针短,分针长。
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复述一遍时钟的钟面知识
活动3【活动】认识整点半点
1、大家都认识时针和分针了,那我们就和豆豆一起来学整点和半点,以后就知道什么时候看动画片了。
2、学习整点教师使用实物钟,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个数字)表示100,同样方法拨200、300、、、、、、让孩子们一起说后面(引导幼儿发现小结分针指到1200时,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了解时间读法,100读作一点以及整点的写法。
3、幼儿操作请看看PPT,看看豆豆一天的生活,小朋友用时钟帮他拨出一天所做的事情。
看PPT说出时间并拨钟,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进行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
4、课中休息我们已经看了很长的PPT,现在我们的眼睛需要休息一下,玩一个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5、学习半点师眼睛用的时间长了就需要休息,豆豆看动画片半个小时妈妈就让他眼睛休息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半点。[教师将时针、分针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拨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起,经过15,指到6时,正好走了半圈(多远)这时,时针走到那个数字前面,就是几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到6上面,时针走到几前面,就是几点半。引导幼儿发现小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幼儿操作看PPT说出时间并请幼儿在规定时间能拨出半点。
活动4【练习】游戏练习
老狼老狼几点钟豆豆非常开心自己学会了认识时钟,请来了他的朋友来考考小朋友,开始啦!教师请豆豆的朋友灰太狼出时间如700,130、900,630、1030等,小朋友用长短铅笔摆出时间,摆出时间后让豆豆的朋友来检查,若灰太狼说1130,小朋友将钟反个面,不让灰太狼看,否则灰太狼会拿走时钟练习纸,摆错时间也会拿走。
活动5【作业】作业
完成书上练习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2016~2017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青岛版)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2016~2017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青岛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我会口算(一步计算的每小题0.5分,两步计算的每小题1分,共10分)
19-7= 4+13= 3+12= 8+7=
5+5= 9+9= 16-9= 5+9=
3+4+6= 7+4+9= 19-8-7=
5+7-3= 13-5+10= 18-6-7=
二、我也会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1,这个数读作( )。
2、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3、16是一个( )位数,高位上的数表示1个( )。
4、两个数的和是15,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 )。
5、两个数的差是6,减数是6,被减数是( )。
6、看图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 ),( )
7、( )比15少9。
8、看一看12, 5, 9, 18, 16, 7, 14, 8, 15, 3, 19, 6, 13。
(1)上面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从左边数15是第( )个数,
(3)从右边数7排在第( );
(4)16的左边有( )个数,右边有( )个数。
9、在○里填上“>” ,“<”或“=” 。
(1)17+0○17-0 (2)6+7○17-5 (3)15-9○12-4
10、按规律填数。
(1)0 3 6 9 12 ( );
(2)20 16 12 8 ( ).
三、画一画,圈一圈(前3小题每小题2分,第4小题6分,共12分)
1、下面高的画“√”矮的画“○”。 2、下面厚的画“√”、薄的`画“○”。
3、哪根绳子长?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4、把每行中不是同类的圈起来。
四、数一数,涂一涂(每空和每种图形用统计图的表示各占2分,共16分)
1、看图填空。
2、根据填空完成下面的统计图。(用“√”代替)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五、看图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六、解决实际问题(共36分)
1、(本小题4分)小刚今年13岁,小强今年9岁,2年前小强比小刚小几岁?
□○□=□(岁)
2、(本小题12分)学校在庆元旦活动中举办演唱会,如下图:
3、(本小题4分)学校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一年级一班扎了12枝花,二班比一班少扎5枝花,二班扎了多少枝花?
□○□=□(盆)
4、(本小题8分)学校开展清洁卫生校园活动,动员大家捡拾塑料瓶,一班拾了5包,二班拾了6包,三班拾了3包。一共拾了多少包?
□○□=□(包) □○□=□(包)
5、(本小题8分)小明是个爱观察和思考的孩子,他在去公园的公共汽车上看到原来有乘客12人,到了少年宫站下去5人,又上来7人。公共汽车上现在有乘客多少人?
□○□=□(人) □○□=□(人)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铅笔盒、橡皮、动物图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新授导入
1、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 “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1)小组成员一起给小动物们分一分房间。
(2)用“上”“下”说一说小动物们的位置关系。
(3)汇报:哪一小组把你们分房的情况说一说?(引导学生用“上”“下”关系描述)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4)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5)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小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二、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3、猜一猜: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上课用的卡片放进这个箱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到卡片吗?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
生:1号盒子,2号盒子,3号盒子。
师:这可是个神奇的箱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不过,它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提示,第一个提示:卡片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 2号盒子或3号盒子)
第二个提示: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卡片在1号盒子下面,它就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卡片还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卡片)你们真能干。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卡片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三、实践应用
1、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课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看看吧!(电脑演示:书柜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小狗、小镜子)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2.律动(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1)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2)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3)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师配乐示范说)
(4)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
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
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
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
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说位置关系。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南方吗?没去过南方的同学别遗憾,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南方的风景画。这幅画美吗?美在哪儿?对!小桥、流水、小船、人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图说一句话吗?
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人在桥的上面,桥在人的下面。
②河水在人的下面,小船在桥的下面。
③其他。
2、数学游戏:分房子。
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又为小动物们盖了一座新房,管理员叔叔正准备把房子分给四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各有各的想法,你们能帮小动物按照它们的想法住进新房吗?
住在最下面,是第 层; 住在最上面,是 层;第2层住的是谁 ,它在 的上面, 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大象说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间;小猫说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间;小兔说它想住在小猫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说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学们,请你帮它们安排好房间好吗?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小动物们都高兴地住进了新家。它们夸你们真是一群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3、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聪明屋。
老师带你们到聪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有三个小女孩分别叫小红、小兰、小英,她们住在同一座楼里,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请你猜猜看小兰住在哪儿?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写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卡片, 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看小兰到底住在哪层楼?
学生根据题意讨论,按楼层摆卡片。全班交流反馈。
(2)正反口令游戏。
①听老师口令,学生指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上”。
②听老师口令,指相反的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下”。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着“上”“下”关系的物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吧!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
2、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
要求:
(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
(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
【一起合同网】编辑们互相安利的暗号: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 一年级数学课件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课件出示第7题,
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比较熟练地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和探索掌握8、9的组成。
投影出示8个圆花片,同时,学生拿出8个圆花片。
(1)师生同步演示操作: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在桌上模仿着同步移动,移动一个圆花片。
提问:这样移动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2)师生再同步移动一个圆花片,让学生说一说8的组成以及推想出8的另一种相关的组成。
(3)同桌两人共同依次再分一分,说一说。
(4)反馈并演示8的其它几种分法,填写8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由说一说8的组成。
(6)小组交流讨论:怎样按顺序把8分成两部分?怎样很快记住8的这些组成。
多媒体出示9个贝壳图,电脑演示依次一个一个的翻贝壳。
(1)激疑:把9个贝壳依次一个一个翻过来,每翻一个,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还能想到什么?
(2)学生拿出9个硬币,独立操作探索并填写课本。
(3)同桌相互检查交流。
(4)学生自由说一说9的组成。
1.有序地涂一涂,并说出每涂一个,关于8的组成可以看成什么?
2.完成第34页第7题,同桌对口令巩固8、9的组成,加强学生记忆。
3.独立完成第34页第8题,集体订正。
4.游戏“找房子”。
4间房子贴在黑板上,分别标有6、7、8、9。学生每人一个小动物,看小动物身上的两个数合起来是几,就把它贴到标有几的房子上。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记住8和9的组成?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本课通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
课前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戏,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开口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品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三组练习结束后进行小结。
三、练习天地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学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说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五、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描述它们的大小。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能力: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数数,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有序的观察图,数数手口一致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仪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在我们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你们说的真好,正好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实物投影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能用上数字吗?
(1) 生自由说,同桌互相说。
(2) 指名说。引导学生在序地观察并一一数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有序地排列。1-10也可10-1。可适当担些小问题:
(1)最小,哪个数最大。
(2)双数还有哪些,单数还有哪些?
(3)你还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引导学生数身边的物体。数字就藏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2、实践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看一看,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回家以后把今天学过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头大象 2只兔子 3个蘑菇 4只松鼠 5个汉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树 9只鸟 10只蝴蝶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
教学反思
《可爱的校园》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小学校门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对10以内各数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故事情境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也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在观察情境图时,开始我没有限制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观察方法,同时体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物体最简单;然后利用同座之间互相说来取长补短,给学生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思维得到了发散和提高。在课的最后,我们一起观察教室学生们兴奋极了,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到处去寻找数学问题,收获很大。
-
需要更多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网内容,请访问至: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