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汇编10篇)
发布时间:2019-06-08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汇编10篇)。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发下这么一本书时,我就已经感到纳闷了,这本书为什么叫《最后一块拼图》难道讲得着的就是最后一块拼图吗?本文主要讲了一位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父亲的德国小男孩——科尔内留斯,这个男孩从小就有着钢琴方面的天赋。
母亲总是沉浸在父亲不辞而别的阴影中,他一天到晚玩着拼图,可是,拼图总是缺少最后一个角,一次在偶然的机会中使科尔内留斯认识了亨利埃特,那女孩仿佛是中了魔法的公主,把科尔内留斯带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他的帮助下,科尔内留斯来到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交识了一个又一个朋友,在浓情音乐酒吧、绿森酒店……这些地方不仅让科尔内留斯展现除了他优秀的钢琴丰富,还让他结识许许多多的朋友。在这个时候十多年前一封信揭晓了父亲当年不辞而别的原因。一切的一切让他的父亲最终选择了放弃。再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中,科尔内留斯给大富翁——沃尔夫冈演奏时意外地感觉到从事至今从未有过的父爱。他的生活终究走上了正轨,而那最后一块拼图也放在了应放的位置上。
人们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的麻烦与纠结,就想科尔内留斯的父亲当初出走时一样的,当然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我们也没有必要为过去的事而伤心,要珍惜现在珍惜此时此刻找到自己正确的目标,才能拼好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拼图。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妈妈说:《最后一块拼图》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弹钢琴的小孩的故事,很适合我看,为什么?是因为我也弹钢琴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还没到五分钟,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科尔内留斯,小名叫科尼,是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还有一年就小学毕业的大男孩了。科尼是一个很不幸的小孩,从小他的生活中就没有爸爸的陪伴,只是和妈妈住在一栋相当陈旧的房子里,过着孤寂而又无聊的生活。妈妈每天辛苦地工作,最大的乐趣就是玩拼图游戏。但好像又总也拼不出完整的图形来,总是缺少一块。科尼能感觉得到妈妈很辛苦,也有烦恼,为了这些,科尼也很烦恼。
科尼也是很幸运的男孩。在学校他有一个好朋友叫让·保罗,是一个电脑迷,保罗居然能把科尼作的乐曲在电脑上演奏出来。在让·保罗遇到困难时,科尼全力以赴地想办法,他们在互相帮助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科尼还有一点非常幸运,他喜欢弹钢琴并且很有天分,在一次偶然的认识了亨利埃特后,她像是一位中了魔法的公主,把科尔内留斯带出了他生活的小圈子。他有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来自美国得克萨斯的吉他手戴夫和开浓情音乐酒吧的约亨、他们有很多的演出机会,在一次外出表演时,他竟然和自己的爸爸巧妙地相逢了。
这本书主要是想告诉我们,要把握住现在,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最后科尼帮助妈妈找到了那块丢失的拼图,终于把拼图完整的拼了出来。科尼因为有弹钢琴这个特长,所以他的生活才展示得精彩美好,我们也要从小培养各项技能,好好学习,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读后感》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于是,他每天送信的途中都会寻找石头,每天总是带回一块,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奇形怪状的石头,但建筑城堡还远远不够。”只要每天都坚持,你就可以拥有的更多。薛瓦勒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了汗水,我每天晨跑时不也一样吗?坚持下来,看到健康的自己,心里是多开心呀!
“我想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这话说得多好!不过;要想知道,如果不坚持,不付出汗水,那怎么行呢?又怎么取得成果呢?坚持不了的人,无法达到目标。我以往晨跑,跑不动,我想跑,可是总是觉得自己支持不下去了。每次坚持了下去后,我终于跑得动了。现在我每天早上都跑,越跑越好,终于可以跑下去了。
“如果用这样的石头建筑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丽。”多么好的想法啊!不但促进了自己坚持,还有了目标。只有坚持,才有成果与进步。我不禁想起第一天跑操的场景:秋天,风沙沙地吹着,非常凉爽。我们都站在环形跑道上等着开始,随着音乐响起,大家跑了起来。第一圈没什么事,到第三圈就有点累了,第四圈更累了,第五圈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去走路了。此时,校长在台上说话激励我们:“走路的同学们,为什么你们在走路而其它同学在跑呢?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你们就坚持不了?”听了校长的话,我觉得很羞愧。第二天,我拼尽全力坚持了下来。虽然很累,但还坚持了下来。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这是给了我很大惊喜的一部西方文明史。它相对客观且不回避历史与文明的局限性;它能够正视西方文明,不盲目崇拜、吹捧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它使知识储备量不那么丰厚的我们能够掌握大量的历史常识,较为清晰地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它也带给我们许多独特的思维和新知。
钱乘旦先生以其成熟的观点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呈现了西方文明从开始到现在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人们都说写欧洲通史总是离不开希腊、罗马、中世纪、现代这一条主线,钱先生却从人类的出现、农业的出现和欧洲文明的'起源写起,而且指出西方文明的源头来自“东方”,即中东地区,包括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都来自这个“东方”,这些为之后几章清晰的历史叙述做了铺垫。读完这本书,我们的确感觉到了钱先生的一个体系,即使他没有刻意去说这个体系本身。
正如钱先生自己所言,他除了介绍基本知识,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与我们教科书的一些观点很不相符。比如初中课本的观点是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而钱先生的观点则是这是一场以推翻君主专制为目的,以宗教意识形态为分歧和阵营的王权与民权的抗争。我们的认识虽然十分浅显,但仍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事件来作出粗略的判断。
但的确,钱先生多多少少会从自身的意识形态出发去理解历史。如他曾写到:“巴勒斯坦裔美籍学者赛义德指出,西方在很久以前就学会了制造“他者”(the other),然后把他矮化、丑化、妖魔化,从而为打压和欺凌他人寻找意识形态基础。”钱先生却认为,这是理解西方的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视角。这很容易让人认为他对西方历史有一定的偏见,但其实每个人的意识形态不同,这样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西方那一块土》使我了解了“西方文化”关键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对这一部分历史的认识中的缺漏和不足,而且加深了我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
“西方文明的确有许多长处,值得他人学习,但也有不少短处,须被他人引以为戒。我们观察西方文明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我们不在‘那山’中,可以看得更清楚。”钱乘旦先生如是说。的确,全球化不可逆,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人们的价值取向随之改变。许多人盲目崇拜所谓的“西方文明”,钱先生则用本书告诉我们,“它”并非“普世价值”。历史的魅力在于它总有新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挖掘,总能让我们认清去向,且不忘来处。
初次阅读本书,体会不够深刻,研究也不甚深入,以后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再读此书时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三、留一块黑板来倾听教育评价
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变相的学生分层。但学校统一的评价标准无疑会抹杀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许他成不了文学家,但是可能是个科学家;也许他成不了数学家,但是可能是个艺术家。
“不要把孩子从小就分为三六九等。自尊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与自信密切相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顾明远先生真是一语破的。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挖掘孩子的特点,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角,有自己的立场,成为一个为别人鼓掌的人。当终结式评价转为过程式观察,当我们评价孩子自己的发展,当我们强调纵向比而非横向比,也就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开启了孩子的精彩世界。
倾听“教育”中的碰撞与交流,倾听“教育”的真知灼见。留一块黑板,在繁华落尽之后,我们可以轻轻地给孩子写一个“人”字。教育,有些东西是一直不变的。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最后一块拼图》,读着读着,我被深深吸引住了。
科尼利厄斯是一个普通的男孩。 他的生活很无聊。 唯一的区别是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
一封偶然发现的信揭示了科尼利厄斯的父亲离开家乡的原因。
也许,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只有离开意味着有一天会更好地回归。
科尔内留斯的父亲想通了一切,断然抛下妻子和儿子独自一人浪迹天涯,闯荡世界,我佩服他的勇敢,却并不赞同他的做法。
当年,科尔内留斯的生父——托马斯一走了之,而他的解释却是要为了成名,不甘愿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地了却一生,因此想要出去闯荡,一举成名,可他有没有考虑到妻子和孩子的感受?萨碧娜建立了一个不完整的家庭。谁知道她的痛苦?她只能向卡利德倾诉苦楚,可卡利德也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她只有靠拼图来减轻自己心中的负担,在枯燥无味的拼图中寻找乐趣,甚至常常一边伤心地流泪,一边不厌其烦地玩着拼图。
那个时候托马斯在哪儿?这一切都是拜他所赐。
即使他成功归来,萨碧娜也不会接受他。他给母子俩造成的伤害太大了。这是不可原谅的。
科尼利厄斯从出生到遇见亨利特的生活就像一场灾难
丢失的拼图是永远无法完成的失败。
因为最后一个拼图被他父亲拿走了。
他只能在微妙的情感中感受到那种本该属于母亲的父爱,尽管这样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
对于科尔内留斯来讲,父爱和父亲,大概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
虽然科尔内留斯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父爱,但上天似乎也是眷顾他的。
曾经的他觉得,失去父爱,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是他最大的遗憾,殊不知,在这一切发生改变后,他却领悟到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的幸福,母亲的关心,亨丽埃特的体贴,约亨的理解,仿佛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有这样的亲人和朋友在身边,真的已经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当科尼利厄斯把最后一个谜团放回原处,当他母亲走出父亲辞职的阴影时,一切都回复了正常。
这次的正常不像以往,这次的正常不再昏暗,他们的天空也都已经放晴,科尔内留斯也已经在不经意间找到了那把打开他心灵的钥匙。
迷失的谜题可以再次找回,而人生的谜题则需要用心完成。
生活在继续,意外发生,但科尼利厄斯相信明天会更好。
六年级:雪飘飘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暑假,我翻开自己的书柜,一个奇怪的书名映入了的眼帘--《最后一块拼图》。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本书为什么要叫《最后一块拼图》?这个奇怪的书名吸引着我,好奇心驱使着我,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帮书,一口气读了下去。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他叫科尔内留斯,他是一个自小就没有见过自己亲生父亲的孩子,过着孤寂而又无聊的生活。一次偶然的邂逅使他结识了亨丽埃特,她像是一位中了魔法的公主,把科尔内留斯带出了他生活的小圈子。由于他在钢琴方面的天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形色色的人物,戴夫、约亨、让保罗等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和好搭挡。一次外出的表演的机会,使他见到了自己的生父,这让他再次想起了父亲的信。当拼完母亲的最后一块拼图时,他真正领悟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与意义。
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它既不是“未得到”,也不是“已失去”而是没有紧紧的把握住眼前的幸福。因为“未得到”不需烦恼,你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寻找;“已失去”不必难过你还可以再拥有。陈旧的过去和憧憬的未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紧紧的把握住眼前的幸福,而不是让它成为一个遗憾的、难忘的过去。真正的幸福,需要用心去体会,去品味,去抓紧,才不让时间流逝,从指甲缝里溜走,或是抱着空想的希望,希望还有下一次。良机只有一次,只有你把握住现有的幸福你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生活,就是一张巨大的拼图。当一个婴儿降临于世,命运女神就将那些拼图洒在地上,若把它们拼凑完整,无一块缺少,那么整幅图总体看起来,那必然是非常和谐、非常完美的。可要是寻找自己丢失的拼图,就像大海中捞针,并将它们摆放拼凑的整整齐齐,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事。这样做最后只能带着永不能弥补的遗憾…
现实的拼图只要需纸板填补;而人生的拼图却要用爱来弥补。我们要走出阴影,拾起最后一块心灵的拼图,不再遗憾和留恋从前,珍惜身边的幸福,把握今日的幸福,过完幸福的一生!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薛瓦勒为了建一个好看的城堡捡石头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坚持不懈的有了很深刻的体会。
“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堆积石头。”他坚持,他努力,他努力到白天工作、晚上工作的地步,白天连饭都吃不好,晚上连觉都不能睡,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我6岁学游泳时,因为害怕会呛水而不敢下水,但钱交了,又不得不学,虽然游了半小时,但很快又吓到岸边,一直到8岁还没学会游泳,自从我捧起了这本书看后,才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坚持,连石头都捡不起。“这难道不是真理嘛?多么含有哲理的话啊!薛瓦勒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的真理。这句话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只有坚持,才能创造出美丽的生活。试问,不坚持又哪来什么作为呢?我不禁想起了一次期末考试,没想到就在这一时间得感冒,我还是坚持着来考试。果然,上天不负有心人,我考进了全年级第五名,想想看,要是我在家休息,不来考试,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荣誉。我愉快地想:虽然病情没怎么好转,但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的了。
读了《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这篇课文后,我深深地认识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只有坚持,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我们班有一个图书角,借书的时候,我一眼就看中了那本《最后一块拼图》。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标题页时,我被它幽默的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所吸引。我情不自禁。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使我感到快乐,而且,当我合上书细细品味时,它让我懂得更多做事情的道理,《最后一块拼图》不愧是屹立在世界文学上的一座高山。
或许你还没读过这本书,看到书名难免会有一些疑问,《最后一块拼图》真的是写拼图中的最后一块吗?不,它的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完成一个拼图,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生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这一次往往需要你的坚持。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真正的幸福需要用心去把握。
书中的小主人公科尼,又名科尔内留斯,从没有见过他的父亲,许多年前,他的父亲在想通一切之后,放弃了平静的生活,孤身一人浪迹天涯,他的名字,或许是父亲留给他最后的“礼物”。直到有一天,陌生人亨利艾特走入了科尼的生活,成为了他的朋友,这时的科尼就像一条海底深处的小鱼,既兴奋激动,又有一丝彷徨与不安,因为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在亨利·艾特的鼓励下,里面有一个强大的声音告诉他:
你已经准备好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科尼看到了他父亲,他的身材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仿佛就是做梦!
科尼从没有得到过父爱,可是,在那一天,他突然明白,人的一生“未得到”和“已失去”并不是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把握住现在拥有的幸福,科尼有关心自己的母亲,有理解、体贴自己的朋友,这些已经使科尼很满足了。
最后一块拼图被科尼放回了原处,母亲也渐渐走出了父亲离去的阴影,一切都变得正常,但是这和以前已经截然不同,以前在科尼心里天空太阳被密布的乌云遮住,可现在已经变得晴空万里。我们的主角科尼,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科尼,重生了!一开始,没有目标的科尼无意中打开了心扉,因为这个机会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丢失的拼图又回来了。
生活还在继续,离奇的故事仍然还会发生,从这本书中我真正体会到,自己现在是多么幸福,有奶奶爸爸妈妈和幸福的家,有自己喜欢的学校老师和朋友,可能我也有许多“未得到”和“已失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现在拥有的幸福,我觉得,我要学***崭新的科尼,有目标、有追求,不为一点小事而难过。我突然发现太阳的光芒是如此灿烂,我内心的明天是如此美丽!
▲ 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 ▼
倘若生活苦涩,加一块方糖
——读《加一块方糖》有感
这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加一块方糖》这本书,接着就不知不觉地被那富有哲理的内容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我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我的内心依然泛着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加一块方糖》这本书主要讲叙了方糖小姑娘在喝了加了五块方糖的百香果汁之后,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自己竟然可以随意地进入另一个世界,甚至还可以读心,就像被魔法精灵附体了一样。在震惊的同时,善良的她已经不能忽视身边小伙伴们的烦恼了。为了帮助小伙伴,她总是积极地安慰、开导他们,学会用“加一块方糖”的方式来改变心境,扭转事情的走向,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世界将会失控。
人生百态,万般滋味。每每问及生活的滋味是什么时,幸福的人说是甜蜜的,失意的人说是苦涩的,灰心的人说是无味的……但倘若我们给生活加一块方糖,那不就有甜味了吗?
有一次,我和最好的朋友闹翻了,互不搭理。虽然我明知是自己有错在先,有些后悔,却又因放不下面子而迟迟不去道歉。那天放学,我独自去了平时经常和朋友一起吃饭的地方。“小朋友,你点的儿童套餐,牛奶里的方糖已经加好了,小心洒出来。”店员小姐姐轻轻地把一个杯子和一张纸巾放在了我面前。我垂眸,发现洁白的纸巾上印着一行小字:给生活加一块方糖,生活也会回馈你一样的甜蜜。我的目光落在那一句“给生活加一块方糖”上,心潮起伏,和好友那些相伴时光的欢声笑语,不正如同这一块一块的方糖,为我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甜蜜蜜的味道?而与她分离的这段时间,就像牛奶缺少了方糖,我的内心充盈着苦涩的滋味。握着杯柄,热牛奶的温度传到我手心间,轻轻抿一口,甜在口中,暖到心田,深秋最后的一丝寒意被这甜甜的热牛奶融化了,我的心仿佛一下就放下来了,轻了。小小方糖,弥足珍贵,懂得珍惜,方可久矣……
“心里的滋味不完全来自外界,每个人都是那个决定自己要不要待在密封罐子里的人。”书中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一个人经常陷入矛盾、痛苦和不安,那必然是因为内心还不够强大、勇敢。只有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勇敢地去追求,你才有可能拥有破茧而出的幸福展翅。
曾经,班上有人嘲讽我又胖又丑,自尊心受挫的我真想跟他们拼命,但我又快速抑制住冲动,不把那人的话当回事,扭头就走。有同学跑过来问我为什么不回击,我淡淡一笑:“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我学会了在愤怒冲动的时候,给自己的心里加一块方糖,冲刷那原本的苦涩。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直面挫折,难道不好吗?心里的滋味不完全来自外界,假如生活给你一杯苦咖啡,不妨往里加一块方糖,心中有甘甜,奇迹总会出现。对了,别加多了,太甜同样会引起不适。
犹记得电影《红气球的旅行》女主角苏珊娜,她总是忙碌地生活着,丈夫一心只想创作小说,一年到头不见踪影,抚养儿女的负担都压到她娇弱的双肩上。对她来说,生活本是苦涩的。但是,她有梦,她最爱的木偶戏就是她的方糖,为她的生活注入了一丝丝甜味,使她能够继续选择热爱生活,并把这份热爱转移到对身边人的关心与爱护上。其实,方糖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偶尔会忘记它,甚至刻意疏忽它,但它会一直以一种不被你察觉,也不打扰你的方式默默存在。只是你要记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多给自己的生活加一块方糖,你的人生就有了甜味。相反,若你灰心丧气、自怨自艾,那甜蜜方糖将不复存在,生活依旧苦涩无味、毫无希望,而你最终会成为像灰尘一般不被注意的存在。
所以,朋友们,纵使生活苦涩,也不要忘了加一块方糖,为自己百种滋味的生命旅途打上更多甜美的底色吧。
-
想了解更多【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最后一块拼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