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小学作文(实用十九篇)
发布时间:2024-04-21颐和园小学作文(实用十九篇)。
■ 颐和园小学作文
我曾经游览过繁花似锦的圆明园,看见过红叶似火的香山,欣赏过巧夺天工的天坛,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百看不厌的颐和园。
进入新建宫门,走了一会儿,便看见一座铜牛,它栩栩如生,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耀。它的动作似乎在仰天长眸。它好似颐和园里的“镇园之宝”在守护着颐和园里的每一座古迹,每一颗树木,每一株花草。简直是巧夺天工!
铜牛的附近是十七孔桥,它架在昆明湖两岸,有着十七个拱形桥洞。虽然这座桥饱经风霜雨雪,但始终完好无损。
站在桥上,俯瞰昆明湖。昆明湖湖水是多么清,好似一面大镜子,照着白云的影子,照着廓如亭的影子,照着犹如无瑕的翡翠一样万寿山的影子,照着粉妆玉砌似的菊花的影子;湖水是那么绿,好似是被万寿山染绿的;湖水是那样的千姿百态:微风一过,碧波荡漾,可有时却让人感觉不到它的流动·····
沿着昆明湖岸边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长廊。这长廊如丝带一样缠绕着万寿山。走进长廊,抬头一看,见顶上有许许多多的画,使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咦?那不是《三打白骨精》吗?嗨!这不是《草船借箭》吗?哦?那是《红楼梦》中的《化蝶》我想。原来这些画记载着许多古典名着呀!
开始爬万寿山了,途径一个不知名的安静的空地。突然,从树林中蹦出的小松鼠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它全身灰黑色的,一会跟在游人后面,一会在树周围蹦来跳去。它一点也不怕人,而游人也不去伤害它,人与动物是多么的和谐啊!
万寿山可真是个“大迷宫”,在里面绕了好几个圈才到了苏州街。苏州街的中央是一条碧绿的小河,两岸的道路狭窄,仅容得下一两个人,有着各式各样的铺子:有小吃店、茶艺馆等。使人想起了“鱼米之乡”那别具一格的特色。
颐和园的景物数不胜数,各具特色,这里的每一个亭子,每一座殿堂,都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颐和园小学作文
我们逛完了皇室的住所,逛完了美丽的清华。来到了皇家园林—–颐和园。
我们从万寿山的后山进的,导游说:“爬上万寿山,活到九十九。”我打气了勇气,准备攀爬。导游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我看见了昆明湖,它是那么的宁静,它呈寿桃形状,在湖的左边,是十七孔桥,昆明湖见证了整个中国从盛到衰再到盛的历程。该下山了,我要去长廊看看,长廊在书本里描绘的很美很美,我到了长廊,虽然我没有走完整个长廊,但我依然看到隔壁上那不一样的画,荷花,鹦鹉,崇山峻岭……都浓缩在这个长廊中,我充满了敬佩,对古人的敬佩,对建造这个长廊的工匠们敬佩。
我要离开了,就让那昆明湖的宁静,那万寿山的秀美,那文采在我脑中回想。我想这原本美丽的地方,一二三的修补,才修成这样,我想如果中国清政府不腐败,中国这皇家园林,不会是它现在整过容的面貌!
■ 颐和园小学作文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了首都北京,参观了一个美丽的地方——颐和园。
一进门,我就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庄严的石狮,雄伟的牌坊,浩瀚的太湖看到这些场景我都忍不住喊美!
在太湖边上,我迎着凉风乘船。看到这波光粼粼的湖面跃动,不禁想起了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水明艳阳,山空多雨”。暴涨的太湖比不上美丽的西湖吗?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码头,来到了佛香阁山脚下。啊!这座佛香阁真的很美: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像湖水一样闪闪发光。红色宫墙,金色琉璃瓦看着山脚下,这庄严的佛香阁就像一个披着金色盔甲的威武将军,守护着高山上这片美丽的领土。
最后,我们参观了很多景点,我收获了很多。
■ 颐和园小学作文
一、画境解文 欣赏名园
1.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点,美美地读一读,体会语言美。
,并随机将课文插图或搜集到的有关图片粘贴到板书的图中。这一部分是学习重点,应注意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教师还可以用品味课文中的“滑”字为例,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其它词句]。
3.学生总结三部分的景物特点,板书:长长的画卷 立体的画卷 铺开的画卷
4.开火车(每部分一名同学)朗读相关段落。
5.尝试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画面回放 介绍名园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文中自己喜欢的景点,加入搜集到的资料,讨论确定这一景点的导游词。
。
。
三、画笔再展 畅写景观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讨论总结这一课的叙述顺序。[总,分(地点转换),总]
。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颐和园》这篇文章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对本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习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产生新鲜感降低,兴趣减小的现象。因此,设计本课,一是在学法上坚持以新颖促进学生注意,激起兴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适当放手,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文导入采取了直接进行书面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引领他们逐步懂得:扎实的识记基本功,才是发展自身语文能力的基础。
有效探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这一课设计中的“画图通络 初识名园”和“画境解文 欣赏名园”两部分,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一是手脑互动(画图通络部分),利用读中想,构思并画出游园的轮廓,达成在探究中趣味记忆游览顺序的教学目标。二是图文互动(画境解文部分),通过图(课文插图和学生搜集的图片以及多媒体播放等)与文本沟通,挖掘文本中的赏析因子,含英咀华,让学生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画面美,又从画面中体会到文字表达的意蕴美。
围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一教学难点,设计始终渗透以“会写”为突破的思路。在“画面回放 介绍名园”中,通过激励(评选导游等级),激发创作热情,经过对导游词的加工改进过程,锻炼、提高学生景出言随的能力。最后的“画笔再展畅写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总结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从熟知的景点入手,使学生感受到头脑里有景可绘,写作中有法可循。其实,将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放到第二课时的末尾一起分析,也正是基于让学生能够懂得写文章要回归总体架构的“用心”之笔。
■ 颐和园小学作文
北京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风景秀丽的它,向世人展示中国皇家园林的美。
我们刚进颐和园,一座极有园林特色的,由白玉汉石砌成的拱桥就出现在眼前:石拱桥护栏雕着许许多多的龙,栏柱上雕刻着一只只威武的,形态不同的小石狮子。经过石拱桥,便看见了昆明湖湖泊。
昆明湖湖泊是颐和园一个大湖,从高处向昆明湖湖泊望去,昆明湖湖泊就像一个寿桃。昆明湖湖泊,是一个人工湖,我想,那该要用多少人力物力呀!昆明湖湖泊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旷神怡。在昆明湖湖泊的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这长廊长达700多米,有1万2千幅画,并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
走到长廊尽头,就看见一座倚山而建的阁楼——香阁。香阁是慈禧太后游玩颐和园,在颐和园休息的地方。那里红漆梁柱,金漆木雕,金壁辉煌,里面还有不少奇珍异宝。
最后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一个景点:苏州街。它是将江南民居生活浓缩到园内,苏州街环形而建,街的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商铺,地是用花岗岩石建成的,另一边是水道,中间有小拱桥,好像回到古时。
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
■ 颐和园小学作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颐和园游玩。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仁寿殿。爸爸告诉我,昆明湖是模仿西湖挖成的,挖出的泥土就堆成了万寿山。所以,进门的大殿就叫仁寿殿。殿前有三尊铜铸的龙、凤和四不像的麒麟,个个栩栩如生。在乐寿堂前也有铜铸的鹤和鹿,非常的逼真,象征着福禄寿。
接下来的是波光粼粼的昆明湖,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非常迷人,犹如一串串闪耀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一只只魅力的鸟儿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只听“哗!”一声,一只灰白色的水鸟划过水面,一条小鱼被它吞了进去,四周溅起一片水花,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出去,最后消失在水中。
接下来我们走上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中间的孔最大,周围两边慢慢变小,旁边的小石狮更是千姿百态,有的是一只大狮子,在保护着一只小狮子,不让小狮子受到一丁点伤害;有的狮子大发雷霆,好像在训斥着什么。特别是其中一只在睡觉的小狮闭着眼睛,小手挠挠脑袋趴在大石狮的背上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可爱极了。
这样的景色,让我们赞叹不已,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颐和园。
■ 颐和园小学作文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里有一望无际的长廊,有美丽的万寿山……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昆明湖。
远看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仿佛世界都在那一刻停住了。再走近些,昆明湖一望无际,远处几丝朦胧的雾环绕着山脚,给这静静的湖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昆明湖旁,望着那碧绿的湖水,心里很舒服。看着湖面上的几条游船划过,让昆明湖显得更加寂静。鸟儿从湖面上飞过,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说:“呀,昆明湖真清呀!”一阵微风拂过,吹得两岸的绿树沙沙作响,一股清凉的感觉迎面扑来。再看昆明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闪闪,亮晶晶的,好象一个遍满水晶的“水晶湖”。金色的波光轻轻地荡漾着,把一切都陶醉了。游人们静静地看着,一边看,一边小声地赞叹:“啊,这金色的昆明湖,别有一番情趣呀!”
这就是美丽的颐和园,令人流连忘返的颐和园。除了昆明湖,还有许多处美景,希望你有机会好好去欣赏一番!
■ 颐和园小学作文
在北京西郊,有一座风景优美、环境优雅的大公园——颐和园。它原名“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从东门进入颐和园,眼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殿内摆放着九龙宝座,后面还设有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绕过大殿,就来到了长廊。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上面还建有四个亭子,从东到西分别是留佳亭、秋水亭、寄澜亭和清遥亭,设计巧妙。长廊中共有彩画8000多幅,其中关于西湖风光的有500多幅,是建造长廊时乾隆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的,多采用我国文学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中的人物。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一碧万顷的昆明湖。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山泉水汇聚而成的天然湖泊,叫“西湖”。据说西汉时期,云南有个小国叫“昆明国”,汉武帝为了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以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湖”改为“昆明湖”。文征明在《游西山诗十二首》中这样描述它:“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想象一下,翡翠一样的湖水闪闪发光,荡起双桨在这青山碧水的画卷中游玩,是多么令人陶醉呀!
高大雄伟的殿堂、多姿多彩的长廊、波光粼粼的昆明湖等汇成了一幅风景优美、造型雅致的皇家园林山水画——颐和园。
■ 颐和园小学作文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 颐和园小学作文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建于乾隆年间。它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约为二百九十公顷。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风景秀美,令人流连忘返,它是我最喜欢的公园。
一进公园的大门,就会看到一片广阔的水域,它就是闻名北京的昆明湖。昆明湖的总面积有三千亩之阔,大约两平方公里,比五个北海公园还要大。我最喜欢的活动是在昆明湖里开船,此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船长一样在湖里巡航。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开船,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坐在船上能看到远处的玉泉山和宝塔,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若隐岩现。爸爸也诗兴大发,吟诵出李商隐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超超,秋尽江南草未凋。”
从昆明湖上远远望去,有一座石桥,它就是闻名远扬的十七孔桥。它犹如一道长虹横跨在碧波之上。桥的石栏上有一百多个小柱子,上面雕刻着许多精美的石狮子。有的在回首遥望,有的在照顾孩子,还有的在嬉戏玩耍……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真的像活了一样。
昆明湖畔有一座山,叫做万寿山。据说是由昆明湖挖出来的土石堆砌而成的,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时改名为万寿山的。颐和园自万寿山顶智慧海向下,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
万寿山下是蜿蜒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共二百三十七间,全长七百二十八米。长廊的每根房梁上都有精美的绘画,有风景、人物、花鸟鱼虫等。这些画色彩艳丽、取材丰富、活灵活现,引得游客连声赞叹。
颐和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不愧为“园中之园”,它是我最喜欢的公园。
■ 颐和园小学作文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京颐和园游玩。
一进颐和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如镜的昆明湖,近处湖岸边有荷花尽情的绽放,往远处望去,依稀可见湖面上三三两两的游船和闻名遐迩的万寿山在水中的倒影,整个颐和园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我们顺着湖边一路向前走,登上了17孔桥。桥的两边有白石栏杆,一共有128根,每根石栏杆上有石雕小狮子。狮子的样子各种各样,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我边走边数,足足有540个。
穿过龙王庙,直奔昆明湖。我们在岸上租了一条船,船的样子好像一条大龙,我迫不及待坐上船,过了一会儿,船
开动了,向岸上望去,周围绿树成荫。低头看昆明湖,湖水碧绿,船的周围泛起涟漪,岸上绿树的倒影在水中微微晃动,据导游说,昆明湖就是仿杭州西湖建造的。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船靠岸,在昆明湖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柱子,一眼看不到边。这条长廊听说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都有图画。我走完长廊后发现没有一幅画是重复的。长廊两旁种满了花草,微风吹来花就传来阵阵清香……
一路上,我连蹦带跳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着颐和园中的所见所闻。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走出园门,结束了今天的游览。
■ 颐和园小学作文
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里,许多少先队员到颐和园游玩。他们在颐和园里看书、唱歌、赏花……非常开心!
你瞧,远处的湖面上有很多坐满少先队员的小船在飘荡,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在风中飘扬。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他们如花般的笑脸,空中回荡着他们欢乐的歌声。
近处的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就像一座喷花的飞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海棠树下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上面的蝴蝶翩翩
起舞。一群少先队员聚集在这里,他们边欣赏,边谈论。穿着背带裙子的女孩,看着飞过的蝴蝶对身边的小伙伴说:“你看,那蝴蝶多漂亮呀,就像仙女一样。”穿着粉马甲、扎着冲天辫的小女孩手舞足蹈地向小伙伴们介绍眼前的鲜花,这是海棠,这是牡丹,这是美人蕉……额前披着短发的小女孩默默地看着,静静地观赏着。
少先队员在这里快乐地玩着,直到夕阳夕下,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风景如画的颐和园。
■ 颐和园小学作文
十月一日放假期间,我游览了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上午,我们一家三口乘车来到了有着美好寓意的颐和园南门——如意门。妈妈买完票后,我们就检票进入颐和园。刚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许多洁白的汉白玉组成的如彩虹一样又窄又弯的拱形桥。后来我走近一看介绍,原来这座如玉带一样的桥叫做绣漪桥,俗称“罗锅桥”。走过绣漪桥,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这时才发现原来眼前是大名鼎鼎的昆明湖。这里有着长长的堤岸,岸边栽满了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还有一座小岛,那里一片葱绿,还能看见宫殿的一角呢!这座湖是半天然湖,之所以被称为半天然湖,是因为昆明湖又叫西海,是由湖水聚集而成的小型泊,乾隆年间形状被改造。
大约走了3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我国最大的亭类建筑——廓如亭。它的高度是普通亭子的两倍,仔细看上去整个亭子没有用一枚铁钉,所有零件的衔接都是榫卯结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湛的建筑工艺。
接着我们就走到了十七孔桥的桥头,说到十七孔桥就不得不说桥头的那只栩栩如生的大铜牛。这铜牛是古人用来镇压水灾的。
走过十七孔桥就来到了最有文化气息的长廊,古人将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生动的刻画在了长廊的每一个横梁上。顺着长廊一直走过去,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佛香阁的下方,顺着台阶一直向上可以来到佛香阁的最高点,从上向下俯瞰我发现昆明湖就像一个大寿桃。
通过这次游览,我见到了比课文中的描写还要美丽和雄伟的颐和园,还增长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也使我领略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 颐和园小学作文
北京的颐和园是美丽的皇家公园是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时候,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而造的御用公园。颐和园美伦美奂,巧夺天工,是近代工匠的杰作。
首先我参观了颐和园的长廊,长廊的两边,有许多不同的故事画,有西游记、有封神榜、三国……
走完万长廊,你会看见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昆明湖。湖边是万寿山,万寿山上有个佛香阁,佛香阁是当年慈禧太后拜佛用的。登上万寿山,昆明湖的里的船,就像池塘里的落叶,很小很小。昆明湖是仿西湖而造,它的面积是西湖的两倍。
湖边还有大理石做的石船、美丽的苏州街、长长的十七孔桥等等,我都把它们留在了我的相机里了。
离开颐和园的时候,妈妈还给我买了一本邮集,邮集里有一个手掌大小的印章,仔细一看,才知道今天是颐和园--清漪园建园二百五十周年纪念日,我真高兴极了!
■ 颐和园小学作文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颐和园游玩。
我们从东宫门,也就是仁寿门进入颐和园。一进仁寿门,我便看见了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色青而润,造型奇异,壮如寿星,从石头上的介绍中我知道这块石头叫“寿星石”。再往里走就是仁寿殿,穿过仁寿殿,我又看到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非常大,造型也很独特,名字更奇怪了,叫“败家石”。我们顺着右手边继续往前走,拐了几个弯,看到了一面湖,湖面微波荡漾,游船在湖面来来往往,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昆明湖。我们沿着湖边慢慢地走了一会儿,看见了一个长廊,大约有几百米,一眼都望不到头。抬头往上看,只见长廊上面有五彩的画,那些画非常漂亮。画的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还有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呢!我们走完长廊,来到一座山的山脚下,通过查看游览图,我知道了那是万寿山,远远望去,半山腰有一个三角宝塔型的建筑,原来那就是佛香阁,不过我没有进去看。于是我们绕着湖边又走了一段路,然后乘船到了十七孔桥,我数了数,那座桥果真有十七个孔,在十七孔桥的柱子上,雕刻了很多小狮子,那些小狮子活灵活现,可爱极了。
颐和园真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 颐和园小学作文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而建成的一座大型的山水园林,是北京有名的游览胜地。
颐和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气势宏伟,每个人置身其中都显得那么渺小。颐和园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流逝,帝王所留下的只是他们奢靡的见证。
沿湖堤走了没多远,便见到一个牌坊,名为“云辉玉宇”。牌坊上彩色的和玺彩画,装点着周围灰暗的空间,给人以明快的感觉。再往前走,便是金碧辉煌的排云殿,殿内屏风上两个大大的“寿”字,其红色依稀可见。看着店内的摆设,可以想象当时的宫廷生活是多么美好。
走出排云殿,转向长廊。绿柱红栏的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碧绿无暇的昆明湖,像一条彩带把熙和园前山修筑成一体。长廊不仅长,而且是个大画廊。梁上的画各具形态,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走到长廊尽头,向右拐是一座桥,小河中睡莲多多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胜雪,在碧绿的浮萍衬托下,更显得娇艳欲滴。
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山上的树葱葱茏茏,就像给万寿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衬衫。
人间仙境颐和园真美啊!我喜欢熙和园!你们也喜欢吧?
■ 颐和园小学作文
清朝末年,中国仿佛被无边的黑暗笼罩着,伤痕累累,苟延残喘,慈禧太后专权,她挪用了海军的一半来重建颐和园,并在后来将光绪皇帝囚禁在此园内。
行走在这规模庞大的皇家园林内,帝都遗存的斑驳在脚下掠过,一寸又一寸地被磨平。宫殿浮雕大都有些褪色,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累于在人群中穿梭,我在昆明湖边找了块石头歇脚。湖边很是热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川流不息,还有湖上不知名的鸟儿。享受着迎着湖面吹来的暖风,远处山上的佛香阁在朦胧的雾气和树木的掩映中,给人似近非近的神秘感。环顾湖周,大小楼阁林立,配合着横跨水面的玉带桥和游船轻拍水花的声响,给人以一种美感。
不远处林荫大道的尽头,便是当年囚禁光绪皇帝的“玉澜堂”。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在此,不得与外界有所往来。迈过高大的门槛,能看到屋内极少的家具,可悲可叹一代帝王竟然被囚禁于此,哪还有一丝皇帝的威严,仅存的只有荒凉,如此,怎能不叫外国人轻视我国呢?小小的玉澜堂虽然禁锢了皇帝的脚步,但怎能阻挡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强不屈?
与玉澜堂相比,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就多了几分祥和与奢华。清漪园内,被称为“败家石”的青芝柚屹立在园内,据说明朝太仆米万钟不惜代价想把这块石头搬入家中,却终落得个败家的下场。清朝乾隆不顾皇太后阻拦,执意将巨石搬入园内,但后来的清朝,不正是走向了衰败没落吗。这一块石头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讽刺啊!
昨日的皇家园林,今日的旅游胜地,颐和园承载了太多的荣辱兴衰。每一阵风吹过绿叶的沙沙声都哭诉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苍白无力的过去,一切都在警示我们“勿忘国耻”。
深吸口气,我踏出了颐和园大门。车行驶了好远却仍心有不舍,因为我在憧憬着灿烂辉煌的明天!
■ 颐和园小学作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 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⑷ 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质疑──讨论自主、合作的了解课文的内容。
⑵ 通过体会句子,学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2、继续复习、运用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3、学习课文中抓住景物特点介绍景色的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一景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中抓住景物特点介绍景色的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一景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风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者录音。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江山秀丽,大家一定去过许多地方,用一句话概括描绘自己去过的某一个景点。
2、今天,老师也带你们一起去参观一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曾是清朝皇帝和皇后政治活动和游息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之一。
3、板书课题。注意颐的书写
4、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录音,初步感受颐和园的景点,请用简单的语言谈谈你的感受。
二、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游记一般是按一定的游览路线,地点的转移来写的。请轻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再读一读。
2、交流,明确。
(1)、过渡句:指名说、出示句子、齐读、师小结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边。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2)、师小结:从这里我们知道作者先来到了著名的接着到了然后登上最后来到
(板书)长廊 → 万寿山 → 昆明湖
(3)、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这些连接词,按一定的游览路线带我们参观了颐和园。我们在今后的游记文章中也要学会运用恰当的地点转换的过渡句。
三、 深入学习,感受体会。
1、自读体会。哪一个景点你最感兴趣,就把那部分内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词句,并在旁边写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一)长廊
(1)学生谈读书体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a、美:绿漆的椅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绿、红:颜色美)(一眼望不到头:长)
结合出示长廊的图片,认识横槛、栏杆、柱子,感受美。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
b、长: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读一读,表达效果相同吗?为什么?
(体会采用数字的方法,写出了长廊很长的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想象700多米有多长。
怎么读,让人听出长廊很长。
c、除此以外,还感受到什么?
置身其中,你心情会怎样,应怎么读?
d、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二)佛香阁
重点理解: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 瓦(闪闪发光)删出括号部分,换成如下句子:
一座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通过对比、朗读从而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形状、色彩,说明佛香阁古色古香。
(三)昆明湖
a、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体会采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昆明湖水平如镜,绿得可爱。
b、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为什么?
怎么读,才能读好,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十七孔桥(略)
(抓住关键词、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朗读,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准确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有感情或者配乐朗读全文。
2、归纳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 。
1、以导游的身份向游人介绍颐和园一个景点或者写一句广告语。(根据学生接受状况可以安排在其
他课时完成)
2、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熟悉一处的美景。
■ 颐和园小学作文
这是我们到北京来旅游的第三天,我和妈妈跟着旅游团乘车来到了一条宽宽长长的河面,乘到了一条龙舟来到了语文书上所说的古老的颐和园。
到岸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下船,走进了了那有拥有悠久历史的颐和园,我也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十七孔桥长虹卧波地架在昆明湖河上,我一数,果然是十七个孔啊,桥栏杆用的是汉白玉石,再看看桥栏杆上的小狮子,形状各不相同,好像是真的一样,谁见了都说可爱。往下看那举世闻名的昆明湖,碧绿碧绿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看完了昆明湖还有在西北方的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正如语文书上所说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直到导游叔叔说走了,我还有点恋恋不舍。
跟随着导游叔叔的步伐,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长廊,长廊长728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和两侧都有美丽的画,有人物、花草和风景等,共八千多幅,里面还有关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的画让我惊讶的是这八千多幅画中没有那两幅是一样的,真是一个奇迹。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九龙壁,我一看,果真有九条龙,它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好像要飞到空中,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风采。
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儿的工夫就已经2点了,最后,我和王诚屹等人一起坐了一次快艇来结束今天的旅程。我由衷地感觉到颐和园里面的景物是那么的壮观,使我回味无穷,以后真希望再来玩。
-
需要更多的颐和园小学作文网内容,请访问至:颐和园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