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经典名句(精华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05-28国学精粹经典名句(精华十三篇)。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孟子名句》集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下面是.jinpinTjian ul li a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孟子名句》集锦,欢迎阅读。
《孟子·梁惠王下》
1.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孟子曰:“于我心有戚戚焉。”
5.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6.天予不取,反受其殃。
7.以大事小者,乐天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孟子·公孙丑上》
1.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孟子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6.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7.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孟子·滕文公》
1.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孟子·离娄上》
1.孟子曰:“不以规距,无以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3.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7.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万章》
1.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孟子·告子上》
1.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尽心》
1.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4.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众也。”
5.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6.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7.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8.养心莫善于寡欲。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古代国学经典励志名言值得珍藏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国学的经典名句集锦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5、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1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1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2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2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2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24、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2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8、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3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34、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35、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36、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3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3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40、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4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4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48、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4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5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5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5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5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6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6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6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64、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6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6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6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68、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6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7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1、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7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7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7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76、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77、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7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8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8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8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8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8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8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8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8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9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92、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9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9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9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9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9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9、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10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0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0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0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04、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10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6、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10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10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10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1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1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13、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11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1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11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1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71、*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1) 若要精,人前听。
2)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3)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4)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5)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6)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7)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8)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9)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10)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11)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12) 自赞就是自轻。
13)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14)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15)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16)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17)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18)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19)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20)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2、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荀子·大略》
3、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4、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庄子·杂篇·外物》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
6、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
7、居移气,养移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8、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史记·汲郑列传》
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第一章》
10、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第二十八章》
11、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12、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
1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15、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16、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1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第一章》
19、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2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道经·第二章》
2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22、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35章非命(上)》
2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24、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经·葛覃》
2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6、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
27、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荀子·法行》
28、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29、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30、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诗经·汾沮洳》
31、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亲士》
32、不能则学,疑则问——《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3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
3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
35、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墨子·05章七患》
3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修身》
38、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3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第二十章》
4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
41、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02章修身》
4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43、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荀子·王制》
44、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45、万事莫贵于义。——《墨子·47章贵义》
46、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47、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4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50、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荀子·王制》
51、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墨子·49章鲁问》
5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53、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实——《管子·参患》
5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5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子家训》
56、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管子·法法》
57、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58、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5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传习录·卷下·右南大吉录》
60、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第十三章》
6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62、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63、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五节》
6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6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66、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墨子·09章尚贤(中)》
67、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第三十二章》
68、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01章亲士》
69、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中庸·第六章》
7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诗经·击鼓》
71、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72、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荀子·富国》
73、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墨子·04章法仪》
7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7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76、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77、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墨子·天志(上)》
78、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40章经(上)》
79、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管子·法法》
80、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8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
82、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孝经·诸侯》
83、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杂篇·盗跖》
8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85、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1、甚至上帝也助诚实勇敢者一臂之力。
2、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3、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4、喜欢就该珍惜,珍惜就别放弃。
5、酒肉朋友好找,患难之交难逢。
6、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
7、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8、自学如果缺乏恒心,专业知识就无法得到巩固;如果没有事业心,遇到困难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半途而废。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10、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11、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
12、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13、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14、友谊就是栖于两个身体中的同一灵魂。
15、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
1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17、有时候理想就像天边的霞云一样,开始的时候,会感到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壮观,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消逝,越来越淡,最后消失。
18、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19、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20、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21、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2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23、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24、恐惧自己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
25、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26、学习有两忌,自高和自狭。
27、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8、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9、我们永远没有资格说放弃,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年华,应该开出耀眼的繁花。
30、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它是温柔甜蜜的。
31、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3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3、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34、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35、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
36、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37、有阅读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
38、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39、一个人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代表他自信、强大。
40、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1、真正的友谊不是一株瓜蔓,会在一夜之间蹿起来,一天之内枯萎下去。
42、我努力,我坚持,我就一定能成功。
43、只要目标向前,你可以到任何的地方。
4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45、要无条件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
46、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47、你不真诚,我不真诚,何来真诚?你不守信,我不守信,叫谁守信?
48、恃人不如自恃也。
49、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50、诚实而无知,是软弱的,无用的;然而有知识而不诚实,却是危险的,可怕的。
51、如果你被幸运之神遗忘,请不要悲伤,相信阳光总会有一天会照耀在你的身上。
52、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53、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54、假设始终先于知识。
55、要是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决心过他所想过的生活,他就一定会得到意外的成功。
56、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不及一个好朋友。
57、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5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59、诚实是上策。
60、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1.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过分劳苦)劳。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10.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1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1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1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1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1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1.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2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2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3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1.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3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0.见侮而不斗,辱也。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4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4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4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4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4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4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5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5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5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5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5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8.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5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6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6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
6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6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6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6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68.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6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7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7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7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7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7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7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7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80.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8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8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8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8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8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8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8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9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9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9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9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9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9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9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0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10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0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0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0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0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0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07.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10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0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1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1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13.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1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17.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1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1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20.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1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2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12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2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127.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3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13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3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3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3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3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39.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4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
国学经典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yjbys小编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国学经典的名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1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1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4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14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1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20、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国学经典名句及解释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6、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7、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2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2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2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27、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2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1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2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下)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61、私人的视觉使人盲人,私人的听觉使人耳聋,私人的照料使人发疯。
62、在忧愁中生,在欢乐中死。
63、同天地喜寿,同日月喜照。“楚辞”
64、是晴空上的一只鹤,它给云带来了诗。(唐代刘玉溪(秋辞))。
65、一个人如果不认识他,就不是朋友。“历史记录”
66、并非一切事物都是平的。
67、当时间充裕时,它就变得容易了。你怎么找到它的?“楚辞”
68、天造孽,不如违背;因为他们作了孽,就不能存活。
69、君子,压制恶,宣善,放弃他的命运。
70、一餐不食,一饮水,曲肱骨和枕之,乐也在其中。那些不公正的、富有的、可爱的,对我来说都像云一样。
71、心是自然恶不打扰,身是怎有恶欺。-冯梦龙(来自世界的警告。
72、做它的人失去它,持有它的人失去它。圣人无理由不失败,无理由不抓不丢。
标签:
♛ 国学精粹经典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兰花的香气。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2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8、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0、知耻近乎勇。
——《中庸》
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3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3、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5、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得戟伤人还要严重。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国学精粹经典名句网内容,请访问国学精粹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