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培训总结(系列16篇)
发布时间:2023-03-31气压培训总结(系列16篇)。
● 气压培训总结 ●
大气压的魔力
两个杯子、一盆水、一块手帕与两条橡皮筋安静地坐在讲台上。我们望着这些平淡无奇的物品,纷纷议论着这次实验。
只见许老师拿起水杯,用手帕轻轻蒙盖住杯口,再用两条橡皮筋将水杯扎紧,使手帕紧紧把杯口抱住。水杯摇身一变,好似一个穿着乳白色连衣裙的少女。许老师抿嘴一笑,问:“水能进入这手帕蒙住的水杯吗?”我一撇嘴,在心里念叨:“这手帕那么多小细孔,水怎么进不去?”我作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等待老师实验的结果。
许老师一言不发,只是扬起嘴角做起了实验。水快速地倾泻向杯口,在空中形成一道弧线,在触碰手帕的那一刹那水花四溅,化作一只只水蝶翩翩起舞,后又如飞蛾扑火般投入水杯中,杯底铺上一层水纱。我暗暗握了下拳头,心儿上抹了蜜糖似的,得意忘形,我的猜测对了。
许老师又发问了:“再猜猜,我将杯子倒转过来,水会漏出来吗?”刚一听这个问题,我的心里便有了个答案:能。水能进去,必定能出来,除非老师耍魔术。我有十足的把握,撅起嘴,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我宛如一颗渴盼雨水的幼苗班渴望我的想法能再次被验证,可王惟“腾”得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道:“水不能溢出来!”场下的同学们嘘声一片,有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同学满脸不服气,吹胡子瞪眼。我一挑一挑眉毛,皱着眉头,嘀咕着“切”,“切”!可不少同学支持他的猜想,我心中那一把秤不平衡了,不禁搓起了手,动摇起信念,仿佛一个不倒翁,晃动不已。
许老师看着躁动不安的我们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转水杯,这时的水好似一个个囚犯被关进了监牢,怎么也出不来,我的心冷了一半,失落顿时占据了我的心头,我的一双眼睛渴盼地望着那水杯,可那手帕如同一张巨网拦截了一切希望。我的心顿时跌入冰冷的谷底,不禁咬牙切齿,愤愤不平地想:老师一定学了魔术,用了障眼法!
后来查阅了资料才知道这是大气压力变的魔术,是它引导了这场有趣的实验。
● 气压培训总结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现代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许多机械和设备的传动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液压与气压传动采用了液体和气体作为传动介质,通过增加或减少介质的压力来控制机械的运动。这两种传动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高效率、大功率密度、灵活性等,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压传动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流体压力来传递力量。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将液体压力转换为机械能,通过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将力量传递给负载。液压传动系统具有无级变速、静音、灵活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工程领域。例如,挖掘机、推土机、注塑机等往往采用液压传动系统来提供强大而稳定的动力输出。
在液压传动中,液体的承载能力和传输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液压传动系统需要精确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压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液压传动系统通常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泵、液压阀以及液压缸等组件。液压泵负责将液体从油箱抽取出来,并提供足够的压力来驱动液压缸。液压阀控制液体进入液压缸或释放液体,从而实现机械的运动控制。
与液压传动相比,气压传动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应用。气压传动采用了气体作为传动介质,通常使用压缩空气。它具有压缩空气易于获取、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也更适用。气压传动系统通常包括气体源、气压泵、压力控制阀以及气缸等组件。气压泵将气体压缩并提供给气缸,通过压力控制阀来控制气体的压力和流量。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通常会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工作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这两种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点和限制,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现代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可以深入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原理和应用,提高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冶金、能源等领域。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压与气压传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
● 气压培训总结 ●
三、大气压强
1.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___________的方法测出了___________的数值,他所依据的就是“用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比较”的原理。为了纪念他对科学所作的贡献,将他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实验。
思路解析:托里拆利通过实验的方法首先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对科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将这个实验叫做托里拆利实验。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_______,体积增大压强就_______。 思路解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体积与压强的关系是体积增大压强就变小,体积减小压强就会变大。
3.计算 2.5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帕斯卡,100帕斯卡=___________毫米汞柱。 1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厘米汞柱高。
思路解析: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用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大气压的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值明显地降低。在海拔2 000 m以内,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 m,大气压降低13-3- Pa(1 mm水银柱)。利用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上高度就构成了高度计,它是航空、登山必不可少的仪器。
思路解析:说明大气压存在最有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实验室模仿其实验常用两皮碗对吸;瓶吞鸡蛋是内外大气压强差造成的,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纸托水杯其实是大气压托住了纸和水;橡皮膜凸出是液体压强造成的。
思路解析:自来水笔吸墨水是胶皮管内空气稀薄压强小于胶皮管外的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进胶皮管里的;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中的空气压强小于吸管外的大气压强,饮料被大气压压入吸管的;活塞式抽水机抽水,也是同样的道理,水是被大气压进水管的。所以ABC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高压锅煮饭,是利用高压蒸气,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所以D符合题目要求。
3.如图14-3-2所示是某同学画鱼儿戏水时鱼吐出气泡的情景,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 )
思路解析:鱼儿戏水时吐出气泡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泡上升时,压强减小,因此体积变大。
4.大气压强的值为10 Pa,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
思路解析:可估算手指甲的面积为1 cm,则S=1 cm=10 m,所以
F=pS=10 Pa×10 m=10 N。
思路解析:当我们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一部分时,吸管内的压强变小了,而外面的大气压强大于吸管内的压强,这样饮料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入嘴里。选项A正确。平常肌肉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相平。打针时是推力将药液压入血管里的,把瘪进去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烫一烫又能恢复原状,这是由于放入热水中烫一烫后,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压强比外界大气压强大所致,C错。当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这是由于壶中水蒸气的压强大于外界空气的压强所致,则D也错。
6.请你观察如图14-3-3所示的现象,从中可知北京当时的大气压值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个现象可以间接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4222-425
思路解析: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一个非常在乎士兵仪容的上校一天见一个士兵犯规,立即吼到:“过来!上衣口袋没扣上应该怎么办?”受惊的士兵说:“回、回答长官,应该马上扣好。”“很好,那还不快动手?”“是、是,长官??”士兵战战兢兢地给上校扣好了上衣口袋。
思路解析:当上面打个洞,管与槽构成连通器,结果液面要保持相平,即管中液面上和槽中液面上气压相等。
思路解析:托里拆利实验,是通过大气压支持液柱高而确定大气压值的,液体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多少等无关,漏进空气,管内液面不是真空,测得的值会偏小。 答案:D
3.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拨出,这主要是由于( )
思路解析: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内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过了一段时间后瓶内的温度比刚充进热水时降低,气体压强变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把软木塞压紧,所以软木塞不易拨出。
4.如图14-3-4所示,在玻璃管的顶端打开一个小孔(当时大气压为760毫米汞柱),则管内水银将( )
思路解析:在玻璃管的顶端打开一个小孔,玻璃管与容器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两容器的液面要相平。所以玻璃管内的水银将向下流,直到管内外水银相平为止。 答案:C
5.小明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使玻璃管内进了一点空气,测得大气压值将(外界为1个标准大气压)( )
思路解析:正确地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要求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为真空,此时,玻璃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就代表当地大气压的值。如果玻璃管内进了一点空气,则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就有空气产生的压强,因此测得的大气压就小于当地实际的大气压值。
6.(2010北京海淀)游泳池内水的深度为2 m,在池底水产生的压强为_____Pa。(g取10 N/kg) 思路解析:水的密度是已知的:ρ水=1.0×10 kg/m,g=10 N/kg,h=2 m。将上述已知量代入液体内部压强p=ρ
7.(2010北京海淀)如图14-3-5所示,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将杯子倒置过来,纸片不下落,说明纸片受到向上的_________力的作用。 4水33gh公式即可求出。
方向传递。杯子里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有下落的趋势,纸片在水的重力作用下也有下落的趋势,但纸片不下落,说明是大气压力的作用。
8.(2010江苏无锡)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10 m的吸盘按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14-3-6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10 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__N。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2
思路解析:根据F=pS,可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F=pS=1.01×10 Pa×1×10 m=101 N。弹簧测力计最大刻度值为5 N,所以用该弹簧测力计不能完成此实验。
9.已知外界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如图14-3-7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__,槽内B点的压强为_________。
思路解析:大气的压强仍可以从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p=p水银进行分析。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A点的压强是由A以上的水银柱产生的。PA=10 cmHg(Hg表示汞,cmHg也可以作为压强的单位);B点在水银槽下2 cm深处,B处的压强是大气压和2 cm水银柱共同产生的压强。
10.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的输液瓶上为什么另外要插进一根短小的管子?这根管子起什么作用?
答案:输液瓶里的药液流出后,瓶内气体容积变大,压强减小,当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时,可以看到有空气泡通过小管进入药液瓶,空气进入药瓶,使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一定,让药液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人体的静脉。
压阀(图14-3-8)的质量为70 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 mm。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若锅盖面积为260 cm,则它所能承受的压力至少多大才能保证安全?(设大气压p0=10 Pa) 522
思路解析:当高压锅内部水蒸气的压强最大时,高压锅限压阀受力平衡,内部水蒸气对限压阀向上的压力等于限压阀所受大气压力与重力之和。锅盖所承受的压力近似等于锅盖外部向下的大气压力与内部水蒸气对锅盖向上的压力差,当锅内气压最大时,锅盖所承受的压力也最大,在高压锅技术指数上也就要求高压锅至少为锅内气压最大时锅盖所承受的压力。 答案:(1)p0S1+mg=pS1
70?10?3?10mg55p=p0+=10 Pa+ Pa=1.7×10 Pa。 ?5S110
(2)锅盖所承受最大压力为:
F=pS2-p0S1=(1.7×10-10)×260×10 N=1.82×10 N。
12.现在,给你一块橡皮膜、一个茶杯、一根吸管、一把刻度尺、线绳、胶带,请你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气压计,使其能够粗略地比较每天的气压高低。请说出制作方法,并说明使用方法。
思路解析:粗略地比较每天的气压高低,可以从使橡皮膜上下大气压差使橡皮膜发生形变带动吸管上下移动来判断。外界气压增大,橡皮膜下凹,带动吸管以茶杯边缘某处为支点向上转动。
外界气压减小,橡皮膜上凸,带动吸管以茶杯边缘某处为支点向下转动。
答案:如图所示:制作方法:用线绳给茶杯口扎上橡皮膜,将吸管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另一端指向直立着的刻度尺。
使用方法:吸管的右端上移,表示气压升高;吸管的右端下移,表示气压降低
13.把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上,如图14-3-9所示。用它可以挂衣服、书包等,这是为什么?
思路解析:塑料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静止不动,显然有摩擦力和钩及所挂物体的重力来平衡。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压力的作用的结果。吸盘内的空气被挤出,塑料挂衣钩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牢牢地固定在墙上了。
答案:当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上时,吸盘内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上,挂衣钩与墙壁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所以可以挂书包或衣物等。
● 气压培训总结 ●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参考课本)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五)小结
(1)大气有压强吗?它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 气压培训总结 ●
一堂班队课上,老师和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当老师告诉我们:将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用纸盖住杯口,倒过来后水不会流出来时,同学们都半信半疑。老师准备好:一个纸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几张纸,两个盆子,准备做实验。
实验开始,我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漏了细节。老师先在一个盆子里放了些水,接着又用纸杯把玻璃杯里盛满水,又拿起一张白纸,轻轻地放在杯口上,左手按住杯口,右手托住杯子,对我们神秘地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杯子飞快地倒转了过去,再把左手松开,奇迹发生了,水竟然没漏出来,纸还牢牢地托住了杯口。我们顿时傻了眼,有的张大了嘴巴,都快可以塞下一个苹果了,有的揉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时,老师又说:“你们都看过我做实验了,谁想试试?”同学们一听,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嘴里喊着:“我来,我来!”老师让季李上去试试,我想季李虽然眉开眼笑,但是心里肯定紧张极了。他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装水,放纸,倒转,可没想到的是,纸并没有吸住杯口,水像调皮的孩子一样“哗啦啦”地跑了出去,教室里一阵大笑。
我心想:老师的那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定有魔力,不然季李怎么可能失败呢?老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其实根本没什么魔力,水一定要装满,纸要轻轻地放,杯子要迅速地倒转,才会成功。”说完,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季李是因为没留心注意细节所以才会失败,接着,老师又告诉我们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大气压在作怪。因为杯子里装满了水,杯子里的空气几乎就没有了,纸一贴上去就把外面的空气阻挡了,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空间,而外面的空气又将纸推住,纸也就自然而然地“抱”紧了杯口。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只要努力寻求答案,就会觉得并不奇怪!
● 气压培训总结 ●
1.物理情景是物理学习的催化剂,学习物理知识,就要让学生进入创设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学习富有新鲜和实在的气息。比如:在“覆杯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这时,我们可设计怎样的实验去证明:纸片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我设想的物理情景有:人工模拟真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掉,再观察纸片的“命运”;可以观察硬纸片的凹凸情况──是向上凹还是向下凸……然后由此展开讨论和实验,就可明确是不是被水“粘”住了。
2.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比如:在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活动中,一开始,可以不给任何器材,让学生先自行讨论和确定器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两组由学生动手实验,这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兴奋,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3.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比如: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的大小,为何选择1米长左右的玻璃管?为何选用汞,而不用水或其他液体?等等,通过一系列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重温”科学家经历的实践过程,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 气压培训总结 ●
对许多考生来说,数学是考研的难点,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但或许只是你没有掌握到复习的要诀或者方法。提醒考生,做题需要具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取得高分是很重要的必要条件。
对于考研数学的复习考生们不能只单单制定一个宏观的复习规划,更要学会在强化阶段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只有注重知识的总结、归纳。在此阶段上学习一定的做题技巧才能实现考研数学的高分计划。
首先是确定做题顺序,可以采用填空、计算、选择、证明的顺序。因为尽管选择题的分数相对要少一些,但它们一般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选项迷惑性大,有时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分析也难以取舍,而且有些选择题的计算量也是很大的,如果在做题的开始就感觉不顺而花太多时间的话,会影响考试的心理状态。证明题考查的是严密的逻辑推理,难度也比较大。建议考生,把这两类题型可以放在后面做,而先做相对简单的。一般来说,平时复习的时候要尽量从自己薄弱的方面“榨取”分数,而正式考试时,先通观整个试卷,迅速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实力,明确哪些分数是必得的,哪些是可能得到的,哪些是根本得不到的,再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才能镇定自若,进退有据,最终从整体上获胜。 考研 教育|网
同学们可以先解答填空题,一般讲填空题是基本概念,基本运算题,得分比较容易,当然试题中计算题或者证明题以平时看书或者参加辅导班老师所讲的例题类似的也可以先做;其次做计算题;最后解单项选择题,因为有些单项选择题概念性非常强,计算技巧也比较高。提醒考生,求解单项选择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推演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解析式子。图示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具有某种特性,例如奇偶性、周期性或者给出的事件是两个事件的情形,用图示法做就显得格外简单。举反例排除法;排除了三个,第四个就是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是抽象函数的情况。逆推法;所谓逆推法就是假定被选的四个答案中某一个正确,然后做逆推,如果得到的结果与题设条件或尽人皆知的正确结果矛盾,则否定这个备选答案。赋值法;将备选的一个答案用具体的数字代入,如果与假设条件或众所周知的事实发生矛盾则予以否定。
如果只看课本,在综合能力上要受一些影响。另外,数学复习不提倡考生们搞题海战术,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不做够一定量的题目可能就无法对知识点完全理解透彻。
● 气压培训总结 ●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湖北省襄樊市建昌子校 张利民
【教材简析】: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
《大气压强》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大气压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主的启发探究式教学 【教具】:
教师用: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哈慈五行针一个、玻璃杯一个、玻璃板一块、硬纸片一张、装水水槽一个、注射器一个、空易拉罐一个、橡皮泥一块、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饮料一杯、吸管三根、一次性杯一个。
学生分组实验用:皮碗一对、大小试管各一个、注射器一个、盛水小烧杯一个、吸管一根。【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和学生配合用哈慈五行针实验。
问:是什么原因产生上述实验结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习大气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大气压强》教案
生:会。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此实验。师: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得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㈡、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师:让学生做覆水杯实验: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倒置时纸片会怎样?将玻璃杯内装满水,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并倒置过来,如果松手,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
师:是什么托住了纸片和水呢? 生:是大气压。
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旋转玻璃杯,也是这样,说明了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大气压和液体之间的对比总结得出: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大气是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㈢、大气压强的值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还知道大气压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的值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师:续覆水杯实验,把倒置的玻璃杯放入水槽中的水里,先让学生猜想:抽去硬纸片后,杯中的水会不会全部流出来,还是只流出一部分,还是都不流出来?
学生猜测,教师演示:抽掉硬纸片,水并不流出来。师:杯内的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 生:杯外水面上方的大气压支持的结果。
师:大气压到底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多媒体展示实验录像)
师: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知道水柱的高度,同学们能否测出大气压的值? 生:能。?=?液gh水
师:若真用水来做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却很不方便:10米长的水管很难找,并且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等。
师:能否换用其它的液体来做实验,使操作简便呢?(师:启发学生由?=?gh考虑问题)
《大气压强》教案
生:用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最好是水银。
师:历史上
《大气压强》教案
起饮料,乙同学却吸不起来。请学生讨论后做出解释。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用多媒体给出)
1、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即×105帕;
3、大气压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多选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括号内()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B、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C、大气压的值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用吸管吸饮料实际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2、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自己动手做“杯吞蛋”实验,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2、自己总结生活中有关大气压的实例写一份调查报告。
附:【板书设计】
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值:
?大=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帕)
54、大气压的应用
● 气压培训总结 ●
一、 填空题
1.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 ,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
(外负载;进入执行元件的流量)
2.液压传动装置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其中
和 为能量转换装置。
(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动力元件、执行元件)
3.液体体积弹性模量的物理意义为 ,体积弹性模量越大液体抵抗变形的能力越 。
(单位体积相对变化量所需要的压力增量;强)
4.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其原因是 。
(降低, 分子间的内聚力减小(内摩擦力减小))
5.液体粘度的因压力的增高而 , 其原因是 。
(增大 ,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内聚力增大(内摩擦力增大))
6.液体的可压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 ,因压力的增高而 。
(增大 ; 降低)
7.液体在管道中存在两种流动状态, 时粘性力起主导作用, 时惯性力起
主导作用,液体的流动状态可用 来判断。
(层流;紊流;雷诺数)
8.在研究流动液体时,把假设既 又 的液体称为理想流体。
(无粘性;不可压缩)
9.静止液体内任一点处的压力有下列两部分组成 , ;其表达式
为: 。
(液面上的压力 ;该点以上因自重而形成的压力 ; p p gh 0 )
10.绝对压力是以 为基准的压力,相对压力是以 为基准的压力,真空度定义
为 当绝对压力 当绝对压力时,绝对压力 于大气压力的那部分压力值 。
( 绝对真空度 ; 大气压力 ;低于,不足)
11.流体动力学的三大方程是: ; ; 。
- 4 -
其中流量连续性方程是 在流体力学中的表达形式,而伯努力方程是 在流体力学中的表达形式。
(连续性方程;伯努力方程;动量方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2.流体流经管道的能量损失可分为 损失和 损失。
(沿程压力;局部压力)
13.液流流经薄壁小孔的流量与 的一次方成正比,与 的1/2次方成正比。通过薄壁小孔的流量对 不敏感,因此薄壁小孔常用作可调节流阀。 (小孔通流面积;压力差;温度)
14.通过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 一次方成正比,与 的三次方成正比,这说明液压元件内的 的大小对其泄漏量的影响非常大 。 (压力差;缝隙值;间隙)
15.系统工作压力较 环境温度较 时宜选用粘度较高的油液。
( 低;高)
16.液压传动所使用的泵是 ,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的 能量工作的.。
(容积式;压力)
17.容积式液压泵是靠 来实现吸油和排油的。
(密闭容积的容积变化)
18.液压泵是把 能转变为液体的 能输出的能量转换装置,液压马达是把液体的 能转变为液体的 能输出的能量转换装置。
(机械能;压力;压力;机械能)
19.变量泵是指 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其中 和 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 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排量;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
20.由于泄漏的原因,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
(大;小)
● 气压培训总结 ●
“哈哈,我们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我像一只疯狗嚎叫着,为庆祝马德堡半球实验的验证成功而高兴。
重要嘉宾亮相了。看呀!那2厘米长的针管,太恐怖了!还有那长长的活塞和那红色的半球,半球上各有一个拉环和一个吊钩。小小的单向阀为开关,另加3瓶天然农夫山泉矿泉水。
实验拉开了序幕!我们先将管子连接到针管注射口,然后,让针管将球里的气都抽干净,把活塞往外拉。最后,把矿泉水瓶放在袋子里,一瓶一瓶放,用球上的大钩子把袋子提起来。结果,竟然成功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小组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一次,塑料管子漏了。我们就议论纷纷:“这是怎么一回事,塑料管不行了?”“再试一次?”“好的!”于是,我们反复操作,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
看!我们的实验验证成功了,马德堡半球实验成功了!我们高声呐喊,不停地向大家传达这个喜讯,更迫不及待地释放我们内心的激动!
那么,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在抽完气后就拉不开了呢?让我带你们去一睹“真相”吧!其实,这里有一个秘密——里面的空气抽走了,球内就是真空状态了。外面有一股强大的压力顶着球,简单说就是大气压压住了球。
科学真是高深莫测!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研究走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但这更需要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才会成功。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认真研究,不断进步!
● 气压培训总结 ●
把握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准确定义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一些相似概念的混淆。如功与冲量。动能与动量。加速度与速度等等。所谓学习物理要“概念清楚”,就是这个含意。
物理概念的有机组合,构成了美妙的物理定律。因此,清晰的概念是掌握一个定律的重要前提。如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由力。质量及加速度三个量构成的。在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定理有:牛顿一。二。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掌握定律并非以记忆为标准,重要的是会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如牛顿第二定律,从形式上看来并不复杂,然而很多同学在解决连结体问题时,却总是把握不好这三个量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可举一例。水平光滑轨道上有一小车,受一恒定水平拉力作用,若在小车上固定一个物体时,小车的加速度要减小是何原因?常见的答案显然是:合外力不变,质量变大。然而,若回答合外力变小,是不是正确的呢?这里显然是由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结果。在此,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公式各量的对应性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也恰恰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重要环节。
运动学规律及动力学关系在解决问题时,也有许多应当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我们似乎并未明确指出哪些公式属于运动学关系,哪些属于动力学关系,但在实际问题中却可使人困惑。例如:在一光滑水平面上用绳拴一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公式v=2nr/T可以知道,若增大速率V可以减小周期T.然而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我们却不能用增大V的方式来改变周期T,若仅在V=2nr/Th大做文章定会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忽略了动力学原因,即前者与后者的区别是向心力来源不同。一个是绳子弹力,它可以以r不变时,任意提供了不同大小的拉力;而另一个是万有引力,当r一定时,其大小也就一定了。在这类问题上,最容易犯的就是片面性的错误。再比如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这两条重要的力学定律,我们是否了解了守恒的条件,就可以做到灵活地运用呢?我们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有些人看到某个问题中,重力没有做功,就立刻得出机械能不守恒的结论,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只注意到了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孰不知深刻理解其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如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是在满足了守恒条件的情况下,即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合力为零,动量只是在系统内部传递,而总动量不变。
最后谈谈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观察其形式可以发现,每个定理都涉及两个状态量和一个过程量,注意到这一点应是定理正确应用的关键。我们不妨将状态看作一个点,过程看作一条线,在应用时必然是“两点夹学科”,即状态量及过程量,一定要对应,这也是两个定理的相似之处,至于它们的区别,在此就不多讲了。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对物理定律的应用,绝不能只满足于会用,而应当多方面地体会其深层的含意和适用条件中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题的目的,做到居高临下,以不变应万变。
逻辑推理在力学中可以说俯拾皆是。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正确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试举一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合外力,其逻辑推理过程如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曲线切线方向每点是不同的,因此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是不断变化的。由于的矢量,所以曲线运动必为变速运动,必然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必受合外力。当然,实际问题中似乎并非如此繁琐,然而细细地想来又的如此,只是思维过程较为迅速罢了。再举一例: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则物体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量变化,合外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此命题依然可用逻辑推理说明其正确性。根据动能定理,当合外力做功时,则物体的动能必然发生变化,因此速率发生变化,则动量必然变化。反之支量发生变化,动能不一定变(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则合外力不一定做功。不难看出,清晰地认识概念,牢固地掌握规律,者严密正确的逻辑推理得以完成的重要前提和充足的条件补充。同学们若多留意。多用心,定会受益非浅。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做正功。
● 气压培训总结 ●
1、 “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 托里拆利实验需注意: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A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压强P等于( )
● 气压培训总结 ●
1.知道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阅读课本第41、42面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 气压计 ,常见的气压计有 金属盒气压计 和 水银 气压计 ,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2.大气压的特点:
观察上图,总结大气压强变化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气温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第41面图9.3-4“无液气压计”中的甲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表盘上的两行数字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②请你读出此时的压强值是多少?
2.海平面附近的气压(1标准气压)约为105Pa,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
●教师点拨
1.天气和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的变化,冬季气压比夏季高,晴天气压比阴天高;
2.课本41面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其实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很多,请你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大气压强还与下列因素有何关系?
3.在矿泉水瓶的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扎l2个小孔,往瓶内加入适量的水,从瓶口正上方往下看,可以看到水向四周喷出的距离都相同,如图所示,此现象表明: 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若此时盖上瓶盖并拧紧,水就不再喷出,这是由于瓶内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大气压.
阅读课本第42面,完成下列填空:
(1)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2)活塞抽水机使用时,若提起活塞,阀门A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关闭,活塞的下面空气稀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于是,低处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
(3)当压下活塞时,阀门B被水压下而关闭,水被阻不能向下流动,于是冲开阀门A进入圆筒的上部;
(4)再提起活塞时,活塞上面的水迫使阀门A关闭,水从侧管流出。与此同时,井里 的水又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阀门B而进入圆筒。
1.教师演示“二次沸腾实验”,学生归纳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液体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液体上方气压的减小而减小。用这个道理制成高压锅,高原的海拔高度高,气压低,普通锅烧水时水的沸点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利用高压锅通过提高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来提高水的沸点,从而达到快速煮熟食物的目的.
2.观察“活塞式抽水机步骤图”(对照课件),分析它们的哪个工作环节利用了大气压强?
1.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2.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也用到大气压的知识.
1.小华制成如图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其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D)
2.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D)
3.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尝试用加热青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C)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
2.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大气压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的,记住大气压的值.
阅读课本第39面,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压强确实 是 (选填“是”或“不是”)存在的。
2.大气产生的压强叫 大气压 ,简称 气压 ,一般用 p0表示。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将塑料挂钩的塑料吸盘紧紧贴在墙上,那么塑料吸盘能否固定在墙壁上而不脱落呢?如果再在塑料吸盘上戳个小孔,塑料吸盘还能否固定在墙壁上?
(2)将一玻璃管装满水,用一硬纸片封住管口。再倒转过来,如图,玻璃管中的水会不会流下?如果将玻璃管上端弄一个小孔,玻璃管中的水还会不会流下?
(3)用吸管可以吸取杯中的饮料。将饮料杯装满饮料后,再将杯口密封住,用吸管可否吸取杯中的饮料?
1.奥托·格里克设计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的气压称大气压.
3.如图所示,塑料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都不会下落,是因为大气压作用。若此时在瓶底用针扎一小孔,观察到的现象是纸片和水下落。
大气压究竟有多大?阅读第40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请你根据内容简单说说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3.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200px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为了较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我们要进行精确测量,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40面的“托里拆利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玻璃管内为什么要倒满水银?
2.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是多少?倾斜玻璃管又会怎样?玻璃管往下插或往上提,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改用粗管或细管做试验,管中水银柱的高度怎么变?
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有没有气压?管中的水银柱的液面为什么不下降到与管外相平?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4.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解: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0=ρ汞gh=13.6×103kg/m3×9.8N/kg×760×10-3m=1.013×105Pa.
5.托里拆利首次较准确的测出大气压的值,我们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规定为1标准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强p0=1.013×105Pa=76cmHg压强=760mmHg压强.
在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时,注意先假设玻璃管内与管外页面相平处有一轻质物片,通过分析物片向上和向下受力情况,来得出结论.
1.地球的表面积约5.1×1014m2,地球表面的大气压约 1.0×105 Pa,则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约为5.1×1019 N.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B )
3.下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AD )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 气压培训总结 ●
● 气压培训总结 ●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然而早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就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汞)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到760毫米高度后就不再下降了。这760毫米刻度之上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帕斯卡),等于760mmhg(毫米汞(水银)柱)
物体压强:
p=F/S (在都使用国际单位制时,单位是pa)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液体压强:
p=ρgh ( p液=F/S=G/S=mg/S=ρ液Vg/S=ρ液Shg/S=ρ液hg=ρ液gh)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气体的压强,是指气体作用在容器器壁上的压强.
气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p= .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气体压强形成的原因
从气体分子动理论可知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地撞击器壁而产生的,单个分子碰撞器壁的冲力是短暂的,但大量分子频繁地撞击器壁,对器壁就产生了一个持续的、均匀的压力,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就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从微观上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则每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一次的冲量越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多,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则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就越多,加之每次碰撞的冲量越大,则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总冲力就越大,因而气体的压强就越大.所以,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共同决定的.
● 气压培训总结 ●
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体适能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翻译,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
②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
③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④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
“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在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适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在测量上,体适能分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与体重控制三个面向。
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所以,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身体素质包括五方面: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对外界刺激反应快慢的一种能力;力量素质,是身体某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
综上所述,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充分发挥他们之间的能力优势,才能使我们的运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
需要更多的气压培训总结网内容,请访问至:气压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