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幼儿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家》小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家幼儿教案 篇1
目标
1.能跟随老师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及欢快的情绪情感。
2.产生喜爱上幼儿园的情感。
准备
1.在桌面上分别用纸箱设置幼儿园、家庭的简易场景。
2.丁丁、爸爸、妈妈木偶各一个。
过程
1.看看丁丁的家。
――教师出示木偶丁丁及简易场景。这是丁丁,这是他可爱的家,这是他喜欢的幼儿园。自从他上了幼儿园后,他就有两个家了。
――原来他喜欢幼儿园就像喜欢自己的家一样。
――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家吧!
2.观看木偶表演。
――教师借助木偶和简易场景,边念儿歌边表演。
――早晨,丁丁是怎样离开家的?他高兴吗?你是怎么离开家的?
――到了幼儿园后,丁丁做了些什么事?他高兴吗?你在幼儿园会做哪些事情呢?
3.学念儿歌。
――老师把丁丁的事编成了儿歌,你们听!
――教师完整朗诵儿歌一遍。
――教师以欢快的情绪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朗诵儿歌,念到“家”时加重语气。
――教师引导幼儿边自由地做动作,边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建议
1.让幼儿体味儿歌所表现的积极情感,并产生喜爱幼儿园的情感,是本活动的重点。
2.用两拍子的节奏来朗诵儿歌,较宜表现儿歌的韵律及欢快的情绪。在“家”处加重语气是为了增强幼儿的朗诵兴趣。
附:幼儿园也是我的家
亲亲爸爸,
亲亲妈妈,
高高兴兴离开家。
做做游戏,
听听故事,
幼儿园也是我的家。
我们的家幼儿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家庭成员的称谓。
2、在集体面前大声介绍家人的情况
3、体验一家人相亲相爱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平面房子、家人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猜猜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家里住的会是谁?
老师:屋子里住着娃娃快乐的一家:有爸爸,有妈妈,有爷爷,有奶奶,还有娃娃
2、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好吗?(好)(敲敲门有礼貌的请)(我们一起来试试)
3、你们想请谁先出来(幼儿自由说)好,那我们请他们一起出来,好吗?
(二)开始辨认
1、出示全家福,让孩子辨认家人,并根据观察说说其特征的不同
老师总结:爸爸,爸爸真神气,宝宝好爱你
妈妈,妈妈真漂亮,宝宝喜欢你
奶奶,奶奶真能干,宝宝亲亲你
爷爷,爷爷年纪大,宝宝关心你
(三)游戏:找家人
把家人的图片藏起来,让孩子来找找,并说说“这是我妈妈”“这是我爸爸”等等,然后亲亲他们。
活动延伸: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照一张“全家福”照片。
我们的家幼儿教案 篇3
一、活动构思
从本班实际出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主题活动“我的家”题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以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价值。在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试图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活动,实现对幼儿多元潜能的培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活动过程
(一) 主题网络图的建构
在主题活动中,网络图的建构是在预设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并逐渐完善的。其特点有:
1、 网络图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2、 网络图只是预设计划,但不确定具体做法
即从一级主题到二级主题,以及从二级主题派生出来的各个分支,它只给教师提供了一种依据或提示,具体怎样组织活动,在于教师在活动中对于幼儿兴趣点的捕捉及把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时刻考虑活动如何与主题教育相整合,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其目标服务。具体设计体现在教师的日计划当中。
(二)生成与预成活动
在主题活动“我的家”的组织实施中,我们通过关注生活、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灵活调整预定计划,并在预设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新的活动如“超市购物”和“集贸市场”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按照惯例,每个人的家里或多或少都会购买一些节日礼品或生活用品,所以班里的孩子会时不时的提起“我去超市买东西了”“我和妈妈也去了”。所以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超市购物”的活动,其过程如下:
1、参观超市
参观前组织幼儿谈话:“你去超市准备做什么?”。其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对超市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
小朋友参观超市
2、超市问题网络图的建构
汇总幼儿参观超市前的讨论内容和参观后的讨论内容,列举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师幼共同创设“大树型超市问题网络图”(附照片),问题网络图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直观形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二:孩子们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体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
3、认识标签及人民币
第一:认识人民币的面额第二:知道标签上的数字与人民币面额的对应关系。第三:会进行简单的价格运算,能比较合理的支配钱。
4、超市购物
从超市参观回来,幼儿兴趣点很高,当时,按照一般的思路,我们也许会把活动室设计成一个“超市”,让幼儿玩超市购物的角色游戏,但是,当我们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之后,还是决定让幼儿走出去,让他们到超市去真正购物,这比玩角色游戏更有教育价值。
(1)购物准备
家园配合:幼儿人手准备5.0-10.0元人民币购物要求:每人只选2-3种物品、钱物自己保管。
(2)购物实况
参加35名幼儿,最多消费额为17.30元,最少消费额为0.30元,没有一人出现遗失钱物的现象。
(三)、与幼儿互动的环境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实践“环境教育课程理念”,让幼儿做环境的小主人,如区域标牌的设计、各种蔬菜水果等实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张图片的布置,都是孩子们亲手所为,这种能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并与之互动的环境是调动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实践“环境教育课程理念”,让幼儿做环境的小主人,如区域标牌的设计、各种蔬菜水果等实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张图片的布置,都是孩子们亲手所为,这种能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并与之互动的环境是调动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1、制定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创设记录表
其内容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结合主题有目标、有意识地创设第二: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做适当地调整。第三:活动组织后有关环境创设方面的几点经验和启示。
2、由环境生成活动,以“集贸市场”为例说明环境的教育作用
参观完集贸市场以后,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把蔬菜水果放到班里”“找一架电子秤”“玩购物游戏”,结合幼儿兴趣点,在师幼共同的讨论协商下,我们把活动室设置成了水果区、蔬菜区和干果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观察及探索的环境,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孩子们在实物区可以自由的摸摸、看看、称称。
(2)环境体现相关性、室内环境和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并起到传达教育信息的作用。
(3)环境体现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幼儿不断探索。例:观察蔬菜水果的每日变化 “土豆为什么变绿”、“韭菜为什么很难闻”、 “青菜为什么变黄”,从幼儿不断的观察与探索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学习及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这种可以启发幼儿不断思考与探索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较好的发挥。
(四)活动区指导与创设
1、结合主题生成新的活动区
以超市购物的活动为切入点,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活动自然延伸到了“我爱吃的食物”方面。因此,我们带动幼儿参观考察了清华社区中心的集贸市场,为了让孩子们对食物的认识和感知更加全面,从促进幼儿发展方面考虑,我们又创设了“娃娃厨房”,希望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来制做一些简单而常见的食物。如:煮玉米、蒸白薯、水果拼盘、蛋花汤等。
2、活动区活动和教育活动和谐整合
活动一:煮玉米活动二:水果拼盘活动三:蛋花汤
3、活动区评价记录
活动区结束后,以小组与集体
交互评价的方式进行活动区活动评价,教师做评价记录。(包括幼儿活动情况及活动后的收获与感受)。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所想所感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活动过程及结果。(如,画蛋花汤制作过程图)
4、建立活动区小档案
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学习借签了瑞吉欧的档案记录思想,建立了建筑区活动情况小档案。对该区幼儿自建组以来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和记录,包括照片及文字资料,其作用在于:
(1)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的掌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从中总结出一些有关促进幼儿相互交往与合作的有效途径及方法。(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幼儿的小组意识。
5.实现教育内容整合、多元潜能的培养渗透在多元化的区域活动中
在网络式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用多种教育内容与手段来实现其和谐整合,试图让每个幼儿在教师的关注下得到发展。
(1)语言区幼儿创编有关蔬菜水果的儿歌。
(2)美工区幼儿利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水果和食物的制作。
(3)科学发现区做“蔬菜吸水的实验”。
(4)幼儿在水果、蔬菜区玩购物的角色游戏。
(五)实现家园共育
在主题活动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强家园的双方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且把家、园和社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让家长了解本园的课程理念,了解班里进行的主题活动
(1)召开家长会。
(2)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
2、共同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情况”的介绍。例:介绍孩子在活动区玩了什么、做了什么、发现及解决了什么问题,对什么事情或什么活动感兴趣等。
3、帮助家长转变传统观念(只注重幼儿学习结果而忽视其过程)
4、班级环境向家长开放
(1)鼓励幼儿请家长欣赏自己参与创设的班级环境。
(2)请家长参与环境的设计与资料的收集。
(3)关注家长对活动的反馈。【277433.com 正能量句子】
我们的家幼儿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2、通过日常生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学会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2、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3、录音机、摄像机。
4、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
活动过程: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2)爸爸妈妈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们天天跟着爸爸妈妈,那他们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不能跟着爸爸妈妈,那到哪里去呢?你喜欢到幼儿园来吗?为什么?
3、为家庭成员送一件礼物。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
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活动延伸:
1、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
2、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有深深的感情,“我爱我家”这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有刚烦的意义。爸爸妈妈是家庭教育中永恒的话题,幼儿对此永远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我设计了一个让幼儿自由发言的平台让他们说出生活中爸爸妈妈与自己之间的故事,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深情。同时照片、诗歌、卡片、歌曲等多种形式的应用,使本次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是在“成长照片徐话题”的活动中,我向幼儿展示了一位同学小时候的照片,孩子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很多孩子会说到:我小时候是…..样的,这样是活动无法达到收放自如,加入本课重新开展,我会采取 “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幼儿有充分表达的时间,自主发挥。
我们的家幼儿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自己的家人的一些特点,如脸型、发型、穿着等。
2、尝试画一画自己的父母、家人的一些特征,提高作画能力。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张全家福照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照片,学会观察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全家福照片,让幼儿自己观察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哪些地方是你喜欢的。如发型、脸型、穿着等方面。
2、说一说觉得自己长得像谁?为什么?
3、告诉大家你自己的一些特征,如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长长的头发……
二、出示范画,幼儿尝试作画
1、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自己观察老师画的画怎么样啊?
老.师!这是老师的全家福。老师的爸爸是怎么样的?妈妈是怎么样的?老师是怎么样的?
2、你们想不想画一画自己的全家福呢?
3、幼儿尝试画一画自己的全家福。画自己的爸爸、自己的妈妈还有自己,一共三个人。在作画时可以加一些动作,如妈妈的手是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的等等。
4、根据自己家庭的不同特征,画一画不同的全家福。
三、涂色、展评
1、把画好的全家福进行涂色,根据不同的人物涂上不同的颜色。尽量涂得好看些。
2、把画好的画进行展评,比一比谁画的画最漂亮,把它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有深深的感情,“我爱我家”这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有刚烦的意义。爸爸妈妈是家庭教育中永恒的话题,幼儿对此永远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
我们的家幼儿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谈谈、讲讲、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了解、感知卫生间、厨房、卧室所不同的功用。
2、体验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卫生间、卧室、厨房”物品若干、创设卫生间、厨房、卧室的情景、录象。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
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好朋友讲讲自己家有几间房子啊?你们是在哪里吃饭、洗手、睡觉的呢?
1、幼儿间互相讲讲
2、请个别幼儿讲讲
原来,小朋友家里都有卫生间、卧室、厨房,老师家里也有卫生间、厨房、卧室,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家?
二、播放录象
卫生间、卧室、厨房。分别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它有什么用?
总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老师家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发现这三间房子是不同的,里面的物品也是不一样的。
三、整理收拾
1、今天娃娃家里的妈妈在大扫除,妈妈把卫生间、卧室、厨房里的物品都拿到了外面,洗洗晒晒,妈妈一个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很累,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妈妈一起整理收拾。
2、帮妈妈把厨房间的物品送到厨房间;把卫生间的物品送到卫生间;把卧室的物品送到卧室,千万别送错。
3、收拾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一起帮妈妈整理的家,看看都放对了吗?
四、分享交流
小朋友帮妈妈做了那么多的事,现在妈妈请小朋友快快回到座位上休息,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今天帮妈妈整理什么物品,放到了哪里。
妈妈今天很感谢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回家后也能帮自己的妈妈整理整理家中物品,好吗?
活动反思:
在每一次活动的实施前,老师都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为孩子思考一下,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什么?孩子的兴趣热点是什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我想效果会是不错的。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讲自己的家,看看自己家的基础上充分的感知、了解了卫生间、卧室、厨房的不同特点;在动手操作整理家的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卫生间、厨房、卧室的不同功用;并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也体验了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
更多精彩的我们的家幼儿教案,欢迎继续浏览:我们的家幼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