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5-02-16

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分享4篇)。

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 篇1

本周第七届发展杯大赛校内公开课,我授课的内容是《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是学生接触到第三种圆锥曲线,它相对于椭圆和双曲线而言要简单一些,只是出于其开口有四个方向,所以使得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个数较多,形式又很接近,学生便极容易记混。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放手让学生去推导后三种开口情况下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让他们自己来找到记忆它们的规律。不过这样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习题就练得不充分:另一种想法是我带他们推出开口向右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后,其余三种情况直接给出结论和记忆的方法,这样可有充分的时间处理习题,通过做题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犹豫再三,考虑到分校学生在自己推导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而且这又是一节公开课万一出现意外也不好控制,我就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实际进行我的教学。

课上完了,同事们评价课的设计和逻辑思维方面等都比较好,而另一方面却忽视了一个教学中最应注意的问题也恰恰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个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尽管我的'课堂环节是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环节,可我的观念却还是原来的。我把本应属于学生自己的任务给抢了来,把个人认为有用的东西强加给了学生。而实际上,这样做却并没有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的。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我们真的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做好思想上、理论上、知识上的储备了。

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 篇2

优点:

1、依据教学大纲及课标要求,准确把握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时能通过类比椭圆的简单性质,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师生共同探究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以有效的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有效,达到了预期效果,运用数形结合,类比的思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抛物线的简单性质,锻炼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对抛物线性质的理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突破了重难点。

3、 通过多题一解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求解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思考题师生总结探究抛物线中焦点弦的求解思路,对后期的教学有指导作用,课后探究问题为下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不足:

1、由于本节内容相对较多,容量大,因而上课语速稍快。

2、在研究抛物线的通径时,由于电脑比例问题,导致图像不够精确。

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 篇3

1、问题——创设质疑,引发兴趣

本节课为了引入抛物线的定义,创造学生主动探究抛物线定义的情境,课堂是从学生所熟悉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始的,还有投篮的FLASH展示,并欣赏了生活中的抛物线模型图片及著名的萨尔南拱门。特别是通过赵州桥的拱底不是抛物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让学生回到自然与社会中来,亲自体验到真理的发现与实现过程,深深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这个引入的过程中互动方式有师生互动,人机互动。

2、发散——提供线索,引起讨论

在发现问题后,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使学生发现形成轨迹动点的几何特征,进而得出定义。为了使课堂教学行为趋于多重整合,把学生分成活动小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协作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情境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引导者,既要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引导,又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为了使实际操作和对问题的数学讨论卓有成效,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和开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很多引导性的'问题,如“抛物线是满足什么几何条件的点的集合”,“怎么建立坐标系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大家讨论出的三种建系方案所对应的方程那种更加简单”,“四种标准方程内在联系是什么”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各抒己见,合作学习,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客观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一过程中的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3、收敛——规范要求,引控方向

收敛与发散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研究,为了能完成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知识的形成阶段规范要求,引控方向。所以,探究的每一阶段均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调节控制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教学组织促进学生的探究深化;同时,学生的探究进程要求教师指导、提示、组织、引导。在引导学生归纳抛物线的定义和坐标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对四种标准方程进行规律分析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提示学生去思考、讨论和表达,一方面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剖析、评价和指正。比如在比较四种标准方程的规律分析中,首先提供线索指导学生进行发散式讨论,如从图形、系数、坐标轴、正负值、对称性等入手思考,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其次在学生讨论不完善的情况下,表明自己的看法与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见解。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生生活动。

4、综合——启发深入,引导探究[励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综合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对探究结论进行综合概括,形成知识之间的关系网络,使知识与知识之间,不同学科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将探究结论进行综合组织,并纳入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比如,在推导得到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标准方程后,由学生分组探究完成如下两个问题:

一是写出另外三种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二是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并总结记忆。

这是数学探究课的中间层次,教师给出简要的过程提示和大致要求,对学生的结论可以不加限制,既做到理顺问题,尝试结论,又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

5、创造——诱导点拨,引入验证

这是一个概念的深化过程,先通过一道例题应用所学知识点,再根据本节内容设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知识点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节课设置了4道课堂练习,针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考察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运用与数学思想的把握,对探究结论有一个质的飞跃。至此,圆满完成本节课先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最终达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这一指导实际生活的教学任务。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 篇4

抛物线

y = ax^2 + bx + c (a≠0)

就是y等于a乘以x 的平方加上 b乘以x再加上 c

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a=0时为一元一次函数)

c>0时函数图像与y轴正方向相交

c< 0时函数图像与y轴负方向相交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当然a=0且b≠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

还有顶点公式y = a(x+h)* 2+ k ,(h,k)=(-b/(2a),(4ac-b^2)/(4a))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和对称轴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p>0)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网内容,请访问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