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课件(精华13篇)_梅花魂课件
发布时间:2022-07-28梅花魂课件(精华13篇)。
▲ 梅花魂课件 ▼
地点:纳溪新乐学校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有一种什么花在寒风中绽放呢?
生:梅花。
师:现在我们以梅花为话题,聊聊你对梅花的了解,说说古今人们对梅花的评价。
生1:梅花不怕寒冷,最有骨气。
生2:墙交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生……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梅花魂 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当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生1:梅花怎么有魂?
生2:魂是什么意思?师在课题“魂”上打问好。请大家拿出字典,查查“魂”字,看看它有几个义项,在课题中你认为该选哪个义项呢?生查字典。
师:谁查到了?
生:魂有两个义项。
师:课题中选哪个?
生:第二个。
师:请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魂字在文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请大家看到6课,自由地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三点读书的建议。
(1)读准课文中带拼音的字;
(2)记住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3)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生读书。
(自由读变成了齐读)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喜欢齐读。那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读得好。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这两段都提到了什么事物?
生:梅花。
师:这样写作的方式叫什么?
生1:总分总。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应该是前后照应。
师:大家认为呢?
生:前后照应。
师:梅花年年开,作者的记忆之门也一次次被打开,我们一起来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2自然段)
师:梅花与外祖父怎样联系起来的呢?请个孩子朗读第三自然段。一生读3自然段。
师:4到11自然段人物的对话多,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看看有几个角色?
生:两个。
师:分别是谁?
生:“我“和妈妈。
师:好,请你来读妈妈,你来读“我“,大家读叙述部分。
学生分角色朗读。师:关于梅花,外祖父说了一大段话,跟着老师一起读读。
(师引读13自然段)师:离别的时刻作者又写了什么?谁来读14自然段?一生读。
师:哪位同学来读15自然段?一生读。
师:再把你觉得不好读的地方读几遍。学生读书。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拿出笔,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默读勾画)
师:给大家一个提示,作者回忆了5件事情。
请你边读书边归纳。(学生继续默读)
师:好了,谁来说说哪5件事?
生1: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教我读唐诗宋词,外祖父哭了。
师:老师把你的话概括一下(板书:教我唐诗宋词)。在说事情的时候,尽量用简短的话来说。
你说说第二件事吧。生1:我把墨梅图弄脏了,外祖父发了脾气。
师:好。
板书:见我弄脏梅图发脾气。
请坐下,谁来说说另外的事?
生2:我和妈妈要回国了,外祖父不能回去哭了。
师:是啊,外祖父因不能回国哭了。
板书:因不能回国哭了。接着说。
生2:要走的时候,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师:对,临别送我梅图。
板书:临别送我梅图。
生:船快开的时候,外祖父送我梅花手绢,还送我们上船。
师:也就是离别时送我梅绢。
板书:离别送我梅绢。
从这5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生1:我体会到外祖父喜欢梅花的情感。
生2:我体会到外祖父很思念祖国。
生3:我体会到外祖父很想回国。
师:能在书上找一个词语来说说这种情感吗?
生:眷念祖国。
师板书:眷念祖国。
师:下面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或感受最深的段落自由朗读。
(生自由读书)
师:好,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用笔勾出文中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语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5件事情(指板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时刻思念祖国的老人。
那么课文中哪些语句能表达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感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动笔批注。(学生按要求读书)
师:好,来看看第一件事情中你们找了哪些体现外祖父思念祖国的语句。
生1: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师:还有吗?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我们就来看这两个同学找的句子。(小黑板出示这两个句子)外祖父是怎样教我读书的?
生:一遍又一遍。
师:一遍又一遍地教说明了什么?(在一遍又一遍下打点)
生1:怕我记不住。生2:教的东西很重要。
师:那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叫我什么内容呢?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细如愁。
师:这些句子总称什么?请在书上找一个词来说。
生:唐诗宋词。
师:为什么不教别的,单单只教唐诗宋词呢?(在唐诗宋词下打点)(生沉默,没有人举手)
师:同学们也学过唐诗宋词,你想想唐诗宋词产生的国家和年代。
生:上千年前的中国。
师:那现在外祖父教我这些说明了什么?
生1:它们很重要。
生2:它们代表中国。
师:对,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外祖父教我诗词,是他对中国、对。
▲ 梅花魂课件 ▼
今年冬天的梅花开得格外灿烂,公园里、家楼下、街道旁,随处可见。处处鲜艳的梅花点缀着城市的美景,渲染着我们的生活。
公园里的梅花更多。一簇接着一簇,一簇挨着一簇,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有的梅花只有一颗小小的花苞,好像刚刚诞生的“新生儿”;有的梅花藏在树枝后,只露出几片花瓣,好像一位娇羞的姑娘;还有的梅花全部绽放,好像花中女王,俯瞰着她的“子民们”……
抬头望向窗外,便能看见窗外枝枝梅花。片片鲜红的花瓣体现了生命的热烈,朵朵纯白的花瓣就像冬雪落在枝头,还带点粉,显得更与众不同。轻轻呼吸,竟闻到了淡淡梅花香,并不浓郁,但却舒服。
古人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褰来。”在凛例的寒风中,它依旧傲然怒放、生机勃勃,它的色彩开得艳而不妖,长得白犹如雪。这让人觉得,梅花确实该和寒风连在一起,这样,才能突出她的亭亭玉立,冰清玉洁。
只不过,赏了许多的梅花,却一直不解何来“梅花魂”这一说法。可那一天,我瞧见窗外伸进的梅花,不管寒风如何拍打,它都不屈服时,才明白,这“梅花魂”指的就是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
梅花魂,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就更令我佩服梅花的精神品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一件接着一件,总是抗不完的。所以,何不向梅花学学,遇到什么大风大难,从不低头屈服,倒要坚持下去,乐观积极面对,不被生活的艰难打垮。
▲ 梅花魂课件 ▼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板题示标
师: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6课《梅花魂》(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感受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的品格。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活动2
活动 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一)
师:目标明确了,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考:
1、 从文中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对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
2、 划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5钟后,比一比谁回答得最好。)
活动3
活动 检测
师:好,时间到,现在我们来回答问题。
问题一:
描述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有:
1、 指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句子(1)“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生说体会。)
句子(2)“便用保险刀片……慢慢摸净。”(生说体会。)
句子(3)“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生说体会。)
师总结:
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虽漂泊海外,但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师:那这些句子对表达外祖父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呢?(指名说)
好处: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师:是啊!外祖父虽身处异乡,但不变的中国心使作者感动,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有哪些呢?(指名说)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精神。
活动4 活动 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二)
师:对,外祖父爱梅花,也用梅花来赞美中国人民,文中外祖父说的一句话也意味深刻,请看自学指导二:
请大家认真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是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思考: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表达了外祖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表达了外祖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活动5 活动 第三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三)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5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得最好。
活动6 活动 小结
梅花不论有什么磨难,也不低头折节的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课文题目“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的精神,中华人民的精神)这种借梅花赞美中国人民的表达方法叫“借物喻人”。(师板书)
6 梅花魂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 梅花魂课件 ▼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梅花魂》,我主要要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为此,整篇课文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单元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看图中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
2、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3、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二)、说学法:
1、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倾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避免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同时还不断丰富了文本的情感内容。
2、圈点勾画,谈体会: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是帮助学生体验情感的载体,所以学生的体会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从圈点勾画的地方中产生的。
四、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语设计
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词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想一想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三)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指导学生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
设计意图: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由老师范读“临别赠梅”一段,找出在哪几句体现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提出“魂”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1、外祖父赞美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寄托着他的情愫,每当想起就不禁怅然泪下。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品读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五)扩展延伸
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六)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五、说板书设计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 中国心
三次落泪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一朵盛开的梅花,展开的花瓣中板书的是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花蕊则点明中心,梅花魂即民族魂,即外祖父的爱国心、赤子情,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在心中形成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这样,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不仅深深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 梅花魂课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达标测评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五、总结
▲ 梅花魂课件 ▼
第一课时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
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a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b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
c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d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f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正是这样,我国把梅花订为国花。所以外祖父喜欢梅花,其实是借梅花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生默读课文。
↘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指课题)什么叫“魂”?
2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3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梅花的秉性:感受到海外赤子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积累了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在班上展示。
▲ 梅花魂课件 ▼
(一)说教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们班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 梅花魂课件 ▼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策略】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了解内容,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达标测评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五、总结
▲ 梅花魂课件 ▼
高中作文频道小编[樱桃]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梅花魂》的优秀作文,这篇梅花魂共有550字,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作文,这篇梅花魂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的,梅花,她没有牡丹般的娇丽;没有大树般苍劲有力的枝干。论外表,她比不上姹紫嫣红的玫瑰花;论香气,她比不上沁人心脾的茉莉花。可是,她却有着一颗不屈的灵魂。
她的冷艳,在百花中似乎毫不起眼,可是你们有想过吗?在风雪交加的严冬之中,百般娇丽的花儿都谢了,可唯有梅花,她独自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她用品格来抵挡风雪,用骨气来抵御严寒。面对风欺雪压,她默默地、坚强地生存下去。她的开放,没有昙花一现那样壮观;没有桂花那样香飘十里,令人赞不绝口。她的开放,是默默无闻的。她是用灵魂来托起枝条,开放花朵。这,就是一颗饱经沧桑的梅花魂。
谁,都有选择的权利。牡丹花选择了在春暖花开的春天绽开笑脸;荷花选择了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出水芙蓉;菊花选择了在景色怡人的秋天舒展身姿;而梅花,却选择了在寒风凛凛的冬天绽放容颜。
我不禁惊叹于梅花的选择,更醉于梅花那从灵魂里缓缓流淌出的那种暗香,敬佩梅花的那种精神,从心底里,我爱梅花!
有的人,钟爱于浪漫的玫瑰花,是的,她比梅花更夺目;有的人,陶醉在了诗情画意的康乃馨中,是的,她比梅花更富有美感。可我,唯独爱梅花,爱她的不屈不挠,爱她的冷艳,爱她的灵魂,爱她的品格,爱她的骨气!
是梅花教会了我:无论遇到怎样的欺凌与困难,必须百折不挠,抬起头来勇敢地去做人!我爱梅花!
高一:安静
▲ 梅花魂课件 ▼
说教材
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陈慧英女士的佳作《梅花魂》。
这是一篇回忆录,有过经历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叙的手法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她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为主线,以读代讲,大胆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法:俗话说,学贵有疑。教学时,我会从“魂”字入手,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再从文章中理解“魂”所代表的含义。
2、讨论法:对于课文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这时候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们对着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的时候,也是孩子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候,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会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品读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篇课文蕴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通过朗读,加上老师的点拨,自然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所采用的朗读的方式因句子的需要,重点的句子重点读,细细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方可领略文章的意旨。
(二)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语文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在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多提出问题,多思考,多合作探究。同时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我会把本课的12个生字词做成两页课件,第一页是生字词,第二页是根据生字的意思说出相应的生词。通过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字音是否每个都读准了。然后通过集体读的形式加以巩固。容易读错的字还要反复读。
(二)导入设计
结合课题,我先出示一首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齐读。通过朗读同学们很容易就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词。介绍梅花的品格,揭题。从“魂”字入手,让学生提出疑问,理解“魂”所代表的含义。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外祖父爱梅花。然后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外祖父爱梅花的句子。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直奔主题,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自渎课文,最终达到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三)深入理解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不难找到第三段是写外公特别喜欢梅花,我会请两个孩子读这段话,听了孩子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的心中很自然会浮现当时外公大发脾气的情景。而当时的我只有五岁,对于外公的行为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我奇怪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在明白了外公对墨梅图特别喜爱的时候,我再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能体现外公对墨梅图特别重视。重点词找到了,再反复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墨梅在外公心中的地位就不难了。
设计目的:这样做让学生先了解墨梅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目的是为后面赞扬梅花的精神做铺垫,正是因为梅花不管经历多少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外祖父才分外珍惜。
当学生明白道梅花的精神时,老师追问,梅花这种最有品格,最有骨气,最有灵魂的精神代表的是什么?是指那坚贞不屈的中国人。学到这里,可以顺带让学生说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着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明白了过中的道理,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13自然段,相信会读得更深入了。
(2)最后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到这儿我会向学生提出疑问,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外祖父是在简单的赞赏梅花的吗?不,他想赞美的到底是什么呢?部分学生会想到是在赞美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我马上追问:“这样借梅花来赞美人的写法叫什么?——顺势托出借物喻人。最后强调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加以运用。
(四)总结全文
一幅《梅花图》写出了一个久居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赞美的是一个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华儿女,启发我们的是,作为中国人就要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合作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手抄报。
板书设计
6、梅花魂中国魂
说课稿首尾呼应
细节描写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借物喻人
外祖父爱梅花更爱祖国
▲ 梅花魂课件 ▼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1。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 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三、 合作交流
1。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 3。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 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 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2。 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3。 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情感。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 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
b.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四、品语句,升华情感
五、归整体,理清层次
1。 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 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六、重积累,延伸拓展
1。 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 梅花魂课件 ▼
1、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有感情的通读全文。
3、理解本文的蕴含的爱国思想。
1、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这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出示梅花挂图。)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可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想一想,作者透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资料、非回忆资料给课文分段。(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我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比较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留意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透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应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我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此刻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持续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资料。
三、总结方法,帮忙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潜力。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我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我的子孙也不忘自我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来源、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潜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向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方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我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我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 梅花魂课件 ▼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魂》,本组课文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虽然他们是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但却是同样的思念、怀念和赞美故乡的感情,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赤子之心。而本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作者选取了记忆中有关祖父的几件平常小事娓娓道来,将这一件件小事化为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在前后照应的文章结构中提升了祖父的爱国之情: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学唐诗宋词并常常情不自禁地落下冰冷的泪珠的情形、祖父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墨梅图》上污迹的场景、祖父回不了祖国时那孩子似的哭泣、离别时被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祖父的那头银发,以及那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帕——这一幅幅画面鲜明而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打动着我,并让我体会到了文章题目“梅花魂”所蕴涵的深意。“梅花魂”所象征的,不正是凝聚在一个爱国老华侨身上的那种品格、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吗?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便是对深入其骨髓的中华民族品格和气节的珍爱啊,这种珍爱是最深刻、最坚定不移、最感人的爱国情怀!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理解文中的情感、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通过之前的有关思乡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通过自读感受到一份爱国之情,但是对本文中所体现出的对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气节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祖父的爱国情怀之所以能上升到对民族品格和气节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热爱,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积累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又缺少相关的体验,年龄,学识上的巨大差距,使学生不能感受真切,理解起来难度自然就大。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份深刻的爱国之情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通过品读文章有关中国文化的语段,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感受祖父坚定不移、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3、理解和学习文章选取平常小事表现深刻主题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提升语文能力(教学难点)。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朗读法,批注法等等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习生字,以及找到文章的大概,以及五个小故事,熟悉课文。第二课时安排学生在知道五个小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批注法,让学生理解小故事背后的真情,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以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我安排了4个板块:
一、图片欣赏,渲染气氛
以一张梅花图导入课文,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梅花身上的象征意义,以及点到深层的内容,为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做好铺垫,使得教学难度有所减缓。
二、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学生学习课文,找出文中的平常小事,并作出自己的批注,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交流,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眷恋祖国的心,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最后理解外祖父内心独白的第13自然段,那个“她”字,4个“愈”字,三个“最”字,感受祖父坚定不移,忠贞的爱国情怀。也从单单的梅花精神过度到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从而来理解课题“梅花魂”
的深意。
三、对话交流,提升情感
对于上个环节具体学习了外祖父的生活小事,学生会理解祖父思乡,念乡的情怀,而祖父那一段内心的独白,学生的理解还不能那么深刻,因此结合朗读感悟,让学生去想象和揣摩祖父内心的感受,通过想象自己是那个小女孩,面对祖父这样的内心表白,会有什么感受,进行单方面的对话交流,以此来了解祖父的心情,并且反复朗读该段,从梅花这个象征意义入手,不但理解祖父以梅花表自己思乡的感情,更是以梅花喻人,人有骨气的这种精神,也是喻中华民族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从而真正理解课题“梅花魂”的真正的深意。
四、拓展延伸,小结课堂
梅花图再次展示,已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此时学生在看到梅花图,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感触,一定有更多的话要说,所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在理解了祖父思念家乡的情感和爱国情怀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来写一写,从笔尖流露出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迁移。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学习课文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来写一篇小作文,不但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课外,而且也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课堂充满语文味,同样课外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有语文味。
-
更多精彩的梅花魂课件,欢迎继续浏览:梅花魂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