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诗|隋炀帝的诗(系列十九篇)
发布时间:2021-08-31隋炀帝的诗(系列十九篇)。
▣ 隋炀帝的诗
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简介 南阳公主是怎么死的?:皇帝故事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亡国皇帝,历来大家对于隋炀帝的认识两个字可以概括,即为暴君。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一统天下,政清人和。传位给隋炀帝之后,隋炀帝却成了亡国之君,他当皇帝的确有问题。大家对此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本文并不想为大家讲隋炀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而是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疼爱的公主。
隋炀帝历史闻名,但是对于他的膝下儿女,大家却并不熟悉。本文的主人公是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为隋炀帝皇后萧氏所生,是一位心志坚定的公主。
隋炀帝宠爱萧皇后,对于这位出自萧皇后的长女自然也是千娇百宠。而南阳公主也是一位美貌与才华并存之人,少时就已传出美名。
南阳公主十四岁的时候,被父亲许配给许国公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公主虽然身份尊贵,千金之躯却仍然如普通人家的媳妇儿一般孝顺公婆。宇文述重病在床的时候,南阳公主还亲自调配饮食照料宇文述。
南阳公主与宇文士及生子宇文禅师,这个孩子成为南阳公主一生之痛,因为最后是她杀死了这个孩子。
宇文家是隋朝勋贵大族,南阳公主嫁入宇文家是一桩很匹配的婚事。但同时这个家族,也是导致隋朝覆灭的领军者。宇文化及谋反的事情,一些电视剧中也有表现。
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统治晚期又经常出游。南阳公主深受帝宠,隋炀帝杨广出巡的时候,总会让她一同陪同。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巡游之时滞留江都。江都人杰地灵,富庶繁华,隋炀帝本身沉溺于享乐之中。后来又传出起义军截断北返之路的消息,隋炀帝知道后干脆就想不北返,就此留在江都了。
当时隋炀帝近卫军中,大部分士兵都是北方人。家族亲人都在北方,隋炀帝无心北返让近卫军十分不满,后来这些人选择了造反。
当时宇文士及的哥哥宇文化及被近卫军推举为首领,这些人发动变乱,斩杀隋炀帝,隋朝许多宗室大臣,王子皇孙都在这场变乱中被杀。
南阳公主和萧皇后等女眷,则被宇文化及控制。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后没多久,就败给了夏王窦建德。宇文士及于是舍弃妻儿西归,南阳公主算是落在窦建德手中。
窦建德势大,当时许多隋朝旧臣见到窦建德无不惊惧异常。只有南阳公主神色自若,自陈亡国雪耻,不能报仇之恨。
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之后,下令族灭其宗。南阳公主的儿子宇文禅师也是宇文家的血脉,窦建德表示宇文禅师是宇文家的血脉是要杀的,但若是公主执意将其留在身边,也可留其性命。
宇文禅师当时只有十岁,南阳公主并未包庇,而是忍痛让士兵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此事过后,公主遁入空门。
窦建德失败之后,宇文士及曾再次找到公主,表示希望能复婚。而南阳公主言辞拒绝,表示两家有血仇,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了。宇文士及执意相见,公主却表示若是如此当取他性命。
宇文士及知道无法挽回,这才黯然离开,公主此后青灯古佛,了却一生。
▣ 隋炀帝的诗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评析:
隋炀帝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亡国之君,多被毁誉。他“好学,善属文”,并写得一手好诗。,被评价为“词无淫荡”,“并存雅体,归于典制”(《隋书·文学传序》)。其存诗中乐府显然是承袭梁陈诗风,较有名的有《春江花月夜》二首。
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隋世祖在张若虚之前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这诗题原为陈后主(叔宝)所创,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是陈后主所作艳曲之一,原词早已失传。隋世祖曾以此题作曲,内容看上去并无新意,其实颇有些刚健的佳句,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雅味正声。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是本题现存最早的两首之一。其后才有唐朝张若虚的同题诗《春江花月夜》。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如果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写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启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之用。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多无隙、簇簇挤挤之状。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佳句描绘了一个绝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脱化出:“海上明月”的优美诗句。“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从他的现存另一首《夏日临江》亦可看出此风。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这首描写夏日江边景观的五律,中间两联不仅工对严整,声韵和谐,而且意境优雅,耐人寻味。尾联抒发了作者观景的浓浓兴致及不尽的怅望之情。此诗可谓景美、意正、情浓、味雅,如同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的评价所说:“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杨广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诗人模仿之,甚至袭用之,如《诗》(本篇见载于《笔麈》,可能原有诗题):“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诗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著名词家秦观在名作《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如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袭用的例子。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作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亦是受上述杨广诗句的影响而化出的。
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一种良好的风气。杨广诗风功不可没。隋炀帝虽在生活上是不被后人称道的帝王,但是在文学上确实正统的诗人。他诗中热爱扬州风光之情,赞颂扬州美景之功,当书之,当记之!
▣ 隋炀帝的诗
“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对于作为老师的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不论什么学科,什么专业,因人而异都十分重要,阅读自然也不例外。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
学生去阅读,爱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要抓紧读书,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素养,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高品位的阅读,才能更好地激发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阅读课形式可丰富些,不要一味只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书,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读自己读到的好文章,也可以让学生朗读他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并谈点阅读感想,进行介绍交流。
4、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干预。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抽学生介绍阅读内容、并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交流体会,展览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通过检查,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阅读质量不断提高。
3、建设读书型班级。鼓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书库,并在班级书柜进行不定期的交流,以形成“人人有书读”的局面,“人人爱读书”的'氛围。
我们要真真正正明白自己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言传身教,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老师,爱上阅读!
▣ 隋炀帝的诗
隋炀帝
宋-卫宗武
方其为储贰,用智固已谲。
及夫据大器,为谋抑何逆。
龙舟及凤谲,无岁不游适。
离宫与别殿,快意事淫佚。
置酒燕要荒,会者三十国。
紫舌与黄支,无所不臣服。
亲驾两征辽,方且肆穷黩。
群盗遂蜂起,土地日以蹙。
惛犹不知悟,愎谏辄诛戮。
肘腋俄变生,兵刃交于目。
不肖孰甚焉,身亡而国覆。
▣ 隋炀帝的诗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青年杨广
杨广,一名杨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次子,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581年)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1]后又授武卫大,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据《资治通鉴》载,在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隋文帝便驾崩。
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
不过初唐赵毅笔记《大业略记》记载容华夫人蔡氏为仁寿宫变女主角。杨广“因色弑父”这种说法也被诸多近代史学家质疑,仁寿宫变也成为疑案[3]。
杨广继位后,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将杨勇处死。还有亲弟蜀王杨秀被他诬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诸子一起被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
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杨广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此后不久,杨广为翦除了对帝位的威胁,听从云定兴建议,于大业三年(607年)3月4日,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杨勇诸子)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又处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贺若弼、高颎等人。
人物去世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
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今江苏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隋文帝杨坚
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兄弟
哥哥:房陵王杨勇
弟弟: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姐妹
乐平公主杨丽华,嫁北周宣帝宇文贇
襄国公主,下嫁李长雅
广平公主,下嫁宇文静礼
兰陵公主杨阿五,下嫁柳述
后妃
皇后
萧皇后,西梁明帝萧岿之女
妃嫔
萧嫔,赵王杲母
陈婤,陈后主第六女
陈氏,陈后主第四女广德公主
王氏,李渊外甥女,唐同安长公主女
宣华夫人陈氏(存疑),陈宣帝第十四女宁远公主,陈后主妹
容华夫人蔡氏(存疑)
崔氏,隋东郡公崔君绰女
子女
儿子
元德太子杨昭,母萧皇后,子:隋恭帝(代王)杨侑、皇泰主(越王)杨侗、燕王杨倓
齐王杨暕,母萧皇后,遗腹子杨政道
赵王杨杲,母萧嫔
第三子早夭(殇子铭 )
女儿
南阳公主,母萧皇后,开皇十九年下嫁宇文士及,子宇文禅师
杨妃,唐太宗妃,子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 隋炀帝的诗
今天看完了《隋唐英雄》,忍不住来品一品隋炀帝。说到隋炀帝,就忍不住在心里骂上两句,他可是继秦始皇之后的历史上第二大暴虐皇帝。虽然隋炀帝暴虐,但他还是对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xx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秋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隋炀帝造隋朝大运河有功,但是他太耗费民力,每次一召一百万人民,男的没了召女的,民心惶惶:后来他又费了大量民力,造大船南游,这是他后来灭亡的***之一
▣ 隋炀帝的诗
淮安望炀帝行宫
明-钟昌
江淮一望意悠然,水绕隋宫落雁前。
宝应野云生古渡,广陵寒树接荒烟。
寝园碧草馀春在,辇道飞花返照悬。
回首帝城歌舞地,垂杨空拂钓鱼船。
▣ 隋炀帝的诗
炀帝行宫(其一)
明-徐熥
满目繁华一夕空,至今行客说离宫。
垂杨旧见朱旗绕,芳草曾经翠辇通。
商女歌残花落后,妖姬魂散月明中。
可怜淮水龙舟戏,听得江南曲未终。
▣ 隋炀帝的诗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不管是秦始皇,还是隋炀帝,做出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修建了长城,而隋炀帝开挖了大运河。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长城和运河对于中国的作用都非常巨大。秦始皇和隋炀帝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历史上,很多的皇帝都想过要修建长城,也有很多的皇帝想过要开挖运河,但是只有秦始皇和隋炀帝成功了。修建长城和开挖运河在当时都可以说算的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要在古代做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人工完成,一点机械化都没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还有时间,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是现代都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
所以秦始皇和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的上是两个奇迹了,虽然说确实做了很多残忍的事情,比如说焚书坑儒这样的,但是他们对于整个中国也确实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工程师的两个最大代表。
▣ 隋炀帝的诗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小时候的杨广长相俊美,很受父亲杨坚喜爱,杨坚建立隋朝之后,立刻就封了13岁的杨广为晋王。但当时无论杨广多么的受皇帝杨坚的宠爱,太子的宝座却始终被他的大哥杨勇所占据着。杨广因为在统一战争中功劳在杨勇之上,又自恃得到父皇的宠爱,他处心积虑地准备要把大哥杨勇从太子的位置上赶下来。
太子杨勇的性格慈善宽厚,博学而有远见,是个合适的守成之君的人选。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他性情较为脆弱,追求豪奢的排场,这一点是勤俭节约的隋文帝所不喜的,但总归是无伤大雅。杨勇让隋文帝最不满意的一点是,在百官面前杨勇以太子身份过分地接受他们的朝贺甚至是投效,表忠心。再加上杨勇在少时养成的四处沾花惹草的毛病,也使独孤皇后非常讨厌,这一切都被杨广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自幼聪明的杨广,为了早日实现做皇帝的梦想,他很早就开始费尽心机地伪装自己。杨坚非常崇尚节俭,杨广就迎合父亲的这个心理,当父母要去他的府邸时,命令自己的妻妾全都躲起来不准露面,只有杨广自己和正妻两人站在大门口亲自迎接父母,还特意找来一些年纪大,姿色很一般的仆妇穿着打起补丁的破旧衣服来侍奉父母亲,并把王府中乐器的丝弦全都弄断,装作许久未碰的样子。
不明真相的杨坚夫妇看到杨广的生活过得如此简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而一再联想到太子杨勇平时奢侈浪费的生活,自然杨广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就逐渐的越来越重了。
杨广一边在独孤皇后面前搬弄是非,一边与大臣宇文述商议,联系重臣靠山王杨素,陆续清除支持太子的大臣们,随后又出面谎称太子杨勇企图谋反,终于迫使隋文帝杨坚下定决心把杨勇贬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隋炀帝杨广当上太子之后,为什么还要弑父杀兄?
说起来,当上太子还要弑父杀兄,杨广这么做的原因实在是令人羞耻,如此不忠不孝的行为在注重忠孝文化的封建社会是人神共愤的事情。
本来,已经成功坐上太子的宝座,杨广应该继续伪装自己,等待登基为皇帝的最后时刻。可是,杨广并未因为当上太子而放松警惕,或许是因为自己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得太子之位的,杨广害怕其他的兄弟也效仿自己,未免夜长梦多。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杨广又伙同杨素玩弄阴谋,把自己的四弟蜀王杨秀骗进宫,让杨坚把他也贬为庶人并软禁在自己的宅邸当中。
到了仁寿四年(604)七月,杨坚病倒在宫中,贪恋皇位的杨广早已等待的有些不耐烦,他找杨素商议,结果杨素的信却阴差阳错地落入了重病之中的杨坚手里。据《大业拾遗记》记载,当时气得半死的杨坚打算重新立杨勇为太子,谁知消息走漏,杨广听说后立即把宫中的侍卫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然后派张衡进宫刺杀了杨坚,同时伪造诏书,赐大哥杨勇自缢。至此,杨广终于踏着一路血腥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 隋炀帝的诗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杨广,一名杨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次子,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1]后又授武卫大,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 隋炀帝的诗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 隋炀帝的诗
隋炀帝与琼花:帝王故事
相传,隋炀帝有一个两山一水(即同父异母)的妹妹,名叫琼花。她长得如花似玉,标致极了。荒淫的隋炀帝早在做皇太子时就对琼花垂涎三尺。只因琼花早对他有防备之心,所以使他始终无机会来霸占她。终于有一天,大概是庆贺什么节日,琼花高兴得忍不住多喝了点酒,头有些晕乎乎的。隋炀帝便在当天夜里,趁琼花失去了防备之心的时候奸污了她,琼花感到羞愧难当,知道生时是报复不了隋炀帝的,那么只有一死,变成鬼魂来报仇。于是第二天早上琼花便跳湖自杀。琼花死后,她的鬼魂到了扬州变了一朵朵花,即琼花。小小的琼花,仍似生前的琼花人那样美,只是小小的琼花,竟长了十八个叶子,六十四个花。传说这是琼花妹对其兄灭亡的预示,隋末将出现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烟尘。
再说琼花长得越来越多,人们争相传告,终于有一天传到了隋炀帝的耳朵里,他便派大臣先来扬州看看是否真有此事。一查果然如此,确实朵朵琼花都长得很美。可奇怪的是,等他看完所有的花时,花便谢掉了,等到隋炀帝赶来扬州,竟然无一朵美丽的琼花,隋炀帝知道这是自己的妹妹琼花显灵来报复自己,知道自己的天下稳不了多久了,便在惊吓慌恐中死在了扬州。
▣ 隋炀帝的诗
身为隋朝第二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个。文艺地说,隋炀帝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他在他死去后的几百年里被后人褒贬不一。可在我心中,隋炀帝是一个好皇帝。杨广在历史书上被黑的体无完肤,这就是我为他鸣不平的原因之一。
说句大实话,其实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一件为后人谋取福利的好事,即使在当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在如今看了,我可不可以说他目光远大,很有谋略呢?我们不能从单方面来看待问题,当然也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看。至于说隋炀帝是暴君,我觉得他在国家建设上其实很有想法,如若不是太急功近利结果闹得后来被黑,他老爹隋文帝一生兢兢业业创建起来的江山社稷也不会因此改朝换代了。
而且我个人认为隋朝虽然短暂却不失华丽,隋朝的两代皇帝都很有作为。杨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明君而且对我国的三省六部制有很大的贡献。天时地利人和?唐朝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取代了大隋。然而可笑的是,大唐的很多制度也都是从隋朝沿袭过来并有所改变的,而且隋朝有效地统一了中国。我这并不是看不上唐朝的意思,我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其实隋朝的各方面不弱于唐朝。
所以总的来说吧,各有千秋,但不能单从史官编纂的来看待一个皇帝的极端。
▣ 隋炀帝的诗
兰陵公主简介 兰陵公主为何怒怼隋炀帝?
世人只知兰陵王,却不知历史上还有位兰陵公主。此女为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第五女,乳名阿五,自幼受到父母疼爱。
杨坚自幼宠爱阿五,远超其他子女。他原本想让这个小女儿快乐长大,此后找个自己喜欢的丈夫,无忧无虑的过完一生。但是局势风云多变,几次被后周猜测,徘徊生死边缘的杨坚,为了能和自己的老朋友王谊联盟,最终还是将兰陵公主嫁给王谊之子王奉孝。
杨坚代周建隋之后,阿五被封为兰陵公主,王谊也因此得封国公。为了表示自己对幼女的爱护,公主府邸落成之时,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都前往祝贺。
兰陵公主原以为这一生就会这样平淡度过,却不想王奉孝不久就因病去世。按照规矩,兰陵公主服丧三年。王谊对兰陵公主比较满意,不忍心青春年少的公主就此蹉跎时光,于是上表请求公主除服。
这本就是件好事,但是不想王谊却以不知礼被弹劾。而当时杨坚又正处在改革沉疴之时,最后就严肃警告了王谊。王谊是建国大功臣,被如此责骂,心里不爽。后来渐渐与上柱国元锴走得近了,两人都自觉是功臣却被批评,所以时常聚在一起吐槽隋文帝。
这些后来都被揭发,王谊结局可想而知。兰陵公主从夫家离身,出于弥补的心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都想给自己的女儿选个好夫婿。
当时已经成为晋王的杨广与妻萧氏感情很好,而萧氏出身南朝梁昭明太子直系后裔,门第清贵。家中有一弟弟萧玚,尚未婚娶,与公主年岁相近,于是杨广就给父亲推荐了此人。杨坚将人召来相看一番,认为此人还不错,于是就看中了萧玚。
本来都准备成婚了,其父去世,萧玚守孝三年,兰陵公主婚事被耽搁。三年孝期,存在太多可能和变数。这不隋文帝不知怎么的又看上了河东柳氏家族的柳述,此人聪颖有才干。
为了公主的婚事,隋文帝专门请相士韦鼎相看驸马。韦鼎看了两人面相说:萧旸有封侯之兆,但无贵妻之相;柳述面相显贵,不过恐怕守不住富贵。
隋文帝认为有自己在,哪里有什么富贵是守不住的。于是大笔一挥,将公主下嫁给了柳述。
柳述原本以为兰陵公主和她的姐姐们一样跋扈,却没想到公主温和善良,性情柔顺。婚后甚至在婆母病重之时,床榻伺候,服侍汤药。这样的公主让柳述着迷,两人婚后十分美满。
柳述聪慧,尚公主之后,两人又过的十分美满,这让隋文帝十分满意。他一面因为兰陵公主对柳述多有扶持,一面柳述又确实能干,所以使得柳述官途平步青云,一直坐到尚书之位。
到这儿,还记得前文相士韦鼎的箴言吗?韦鼎曾言柳述守不住富贵,没想到真的应验。
独孤皇后去世不久,隋文帝也陷入病痛之中,然后离世。而隋文帝一去世,国家就陷入动荡之中。众皇子虽然一母同胞,但是在富贵面前,却将血肉亲情抛弃不顾。杨勇被杀、杨俊早逝、杨秀幽禁、杨谅造反失败被幽死,柳述牵扯入皇位争夺漩涡之中。
兰陵公主此前一直生活在父母疼宠,兄弟姐妹友爱之中。不曾想一朝天变,父亲尸骨未寒,大哥被二哥所杀,弟弟杨谅发兵造反,丈夫身陷囹圄。哥哥们突然变了模样,看着他们让兰陵公主心寒。
杨广继位之后,柳述被流放,隋炀帝命兰陵公主改嫁。所有的怒火和委屈,在这一瞬间爆发。兰陵公主直接怼上隋炀帝:要我改嫁就是要我的命,我再也不想见到至尊了,请废黜我的公主封号,让我这个罪妇陪着柳述一起上路吧!
隋炀帝大怒:天下岂无男子,欲与述同徙耶?
兰陵公主:先帝将我嫁给柳述,今天他犯罪,我本就该连坐,不敢劳动至尊屈法申恩!
隋炀帝自然没让自己的妹妹随柳述一同被流放,但是这出家族悲剧,本就让兰陵公主无法承受。在这一刻爆发之后,身体迅速垮掉。临死之前,她上表哥哥: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诗,鄎妫不言,传芳往诰。妾虽负罪,窃慕古人。生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
兰陵公主去世之前,想的最多的恐怕还是曾经无忧的时光,还是家庭和睦美满之时。可惜的是,权利的诱惑太大,让自己的兄弟们都成为野兽奴隶。
▣ 隋炀帝的诗
运河流过涿郡。
他的先祖生活在北方,骑马而过山林,其中许多人未曾当过皇帝,也未曾到南方,见过那艳丽的绸花。
可是皇帝偏爱江南。
死去的皇帝曾经君临这片土地,运河是他的血脉,川流不息的水构成他的血液。如同皇帝本人,他古老又年轻,熟悉又陌生,他们说他昏庸无道、声色犬马,他的名字为人熟知,只因他曾君临这片土地。血液浸入土地枯老的心,从此这片土地上有了璀璨的花。
运河也流过江陵。
那是皇帝的最爱,也是他死亡的归宿,他的帝陵千百年后也并无多少人观望,更无几人感慨一番,留下两三首耳熟能详的诗。如果南朝的主人还活着,我想他应该只会骄傲地一笑而过。
他既无需服从与委婉,也无需在意他人之看法。说吧,谈吧!说罢,谈罢!
我想他最后是知晓自己之过,明白自己之错,可大概是不后悔的。岂有人焉知千百年后,又是怎样一番风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扬州是美极了的地方,他曾经像大唐长安一样繁华,意气风发得已成一个象征。如同大业天子对朝臣的一句戏谑,为扬州写下的一篇诗。
可世间也只有这么美丽的地方,才能配得上同样美丽的皇帝。皇帝的美又因他的身份,更显得清贵与奢华,就像云雾之上的月一般清冷迷离,未曾有人能挑开那层纱,爱过皇帝的人都死了,他的发妻平静地活到了80岁,他的女儿成为了后世太宗的妃子,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自殇,保全了大隋最后的的尊严。于是再也没有人知晓真实的皇帝,后人仅能从史书上昙花王朝的盛世之美来想象水墨勾勒出的大业天子。
运河最后流过余杭。
我想他最后会劳累,也会老去。当他已经懒得掩盖自己的疲倦,当他封赏朝气蓬勃的少年,当他杀掉悔逆他的臣子,又不知心中在想何物。
纵观隋炀帝短暂且绚丽、跌宕起伏的一生,其实早已融入大隋的血骨之中,如同运河一般成为大隋的象征。
▣ 隋炀帝的诗
距他皇袍加身,已经过了几十载。
依旧是许多年前的江都,杨广看着眼前一众如豺狼虎豹的将士,又似乎苍老了几分。
任白绢一点点夺走呼吸,他闭起双眼,黑暗中窒息的疼痛被放大又模糊……
轮回池畔。
“这…是哪里?”杨广茫然的看向四周,没有空灵的仙乐和貌美的仙子,亦没有恶鬼及狰狞的阎王。只有灰蒙蒙一片的天空和静静候在一旁神情木然的人们。
“朕今生还要投胎到帝王之家!汝等怎敢一再做阻拦?”一阵阴沉却饱含威严的话语将隋炀帝惊起,他向前望去,隐隐看见一个身着黑黄两色华贵长袍的年迈男子,这长袍的样式竟有些许像秦时的皇袍!
他听着那刺耳的本该专属于他的自称,顿时怒火中烧。
“来人!将这狂徒给朕拿下!”
然而出人意料的,这些站在他面前的人只是淡淡的瞥了一眼他这世间最尊贵的帝王,却无一人照他的话行动。
哦!并不是什么都没变,他目光一转,忽然发现那个年迈的威严老人正目色不善的看向他。
“你怎敢在朕的面前自称朕!朕是大秦的皇帝!你这小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你!大胆!”杨广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朕才是当今的皇帝!”
华服老者一愣,细细打量着杨广,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冷笑道:“原来你就是那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朕可是早就听过你的名字了。”
“荒淫无道!你…信口雌黄!”杨广听了这话一怔,想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想自己也真是做了不少坏事,否则也不至于最后落得个死与他人手的下场,心中黯然,可还是不愿服软认错,当想起老者自称秦皇时,再一想始皇帝所做的事情,心里也有了几分底气:“朕荒淫无道?那你呢?你可还记得你焚书坑儒!杀人无数!又怎可斥责朕!”
秦皇听了这些话自是怒不可支,声音也大了几分:“你这昏君为一己私欲劳民伤财,甚至连妇人也征用!甚至因此死伤无数!你可知这几年朕在这轮回池畔听见了多少人对你的愤恨!你怎连这也不记得!”
“你修长城亦是死伤无数!你怎敢拿此做比!纵然朕有过,但朕多次征讨高丽!少时便能写诗作文!创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朕自问功绩不在你之下!”杨广答道,“你可知后人对你也有数之不尽的愤恨!你怎就得意到这种地步!”
▣ 隋炀帝的诗
炀帝时并州童谣
隋-无名氏
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作天子。
▣ 隋炀帝的诗
在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后,隋炀帝于大业十年(614年)又攻高句丽。虽然隋军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隋军始终不能拿下辽水这层防御线。由于高句丽自身国力消耗同样严重,所以婴阳王最终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隋兵部尚书斛斯政遣返给隋朝。炀帝于是接受了婴阳王的请降并撤军。
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战争,连续三年的征战使隋数十万人丧生,“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引起隋朝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前的两年(610年),就爆发隋末民变,但在第三次攻高句丽(614年)失败之后,隋炀帝已无军力镇压隋末民变了。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也使丧失民心。不仅农民起义,而且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隋都大兴城在617年11月为晋阳留守李渊所据。隋洛阳城在618年先后为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和后来的王世充围困、占据,619年隋朝政权彻底不复存在。不过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也严重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645年—668年,在唐朝和最终联合新罗军队的两次征伐下,高句丽最终灭亡。
-
更多精彩隋炀帝的诗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隋炀帝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