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湘台词(热门二十篇)
发布时间:2020-09-15南湘台词(热门二十篇)。
◆ 南湘台词 ◆
,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贺,这首诗是一首写传说中湘妃的诗作,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湘妃注音:
jun1 zhú qiān nián lǎo bú sǐ ,zhǎng bàn qín é gài xiāng shuǐ 。
mán niáng yín nòng mǎn hán kōng ,jiǔ shān jìng lǜ lèi huā hóng 。
lí luán bié fèng yān wú zhōng ,wū yún shǔ yǔ yáo xiàng tōng 。
yōu chóu qiū qì shàng qīng fēng ,liáng yè bō jiān yín gǔ lóng 。
湘妃字词解释:
1:湘妃:《博物志》:“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
2: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湘水:筠,竹皮。后人直以筠为竹,失之矣。此指斑竹也。神娥,宋蜀本作秦娥。二妃之灵也。
3: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v泪花红:蛮娘,南方女子也。九山,九疑也,在零陵。舜崩,葬九疑山。静v,竹色也。泪花红,湘 妃之血泪也。
4: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西京杂记》云:“庆安世善鼓琴,为双凤离鸾曲。”此承上句,言竹梧皆能鸣凤栖鸾。巫云 蜀雨,本{唐巫山云雨事,此指二妃与舜之神灵往来也。
5: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杜甫句:“魂来枫林青。” 古龙,老龙。龙鸣为吟。哀怨之感,犹江上之古龙吟也。此句增 隐忧而动深思。
李贺人物轶事: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他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五言绝句,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对知名作家余秋雨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见,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贺之所以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
李贺在长安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
李贺个人资料: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南湘台词 ◆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这首小令,明丽自然而富于情韵,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一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指贵公子,即拟嫁与之人,亦通。
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因为感情的充沛,使那浓丽的辞藻适当地发挥了它们光辉作用。这首词所描写的青年男女恋爱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既缠绵而又真率,颇有民歌风味的余风,这应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鲜活泼的重要原因。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温庭筠写爱情的词,最明朗的象“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他至多只能说到这样,与韦庄的作品比较起来,仍是婉约含蓄的。
◆ 南湘台词 ◆
1、《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赠萧瑀》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
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0、《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1、《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2、《劝学》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3、《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4、《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15、《遣兴》
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南湘台词 ◆
周末回到家,听到妈妈在我耳边说:田老师写的文章太好了,全是妈妈童年的回忆啊!哟!老妈的童年回忆?有意思,抄起手机,点开了文章,目不转睛的看了起来。
采蘑菇的小姑娘!田老师,这段真是妙哉!怪不得老妈说是回忆,写枞菌的!这玩意儿,在湖南乡下,可是金贵玩意儿。虽说金贵,但我小时候也是饱了几次口福啊!
不过,要论我小时候的最爱,那还是得数鸡冠菌。田老师您背背篓,我提竹篮。在一些枯木上,总长着一些这种小玩意儿,虽然不多,但这山路一趟走下去,还是够一餐的!鸡冠菌个头小,最大的也就是大拇指的指腹那么大,而且少得可怜,它可是被我称为下饭菜的!那么大也不能和其它菜一起炖呀!就只能炒着来,但仍是我的最爱!
还有一种我的最爱腊香肠。外婆熏得那叫一个色、香、味俱全,一咬,油会流出来,接着,香、辣、麻就充满你的口腔。做腊香肠的花椒很讲究的,外婆从来都是只用自家种的,采摘、晒干、磨碎,放入已经切好的肉里面,再添加姜和我们湖南人引以为傲的朝天椒,这配方堪称完美!广东这边用来灌香肠的,我也不知道是啥?在湖南,灌香肠的肠衣绝对是自己家养的年猪的小肠!这么好的选料,真是美味极了!
枞菌、鸡冠菌、腊香肠,都是我的最爱,都是原汁原味的湘味啊!那是家乡的味道。每一种都承载着游子的记忆!家乡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飞老,您说呢?
◆ 南湘台词 ◆
倭堕低梳髻,
连娟细扫眉。
【作者小传】: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赏析】:
此首写相用纯用拙重之笔。起两句,写貌:“终日”句,写情。“为君”句,承上“相思”,透进一层,低回欲绝。
◆ 南湘台词 ◆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征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南湘台词 ◆
小猫湘湘
去年,爸爸从乡下捉来一直刚满月的小猫,大小跟耗子差不多大,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象一只小鸭子,可爱极了。
小猫咪因为是乡下的,所以我给它取名“湘湘”,因为乡下的乡不好听,所以我把乡下的乡,改为了三湘的湘。
湘湘的毛是鹅黄色的,上面点缀着几朵小白花,轻盈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再佩上那一对如宝石般的眼睛,如果湘湘是人类,我敢说它绝对是一位大美人。
湘湘的食欲总是那么好,每当我用一只小碗盛满了鱼肉和撕碎的排骨送到它面前时,它总是连蹦带跳地奔到我面前,撒娇似地叫着,然后又用头蹭着我的手或腿,似乎在说:“小主人,你真好,快给我吃吧!”半碗饭它很快就吃完了。
湘湘是个捕鼠能手,经常跑到邻居家里捉出来一两只老鼠,别看现在它比老鼠大不了多少,可看见了老鼠从不放过。
湘湘还经常捕蚊子呢!
有一次,我正要去厨房,却看见湘湘趴在地下,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停住,一会儿抬头,一会儿摇头,不知是在搞什么鬼。我正想着,突然,只见湘湘一跃而起,一下子居然跳到了放杯子的桌子上,叫了一声,随后伸出一只爪子,往一个杯里一按,一只死蚊子从杯子里冒了出来,湘湘见把蚊子消灭了,得意极了,冲着我“喵喵”直叫,好像在说:“怎么样,主人,我还不错吧!”想着想着,湘湘居然跳起了“踢杯子舞”,把两只玻璃杯全弄破了,弄得我是哭笑不得,奶奶闻声赶来,见湘湘闯祸了,提起手来就想打它,湘湘早已溜之大吉了。看见它那滑稽的样子,奶奶也乐了,放下了巴掌。
这就是机智,可爱,会请功,不时闯点小祸还懂得装可怜求饶,让你又气又爱的小猫湘湘。
(写于08年3月30号,5年级下期)
◆ 南湘台词 ◆
猿愁⑴鱼踊⑵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⑶。
⑶汨罗江:汨(mì),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⑷苹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
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
前两句,写诗人在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诗中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语调拗折,句法奇崛。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后两句,韩愈借屈原跟渔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当年的屈原,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全诗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全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唐时耒阳(今属湖南)地方有“木居士”庙,贞元末韩愈路过时留题二诗,此为其一。诗是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发,非一般应景的题咏。诗中“木居士”与“求福人”不妨视为官场中两种人的名称。作者运用咏物寓言形式,在影射的人与物之间取其相似点,获得了丰富的喜剧效果。
汉代南方五岭间有所谓“枫人”的杂鬼。以枫树老而生瘿 ,形状类人,被巫师取作偶像,借施骗术。 “木居士”大约也是同一类木魅。它原本是山中一棵普通老朽的树木,曾遭“火透”(雷殛),又被“波穿”(雨打水淹),经磨历劫,伤痕累累,被扭曲得“根如头面干如身”这样一种扭曲的形状。前两句交代“木居士”以前的狼狈处境,揭其老底,后两句则写其意外的发迹 ,前后形成鲜明对照。幸乎不幸乎,世间的机遇往往带有偶然性质 。老树根干状似人形,本是久经大自然灾变的结果,然而却被迷信的人加以神化,供进神龛。昨天还是囚首丧面,不堪其苦,转眼变成堂堂皇皇的“木居士”,于无佛处称尊了。其名与实、尊荣的处境与虚朽的本质是何等不协调。在讽刺艺术中 ,喜剧效果的取得 ,多着力于揭露假、恶、丑的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的极不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把无价值的撕毁给人看”(鲁迅)。
“木居士”不靠他们的愚昧尚且自身难保 ,怎么可能反过来赐福于人呢 ?其“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不是荒唐之至么?诗中对“木居士”的刻薄,句句都让人感到是对“ 求福人”的挖苦,是戳在“木居士”身上,羞在“求福人”脸上。该诗妙处,就在于抓住了“聋俗无知,谄祭非鬼”(《溪诗话》)的陋俗与封建官场中某种典型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借端托喻,以咏物寓言方式,取得讽刺鞭挞的效果。
不过,需要说明:从此诗的写作背景看,作者可能有影射贞元末年“暴起领事”的二王(王伾、王叔文)及其追随者的用意。他反对二王和永贞革新,固然是保守的表现。但就此诗而言,是写在革新运动之前且未涉及革新之事。而当时二王的追随者中确有不少钻营投机的分子(参阅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因而此诗讽刺形象的客观意义,是不可简单地以韩愈的政治态度来抹煞的。
◆ 南湘台词 ◆
南歌子(其二)次湘真春月韵
清-王士禄
琼树濛濛映,红窗漫漫流。雪儿好为唱无愁。
休负一规亲切,照藏钩。珠露从教湿,金樽莫遣收。
余光潋滟小眉头。不似清秋楚楚,咽箫楼。
◆ 南湘台词 ◆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南有嘉鱼》描写宴会宾客,表现宾主相得快乐和款待的盛情。诗以嘉鱼游态起兴,正取如鱼得水的意义,用以象征宾客与主人之间的融洽与快乐。第二章与第四章又写甘瓠缠绕樛木,进而引申主客之间相互之间紧密关系,而鹁鸪鸟的飞来,更表明主雅客来之意。诗为宴享礼仪的乐歌,可知《诗》与礼仪的关系。
◆ 南湘台词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南都行》,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李白 南都行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译文及注释】
南都果然是佳丽之地,名不虚传。巍峨的武阙山就横在西关。
这是白水真人汉光武帝的老家。市井繁荣,万商云集。
峨峨高楼对着紫色的大道,房宅栉次鳞比,直连城外的青山。
此地出了许多英豪,他们的业绩巍巍,渺不可攀。
如号曰陶朱公的范蠡和五羖大夫的百里奚,他们都名播天地。
这里还是出美人的地方,如以美色著名的汉光武皇后阴丽华,娇艳美丽的汉皋游女等。
她们清歌响遏流云,舞姿优游从容,令人赞叹。
南阳之盛与洛阳齐名,古来都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冠盖来往,车马不断。
我在红阳城外走马,在白河湾呼鹰逐猎,有谁能像刘备那样的明王来识我这个的卧龙客呢?
长吟着诸葛亮的《梁父吟》,我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赏析】
《南都行》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66卷第2首。 此诗前六句描绘了南阳山川横亘、商贾云集、楼高道阔、甲第连山的繁华市面景色。接着六诗句描写南阳风流人物的事迹:英豪,则有范蠡、诸葛亮;美女则有阴丽华、汉水神女。有紧扣前文,歌咏南阳英豪之意。接着四句借情景交融来述写南阳旅游观光之胜景,让人流连忘返。最后二句讲述李白以诸葛亮自况感怀,自叹没有知己而因愁鬓斑。
此诗虽写东汉南都河南南阳之美,诗中主旨却是讲述李白对南阳英豪的钦敬和仰慕,以卧龙自比,以申用世之志,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伤。
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南邻<\/h2>
杜甫 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赏析】
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连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93;《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诗经 终南<\/h2>
《诗经: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注释:
1、终南: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
2、条:山楸。
3、梅:楠木。
4、渥:涂,搽。
5、丹:赭石,一种红色颜料。
6、黻:音服,黑色与青色花纹。
7、将将:佩玉撞击之声。
译文:
终南山上有什么?
有坚硬的山楸和艳丽的野梅。
远方的客人来到这儿停下脚步,
他穿着锦缎的衣服狐皮裘。
渍丹般赤红的面庞细润光泽,
真是一个有道有德的正人君子!
终南山上有什么?
有陡峭的峰峦和宽阔的山顶。
远方的客人来到这儿停下脚步,
他穿着漂亮的礼服绣花裳。
身上佩戴的美玉呀锵锵作响,
虽是高寿之人但不忘寻求童趣!
赏析:
《终南》传统解释劝戒秦襄公。不过,中描写的君子的确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位贵族,有人考锦衣狐裘是国君之服。因此,《诗序》细戒襄公的说法,确有一定的启发。只不过可以理解为,借助外貌,服饰的描写,赞美君子的品德,表达一种永远难以忘怀的感情。
杜甫 南邻<\/h2>
《南邻》
作者:杜甫
原文: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注释:
1、南邻:指杜甫草堂南邻朱山人。
2、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3、芋粟:芋头,板栗。
4、宾客:一作门户。
5、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6、深:一作添。
7、航:小船。一作艇。
8、村:一作山。暮:一作路。
9、对:一作送。柴门:一作篱南。
翻译: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赏析:
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连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想信您读完南都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