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汇编十二篇)
发布时间:2019-11-10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汇编十二篇)。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我们家最近要去北京过暑假,希望有人能代养一下我家的“奥利奥”。如果你见到了它,肯定会爱上它的。
它穿着一身灰色的“巧克力服”,中间夹着一点白毛,像极了我们吃的奥利奥。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看上去就可爱。你把手摆成一个圆圈,它的头还会钻进去呢。
“奥利奥”吃饭就更有趣了,它先是小心翼翼的走过去,看见是自己爱吃的,会突然猛地一扑,生怕别人先它一步,夺走了。然后,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吃完后,还满意的舔舔手指,哦,不是舔舔猫爪。如果没有吃饱的话,它还会喵喵地叫着,好像在说:“小主人,我没吃饱,可以再给我点小鱼干吗?”看它那委屈巴巴的样子,就连瞎子也会产生同情心,去给它添几根小鱼干。
它睡觉可就更可爱了。在天热的时候,它会睡在我的床上,那睡姿:双腿交叉,肚皮仰面朝天。挠挠它的肚子,也不会惊醒它,还可能留上几滴口水,那样子真是既贪吃又贪睡呀!
因为“奥利奥”,让我们一家都处在欢乐中,我永远爱我的“奥利奥”!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经济内临石油危机,外遇崛起的日本及欧洲的挑战,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较为突出的是,来自于战争的词汇——"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这一期间的管理理论有以下的发展:
安索夫(Ansoff)《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开了战略规划的先河。待到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他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
其间,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著作还有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卡斯特(F. E. Kast)与罗森茨韦克(J. E. Resenzweig)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1979年)虽是权变理论学派
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书中许多思想被视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等。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与思想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中国的管理学界以及很多实际工作者对此都不陌生。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一、个人方面
我本就是去年年末领导才给予我提拔的,晋升为物业的经理,我顿时感到自己的身上责任重大,但是空有一番志向却不知道如何施展,还好有领导为我指点迷津,让我瞬间对自己岗位的认识清晰了起来,我要做的太多了。在晋升一个工作岗位之后,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工作目标,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有方向,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有目标之后,工作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在我当上物业经理的那一瞬间,我就觉得在这个小区里入住的每一个业主都是我的家人,我要做的就是基于他们的服务,我可以感觉得到我的人格都得到了升华,我也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争取给业主们更好的服务。
二、工作方面
(1)我会根据对自己手下工作人员的考察,抽时间组织他们习惯专业性的培训,从语言、字体、服务态度、工作能力等几个方面开展。主要是为了提高物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日后他们的工作表现来看,鲜有成效。
(2)主动跟业主们打招呼,尽可能让每一个业主都知道物业的的经理换人了,我就是新的经理,以后可以常来打扰我,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叫我,主要是混个脸熟,跟业主们维持好关系。
(3)物业部门的工作,在这一年中,我都做到了亲自监督,他们很多工作,我在之前工作的时候都做过,有工作经验,偶然会指点他们一下,尽可能的增加他们的工作水准,给业务们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
(4)无一例外,我每一天的工作都会如实的汇报给领导,不管是否存在了失误,都一一上报,绝不有所欺瞒,遇到相当严重的事情,自己解决不的,我不会逞强,第一时间跟领导汇报。请求帮助。
(5)铁面无私,面对触犯物业工作人员工作准则的员工,坚决进行严厉的处罚,绝不因为是我的部下就姑息。
三、存在的失误
年初的时候,我制定的人员值班安排表有问题。我在人员安排上存在着空档,中午有十五分钟保安治安室是没有人的,都被我安排去就餐了,还要后面被领导及时的指出来了,不然发生事故不堪设想,那么责任全在我,这就是因为我对工作的理解不够。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另外,还有很多酒店企业没有制定采购成本预算、餐饮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餐饮成本率、每间客房消耗定额、各部门的物料消耗定额等,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和利润预算表了。
缺乏成本意识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成本管理范围狭窄,酒店仅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定在直接的生产过程即对客服务过程中,而对供应及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酒店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创新思维缺乏,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未能充分贯彻实施。酒店行业成本控制仍停留在一般的介绍和阐述层次,未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框架,基层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酒店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只是把材料费、人工费等有形的、短期的成本项目确定为其成本管理的对象,而对时间成本、信誉成本等无形的、长期的项目缺乏考虑,导致成本管理对象的残缺化和片面化,忽视潜在的损失。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快熟悉人才招聘的程序和理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求职能力。2012年6月11日晚7时,我系举行了3217年人文社会科学系首届模拟招聘会。本次比赛的评委和嘉宾包括吉新先生、李建红先生以及学生会的一些代表。
出席的嘉宾有系各班学生代表和学生会成员。
在比赛开始前,我们系学生会的成员为这次比赛做了准备。比赛由杨帆、宋雅丽主持开幕,参赛者均为我系学生。十一位参赛选手依次上台,一边进行自我介绍一边**自己的个人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参赛者对于此次的比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队员们的出色表现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比赛进行了两个小时,参赛选手通过精彩的角逐最终经过各评委的评议评选出了本次比赛的一﹑二﹑三等奖以及最佳个人简历奖。通过这次比赛我想每一位学生都从中收获了很多,它使我们初步地对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压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学生在此次比赛中能够了解并剖析自身的求职竞争能力,为我们今后的求职路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此次的比赛很好地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很多应聘的细节,这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聘成功。
然而,这次比赛不仅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从这项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赛完后我认为我们学生会各部门在此次活动中的准备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首先我认为组织部在赛前的工作没做好,比如场地的布置不够到位以及场地开门的时间有点延误等,其次是比赛中音响设备及主持人的问题,由于赛前学习部的准备工作没做好导致了比赛中话筒断音等情况,更严重的是主持人在主持的时候竟出现了严重的口误,导致了比赛的时候出现了争议,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学生会所有成员都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第三点问题就是学生会办公室成员在统计分数时所出现的错误,分数决定了选手的名次因此我希望我们办公室所有成员都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最后,我认为所有学生会成员在维持现场秩序方面需要改进。通过这次比赛,我希望所有成员都从中吸取教训,今后不管是组织什么活动,我都希望每个成员都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好。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作为德川时代"町人的哲学"或"道德性实践之实学",在日本思想史和经济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学与儒学有关,从而具有中日思想比较研究的价值;心学阐释职业伦理与商人赢利的合理性等,与中国经济思想史有联系,成为两国经济思想比较以及东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心学赋予经济伦理以宗教意义,被称为类似于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新教伦理", 具有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特殊意义,从而又有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价值。
世界范围内有关石田梅岩心学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迄今为止似尚无对其经济思想与中国经济思想及儒学的关系进行的专题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石田梅岩经济思想的重点分析,以期对上述缺憾作出部分弥补的尝试。
一、石田梅岩的生活时代与思想渊源
德川时代是日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思想领域尤其是经济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商人思想家石田梅岩(1685-1744)创始的"心学"在日本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町人的哲学"中蕴积的商人精神分不开,心学的兴起即是关西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认识梅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学术渊源,是研究其经济思想的重要基础。
石田梅岩1685年9月15日生于丹波的桑田郡东县村(今龟冈市东别院町东挂),名兴长,通称勘平,号梅岩。1692年他到京都商家当"奉公"(学徒、小伙计),1699年辞归乡里。1707年再度上京,在吴服商黑柳家当学徒,后升小掌柜。1727年辞去,1729年在京都车屋町御池上町初开讲席,此即心学发端之时。1739年7月《都鄙问答》刊行。1742年正月, 他在大阪开讲席,并与神道家问答。1744年5月《齐家论》(亦称《俭约齐家论》)刊行,是年9月24日去世,27日藏京都鸟边山延年寺。主要著作《都鄙问答》和《齐家论》,及其后学编辑的《石田先生语录》(以下简称《语录》)、《石田先生事迹》(以下简称《事迹》)等。
石田梅岩活跃的享保时期,是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统治时期,这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町人势力勃兴。《语录》卷一五记载:"世间一统,自元禄迄宝永年中,金银山积,因繁昌而生奢侈,其余风残存至今。奢侈风行而庆长年中风俗可知。"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制度,以及生活在实物经济中的武士生活,与工商业者建立的货币经济之间产生矛盾,首先表现为幕府和诸藩财政危机的加剧。因此德川吉宗进行幕政改革,即著名的"享保改革"。改革一改此前的"文治主义",以奖励武艺、禁止奢侈游惰、提倡俭约为宗旨,振兴产业以图增加收入。这是一场以武士为本位的改革,从町人来看,改革实行的紧缩政策,造成了商业的不振和经济不景气。这一时期,对于发展起来的町人阶级来说,也是受到锻炼的重要时期。研究德川时代的著书,大多对这一时期有所记载。竹中靖一对"石门心学"经济思想有系统研究,其《石田梅岩的时代》文指出:"江户时代是町人勃兴的时代。在文化诸方面有创造性的工作,几乎都是町人做的。元禄文化是真正活跃的町人文化。由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也是从町人之中、由町人之手、为了町人以倡言町人之道而创立的思想体系。石田梅岩最初开讲席的享保时期,是日本逐渐建立起商业社会、并确立了全国性规模的商品需给原则的时期。"(见古田绍钦等编:《石田梅岩的思想》,第12页)日本自战国以来,勃然兴起的町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建立起全国规模的"商业社会"。但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以武家为中心的,呈现出一定的畸形性。享保改革不顾町人的激烈抵抗,试图维护封建秩序,采取"重农抑商"的方针。
享保时期的思想家,许多依旧从武士本位的立场出发,秉持农本主义的经济观,他们强调"町人无用论",并主张抑制其利润追求,以荻生徂徕为典型代表。徂徕《政谈》强调武士归农和抑制町人为第一要务。武士的"贵谷贱金"、"尊士抑商"等传统思想,在林子平的思想中很突出,其《上书》说:"町人仅以吸取诸人之禄为计,此外无益者也。"另外,如高野昌硕的《富强六略》等,也倡言"商业无用论"。然而,基于町人立场的论点和主张也逐渐多了起来,集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代表町人利益的许多著书,如西川如见的《町人囊》(享保四年)、三井高房的《町人考见录》(享保十三年)等等,而在深刻性、系统性等方面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石田梅岩的论著。思想家的新论与町人本身的发展分不开。町人以大阪的批发商为中心,强调以"本商人"自勉,逐步确立起所谓"町人之道"。透着重信用的"正直之道"的町人风姿,在井原西鹤那里已有描绘。在西川如见的《町人囊》中,显现了町人的自我意识。在"本商人"意识中产生出强劲的道德性能量,通过石田梅岩而得到反省、自觉和体系化。寻求在封建性秩序中町人的生存正道,对町人进行教化,是石田梅岩的强烈意愿。"这可以说是由新兴町人的转变所产生的精神的自觉,因此是石门心学创立的意义之所在。"(《石田梅岩的思想》,第39页)。
石田梅岩的学问形成与其经历分不开。他在黑柳家时最初热衷神道,但接触儒籍后,逐渐向儒学发展。当时荻生徂徕的学问风行,尊重博识之士成为学界风尚。梅岩的学问要求是从其自身的内在要求出发的,重视"知心"、"知性",对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关心也逐渐形成。《事迹》记载他三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知"性",这个"性"到底是朱子学之"性",还是佛学或其他学之"性"不很清楚。不过,他在《都鄙问答》卷之一中多处论及孟子的"尽心知性",讲"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知性乃学问之纲领"等等。他的著作中有一些篇幅谈"见性"的体验,并论及朱子《大学补传》中的"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德川思想研究大家源了圆《石田梅岩论》指出:梅岩的体验与那些"仅以文字之迹理解朱子学的半吊子朱子学者是不同的。"(见《石田梅岩的思想》第82页)梅岩主张知行为一,提出"知性至行易"。为达到知性,首先要勤勉于静坐的冥想工夫;其次是排除利己心及求利欲望;与日常生活中奉行俭约相合,成为町人及大众伦理的特征。排除利己心,进而达成献身自己的义务与职业,具有"世俗内"神秘主义或禁欲主义的意味。
研究者一般都注意梅岩的学术师承,知其曾拜小栗了云(1670-1729,别号海容轩、栗棘园等)为师,但为时不久。小栗了云并不大为人所知,梅岩仅记载:"了云老师,姓平,族名小栗,名正顺,号了云,一称海容轩。某侯之大夫,致仕后隐居京都。尝究性理之蕴奥,且通释老之学,教授生徒。享保十四年己酉冬十月十九日卒,享年六十岁。藏平安京极四条之街永养寺。"(《事迹》附录《姓名爵理》)经柴田实通过对梅岩高足手岛堵庵之子和庵所写小传的再研究,知道了云之父小栗正宗是越后、高田的松平藩的笔头家老小栗美作守正矩的一族,后因"家骚动"而切腹,家人隐居京都,推测了云为"普化宗"
之僧。梅岩自述最初并无定师,拜了云为师读圣人之书,学"五伦五常之道"以致学问,"道者,言道心乃心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谓故,乃从师所闻;所谓新,则是我之发明。发明而后所学在我,应人无穷,以此成师也。"(《《都鄙问答》卷之一》他并不局限于师门,但通过与小栗了云的相会,开悟而成为自立的思想家。
关于石田梅岩的思想渊源,特别是其与三教的关系,历来为研究者所注重且又莫衷一是。源了圆认为:梅岩最初接触的是神道,其次是几乎同时接触了儒教和佛教,在其思想架构大致形成时,也接触了老庄思想。然而,他有新接触并非摒弃旧的,而是使新旧并存。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与三教的关系,最有说服力的是柴田实的观点:"(一)梅岩的教养是以儒学特别是朱子学为根干的,并抱持禅和念佛的信仰与神道的思想形造。""(二)梅岩的学问特色,被认为是揉合或折衷三教,首先在自己的'得心'上,自由地将三教要旨为己所用。""(三)其主体性态度主要从他青年时代立志的神道思想养育出来。"这三点存在矛盾,源先生基本同意第一条,认为梅岩基于自己的立场,将原本的朱子学进行改造,"知性"与"知心"同用,将"理气说"代之以由"呼吸"来说明的天人关系等等;进而一边将朱子学作为理论骨架,一边以"心"的体验为核心,折衷和综合神、儒、佛、老庄等,建立起其思想体系,即"石门心学"。关于第二条,源先生同意"立我"和"得心"是梅岩学说的前提;第三条,他不太赞同,并说与第一条有抵触。他认为与其说梅岩思想中"儒教中心是'素材'之面,神道中心是'思想态度'之面,毋宁解释为梅岩的信仰信念在内容上是普遍主义的,而在信仰态度上则是个别主义的。"(参见:《石田梅岩的思想》第87、91页)。
石田梅岩本人并不回避三教关系,例如《语录》中收集了他谈神、儒、佛三者何为首要的问题。说是以礼共尊神、儒、佛,其顺序首先是拜天照皇太神宫八百万神、及天子、将军;其次是拜文宣王孔子及曾子、子思、孟子、宋儒等等;第三是拜释迦如来开山方等。此"顺序"并不能证明神道是梅岩思想的中心或主体,只因他是日本人,在行动上按日本的习俗第一要拜皇太神宫。《事迹》记载他日常生活中的确是依循神、儒、佛的顺序礼拜的,神道的"正直"、儒教的"诚"和佛教的"慈悲心"全被他认为是相通的。但是,"三教"在他思想中并非无主次,其经历可作为考察其思想的重要参照,却不能仅仅据此来断定梅岩之学的思想性质。其思想体现了神、儒、佛一致的特征,但儒学的成份居于重要地位。
美国学者R.N.Bellah提出石田梅岩是"心学的创始者,恐怕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
其师小栗了云"具有宋代的自然哲学(性理)的学识,还精通佛教和道教。"至于梅岩的学
术渊源,"儒教给他的思想最大的影响。心与自然(性)的概念是其体系的基础。这是从孟
子那里直接取来的,而有关这些的说明,则大部分得之于宋代朱子学。他经过在黑柳家时的
学习时期,修得了古典和宋代的注释书;最后在其老师小栗了云的影响下,接触了老子、庄
子和禅宗佛学的教理。见悟与冥想给予他思维以影响,而受佛教与道教影响的宋代儒家,也
赋予这些相关问题以概念,或许都将他向相同方向推进了。"( 《日本近代化与宗教伦理》
日译本,第199、202、211页)。对心学研究颇具权威的柴田实,写《<都鄙问答>的成立》
,对石田梅岩的思想渊源进行了深入考证,同样指出其主要倾向是儒学。该文论证梅岩的代
表作《都鄙问答》所引用书目得知,《论语》引用了133次、《孟子》引用达116次之多,陆
王心学的著作完全没有引用(参见柴田实:《梅岩及其门流》第3-23页)。 但梅岩也不是
纯粹的朱子学家,因为老庄及佛典都是其学问的基础。《都鄙问答》卷之二有:"所谓学问
之至极,尽心知性而已。知性则知天,若知天,天即孔孟之心也。若知孔孟之心,则宋儒之
心亦一也。一,故注亦自合。知心之时,则天理备于其中,无非不违其命而行也。"
从梅岩本人的言论中,的确可以看出其学与儒学的直接关联。《孟子·滕文公下》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者。"他则强调:"尧舜之道,孝悌而已。鱼跃水里,鸟翔空中。《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道者,察上下也,何疑哉!人当仔细者,孝悌忠信而已,二十年来之疑得解,此非文字所为,乃修行所致也。"又说:"学问之道,首要谨敬自身,以义尊崇君主,以仁爱事父母,以信义交朋友,广爱人而悯恤贫穷之人。有功不自夸,衣类诸物,守俭约而戒华丽。不荒疏家业,财宝知量入为出,守法治家,学问之道大抵如此。"(《都鄙问答》卷之一)《事迹》中也可以明显看到梅岩与儒学的关系:
"先生曰:'吾天生好究道理,自幼时为友所嫌,亦调皮作恶。十四五岁时顿悟,以是为悲;及三十岁时,大抵明理,犹显于言端;四十岁时,觉如梅之烤焦仍少有酸;至五十岁时,大抵不为恶事。"到六十岁,则曰"我今为乐矣"。这样的表述乃至表述的方式,使我们立即
想起《论语·为政》的名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梅岩在《都鄙问答》的开端阐发《孟子·告子上》的"求其放心"之说,"孟子又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知此心而后,见圣人之行而取法也。尽君之道者尧也,尽孝之道者舜也,尽臣之道者周公也,尽学问之道者大圣孔子也。此皆孟子之所谓,性者,与上下天地同流;圣人者,至人伦也。如是见君子大德之行踪,以此为法,以五伦之道为教,使知天所命之职分而力行之时,乃身修、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石田梅岩的言论著述,确可称为"言必称孔孟",必以"圣人之道"为教。
二、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及其伦理倾向
石田梅岩提倡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与献身精神,主张节欲与赢利统一,将商人的思想学术化、伦理化,并上升
到宗教观念的高度,来阐释士农工商各行业的社会平等与商人获取利润的正当性、合理性,与市民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从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经济思想研究者指出其"倡导正直俭约为中心的经济合理主义。"(岛崎隆夫编:《近世日本经济思想文选》,第90页)研究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必须重点考察其《都鄙问答》、《齐家论》等原典,从中认识"商人之道"、"正直"、"俭约"、"职分"、"义利"等等的具体含义,而不是将这些概念"抽"出来研究,才能较为准确地探讨其经济思想与伦理倾向。《都鄙问答》卷之一《问商人之道之段》,较为集中地阐述了梅岩关于"商人之道"的论点,其中说:"若言商人其始,自古以其有余易其不足,以互通有无为本也。商人精于计算,若致今日之渡世者,一钱不可谓之轻。以此为重而致富,乃商人之道也。财富之主乃天下之众人也。主之心亦与吾心同,故以吾犹惜一钱之心推之,若专念卖物,毫不疏忽而买卖,则买主之心亦由初惜金钱,转而代之以物品之能,其惜金之心应自行止息。惜金之心止,则化作为善而已。且通用天下之财宝,若万民之心得安,则与天地四时流行、万物长育相合。如此而虽至积富如山,不可谓之为欲心也。……如此,则达天下至公之俭约,合乎天命而得福。得福以安万民之心,则天下百姓常同祈太平也。且当守御法敬谨自身,虽为商人,徜不知圣人之道,虽同是赚钱,却赚得不义之财,当至断子绝孙也。如诚爱子孙,当学道而致荣。"梅岩所述"商人之道"关键是一个"道"字,此即"圣人之道",要赢利也要守道,这就将商人获取商业利润的合理性与遵循"圣人之道"有机地结合起来了。"道"的要求,在儒家学说中是十分重要、屡屡被强调的,如《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而行之,不处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孟子·滕文公下》"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那么,"道"与"利"到底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来看石田梅岩一段问答:"曰:'商人多贪欲,每每为贪欲之事。夫对之施以无欲之教,犹如令猫守鱼。劝彼进学,亦属无用。欲施之以无用之教,非持歪理而可疑者乎?'答:'不知商人之道者,专意于贪欲而至家亡;若知商人之道,则欲心勉以仁心合道为荣,以之成学问之德也。'曰:'若如此,教其卖物不取利,仅以本钱出售乎?习者外则以不取利为学,内则实教
其取利,此乃反教其为诈者也。……商人无利欲,终所未闻也。'答:'非诈也。请详听非诈之由。有仕君者,不受俸禄而为仕者乎?'曰:'断无此事!孔孟尚言不受禄为非礼,是乃因受道而受,此者,不可谓之欲心。'答:'卖货得利,商人之道也。未闻以本金出售而称之为道者。……商人之取卖货之利,与士之食禄相同。商无利得,如士之无禄。……商人当思正直,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此味无学问之力而不可知也。然商人却常嫌学问无用,当如之何?……凡鬻货曰商,如此则当知卖货之中有禄。故而,商人将左之物过手于右,亦为直取其利,非曲取也。……商人由直取利而立,直取利者,商人之正直也。不取利,非商人之道也。'……"以上出自《都鄙问答》卷之二,这段重要材料不仅阐释了梅岩关于其学问与儒学的联系,且记述其有关商人之道及学问的论点,针对"商人每每做欺诈得利之事,那么决难成就学问"的质疑,提出应当教导商人求学,以正直取利,此即"道"。正如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梅岩既肯定"不取利非商人之道",将商人取利与武士得俸禄置于同样天经地义的地位;同时又要求? 凑?quot;正直"的伦理标准取利,不该取不义之财或采用"曲取"的方式。他还举孔门子贡经商并非无道之例,以证实自己的观点合于圣人之道。"正直"是他的重要概念,是其经济伦理的核心。"以义取利"就是他所谓的"商人之正直"。要实现这样的"正直",不仅在取利方式上,而且在利润率上,都要"合理"。这个"理"不仅具有伦理性质,而且还有市场规律的内涵。来看以下问答──"曰:'本金若干其利几多,当天下定一,为何伪称亏本以高价出售?'答:'卖货必依时价行情,以百钱所进之货物,若只得九十钱必不出卖,是乃亏本也。
因之百钱之货物,有时亦以百二三十之价出售。行情上涨生意兴隆,行情下跌则买卖萧条,此乃天之所为,非商人之私也。天下定物之外时有失常,失常,常也。……本金如是取利多少乃难知之事,此非伪也。……士农工商者,助成天下之治也。四民有缺,则无以为助。治理四民,乃君之职也;佐助君主,则四民之职分。士者,乃原本有位之臣也;农人,乃草莽之臣也;工商,乃市井之臣也。为臣者侍佐君主,乃为臣之道;商人买卖者,乃佐助天下也。工匠得工钱,乃工之禄也;农人耕作收获,亦同士之俸禄。天下万民若无产业,以何而立? 商人卖货之取利,亦是世间公认之禄也。夫何独以买卖之利为欲心而云无道,厌恶商人而与之断绝哉!何以贱商人之生计而嫌之耶?……买卖得利是为定规,若得定利而尽其职分,则自成天下之用。商人不受利,则其家业难以精勉。吾之禄乃买卖之利,故有买者入乃得受之。……吾所教,乃教商人有商人之道,非全教士农工之事也。'……曰:'如是,则商人如何得心致善?'答:'……为武士者,侍其君而不肯用命,难称其为士;商人若亦知此,吾道明矣。若对养吾身之买主以诚相待不怠慢,十之八九得合买主之心。合买主之心,再精勤于其业,何必担心渡世艰难?且首要恪守俭约,……想得不义之钱,不知子孙将绝。当今之世何事亦当照光洁之镜,以士为法。……为世人之镜者,士也。……商人取二重之利与暗钱,知对先祖不孝不忠,心想士亦为劣,言商人之道何如?有以士农工之道为替。孟子亦云:道,一也。士农工商共为天之一物。天,岂有二道哉!"(《都鄙问答》卷之二)。
商利不是"规定"的,而要依时价行情。时价行情"乃天之所为,非商人之私",即有市场规律。《孟子·滕文公上》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此"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与彼"失常,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对市场调节物价的功能有所认识。梅岩强调不应"取二重之利",他列举卖织物、售粮食、雇染匠、营贷款的人们,违背商人之道而取二重之利的行为,认为这就是"非",就是"不义",必须杜绝,否则要断子绝孙。他认为"不义之禄"和"非道之欲"都是应当"去"的;分析"商人多不闻道,故有此类事",是"不知天罚者",要教之以"五常五伦之道",可见其经济思想的伦理倾向即脱胎于儒学。
梅岩对于市场的功用和商业的价值都予以了阐释,并从社会结构功能来阐释"四民"存在的理由,将町人作为"市井之臣"陈述其职责。此前也有人从"通有无"的角度肯定商业的作用,但对商人的鄙视并未改变;而梅岩认为士农工商的"职分",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各行业都有权取得应得之利,犹如武士从君主那里得到俸禄一样,都是天经地义的。不过,"士"在梅岩看来依然是尊贵的,是"世人之镜",要求其他行业者效法。各种职业的人都要"精勉其
业",恪守其"道",抑制"欲心"。梅岩肯定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要求提升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改变了"贵谷贱金"、"尊士抑商"等传统观念,这样的变化,与中国经济思想史上自唐宋以来主张"四民"并存、反对"抑末"的思想变迁颇为相似。"重本抑末"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商鞅"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商君书·壹言》)韩非"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趋本务而外末作。"(《韩非子·五蠹》)发展到唐代崔融"不欲扰其末"(《全唐文》卷219)、白居易"别四人之业,使各利其利焉。 "(《白香山集·礼部试策第一道》)以及宋人"与商贾共利"、"一切通商,官勿买卖"、"农末皆利"、"抑末厚本,非正论也"、直至(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等(《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45、《李觏集》卷16、《苏东坡全集·奏议集》卷12、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 19、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37);再到明代黄宗羲的(工商)"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经济观的确发生着与商品经济兴盛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在宋代与德川时代都呈现突出的时代特征,成为中日两国进入近世社会的共有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和比较研究(参见拙作:《富国富民论》第152─198页、《中日近世经济思想研究与现代》)。
"正直"之外,"俭约"同样是梅岩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齐家论》(即《俭约齐家论》)就是其阐述"俭约"的核心文献。名称即透出浓厚的儒学特色,也是将修、齐、治、平之说与其经济合理主义有机结合的产物。他在《齐家论》中说:"吾之立志,尽数年之心血,于圣贤之意,似有所得。知此心时,不言生死,亦远离名利。……吾之所愿者,一人亦能知五伦之教。若为事君者,当以克己奉公不辞劳苦勤勉其职为先,所得之事为后,以尽其志。……吾无学,'四书五经'犹标假名来读,然所幸者至今来来往往之听众不断。"他论俭约"子曰:礼,与其奢,宁俭。……首先不忘俭约,则颇为可嘉。""俭约,乃学者之常事。……若知身份之相应,俭约为常也。""凡贵者贵、贱者贱,若为町家,则呼以町家相应之名,呼相应之名,则正直也。"农人当依农人之"等",町人须循町人之"等",要求"不逾等",否则"过分,皆奢也"。上述均出自《齐家论》上篇,与孔孟学说可谓一脉相承。孔子讲:"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梅岩强调俭约时注重与职业身份相应,要求各行业名正言顺地"不逾等"。《语录》卷十记载其语:"吾亦不越贵贱上下之品","不越贵贱尊卑之品,有财宝而守法,实则俭约也。"他不否定等级制,其经济思想中带有社会等级性,而等级制的分配与消费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
将"俭约"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国的发展,《齐家论》下篇中有明晰的论述。"凡学问以知本末为必要。治国者,节用爱民。用财宝行俭约,此中爱人之理备矣。……齐家治国,俭约为本,此事明矣。"他专作《俭约序》"治世之道,俭约为本。盖云节俭事,世人多误为吝啬,非如此也。俭约乃节用财宝,应我之分,无过与不及,舍物费之谓也。因时合法,用之事成,天下治理,安稳太平。……士农工商,各得尽心于己业,行无任何不自由之仁政,为君谨敬,各衙司位,勤于职守,日夜不怠,是为治世也。……为下之人,无道放逸,犯上无礼,不知己分,实痛心可悲之事也。如斯之辈,难逃天罚。今实当感悟,思沐奉国恩而悔前非。"梅岩在论俭约的同时,仍然屡屡强调"士农工商,各得尽心于己业",职业的分工是"天命","不知己分"就有可能"难逃天罚"。《都鄙问答》卷之一有"合天命乃得福"之说;《语录·补遗》记述他要求"安天命",明确说:"为商人者,乃天命之所为"。他将职业与"天命"相联系,赋予勤勉和俭约以宗教意义,有类似于"新教伦理"的涵义,蕴含韦伯提出的建立在 "天职"观念上的合理性经济行为导致资本主义产生的价值。 R. N. Bellah在《日本现代化与宗教伦理》"结论"中指出,宗教在日本政治和经济的合理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强调勤勉与俭约的世俗内禁欲主义伦理被强化。他认为梅岩有很强的宗教性动机,与西欧新教伦理相似。指出:"日本的宗教,强调勤勉与节约,要求对神圣者履行义务,对邪恶的冲动或欲望秉持自我净化,由此赋予勤勉和节约以宗教性意义。这样的伦理,对经济的合理化极有利,它是韦伯有关新教伦理研究的主要点,我们应当说在日本也同样有利。"(日译本,第218页)。
"俭约"被梅岩置于"道"的高度,视为士农工商的共通之理,并带有宗教伦理的色彩:
"或言,町家之事琐细,难用大道言之。吾以为不然。自上至下,职分虽异,其理则一。得心而行节俭时,则家齐、国治、天下平。此焉非大道乎?所言俭约者,毕竟是为修身齐家耳。《大学》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以修身为本。修身何有士农工商之别!修身以何为主? 乃此心也。若以此身之微而喻之,犹如大仓中之一粒米。然而,成天、地、人之三才,唯心而已。""故士农工商虽职分各异,会得一理,则言士之道与农工商通,言农工商之道与士通,何必四民之俭约要分别论耶?言俭约无它,乃天生之正直也。天降生民,万民皆天之子也。故人乃一小天地,本无私欲,故我物即我物,人之物乃人之物,贷物收领,借物返还,丝毫不为我私,此乃正直也。若行此正直,世间一同和睦,四海之中皆兄弟也。""私欲虽害世,不知此之味而成俭约,皆至吝,为害甚也。吾所言由正直至俭约,则至助人。""若要守正直,首当远离名闻利欲。""俭约非仅衣服财器之事,总之,乃非私曲也。教以正心为志,退而应有工夫。"(《齐家论》下)这些话的关键点,在于将"俭约"与"正直"联系了起来,并说明"由正直至俭约",而且区分了俭约与吝啬。他还有许多论正直和俭约的话,如《语录》卷十"一切忘怀而能守法则为俭约","圣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随心之所欲亦成天下之法。"他不止一次讲"随法"就是俭约。这个"法"既是"物"之所具有的,也含幕府"实定法"之意,反映了石田梅岩思想的多重性与过渡性质。
三、"石门心学"经济思想之分析
"石门心学"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但其不是兴起于江户而是京都并非偶然。江户商人与幕府及奢侈商业联系紧密,京都、大阪则不然,京都是手工业大都市,大阪是商业贸易中心,商业发展的自由度与商人精神的活跃性与江户商人都有差别,比较适应心学的产生。石田梅岩个人的素质、经历、学识、热情等等,为心学的创始提供了条件;而当时的经济发展与思想演进,为心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町人阶级在理论与学问上的要求,构成心学问世的特有需要;需要与可能催发了"石门心学"的产生。
&nbs
p;心学是德川时代对于一般大众的道德产生最大影响者之一。在直到19世纪前期长达百年的时期中,日本全国大多都有心学讲舍,到1830年为止共有134个,此后还有发展, 总共约有180个,听讲者主要是市民阶级,也有农民和武士。心学不仅通过公开讲释, 也通过说教和大量印制流传的小册子来扩展影响。许多商家店铺写有"家训"、"店则"等等,其中许多内容与心学的宗旨有关,这也可以证实心学的普及及其对商品经济与商业伦理的影响。心学在梅岩死后并未夭折,还有较大的发展。其弟子中有成就者:手岛堵庵、中泽道二、中村德水等,尤以手岛庵堵发展心学影响最大。直到明治维新,作为运动的心学才逐渐衰弱。
心学基本上是都市运动,而都市容易受到西欧化和产业革命的影响,因此其对现代化的影响值得研究。有学者提出:心学"对明治维新而言,在民众的心理准备这一点上是重要的。但是,通过商人阶级的运动,心学并未为商人求得直接的政治权利,而接受武士为政治的指导者,使商人在经济领域中与武士的角色同化。"(《日本近代化与宗教伦理》日译本,第250页)石田梅岩的思想深受孟子之学尤其是宋学(新儒学)的影响, 与中国经济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却又有不同,是日本学术思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例如,传统时代的中国始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商人思想家",也很少工商业者记载的思想文献;中国的商品经济再发达,也有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相互补的一面;中国的工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民营经济发展有限;中国的经济伦理更多的是具有社会性而非宗教性;如此等等,都与日本的情形不大相同。R.N.Bellah认为中日两国宗教伦理的不同主要是──"第一、在中国,这样的宗教传统几乎是有文化的`地方绅士出身的官僚阶级的专有物。即使在此阶级内,除了极小范围的知识分子外,此宗教传统恐怕也未必得到认真修习。然而,日本心学使这一宗教传统适应商人阶级? 男枰??佣?阄??肌O抻谧臼叮?阅苡氪讼啾鹊姆⒄怪泄?敲挥械摹W诮搪桌矶杂诰?糜跋斓目赡苄裕?捎谡庖宦桌硎堑玫缴倘私准兜墓惴褐С郑?蚴堑玫街?斗肿有〖?诺闹С郑?秸呙飨源蟛幌嗤?5诙??谑俏蚁氲礁???镜亩?鳎?敲献拥拇?持星?谷艘谰菽持肿诮绦形?葱卸?穆桌恚?湎质档哪谌菁负踝魑?桓秤璧亩?鳎?蚨?蝗衔?持殖潭壬隙懒⒂谧诮痰募芄埂5?牵?远?准?谥泄?游?桓秤璧亩?饔肴毡镜奈幢叵嗤?A秸咧?淇赡苡杏糜锘蚋拍畹闹馗矗??谇康鞯闵踔粱?镜募壑捣矫妫?凶胖卮蟮牟钜臁R谎砸员沃??毡镜穆桌砑壑担?艿阶诮绦远??那炕??胫泄?穆桌砑壑低??艿阶诮绦郧炕??蛐碛凶磐耆?煌?囊庖濉?quot;他更具独特性论断,在于他认为梅岩"决非典型的町人。首先,他不是出身于町人而是农民,因此,其人格形成时期是在农村。第二,他在町人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中年时才稍有不同。他即使希望如此,但也未能作为典型的町人而取得成功,而他不希望如此的证据却是很丰富的。他当学徒的时光,用心于学习和自我修养;他致力的工作是在其终生的事业以外。最后,他生涯的最后年代,几乎没有典型的町人职业,而是作独立的教师。其所教是与町人的伦理紧密相关的,但不仅仅是无意识地反映町人的伦理。"(《日本近代化与宗教伦理》日译本,第225、210页)他认为将梅岩视为封建主义之敌、视为对市民阶级政治自由的拥护者的意见,完全无事实根据。
石田梅岩确实很少有批评幕府的言行,他多次强调统治是武士阶级的义务和责任,尊崇武士,以之为其他行业效法之"镜",将武士的伦理作为町人伦理的楷模。他对天皇心怀敬畏,对贵族也很崇敬,尤其在他的经济思想中,有着鲜明的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特色,存在着传统观念的余迹。他对商业以及商人的肯定,对获取商业利润合理性的论证,并不妨碍忠君尽孝;修、齐、治、平的理念与经济的合理主义合二为一。
梅岩思想的儒学烙印很深,既"言必称孔孟",又"字里行间见朱子",老庄、禅宗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其学问方法一是"悟"(见性),即"知性""知心";一是从"悟"或"知"产生的伦理之"行";但"知"与"行"又是合一的,伦理的行为也作为得悟过程的条件。"正直"和"俭约"是他思想中的关键词,正当廉直与节俭守分,作为道德性极强的经济伦理,又被提升到宗教伦理的高度,并与恪尽职守、勤勉忠君、谨遵伦常、精励家业乃至修、齐、治、平紧密相连。正直与俭约的实现,都要求排除利己心,其方法一是静坐冥想,"空心""知性",这是宋儒强调的方法,也受禅宗的影响。二是禁约贪欲,即不过"分"。最后,为自己的义务和职业尽心献身,以忠诚、孝行、尽职排除利己心。
梅岩强调"职分"是天之所命,人必知己之职分,并要谨敬地"守"、勤勉地"行",以求尽职。他说:"不知职分劣于禽兽。犬守门、鸡报时。"(《都鄙问答》卷之二)在他看来职分就是天命,就是天职,《语录》卷九"侍则侍、农人则农人、商卖则商卖人。职分之外若另有所望,则违有心无心之天。若违之则背天命。未有不顺天命尽吾职分,而能至不动心地位者也。"恪谨天命知足安分的职分观,既是发展家业、维系社会的条件,又是尽忠国家及统治者的基础,这就是《都鄙问答》卷之一中的"使知天所命之职分而力行时,身修、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也。"他主张的正当利益以及正直、俭约等,都与职分相关联,职分与忠诚和孝行也是相连的。柴田实认为:"梅岩总是将武士伦理作为町人伦理的模范,他总是举出世袭职业阶级(士农工商)的原理是无疑的,他极力倡导的是正直之德,否定不正当的利益,强调正直与俭约是紧密相连的。"(《梅岩及其门流》,第53页)梅岩认为町人职分中会有"贱"的东西,即从欲心出发的赢利,必须使赢利行为正当化,取得商业利润要有"道",此即"商人之道"。正当取利与欲心要分清,"利欲者,无道而喜好添取金银财宝,由之心变晦暗,有钱尚不满足,用尽计谋,不顾世人之苦,造成父母兄弟亲属不和,甚至反目成仇。"(《齐家论》下)他提出"有道以聚金银,天命也。"(《都鄙问答》卷之四)。
"商人之道"关键即"以义取利",这与正直、俭约乃至排除贪欲和利己心等道德伦理都是一致的。除了道德性质外,要求商人赢利要"取之有道",还与梅岩对社会结构和"天下人心"的整体认识分不开。"石门心学"作为"町人的哲学",具有"道德性实践之实学"的普遍意义,梅岩多次讲"士农工商,其道一也"。因此,商业利润的获取,就不能仅仅从商人角度考量。天下之人是商人得"俸禄"的主人,正由于"天下人心一也",所以,商人在经营时也应考虑买主的心理和利益,兼顾各方利益则商人得利万民心安。应当说,这比单纯考虑商人利益高明许多。"顾客与商人共立的经济伦理,或共心一同的商人伦理,能够表现为今天'共生'的经济伦理。"(芹川博通:《经济の伦理》,第323-324页)。外国学者对日本经济思想的研究屈指可数,较为系统的恐怕是Tessa Morris-Suzuki所著《日本的经济思想》,此书作者提出梅岩的理论,"显示出与欧洲的古典派经济学者的著作中所见的启
蒙性的私益概念,有着某种意味深长的相似性。"他还说:"'商人之道'也包含着培育对于? 死啾拘缘纳羁潭床炝Α5靡远床焓保?倘四芄焕斫夂挝?嬲?睦?妗K?秸嬲?睦?妫?皇翘坝?靡砸皇毙月?悖??乔诿恪⒓笤蓟蛩?芯?逃??刑峁┖托枨笞畲笙薅鹊募壑抵?嬖凇H绻?倘擞牍丝投妓秤φ庵稚缁岱缙??浣峁?厝皇撬?寄苋肥档叵硎茏畲蟮姆比佟?quot;(《日本的经济思想》日译本,第47、48页)要求取利非一时性、非一行业的观念,可称为"普遍性经济合理主义"。 柴田实在《日本思想大系》第42卷"石门心学"的"解说"中,论断"一言以蔽之,应当称为经济合理主义的思考方式。"这确是石田梅岩经济思想的特征之一,在他的经济主张中得到全面体现。日本思想史专家相良亨指出:"在梅岩那里,俭约并非单纯为治家,也并非仅仅具有经济上的行为方式的意义。他是以之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来把握俭约这一概念的。"(《石田梅岩的思想》,第139页)这即是梅岩本人表述的"天下至公之俭约",在《语录》卷一中说成"俭约者,为天下之利也。"
尽管有观点认为石田梅岩"决非典型的町人",但不能否认其学术思想、经济观念与主张代表町人利益,不能否认他是"商人思想家"。源了圆说:"石田梅岩是作为町人、为了町人创造町人哲学者。"他还指出:"石田梅岩的思考方式,与对商人取利未必积极认可的中世商业观,或近世武士的商业观都是有区别的。他主张'直取利'这一点,同近世前期纪伊国屋文左卫门,或奈良屋茂左卫门等投机性资本家乃至牟取暴利的资本家们也是不同的。"他认为梅岩是"作为中小企业的町人们的代言人"。(《石田梅岩的思想》,第74、112页)但是,同样不能要求"商人思想家"只顾及町人的利益、只为商人讲话。的确,在石田梅岩的思想中有着更为宽广的视野,也有着他无法超越的界域,无论时代的、无论思想的。其经济思想中的若干传统性,就是证明,却不能据此就否认其思想的发展与贡献。
参考文献:
赤崛又次郎编:《心学丛书》全6编,博文馆1904-1905年。黑川真道编:《心学编》(日本教育文库10),同文馆1911年。白石正邦:《石门心学の研究》,成美堂1920年。石川谦:《石门心学史の研究》,岩波书店1938年。野村兼太郎:《德川时代の经济思想》,日本评论社1939年。柴田实:《石田梅岩》(人物丛书94),吉川弘文馆1962年。 R.N.Bellah著,掘一郎等译: 《日本近代化と宗教伦理》,未来社1962年。土屋乔雄:《日本经营理念史》,日本经济新闻社1964年。泷川诚一编:《日本经济大典》第13卷,明治文献1967年。竹中靖一:《石门心学の经济思想》(增补版),ミネルウァ书房1972。柴田实校订:《石门心学》(日本思想大系42),岩波书店1971年。柴田实编:《石田梅岩全集》(改订版)上下册,清文堂1972年。柴田实:《梅岩とその门流──石门心学史研究》ミネルウァ书房1977年。岛崎隆夫编:《近世日本经济思想文选》,敬文堂1971年。本庄荣治郎:《日本经济思想史》,收入《本庄荣治郎著作集》第2册,清文堂1971年。古田绍钦等编:《石田梅岩の思想──"心"と"俭约"の哲学》,べりかん社1979年。宫本又次:《日本町人の道の研究》,PHP研? 克?980年。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全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1963、1981年。布川清司:《近世町人思想史研究》,吉川弘文馆1983年。渡边浩:《近世日本と宋学》,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 Max Weber著、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杉原四郎等:《日本の经济思想四百年》,日本经济评论社1990年。 Tessa Morris-Suzuki著,藤井隆至译:《日本の经济思想》,岩波书店1991年。
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北京出版社1991年。
叶坦等:《文明的运势──中日民族性诸性态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
川口浩:《江户时代の经济思想──"经济主体"の生成》,劲草书房1992年。
芹川博通:《经济の伦理──宗教にみる比较文化论》,大修馆书店1994年。
多田显:《我国经济思想史上より见えたる心学》,《こころ》1-3·5,1953年。
石田一良:《町人の人生观──石田梅岩の俭约论を通じて》,《理想》336,1961年。
今井淳:《正直と俭约──石门心学の思维方法の特色》,《实存と社会》,东京大学出版会1965年。
子安宣邦:《石田梅岩における职分の伦理》,《道德と教育》110,1967年。
相良亨:《石田梅岩の思想》,《东京大学文学部研究报告》3, 1968年。
难波田春夫:《经济と道德──石门心学の场合》,《经济と道德》1970年。
竹中靖一:《石田梅岩の町人哲学》,《说苑》5-3,1957年;《石田梅岩の经营理念》,《经营史学》4-3,1970年。
竹林庄太郎:《石田梅岩の商业思想》,《经营经济》13, 1977年。
源了圆:《近世日本における宗教と经济伦理》,东海大学文明研究所《文明》17,1977年。
逆井孝仁:《通俗道德の思想构造──"心"の哲学成立の思想的意义》,《立教大学经济学研究》32-3,1978年。
叶坦:《中日近世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与现代》,高崎经济大学特刊《东洋思想と现代》第3号,1994年;《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の现状と课题》(岸本美绪译),东京大学《中国──社会と文化》第9号,1994年。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梅奥的本质》读后感3000字:
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分类,《梅奥的本质》属于一本实用性书籍。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内容的话,本书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梅奥诊所存续了150年?答案是人本主义管理。
在写作方式上,如果把梅奥诊所比做一个“人造生物体”的话,本书很像为其写的传记,记录了梅奥诊所从孕育到成熟重大节点的关键事迹。
梅奥的人本主义管理是什么?
一个企业或者组织为什么存在?经济学家科斯说:是为了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
人本主义管理,在我看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对内管理以人为本,尊重职工,对外管理以人为本,尊重顾客。
梅奥诊所作为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院却早上1932就完成了人本主义管理的转型,并且在接下来近百年间发展不衰,不得不说是医院管理中的一股清流。
梅奥诊所有多大呢?梅奥诊所的发源地、总部所在地——罗切斯特市,是位于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偏僻小镇,其人口是10万,而梅奥诊所的员工就有三万人,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从医院科室配置上看,其设置的完备性完胜中国三甲医院,中国的三甲医院科室一般在40-50个,排名第一的协合医院是48个科室,而梅奥诊所一共有71个科室,从感冒到癌症,到关节转换,再到整容外科,再到器官移植,梅奥的医疗服务非常完备。用书里的话说,梅奥的使命是:把所在城市罗彻斯特市打造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医疗中心,把梅奥诊所打造成患者的医学目的地。套用一句商业模式宣传口号就是:提供一条龙服务。
平衡股东、员工和顾客之间的利益,一直企业管理的难题,股东利益、员工利益、顾客利益三者如何排序,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排序,梅奥诊所的排序是顾客第一,员工第二,合作者第三。这样的排序可以保证控制权,但如何吸引合作者呢?梅奥的做法,私营非营利,用书的话表达是,梅奥诊所实现了自我超越,梅奥诊所的创始人将资产全部捐给梅奥资产委员会,梅奥的利润全部由梅奥资产委员会管理,只能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也就是说,梅奥诊所不属于梅奥家族,不属于股东,而属于全社会。
梅奥诊所的组织原则排序令我钦佩,也是符合心目中好组织的标准。
梅奥宗旨包括顾客原则、员工原则和合作原则,三项原则构成了梅奥的组织原则。
梅奥诊所的顾客原则是:患者需求之上,这绝不是一句口号,梅奥为此设立了“召集医生”制度。一个患者来到梅奥诊所,会有一个医生成为“召集医生”,由他从头到尾负责这名患者的就诊过程,如会诊、检查等。召集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召集不同专科的医生加入到诊治小组中。
梅奥诊所的员工原则是:始终致力于团队中每位成员职业素养的共同提升。现在到了知识工作者的时代,激励员工工作更多的不是从奖金、分工、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外在因素思考,而是从内在因素上思考,从员工自身的才干出发去思考,就像德鲁克所说的,让工作激励工作。也曾如《奈飞文化手册》里所说,成年人最渴望的奖励,就是成功。一个组织的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创造帮助员工实现成功的环境。
梅奥诊所不采用绩效工资制,而是采用授薪制,具体做法是:(1)采用授薪制,工作5年以上的医生,薪酬都是一样的,且没有分红、奖金等额外奖励。(2)通过委员会、科室的双头领导等制度保证员工参与经营的权力。(3)鼓励每个人都在岗位上成为岗位专家,引导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持续发展,精于一道,以此为生。
也让我想到一句话:无论做哪一项事业,没有情怀是做不好的,没有利润是做不长的。
梅奥诊所的合作者原则是:发展合作医学。
顾客原则、员工原则、合作者原则,这三者排列的先后顺序是有内在逻辑的,不容改变的。建立一个企业的组织原则,首先要明确顾客原则,只有明确了顾客原则,明确了为谁做贡献、做什么贡献,才能明确企业存在的价值。
其次,明确员工原则。企业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愿意一起为这些客户做贡献。有了共同的事业目标和意愿,再探讨在实现事业的过程中,员工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包括个人发展上的物质诉求和精神诉求。这样,这一群人才能有被组织起来的可能。
最后,明确合作者原则。有了顾客原则、员工原则,那么这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如何与相关利益者合作?如何把相关利益组织起来为客户做贡献?
可以说,顾客原则是企业组织起来的目的和贡献的方向,而员工原则解决了企业内部组织关系问题,合作者原则解决了企;业外部组织关系问题。这样,企业才有可能从内到外,形成一致性的整体力量。
也正是因为梅奥诊所的这种组织设计,整个梅奥诊所的工作氛围是快乐的。快乐的状态,才能激励自己更好的工作。以至于一位在梅奥工作了三十年的职工,在退休时感叹:当我走进办公室、走进诊所、走进医院的手术室或化验室,是去玩的。在梅奥的30年如消遣一般快乐。我的一生中从未工作过一天。
想让员工有成就感,就要让员工有职业的安全感,不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企业行为承担责任。也和稻盛和夫的观念不谋而合:企业永远是员工生活的保障、心灵的归宿,给员工提供做人的尊严。
我从本书中学到了什么?
有两点感受很深,第一点是关于对管理的认识。
管理是反人性的,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无论是针对组织的一群人管理,还是自我管理,我们都是在同人性的弱点做斗争。
但在看了《奈飞文化手册》和《梅奥的本质》两本书后,我的内心对“管理是在同人性的弱点做斗争”这句话的理解有了微妙的变化。
人性有优点也有弱点,如果我们专注于弱点上做文章,那我们做起事情来可能会痛苦,如果我们关注于优点,做起事情来可能会很有冲劲。
这就如同优势原理所说,短板已死,优势永生。现在的分工越来越细,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个成年人无所谓优点缺点,只有特点,而组织就是想办法招到组织所需要的不同特点的人,形成组织所需的一致性。
这里的成年人是指具备成熟心智的人,至少有两个特点:第一,渴望成功;第二,渴望与高绩效者合作。
跟这样的成年人工作,其实,规章制度不重要,因为大家都足够自律。
第二点是组织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梅奥的本质》一书副标题是“人本主义管理培育的百年企业”,梅奥“人本主义管理”这颗种子从播种、发芽和孕育成熟,经历了三代人150年的漫长时间。老梅奥高瞻远瞩播下了这个种子,老梅奥的两个儿子:威廉J.梅奥(哥哥)和查尔斯H.梅奥(弟弟)用制度将其稳定下来:梅奥兄弟很清楚,处理好分工一体化关系的核心是分工与分利。为此,他们在1919年至1932年间,主要推动了两件事:第一,分工关系上,成立委员会。让医生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中来,成为管理的主角。第二,在分利关系上,实行授薪制。诊所不再分红,也不分配奖金,把每个人对物质的诉求限定在一定范畴内。当梅奥诊所实现了自己的愿意:成为患者的医疗目的地,它的价值观发挥出来的光和热,足够吸引到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将宗旨和使命发扬光大。
可以说,没有人本主义组织方式的设计,就没有人本主义的管理方式,也就不可能梅奥诊所的今天。
梅奥的成功还在于,坚持走正确的路,正确的路一定有人走过,但可能没有成功,因为坚持走正确的路比找到正确的路难太多了。这就如同制订计划是容易的,但坚持计划就难多了,如出一辙。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第一,趋势很重要,如果入市炒了半天连股市最基本的牛熊都分不清,那无论什么理论再怎么高明,最终都免不了赔钱的下场
第二,谨慎,保住本金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从100万跌倒50万只需要亏损百分之五十,但是要从50万重新赚回到100万却要盈利百分之百。无论如何要保住本金,哪怕失去再好的盈利机会。以生存为第一原则,当其他原则与他冲突的时候,抛弃一切其他原则。
第三,切记贪念,无论炒什么股票,都需要设置一条动态止损线,一旦股价跌破动态止损线,也就是跌出了你的承受底线,立即认赔离场,毫不犹豫!无论后市看起来有多么大的机会反弹。设置动态止损线可以有效地在牛熊转换的时候逃出股市,保住剩下的盈利。
第四,无论投资股票,还是基金,切记不闻不问,你必须对自己的投资负责,你可以不时时关注,但是不可以放任不管
第五,当熊市不断下跌,似乎要从熊市转到牛市,重新整顿的时候,可以试着买一点指数基金,但是不要买太多,之所以不要买太多,是因为股市可能还没有到底,而且说不定他可能根本就没有底,进入筹码太大可能会损失惨重;之所以选择指数基金,是因为在市场还没有充分恢复的时候,大盘可能会渐渐回转,但是个股的分化比较严重,很难在众多股票当中选择适合投资的股票,那个时候,投资整个大盘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20xx年投资基金的人多,20xx年投资股票的人多),当股市渐渐恢复,可以适当的加码,前提是看清楚大方向,看清楚趋势,趋势在逐渐上涨的时候可以这么做,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不要试着在跑赢大盘,跟着大盘走是很明智的选择,当股市恢复的差不多了,开始出现牛市的大涨之后,可以把重心从指数基金上移到个股上,因为到那个时候,整个市场非常狂热,个股一般的表现会比大盘更好,因而投资个股的收益会比大盘好。但是越是在牛市的后期,越是出现疯牛涨势的时候,越要记住第三条原则,设置动态止损线,一旦股价跌破动态止损线,立即认赔离场。不要不舍的那一点点小利益,因为那一点小的损失,可能才仅仅是刚刚开始,后面的大跌说不定正等着你。只有果断离场,才有可能避开真正最后的熊市大跌的到来。
第六,在资金小阶段,不要总是想着分散投资,本金才一点,分散投资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如把精力花在研究一直比较优质的股票上,这样了解的更多,坚持持有,赚的几率更大。
许多朋友经常问我某个股应如何操作?大盘会怎样?等等。要逐一解答有时真是麻烦。现在将自己炒股心得总结如下,希望能对阅者有所启发:
一、选股不如选时说的是要选择大底部大环境满仓进场(如同去年),几年难得一遇,熊市末期或牛市初期,这是时。
二、选对股,抱牢他,争取利润最大化。说的是牛市初中期,不要盲目换股,朝秦暮楚,不操作是最好的操作。免得一割就涨,一追就套,有时骑牛找牛,无缘于大机会。
三、即使是抱股,也不是完全不操作,应该不放弃可做的波段,以不断降低成本。如同530的调整,必须要出来,然后回补。我经常讲中长线思路选股,短线介入波段操作,高抛低吸降成本就是这个意思。
四、牛市末期,要追涨杀跌,趋强避弱,回避风险。现在正值牛市末期,一定要回避一些高价位的蓝筹股、暴炒了的个股。也就是说:你的个股最近如涨得太急,几个板后一定要出局,改换初涨股、刚启动拉升的个股。看看万科、泰达将如何阴跌吧,这就是例子。基本面好,前期滞涨的就不要急于动,不是短线高手不要盲目操作,耐心等他主升浪过了再出。追涨杀跌,趋强避弱说的是要跟随热点、焦点,抓住龙头,注意热点切换,超前思考提前发现热点,这都是短线要诀。何为龙头?涨得多,涨得久,板得早,开板次数少,调整空间小的是也。牛市末期和牛市初期大盘处于较大震幅状态。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震荡产生大机会。大震荡产生大机会有两种:波段机会和换股机会。主力没出的波段,主力将出的换股。判断主力是否将出,根据移动筹码分析,一目了然。短线的要求: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技术全面,准确性高,进场果断,持股坚定,出局利索。静是空仓等待时机,动是快速、重仓狙击突破初涨个股。技术全面,要学会技术分析,如K线形态、量价关系、技术指标分析……最重要的是变化。是否静时需要到空仓,这个就看个人习惯和资金量大小了。静,其实还有层意思是不能参加调整;动,其实还有层意思是不能放过攻击。对短线高手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还有一句话:新手看价,老手看量,高手看势;涨时重势,跌时重质。可见对趋势判断何等重要。权证无质地可言,纯粹技术分析,全靠看势看量,是短线最高境界。有些人喜欢打探消息,其实消息是不对称的,所以在盘面上会提前反映,因主力先知,高手就在和走势中发觉得到。短线还有一个规律:涨得急,涨不久;跌得急,不急卖,这个道理和如何上去的就将如何下来,如何下来的将如何上去的理论是一致的(权证另当别论)
五:牛市结束,熊市出现,或遇大的特别是政策性的利空,第一时间应该离场,耐住寂寞,直到下一个大机会,大盘如此,个股也如此。前面提到的不久前被暴炒了的个股,因价格严重高于价值,透支了许多业绩和题材,出货是主力的主要任务,无疑将牛转熊,多翻空,那么就要坚决回避,不管图形如何漂亮,也决不能接最后一棒。
六:不明朗市不入,不懂的就不参与。这点主要是说,要回避参与一些走势怪异、消息扑朔迷离的妖股仙股。不明朗市不入,还有层意思是,在相对高位横盘很久的个股,必须要等走势明朗后再介入,情愿花贵一些的价格买进,因为横盘说明多空平衡,一旦打破,就是一边倒的局面,大涨或大跌: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说的是大涨;久盘必跌,说的是大跌。遇到这样的情况,必须静观其变,捂住钱袋,切不可贪图便宜提早介入。
七:尽量顺应主力思路,决定如何操作。股价出在什么位置,要换位思考主力会怎样?散户该怎样?这也就是博弈。要反向操作,人弃我取,人取我弃;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样才会先知先觉。股票就是多空博弈,所以造成了压力、支撑的辨证关系。突破强压力,强压力变大支撑;突破大支撑,大支撑成强压力。这一点,炒股之人,不可不知。
价量关系和股价的波动节奏是股市分析之源,一切的其他分析都是对这种分析的印证和细化。脱离了了价量关系和波动节奏的分析,比如说常见的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题材分析都会产生脱离实际的心理误区。因此,比较有经验的股市操盘手在进行机会分析的时候,都是先在价量关系和股价的波动节奏上先用足功夫,然后再在基本面和题材面上寻找原因,在技术上去考虑实战细节。当然对交易规则和融资规则的熟悉更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对交易规则和融资规则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点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所忽视的。除此之外,重要机构的交易习惯也是需要了解清楚的,比如说证券投资基金的决策权和操作权的分离以及不同的基金的风格习惯,还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待股价的态度。这一切构成了市场指数和个股的波动节奏,其中有可操作性的投机空间。
从技术层面上,成交量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大盘,只有保持一定的成交量,大盘才存在着系统性机会;一个成交量没有达到必要程度的市场,是一个无效市场,除非对投资者对于分红已经处于非常满意的情况。因此,投资者决定仓位的原则依据就是大盘的成交量多少,成交量越大,持股仓位可以越重,成交量低于一定的程度就应该空仓休息。选择个股的原则应该根据市场题材、筹码的集中度和持仓机构的意愿。选择时机则是用均线系统,特别是生命均线系统来决定。在这些因素都满足之后,还需要用MACD、pSY、融资规则等目的性很强的指标对实战操作方案进行细节性处理。最后,好需注意,证券市场是由几千万人的买卖行为构成的,我们要有对时刻可能变化的市场有不同方向的准备和应对。术分析、题材分析都会产生脱离实际的心理误区。
因此,比较有经验的股市操盘手在进行机会分析的时候,都是先在价量关系和股价的从技术层面上,成交量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大盘,只有保持一定的成交量,大盘才存在着系统性机会;一个成交量没有达到必要程度的市场,是一个无效市场,除非对投资者对于分红已经处于非常满意的情况。因此,投资者决定仓位的原则依据是大盘的成交量多少,成交量越大,持股仓位可以越重,成交量低于一定的程度就应该空仓休息。选择个股的原则应该根据市场题材、筹码的集中度和持仓机构的意愿。选择时机则是用均线系统,特别是生命均线系统来决定。在这些因素都满足之后,还需要用MACD、pSY、融资规则等目的性很强的指标对实战操作方案进行细节性处理。
最后,好需注意,证券市场是由几千万人的买卖行为构成的,我们要有对时刻可能变化的市场有不同方向的准备和应对。波动节奏上先用足功夫,然后在基本面和题材面上寻找原因,在技术上去考虑实战细节。当然对交易规则和融资规则的熟悉更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对交易规则和融资规则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点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所忽视的。
除此之外,重要机构的交易习惯也是需要了解清楚的,比如说证券投资基金的决策权和操作权的分离以及不同的基金的风格习惯,还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待股价的态度。这一切构成了市场指数和个股的波动节奏,其中有可操从技术层面上,成交量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大盘,只有保持定的成交量,大盘才存在着系统性机会;一个成交量没有达到必要程度的市场,是一个无效市场,除非对投资者对于分红已经处于非常满意的情况。因此,投资者决定仓位的原则依据就是大盘的成交量多少,成交量越大,持股仓位可以越重,成交量低于一定的程度就应该空仓休息。选择个股的原则应该根据市场题材、筹码的集中度和持仓机构的意愿。选择时机则是用均线系统,特别是生命均线系统来决定。在这些因素都满足之后,还需要用MACD、pSY、融资规则等目的性很强的指标对实战操作方案进行细节性处理。最后,好需注意,证券市场是由几千万人的买卖行为构成的,我们要有对时刻可能变化的市场有不同方向的准备和应对。作性的投机空间。
价量关系和股价的波动节奏是股市分析之源,一切的其他分析都是对这种分析的印证和细化。脱离了了价量关系和波动节奏的分析,比如说常见的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题材分析都会产生脱离实际的心理误区。因此,比较有经验的股市操盘手在进行机会分析的时候,都是先在价量关系和股价的波动节奏上先用足功夫,然后再在基本面和题材面上寻找原因,在技术上去考虑实战细节。当然对交易规则和融资规则的熟悉更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对交易规则和融资规则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点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所忽视的。除此之外,重要机构的交易习惯也是需要了解清楚的,比如说证券投资基金的决策权和操作权的分离以及不同的基金的风格习惯,还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待股价的态度。这一切构成了市场指数和个股的波动节奏,其中有可操作性的投机空间。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1、产品包装:单包装106克,独立包装318克。
2、产品包装:单包装106克,独立包装318克。
3、4.奥利奥巧克力威化(草莓)。
4、产品包装:6包60克,18包324克,36包648克。
5、5.奥利奥巧克力棒威化饼干(摩卡)。
6、2.奥利奥卷(巧克力)。
7、妈妈说狗不应该吃巧克力。但是你可以喝我的牛奶。(非常人性化,巧克力对狗的健康非常有害。)。
8、产品包装:6包60克,18包324克,36包648克。
9、包装:5件90g,18件324g。
10、产品包装:单包装106克,独立包装318克。
11、奥利奥生日蛋糕口味(特别版)。
12、产品包装:6包60克,18包324克,36包648克。
13、3.奥利奥巧克力威化(花生)。
14、你觉得自己越来越小了。嘿,奥利奥真的变大了。
15、2.双果奥利奥(覆盆子+蓝莓)。
16、2.奥利奥冰淇淋口味巧克力曲奇(香草)。
17、产品包装:单包装106克,独立包装318克。
18、产品包装:118g单包装,354g3包装。
19、1.双果奥利奥(甜橙和芒果)。
20、3.奥利奥冰淇淋口味巧克力威化饼。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绩效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管理,是对总体目标任务的分解。绩效管理不仅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绩效管理中的重要思想,一起来看一下吧。
1.员工是自己绩效的主人的思想 关于这个思想,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员工的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二是,员工的绩效不是经理赐予的;三是,员工的绩效是由员工在经理的辅导下独立创造的。 先说第一点。关于考核,很多管理者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考核出绩效。他们的思维逻辑是,因为员工有懒惰、讨巧、逃避工作的思想,所以必须举起考核这个“大棒”,出台一些严厉的考核政策,员工做不好就动用惩罚措施,这样员工就有了畏惧感,就会努力工作,员工的绩效就能提高。真的是这样吗?给每个员工后面放个老虎,他们就能成为刘翔吗?显然不能。因为不管你采取了什么措施,如果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所能做就只能是两面三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装装样子而已。充其量,这种考核措施只能使员工动起来,至于动起来的结果,则不言而喻。 再说第二点。这里,我所谓的赐予的意思是,经理有的时候喜欢亲历亲为,甚至事必躬亲,经常越权做一些本该员工来做的工作,有时候,没等员工准备好,自己就把工作做了。这表面看来,员工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都完成了,而且完成的还不错,应该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得一个高分。但实际上,员工并未从中得到任何提高和进步。所谓高绩效只是一个表面的假象而已。 关于第三点,这才是这个思想的实质所在。员工的绩效是在经理的辅导和帮助下,经由自己的努力而独立创造的。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绩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具备了挑战更高绩效目标的能力,这个时候,经理就应该帮助员工设定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使员工在绩效管理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和主人翁感。 2.持续改进的思想 绩效管理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当你把绩效管理推入了运行轨道以后,它就停不下来了,它会随着企业的战略一直运行下去,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点,从绩效管理系统的最后一个部件也可以看得出来,即绩效诊断与提高。 绩效诊断与提高作为两个绩效管理循环的连接点,起着桥梁作用,通过对前一个循环的诊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制定改善计划,放入下一个循环,使之得到改进,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我们完全可以断言,没有绝对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不需要改进的绩效管理体系,这也就要求我们把持续的改进作为一种思想引入绩效管理,使之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助推器! 3.系统综合的思想 绩效管理首先是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有五个重要部件组成:1、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2、绩效沟通与辅导;3、建立员工业绩档案;4、绩效考核与反馈;5、绩效诊断与提高。 绩效管理与被人们广泛了解的绩效考核有着明显的不同。通常,绩效考核只有两个部件组成:一是,设计绩效考核表;一是填表考核。这并不能算是一个系统,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体系,很多人喜欢把绩效考核叫做绩效考核体系,我以为,这种提法是错误的,绩效考核不能独立成为体系,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有人喜欢把绩效考核称为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这也是不妥的,因为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明确的先后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 但凡操作绩效管理,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了发放奖金也好,为了把员工分成三六九等也好,为了提高员工绩效也好,你都得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来理解和对待绩效管理。首先把绩效管理视为一个系统,然后深刻领悟这个系统的内涵及其重要组成部件,在此基础上来着手进行有关绩效管理的决策。 4.持续沟通的思想 系统的构架确立之后,你用什么方式去使之得到实现?四个字:持续沟通。 美国绩效管理专家罗卜特·巴克沃给绩效管理下的定义是:“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定义的话,就是,“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 在这里,“持续沟通”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应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从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开始一直到绩效诊断与提高,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个部件都离不开沟通,都需要经由经理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来达成。 另外,与以暗箱操作为特征的绩效考核不同,绩效管理中的沟通是双向的,需要员工的响应和参与。专家在描述绩效管理不是什么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绩效管理不是经理对员工做某事”,的确是这样,绩效管理不是经理的专利,也不是经理惩罚员工的'工具,而是经理和员工共同的利益。 在绩效管理活动中,经理和员工始终是“站在同一条船上”的,即便是考核这样看起来有些“残忍”的行为,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积极的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经理和员工一个共同探讨成功和进步的机会,而不是从反光镜里往后看,更不是找麻烦,算总账。这一切的实现,都要通过经理和员工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来完成。 所以,持续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一种重要思想值得经理认真思考并做出积极的改变,经理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把绩效沟通做好。 5.合作伙伴的思想 还是引用罗卜特·巴克沃先生的定义,在定义中,巴克沃先生说,绩效管理的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由此看来,员工的绩效目标的确定应是经理和员工协商一致的结果。这个结果既不是人力资源部下达的任务,也不是经理的命令,而应该是经理和员工双方针对员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绩效目标进行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就体现了一种平等和参与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绩效合作伙伴的思想。 以往绩效考核的典型做法是,先由人力资源部设计标准化的绩效考核表,然后发给经理填写,然后再收归人力资源部存档。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并没有征求员工的意见,员工是完全不知情的,甚至有可能永远都不知道。 另外,由于考核表格的设计者是不熟悉员工工作的人力资源部,所以往往这些考核表格不具备针对性,没有针对员工的职位设计个性化的表格,使得员工所做的工作没有得到公平的考核和评价,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再者,由于直线经理没有参与绩效目标的设定,使得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完成任务,于是简单应付,使得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而在绩效管理中,作为系统的第一部件:制定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就不是由人力资源部做的,也不是经理一个人做的,而是经理和员工共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经理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威严不可接近的长官,而是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以帮助者和辅导员的姿态出现在员工的面前,以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并达成一致。 绩效合作伙伴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绩效计划这个环节里,而是与绩效沟通一样,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要沟通就要以合作伙伴的关系进行,要想把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持好和发展好,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就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绩效合作伙伴不仅仅体现在经理和员工之间,也体现在HR经理和直线经理之间。HR经理作为绩效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表格工具的提供者,应作为直线经理的绩效合作伙伴,帮助他们不断掌握绩效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为他们解答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与直线经理保持和发展绩效合作伙伴关系,使他们的绩效管理技能不断得到提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政策,使之落到实处。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1、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上司喜欢自动自发的人,而不是推一推动一下的人。所以,没有分派到你的工作但是你分内的工作,你要先有做的准备。以下供你参考: 3、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4、这些事情中有哪些需要用你个人的技巧去解决,或需要你个人的脑子去解决,让领导看到你是用心用脑在工作,即使没有问题,你也要写出遇到有难度的问题,然后通过你的努力解决了,没有给公司带来负担或者带来哪些效益 5、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6、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7、通过的工作,你对岗位和工作的认识 8、半年工作总结和思想汇报是有区别的。 9、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10、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11、容人之意。 12、你都做了哪些事 13、今后的工作你还要提高哪些能力或者需要再补充哪方面的知识 14、民鲜久矣”,“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无过无不及,孔子的中道思想大体就是如此,它里面就有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意思,所以解放后批判孔子宣扬的是阶级调和理论。也就是批评“三纲五常”。 15、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16、总结的注意事项 17、人生观有了哪些改变等。所以,自我总结内容要广,而思想汇报只是个人总结的一部分。 18、指对自己一段时间工作找出成绩和不足,而思想汇报是汇报内心想法和做的工作等 19、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工作总结就是要让你的领导了解你,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所以写好几点: 20、研究、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21、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22、得出教训的基础。 23、你说的这个问题,现在叫社区矫正对象个人总结。其实这个的意思主要是想体现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通过司法所的教育帮扶,有没有在思想上有提高,对自己犯罪的认识有没有悔过,对未来的道路有没有从犯罪的惩罚中获得体会等等,这是要交到司法所的材料。 24、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25、行为的道德原则。 26、总评价、总研究,分析成绩、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7、总结的基本格式 28、义、智、恕、孝、悌 29、半年工作总结是一个单位或工作人员个人半年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的综合性总结材料。它必须比较客观比较详细的对半年工作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打算。而思想汇报则是专指单位个人思想上的情况汇报,思想汇报主要以汇报思想,着重汇报思想上认识上以及具体做法上的想法和打算。 30、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1、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3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3、儒家学说的出发点是建立一种各阶层都应该遵守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孔子所强调的“礼”,它体现的是一整套宗教化的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所要维护的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统治阶层的利益,这还反映在孔子所强调的中庸之道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34、自我总结是对个人某一阶段思想工作情况的总结,主要是对自已在这一阶段思想认识有了哪些提高,有了哪些进步;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怎么改正,工作的目标是什么;采取哪些工作措施等。 35、了解、知识、智慧等。 36、总结的基本要求 37、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 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
更多精彩的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欢迎继续浏览:梅奥的管理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