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诗经有鹿的名句(分享十八篇)_诗经有鹿的名句

发布时间:2019-03-06

诗经有鹿的名句(分享十八篇)。

[1] 诗经有鹿的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 诗经有鹿的名句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

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国风·豳风》

4、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诗经》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6、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诗经》

7、关雎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佚名《诗经》

8、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

9、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诗经》

10、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经》

[3] 诗经有鹿的名句

1 关关jū雎jiū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9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qióng琼jū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2 硕鼠硕鼠,无食我shǔ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13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蛴cí,齿如hù瓠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6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9 yōu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sè瑟吹shēng笙。《诗经小雅鹿鸣》

21 jiān蒹jiā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4] 诗经有鹿的名句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3、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以相好也。

4、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铅球,我倒也,大家都倒也。

5、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7、 死生相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

9、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0、 君子作歌,唯以告哀。

1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3、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发于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14、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心存。

15、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16、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7、 如柔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18、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19、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0、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5] 诗经有鹿的名句

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苦闷与旷达 渊永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拥曹的何晏、夏侯玄 人被杀。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 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山涛本来与阮籍、嵇康等人为友。同在“竹 林七贤”之列,后来投靠司马氏。正始十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权利后的十 年间,全国进入恐怖状态。(只到高平陵政变十六年后,司马氏才最后取而代之,夺了曹 家的帝位。)

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了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 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 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 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 特的艺术风貌,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 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 了重大影响。

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 (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 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 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记。”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其五十)

“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其五十三)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

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 人反复歌咏的对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 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贵之难保(如其十三、其五 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于从自然 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咏怀诗》其一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末尾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 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又如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 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这首诗写独坐无人,出门无人,登高无人,所见仅为孤鸟、离兽,栖惶无主之情溢于 纸上。在这种局面之中,诗人进而感到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咏怀诗》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 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层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写凤凰的悲剧,凤 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简直是阮籍的自况。《咏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正体现了他忧愤深广 的情怀。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 十分常见,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

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阮籍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在生活中, 他做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在诗歌中,他也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游仙和隐居。 阮籍的《咏怀诗》有不少篇章写游仙和隐居,有些则是仙隐结合。他在诗中常常赞美巢由、 夷齐、邵平、四皓等隐士,而讽刺苏秦、李斯等人因贪利禄而导致杀身之祸。

阮籍赞美神仙隐逸,只是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他其实是颇有济世之志的。《晋书》本 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 为常。”所以他在写愤懑与出世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如《咏 怀诗》其三十一,批评曹魏政权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灭亡的命运: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 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官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有的诗则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如其六十七: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常上 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 姿态愁我肠。

有的诗则抒发自己的壮志,如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 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 气节故有常。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 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 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 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李善《文选注》分析这种情况说:“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 测。”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如严羽《沧浪诗 话·诗评》说:“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

试论阮籍的《咏怀诗》

阮籍(嗣宗)是魏晋交替时期的著名作家,尤以其82首《咏怀诗》享盛名于中国诗坛。

然而,也正是这些《咏怀诗》在中国的文艺批评史上引起了颇多的争论。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出“阮旨遥深”以后,后代论者便沿着这个思路而推波助澜。 《诗品序》称其“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李善的《文选注》有“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之说;张溥则谓之“咏怀诸篇,文稳指远”(《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愈往后, 论家便更把阮诗内容渲染为神秘莫测,进而连其表现形式也被说得神乎其神了。刘熙载甚 至说:“阮嗣宗咏怀,其旨固为渊远,其属辞之妙,去来无端,不可踪迹。后来如射洪 《感遇》,太白《古风》犹瞻望弗及矣”(《艺概·诗概》)。黄节和肖涤非二先生也认 为:“后之学步邯郸者,既未得其仿佛,而浅见寡闻之士,又以眩于故实,艰于检讨,亦 复望而生畏。于是咏怀之作,乃成千古绝响矣”。(《读诗三札记·读阮嗣宗诗札记》) 说阮诗遥深、隐晦是对的,但将之视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响”,则与事 实不符。

刘勰说“阮旨遥深”是在与“何宴之徒,率多浮浅”(《文心雕龙·明诗》)相对比

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钟嵘曾经说过:“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诗品上》)。 这就把《咏怀诗》放进中国诗歌发展的大结构系统之中,进行纵与横的比较研究。后人步 他们的后,只执其一端,恐怕是有违他们的初衷。

其实,阮籍的《咏怀诗》是循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发展逻辑而生长、发展的,它既 继承了前代诗歌创作的精华,也是后辈学习的圭臬之一。在中国诗的发展史上,起着一种 承先启后的作用。阮诗的“遥深”,是那个时代文学与哲学思潮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他在 诗歌中实践魏晋玄学“得意忘言”之文学观的体现。从这个思路出发,阮诗也许会不那么 “难以情测”了。

“言不尽意”这个哲学命题,早在周朝就有了雏形。《周易·系辞》中就有,“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见乎”的说法;《庄子·外物》曰:“荃

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意而忘言”。魏晋时期,玄学 兴起,崇尚以无为本,哲学家们展开了言、意之辩。集大成者当为王弼。他说:“然则忘 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言,而象可 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象”即物象。王弼在言和

意之间加进了一个物象,这不仅表明思辩哲学有了新发展,即认识到表象的存在,认识到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由表及里的;而且还表明“言不尽意”的哲学观已找到了向以形象 思维为主的文学渗透的关节点,由是,“得意忘言”的文学观的呼之欲出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得象忘言”和“得意忘言”在魏晋时代俨成时风。王弼在《论语释疑》和《老子注》 等著作中一扫汉代经学的繁琐考证,多用假言释意,追求思辩的哲学境界,而不拘泥于表面 的文字。如他在解释孔子“予欲无言”这句话时说:“欲明本,举本统末,而示物于极者 也。”真是地地道道的得意而忘言。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说:“口不尽味,乐不极音,揆终始之宜,度贤愚之中,为之 检则”。这里讲的是得意而忘音。

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云:“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之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对之神通也。”这实际 上道出了魏晋画坛在创作思想上的主线条:“画尽意在”,即王弼说的“重画以尽情,而画 可忘也。”

在这样一种推崇“得意忘言”的时风中,生机勃勃的文学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四面八方 涌来的新思想的信息,必然会在对新思想最敏感的诗坛产生强烈的反应。阮籍率先表了态: “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阮籍集·清思赋》)这充分表

明了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将追求什么,又会摒弃什么。后来刘勰将之升华为“情在词外日 隐状溢目前日秀”,提出了“隐秀”说,阮籍实为其开先河者也。

阮籍的《咏怀诗》就是他实践“得意忘言”思想的杰作。肖涤非先生说:“嗣宗诗之特 点:(一)用典变化。(二)命意委曲。(三)情感多哀乐同时而发”。(《阮步兵咏怀诗 注》)可惜肖先生将三者孤立起来,使人不得要津,倘若用“得意忘言”的创作思想来贯穿 之,就会顿时柳暗花明。因为诗中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故而是“得意忘言”最为行 之有效的手段。《咏怀诗》用典极多,往往一个典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如“高鸟翔山 岗,燕雀栖下林”(《咏怀诗》四十七)这句诗就含有两个故事。一是《吴越春秋》中范蠡 劝文种:“高鸟已散,良弓将藏”,要他见好就收;一是《史记·陈涉世家》所录陈胜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千古绝叹。两个典故一经诠释,言外之意顿时跃然纸上,读者只 要忘掉文字的表面含意,顺着诗句的内涵去思索,就可以品味出作者既有不安苟且,欲济世 经国的雄心,又害怕成为被烹的“走狗”那种曲曲宛宛的真情。

阮籍的《咏怀诗》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用典时往往信手拈来,掐头去尾,甚是 随便。因而读阮诗,不能仅在字面上考究,而是要在释典上多下功夫,才能窥见作者的内心


[6] 诗经有鹿的名句

00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002 摞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003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004 未见君子,怒如调饥

005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006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007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008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009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010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011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012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013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014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015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016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017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018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019 式微式微!胡不归?

020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021 叔兮伯兮,衰如充耳

022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篝之言,不可道也

023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024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025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026 我生不辰,逢天惮怒

027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028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029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030 欲报之德,吴天罔极

031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032 我送舅氏,日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033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034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035 常棣之华,鄂不铧铧。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036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037 夜如何其?夜未央

038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039 天生悉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040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041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042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043 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044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045 黄发鲐背,寿胥与试

046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04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048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049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050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051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052 视尔如莜,贻我握椒

053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054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055 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056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057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058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059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060 凤皇于飞,翔翔其羽,亦集爰止

061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06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063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064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嗷日

065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066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067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068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069 扬之水,白石凿凿

070 锦衣狐裘,颜如渥丹

071 是究是图,直其然乎?

072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073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074 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075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076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077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078 如跛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079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080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081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082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083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084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085 思无邪,思马斯徂

08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087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088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089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090 之死矢靡它

09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09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093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094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095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096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097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098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099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10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7] 诗经有鹿的名句

【概要】祝人多子多孙。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01、螽(Zhong)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雄虫的前翅有发音器,雌虫尾端有剑状的产卵管。善于跳跃,一般以其他小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庄稼。一说是蝗虫或蝈蝈。

02、诜诜(Shen):众多的样子

03、宜:多

04、振振:多而成群的样子

05、薨薨(Hong):象声词,群虫齐飞的声音

06、绳绳:延绵不绝,繁衍不息

07、揖揖:群集的样子

08、蛰蛰(Zhe):多,聚集

[8] 诗经有鹿的名句

【篇一:《雎鸠图》】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篇二:《方图》】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篇三:《草虫图》】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篇四:《鹊图》】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篇五:《麇图》】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9] 诗经有鹿的名句

零一四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小人偕老》

匪女之为美,尤物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零一五 人而无仪,不去世作甚?《诗经·鄘风·相鼠》

零一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零一七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零一九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零二零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零二一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零二二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关于时间的名句

零二三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零二四 既见小人,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零二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零二六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零二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零二八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关于黄河的诗词名句

去世生契阔一零,与子成说一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五。《诗经·邶风·凯风》诗经经典名句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匪女之为美,尤物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小人偕老》

人而无仪,不去世作甚?《诗经·鄘风·相鼠》

如切如磋四,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关于尊严的名言名句

巧笑倩兮一二,美目盼兮一三。《诗经·卫风·硕人》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一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一七;女之耽兮,不行说也。

淇则有岸三三,隰则有泮三四。《诗经。卫风。氓》

投我以木桃四,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经典名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③《诗经·王风·采葛》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既见小人,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蒹葭苍苍一,白露为霜。所谓伊人二,在水一方。《诗经·秦风

河水清且涟猗。③《诗经·魏风·伐檀》

[10] 诗经有鹿的名句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5、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7、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9、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0、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11、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12、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1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6、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17、宁为秋霜,勿为犬羊。

18、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19、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20、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2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3、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2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5、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26、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8、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29、得妻若此,夫复何求。

30、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1、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32、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34、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35、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3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7、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38、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9、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4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1、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4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4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4、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45、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46、如柔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47、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11] 诗经有鹿的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译: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12] 诗经有鹿的名句

诗经的名句摘抄:

1、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5、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6、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7、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8、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9、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1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1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3、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5、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16、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17、及而携老,老使我怨。

18、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19、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20、君子于役,不知其明,曷至哉。

21、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22、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2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4、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25、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26、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27、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8、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29、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3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1、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32、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3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5、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36、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37、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3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9、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40、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4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2、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43、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44、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4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46、五月斯蠡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47、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48、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49、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50、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5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2、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3、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54、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55、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5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57、野有蔓草,零露穰穰,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58、夜未央,庭燎之光。

59、一之日觱发,二之日粟烈。

60、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61、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6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3、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64、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65、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66、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7、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68、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70、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71、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72、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73、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74、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75、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相关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被人叫做为笙诗六篇( 南陔、 白华、华黍、由康、崇伍、 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 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被人叫做为《诗》,或取其整数被人叫做《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被人叫做《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 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 鲁颂》和《 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 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名被人叫做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 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 孔子曾多次提及此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被人叫做作“ 诗三百”。之所以改被人叫做《诗经》,是由于 汉武帝以《 诗》《 书》《 礼》《 易》《 春秋》为 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 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 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 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 陕西、 甘肃、 山西、 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 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 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 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 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 鲁颂》和《 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 大雅》、《 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13] 诗经有鹿的名句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精选

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诗经中的爱情名句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诗经》

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 《诗经》

4、 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诗经》

5、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

6、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诗经》

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

8、 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

9、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诗经》

1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11、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诗经》

12、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

13、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诗经》

14、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

15、 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诗经》

16、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 《诗经》

17、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经》

18、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诗经》

19、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诗经》

2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诗经 《诗经》

21、 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

2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 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我要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诗经》

2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24、 夜如何其?夜未央。 《诗经》

2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

26、 正月开岁 二月绀香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鸣蜩 六月精阳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九月授衣 十月获稻 葭月潜龙 腊月嘉年 《诗经》

2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诗经》

28、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诗经》

29、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

30、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

3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32、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诗经》

33、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国风·豳风》

34、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诗经》

35、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诗经》

36、 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诗经 《诗经》

37、 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佚名 《诗经》

38、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诗经》

39、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

40、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

41、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诗经 《诗经》

42、 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诗经》

43、 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诗经》

44、 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诗经》

45、 小雅·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

46、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诗经》

47、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诗经》

48、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淇奥》 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诗经》

49、 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诗经》

50、 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诗经》

51、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

52、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53、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54、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 何以忘忧,弹筝酒歌 《诗经》

55、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诗经》

56、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诗经》

57、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风雨》 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诗经》

58、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

59、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诗经》

60、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诗经》

爱情名言名句

1、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 —— 莎士比亚

2、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但丁

3、谁口口声声说"我不爱",谁就在爱。——奥维德

4、男女之间真正的爱情,不是靠肉体或者精神能实现的,只有彼此的精神和肉体相互融合的状态中才可能实现。——朱耀燮

5、爱情中的欢乐和痛苦是交替出现的。——乔。拜伦

6、谁按规定去爱,谁就得不到爱。——蒙田

7、对于爱情,年是什么?既是分钟,又是世纪。说它是分钟是因为在爱情的甜蜜之中,它好像闪电一般瞬息即逝;说它是世纪,是因为它在我们身上建筑生命之后的幸福的永生。——雨果

8、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好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马克思

9、没有青春的爱情有何滋味?没有爱情的青春有何意义。——拜伦

10、爱情既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法拉第

11、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莎士比亚

12、爱情待在高山之巅,在理智的谷地之上。爱情是生活的升华人生的绝顶,它难得出现。——杰克伦敦

13、在爱情方面,女人可能是非常坚强的,也可能是非常懦弱的。要么是爱别人,要么是接受别人的爱,一旦陷入情网之后,就是有人命令她朝火里钻,她也会心甘情愿服从的。——朱耀燮

14、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什么?是没有黎明的长夜。——彭斯

15、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莎士比亚

16、当贫穷从门外进来,爱情便从窗口溜走。——托·富勒

17、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曹禺

18、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恩格斯

19、生命是花,爱是蜜。——法国

20、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培根

21、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好像它一样的无常。——莎士比亚

22、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醉心。假如见到一个美人就痴情颠倒,这颗心就乱了,永远定不下来;因为美人多得数不尽,他的爱情就茫茫无归宿了……──塞万提斯

2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24、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莎士比亚

25、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仅男人能够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够做到。——柏拉图

[14] 诗经有鹿的名句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喜鹊筑好巢,班鸠来居住。女子要出嫁,百车相迎娶。

喜鹊筑好巢,班鸠来居住。女子要出嫁,百车相护送。

喜鹊筑好巢,班鸠来居住。女子要出嫁,百车成鸾俦。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

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那么,姑娘出嫁,住进夫家,这种男娶女嫁在当时被认为是人的天性,如鸠居鹊巢一般。方玉润说:“鹊巢自喻他人成室耳,鸠乃取譬新昏人也;鸠则性慈而多子。《曹》之诗曰:‘鳲鸠在桑,其子七兮。’凡娶妇者,未有不祝其多男,而又冀其肯堂肯构也。当时之人,必有依人大厦以成昏者,故诗人咏之,后竟以为典要耳。”(《诗经原始》)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陈奂说:“古人嫁娶在霜降后,冰泮前,故诗人以鹊巢设喻”(《诗毛氏传疏》)。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子之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像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却回味悠长。

[15] 诗经有鹿的名句

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无曰不显,莫予云觏。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

视尔梦梦,我心惨惨。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匪用为教,覆用为虐。

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

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

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附记:

在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东门外南侧墙上,嵌有十二通碑刻。为山东巡抚丁宝祯大楷手书《诗经·大雅·抑》。

为清·光绪元年、夏,济南太守携纸登门求字。丁宝祯应其要求,楷书《抑》文,与其共勉。后被人勒石刻碑与世人共瞻。

[16] 诗经有鹿的名句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赏析:

本诗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诗人目睹亡妻遗物,倍生

伤感,由此浮想联翩。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

想到亡妻的贤德,“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正是俗话所言,家有

贤妻,夫无横祸。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

层生发。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再由“治”丝条理,

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

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

悱恻。

[17] 诗经有鹿的名句

《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史记 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10)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12)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6)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22)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24)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31)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

[18] 诗经有鹿的名句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先秦时期北方中原地区和南方楚地的文化思想、艺术特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两面旗帜。我们现代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获得独树一帜的成就,会说他“独领风骚”,风骚一词在古代专指文学方面的建树,“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楚辞》后世的所有诗人,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手法,都是沿着“风”、“骚”这两条道路不断前进的。自这篇文章开始,我们将针对《诗经》开始一个全新的系列,从起源,篇幅内容,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聊一聊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一、诗经是怎么来的

诗经是一部古代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建立之初到春秋中期的305篇作品,时间跨度达五百余年,这些诗歌基本没有留下作家姓名,是经过有目的性的收集整理编纂而成,之后又经过孔子的汇总和删减,最后形成目前305篇的规模。关于诗经的编集,主要有献诗,采诗两种形式。现代文学创作时有一个名词叫采风,是深入基层体验生活的意思。先秦时期政府部门为收集解舆情,有专门采诗的官员,到民间收集流传广泛的歌谣,汇编成册。这就是“采风”一词最原始的来源。而各个国家的公卿贵族会向国君献上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歌有的歌功颂德,有的讽刺谏言,也有的赋诗言志,这就是当时献诗的形式。献诗和采诗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有一些从民间采集来的诗歌被呈献给上级单位。除采诗和献诗之外,还有一些诗歌是专门在宗庙祭祀等仪式上使用的,这些诗歌由音乐和祭祀单位专门制作,“专诗专用”,以上就是诗经的几种不同的来源。

关于孔子“删诗”一说,文学史届历来有很多争议之声。可以确定的是,《诗经》在删改之前有三千甚至更大数量的篇幅,在春秋中页的时期,经过“或删其章,或删其句,或删其字”等形式,对《诗经》的文字、音乐进行整理修订,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305篇的篇幅,也就是常言中的“诗三百”。这份修订工作肯定不是孔子一人所为,当时的“编辑团队”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有哪些具体人员,但他们这次编辑工作,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起到巨大的贡献。

二、诗经有哪些分类

传统意义上,《诗经》的分类被古人定义为“风、雅、颂、赋、比、兴”这六种,又称为“六义”。“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词耳”。(孔颖达:《毛诗正义》)即:风、雅、颂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上古时代歌谣的特点是诗文、乐曲、舞蹈相结合的,《诗经》的.成品在先秦时期,距离上古时代相对比较接近,风、雅、颂的分类其实就是音乐与用途上的分类。

风,本意是乐调,《诗经》中有邺风,卫风,王风,郑风,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基本上都是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朱熹:《诗集传》)所谓国风,就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国风有160篇作品,其地域覆盖相当于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湖北北部、安徽北部以及作为长江支流的整个汉水流域。

邺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女通汝)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女通汝),美人之贻。

雅,是正的意思。“天子之乐曰雅”(《左传》)雅就是朝廷的正乐。《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风格雍容典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作者大部分是上层贵族;《小雅》74篇,风格生动活泼,有的表达中下层阶级群体的日常生活,有些表达对上层阶级牢骚不平的情绪,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从音乐的角度出发,《颂》一般连歌带舞,节奏缓慢。颂的篇幅不多,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姜文,葛优主演的一部电影《秦颂》,就是运用诗经《颂》的概念,虚构高渐离为秦王嬴政作《秦颂》的故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颂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宣扬天命,赞颂祖先的功德。

周颂·清庙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於(wū):语气词。

肃雝(yōng):雝通雍,庄重和顺之意。

不(pī):不通丕,强大之意。

承(zhēng):承通蒸,兴盛之意。

射(yì):厌恶之意。

白话译文:

美哉清静宗庙中,助祭高贵又雍容。众士祭祀排成行,文王美德记心中。

遥对文王在天灵,奔走在庙步不停。光辉显耀后人承,仰慕之情永无穷。

我们目前看到的仅仅是作为《诗经》的文字,与文字相关联的音乐以及舞蹈的内容,早已失传。因此,仅站在文字的角度看待,我们会发现《诗经》中风、雅、颂三个篇幅中,有很多题材上的重叠。《大雅》中就有五首祭祖诗(按理说应该在《颂》的题材范畴),《小雅》中也有很多爱情和农事诗(这个题材按理说应该出现在《风》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传统的风、雅、颂的分类和学习就会出现诸多紊乱。

因此,现代的学者倾向于将《诗经》按照内容重新分类,大致划分为:民族史诗,农事诗,战争徭役诗,政治美刺诗,燕飨诗,爱情诗。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12842.html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文章地图

Copyright©2006-2025 一起合同网 hc179.com 湘ICP备18025499号-6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