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半截蜡烛小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2-18

半截蜡烛小学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半截蜡烛小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实物——半截蜡烛。完成说话练习:这是半截的蜡烛。

二、初步感受课文:

1、过渡: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的半截蜡烛展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填空:

2、过渡: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

3、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4、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

三、精读重点段落: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1)从“急忙”你看出什么?

“轻轻”呢?

(2)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3)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她担心:。

情急之下,的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2、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1)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2)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4)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的东西,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伯诺德夫人的心,她似乎感到。

(5)我们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这节!

3、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1)分角色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

过渡: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

(2)再读她说的话。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过渡: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

1、出示: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心想:。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杰克心想:。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杰奎琳心想:。

2、总结: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3、拓展:课文《半截蜡烛》描绘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它无时无刻不给我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课文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其实,我们也有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能够刻画好人物的心理,敞开他们的心灵。下面请看某位同学写的《第一次播音》(片段),看看播音前的“我”:

今天就第一次播音了。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不知怎么搞的,我忽然紧张起来。呀,这里真静啊,静得仿佛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能读好吗?千万要读好啊!”

(1)轻声读,评价一下这段话。

(2)小练笔:

要求:1、题目自拟。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如课文中对蜡烛的特写,有力地渲染出了当时的紧张、恐怖的气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半截蜡烛小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剧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剧本的特点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同学们预习都做了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在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3)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幻灯片出示,学生齐读。

重点提出“少校”、“中尉”各是什么军衔?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师小结:这叫做“舞台说明”。

4、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一般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学的是剧本,剧本和一般文章在形式上不同,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三个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

3、引导学生说出剧本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各部分的大意。

前半部分:德国佬没有来的时候······

后半部分:母子三人跟德国军官周旋保护蜡烛······

三、深入学习第二部分,体会人物的`语言。

1、找出过渡段【过了不久,嘭嘭嘭嘭,一阵粗暴的敲门声,三个德国军官例行检查来了。很奇怪,检查完了,他们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也许是因为外面风太大了。】

2、学生自读感悟,完成情节图。

3、同学之间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教师纠正指导。

4、教师出示自己的答案。

师:谁愿意把这张情节图,按照剧情的发展连贯起来说一说。

四、导演说戏

1、引导学生对照情节图,分小组自由练说。

2、引导学生当导演来说戏,个别说。

3、小结:情节真是一波三折,有惊无险。

五、分析剧本

1、要求学生认真浏览后半部分的内容,分好角色自由读。

2、找出女主角的对话,男女赛读。

3、师读旁白,学生读对话。

4、师: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谁来演。

5、品读重点词句。

1)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品:体会到了杰奎琳是一个怎样的人?

2)德国军官听了杰奎琳的话,他是怎么说的?

六、演员演戏

1、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读旁白,台上两名拿上道具表演。

2、小结:还有哪些角色?等我们下节课来演一演。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杰奎琳:镇定勇敢机智

课时作业:

一、我会补充词语。

小心()()()()无损()()指掌不动()()

二、我会选。

母子三人保护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勇敢2)顽强3)机警4)沉着5)机智6)镇定

三、我会写。

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教学反思:

上课前,教师先找来半截蜡烛(插上小金属管,内藏一纸条)并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表演,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培养孩子们机智勇敢的品质,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但在引导学生边说边演的环节他们对台词不太熟悉,表情也没有妥帖到位。课后分组把剧本练熟再演。

半截蜡烛小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半截蜡烛小学教案 篇4

《半截蜡烛》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教学目标】

1、识目标: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指导分段朗读。

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那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其它同学演得好吗?(激励:甘当绿叶,演好配角从而反衬出主角的机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没人表扬我呀?说明(老师读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读时的旁白一样吗?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

3、交流杰克。

动作: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励志的句子 djZ525.cOm]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

6、挑选两组表演。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板书计划:

送情报( )

12、半截蜡烛夫人快乐(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问题: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

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什么内容?……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学生自读、自画

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

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三个德国军官。)

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圈画关键词句。

(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

(真冷)

(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镇定、道晚安)

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半截蜡烛小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机智勇敢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态、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描写,朗读体会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针对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我将把本篇课文按以下思路展开:

1、围绕课题设问,引起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2、抓住“半截蜡烛”这个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

4、通过演课本剧这个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拓展延伸。

设计理念:

语文提倡简简单单的教学,其实教材的课后练习已经教给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朗读为主,由扶到放,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对文本的理解和依托文本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时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的激烈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准备两支半截蜡烛用于课本剧的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设问,激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1、板书课题

(1)、同学们看过蜡烛吗?什么样的是半截蜡烛呢?(已经用过的、点燃后剩下的)

(2)、看到这篇课文的文题《半截蜡烛》,你心中有没有什么疑问

呢?

2、学生提问,老师相机小结。

3、这篇课文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生在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的故事。

4、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播放二战背景视频。

这“半截蜡烛”中隐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依据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让学生说一说朗读的感知和收获,相机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让学生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品格

(一)、在朗读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学生朗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抓住“绝密”和“绝妙”两个词来感悟“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和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

1、问: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引导学生说出“绝密”,理解词语意思。在学生理解“绝密”的基础上,再去换位思考;

2、如果你是伯诺德夫人,你将如何收藏这半截蜡烛?(学生在换位思考中体会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3、伯诺德夫人的主意“绝妙”在哪儿?(体会她的机智过人)

(二)、朗读感悟事情的发展(学习第一场戏)

1、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

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表现了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1)分别找出表现伯诺德夫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对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指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从容。

3、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有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文中提示我们要注意他们的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扶的过程)

三、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由扶到放)

1、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感悟,对课文的前一部分内容作了分析解读并成功地完成了课文前一部分的学习,能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吗?(读—想—读)

2、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自主解读

二、三场戏。(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3、学生自学,提醒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认识机智勇敢的杰克和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4、交流

(1)、杰克的表现,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指名演读。

(2)、杰奎琳的表现,她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读好哪个地方?(重点提示:“娇声”理解)读一读。

指名用“娇声”对文中的德军说话。

四、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

选择文中一两个片段,对片段所描述的场景,围绕“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性格特征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发表一段感言,如果是你来授勋,你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围绕三个主人公描写了几个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斗争场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诵读课文为依托,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去领悟课文内涵。

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想办法跟敌人周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

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

当教学到“德国军官从杰克的手中夺过蜡烛”的时候,我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情势是怎样的?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那想动蜡烛又不敢动、不能动,却又不得不动的情况下的紧张和机智,引领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最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又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了“智斗”的场景,让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想了解更多【半截蜡烛小学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半截蜡烛小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