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谁不对的教案(精华二篇)。
谁对谁不对的教案 篇1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一) 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 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 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 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 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谁对谁不对的教案 篇2
教材 分析
1、帮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有不同的社会责任,知道自己应负的责任
2、懂得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也应对他人负责,了解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学情 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同学已经承担了不少责任,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这些行为是无意识的,甚至的被动的。通过引导学生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觉,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任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a、知道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 、
b、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c、知道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了解责任的来源,调整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
b、比较负责任的意义与不负责任的后果,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负责任的人心存感激
教学 重点和难点
重点:责任的来源;责任的分类。
难点:引导学生明确责任,形成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