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的故事(通用14篇)_竺可桢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10-02竺可桢的故事(通用14篇)。
一. 竺可桢的故事
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有关的重点句段;
3、深读课文,学生在探究、交流的的过程中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谈话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那些自然现象中发现的?
刚才大家谈到了植物的开花、结果,时令水果、蔬菜的上市,这些现象称之为物候,在大自然中,这些生命活动的变化和季节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这种关系的科学,就叫做物候学。我国物候研究的开创者就是竺可桢
教学过程
一、人物简介(课件出示,照片、文字)
竺可桢
(18901974)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我国杰出的气象、地理学家,教育家。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对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课文两边,第一遍朗读,把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第二遍后思考:课文写了关于竺可桢的哪些事?
三、研读日记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2、指名读。
同学们,这是一段普通的文字吗?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3、指导读(感情深沉,速度缓慢)
4、同学们,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5、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相机介绍省略号使用知识:十二个点,表示段落的省略;六个点,表示句子中的省略;三个点,一般用在数学公式中)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6、同学们,竺可桢从19xx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记录的内容。由于战争的原因,只保存了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请你们计算一下,竺可桢平均每天要记多少字的日记?
教师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计算:1000000038365720(平均每天约720字,相当于学生两篇作文的字数)。
在这期间,竺可桢还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课件:竺可桢的主要论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四、情感体验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2、交流,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
(1)常年如此,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护神。)
(3)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上班,可是坐汽车不能仔细地观察大自然。于是,他就步行去上班,一边走一边细心地观察。(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4)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察到什么?(提示夏天可以发现荷花开放,看到蝙蝠翻飞,听到蝉鸣)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
(5)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日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分别在1984年,1990年相继出版了他的日记,书名就是《竺可桢日记》,这在我国的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4、同学们,竺可桢为发展气象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人民科学家。(课件出示竺可桢的塑像)请你在塑像的基石上写上一段碑文好吗?
二. 竺可桢的故事
小蛋壳的故事
“噼噼啪!”一直小蛋壳裂开了,从里头钻出来一只毛茸茸的鸡宝宝。
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出去散步。刮风了,鸡妈妈就张开大翅膀,让鸡宝宝赶快点钻进去。这是它的新家啊。
小蛋壳开始觉得孤单了。“现在我已经不是鸡宝宝的家了。对了,我要再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它咕噜咕噜地滚走了。
一只蜜蜂在采花粉。“蜜蜂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蜜蜂宝宝,我是蜜蜂阿姨。我的家在大树上,那个圆圆的蜂巢就是我的家。”
一只蚂蚁在拖虫子。“蚂蚁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蚂蚁宝宝,我是蚂蚁姐姐。我的家在田埂上,那个小小的泥洞就是我的家。”
一只小青蛙在唱歌。“青蛙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青蛙宝宝,我是青蛙哥哥。我的家在前面的小池塘里。”
一只小蜗牛在散步。“蜗牛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谢谢你,小蛋壳。我有家呀,你看我的家在背上呢。”
谁也不要它,小蛋壳开始难过起来。
这时候,一只金龟子路过这里。“太好啦,我的宝宝正缺个摇篮,这只蛋壳做摇篮刚刚好!”金龟子衔来一片花瓣铺在小蛋壳里面。多舒服呀!
“快快睡,小宝贝。”金龟子向睡在蛋壳摇篮里的小宝宝唱起了歌。小蛋壳听着听着,也睡着啦。
小蛋壳的故事点评
小蛋壳想要找到需要自己的小动物,成为小动物的家,找了很多的小动物,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小蛋壳成为了孤独不被需要的,还好有金龟子成为了小蛋壳的归属,当我们不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不要沮丧,要等待,一定会有这样的人出现的,即使没有出现,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救赎。我们可以开心的过下去。
三. 竺可桢的故事
听话的朋友的故事
拉拉的衣服朋友不听话,有时躲在床底下,有时藏在柜子后面,有时又躲在椅子底下,每天早上,拉拉总要找上半天。
妈妈帮拉拉把这些不听话的朋友一个一个找出来,对拉拉说:“你要学着当个小司令,让衣服朋友都听你的话。”
晚上,拉拉把衣服和裤子叠整齐,放在椅子上说:“命令你们在椅子上趴着,队伍整齐,别乱动,不能让敌人发现。”
“小袜子,你躲在潜水艇里。”拉拉把鞋子放在床下,“小帽子,请你去当侦察兵。”拉拉把帽子挂在衣钩上。
最后,拉拉才安安心心地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拉拉很快就找到这些衣服朋友。
他穿好衣服,裤子,穿上袜子、鞋子,戴上帽子,得意地对妈妈说:“瞧,我的衣服朋友多听话呀。”
听话的朋友的故事点评
拉拉把自己的衣服朋友随便乱放,心里没有底,第二天肯定就会很费劲,不过拉拉学会了自己把衣服和裤子叠整齐,放在椅子上,收拾的非常有条理,拉拉的衣服朋友自然就会很听话,拉拉也变成了一个会收拾的好孩子。
四. 竺可桢的故事
故事: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的故事1:达尔文坚持梦想的故事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
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
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抛弃了事务轻闲。经过五年的环游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的故事2:达尔文放弃研究成果
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进化论的创始者,他生前常说,他的《物种起源》等著作和学说是集体的产物。在一封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那些可钦佩的观察者所搜集的大量材料,我决写不出那本书来。事实上,他和华莱士的交往便是科学家这种谦虚无私精神的体现。
华莱士是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比达尔文小14岁,他和达尔文一样,进行着科学考察的活动,曾到南美的巴西、马来半岛等地做生物考察,采取动植物标本,在同一个课题上进行研究和写作。其间,他读过达尔文的《一个植物学家的航行日记》,也和达尔文有过几次通信,讨论交流研究心得,不过两人都没有提及他们各自的独立研究和正在写作的具体内容。
1858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写《物种起源》一书的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寄来的一篇关于进化论的手稿----《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达尔文惊诧得目瞪口呆,他说:我从从未见过有这种更加令人惊奇的偶然巧合。他现在采用的学术名词,甚至也和我的书稿中各章题名相同
如果是这样的话,进化论的优先权将归于华莱士了,达尔文再发表著作,就有抄袭和剽窃之嫌达尔文这时思想斗争十分激烈。要知道达尔文已经从事20多年的研究了,当他环绕全球作科学考察时,华莱士还是一个刚入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达尔文由于旧病复发,加上孩子们身体不好,使得写作时断时续,进度很慢,才让华莱士后来居上。但他不愧是品德高尚的人,他决定退避三舍,成人之美,建议华莱士赶快将论文发表出来,同时为了避嫌,他打算中断自己的写作,让华莱士独享荣誉。
但是,华莱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不仅果断地放弃了优先权,而且满怀敬意地对人说:当我还是一个匆忙急躁的少年时,达尔文已经是一个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他勤勤恳恳地搜集证据,来证明他发现的真理,却不肯为争名而提早发表他的理论。
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达尔文同意和华莱士的论文合并,以合着的名义提交林奈学会宣读。达尔文非常感谢华莱士,他写信致意,并说: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
在华莱士的鼓励下,达尔文在1859年11月24日这一天,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巨著,1250册书在当天销售一空。华莱士高兴地喝彩,称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并将进化学说这一理论称之为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的故事3:科学家达尔文从小爱观察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怎样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来做标本。
达尔文每天工作以后,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这休息的时候,他还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也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他们,他一动不动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达尔文的故事4:达尔文甲虫的命名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达尔文将来也能从医,于是把他送到医学院学习。可是达尔文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父亲非常生气,又送他到剑桥大学学神学。然而,达尔文仍然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达尔文正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蠕动,于是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逃跑。达尔文马上把它们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只手里的甲虫塞进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了过来。看着这奇怪的甲虫,达尔文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甲虫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达尔文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后来,人们把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命名为了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参加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回来后,达尔文大胆地提出了物种逐渐变化的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并在185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五. 竺可桢的故事
一:熊的长尾巴哪里去了早先,熊长着一条又长又好看的大尾巴,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好像一片大马刀插在身后,可威风了。但现在熊的尾巴为啥变得这么短呢?据说,这里有一个笑话。
一天,一只懒熊趴在洞口晒太阳,感到舒服极了。这时,一只狐狸从河边跑来,他趁渔夫不注意,叼起一条大鱼就一边逃,一边吃。不知不觉来到熊晒太阳的地方,被熊看见了,熊就问:狐狸老弟,你在吃什么呀?
我吃鱼呀。狐狸回答说。
你的鱼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
自己打的呀!
嘿!熊不信他的话,真是天下稀有的事,不拿网就能打着鱼?
狐狸又顺口编了一个谎儿:照你这么说,没有网就吃不着鲜鱼啦?这世上谁还像你这么傻。没有渔网,不会想别的办法吗?
熊见狐狸吃得津津有味,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说:狐狸老弟,那你就快告诉我,不用渔网抓到鱼的好办法吧!
狡猾的狐狸说:告诉你个好方法,现在河里结了冰,你到冰上打个窟窿,把尾巴伸到水里去,就能拖上鱼来。老哥,你的尾巴比我的长,肯定你能比我拖到更多的鱼,不信你就去试试看。不过,拖的时候要横拖,不要直拖。狐狸说完,就走了。
熊想吃鱼想得慌,也顾不得晒太阳了,跑到河边,照着狐狸的话,在冰上打个窟窿,把尾巴伸到了冰窟窿里。为了吃鱼,熊顾不得寒冷,耐心地等呀等呀。一会儿,熊的大尾巴给冻牢在冰窟窿里了。熊感到尾巴上刺骨的疼,心想,一定是鱼把尾巴咬住了,就往外拖尾巴,拖呀拖呀,怎么也拖不动。他心想,肯定是条大鱼,所以就拿出他那九牛二虎的力气,猛地往横里一拖,啪!把尾巴给拖断了,只留个尾巴根。
就这样,熊轻信了狐狸的话,鱼没有吃到,尾巴却丢了大半条。
六. 竺可桢的故事
1936年,46岁的竺可桢开始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一职。在主持教学工作中,竺可桢不但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与教学水平,而且还扩充院系,设立分校,让浙江大学的声誉大增,他也因此被师生们称为“最有魄力和受欢迎的校长”。
有一年元旦,学校准备举行“迎新联欢晚会”。当时,晚会的负责人在没有征求竺可桢的意见下,直接在节目单上准备了一个竺可桢的节目,节目名为“校长训话”。几天后,当竺可桢拿到节目单,赫然看到上面写有“校长训话”的节目时,他并没有责怪工作人员的“先斩后奏”,只是微笑着摇摇头,随即问负责人道:“联欢会本来是一场非常喜庆热闹的活动,在这样的场合上,我们如果不合时宜地来个‘训话’,是不是有些不妙?”负责人一听竺可桢这样说,也觉得不太合适,可现在节目单已经向外界发出去了,不好再拿回来更改,负责人急忙问该如何处理。竺可桢想了想,最后安慰工作人员不必担心,他届时自有办法。
在那天的联欢会上,竺可桢走上讲台后,他先是祝福所有在校师生元旦快乐,身体安康,紧接着,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风趣地说道:“本来我没有上台讲话的打算,但节目表中却安排了一个‘校长训话’的板块,我想,在这样一个热烈欢乐的场合,二话不说,直接走上台来对着大家一通‘训话’,显然不太合适。为什么说不合适呢?不知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训’字的左边是言字,代表着说话的意思,右边是川字,则代表着河流,二者结合在一起,我上台‘训话’,不就是信口开河吗?”竺可桢一番幽默巧妙的讲解,令所有师生哄堂大笑,會场上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七. 竺可桢的故事
故事:老鼠的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狗、小猫、小鸟在公园里玩,春天的公园实在太美了,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小花儿,小鸟快乐地在唱歌,小狗和小猫在跳舞,大家玩得可开心了。
突然,一只小老鼠快速地走了过来,他满头大汗,不好意思地说:大家好,我是运动高手叫麦老鼠,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小猫生气地说:走开,不管你是什么米老鼠麦老鼠,你都是个讨厌的老鼠,我们才不想和你玩呢!小老鼠并不生气说:要不然你们去我家玩吧!听完老鼠的话,他们就在七嘴八舌议论着,究竟去不去呢?会不会老鼠又在想着什么歪主意呢?小猫想了想又说:最好不要上当,他平时最喜欢偷吃东西,干尽坏事。这时,小鸟也停在草地上说:对,它以前太坏了太坏了。这时老鼠急了,连忙解释说:以前我们是干了不少坏事,真对不起大家,现在我们下定决心重新做只大家喜欢的老鼠,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请大家给次机会,不要以老眼光以前的我们嘛。
这时候,躲在大树后的几只老鼠也慢吞吞地走了出来,他们低着头,小声地说:以前我们确实做了不少坏事,我们也感到很惭愧,但我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做坏事了,请大家监督我们吧。看着他们有知错就改的样子,小猫站出来说:你们能知错就改,我们就做朋友吧。大家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决定给老鼠改过的机会。这下老鼠们可开心了,和小狗、小猫、小鸟手拉着手围在一起又唱又跳的
从此,老鼠变成了可爱的老鼠,它们白天和小狗们一起做功课,在春暖花开的公园里,经常会看到它们一起玩耍的影子,大家快乐地在一起生活!
八. 竺可桢的故事
独特的舌头的故事
芊芊和维维是两个爱冒险的小蝇子。为了让生活更加有意义,他们毅然离开了伙伴到外面去旅游。芊芊和维维接受知了先生的劝告,离开小河飞进一片枝叶茂盛、郁(yù)郁葱(cōnɡ)葱的森林里。
芊芊觉得有些累了,就说:“维维,我飞不动了,想休息一会儿。”
“好吧!”维维抬起头看了看天色,说,“我们先去找点食物吃,今晚就在这里过夜。”他俩在树林里吃了些花蜜后,就把临时住所选在一片背风的叶子后面。
飞了一整天,他们累极了,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迷迷糊糊中,维维隐约听到时有时无的“刷刷”声。尽管在睡梦中,他也不敢掉以轻心,一有动静他就睁大眼睛警惕(jǐnɡtì)地向四周扫视。“啊——”眼前的一幕惊得维维差点叫出声来。
“芊芊,醒醒……”维维轻轻推醒芊芊说,“你看,那是什么?”
芊芊不情不愿地醒来,说:“这么晚,什么事啊?”
“别出声,你看那个家伙!”维维压低嗓音,指着前方说。
芊芊刚刚醒来,觉得四周一片模糊,除了一些蚊子的“嗡嗡”声外,什么也没有。
“你看那儿,那根树枝上。”在维维耐心地指点下,芊芊总算发现不远处的一节枝干显得特别粗大。
“不就是一节枝干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就在芊芊嘟(dū)嘟哝(nónɡ)哝地抱怨的时候,一只小蚊子“嗡嗡嗡”地向那节枝干上方飞去。猛然间,那节枝干上竟“刷”的一声弹射出一根细长的“枝条”把小蚊子粘住,倏(shū)地又缩了回去。借着射进林间的月光,芊芊终于看清了,那节粗大的枝干实际上是由一只像青蛙一样的树蛙蹲(dūn)在普通枝干上形成的。由于动物的颜色与树干相近,加上月色朦胧,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眼看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失,芊芊的魂都快吓没了。她紧张地说:“好……好可怕啊!这……这是什么东西啊?”
“是树蛙。”维维解释说,“难道你忘了奶奶曾经说过这种可怕的捕食动物吗?他们的舌头很奇特,舌根长在下颌(hé)的前方,舌尖则伸入到口腔内。当捕捉小虫时,舌头会立即倒弹出来粘住小虫,然后翻回口腔,把小虫吞食掉,整个过程不到一秒钟。”
“我想起来了。这种动物有个弱点,那就是对静止不动的事物不敏感。只要我们不动,就不会被他发现。”说到这里,芊芊努力抑制住情绪,和维维一起潜伏在原处继续注意对方的动向。那家伙待在原地又等了一会儿后,大概想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就纵身一跃跳了起来。芊芊以为树蛙想跳到地上,谁知,弹射到空中后,他竟张开网状的脚趾向前滑翔,最后降落在一棵离他们十来米远的树上。
“哇,他竟然会飞!”芊芊激动得忍不住叫了起来。
“是啊,要不是亲眼看到,我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维维感慨地回答道。
独特的舌头的故事点评
验证一句话,你不出去看看,你不知道天有多高呢,芊芊和维维没有出去探险,就不能看见树蛙用舌头就能把蚊子吃了,还会飞,这些都是芊芊和维维不知道的,要不是亲眼看到,芊芊和维维也不会相信。
九. 竺可桢的故事
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竺可桢:名人趣事
简介: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另名烈祖,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
竺可桢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竺可桢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于1963年出版《物候学》一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晚年,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同时还着有《竺可桢文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竺可桢日记》等。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建国后竺可桢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十. 竺可桢的故事
采蘑菇的故事
雨过天晴,小兔米米从树林里经过,只见所有的大树下面都冒出了一片密密麻麻的小蘑菇。
米米看着十分兴奋:“这么多小蘑菇,明天就能长大,可以采摘了,我要大丰收了!”
米米回到家里,立即找出了装蘑菇的大篮子。想着明天就能采到一篮,不,很多篮大蘑菇时,她的心儿就高兴地怦怦直跳,老是平静不下来。
“要不要叫胖胖猪和乐乐羊一起去采呢?”从思考这个问题开始,米米就觉得开心不起来了。她平时喜欢画画,可是今天才画几笔,就没了兴趣。
一会儿,胖胖猪和乐乐羊来找米米:“我们去唱歌吧!”
三个人来到草地上,开始合唱。胖胖猪和乐乐羊唱得十分开心,只有米米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趣。
胖胖猪问:“米米,你平时不是挺喜欢唱歌的吗,今天怎么不想唱了?”
米米摇头:“我也不知道。”
乐乐羊说:“那我们去荡秋千吧!”
三个人又来到秋千架下荡秋千。胖胖猪和乐乐羊荡得十分开心,可是,米米却还是开心不起来。
回到家里,米米坐在椅子上想不明白:“我今天怎么啦?怎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开心不起来呢?”她想呀想,一跺脚:“我明白了,一定是因为蘑菇!”
她立即跑出门,来到秋千架下,对胖胖猪和乐乐羊说:“我看到了一大片蘑菇,我们明天一起去采吧!”
第二天,太阳刚刚出来,米米、胖胖猪和乐乐羊就已经从树林里走了出来,他们每人手里提着一大篮蘑菇,每个人都十分高兴,尤其是米米。瞧,她笑得多开心啊!
采蘑菇的故事点评
小兔米米也曾经自己非常的纠结,到底要不要和胖胖猪和乐乐羊分享蘑菇的事情,后来小兔米米战胜了自己,决定有好的事情和胖胖猪和乐乐羊分享,并真正得到了快乐,当我们忘掉自私,学会和人分享,我们就拥有了快乐。
十一. 竺可桢的故事
故事树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林场里,住着一位老爷爷,老人没有孩子,他独自一人长年住在这里,没有人和他说话,他早已忘记了孤独和害怕。
一天,老爷爷拿着铁锹在自己的门口空地上种了一棵树。小树每天都在长大,老爷爷每天都来为它浇水、施肥。有一天,老爷爷实在闲得无聊,就和小树讲话,时间长了,小树也能听懂老爷爷的话了,所以老爷爷的脸上多了许多笑容,人好像年轻了许多。
有一天,小树说:“老爷爷,你给我讲一个故事吧!”
老爷爷说:“好呀!从前,在一个深深的水井里,住着一只大青蛙……”
从此以后,老爷爷每天都给小树讲一个故事。小树越长越高,也越来越壮,可是老爷爷却越来越老,身体越来越不好。
有一天清晨,小树又等着老爷也来给它讲故事,可是一直没有等到。小树想:肯定是老爷爷睡过了,没事儿,我多等会儿好了。可是,小树左等右等怎么也等不来,这时小鸟飞来了,小树说:“小鸟,你去叫一下老爷爷吧!”小鸟飞过去一看,老爷爷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脸上还含着微笑。小鸟告诉了小树,小树好伤心,它一直哭一直哭,把头发都哭黄了,哭掉了。这时风婆婆吹起了风,小树的头发全掉光了……
后来,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来到小树身边,拣起了树叶。只听其中一位小朋友叫道:“呀,快看,每片叶子上都有故事呢!”小朋友们把树叶聚集在一起,一块欣赏树叶上的故事。原来,小树把老爷爷讲的故事都记下来了……
故事树的故事点评
故事中的老爷爷没有孩子,他把小树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小树感受得到老爷爷的暖暖的爱,对老爷爷的爱也很深,它把老爷爷讲的每一个故事都记在了树叶上。当老爷爷永远的睡着,小树伤心不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请珍惜身边人,或许身边的人哪一天会离开,但是有着美好的回忆也是美的。
十二. 竺可桢的故事
顽皮的香蕉的故事点评
香蕉有自己漂亮的黄衣服,但是自己不珍惜,每次都用自己的衣服去捉弄别人,这样是不对的,后来香蕉没有了自己的衣服感受到了寒冷,香蕉才知道自己的黄衣服有多重要,我们都不要去恶作剧别人,你想想如果是你被恶作剧了还能开心的起来吗,同时还要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
十三. 竺可桢的故事
故事:[我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川西一个羌族寨子,当起了支教老师。支教的生活有苦也有甜,但最让我难以忍受的,却是夜深人静后的那份孤独感。幸好,我带了一把心爱的吉他。
这天,夜幕降临,我坐到床上,弹起了吉他。在这黑漆漆的夜里,在这只有山风和着松涛的山顶小学,一首首校园歌曲,为我消散了不少的孤独感。
然而,我没想到,就是这把吉他,给我惹来了许多麻烦。
第二天一大早,一群学生跑到我的寝室,围在我的床边,催我起床。我一看,傻了,我的学生们全都穿着节日的盛装,一个叫阿吉的学生说:老师,昨晚寨子里天降梵音,我阿爸叫我今天上完课后到山上去拜谢神灵。
我听了,差点从床上掉下来,急忙跟他们说,这不是天降梵音,是我昨晚在弹乐器。说完,我指了指靠在床头的吉他。孩子们一愣,阿吉怯生生地问:金老师,这是汉人的琴吗?
这是吉他,当然,你们也可以叫它六弦琴。
阿吉便伸出手去摸它,可一不小心拨动了琴弦,嘣,他吓得赶紧把手缩了回去,后来看我微笑着看着他,他才又高兴地嚷了起来:我弹响它了,我弹响它了!其他孩子羡慕得不得了,于是,我告诉他们,每人可以拨动一次琴弦,但必须排好队。孩子们马上就按高矮次序排好了队伍,一个接着一个走上前来,拨响了琴弦。
从这以后,每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都抱着吉他到教室里,给孩子们弹一些儿童歌曲、校园民谣。孩子们听得很用心、很陶醉。
六一前夕,一个北京的艺术团来县城义演,学校里争取到两张票。校长经过一轮评比,把票给了阿吉和一个叫阿岩的孩子。两个孩子高兴极了,一大早便骑着马下了山不料第二天回来,两人却蔫蔫的,我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没什么,就是心里不舒服。
然而,有一次,阿吉和阿岩突然问我:金老师,用吉他能把什么歌都弹出来吗?
我说是啊,阿吉紧接着问:那我们寨子里的歌呢?
我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他说的寨子里的歌,是指羌人世代口耳相传的民歌,它没有现成的曲谱,而我呢,又是业余得不能再业余的吉他手,他们的问题一下把我给难住了。
阿吉和阿岩看我不说话,眼神里满是失望。我只好使了个缓兵之计,说:我是真的不会弹寨子里的歌,不过,你们以后可以学着弹。两个孩子听了,顿时高兴了起来。
几天后,我去县教委拿资料,下午回来后,我发现我的吉他断了一根弦。吉他断弦其实很正常,我的包里就有备货,可是,我不能容忍的是当我不在的时候,竟然有人偷偷拿我的吉他,不行,这样下去那还得了?
我走到教室里,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责问学生:你们谁碰过我的吉他?学生们低着头,没人承认。我的喉咙更响了:好啊,你们不承认?没关系,反正吉他也坏了,以后大家都没得听了!说完,我气呼呼地转身走了。
那天正是星期五,我和同来支教的同学早已约好到他那里玩,所以也没顾得换琴弦,便骑着马去了。到了星期天下午,我回到学校,走进寝室,竟然看到我的小床上摆着一把崭新的吉他,吉他下面压了张纸,上面写着:对不起,金老师,是我弄坏了你的吉他。我阿爸去镇上卖了猪,到县城里买了一把吉他回来赔给你。我阿爸说,你给寨子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山外的快乐,请你千万别生气。阿吉。
原来是这小子。唉,现在正是猪长膘的时候,卖猪划不来呀,再说,我的吉他压根儿没坏呀!我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当即决定明天把吉他还给阿吉,让他阿爸退掉,再把猪换回来。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校长在外边喊:是金老师回来了吗?
我急忙出来,问他这会儿去哪儿,校长叹了口气,说是去阿岩家。他说,阿岩家是寨子里的贫困户。今年春上,家里的老牛跌下山崖摔死了,家里就指望剩下的一头牛犊长大好干活。谁知在前天,阿岩从学校回家,哭着说,他不小心把老师的吉他弄坏了。他阿爸心一横,就瞒着他阿妈把牛犊牵到镇上给卖了,到县城买了把吉他,想赔给我。他阿妈知道这件事后哭得不得了,这会儿正在闹呢。
坏了,这真的坏事了,原先只以为是阿吉弄坏了吉他,让他家卖了猪,现在可好,阿岩也牵扯进来了,还把牛卖了,这这可如何是好?我随即深深地自责起来,没想到自己仅是一时气话,弄得两家人牺牲这么大。
校长看我低着头不言语,就说:金老师,你别难过。我们羌人就是这样直,做错事就会负责任,他们毕竟弄坏了你的吉他呀!
可是可是我的吉他并没有坏。我的声音小得连我自己都听不清楚。校长一听,眉头立刻皱紧了,早知道吉他没坏,这两家何苦去卖猪、卖牛呀!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阿岩将一把新吉他拿给我,说:对不起,老师,是我弄坏了你的吉他。
话音刚落,阿吉赶忙站起来:不,是我弄坏的!在他们的争辩中我才知道,两个孩子上回看了北京那个艺术团的演出后不高兴的原因。
原来,来县城义演的那个北京艺术团里,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孩子表演的节目,其中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孩子,一边敲架子鼓,一边演唱自己民族的歌曲,赢得了台下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这个节目完了以后,主持人来了个互动,恰巧就找到阿吉和阿岩,他让两个孩子也演唱一首自己民族的民歌。两个孩子就唱了羌人的《祝酒歌》,可因为没有音乐伴奏,演唱的效果很差,唱完后只听到象征性的微弱鼓掌声,这让两个孩子很受打击。
阿吉和阿岩回来后,就问我:吉他能不能弹奏寨子里的歌。我不明就里,就说让他们以后自己学。可是,两个孩子的家庭都不富裕,哪有余钱去买吉他呢?那天中午,他们看我不在,便想试着弹弹,却不料用劲过大,把琴弦弄断了。而我呢,又想着吓唬他们,便故意说吉他坏了,没想到两个孩子都认为是自己的错,于是让两个家庭跟着折腾起来,卖猪卖牛
我满心歉疚,对他们说:吉他只是断了琴弦,没有坏。你们赶紧把吉他拿回去退掉,把猪和牛犊赎回来。我不应该吓唬你们,你们能原谅老师吗?
两个孩子没想到事情是这样,呆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可是第二天,校长带着着阿吉和阿岩的阿爸来到学校,原来,县城的琴行有规定,乐器卖出,不是质量问题就不能退货。这可怎么办?我当时才上班,身上也没多少钱,根本不够赎回猪和牛犊。
正当我为此内疚不已、不知所措的时候,阿吉的阿爸说:金老师,你别太自责了,是孩子们有错在先。这琴不能退就不退了,孩子们也该有自己的琴呀,你放心吧,家里的事,寨子里的乡亲都会想办法的。阿岩的阿爸也说:孩子们喜欢琴,你能好好教他们吗?让他们完成自己的理想去北京采风。
去北京采风?我糊涂了。阿吉和阿岩告诉我,那天看演出时,主持人问那个维吾尔族小孩:为什么会来我们这里演出?那小孩说:我是来献爱心的,同时来大山里采风。阿吉和阿岩不明白采风是什么意思,但他们很向往像维吾尔族小孩一样,能弹着吉他,表演自己民族的民歌,然后去北京演出,让所有的人都知道羌人的歌是多么的美丽、动听。
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羌人的善良和大度让我久久不能自已,而孩子们的理想又让我激情满怀,对,我要帮他们完成去北京采风的理想。
这以后,我带着赎罪般的心情,竭尽心力地教阿吉和阿岩,同时,还请教了不少当地的音乐人。他们听完两个孩子的故事,很受感动,便经常来山里教孩子们。阿吉和阿岩本身就有音乐天赋,在努力之下,很快便掌握了弹奏吉他的要领。
又到了六一,县城里举办了一台晚会,其中有两个神奇的羌族孩子,弹着吉他,唱着《祝酒歌》。歌声醇厚,琴声悠扬,打动了台下无数的人,当然,他们就是阿吉和阿岩了!有一位远道而来的音乐学院的教授,听过之后,便要两个孩子到省城去表演。他说,如果表演得好,他们很快就可以去北京演出。孩子们笑了,他们的梦想不再遥远,去北京采风,终有一天会实现的
十四. 竺可桢的故事
兔子的面具的故事
兔子的胆子很小,风吹草动,也会把他吓得惊慌逃跑。大家笑话他:“好一个胆小鬼!”
兔子听了很伤心,他可不想做什么胆小鬼,可是,自己的胆子天生就小,怎么才能把胆子变大呢?
公鸡知道了免子的心思,跑来对他说:“听说城里的商店里卖各种面具,有狼的面具、老虎的面具、狮子的面具……”
“真是太好了!”兔子听了高兴极了。
第二天一大旱,免子就兴冲冲地赶去城里了。他想筑着自己戴上狼的面具,或者老虎的面具、狮子的面具……该是多么成风,朋友们也不会嘲笑他了。
这天中午,动物们吃惊地发现,村里出现了一个十分可怕的动物,他长着狼的脑袋、兔子的身体。
“这是什么怪物啊?”“好吓人啊!”“快出去躲—躲吧!”大家叫嚷着,逃出村子,纷纷往村后的山坡上跑。
哎呀,怎么会这样?免子的本意可不是想吓走大家啊!“不要跑!我是免子啊!”他一把扯下脸上的面具,大声喊道。
动物们回头看了又看,真的是兔子!大家想笑,却笑不出来。
“免子,我们平时不该那样说你!”小猪说。“时不起!”大家七嘴八舌。免子听了很感动,说:“该道歉的应该是我呀,我不该戴可怕的面其吓到了大家。”
这以后,免子把面具就一直挂在了自家的墙壁上,不过有一回,它还帮了大家的忙呢。
那天夜里,狐狸来村里偷袭,被警觉的免子察觉了。
兔子灵机一动,戴上面县,吓走了孤狸。这件事一时间成为大家的美谈,大家都夸免子又聪明又了不起!
兔子的面具的故事点评
小兔子想要变得胆大,但是戴上面具并没有什么用,胆子是要自己慢慢锻炼的,而不是靠表面功夫,不过小兔子懂得改变自己,当吓到别人了懂得道歉并且立马纠正过来了,非常的有礼貌,最后吓走了狐狸表现出了小兔子的聪明才智。
-
更多精彩的竺可桢的故事,欢迎继续浏览:竺可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