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发布时间:2025-05-03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精华13篇)。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1.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的药物是

A.清虚热药

B.温里药

C.补阴药

D.消食药

E.生津药

2.附子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火

B.回阳救逆

C.助阳

D.杀虫止痒

E.散寒止痛

3.辛热纯阳,峻烈有毒的药物是

A.附子

B.高良姜

C.干姜

D.丁香

E.肉桂

4.附子与干姜均有的功效是

A.温肺

B.止呕

C.补火

D.引火归原

E.回阳

5.既能温中散寒,又可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A.附子

B.花椒

C.干姜

D.吴茱萸

E.肉桂

6.细辛与干姜均有的.功效是

A.温肺化饮

B.回阳通脉

C.通窍止痛

D.补火助阳

E.祛风散寒

7.肉桂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火助阳

B.温通经脉

C.散寒止痛

D.回阳救逆

E.引火归原

8.肉桂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肺寒痰饮证

B.肾阳不足

C.命门火衰

D.经寒血瘀痛经

E.阴疽

9.吴茱萸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温中散寒

B.杀虫止痒

C.止痛

D.燥湿止泻

E.疏肝下气

10.为治经寒痛经、寒湿脚气及虚寒泄泻之要药是

A.川楝子

B.丁香

C.高良姜

D.吴茱萸

E.花椒

11.温中止痛,又能杀虫止痒的药物是

A.花椒

B.小茴香

C.丁香

D.肉桂

E.吴茱萸

12.能温肾暖肝而止痛,善治寒疝、睾丸偏坠及经寒诸痛的药物是

A.干姜

B.高良姜

C.花椒

D.荜茇

E.小茴香

13.高良姜与荜茇除温中散寒止痛外,还均兼能

A.止呕止泻

B.温助阳气

C.疏肝下气

D.理气和胃

E.杀虫止痒

14.荜茇除温中散寒外,还能

A.疏肝解郁

B.温肺化饮

C.行气止痛

D.杀虫止痒

E.引火归原

【试题答案】

1.B 2.D 3.A 4.E 5.C

6.A 7.D 8.A 9.B 10.D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1、四气确定依据

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是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凉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温中散寒,则属热性。

2、五味确定依据

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

二是药物的功能。

3、升浮与沉降药物确定依据

(一)药物的质地轻重

(二)药物的气味厚薄

(三)药物的性味

(四)药物的效用

4、归经确定依据

(一)药物特性

(二)药物疗效

5、各种味道药物功效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导语: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药剂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中药制剂单元操作(如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

3.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4.中药制剂常用辅较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5.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6.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常用稳定化措施。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8.中药制剂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的基本知识。

9.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的基本概念。

10.中药炮制的作用、常用炮制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11.常用中药和有毒中药的炮制方法、饮片质量要求、炮制作用及其研究。

大单元小单元细 目要点




(一)基本要求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中成药
(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
(三)中药剂型的分类中药剂型的分类及其剂型范围不同方法分类所涉及的剂型范围
(四)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根据疾病防冶需要
(2)根据药物性质
(3)根据五方便(用、产、带、运、贮)要求
(4)考虑生产条件
(五)药典与药品标准基本内容(1)药典的性质、作用与《中国药典》
(2)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





(一)基本要求1.药品卫生标准与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1)药品卫生标准
(2)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2.制药环境的空气净化
(1)空气净化技术
(2)净化级别的划分及适用范围
(二)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1.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2.常用灭菌方法
(1)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2)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3)过滤除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4)紫外线灭菌法、60Co—Y射线辐射灭菌法、微波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5)气体灭菌法与消毒剂消毒法
3.无菌操作法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三)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剂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苯甲酸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山梨酸的特点与应用










(一)粉碎常用粉碎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粉碎的目的
(2)干法粉碎常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3)湿法粉碎常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4)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
(5)超微粉碎的适用范围
(二)筛析
药筛与粉末分等
(1)筛析的目的
(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筛号与筛目的对应关系
(3)粉末的分等
(三)粉体学基础知识1.粉体的基本性质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堆密度、休止角、流速
2.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及相关原理
(四)混合混合原则与方法(1)混合原则
(2)等量递增法
(3)混合方法
















(一)浸提1.浸出过程与影响因素(1)中药的浸出过程
(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
2.常用的凌提溶剂与浸提辅助剂常用浸提溶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3.常用浸提方法煎煮法、浸溃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特点与应用
(二)分离与精制
1.常用分离方法
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滤过分离法(微孔滤膜滤过、超滤)的特点与选用
2.常用精制方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吸附澄清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盐析法、透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要点
(三)浓缩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与常用浓缩方法(1)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2)常压浓缩、减压浓缩、薄膜浓缩的特点与应用
(四)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与常用干燥方法及注意事项(1)影响干燥的因素
(2)常压干燥、减压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的特点与应用
(3)干燥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
(2)分类
(二)散剂的制备不同类型散剂的制备(1)一般散剂的制备
(2)特殊类型散剂(含毒性药物、含低共熔混合物、含液体药物散剂及眼用散剂)的制备
(三)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粒度、水分及均匀度要求






(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

(1)特点
(2)分类

(二)常用浸出药剂1.汤剂与合剂(1)汤剂的主要特点
(2)合剂(含口服液)的制备(结合典型品种)
2.糖浆剂与煎膏剂糖浆剂、煎膏剂的主要特点与制备(结合典型品种)
3.酒剂与酊剂酒剂酊剂的主要异同最与制备(结合典型品种)
4.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1)流浸爵剂、浸膏剂的主要异同点与制备(结合典型品种)
(2)茶剂的分类与制备
(三)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合剂、糖浆剂、煎膏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
(2)分类
(二)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与基本性质(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2)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
(3)亲水亲油平衡值
(4)起昙和昙点
(5)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2.常用表面活性剂(1)阴、阳离子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2)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影响增溶的因素(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
(2)影响增溶的因素
(四)各类液体药剂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2)芳香水剂、露剂、甘油剂的制备
2.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1)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2)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制备
(3)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3.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组成与类型
(2)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乳剂的制备(结合典型品种)
(3)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4.混悬液型液体药剂(1)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特点、适宜制备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
(2)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作用、代表品种与选用
(3)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结合典型品种)
(4)影响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5.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各类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附:




剂)
(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
(2)分类
(二)热原1.热原及其基本性质(1)热原
(2)基本性质
2.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与去除方法(1)污染热原的途径
(2)热原的去除方法
3.热原与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热原检查法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特点及应用
(三)注射剂的溶剂注射剂溶剂的种类(1)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其应用
(2)注射用水的制备及质量要求
(3)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与精制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常用附加剂的性能与选用(1)增加主药溶解度常用附加剂的选用
(2)防止主药氧化常用附加剂的选用
(3)调节渗透压的常用附加剂、调节渗透压的方法及计算
(4)常用的调整pH附加剂、抑菌剂、止痛剂
(五)中药注射剂的制备1.中药注射用提取物的要求中药注射用提取物的基本要求
2.中药注射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1)蒸馏法、水醇法与醇水法
(2)去除药液中鞣质的方法
(3)注射用中药提取物的常用精制方法
3.中药注射剂的制备(1)制备工艺流程(结合典型品种)
(2)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规格及质量要求
(3)安瓿处理、药液配制、滤过、灌封、灭菌、检漏的方法与要点
(六)输液剂1.输液剂的特点与种类(1)特点
(2)种类
2.输液剂的制备(1)容器的处理
(2)制备方法
(七)其他注射剂1.注射用无菌粉末(1)质量要求
(2)制法
2.混悬液型注射剂(1)质量要求
(2)制法
3.乳状液型注射剂(1)质量要求
(2)制法
(八)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1)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2)装量、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注射用提取物的重金属限度及无菌要求
(九)眼用溶液剂眼用溶液剂的制备、质量要求及影响疗效的因素(1)质量要求及附加剂
(2)影响眼用溶液药物疗效的因素
(3)制备要点







(一)基本要求1.外用膏剂的特点与分类(1)特点
(2)分类
2.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1)透皮吸收的途径
(2)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二)软膏剂1.特点与常用基质(1)特点
(2)基质的质量要求与类型
(3)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的特点、代表品种及选用
2.软膏剂的制备研合法、熔合法、乳化法(结合典型品种)的操作方法及其适用性
3.眼膏剂眼膏剂的质量要求
(三)黑膏药黑膏药的特点与制备(1)黑膏药的特点
(2)药料的处理
(3)基质的主要组分
(4)基质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5)制备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点
(四)贴膏剂1.橡胶膏剂(1)组成与特点
(2)制备工艺流程
2.巴布剂(1)组成与特点
(2)制备工艺流程
3.贴剂贴剂的组成
(五)凝胶剂组成、特点与制备(1)组成与特点(2)制备工艺
(六)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常用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1)软膏剂、黑膏药、贴膏剂的质量要求
(2)贴膏剂、软膏剂的主要质量检查项目
 



(一)基本要求1.分类及作用特点(1)分类
(2)作用特点
2.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直肠给药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二)栓剂的基质要求与类型(1)栓剂基质的要求
(2)基质的类型及代表品种的性质
(三)栓剂的制备制法与置换价(1)栓剂的制法
(2)热熔法制备栓剂的要点(结合典型品种)
(3)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
(4)置换价的计算
(四)栓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融变时限要求及其检查方法
 





(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与分类
(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
(二)胶囊剂的制备1.硬胶囊剂的制备

(1)空胶囊的原料与辅料
(2)空胶囊的规格及其选用
(3)药物的处理及填充(结合典型品种)

2.软胶囊的制备(1)软胶囊对充填物的要求
(2)病制法、压制法(结合典型品种)制备软胶囊的操作要点
3.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1)胶囊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2)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要求





(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
(2)分类
(二)水丸1.水丸的赋形剂水丸赋形剂的常用品种与选用
2.水丸的制备(1)水丸对药粉的要求
(2)泛制法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结合典型品种)
(3)起模方法
(三)蜜丸(含水蜜丸)1.蜜丸的类型与特点(1)类型
(2)特点
2.蜂蜜的选择与炼制(1)蜂蜜的要求与选择
(2)蜂蜜的炼制
(3)炼蜜的规格与选用
3.蜜丸(含水蜜丸)的制备(1)塑制法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结合典型品种)
(2)水蜜丸的制备
(四)浓缩丸1.浓缩丸的分类与特点(1)分类
(2)特点
2.浓缩丸药材的处理药材的处理原则
3.浓缩丸的制备浓缩丸的制法及其适用性(结合典型品种)
(五)糊丸和蜡丸1.糊丸糊丸的特点、制法及注意事项
2.蜡丸蜡丸的特点、制法及注意事项
(六)滴丸1.滴丸的特点及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1)特点
(2)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
2.滴丸常用基质与冷凝液(1)常用基质的要求与种类
(2)冷凝液的要求、种类与选用
3.滴丸的制备(1)滴制法制丸工艺(结合典型品种)
(2)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
(七)丸剂的包衣包衣的目的与种类(1)目的
(2)种类
(八)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检查项目不同类型丸剂溶散时限、水分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
(2)分类
(二)颗粒剂的制备1.水溶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结合典型品种)、不同制粒方法及其应用
2.酒溶颗粒剂制备操作要点
3.混悬颗粒剂制备操作要点
4.泡腾颗粒剂制备操作要点(结合典型品种)
5.块状冲剂制备方法
(三)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溶化性、水分、粒度要求及检查方法




(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中药片剂的特点与类型
(2)片剂的分类
(二)片剂的辅料1.稀释剂与吸收剂适用范围、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2.润湿剂与黏合剂适用范围、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3.崩解剂崩解机理、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4.润滑剂使用目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三)中药片剂的制备1.制备工艺流程(半)浸膏片的制备工艺流程(结合典型品种)
2.湿制颗粒压片法(1)中药原料预处理的目的与一般原则
(2)药料制颗粒的目的
(3)湿颗粒的干燥
(4)干颗粒的质量要求
(5)压片前千颗粒的处理
(6)压片(含片重订算)
3.干制颗粒压片法方法及操作要点
4.粉末直接压片法操作要点
5.压片过程与片剂成型片剂成型
6.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压片过程中松裂片、黏冲、片重差异超限、崩解时间超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四)片剂的包衣1.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要求(1)包衣的目的与种类
(2)片心及衣层的质量要求
2.片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包衣方法
3.片剂包衣物料与包衣操作(1)包糖衣物料的种类、工序、操作要点及可能发生的问题
(2)薄膜衣物料的种类及包衣操作要点
(3)肠溶衣物料的种类及包衣操作要点
(五)片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1)片剂检查项目
(2)片重差异、崩解时限及发泡量要求
 





(一)基本要求1.气雾剂的特点与分类特点与分类
2.吸入气雾剂的吸收及 影响因素吸收及影响因素
(二)气雾剂的组成组成(1)药物与附加剂的要求
(2)抛射剂的作用、品种
(3)耐压容器要求、阀门系统组成
(三)气雾剂的制备制备方法(1)制备工艺流程
(2)压灌法和冷灌法的特点
(四)气雾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气雾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一)胶剂1.特点与分类(1)特点
(2)分类
2.胶剂的制备(1)原、辅料的种类与选用
(2)制备工艺流程
(二)膜剂1.膜剂的特点、分类及成
膜材料与辅料
(1)特点与分类
(2)常用成膜材料及辅料
2.膜剂的制备膜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三)涂膜剂常用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流程(1)常用成膜材料
(2)制备工艺流程
(四)其他传统剂型锭剂、灸剂、线剂、熨剂、糕剂、丹剂、条剂、钉剂、棒剂应用特点

















(一)药物新型给药系统1.缓释制剂特点与类型
2.控释制剂特点与类型
3.靶向制剂特点与类型
4.前体药物制剂适用药物
(二)中药制剂新技术1.环糊精包合技术(1)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
(2)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2.微型包囊技术(1)特点与应用
(2)常用包囊材料
(3)单凝聚法、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及其操作 要点
3.固体分散技术(1)固体分散体特点、类型及常用载体
(2)固体分散体的制法(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及适用性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易水解、氧化的药物类型
(2)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2.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
(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常用试验方法(1)药剂稳定性的常用试验方法
(2)长期试验法、常规试验法及经典恒温法 的试验要点
(3)CRH值及中药固体制剂的防湿措施
(4)半衰期和有效期的计算方法















(一)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2)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因素
(三)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与参数1.常用术语隔室模型、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体内总清除率
2.常用参数(1)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
(2)单室模型单(多)剂量静注、静脉滴注、 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计算公式
(四)药物制剂的生物有效性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及其计算(1)相对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生物利 用度的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2)溶出度的测定目的、方法及操作要点
(3)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一)基本要求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与配伍变化的类型(1)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
(2)配伍变化的类型
(二)药剂学的配伍变化1.物理的配伍变化常见物理配伍变化的现象及产生原因
2.化学的配伍变化常见化学配伍变化及产生原因
(三)药剂学配伍变化的实验与处理方法实验及处理方法 (1)药剂学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2)药剂学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1.炮炙与炮制(1)炮炙与炮制的沿革
(2)中药炮制的发展
2.古代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和《修事指南》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学术价值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及对药性的影响1.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净制、切制、加热、辅料与临床疗效
2.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炮制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
(三)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成分的影响1.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便于调剂和制剂
2.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四)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1.液体辅料(1)酒、醋、盐水的作用
(2)姜汁、蜜、油的作用
2.固体辅料米、麦麸、蛤粉、河砂、滑石粉的作用
(五)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质量要求(1)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2)水分及有毒成分的限量









(一)净选1.清除杂质除杂质的方法
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去根、茎、皮壳、毛、心、芦
(二)切制1.切制前的水处理(1)软化药材的方法
(2)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2.饮片类型薄片、厚片、斜片、段、丝、块
3.切制方法适应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的药材
(三)饮片的干燥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干燥方法与条件的选择







(一)清炒法1.炒黄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莱菔子、苍耳子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2.炒焦山楂、栀子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3.炒炭大蓟、蒲黄、荆芥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二)加辅料炒1.麸炒枳壳、苍术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2.米炒x蝥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3.土炒白术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4.砂炒马钱子、鳖甲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5.滑石粉炒水蛭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6.蛤粉炒阿胶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一)酒炙法酒炙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大黄、黄连、当归、蕲蛇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二)醋炙法醋炙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甘遂、延胡索、乳香、香附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三)盐炙法盐炙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杜仲、黄柏、泽泻、车前子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四)姜炙法姜炙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厚朴、竹茹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五)蜜炙法蜜炙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黄芪、甘草、麻黄、枇杷叶、马兜铃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六)油炙法油炙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淫羊藿、蛤蚧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一)明煅法明煅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白矾,石膏、石决明的炮制方法、注意事项、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二)煅淬法煅淬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赭石、自然铜、炉甘石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三)扣锅煅法(闷煅)扣锅煅法(闷煅)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血余炭的炮制方法、注意事项、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一)蒸法蒸制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何首鸟、黄芩、地黄、黄精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二)煮法煮制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藤黄、川乌、附子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解毒机理研究
(三)燀法制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苦杏仁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一)复制法复制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半夏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解毒机理研究
(二)发酵法发酵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六神曲的炮制方法、品质要求、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三)发芽法发芽的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麦芽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四)制霜法制霜的分类、目的、方法、作用及研究巴豆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相关研究
(五)煨法煨制的目的、方法及作用肉豆蔻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制作用
(六)提净法提净的目的、方法及作用芒硝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七)水飞法水飞的目的、方法及作用朱砂的炮制方法、注意事项及炮制作用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专业知识练习题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 )。

A.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B.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C.便于人体吸收

D.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E.便于调剂和制剂

2.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

A.1%~3%

B.7%~9%

C.7%~13%

D.6%~9%

E.2%~10%

3.炒苍耳子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疗效

B.缓和药性

C.降低毒性

D.利于贮藏

E.改变药性

4.恒重是指( )。

A.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B.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C.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5mg以下的重量

D.任意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5mg以下的重量

E.多次干燥或炽灼后的最高和最低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5.加间苯三酚显红色或紫红色的细胞壁性质是( )。

A.木质化细胞壁

B.纤维素细胞壁

C.木检化细胞壁

D.角质化细胞壁

E.硅质化细胞壁

答案

1 答案:ABDE

2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按炮制方法及各药物具体性状,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

3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能。生用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廯等皮肤病。炒苍耳子毒性降低,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4 答案:A

5 答案:A

中药综

1.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多见( )。

A.裂纹舌

B.淡红舌

C.胖大舌

D.齿痕舌

E.瘦薄舌

2.细脉所主的病证有( )。

A.气血两虚

B.诸虚劳损

C.肝胆病

D.主湿病

E.瘀血

3.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证属( )。

A.寒滞肝脉

B.肝胆湿热

C.肝血虚

D.肝阴虚

E.肝阳化风

4.阳虚证的主要症状是( )。

A.口淡不渴.尿清便溏

B.时而汗出,动则加重

C.冷汗淋漓,四肢厥冷

D.畏寒肢冷,面色晄白

E.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5.“标本兼治”的病证是( )。

A.大出血

B.水臌

C.小便癃闭

D.虚人感冒

E.肺痨

答案

1 答案:C

2 答案:ABD

3 答案:C

4 答案:ADE

5 答案:D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本草纲目拾遗》

E《证类本草》

古代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中华本草》 B《本草纲目拾遗》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新修本草》

不属于温热性药所示效用的是

A温里散寒 B回阳救逆

C补火助阳 D温通经脉

E凉血解热毒

不属于寒凉性药所示效用的是

A清热燥湿 B凉血清心

C泻下通便 D补火助阳

E泻火解毒

不属于沉降性药所示的药效是

A收敛固涩 B利水渗湿

C平肝潜阳 D涌吐开窍

E清热泻火

依据患者症状,适合选择性温归肺经的药物组是

A桑叶,菊花,黄芩 B栀子,竹叶,淡竹叶

C细辛,生姜,麻黄 D吴茱萸,艾叶,荔枝核

E附子,干姜,甘草

答案:1.C2.B3.E4.D5.D6.C

解析:6.A选项三味中药全是凉性的排除。B选项同A。C选项中三味药不仅都是热性药且都入肺经。其中细辛可以温肺化饮,生姜可以温肺止咳,麻黄可以宣肺平喘。D选项中吴茱萸性味辛,热但其归经为肝,脾,胃经。艾叶辛温,归肝,脾,肾经。荔枝核性甘,温归肝,胃经。E选项中附子性辛大热归心,肾,脾经。干姜辛热归心肺经符合题干。甘草甘,平归胃肺心经,有疑惑但通过前两味药可以排除此答案。所以6题答案是C.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岗位职责:

1、负责配送中心处方的审核、把关;

2、负责对有疑问的处方进行沟通,确认;

3、负责对配方过程进行管理监督;

4、负责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事项。

任职资格:

1、年龄45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药专业;

2、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药房工作流程,具有执业中医师证优先。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2017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辅导资料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辅导:外用膏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用膏剂

外用膏剂: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等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后者亦称经皮给药系统(简称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简称TTS)。

1、特点: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2、分类:软膏剂;膏药(黑膏药、白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凝胶膏剂、贴剂)。

3、药物透皮吸收过程:释放:从基质脱离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作用。吸收: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4、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完整表皮--主要途径;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

5、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⑴ 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皮肤的病变、温度与湿度、清洁。

⑵ 药物性质:理想药物: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既具有一定脂溶性又具水溶性。

⑶ 基质的组成与性质:

① 吸收:乳剂型基质>吸水性软膏基质(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烃类基质。

② 基质的pH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的穿透与吸收:当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a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a时,药物的分子型显著增加而利于吸收。

③ 附加剂:表面活性剂、透皮促进剂。

④ 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油脂性强的基质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

⑷ 其他因素:还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

注: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较难透皮吸收。

软膏剂: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1、特点: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作用。

2、常用的基质:油脂性(油膏)、水溶性和乳剂型(乳膏--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理想的基质应具备下列要求: ① 具有适宜的黏稠度,易于涂布于皮肤或黏膜。 ② 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③ 性质稳定,与药物无配伍禁忌。 ④ 无刺激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 ⑤ 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油脂性基质:

⑴ 特点:优点--①润滑、无刺激性;②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③能与多种药物配伍。

缺点--①油腻性及疏水性较大;②药物释放较差;③不易与水性液混合;④用水也不易洗除;⑤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⑵ 分类: 口诀:软膏油基分四类,油脂动植氢化油,类脂羊毛动物蜡,

烃类石蜡凡士林,硅酮乳膏不宜眼。

油脂类:动物油--豚油; 植物油--麻油+蜂蜡→中药油膏; 氢化植物油--不易酸败。

类脂类:羊毛脂--吸水性好,提高药物渗透,黏稠; 蜂蜡(黄、白)--调节稠度,辅助乳化; 虫白蜡--增加稠度; 鲸蜡--增加稠度。

烃类:凡士林--黄、白; 固体石蜡--调节稠度; 液状石蜡--调节稠度。

硅酮(硅油):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乳膏(无毒,但对眼有刺激作用,不作眼膏基质)

注:凡士林:白凡士林对皮肤与黏膜无刺激性。油腻性大而吸水性较差、(仅能吸水5%),故不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合用羊毛脂、鲸蜡醇、胆甾醇→增加吸水性。合用表面活性剂→改善药物的释放与穿透性。 调节稠度:四蜡--蜂蜡、虫白蜡、鲸蜡、石蜡。

乳剂型基质:

⑴ 特点:①对油和水均有一定亲和力,有利于药物的释放与穿透;②可吸收创面渗出物,易涂布、易清洗;③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病,忌用于糜烂、溃疡及化脓性创面;④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乳剂型软膏。

⑵ 0/W型乳剂基质:能与多量的水混合、无油腻、易洗除。药物的释放和穿透较其他基质快,但若患处分泌物太多,分泌物会反向吸收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反向吸收),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分泌物太多不宜用(反向吸收)

例如,一价皂(肥皂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的0/W型乳剂基质:

处方:硬脂酸120g,单硬脂酸甘油酯35g,液状石蜡60g,凡士林10g,羊毛脂50g,三乙醇胺4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

处方分析:①三乙醇胺皂:三乙醇胺与部分硬脂酸皂化生成硬脂酸胺皂--为0/W型乳化剂。 ②未皂化的硬脂酸:作为油相被乳化成分散相,并可增加基质的稠度。 ③羊毛脂:增加油相的吸水性和药物的穿透性。 ④液状石蜡和凡士林:调节基质的稠度,增加润滑性。

⑤单硬脂酸甘油酯:增加油相的吸水能力,辅助乳化、稳定、增稠。

⑥尼泊金乙酯:防腐剂。 ⑦甘油:保湿剂。

⑶ W/0型乳剂基质:吸收部分水分,透皮良好,涂展性佳。

例如,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司盘)作乳化剂的W/O型乳剂基质:

处方:凡士林400g,硬脂醇180g,倍半油酸山梨醇酯5g,尼泊金乙酯1g,加水至1000g。

分析:①倍半油酸山梨醇酯:司盘,W/0型乳化剂。②硬脂醇(十八醇):辅助乳化。

  水溶性基质:

⑴ 特点:①释药较快。②无油腻性和刺激性。③能吸收组织渗出液,可用于糜烂创面和腔道黏膜。④润滑作用较差。⑤易失水、发霉,故需加保湿剂与防腐剂。

⑵ 分类:①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CMC-Na等。 ②聚乙二醇(PEG):本品与苯甲酸、鞣酸、苯酚等混合可使基质过度软化,可降低酚类防腐剂的防腐能力;长期使用可致皮肤干燥。 ③卡波姆(卡波普):适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④其他:海藻酸钠、甘油明胶。

液体药剂良好的助悬剂、增稠剂和辅助乳化剂,还可用作黏合剂、包衣材料及缓释、控释材料。

3、软膏剂的制备

⑴ 基质的处理:油脂性基质:加热熔融,并趁热滤过,除去杂质,必要时150℃×1h干热灭菌并去除水分。 水溶性基质:溶胀、溶解制成溶液或凝胶后备用

⑵ 药物加入基质的一般方法:

1)不溶性固体药物:①制粉+甘油、蜡→研匀→渐加基质。②粉+熔融基质→搅拌致冷。

2)植物油提取饮片:①+植物油溶剂→加热提取→加基质混匀。 ②+油与基质的混合液→加热提取→冷凝。

3)可溶性药物:①水溶性药:与水溶性基质混合→加入基质中;与油脂性基质混合→少量水溶解→以羊毛脂吸收→与其余基质混匀;与乳剂基质混合→溶于相应的水相或油相中。②油溶性药→直接溶解在熔化的油脂性基质中。

4)中药浸出物:①中药煎剂、流浸膏等→浓缩至稠膏状,再与基质混合。②固体浸膏→加少量溶剂(如水、稀醇等)使之软化或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匀。

5)共熔成分:可先将其研磨共熔后,再与冷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

6)挥发性药物或热敏性药物:待基质降温至40℃左右,再与其混合均匀。

⑶ 制备方法

1)研合法: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宜液体研磨成细糊状,再递加余基质研匀。

适用: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或主药不宜加热,且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均匀混合时。

2)熔合法(热熔法):将基质先加热熔化→渐加药→搅拌至冷凝。适用:含有不同熔点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主药可溶于基质;需用溶融基质提取饮片有效成分者。

如:熔点较高--蜂蜡、石蜡等应先加热熔融,熔点较低--如凡士林、羊毛脂等随后加入熔化。

3)乳化法:油相加热熔融;水相加热至同温(约80℃)→两相混合→搅拌至冷凝。

油、水两相混合方法:①分散相加至连续相中,适用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②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多数乳剂系统。③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

v 眼膏剂:(灭菌制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无菌软膏剂。

常用基质--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关键地位:吸水性,黏附性,表面活性)=8:1:1。尤适用于抗生素和中药眼膏。

制备要点:基质--干热灭菌 150℃ 1~2小时。配制用具--干热灭菌。包装用软膏管--苯酚溶液或70%的乙醇浸泡(消毒剂消毒),用时灭菌蒸馏水冲洗。操作--洁净、无菌条件。

质量要求:⑴ 基质除符合软膏剂的要求外,应均匀、细腻,对眼部无刺激性,易涂布。 ⑵ 基质在配制前应滤过并灭菌。 ⑶ 每个容器的装量应<5g。 ⑷ 混悬型眼膏剂不得检出>90μm的粒子。 ⑸ 每10支中每支内含不小于50μm具有光泽的金属性异物数超过8粒者不得过1支,其总数<50粒;如有超过,复试20支; 初试、复试结果合并如上法计算。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1.上焦如雾: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2.中焦如沤: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为“中焦如沤”。因中焦运化水谷精微,故称“中焦主化”。

3。下焦如渎: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下焦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并将体内剩余的水液,通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故称“下焦如渎”。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废物,故又称“下焦主出”。

综上所述,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气,运行水谷的通道,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为“五脏六腑之总司”(《类经附翼求正录》)。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2016年执业中药师冲刺试题及答案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关练习试题你做了吗?在执业药师备考冲刺阶段,.jinpinTjian ul li a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精选试题,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有关药学服务(PS)的目的,以下说法最正确的是

A.提高患者用药的适宜性

B.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

C.提高患者用药的'经济性

D.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E.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有关药学服务的“基本要素”,以下说 法最正确的是

A.为公众服务

B.提供药学专业知识

C.“与药物有关”的服务

D.提供药物信息和知识

E.以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形式服务

3.药学服务的对象是

A.患者B.患者家属

C.医务人员D.广大公众

E.护理人员

4.“药学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其中 的涵义是指“药学服务的对象”是

A.住院患者B.门诊患者

C.家庭患者D.社区患者

E.所有用药的人员

5.药学服务是药师对患者的关怀和责任。 下列人员中,属于药学服务的重要人 群是

A.门诊患者B•社区患者

C.住院患者D.过敏体质者

E.药品消费者

6.下列药学服务的对象中,不属于药学服 务的特殊人群是

A.住院患者B.小儿、老人

C.血液透析者D.特殊体质者

E.妊娠及哺乳妇女

7.下列药学服务的重要的人群中,特殊人 群是指

A.应用特殊剂型者 B•肝肾功能不全者

C.药物治疗窗窄、需要做监测者

D.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 案者

E.需长期联合应用多种药品糖尿病 患者

8.从事药学服务的药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要 求是

A.扎实的人文知识

B.扎实的外语专业知识

C.扎实的管理专业知识

D.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

E.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9.对从事药学服务的药师的“职业道德” 的要求中,最重要的是

A.尊重患者隐私

B.遵循和社会伦理规范

C.有良好的人文道德素养

D.尽力为患者提供专业、真实、准确 的信息

E.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用药安全 有效为基本准则

10.从事药学服务的药师必须具备的专业 技能是

A.沟通技能B.调剂技能

C.药历书写技能 D.药物警戒技能 E.咨询与用药教育技能

答案:1.E 2.C 3.D 4.E 5.D 6.A 7.B 8.D 9.E 10.B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单味药:解表药(A或X型题)

考点1

功能发散表邪,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故一般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具有升浮之性。适用于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脉浮者。

考点2

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亦称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考点3

先解表后攻里,亦可表里双解,正虚者配伍补虚药,兼有其他邪气者,配伍祛邪药。

使用注意:耗气伤津,不可过汗,津血亏耗之人慎用。辛香之品不宜久煎。

成药辛温解表药

1、 桂枝合剂:

组成:枝芍甘草枣生姜;

功能: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主治及使用注意:风寒表虚微汗畅

配伍:桂枝、芍药:调和营卫;桂枝、甘草:助阳实卫;芍药、甘草:敛阴和营。

2、 表示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风寒表实证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记诵口诀

导读:中药鉴定学中俺么多的知识点,我们要怎么记下来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记诵口诀,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1、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17)

“大老虎上高山,长白龙系紫草,三个人敢抢仙丹”。

大黄、虎杖、藁本、山豆根(北豆根<根茎>)、

徐长卿、白前、白薇、龙胆草、细辛、紫菀、茜草、

三七、人参(西洋参<根>)、甘草、羌活、威灵仙、丹参。

【须根系:徐长卿、白前、白薇、威灵仙、龙胆草、细辛、紫菀、茜草。】

2、药用部位为根茎的药材:(19)

“二术串联附玉狗,北山跟静射母鹅,将石升麻黄土楼”。

苍术、白术、川芎、(黄连、胡黄连)、香附、玉竹、狗脊、

北豆根、山药、射干、知母、莪术、

姜黄、石菖蒲、升麻、黄精、土茯苓、重楼。

3、药用部位为块根的药材:(9)

“何太草块根,三冬百地金”。

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川乌<母根>、草乌<子根>)、

(天冬、麦冬、山麦冬)、百部、地黄、郁金。

4、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7)

“两天三泻胡半白”。

“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及)。

5、药用部位为根的药材:(32)

牛膝、川牛膝、赤芍、白芍、南沙参、北沙参、西洋参、党参、玄参、苦参、葛根、粉葛、商陆、银柴胡、防己、防风、板蓝根、地榆、黄芪、黄芩、远志、白芷、当归、前胡、柴胡、秦艽、紫草、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木香。

6、名称有“子”却非种子的果实类药:(9)

“牛郎织女地上会,鹰蛇起舞补骨头”。

牛蒡子、栀(织)子、女贞子、地肤子;

金樱(鹰)子、蛇床子、枸杞(起)子、五(舞)味子、补骨脂。

7、产地加工需要发汗的中药:(5)

“厚杜续玄苓。”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8、皮类用药部位:

皮类三字属根皮,肉桂合柏仲树皮,

厚朴秦皮枝干皮,外加厚德生有根。

根皮:皮类出现三字的,除了合欢皮,都是根皮。

桑白皮、白鲜皮、牡丹皮、香加皮、地骨皮。

树皮:肉桂、合欢皮、黄柏、关黄柏、杜仲。

枝皮、干皮:秦皮。

根皮、枝皮、干皮:厚朴。

9、全草类中药:

“全草金车办公地”

(川)金钱草、车前草、半枝莲、蒲公英、紫花地丁。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手三阴经走向规律是

A.从手走头

B.从脏走手

C.从足走腹

D.从头走足

E.从足走胸

2.使用非处方药时,指导用药的最重要、最权威的信息资料是

A.药品说明书

B.非处方药品手册

C.注册商标

D.药品广告

E.药品外包装

3.宗气积于胸,除哪一项之外,其余均为宗气的作用

A.呼吸强弱 B.防御外邪入侵

c.气血运行 D.四肢寒温

E.心搏强弱

4.七情能影响内脏的气机,其中大怒能使

A.气缓 B.气消

C.气下 D.气上

E.气乱

5.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属于

A.脾胃湿热证 B.肝胆湿热证

c.大肠湿热证 D.膀胱湿热证

E.痰热内蕴证

6.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机械操作等工作者患风寒感冒后禁用

A.扑感片

B.风寒感冒颗粒

C.感冒清热冲剂

D.荆防合剂

E.伤风感冒颗粒

7.临床将咳嗽分为

A.风寒咳嗽、风热咳嗽

B.干咳、湿咳

C.虚咳、实咳

D.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E.肺燥咳嗽、痰湿咳嗽

8.藏象学说认为肺华在

A.爪 B.毛

C.唇 D.发

E.面

9.“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适应于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寒热夹杂证

10.服用过量可致脊髓强直性痉挛、肌肉极度收缩的有毒药物是

A.香附 B.硫黄

c.砒石 D.马钱子

E.雄黄

11.发生中暑时,不能同时服用

A.理气药

B.止咳药

C.通便药

D.安神药

E.滋补药

12.循证药物信息的临床实验主体不含有什么特点

A.小样本

B.多中心

C.随机

D.双盲

E.对照

13.驱虫中药宜

A.饭前服 B.两餐中间服

c.饭后服 D.清晨空腹服

E.与食物同服

14.不能与含雄黄的中药合用的西药是

A.溴化钾、碘化钾、碘喉片

B.硫酸亚铁、亚硝酸异戊酯

C.磺胺类药物

D.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E.强心苷类

15.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管理要求调配重量的分剂量误差不超过

A.士3% B.±5%

C.±6% D.±7%

E.±10%

16.天王补心液的功能是

A.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B.养血安神

C.健脑安神,生精补髓,益气养血

D.补气健脾,安神益智

E.滋补强壮,镇静安神

17.处方药是指

A.可从超市购买的药品

B.不需医生处方,消费者按药品说明书可自行判断购买的药物

C.需凭医师处方,只能到医院购买的药物

D.需凭医师处方,才能到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

E.凭医师处方,可由公疗或医保报销的药物

18.小儿热速清口服液用于

A.小儿痱毒 B.风热感冒

C.口舌生疮 D.脘腹胀满

E.痰饮咳喘

19.贮藏过程中引起中药酸败的化学成分主要为

A.油脂类 B.芳羟类

c.有机酸类 D.生物碱类

E.植物色素类

20.愈裂贴膏的功能是

A.活血化瘀,清热除湿

B.祛风除湿,凉血止痒

C.生肌止痛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2016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复习要点

2016年是执业药师改革的第二年,yjbys小编跟随考生们一起复习,以下是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中的中药化学内容,希望考生们复习,取的好成绩。

第一节 有机酸

一、结构与分类

有机酸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芳香族、脂肪族和萜类有机酸三大类。

1.芳香族有机酸

羟基桂皮酸的衍生物普遍存在于中药中,尤以对羟基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较为多见。

有些桂皮酸衍生物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如咖啡酸与奎宁酸结合成的酯,3-咖啡酰奎宁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是因陈利胆有效成分及金银花抗菌有效成分。

2.脂肪族有机酸

常见的.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

3.萜类有机酸

二、理化性质

1.性状

低级和不饱和脂肪酸多为液体,高级脂肪酸和芳香酸多为固体。

2.溶解性

小分子脂肪酸和含极性基团较多的脂肪酸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大分子脂肪酸和芳香酸大多为亲脂性化合物,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有机酸均能溶于碱水。

3.酸性

因分子中含羧基而呈较强的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有机酸盐。

三、提取与分离

1.有机溶剂提取法

利用有机酸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有机酸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一般先用稀酸水浸润药材,使有机酸游离,然后选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提取。

2.离子交换树脂法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四、含有机酸的中药实例

金银花

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其中绿原酸、异绿原酸以及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混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一)绿原酸的结构及其特点

绿原酸为一分子咖啡酸与一分子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酯,即3-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是绿原酸的同分异构体,为5-咖啡酰奎宁酸。

(二)绿原酸的理化性质

1.酸性

呈较强酸性,可与碳酸氢钠形成盐。

2.溶解性

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丙酮等亲水性溶剂,难溶于乙醚、氯仿、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分子结构中含酯键,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水解。

三)绿原酸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1.提取

利用绿原酸极性较大的性质,通常采用水煎煮提取法、水提醇沉提取法、70%乙醇回流提取法从中药中提取绿原酸。

2.分离

1)离子交换法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2)聚酰胺吸附法

第二节 鞣质

鞣质又称鞣酸或单宁,是植物界中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这类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在分子结构中有大量的酚羟基或羧基存在。

鞣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1)收敛作用;2)抗菌、抗病毒作用,如贯众鞣质可抗流感病毒;3)解毒作用;4)降压作用,如槟榔鞣质;5)驱虫作用;6)清除自由基作用等。

一、结构与分类

(一)可水解鞣质

由酚酸与多元醇通过苷键和酯键形成的化合物,可被酸、碱和酶催化水解。根据水解后产生酚酸的种类,分为没食子酸鞣质和逆没食子酸鞣质。

1.没食子酸鞣质

水解后生成没食子酸(或其缩合物)和多元醇。如五倍子鞣质。

2.逆没食子酸鞣质

水解后产生逆没食子酸和糖。如诃子鞣质。

(二)缩合鞣质

缩合鞣质不能被酸水解,经酸处理后反而缩合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鞣酐,又成鞣红。缩合鞣质化学结构复杂,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黄烷-3-醇,最常见的是儿茶素。如大黄鞣质。

二、理性性质

1.性状

多为无定形粉末,分子量在500~3000,具有吸湿性,呈米黄色、棕色、褐色等。

2.溶解性

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亲水性溶剂,也可溶于乙酸乙酯,难溶于乙醚、苯、氯仿等亲脂性溶剂。

3.还原性

易氧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还原多伦试剂和斐林试剂。

4.与蛋白质作用

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沉淀。实验室一般使用明胶检识、提取或除去鞣质。

5.与三氯化铁作用

鞣质的水溶液可与三氯化铁作用呈蓝黑色或绿黑色反应。

6.与重金属盐作用

鞣质的水溶液能与醋酸铅、醋酸酮、氯化亚锡等重金属盐产生沉淀反应。

7.与生物碱作用

可与生物碱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

三、提取与分离

1. 提取

95%的乙醇冷浸或渗漉的方法。

2.分离

▷ 执业中药师学习计划 ◁

记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些很看起来很简单,但就是记不住,原因在于死记硬背,没有把记忆对象形象化,所以很难有助于记忆。掌握口诀记忆知识,把互不关联的记忆对象编成口诀有利于记忆,学会整理和分类,适当的分散记忆,有时比集中记忆效果好。

中药性能歌

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

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四气歌

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

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

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

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

五味歌

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

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

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

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全。

中药七情歌

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

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

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

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十八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中药十八反药歌

本草言明十八反,逐一从头说与听:

人参沙参与芍药,玄参紫参及细辛;

苦参丹参共八味,一见藜芦便杀人。

白芨白蔹并半夏,瓜蒌贝母五般真,

莫与乌头与乌逐,逢之一反极如神。

大戟芫花兼海藻,却与甘遂四般并,

若遇甘草同煎服,纵有良医活不成。

外有六般相反物,切需避忌认之真:

蜜蜡莫与葱相见,藜芦勿使酒来浸;

石决明休见云母,犯了之时祸不轻。

十九畏药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77342.html

网站地图最新更新文章地图

Copyright©2006-2025 一起合同网 hc179.com 湘ICP备18025499号-6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网站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