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台词(推荐11篇)_乾隆台词
发布时间:2024-04-01
乾隆台词(推荐11篇)。
● 乾隆台词
乾隆的诗
1、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2、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
3、正当乾隆皇帝苦苦冥想的时候,底下的大臣也是十分紧张,他们十分知道乾隆的秉性,绝不可让他在我们面前出丑,不然我们就难受了。而大臣们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写,正当大家着急着给乾隆皇帝找台阶下的时候。
4、话说乾隆皇帝再有一次下江南时,在江南地区游山玩水,看到秀丽的江南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就要提笔写诗。
5、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6、喉舌专司历有年,两朝望重志愈坚,
7、冻酥岸觉看波漾,春到物知听雁还。
8、乾隆算得上一个全能、全才的皇帝,在诗词、书法、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所贡献,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词,可能是写诗最多的皇帝了吧。
9、《咏鹤二首》是清代乾隆皇帝创作的一组诗。
10、一、原文: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11、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
12、《唐槐诗》(乾隆)
13、《坐病床至悦心殿》(乾隆)
14、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
15、古今政绩如悬鉴,时为苍生咨惠鲜
16、庐山自有千情托,瀑布能无百种祈。
17、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18、纪晓岚站出来了,说了一句,“飞入芦花看不见”。这一下不仅缓解了尴尬,也让整首诗有所升华,后来还入选到了小学的教科书上,乾隆也总算是有名篇了。
19、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
20、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21、乾隆帝作有《飞雪》一诗。
22、魏公令德光闾里,山甫柔嘉耀简编。
23、“飞雪”
24、这提到乾隆皇帝,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电视剧中的乾隆多是“风流天子”,其实乾隆也是一位风雅之士,他除了喜欢刻章做印以外,还酷爱写诗。在清朝的诗集《御制诗集》中,就曾收录了乾隆的所有诗词佳作,细细数来,居然有4万多首,其数量之多,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25、飞入芦花看不见。
26、最有名的一首是乾隆的《咏雪》:
27、今日悦心真恰当,窗凭积素慰开颜。
28、事实是,前面三句乾隆张口就来,然而到了第四句,却是怎么也想不出来了,场面可以说是相当尴尬,这时候,宰相刘墉及时圆场,道出了最后的点睛之笔:飞入梅花总不见。
29、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披寻未肯休。
30、《念孝贤》(乾隆)
乾隆的诗
31、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32、在中国诗词史上,诗最繁荣的时期是唐朝,乾隆自己一个人作的诗的数量就超过了唐朝时期有收录记载的2000位诗人写过的诗的总和,可谓是高产呀。可是乾隆的诗词质量却和他作诗的数量不成正比,曾有人这样调侃说乾隆写了四万多首诗,却没有一首能值得流传后世。
33、可是在写诗的时候,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句,便张口就来,"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在第三句做完后,一时停顿,不知道下面该写什么了,总不可能还这样接下去,那后世岂不把他这个皇帝给嘲笑死。
34、乾隆大概是历史上最喜欢作诗的皇帝,也是最高产的诗人,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创作了四万多首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大概就是这首《飞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该诗是模仿郑板桥的《咏雪》,而这也是乾隆近三万首诗里面唯一一首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诗,而能够入选不是因为乾隆的诗有多好,只是为了教小朋友认识汉字一到九。
35、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
36、古今政绩如悬鉴,时为苍生咨惠鲜。
37、一片一片又一片,
38、《忆江南》(乾隆)
39、《七律·赐大学士张廷玉》(乾隆)
40、陶醉佳诗常记脑,又当提笔雨纷飞。
41、一片两片三四片飞入花丛都不见
42、调鼎念常周庶务,劳谦事每效前贤。
43、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曾经几次下江南,只为自己开心,后世也留下了他很多有趣的
44、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45、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恩杜陵愁。
46、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
47、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48、六片七片八九片,
49、最有名的一首是乾隆的《咏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50、两片三片四五片,
51、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 乾隆台词
2. 三子弹琴,手听声音,你的心思,我都知情。 (打一行为)——答案:诊脉
5. 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是同一家,和火二人同相坐,夕阳桥下两点瓜,东南西北静悄悄,八仙过海一把刀,目木非林心相连,您若无心各自飞。 (打八个字)——答案:春夏秋冬十分想你
10.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打五言唐诗一句)——答案:相送情无限
12. 木目跨于心,古人做反文,小和尚光头,凄惨无泪水。 (打一爱情密语)——答案:想做你妻
18. 日长夜短愁几时,高处无口几人来,一人游弋芳草地,十士脚长披蓑衣,天鹅展翅鸟已飞,白勺煮酒无意义,空余一钩三点雨。 提示:表白暗语——答案:月亮代表我的心
19. 天鹅下海鸟不见,顺水几月又断魂,水载小船去约会,丽人小船立亭亭,正好一去会疗心,真心相约你来玩,您却无心载友情。 提示:表白暗语——答案:我没法停止想你
20. 鸟飞鹅跳,月上中梢,目上朱砂,已异非巳,勺旁傍白,万事开头,工戈不全,雨下挚友,称断人和。 提示:表白暗语——答案: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
● 乾隆台词
有人称赞桂林漓江水之清、之蓝,也有人赞叹桂林象鼻山峰之奇、之秀。可有人去过风景名胜仅此于桂林的郴州吗?我有幸来到了郴州,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介绍郴州的风景名胜吧!
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首诗词讲的就是能和桂林漓江相提并论的郴州东江湖,东江湖的水和漓江的水一样清得能看见湖底的石头和活蹦乱跳的东江鱼。而且东江湖的水不只是一种颜色的,它是五彩的颜色:在阳光下,放眼望去一片湖全都是绿色的,慢慢的走你会发现湖边沿的正中间的那一块地方是浅蓝色,再往旁走,你看到的颜色将变成土的颜色,看到湖的正中间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深土黄色,可湖水还是那么清澈见底,湖中央再开上那么几朵含苞待放的荷花、碧绿的荷叶点缀一下,那就像一幅画一样美,美的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们坐上车,又一路欢声笑语的朝韶关进发了。韶关最著名的景点就是三峡之丹霞山,我们首先坐上轮船去游江和看山石。快看!那块巨大无比的山石,山峰连绵起伏,看着就像一个睡美人,睡美人的眼帘静静地闭着,脸上荡漾着一抹神秘的微笑,看起来很安详,接下来我们望这边看两块山石一大一小,一前一后到重叠在一起,前面那一块山石经过风吹雨打,变成了一条鱼的模样,后面的山石长期遮风挡雨,形成了一道门型,这两块山石放在一起像极了鲤鱼跃龙门,所以景点的名字是鲤鱼跃龙门,还有许多景点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样子奇特的山石,让人不仅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看完了山石,旅行也就告一段落了,在这次旅行中我收获了许多,一次美丽的旅行,还会继续,而我也将继续学习和领悟,谢谢你,旅行。
● 乾隆台词
爱新觉罗·弘历(1735年-1795年在位)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 乾隆帝即位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起复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蠲免钱粮,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军事上多次平定西部少数民族贵族叛乱,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和西藏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文化上编修了《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外交上乾隆时清朝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和周边属国友好往来,而对西方则坚持“闭关锁国”。他六下江南,大修宫殿、园林;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后期宠信大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年事已高,吏治败坏,弊政丛出,激化了社会矛盾。 乾隆六十年(1795年)宣布于次年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永琰,改元嘉庆,自己称太上皇帝,后仍掌握实权。 嘉庆四年(1799年) 正月初三,乾隆病逝,终年八十九岁。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马兰峪裕陵。
乾隆文化成就乾隆效法康熙帝,积极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乾隆元年就模仿康熙举行了一次博学鸿词科考试。南巡时利用机会接见汉族知识分子。乾隆巡幸12次,途中召试士子,试以一诗一赋,一论或一策。进入高等的,授予进士、举人,马上任为中书;是生员,就赏给举人,准予会试。 乾隆帝汉文水平很高,能诗善画,精于骑射。清朝皇帝中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当以他为最。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官修书籍达100余种,完成了顺治朝开始编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开始编写的《大清一统志》,他又令臣下编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除了这些历史、制度方面的著作外,其他类别的著作,著名的有文字音韵《清文鉴》、文学《唐宋诗醇》、乾隆大阅图地理《大清一统志》、农家《授时统考》、医学《医宗金鉴》、天文历法《历象考成后编》等重要文献。图书编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献,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然而,乾隆毁书多,则是他的一大罪过。 由于乾隆帝对文化事业的热心,汉学从乾隆朝愈益兴盛,至嘉庆朝,形成了著名的“乾嘉学派”。 在建筑艺术方面,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扩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其中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排云殿),又建佛香阁。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乾隆时期中国的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乾隆帝八十大寿时,徽班进京,中国的国粹京剧开始形成。
● 乾隆台词
圆智妙答乾隆:哲理故事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
虽然他没有点化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
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懊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人情一人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产生一股敬佩之情。
大道理:
乾隆多次想使圆智难堪,却没想到每次都被圆智的妙答解除了。他的对答充分显示了圆智大师的机智聪明。
● 乾隆台词
《延禧攻略》乾隆的身世之谜,乾隆的生母真不是太后?:风云人物
乾隆是古代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清朝迎来了乾隆盛世。
自恋的乾隆觉得自己的人生十分完美,晚年时给自己起了个封号十全老人。
可事实上,乾隆这个十全老人,人生并非十全十美。
最大的不美,便是他的身世之谜,不但有传言说他的生母不是孝圣宪皇后,即我们熟知的甄嬛,也是《延禧攻略》中的太后。还有传言说他其实不是爱新觉罗家的种。
乾隆的身世,在历史上是一个不解之谜。俗话说得好,空穴不来风,关于乾隆身世血统的怀疑论,不可能平白出现的。
在热播的《延禧攻略》的最新剧情中,乾隆得到一封密信,信上称乾隆生母乃是钱氏,是钮祜禄氏杀母夺子。
乾隆见信以后,虽然嘴上说着不信,但是却暗中派人查看当年的卷宗,表明了就是相信了密信。之后,乾隆更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找太后当面质问。
最后,太后告诉乾隆,他的生母的确是钱氏。乾隆又追问钱氏的死因,太后则称钱氏是产后衰竭而亡。
但是,乾隆显然不相信太后的话,母子生出隔阂,太后为了自保,只得以中风为由,离开了皇宫。
这是剧中的剧情,太后承认了乾隆不是她的亲生儿子。那么,在真实历史中,乾隆又拥有着怎样神秘离奇的身世呢?
一种传言说的是,就像当年《甄嬛传》中的剧情一样,乾隆本不是甄嬛的亲生儿子,他只是甄嬛名义下的儿子。甄嬛没有害死乾隆的母亲,他们母子感情也非常要好。
另一种传言是,雍正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杀母夺子,乾隆就是这样落在她名下的。
还有一种传言更离奇,说乾隆不是爱新觉罗家的种,他不仅不是孝圣宪皇后的儿子,也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他的生父其实是海宁陈阁老陈世倌!
关于这种传言,详细的说法是这样的。说雍亲王福晋分娩那天,恰好陈阁老的妇人也生下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是男孩。雍亲王与陈阁老交换儿女,于是他的女儿便成了儿子,也就是弘历。
后来乳母多嘴,乾隆这才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所以他继位以后六下江南,每次都要暗中去海宁陈家省亲。
其实,仔细一想,我们就会发现,雍正换子的传言实在是不可信。
先不说雍正当时已有长子,他并不担心无人继承王位的问题。就说当时九子夺嫡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敢换子而给政敌留下把柄?
而且,皇家最注重血统纯正了,若弘历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雍正怎会将皇位传给他?
真实的乾隆不但没有与钮祜禄氏反目成仇,反而十分孝顺她,据清史记载,钮祜禄氏八十大寿时,六十岁的乾隆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呢!
● 乾隆台词
从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天山脚下的香妃,影视作品里,乾隆皇帝一直是个浪漫不羁的风流天子的形象。然而事实上,乾隆真心爱过的女子只有一个,可以说,他其实是个挺痴情的人。
乾隆爱过的这个女子,就是他的第一任皇后、结发妻子富察氏。富察氏出身名门,嫁给乾隆时,只有十六岁。从现在故宫流传下来的画像来看,富察氏气质温婉,虽然称不上倾国倾城,但也是个美女。然而,一个女子能得到皇帝多年的专宠,除了漂亮之外,必须还得有其他的魅力,不然,后宫佳丽三千,外表总有让人看腻的一天。而富察氏的魅力就在于她是个超级聪明、贤惠的女子,性格平和稳重,是乾隆皇帝的灵魂伴侣。
富察氏贵为一国皇后,却非常朴素能干。她年轻漂亮,但从来都不喜欢打扮,一直素面朝天,衣饰上也不装点翡翠玉石。她当上皇后之后,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从来不让乾隆操一点家务事的心。有她坐镇大后方,乾隆在前朝处理政务,感觉非常放心。
富察氏内心还非常丰富。她集精明与天真、温柔与活泼于一身,除了做好皇后的本分,还很能和皇帝玩到一起。她的骑术很高明,经常随乾隆外出打猎,一玩就是一整天,两人都很尽兴。
富察氏对人也很体贴。虽然她是个大家闺秀,但从来没有骄矜之气,从来不摆架子、盛气凌人。乾隆的母亲出身低贱,只是个侍女,但富察氏对这个婆婆很尊敬,经常陪着她,和她唠嗑,伺候她吃饭,婆婆生病的时候,她衣不解带,在旁边陪侍,直到婆婆病好才离开。她对丈夫也很关心,乾隆有一次身上出了个疖子,需要每天换药,富察氏怕宫女手重弄疼皇帝,干脆把自己的铺盖搬到乾隆寝宫的旁边住下来,天天亲自给皇帝换药,直到三个多月后,皇帝病好,才回自己的寝宫。乾隆有时候脾气比较急躁,每当这时,富察氏就会温言软语地同他说话,抚平他的心绪,让皇帝感觉很安慰。
富察氏总能在各种细节上回应皇上的思想,有一次乾隆带富察氏去打猎,无意中说起先祖创业艰辛,衣服上用鹿尾巴毛做点装饰,就已经很奢侈了。没想到,富察氏回去后,竟然特意搜寻了鹿尾巴毛,做了个用鹿尾巴毛镶边的小荷包送给皇帝,以示和他一起不忘先祖的节俭本色。皇帝很欣喜,把这个荷包终生戴在身上。
就是这样一位集美貌与美德于一身,又能和皇帝心心相印的皇后,赢得了皇帝的尊重和爱戴。虽然按照礼制,乾隆在后宫纳了很多妃嫔,但没有谁能够取代皇后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富察氏嫁给乾隆三年后,生了一个儿子,雍正给他赐名“永琏”。这个孩子聪明、漂亮,又是皇后所生,乾隆大喜过望,当上皇帝后迫不及待地就把他立为储君,以示宠爱。富察氏和乾隆的美满婚姻这时达到了幸福的顶峰。
然而,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永琏9岁的时候突然得病早夭了,这让乾隆和富察氏悲恸欲绝。处在丧子之痛中的富察氏形销骨立,却不忘安慰皇帝,和皇帝在一起时,故意聊东聊西,转移皇帝的悲伤情绪,这种故作坚强的态度,让皇帝又心疼又佩服。
失去儿子的皇后身体大不如前,很久没有再怀孕,直到七年之后,她才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这个儿子依然聪明、漂亮,深得乾隆喜爱。然而,厄运再次降临,儿子两岁的时候,也因为生病而去世了。这对富察氏的打击太大了。
在孩子去世两个月后,乾隆准备出巡山东,他看富察氏新丧爱子,有心带她出去散散心,富察氏也欣然同意。然而,就在从山东返京的船上,富察氏一病不起,很快就香消玉殒了。
皇后突然病逝令乾隆皇帝五内俱焚,在皇后离世的当天晚上,他就发了一道圣谕昭告全国,说皇后“二十二年以来……教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永失内佐,痛何忍言!”言辞极其恳切伤痛,还把“孝贤”这一最好的谥号赠给皇后。因为皇后是在济南附近病逝的,怕触景伤情,乾隆从此再没踏入济南城半步。
皇后的去世让乾隆感觉自己的生命被侵蚀了一半,他开始失眠、健忘,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无心工作,常常在桌子前转来转去却不知道该干啥。
乾隆吩咐保存好皇后居住的长春宫,宫里所有的陈设都按照皇后生时的样子布置,一点都不准变动。每年到了皇后的忌辰,他还要在这里凭吊皇后,常常一坐就是半天。他此时完全不像是个后妃无数的皇帝,而仅仅是个伤悼妻子的普通丈夫。
乾隆还下了一道疯狂的御旨,他吩咐大臣把皇后去世时乘的那条船青雀舫设法运到宫中来,以示纪念。那艘大船排水量有上千吨,大臣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弄进了皇宫。
乾隆还为皇后写了一百多首诗,“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惊岁月信如流”……满纸伤心言,写得情真意切。
因为与富察氏的感情太深,乾隆与新册立的皇后那拉氏感情很受影响。虽然那拉氏端庄贤淑,但在乾隆心中,就是爱不起她来。他也知道“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但还是与新皇后很疏远。备受冷落的新皇后有点受不了,在一次冲突中惹怒了皇帝,最后被乾隆打入了冷宫,这就是《还珠格格》里那个歇斯底里的坏皇后的原型。
在富察氏之后,乾隆也宠爱过其他妃子,比如那个最有传奇色彩的“香妃”,但是其感情都没有对富察氏那么深切真挚。
富察氏在世的时候,乾隆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其施政风格多宽大仁慈;等到富察氏去世,乾隆性情大变,其施政风格也大为改观。富察氏就是乾隆心头的朱砂痣,因为曾经沧海,所以永世难忘。因为爱怨别离,所以成就了一位皇帝半生的痴狂。
● 乾隆台词
乾隆剃头的故事:帝王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路过天津卫。天晚了就住在龙亭行宫里。
转天清早起来乾隆问随从太监:“今天是什么日子牵”太监说:“启禀皇上今儿个是二月二。”乾隆听了很高兴:“好今天龙抬头。我要剃头取个吉利。”于是命太监去找个手艺高的理发师傅来。太监急急忙忙到一家有名的剃头棚请来一位好师傅先教了他参拜皇上的礼法然后才领着他面见皇上。理发师傅行了大礼后乾隆说:“给朕理发有三条规定:第一不许用臭嘴熏我;第二不许喘大气喷我;第三不许划破我的头皮!”
理发师傅听说给皇上剃头早慌了神听了这三条规定更吓得六神无主。想不剃犯“抗旨”罪要杀头。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给皇上剃。太监给他一把砂仁含在嘴里防止口臭。
那时“剃头”并不是剃个光葫芦而是在头中心梳辫子周围留一圈齐马穗俗称“留锅圈儿”然后再用剃头刀刮边。这理发师傅越提心吊胆手就越哆嗦剃了没两下心里发慌手一抖“哧”在乾隆的后脑勺上拉了一个口子。乾隆一声喝骂:“混账东西你要刺杀朕牵拉出去!”侍卫们立即把理发师傅拉出去砍了头。乾隆把太监骂了一顿传旨换一个手艺高的来。
工夫不大又找来一位理发师傅。乾隆又把三条规定重说了一遍还加了一句:“给朕拉了口子小心脑袋!”把理发师傅吓得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剃了没两三下“嚓”的一声乾隆的脑门子上又出了一个口子。乾隆更加恼火:“好大胆的贱民胆敢在朕面前行凶给我推出去!”侍卫们又把这位师傅推出去砍了头。
这可把乾隆气坏了他拍着桌子训斥太监:“快去把他们掌柜的叫来!”太监也害怕了慌里慌张地跑进剃头棚冲着掌柜的撒气发威:“好你个狗崽子谁叫你派两个废物去给皇上剃头把皇上脑袋瓜上拉了两个口子直冒血筋儿。皇上急了传你去剃好了有赏剃不好别想要脑袋!”掌柜的一听吓得魂不附体浑身筛糠急忙跪下磕头求饶:“公爷我胆小不敢见皇上。您另请高明吧!”太监骂道:“你敢抗旨不遵!不要脑袋啦!”掌柜的心想两位手艺高的都不行我这两下子更是白搭了。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面带微笑:“您别着急我去请稍等一会儿我到后面换件衣服就走。”掌柜的点头哈腰说着溜到后边逃走了。
这时剃头棚只剩下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计他是清河县人因为家乡闹灾荒逃难到天津卫求条生路就在这家剃头棚里学手艺。小伙子一口清河土腔掌柜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怯勺”。别看他说话口音侉可人聪明勤快是个机灵鬼儿。他正在练剃头拿着剃头刀刮冬瓜皮上的白霜一刀接着一刀刮得利索干净。其实小怯勺早已练好功夫很想找个头试试身手可掌柜的就是不让他上座。
太监等了一袋烟的工夫还不见掌柜的出来就冲着小怯勺大发雷霆:“你们掌柜的怎么还不回来牵”小怯勺笑着说:“公爷实话对您说掌柜的怕见皇上他脚底下抹油——溜啦!让我去中不中牵”太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胡闹!两个手艺高的老师傅都砸了锅你个小毛孩子能行牵弄不好连我的脑袋也保不住!”小怯勺一本正经地说:“怎么牵公爷您别看我年纪小咱手艺可比他们高着呢!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您让我去准保皇上满意。”太监琢磨:掌柜的跑了正愁没处找人权且带这个小替死鬼去也许他还真行。
他们来到龙亭乾隆皇帝见是个小孩马上满脸怒气刚要斥责太监小怯勺急忙给乾隆磕头道:“皇上万岁万万岁!您别看我人小手艺可是顶呱呱呀!大伙都叫我‘小神手’我要是给您剃不好就杀了我中不中牵”乾隆见这小孩能说会道气消了一半。再仔细一瞧这小孩个头不高不矮五官端正长得很精神心里又生了三分喜爱于是就答应让他给剃头。
小怯勺开始也有点儿怕可心里早打好了谱:俺万一失手就豁出去先下手为强把你的脑袋削下去拿条小命儿换你皇帝的老命也够本。他这么一想就不害怕了。再说小怯勺的基本功练得确实扎实心沉静下来手头麻利不大会儿工夫就剃完了刮完脸梳好辫子。乾隆皇帝好像一点感觉没有舒舒服服地理了发整了容。拿镜子一瞧嘿!甭提多好啦。不由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真不愧是剃头‘小神手’!”又转回头埋怨太监:“要是早传他来何至于给朕划两个口子!”太监急忙跪下道:“奴才有罪奴才该死!”
这时小怯勺接过话说:“启禀皇上这咋能怨公爷呀。其实那两位师傅的手艺都比我高他们害怕手哆嗦才伤了皇上龙头!”乾隆纳闷问:那
你怎么不怕牵”小怯勺回答:“您是真龙天子天下数您最尊贵啦!您叫我剃头我高兴还来不及怕啥!”
乾隆听了这番话前思后想心说:“唉呀!这两位师傅本是忠于我的只因害怕才给我……错杀了。错杀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多赏赐些抚恤银两好好埋葬。”乾隆想罢,便传下旨意,命地方官好生办理去了。
乾隆见这个小剃头的手艺好,有胆量,人也满机灵,封为五品随贺官,专门给他理发整容。
● 乾隆台词
乾隆祝寿:谜语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下一江一南时,碰到一位寿星过生日,便送了副对联给他。
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老人一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有人问:妙在何处?老人道:这不正是我的年龄吗?人们一算,才恍然大悟。
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算出这们寿星的年龄吗?
谜底:上联:花甲是六十年,两个花甲加三七二十一岁是一百四十一岁。下联:古稀是七十岁,两个古稀加一岁,也正是一百四十一岁。
● 乾隆台词
这几天,四川卫视正在播放电视剧《乾隆王朝》,我几乎一集不拉的在观看。此剧可以说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姊妹篇,场面也够宏大,演员也可谓演技高超。我很喜欢看这样的古装剧(强调一点,不喜欢像《还珠格格》那样的电视剧和港台腔的古装剧,做作的很,还有说话实在接受不了)。喜欢看此剧是喜欢看,可是对剧情有点看法。
一是焦晃主演的乾隆,年龄太大。虽然化了妆,但每每看到他在叫太后额娘时,总觉得不舒服,感觉演太后的太年轻了。即便是在太后面前毕恭毕敬的,可还是觉得不像是儿子在老娘面前的样子。
二是陈瑞演的和绅。陈瑞是个很英俊的演员,演技也很好。我觉得导演在选这个演员是对了,历史上的和绅,不管是历史还是野史,记载的和绅都是个很漂亮的人,还有的说是乾隆看上和绅,是因为和绅长的像其故去的一个妃子,我想乾隆不可能老一直思念一个丑八怪吧。但问题是,和绅是历史上一个着名的贪官,而《乾隆王朝》中则是为其正名一样,把和绅塑造成一个为国为皇上尽忠,办差是尽职尽责,对贪官是毫不留情的一个正面的形象。让人看了有些大跌眼镜。
三是此剧名为《乾隆王朝》,我看实为《和绅传》。剧中一直是以和绅的沉浮为主线在发展,把和绅在官场的争斗和与心爱女人的爱情,表现的是淋漓尽致,虽然感人,但好像有点跑题一样。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此剧。陈瑞演的和绅,得意的不张狂,失意时不迷茫。把一个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四处逢源、长袖善舞、聪明一世的和绅处理的恰到好处。
● 乾隆台词
乾隆赐“有”字:帝王故事
苏州名园狮子林始建于元代,由著名画家倪瓒设计,其特点为假山、石峰多而且造型奇特,石洞高下盘旋,连绵不断,经常使人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整个假山用太湖石砌成,外表雄伟,内部却玲珑剔透。乾隆十分喜欢狮子林,乾隆第四次南巡时到狮子林游玩时,不假思索,挥毫题写了“真有趣”三字。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陪同游玩,尹继善是一个非常有文学修养的人,他见词句不雅,忙叩头说:“皇上写的‘有’字非常好,寓意也好,臣斗胆恳请皇上把这个字赐给臣。”乾隆是一个聪明人,仔细一想,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就从谏如流了。到现在,苏州狮子林还挂着乾隆题写的那块“真趣”的匾额呢。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6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