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合同范本|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分享10篇)

发布时间:2024-01-28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分享10篇)。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哲理故事:古希腊哲学艺术

一个青年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劲儿。

评:要想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必须首先有获得知识的紧迫感,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

智救故乡

莱普沙克斯城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8―前525年)的故乡。阿那克西米尼曾随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军队攻打莱普沙克斯城时,他急于想拯救他的故乡,使它免遭兵燹。一天,他为此进谒国王。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城!哲学家大声回答说。亚历山大听后目瞪口呆,然圣命既出不可收回,于是莱普沙克斯终因哲学家的智慧而幸免于难。

评:从反方向思考问题,有时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大圆圈和小圆圈

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回答的问题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呢?捷诺用手在桌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的多。但是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而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知识的原因。

评:知识无边,学海亦无涯,先贤用精当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一道理。

点灯找人

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04―前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点着灯走路。每当人们诧异地问他时,他便回答说:我正在找人。这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配得上人这一称呼的有德行的人。亚历山大大帝来到科林特市时,拜访了这位哲学家,并且对他说:你有什么希望尽管讲,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第欧根尼爬进自己所住的酒桶,一边晒太阳一边说:只希望你让到一边,因为你遮住了照在我身上的阳光。

评:张扬个性,傲视权贵,不趋炎附势,不与之同流合污,正是哲学家可爱的独特之处。

更大的荣耀

戴奥珍尼斯是古希腊有名的讽刺哲学家。有一天,他来到柏拉图家中。他从不穿鞋,两脚很脏,就这样在柏拉图的地毯上来回走动,并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引以为荣耀的东西。柏拉图说: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荣耀。

评:言语是幽默讽刺的,内容却是赞美对方的,这是机警的语言艺术。

一言不发

有个人在交际场合一言不发,哲学家狄奥佛拉斯塔对他说:如果你是一个傻瓜,那你的表现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你的表现便是最愚蠢的了。

评:交际场合中的沉默并不等于金。

不同之处

有人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哲学家回答说。

评: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简单两个字――活着。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我们在村寨住下了,开始吃午饭了。他们给我们发生肉、生水、生菜。他们两个见状:“为什么不烧熟了再送来?”“烧熟,是什么意思?用什么烧熟?”“火呀。”“火是什么?”“完了,我们到了不会用火的时代了” 刘盛扬小声地说。

“没事。看我的。”我说。我让他们带着食物,走到了森林中。我拿出了四维空间口袋掏出了一个微波炉。“哇塞,微波炉,可是哪有电呢?” 刘盛扬说。“……我忘了……”这时,一个闪电划过了天空,雷雨下了起来。我拿出了一个变压器,将铜线绑在了树上。微波炉的电时有时无。我又拿出一个大容量电池,勉勉强强烤熟了食物。

这时,我们听见有熊在叫。那是一只母熊,我们杀的是公熊,难道是母熊来为公熊报仇?

全村的人都听到了熊的怒吼,他们惊呆了,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对付一只发怒的高大的熊了。所有的人都很害怕。因为怕人们看到现在的工具而害怕,所以,我决定,我们去杀熊。

我们去杀熊的消息一上午就已经在村子里传的沸沸扬扬了。有人说:“他们能行,我相信他们!”还有人说:“他们,就凭他们,不可能!”而村长说:“愿雅典娜女神保佑他们。”

我们去了。

我拿着AK-47突击步枪,刘盛扬拿着M4卡宾,而张亚男拿着MK-6mm机枪,我们上去了。据说,下面的人听到一阵“嗒嗒”声,又听到两声“轰”,熊就碎了。

“嗒嗒”声是我们打枪,“轰”是手雷,第一次没炸上,第二次是炸上了。

后来他们问我们怎么回事,他俩都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说好。我说:“我们刚把刀插进去,只见金光闪闪,雅典娜女神出现了,她使用法术,我们只见熊爆炸了,还听到一阵‘嗒嗒’声,又听到两声‘轰’,熊就碎了。”

村民们真的相信了。为了感谢雅典娜女神的'帮助,他们准备为雅典娜女神搞一次祭祀,在下礼拜开始。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西方哲学史专题论文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学号:20134531 姓名:郑冲

何为真正的教育?

——结合尼采的《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谈谈我对高等教育的看法

郑冲 20134531 通信工程学院

本书中,尼采通过两个另类大学生,一位年老的哲学家及其弟子在莱茵河畔的对话主要表达了尼采对德国教育机构现状的批判,他说道:

“在现代,有两股貌似相反、就其作用而言同样有害、就其结果而言终于汇合的潮流,统治着我们原本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的教育机构:一方面是尽量扩展教育的冲动,另一方面是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1] 尼采的演说,既是对19世纪德国教育制度现状的控诉,也是对德国教育发展趋势的推理,更是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教育走向的精准预测。

那么何为真正的教育?这里边的“教育”不是浅显地指“上学”或“培训”,不是指获得某种谋生或晋升能力的途径,而是指“哲学的悟性”、“真正的艺术感觉”和“古典的人文修养”。用尼采的话来说:“真正的教育也就是一种以心灵的精选为支撑的高贵的教育。”

然而,我们当今的高等教育也正如尼采所预言,越来越被功利所支配。教育已经朝着两种汇合的错误倾向滚滚向前:在外延上扩展教育,使其受众变广;在内涵上缩小教育,使其逐渐浅薄和功利化。而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教育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内涵,内涵决定了其外在表现。因此,这两种倾向对如今社会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一、扩展教育的冲动

首先要说明的是,书中尼采并不是反对民主化的、大众的、普适性的为成长某人的某项谋生技能而进行的教育,而是拒绝将这种教育与真正的少数人的教育混为一谈,甚至在很多方面淹没、替代了人文思辩的教育。事实上,为获取谋生手段而产生的“教育”是理应存在且在民主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将“培训”与“教育”混为一谈甚至取而代之则是文明的一大损失。

接着,我们再回来谈谈“扩张教育的冲动”。以大学扩招为例,扩招十余年,大学经费更加充足,硬件方面不断发展,校区不断扩展,使更多人有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也正是前面所说的一种尽量扩展教育的冲动。然而,这些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一是催生了三流学院的产生和蔓延,二是进入大学的门槛降低使得有部分并不具备深入学习素质的人进入了大学。

[1]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5 同时,大量的教学受众催生了快餐式的教育。而执行快餐式的教育也就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思想是“如何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而不是“为何这个东西可以这样做出来”;不断的接受塑造,却缺少自己的思索。这样的人做到最高境界也不过是“学术工厂里的一名工人”而已。正如书中所言,“一个人不能只有立场,还得有思想”。缺少思辩能力的有知识者,就如同缺少控制的机器人一样可怕。大量的这样人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学术的浅显化、狭隘化,同时也是学术造假成灾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学校学习到一些技能,但这完全违背了真正的教育,这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只是教你如何去获得一个更好的职位罢了。

“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只要在其历程的终点把一个职位或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相关的机构则是一些“对付生计的机构”,绝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他总结说:“从我这方面讲,我只知道一种真正的对立,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2] 社会上也有很多技校,他们教你工作的技能,教你如何去博得领导的欢心,使得你能成为一个赚钱的生物。而正如尼采所说,我们这种以谋生为目标的所谓的教育只是“一个可供使唤的丫鬟”,“一个有智识的女仆,生计、收益、需求方面的女管家”,而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纤足的仙女。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应该给那些耐得住寂寞来研究学问的人提供他们所需的机会。如果没有精英来引领变革的发生,那么这个社会要么死气沉沉毫无希望,要么在虚幻的浮华中纸醉金迷停滞不前。

二、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

再者,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也同样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中学,我们被分为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文科生学习政治历史,偏向哲学,而理科生则学习物理化学,偏向于理科;而在大学,我们更是被分为若干个学院和专业,学习着若干种属于自己专业的知识。

这种缩小教育的表现不正体现出我们当今的教育的目标只不过是教你将来如何更好的谋生罢了。尼采认为,“对大学生的教育要用三个尺度来衡量,第一是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正由于现代教育缩小教育的错误倾向,使得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可以说是基本达不到的,“今天的大学生在哲学上是不合适和无准备的,在艺术上是缺乏本能的,面对希腊人是自命自由的野蛮人。”[4] 而要达到这些要求的前提是要先破除教育中的各种分科现象,这样才能使得 [2]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68 [3]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1 [4]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4

[3]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因为在尼采看来,具备哲学的悟性、正确的艺术感觉和古典人文的修养是共同的的要求,也是根本的要求。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国的文理分科将被取消,这也是教育所迈出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步。

三、教育的真正内涵

那么到底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尼采认为,对大学生的教育要用三个尺度来衡量,第一是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那么我们接下来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索真正的教育之内涵。

首先是哲学的悟性:哲学是一种高贵的教育的基础,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对哲学的思考之上的,正如尼采凭借自己的内心经验而深切感受到对哲学的需要描述道:

“人是如此地被最严肃、最困难的问题包围着,因此,如果他被以适当的方式引向这些问题,就会较早陷入那种持久的哲学性的惊异,唯有在这种惊异的基础上,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壤上,一种深刻而高贵的教育才能生长起来。”[5]

所以说,真正的教育是要让学生具备哲学的悟性,哲学的思考,依靠本能唯一真实地领悟自然,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征服自然。

然后,再是要有正确的艺术感觉:在这方面,尼采及其重视语言训练,而正确的艺术感觉正是语言训练要培养的东西。“唯有在一种严格的、艺术上讲究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对我们经典作家的伟大之处的正确感觉才能得到强化。”[6]而当你再面对报刊杂志上一些所谓的“大作”时,你就能本能的产生反感,不愿再读这些平庸之作。

最后,是对于古典人文的修养:在尼采看来,古希腊罗马是欧洲人文精神的源头,而人文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哲学和艺术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需要,就是生活方式。尼采把古希腊称作“真正唯一的教育故乡”,那么我们要飞往这个故乡,则需要古典人文的修养,这样才能使我们找到通往古代教育的正确道路。

所以说,我们当今的高等教育在尼采看来是失败的,它只不过是培养了许多会挣钱的生物罢了,而这也恰是当今教育的目标,“尽量多的知识和教育——导致尽量多的生产和消费——导致尽量多的幸福:这差不多成了一个响亮的公式。”[7] 想起全书开头提到的,这本书是写给“安静的读者”,也就是那些“少数人”。那么,什么是“安静的读者”呢?尼采通过他对教育两种错误倾向的论述以及对 [5]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1 [6]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39 [7]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5 他心目中理想教育的构思,给了我一个答案:“安静的读者”就是那些“尚未被卷进我们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的令人眩晕的匆忙之中,尚未被它的轮子碾碎并因此感到一种为偶像献身的满足” 的人。这样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辩证之态度,能够独立思考、冷眼面对而不是附庸潮流的人。为何称之为“少数人”,不言而喻。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改变高等教育的局面呢?尼采急切的呼告:“退回去!别朝前走!你们要知道,你们的脚要把你们带到哪里,这闪光的路把你们引向哪里!” 对于尼采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批判的吸收,他对教育的批评要引起我们的警觉,而他提出的一些有关教育措施和方法方面的建议,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使之系统完善。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能期待教育本身首先改变,而应当先改变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安静的读者”。当然,只有社会产生了冷静的思考,教育的根源性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时代的风貌才会变成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汉“思考”类动词的语义成分与词汇化模式分析 2 中英习语之间差异的原因和用法 Analyzing Holden's Character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4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5 中英婚姻观对比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7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 8 An Analysis of Bernard Shaw’s Pygmal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9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10 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中斯蒂芬的心理创伤和恢复分析 11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14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 16 中西方寒暄语简要对比研究 Satan in Paradise Lost as a Tragic Hero 18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20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 21 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父权意识 22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 方言电视节目收视群体特点及社会影响分析 24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 25 中西美食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26 小议非语言交际中的身体语言 27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 29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30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31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 32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

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 34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 35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 36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8 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 39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从英剧《唐顿庄园》看英国贵族精神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替传译中的记忆机制及记忆训练研究 45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 46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47 张培基翻译个案研究之背影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9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 50 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和对比

论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4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55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 56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59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60 浅析英语委婉语功能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两个女主人公的道德沦丧的探析 63 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

A Study on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65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探析中西方人文差异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67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68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71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 74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 76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79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 80 中英文法律谚语比较及互译技巧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8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83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6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87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An Analysis of Symbolic Metaphor in To the Lighthouse 89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 90 中美文化环境对旅游价值观的影响 91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 92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 93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94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honetics in JEFC Teaching 96 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中的婚姻观 97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 98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

根据空缺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翻译数字 100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01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02 英汉招呼语对比与应用研究

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04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05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 106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从现实主义分析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成因 108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 109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 110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111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成长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 113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115 《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 116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爱伦坡的分析方法在“厄舍屋的倒塌”中的应用 118 从语用角度探讨汉译英公示语 119 初中英语说写技能综合教学研究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121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22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123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

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语言特色 126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27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木马赢家》中父亲的缺席

从《红楼梦》及其译本看中英非赞同表达的异同 130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131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133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分析公共标识翻译

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对比与分析 135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136 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翻译技巧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138 哥特小说中的反天主教分析:《隐士》个案研究 139 Redefinition of Heroism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140 法律英语的特点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142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 143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44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 1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6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47 浅析英文商务信函的写作格式与文体风格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 149 广告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呼啸山庄》和它的四个版本电影的比较研究 151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

152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 153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154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55 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 156 论后现代写作技巧在白雪公主中的运用

157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58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美国梦的幻灭

159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160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 161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

162 美国新闻报道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解读 163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开题报告+论)164 《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 165 成功智力理论对英语素质教育的启示 166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 167 职场女性的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 168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169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

170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171 超市价格策略的比较

172 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

173 论《呼啸山庄》中女性悲剧的根源

174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175 试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76 美国电影中的中华文化运用得与失的研究 177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78 莎士比亚电影和爱情阻力: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179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方法 180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181 创世神话与民族特性—《旧约》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182 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 183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184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185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186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187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 188 英汉颜色词在文化背景下的不对应性 189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对译

190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 191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192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193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194 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

195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以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196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Romance Movies 197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 198 非言语交际文化

199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

200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月桂树——希腊神话中的花草树木

顽皮的小爱神厄洛斯(罗马名丘比特)由于遭到阿波罗的嘲笑,决心向阿波罗展示一下自己的弓箭的威力。他在空中飞来飞去,笑嘻嘻地取出一支铅头小箭向珀涅俄斯河的仙女达芙妮(Daphne)射去;然后,他又取出一支金箭,射中了阿波罗。铅箭令人厌恶爱情,金箭却能使人燃起爱火。阿波罗热烈地爱上了达佛妮,而与此同时,达芙妮却以爱情为耻,并请求父亲河神珀涅俄斯答应她以处女终身。

阿波罗望见达芙妮,立即向她飞奔过去,而达芙妮却惊慌地逃开。太阳神一边追逐,一边喃喃地向她倾诉着自己的爱慕之情,但这只能让达佛妮更加恐惧。就这样,一个追,一个逃,越过了许多山川和田野。渐渐地,达佛妮没有力气了,她觉得自己透不过气来——阿波罗的脚步声就在耳畔,她甚至可以感觉到他的呼吸。达佛妮绝望地向父亲求助:“请帮助我,父亲!大地啊,裂开了吞我进去吧!”话音刚落,她就开始变得僵硬:身体成为树干,金发伸展成为树叶,双臂变成树枝,能奔善跑的双足如今生出了根须,她的头遮蔽在浓荫之中,遗存的只有她的美与洁净。

达佛妮虽然成了树,阿波罗仍然很喜欢她,他拥抱着树干,树叶沙沙地颤抖着。“你将成为我的树,”他说,“你将终年长青,成为胜利者的荣冠。”从此,阿波罗将月桂树尊为他的圣树,他的发上,琴上和箭袋上总是饰以桂树的枝叶。古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皮拉莫斯和笛丝贝

从前深红色的桑葚本是雪白的,变色的经过很特别,也很悲惨,起因是一对年轻恋人的死亡. 皮拉莫斯和笛丝贝,一个是东方的最美的少年,一个是东方最美的少女,住在塞米拉米丝女王的城市巴比伦,两家比邻而居,共邻一到墙,他们并肩长大,自然相亲相爱.可是双方家长不准他们结婚.爱的火焰是禁不了的,阻力愈大烧得愈旺,而且爱情永远找得到出路,两颗燃烧的心不可能永远分隔.

两家共用的墙有个小裂缝,以前没有人发觉,可是情人没有看不见的事.两个年轻人发现了,就隔着小洞说悄悄话,挡在他们中间的墙壁反而成为沟通的媒介.他们说:”如果不是你挡着,我们可以接触、相吻,不过你至少让我们谈谈话,使情话传入爱人的耳朵,我们不敢忘恩负义.”他们就这样交谈,晚上分手前各在墙上一吻,可惜传不到对方的唇边.每天早晨曙光驱走了星辰,太阳晒干了草地上的白霜,他们总会留到缝隙边站着,时而说炙热的情话,时而悲叹命苦,但永远是柔声细语的.有一天他们实在忍不住了,决定当晚溜出城外,到空旷的乡间,无拘无束在一起.他们约好在一个很名的地方----尼纳斯蓦地的一棵树下相会.那是一棵高高的桑树,长满了雪白的桑葚果,附近有青溪潺潺流动.他们很喜欢着办法,巴不得白天快点过去.

最后太阳沉入大海里,黑夜降临了.笛丝贝摸黑溜出门,悄悄走到墓地,皮拉莫斯还没有来,她静静的等着,爱情使她勇气十足.突然间,她在月光下看见一头母狮子,刚杀过生,下巴血淋淋的,正要到溪边来喝水,它在不远处,笛丝贝及时逃命,但奔逃间不斗篷弄丢了,母狮子回巢途中撞见了斗篷,用嘴叼起来扯得破破烂烂,这才消失在林中.几分钟后,皮拉莫斯露面,正好看见这一幕:沾血的破斗篷摆在他面前,土中的兽迹清晰可见.结论只有一个:他以为一切都明明白白,笛丝贝死了.他让娇弱的情人独自来到危险的地方,却没有先来保护她.他说:”是我害死你的.”他由泥土中捡起斗篷一吻再吻,然后拿到桑树下,他说:”现在你也饮我的血吧.”他拔出剑来,刺入身体,鲜血溅到到桑葚,把它们染成了深红.笛丝贝虽然怕狮子,却更怕失信于情郎,他又大胆走回了约会的地点---果实白花花的桑

树下,结果找不着.那边有棵树,枝上长的不是白果实.她瞪眼一瞧,树下有东西在蠕动,她吓了一跳,隔着阴影偷看,这才看出是什么.原来是皮拉莫斯倒在血泊里奄奄一息,她跑过去,伸手搂住他,吻他冰冷的嘴唇,求他看看她,跟他讲话.她嚷到:”是我,你最亲爱的笛丝贝.”他听见了她的名字,张开眼睛看一眼,就闭眼死去了.

她看到他手中滑落的佩剑和沾满了鲜血的破斗篷,一切都明白了.她说:”你爱我,才会自杀,我也有勇气,我也能爱.只有死亡能拆散我们,现在它没有那个能力了.”她沾着爱人鲜血的佩剑刺进了自己心窝.

最后众神和小情人的父母动了恻隐之心.深红色的桑葚是这对恋人的永恒纪念,两个死也不肯分开的人骨灰在同一个罐子里.

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非常漂亮,同时也是个很厉害的弓箭手,掌管着狩猎,身边常伴着她心爱的弓箭和猎犬。每天她驾着银色的马车在夜空中奔驰,代表了夜间的一起——寒冷、寂寞、以及亡灵的道路。她还是未婚少女的守护神——她自己也是终身未婚,这里面还有个悲伤的故事。

海王波赛冬有个儿子,名叫 奥列翁(Orion),他非常喜欢射箭,是个很好的猎手,还喜欢在海面上狂奔。月亮女神很喜欢奥列翁,他们相识了,并且彼此相爱,经常一起在丛林中狩猎,在海面上狂奔。女神的哥哥阿波罗很讨厌奥列翁,也不喜欢她妹妹与奥列翁的这段感情,于是决意要除掉奥列翁。某天,奥列翁正在海面上飞奔的时候,阿波罗用金色的光罩住奥列翁把他隐藏起来,使任何人都看不出奥列翁的本来面目,然后就去怂恿喜欢射箭的妹妹月亮女神把远处的金色物体当作靶子。月亮女神当然不知道这是哥哥的阴谋,射出一支箭,正中奥列翁的头部。后来她知道了自己射死的是心上人奥列翁,于是陷入绝望之中,日夜哭泣。为了永远珍藏对奥列翁的爱情,她请求宙斯把奥列翁升到天上,希望自己乘坐银马车在天空奔跑中随时可以看到。宙斯接受了她的请求,把奥列翁变为天上的星座——猎户座。女神发誓,终身不嫁,她要永远在夜空中陪伴着奥列翁。

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非常喜欢橡树,狩猎时一直带着她的橡树木杖。人们又把她奉为橡树女神。在古希腊,人们祭祀月亮女神的时候,就要点燃橡木火把,后来变成供奉甜饼并点燃蜡烛,最后演变成为了庆祝孩子生日的方式——晚上在蛋糕上插蜡烛,吹灭并许愿,月亮女神会保佑愿望能够实现。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用这种方式庆祝生日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是高考中的高频高考点,重点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作用和影响。同时多注意教材中的隐形知识,如占卜、王权神化、分封示意图、礼乐制度等。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需重点关注。主要考点有秦统一、制度创新、分封制到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关注点有汉至元朝的地方制度、中央官制、选官用官制度。同时加强对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行省制度、内外朝制、三省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察举制、科举制等概念的理解。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考查方向是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如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厂卫特务机构、南书房、军机处等。本课还需从整体上把握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以及其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希腊神话(希腊语:)即口头或文字上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今日所知的希腊神话或传说大多来源于古希腊文学,包括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奥维德的《变形记》等经典作品,以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神话谈到诸神与世界的起源、诸神争夺最高地位及最后由宙斯胜利的斗争、诸神的爱情与争吵、神的冒险与力量对凡世的影响,包括与暴风或季节等自然现象和崇拜地点与仪式的关系。希腊神话和传说中最有名的故事有特洛伊战争、奥德修斯的游历、伊阿宋()寻找金羊毛、海格力斯()的功绩、忒修斯()的冒险和俄狄浦斯()的悲剧。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宙斯众神之主,赫拉天后,波塞冬海神,哈得斯冥王,雅典娜智慧女神,阿波罗太阳神,阿尔忒弥斯助产、狩猎与月亮女神,阿佛洛狄忒美与爱女神,阿瑞斯战神,赫菲斯托斯火与工匠之神,赫尔墨斯诸神的传令官,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好天神,赫拉克勒斯------著名的大力神,德墨忒尔农事和丰产女神,狄俄尼索斯酒神(经炉灶女神赫斯提让位)。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体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牧神和山林之神潘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的儿子,他的相貌非常奇特,有着山羊角及胡子,上半身是人,而下半身却没有脚,而是羊蹄子。尽管如此,他却是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家。

潘爱上了女神希林克丝,但她却因为嫌恶潘的外貌而躲避着他;希林克丝将自己化身成为一束芦荻,而潘却用这芦荻做成了一支笛子。随著潘所经过的山林原野,处处均散播着优美的笛声;众神们也常被她的音乐所吸引,围绕在旁边聆听。 由于潘能带给众神欢乐,所以他常受被邀请到宴会中助兴。

有一次他应邀参加并为众神们吹奏时,因为特别的卖力,使得美妙的笛声在天地间回荡不已;没想到这笛声却惊动了大怪物提风。提风横冲直撞的闯入宴会,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众神们纷纷走避;潘恩在慌忙也化作鱼跳入尼罗河中,不料因为太过紧张的关系,只有下半身变成鱼尾,而上身仍旧还是只山羊的模样。最后这一形象也就被升上天空成为摩羯座。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希腊神话与英语词汇 来源:

一 源于希腊神仙名讳的英语单词

1、Flora: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花神。她嫁给了西风之神Zephyr,丈夫送给她一座满是奇花异草的园子。春天时,Flora和丈夫Zephyr手挽 手在园子里漫步,他们一路走过的地方百花齐放。Flora在现代英语里指代“植物”。衍生词:flower,flour,flourish,floral,florist。

2、Muses(缪斯):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的诸神。共九位,分别是历史、抒情诗、喜剧(牧歌、田园诗)、悲剧、歌舞、爱情诗、颂歌、天文、史诗。Muses的艺术衍生出单词music,Muses收藏艺术品的地方就是museum。艺术带来的快乐便是amuse,amusement。

3、Pan(潘):牧神和森林之神,受打扰时会大声吼叫。衍生词panic(惊慌,恐慌)。

4、Titan(泰坦):曾统治世界的巨人族的一员。Titan在现代英语里指代高大强壮的人,重要人物。衍生词titanic意指巨大的,极大的。“泰 坦尼克号”即以此命名。

5、Zephyrus(泽费罗斯):西风之神。衍生词zephyr(西风,和风,微风)。

6、Atlas:希腊神话中Titans(泰坦)巨神之一,因背叛Zeus(宙斯)被罚在世界的西边尽头以双肩扛天。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Atlas擎天 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atlas从此有了地图、地图集、身负重担的人的含义。其他衍生词:Atlantic。

7、Ceres:庄稼保护神。古罗马遭受大旱,教士们求助女巫占卜,占卜的结果是要立一位新的女神Ceres,向她供奉,这样她就会给大地带来雨水。此 后,Ceres就变成了庄稼的保护神。cereal从拉丁语变化而来,意即“of Ceres”属于谷物女神的。衍生词:cereals(谷类,早餐麦片)。

8、Cronos:宙斯的父亲。害怕子女反抗自己,曾吞食自己的后代。就像无情的时间,吞噬一切。因此字根“chron”意指“time”。衍生 词:chronic(耗费时间的,慢性的):chronology(年代学,年表)。

9、Eros(厄洛斯):爱神。是一位生有双翼的美少年,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Cupid(丘比特)。不管是Eros还是Cupid,成天无所事事,在天上飞来飞去练习射箭,搞得大家人心 惶惶。所以他们衍生出的单词都含贬义:erotic色情的:cupidity贪心,贪婪。

10、Hygeia:希腊健康女神,其形象为年轻女子,身着白色长衣(白大褂),头戴祭司冠,用饭碗喂着一条蛇。衍生词:hy-giene。

11、Morpheus:希腊神话中的梦神。梦神是睡神Hypnos的儿子,掌管人们的梦境。衍生词:morphine(吗啡),marijuana(大麻),两者都是opium(鸦片)的提取物。morphine有麻醉镇定的作用。

二 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习语

1、Pandora’s box(潘朵拉的盒子):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为人类盗来了天火,激怒了宙斯(Zeus)。Zeus决定惩罚人类,于是他命令火神造出一个美貌的女人 Pandora,让她去勾引Prometheus的弟弟埃比米修斯(Epimetheus)。结果Epimetheus上当,接近了 Pandora,Pandora于是就将手中的盒子打开,放出了里面的罪恶、灾难、疾病、不幸,只留下了“希望”在盒子里。于是Pandora’s box就成了“灾难的根源”的代名词。

2、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3]:Damocles是叙拉古王朝的一位大臣,非常羡慕帝王的荣华富贵。一天,国王让他坐在王位上,在 Damocles的头上用一根头发悬一把利剑,告诉他王权的危险就象那把剑一样,随时可能降临。因此the sword of Damocles就成了“富贵中隐藏的危险”的同义语,也可以指形势危急,千钧一发。

3、Damon and Pythias[3] :Damon和Pythias是好朋友。Pythias出事被判了死刑,为了使他能够回家探视亲人,Damo留在牢中作人质,如果Pythias不按时返 回,就处死Damon。当期限满,临处刑之际,Pythias及时赶回。国王深受感动,将二人全部释放,因此,Damon and Pythias意思就是“生死之交”。

4、Penelop’s web:源自史诗《奥德赛》(Odyssey)[4]。泊涅罗珀(Penelop)是奥底修斯(Odysseus)的妻子,以忠贞而著称。特洛伊战争持续 了十年,Odysseus在返家的途中又耽搁了十年。在这漫长的二十年中,许多王公贵族向Penelop求婚,她都托辞说必须等织完布后才能予以考虑,一 到晚上,她又将白天织好的布再拆开。因此Penelop’s web就成了一项永远也完不成的工作。

5、apple of discord[5]:意思是“不和的根源、发生纠纷的事端”。佩琉斯和忒提斯举行婚礼时忘记了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Eris)。这位女神大为恼火,留下 一个刻有“献给最美者”的金苹果,引起了雅典娜、赫拉和阿芙罗狄忒的纷争。此事导致漫长的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

6、Judgment of Paris[5]:意思是“不爱江山爱美人”。Eri不请自来到众神的聚会,离开时留下金苹果。三位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不分高下,决定让Zeus决定,宙 斯无法在自己的妻子、智慧女神和爱与美的女神之间抉择。为难之际,Zeu拨开云雾向人间看去,看到了Troy的二王子Paris正在牧羊于是将决定权交给 了Paris。三个女神分别以“最大的疆土”,“最智慧的头脑”和“最美丽的女人”作为诱惑,而最终Paris放弃了江山选择了Venus,获得了最美丽 的女人海伦。

7、Helen of Troy:由于是Helen导致特洛伊城的沦陷,“Helen of Troy”就成了“红颜祸水,倾国尤物”的代名词。

8、The Trojan horse[4]:意思是“用以使敌方或对手上当误以为于自己有益的破坏性的事物或人”。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为了攻打特洛伊城,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其中藏有希腊士兵。他们故意装出弃木马逃走的样子,特洛伊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请进城。半夜,士兵们从木马内爬出,将城中的人杀死。特洛伊城陷落。The Trojan Horse经过不断引用已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the hidden danger(暗藏的危险); the covert

wreckers(内奸):to engage in underhandactivities等意义。

9、Stables of Augeas(奥革阿斯的牛圈):意思是“最肮脏的地方:积累成堆难以解决的问题”。厄利斯国王奥革阿斯有牛数千头,牛圈三十年未扫。赫剌克勒斯(Heracles)用一天时间将其打扫干净。

10、Achilles’heel:希腊勇士,人与神的结晶。出生之后被母亲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除了足跟之外,全身刀枪不入。最终在特洛伊战争中死于 Paris箭下。Achilles’heel意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指唯一致命弱点、缺点。

11、Swan song[3]:字面译做“天鹅之歌”,源于希腊成语Kykneion asma。在古希腊神话中,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故常用来比喻文艺。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颈长鸣,高歌一曲,其歌声哀婉动听,感人肺腑。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现代英语中这个习语比喻某诗人、作家、作曲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Aisopos)的寓言故事中,就有“天鹅临死才唱歌”的说法。在英国,乔叟、莎士比亚等伟大诗人、剧作家,都使 用过这个成语典故。如:莎翁的著名悲剧《奥赛罗》(Othello)中塑造的爱米莉娅形象,她在生死关头站出来揭穿其丈夫的罪行。她临死时把自己比做天 鹅,一生只唱最后一次歌[6]。

12、Under the rose:直译“在玫瑰花底下”。源自古罗马神话故事。爱神丘比特(Cupid)是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红杏出墙和战神玛斯(Mars)所生的儿 子。为了维护其母的声誉,丘比特给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ar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请他守口如瓶,不要把维纳斯的风流韵事传播出去。哈伯克 拉底接受了玫瑰花就缄默不语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沉默之神”。由于这个神话传说,古罗马人把玫瑰花当作沉默或严守秘密的象征,并在日常生活中相尚成风。人 们去串门做客,当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方画有玫瑰,客人就了解在这桌上所谈的一切均不应外传。Under the rose于是有了“秘密地,私下地,暗中”的意义。

♥️ 西方古希腊思想总结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水是最好的----出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

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爱情哲学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出自“阿基米德”的希腊哲学名言

所谓的美德其实就是知识-----出自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

“一切皆 流,万物常住”、“一个人从来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6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