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模板14篇)

发布时间:2023-07-25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模板14篇)。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题目: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第三十九节课时间

教学内容:

strong>教材x页示例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两位数减法 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体验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具、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棒

教学过程: >

1. 审核准备:

;17-9=  78-8= 45-30= 97 -7=

算完后,让同学们自己说说算法,重点是15-8和17-9怎么算。

二、新类的引入:

我们已经计算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公式,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差还有整个十位数的退位减法,你知道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怎么计算吗?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3、新班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减法公式。

1)展示第67页示例1中的挂图

在学习示例1中,我们学会了解决“有35元,按单价买一个商品加上帝的玩具。大象玩具,还剩多少?还有“我有20块钱,还剩多少钱买个娃娃”,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中的两个孩子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做方程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放棍子:如果减不足够怎么办?让我们先用棍子摆动。

学生分组设置木棍,并让他们在玩耍时讨论如何设置木棍。

(2)引导学生交流摆放木棍的方法:谁能告诉我们你们小组摆放木棍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你从刚才放棍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算法:你有其他算法吗?

2.看小简笔画,说出逻辑。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讲道理,多点名。

4. 巩固练习:

1.  检查你。课件给出口算题,学生做口算。

2. 小猴子摘桃子。

3.  填完第68页,做(重点让学生说说一位数不够减少怎么办?)

4 ,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 12 的第 1 题和第 5 题。

V.课堂总结:

请回想一下,我们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班级?如何计算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方法?您过去使用什么知识进行计算?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并会口算。

2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进一步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经历几十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仔细、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纸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设小强有46张画片,送给小红4张,还剩多少张画片?(出示情境图)

师:认真看,你想说什么?创设问题情境,观察图画使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难。

1.自己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

2.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

3.全班交流,反馈,向大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1.先想一想,在自己的本上试着列一列。

2.同桌间互相交流,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

怎样列式解答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①4个+和6个-减去4个-

②46-4=42

406

2

师:如果用竖式计算的话,怎样列式计算呢?

师:谁到前面给大家列一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归纳出:笔算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在学生摆一摆、议一议中从直观到抽象,

学生更好的经历了几十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学生在大量的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归纳算理。

学生畅所欲言;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算出得数。

找3名学生到前面去板演,其它同学在本上做

学生先说出意图,再列式计算。试一试:

出示:78-5=

69-7=

师:它们的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练一练:

1题

教师巡视:

是不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题:

采用游戏车的形式让学生口算。

3题

设计一个小蜜蜂找家的活动,看谁能够准确回到

4题:

出示情境图:

师:认真看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

灵活多样的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经历。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有幸和大家一起成为第一轮新教材的实施者,通过第一册的教学,大家对新教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心里也有了底。第二册的教材已经开始使用,相信各位老师对教材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我就对其中的第二单元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不妥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指正。

一、教材内容

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课本的P10--P26,内容是: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具体情景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课时安排

十几减9

3课时

十几减几

4课时

用数学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4块,共有12课时:1、十几减9(情境引入图和例1);2、十几减几(例2);3、用数学(例3);4、整理和复习。每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后面都安排有相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其中第一块第二块都是口算的内容。

通过这两块的教学,要求达到以下口算目标:

单元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7%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大部分老师都知道,这个目标只是学生口算能力的最低目标,从口算达标测试来看,合格是5分钟做80道题,也就是每分钟16题;而达到优秀则是5分钟做完120题,也就是每分钟至少24题。同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又是其它减法算法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这块内容的计算能力,打好口算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可以通过分阶段进行练习,达到要求。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把口算训练分散到每一节课,分散到每一课的每个教学时段,如:刚上课时,许多学生的主意力仍未集中,可以安排2分钟的口算练习既收拢学生的心又达到强化口算的目的;课中学生疲劳时,可以用各种形式的方法进行听算训练,其实口算学生都会,在课中安排这样的活动,既消除疲劳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在快下课时又可以安排几分钟。这样持之以恒达到的效果绝对要比集中突击训练的好。

这块教学内容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即算法多样化。我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对算法进行优化是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难点。

四、备课时想到的三个注意点

1、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2、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数学教学中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出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数学知识、问题在动态的教学中生成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在教学的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内容探讨

1、第一块十几减9这块内容划分为3课时。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64页

教学目标:学习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学生喜欢的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

活动二

1、你能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让生板书竖式。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活动三

巩固练习62页~64页

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其它问题,先放问题口袋里,等练习时再解答)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摆小棒,用计数器算,

用竖式算。

学生解答练习题后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能找到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板书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余方问题口袋里。

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再讨论交流中,能探索出多种算法,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并能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进一步巩固练习

能用自己的话学到的知识。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引入。

出示数字娃娃3、0、4、8。

谈话:小朋友们,这里有四个数字娃娃,你能用其中的三个数字娃娃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吗?比一比,看谁写的多。

学生试写,并组织交流。

2.激疑。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如:

48-338-484-3

30-834-843-8

提问:你能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3.揭题。

谈话: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我们已经学过?像30-8、34-8、43-8这样的算式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通过两组算式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准了起点,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1.教学30-8。

启发:我们先来看30-8这道算式,你会计算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学生试算后,同桌交流。

组织反馈:

(1)指名演示摆法,边用小棒摆一摆,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先摆3捆,再拿出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剩下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2根。)

(2)指名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过程,边拨算珠边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口述算理,形象地展现退一作十的过程,初步建构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34-8。

谈话:我们再来看一道题。(指34-8)34-8的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你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计算的?能把你的算法介绍给大家吗?(指名交流算法,教师逐一板书学生的计算过程。)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4根合起来是26根。(板书:34-10=24,10-8=2,24+2=26)

(2)拆开1捆小棒和4根合在一起,是14根,先算14减8得6,再算20加6得26。(板书:14-8=6,20+6=26)

(3)先算34减4得30,再算30减4得26。(板书:34-4=30,30-4=26)

(4)先算34减10得24,再算24加2得26。(板书:34-10=24,24+2=26)

提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引导: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34-8的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能说一说你喜欢的方法的计算过程吗?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第二种算法。

小结:(略。)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告诉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化的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34-8的结果,以促进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应用拓展

1.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练习,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对于24-9的计算,可以先算10-9=1,再算14+1=15;也可以先算14-9=5,再算10+5=15。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练习,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从每组题中发现了什么,着重使学生体会算每组后三题,实际上都可以先算每组的第一题。

2.对比练习。

按要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不退位减法:6□-435-□

(2)退位减法:6□-435-□

3.应用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题目中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列式、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4.开放练习。

想一想,()里能填几?

45-()=3□

提问:括号里可以怎样填?为什么?

再问:括号里最大可以填几?最小呢?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重点设计具有基础性、对比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认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总说明]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不能无视或低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心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探索30-8与34-8的退位减法之前,让学生用数字娃娃写算式并进行比较,既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认知基础,又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在新知教学结束之后,又通过对比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关注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教师对待这些不同的生命个体,应该做的是:(1)尊重。就计算方法的教学而言允许各种计算方法的存在,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2)鼓励。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发展求异思维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引导。在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和接受最基本的方法,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地防止无价值的或思维含量低的方法的简单重复。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数学学习最主要和最持久的动力来自于数学问题本身。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通过挑战性的问题导入、形象化的直观操作、多样化的方法展示、应用性的问题解决等环节,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详细介绍: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42-2079-6

85-4067-31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99-8=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65-3=62例265-23=42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1. Structures Review: What’s this ? It’s a dog.

2. Vocabulary New: a mouse, a net, a nest Review: a cat, a dog, a fish, a bird, a rabbit, a monkey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熟悉询问某物是什么及回答的句型。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一些动物名词。

3.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复习询问数量及回答的句型。

教学重点:

询问某物是什么及回答的句型;一些动物名词。

教学难点:

1. 询问某物是什么及回答这一句型的正确使用。

2. 个别单词:what’s, this, it’s, lion 的正确发音。

教具准备:

1. 复印本单元的词汇复习卡片,贴到薄纸板上并剪下。

2. 单词卡片:cat, dog, bird, fish, rabbit。

3. 彩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

一、 Warm-up

1. 全班学生一起唱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

2. 举起单词卡片rabbit并模仿兔子的动物。

3. 重复以上步骤复习单词dog, fish, cat, bird.

4. 让单个学生说出动物名称,全班学生听并模仿动作。

二、 Let’s say

学生用书第6页

1. 让学生打开书,看书中老鼠的图片。指着老鼠的图说:“This is a mouse.”

2. 放录音,指单词的图片。

3. 再放一遍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指图片。

4. 再放一遍录音,学生听录音,跟读单词a mouse.

5. 重复以上步骤学习单词monkey, net, nest。

三、 Match and draw

学生用书第7页

1. 举起bird单词卡片。用汉语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鸟住在什么地方。

2. 用同样步骤,询问狮、虎、鱼、兔、老鼠和熊猫的住处。

3. 对学生说:“Open your books.”让学生看本页上半部的7幅动物简笔 画。

4. 举起书,指着每一幅动物简笔画,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

5. 让学生看7幅动物住所的图片,并告诉学生由他们来决定每个动物住 在哪里。

6. 让学生将动物的简笔画画在相应的位置。

7. 检查练习,让学生将自己画的画给大家看。

8. 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给动物的住所上色。

四、 Homework

让每个学生回家做一个最喜欢的动物的面具。

课后小记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

2、难点:

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

3、关键:

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2)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要求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课时:8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第七周星期五第三节20xx--.04--0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8+6=4+6=25+10=80+(3+9)=

4+9=20+14=13+20=23+(4+6)=

2+8=5+8=17+30=(7+5)+26=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提问: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老师板书: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24+6=

蓝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6+9=

两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张?24+9=

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24+6+9=

这4道算式题你会算哪一道?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6+9=15)

2.计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上棒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

(3)学生汇报摆小棒的过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4+6=30。

(4)谁能说一说24+6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老师板书:24+6=30

204

同桌同学互相说说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说。

3.计算24+9

(1)24+9得多少呢?也请小朋友摆摆小棒来想一想。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

(2)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想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二)(三)

24+9=3324+9=3324+9=33

63204231

(三)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24+9的?(同桌互说)

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8+42=5+39=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书上填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2和5+39的?

4.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体交流,对于25+8这道题学生会不同的圈法,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通过圈把25+8转化成几加几?

2.想想做做2。

1)先计算,再交流比较,看看每一组的后三道题与第一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3。

2)出示第3题图,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图书馆借出48本书,还剩8本,求图书馆原有图书多少本?)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能计算的?最后作集体口答。

4.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题图,仔细看图并提问:说说图中各种物品的价钱?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题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别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样计算的?

3)最后指导学生用三句话回答三个问题。

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该怎样计算?

三.作业布置。

1.《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想想24+6+9怎样算?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13-9= 17-8= 32-5=

15一7= 14-6= 40一3=

1.教学例3.

(l)出示例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 42减 28等于 14.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3页例3,填上得数.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教学例4.

(1)出示例4,让学生列出竖式.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例4,填空.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见减几?然后计算.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 10再减.

先让学生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然后再把错的改正过来.

提醒学生注意:

(l)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是十几减几,要细心算对.

(2)从十位上退1后,不要忘记在十位上减去1.

1.54-27= 66-49= 35-18=

43-37= 72-9=  87-38=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在本册加和减(一)中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基础上学习的。退位减的方法又是以后学习两位数乃至多位数减法的基础。

例题采用摆画片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减法计算题。

例题分成两段,先教学整十数减一位数,着重解决退位的方法,再教学需要退位的非整十两位数减一位数。教材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运用学具帮助思考,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思路,提倡算法多样化。

试一试能帮助学生消化退位减的算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退位方法,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计算机显示例题画面)引入:有三位小朋友做了些画片,他们分别有多少张画片?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0-8、33-8、33-30。

2.设疑、揭题。

谈话:在这三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30-8、33-8是几位数减几位数?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1)30-8等于多少?想想看,怎样算?

(2)同桌交流探讨算法。

(3)学生汇报不同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①摆小棒;②用学过的算法算。

2.建立表象,初步感知。

(1)小组学生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指名演示摆法:先摆3捆,再拿出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所剩下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2根。

3.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试着叙述30-8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2)计算机直观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跟着配音一起完整地说说这题的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探究33-8的计算方法。

(1)各小组讨论交流33-8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33-8等于多少。

(3)学生交流多种操作方法,并一一展示。

(4)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5)小组讨论汇报各种方法,教师板书。

(6)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一说33-8的计算过程。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50-6=□46-9=□

(2)各组学生试做。

(3)叙述计算过程,在小组里交流。

(4)集体订正。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独立计算,小组校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练习。

(2)比一比每组的第1小题和其他三小题有什么联系。

(3)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创设情境1:今天小明的妈妈过生日,小明要折34个纸鹤送给妈妈,现在已经折好几个?还要折几个?(投影演示情境)

要求还要折几个?怎样列式?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

(2)情境2:小明把礼物送给妈妈后,又去问爷爷今年多大了,爷爷说:我今年66岁。爷爷比小明大几岁?(投影演示情境)

要求爷爷比小明大几岁?怎样列式?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

(3)开放题:爷爷今年66岁,再过4年就70岁了,4年后,爷爷比小明大几岁?

(4)思想教育:妈妈、爷爷都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尊敬他们。在他们过生日时,小朋友可要献上一份爱心。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与以往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什么不同?(把课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我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喜爱做画片的心理特点,课伊始,创设三个小朋友做画片的情境。先弄清分别做多少张,再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两个不同的减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组合作,求异探索。

本课教学中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新课部分,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中,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在教学关键处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让学生体验退位减的思考方法和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像、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1.口算.

师: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0+(7-2)=   70-40+5=

3.回答问题:结合36+2和36+20说一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怎样计算?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现在老师把36+2和36+20改变成36-2和36-20(边说边板书:36-2 36-20),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吗?知道计算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题怎样计算.

师:首先学习36-2,这道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36根小棒,去掉2根.(学生动手操作)看看还剩多少根?同桌的同学一边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从36根小棒中去掉2根,先从6根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整捆的没有变还是30根,把30根和4根合起来是34根)

师:结合操作过程,我们看36-2应该先算6减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4得34.

57-4=  38-5=  96-1=

25-3=  77-2=  49-7=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36-20,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2)想:为什么从3捆里去掉2捆?(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先从整捆的小棒中去掉2捆也就是20根,还剩16根)

(3)算: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算10加6得16)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69-40=  38-10=  96-60=

42-30=  66-40=  81-50=

4.引导学生对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们讨论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四人一组,下面开始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减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5.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大家看个位上的数相减,都够减吗?这叫做不退位减法.以后还要学习退位减法.

师:计算时,要弄清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减后,还要和整十数相加?两位数减整十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减后,还要和个位数相加?(教师用手指着相应的例题,讲慢些,注意语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1.看图列式计算.

2.口算.

57-6  88-4  49-7  38-20  95-60  65-30

3.对比练习.

4.游戏--送信.

在黑板上挂3个信箱,分别写着编号:25,42,50.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口算卡片.游戏开始,教师宣布:“请同学们往25号信箱里送信.”学生根据手中卡片上题目的得数(如果得25)就把卡片送到25号信箱里,都送了再检验送得是否正确,送错的及时纠正.

(1)4□-1=________  (2)□6-20=________

本节课复习准备设计的3道题,为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做了必要的铺垫.通过把36+2和36+20改变成36-2和36-20,利用知识的迁移,自然、简捷地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采取边学边练的教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摆、想、算、比等具体形象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两种题在算法上的相同与不同,明确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的道理,很快掌握了口算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注意了紧扣新知识点适时地归纳小结,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思维逐渐条理化,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练习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尤其是发散思维练习,使学生灵活掌握新知识.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教学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实物玩具、卡片,投影等。

教学设计

复习准备

(出示口算卡片)

11-5=36-4=29-3=

16-8=12-4=13-6=

[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实物玩具,并贴好商品价格。)

洋娃娃(45元)玩具小熊(6元)恐龙模型(5元)

绒毛小兔(3元)电动狗(24元)玩具汽车(36元)

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要是有一些零花钱想买这样的玩具,你想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玩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

师:小明只有8元钱,他可以买些什么?

生1:可以买玩具小熊。

生2:可以买恐龙模型。

生3:可以买绒毛小兔。

生4:还可以买一个恐龙模型和一个绒毛小兔。

师:可他想买一辆单价是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

[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a.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29-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6-4、29-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b.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并说算法。

算法一: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10-8=2,26+2=28。

算法二: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三:8-6=2,30-2=28。

算法四:把36根小棒分成20根和16根,16-8=8,20+8=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6-8=28

教师:在计算时,有很多的算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的又对又快就可以了。(指题)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反馈

1.基本练习:(出示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46-9=57-8=40-5=

2.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玩具,小明只有8元钱,如果想买一个价钱是45元的娃娃,还要攒多少元呢?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游戏:摘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同学们到果园里摘苹果,树下放着三个筐,筐上分别写着73、56、48。同学们把带有算式的苹果,算出结果,然后摘下放到相应的筐里,每个小组里讨论出结果后派一名代表上前。

4.应用体验:借乒乓球。

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老师有一盆乒乓球,一共46个,同学们可以借球进行练习。每组同学共同商量各派一名代表,借几个,要算出剩几个?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教师板书算式。

如46-3=4343-6=37

37-5=3232-4=28

[练习设计,紧时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专家评析

本课教学设计,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36-8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 退位减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聪明屋)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聪明屋里去玩玩。在聪明屋里有很多聪明题,看看我们班上谁最聪明。看,四位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

长颈鹿 小狗 小乌龟 小猫

2+3 4+0 9-3 8-1

5+4 4+3 6-2 9-0

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就算算它带给你的题目吧!(请四位学生口答)

2、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小动物解答了难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聪明屋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 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名学生口头列式。5+2+1=

(2) 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较不同。(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4)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连加)

3、说算理。

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请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二)探究连减

1、说图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5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