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作文品味书香(热门十一篇)_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发布时间:2021-12-05说明作文品味书香(热门十一篇)。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一
消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的淡雅古典,时尚携着一股气势汹涌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挡。
品味时尚,我们就感觉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一种新事物的清新之气。君不见,当曼妙古典的长裙退出历史,简便轻捷的衣物随之成为时尚,这不仅仅反映了衣着的变迁,更象征着旧的充满着陈腐气息的结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其特有的时代精神,譬如,通过网络文学,我们感知着体会着网络在这个时代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时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时代的大门。品味时尚,就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因此,我们要以一种睿智的眼光,以一颗冷静的头脑,透过异彩纷呈的外表,直抵其本质。有的时尚,表面上时新事物的展现,而实际上时新瓶装旧酒,依旧充溢着一种迂腐之气,电脑算命,不可不谓之为时尚,然而,倘若盲目追求这种时尚,与盲目追求迷信又有何异?有的时尚,存雅亦有俗,交错杂陈,我们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流行歌曲而言,其中不乏精品,《东风破》以其优美古典的意境博得众人的喜爱,《北京欢迎你》则以一种舒缓自然的曲调传达了人们的友好与热情,然而一系列制作粗糙内容庸俗的歌曲充斥市场。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关于取舍的正确态度,切忌以一种拿来主义的心态去对待时尚,品味时尚。
时尚中流淌着人的智慧与气度,时尚,本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品味时尚的同时,也就在品味着人的审美观与追求,要带着一份思索,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细细体会。我们观赏法国博物馆的金字馆的金字塔入口,体会到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独特的审美视角;我们欣赏奥运会的缶阵,其实也就在品味设计者将古文明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匠心独运。所以,品味时尚,亦是品味人类的智慧。
品味时尚,要以一种批判的思维,睿智的眼光,敏感的心灵,去探索其中的真善美,去追溯人类思想的源头。
惟有如此,方可真正主宰时尚;方可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正风尚!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二
10月27日,我们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在这个班会中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好看的中外书籍。那么就让我粗粗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镜头一:励志篇
一号报到的是吴蔡啸组的《人生道路上的1000个好品质》,吴蔡啸和她的队友们详说细解,甚至还排了一个小短剧。经过他们的一番动员,原来忠实于己的我也有一些动摇了。相比之下我们的《雷锋的故事》就逊色多了,“这本书十分生动的描写了当时地主的可恶,雷锋的坚强……”。虽然我们的讲解不够生动,但依然感动了许多人。
镜头二:文学科普篇
文学科普性的实在太多了,我就介绍两本书吧!一本是《简· 爱》,另一本则是《进入侏罗纪》,这两本书有的虽然是漫画,但依然能告诉我们道理……《简·爱》主要介绍了简·爱自幼成为孤女,托付给一个冷酷无情的舅母,盖兹海德府的里德太太来照管。里德太太的丈夫是简·爱母亲的兄弟,临终前他嘱咐妻子亲切关照简,要像对待她自己的三个孩子一样。然而,里德太太是个忧郁、严厉的女人,她无视这一请求,简寄其篱下痛苦度日达十年之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更多的书中,去品味书中那浓浓的“香气”,去感受书中那扣人心弦的优美语句,让我们去了解书,去品味书吧!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三
【篇一:品味书香作文】
走进那静谧而又安详的雨季,我的心弦却从未被拨动。漫步在那僻静的小巷,心底也无一处波澜。怦然间,我仿佛嗅到了那熟悉的味道,甜甜的,迷人的,沁香的,我的脑海里也在翻寻着,这一令我流连的角色。啊!是书,是书香吧!内心一阵欢喜,热血也不禁沸腾起来。我沉醉其中,尽情地享受着这书中独有的墨香。
当我回过神来时,眼前一亮——这不是书店么?原来我不是在做梦啊!真的是书把我引领到了这样一个神圣的、载有灵魂的殿堂里。
我抛开了一切,飞一样地冲进书店。站在书架旁,来回寻找着,最终锁定了朱自清的散文集。翻开那藏有墨香的书页,我的心弦再次被拨动了,谱写了心中最美的乐章。
还记得,我是含着泪读完《背影》那篇文章的。我认为那不仅仅是作者在“写情”,而是在真正“抒情”。我读着读着,脑海中回想着父亲对我无私的爱,于是,我哭了。我想,作者也是噙着泪写此文的吧。他的泪水不仅打湿了纸张,也打湿了我的眼睛。在《背影》中,我读出了朱先生儿时对没有理解父亲爱子之情的追悔,但,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整天对父亲不予理睬,甚至还发脾气。可父爱如山,他一次次地包容着我。也正是《背影》,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让我对父亲深沉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它让我感受到了这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它虽没有墨,没有颜料,只有文字,却胜过用浓墨重彩在涂染。这不仅仅是画,更是实实在在的天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爱与美。
那天,我与书为伴,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是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相信,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一句句动人的话语和那一个个精湛的字眼,都会给予我无穷的力量,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让我不断地汲取那醉人的书香。
【篇二:品味书香作文】
书,是知识的沉淀,是智慧的积累。
设想一下,在温暖的午后,泡一杯浓茶,捧上一本爱不释手的书,坐在椅子上,细细品味着书中的一字一句。茶香,书香,飘散在屋里,顿时心中一阵明朗。
书中,或是蕴含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思念之情,或是描绘了“满园春*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好春景。在书里,我们能体会历史的文明,也能了解现代的文学。
在书里,我们能远离现在,逃避这个社会的压力和浮躁,享受书中每一份字句的宁静与自然。品味书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仿佛置身仙境,忘记了烦恼,在书的世界里徜徉。回到现实,仿佛心灵受过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安抚,让我继续轻松地面对生活。
每当我孤独无奈、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就会翻开一本书,那书中的每个字,都像是跳跃的音符,随着淡淡的书墨香飘出来。深吸一口气,那墨香便进入鼻腔。那时,我会觉得书香比二月的花还要好闻。在淡淡的书香中,我会慢慢反省自我,找回自我,重新开始生活。
书,像黑暗时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好人生的路;书,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书,像秋日的一阵清风,拂过我的脸颊,安慰我的心灵;书,像冬日的一片暖阳,温暖着我的心房;书,像暴雨中的一把伞,撑起我的未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让我们真正懂得了读书的意义。为了心灵的升华,为了教养的提高,我们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书,陪我走过了成长的路途;书香,伴我越过了泥泞。在生命的长河中,让我们品味书香,汲取智慧!
【篇三:品味书香作文】
阅读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能使冰冷的心灵倍感温暖;阅读是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能使孤寂的心灵倍感欣慰;阅读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能使濒临绝望的心灵充满生的希望。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绕过长桥,浅笑顾盼。“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袭长袍,残阳余晖,孑然一人!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详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
读书当如此,在深阅读中,永远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远都忘不了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传来的阵阵书香。唯有深阅读,才能带来心灵的涤荡。
从小时候第一次接触文字开始,书籍便与我如影随形。很小的时候,我读《唐诗三百首》,于是和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欣喜地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杜甫一起悲伤地感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或是听他温柔的低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读长短不一的散文,于是便记住了冰心那温柔的文字,记住了张晓风怀乡的作品。
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张睡椅,几束午后的阳光,安静地度过一个下午。我喜欢读书,喜欢书中忧郁的书香,喜欢书中轻快的旋侓,喜欢书如一把有灵性的钥匙,为我打开知识之门,让我在书海里畅快地遨游,同样喜欢书如一位老者一样,为我排忧解难,让我沐浴在阳光下,让我看清大千世界,让我自由地飞翔。
【篇四:品味书香作文】
清晨,天蒙蒙亮,校园里却早已是一派百花争艳的景象,真可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们手捧着书本,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面,心在充满书香的空气里得到感悟与升华。
六点十分,教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书声琅琅,那书声荡气回肠,余音绕梁。我翻开书本,扑鼻的书香,令人心旷神怡。那跃然于纸上的充满活力的文字,渐渐地把我引进了处处充满书香的知识殿堂。
在这充满书香的知识殿堂里,诸子百家争鸣,大显身手。他们宛如一朵朵竞相开放的奇花异草,有其独具一格的芳香。
这香呢,就好比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就好比“物外之味,久则可厌;书香之味,愈久愈深。”这书中的人物,情节,风景就好比茶水中的茶叶似的,有了它们的点缀,就组成了一杯好茶,散发着独一无二的书香。
当我品味诗仙李白这一“茶叶”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潇洒不羁的豪气,一种脱俗的茶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洋溢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当我品味民国奇女子张爱玲这一“茶叶”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文字的孤傲,一种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一种悲凉凄婉的茶香。这句“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的孤傲之句,道出了她怎样的一种满腹才情而又孤独的心灵!
响起的下课铃把我从处处书香的知识殿堂拽了回来,但我的心却依然沉醉在这书香中。该吃早饭了,我走在校园里,阳光缓缓流动,校园里鲜花绽放,百般妖娆。弥散在校园里的芬芳,是花香还是书香?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四
当我用“哇哇哇”的啼哭声来到父母身边的那一天起,我的影子就定格在他们脉脉蜜意和牢牢关注的双眼中。当我摔倒时,父母紧张的面收留;当我生病发高烧时,父母慌张无措地翻药箱的身影……一幕幕如片子般在我的脑海中。
爸爸是一名长途汽车司机,常年奔跑于祖国各地。爸爸很爱我,他的爱通过那长长的电话线源源不中断的传递给我。和爸爸通电话,是我一天中最快乐最幸福的事。爸爸不在身边,家里有良多“难事”需要我和妈妈“并肩做战”共同完成。记得有一次,灯泡坏了,功课非常多,妈妈的备用烛炬很快就用完了。可功课还剩一多半,急坏了我,妈妈叹了口吻,说:“唉,要是你爸爸在家就好了。”妈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我拿起电话,向千里以外的老爸求助。爸爸让我找到电源开关,关闭总闸,然后,把书桌移到灯泡下面,再把椅子放到书桌上。让妈妈扶发,我踩在椅子的上面,把坏灯炮先拧下来,在换上新灯泡。最后把电闸打开。爸爸在电话里像个司令,我按照爸爸的指挥一步一步地操纵,当灯泡亮起来的那一瞬间,我激动地抱着妈妈在地上转了好几圈。我对着电话大声喊:“老爸您太伟大了,我爱死您了!”固然幸福有良多种,我觉得我们家是最幸福,最和谐的一家。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五
您老是早早来到教室,给我们打开窗户迎接早上第一缕阳光;您老是拿着课本,陪着我们背书,大声的朗读着课文;她边走边看,不动声色把我们东大西歪的文具盒摆放整洁,轻轻的把我们没有顿好的衣角拉平,悄悄的,轻柔的,日日如斯,从不间中断,她就是教室里一道最柔美的风景。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徐徐习惯了看到您在讲台上忙碌的身影,黑板上干净漂亮的板书,还有讲课时神采飞扬的样子,就算是一些细微零星的动作,我们都记得很清楚,您时而拿着课本仰头朗诵,时而斜着眼睛对我们咪咪笑着,您的课永远是那么的生趣盎然,像一道锦绣的风景让我们始终留恋。
您很唠叨,但再多的话语也表述不完您的良苦专心;您很严肃,但我们的点滴却全铭记于心;您给我一个微笑,我们就浑身是气力,您的一个眼神我们就找到了方向,您给我们的每一句话就打开我们一扇扇窗,您放开双手,毫无保存,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真美呀!
糊口中,品味过良多美的味道。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润泽津润,使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六
糊口是什么?糊口似一缕阳光,使人暖和无比;糊口似一丝芬芳,沁人肺腑;糊口似一场暴雨,使人奋勇前进;糊口有时也似一位求知的学者,经由多次指点才能走出困境。
糊口中的点点滴滴,会积少成多,当你静下心时,会像放片子一搬,所有认识的画面在你的脑海闪过。糊口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多姿多味,回味无限。
对于糊口,每一天的感觉都不一样,今天,你会觉得糊口布满了但愿,明天,你又会觉得糊口变得无趣。这便是糊口。糊口本就是一本读不透也猜不透的古书。人一生下来,就要接受老天安排的一切,就要面对糊口,体验糊口,记实糊口。你对糊口的看法不同,体会也不同,观念,观念、立场天然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我们要乐观面对糊口,充实自己,让每一天都布满光辉,布满灿烂,布满但愿。这样,糊口才会使人流连忘返,醉人心扉,也会让你热血沸腾,到了晚年时,又会让你回味无限。
有人说过,糊口是需要经由多次的品味方能感触万千,回味无限。一滴水、一线阳光、一寸土地,润泽津润了万物,照亮了世界,哺育了有用的生命,这,便是糊口。它既普普通通,又可以那么的光辉灿烂。让我们细细品味糊口,品味里面的一切,充实我们自己!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七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我在四年级的时候看的,我花了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这长达528页的书读完。起初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看中了故事情节,而对于里面更加重要的哲学知识和写作手法却只是囫囵吞枣。当母亲问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时,我却只能沉默以对。因为确切来说,读完这本书我确实没学到什么,我只是记住了故事情节,那些什么文笔、知识我愣是样也没记住,样也没学到。
对于母亲问我的这一个问题我开始反思。在读那本书的一个月中,只注重故事情节的我,就像寓言里的那只小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花了大把的时间却没从中学到任何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读这本书我是失败的。这本书好比是棵养料充足的大树,树枝是这本书中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树上的鲜花就是这本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而我好比是位砍柴人。我的目标是把树枝砍下来当柴,拿回家生火、烧饭,而不是把我毫不需要的鲜花摘下,插在水里看着它在几天之后枯萎、凋零。
把树枝当柴,拿回家生火、烧饭,就是把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里,运用到生活中。而把鲜花摘下插入水中看着它在几天之后枯萎、凋零则是把当时觉得很好却没有内涵的故事情节记在脑子里,到了以后,发现它根本毫无用处,记在脑子里也只是浪费记忆。
为什么要在书中吸取知识是因为当你看到:‘夕陽余晖,孤雁翱翔’的景象时你脑海里浮现的话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而不是:“哇,好多鸟,哇,这太陽贼好看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本真正值得自己细读的好书,不应该只是盲目的观看故事情节,对于知识、精华囫囵吞枣;而是在书中吸取你所需要的知识,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八
农历正月十五是咱们中国的传统元宵节,在这一天,千家万户挂彩灯,吃元宵。元宵俗称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为了欢度佳节,学校组织各班汤圆DIY活动,这可馋坏了我们这些小吃货。
终于盼来了活动时间,当下课铃声响起的一瞬间,教室里欢腾起来。家长志愿队也带着原材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同学们麻利地拼桌子、铺桌布、戴上口罩、手套跃跃欲试,手艺不敢夸,造型还真像那么回事呢!各位“师傅”跟着家长们一步步学起包纯手工无添加的汤圆。爸爸们将面粉倒入大盆,加入热水,揉起来。妈妈们小心翼翼地捧出芝麻馅和玫瑰馅加入绵白糖并轻轻搅拌,那香味慢慢散发开来,真香!
我们小队立马行动起来,卞泽希和徐艺航负责活面团。他俩先将糯米粉倒入小盆,加入一杯清水,可越和越稀,变成了面汤。情况不妙,我赶忙又往里加了些糯米粉,越揉越干,面团上竟裂开了一条缝,看来这揉面团还真是个技术活。就这样,几经周折,一个白白胖胖、热乎乎的面团诞生了。
学着大人的模样,面团被我搓成了长条,然后搓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手掌压成面片。每人取一张面片平放在掌心,放入一勺芝麻馅,手掌自然弯曲,顺着边缘一点一点将口封紧,最后在掌心一撮,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做成了!
大家渐渐掌握了包汤圆的技巧,做起了花式汤圆。有的像小舟、有的像大饼,还有的做成了冰糖葫芦……水烧开了,各式各样的汤圆都下了锅。
“吃汤圆喽!”老师的声音立即得到了回应,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着碗飞奔到锅的周围,老师把热腾腾的汤圆盛到我们碗里,大家对自己包的汤圆赞不绝口。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九
我初中的时候,有一阵子沉迷在安妮宝贝的世界里,《清醒记》也好,《再见薇安》也好,读了无数遍。我渐渐地沉迷在那颓废的空气里不能自拔了。瘦弱的面色苍白的女子涂着厚厚的烟熏妆,细长的手指还夹着一支女烟。这样的照片在当时是我的最爱。
听王菲的歌,听她在那儿用沙沙地然而又干脆的声音吟出平实却让人心醉的词句,有点气若游丝,于是,日复一日地,我开始厌世。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开灯,不睡觉,呆坐在床上,一整夜一整夜,我也开始喝酒,然而也以为很酷,全没有想到有害健康之类。
我想到过死,时时想,用小刀的刀片在手腕处划上一条又一条。有一次上学时,看见不远处一辆汽车呼啸而来,我想:只要拉一下油门,一切都可以结束了。然而我犹豫了一下,橘黄色的车灯划破了清晨微凉的空气,与我擦肩而过。马路上空荡荡的。我依旧平安地去了学校。我突然不明白生的意义,迷失在了安妮宝贝的文字里,迷失在了那流行的时尚空气里。
直到有一天,同年级的一个男生猝死。我突然觉得心头猛地一击,我看见他班上那些同学破碎的脸,他母亲绝望的哭声。全然没有想到,一个生命的离开会带来如此的悲伤。我也哭得站都站不起来。我想,刹那间我有点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而活。
我读到《我与地坛》,我读到三毛的《温柔的夜》和《万水千山走遍》,我读到仓央嘉措的诗集。那些经时光的淘洗留存下来的经典,那些曾经的时尚。
史铁生说:死是一个最终会到来的节日。他还说:地坛这么大,每一平方米都有我的车辙,然而,有我车辙的地方也印着母亲的脚印。三毛说:那些失去亲人的痛苦,我愿意一人承担。
我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我活着,是为了在我熬夜的日子里急白了头的母亲,是为了在做手术晚上紧紧抱住我睡的父亲,是为了那些我朝夕相处的同学,是为了陌生人那友好的一笑。
不管时尚的指针指向哪里,不管颓废的风气还要流行多久,我的心里已点亮了一盏明灯,青春的迷惘和盲目将离我远去,我也将投身于那些早已过去的时尚,张爱玲也好,曹雪芹也好,苏轼、李白也好,就让这些来荡涤我的心灵,擦拭我的灵魂。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十
书,是知识的泉源,如同大海的水滴;书,如同老师的教诲,使我们受益终生;书,是世上最美妙的乐器,弹出一曲曲陶治情操的音符。
世上有哪一位名人不酷爱读书?又有哪一个读书的人大获成功?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也不会叹息。”
托尔泰斯说:“理想的书籍是成功的钥匙。”
书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正等待着我们挖掘,并从中获得丰硕的宝石。第一次看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心中有着按捺不住的小活动;第一次背会孟浩然的《春晓》而高兴一整天;第一次与同学一起朗读课文而蠢蠢欲动。读书,让我们的生活变更丰富多彩。没有了书,就像鸟儿没了翅膀;鱼儿没有了书;树木没有了根。
读书,若你完全痴迷其中,达到“人书合一”的境界,那么,你一定在跟着书行走。书中主人公的情绪也会影响你的情绪。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真正把书的味道“尝”得透透彻彻。
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的进步,读书使人快乐。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很多,也让我们道出了一个又一个与众不同的体会。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会到文天祥的豪情;从“先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感受到范仲淹的爱国情愫。中化文化博大精深,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沐浴心灵,涤荡情怀。像和王羲之一样“吃墨水”。书,让我们在知识的大海里遨游,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当描写一个景象,能让人觉得栩栩如生;阅读一篇文章,即刻就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用意。
书,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通过一个人看的书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可以陶治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温文尔雅。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让我们找到好归宿,让我们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曾经,我只喜欢看漫画书,对作文摸不着头脑,完全没有兴趣,直到爱书这人妈妈买来两本作文书让我仔细品读。迫不得已的我只有看作文书,谁能想到我居然从此对作文书爱不释手。啊,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一篇篇感动人心的美德故事,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历史传奇,令我不得不跟着书的脚步行走。
书,不仅要读知识之书,还要读社会之“书”。当地上长满了青草,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旁边立着“保护花草”的标语,一些人还是依旧践踏过去;公路两旁都有垃圾箱,人们却照样把果皮纸屑乱丢在街道上,造成难闻的气味;河里清澈见底,水干净得可以喝下,直到在河旁建房的居民将废垃圾甚至粪便排到河里,河就变得与众不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这些人,是没有道德心,没有读过社会“书”的人。
闻!那淡淡的墨香。人生需要品味,书香需要品味,品味书中的香味!品味生活的精彩!
说明作文品味书香 之 十一
当非主流成为主流,我们应当何去何从?当歌手海鸣威替代了作家海明威,桑提亚哥是否会心疼?品味时尚,我承认其中存在创新与高雅;品味时尚,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些经典不容恶搞,有些时尚应当退让。
曾经,萌芽网站抛出一个十分可笑的问题:郭敬明、韩寒、鲁迅,哪个更伟大?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前两者的得票数远远高于鲁迅,这个用笔尖战斗的孤独者只有可怜的几票。网友的理由竟然是:鲁迅的文字干涩无味,没心情去看,而小四、寒寒的文字时尚可爱,玩世不恭,当然愿意读。我无法解读这种理由背后深邃的民族性心理,但我认为,郭、韩之类的所谓时尚不妨流行,但这决不会也决不允许它们撼动鲁迅等人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传统以及中国人应有的脊骨。昔日鲁迅的孤独是因为浑浑噩噩的看客与无生的国民,而今鲁迅的孤独竟然是所谓时尚一手造成,岂可怪也欤?
前日,中国最美的声音消逝了,那个二十五年如一日将一生心血倾注于电视播音事业上的罗京离开了。这个看着《新闻联播》长大的电视人以近乎神话的零错误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联想前几年一直叫嚷着要给《新闻联播》换脸的声音,我又对时尚有了更切肤的感触,作为央视的招牌,罗京几乎不敢随意理发,因工作需要,他终年只能穿一成不变的正装,也许他注定与时尚无缘。待他走后,身后是无数熟悉的、陌生的面孔为他祈祷,默哀。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罗京的形象已沉淀为一种经典,尽管无缘时尚,却注定受人敬仰。无论时尚与否,坚持本色,一生执著,亦能成为传奇。
热爱经典,因为它的美丽,它的雅致;拒绝时尚,因为它的浮躁,它的伪善。我知道,苏东坡一生与时尚无缘,但他依旧传下光耀千古的名篇,万世留香;我知道,辜鸿铭一世也与时尚无缘,但他依然为中外学者铭记,终成一代狂士怪杰。
今天的我们,难道愿意随时之波,逐尚之流,引领今天的时尚,成为明天的笑柄?
-
需要更多的说明作文品味书香网内容,请访问至:说明作文品味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