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系列10篇)

发布时间:2020-08-30

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系列10篇)。

〖一〗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最近,传染病常常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有些人甚至死亡。面对这些可怕的传染病,我们应该时刻谨慎者。

甲型H1N1流感(俗称猪流感)是在上一年出现的,如果你在被患者面前,也会有几分忐忑。而被患者心理也难受,痛苦啊!

谁不讨厌这些可恨的传染病呢?可它还不是我们人类犯下的错误吗?!听说,病毒是会变异的,怪不得人们常常消灭不了它们呢。在语文课上,老师和我们谈起了这个话题,讨论了病毒变异的原因。可能是:1.环境污染。病菌为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2.气候发生变化,温室效应。3.滥用药物,使用抗生素。

我们犯的错误可饶恕吗?!如果我们不污染环境,这些病毒能违非作歹吗?如果我们不滥用药物,病菌就不容易进入我们的身体了。如果我们加强锻炼,就一定能够抵抗过去的!

请不要污染环境,这不仅仅是危害了自己,还有全世界的生命啊!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吧!

〖二〗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A、1986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6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

B、控制

C、治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5、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9、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10、标志着我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民法》

〖三〗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收录整理作文素材电影传染病影评,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文章仅供参考,不可复制粘贴,学习到方式方法才是真正的有所得,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作文素材电影传染病影评吧。

今天我看了2011年的一部影片——《传染病》,看完之后我忍不住惊叹:“这部电影简直是神预言啊,和现在发生的新冠病毒有着惊人的相似!”

故事的一开始,一位从香港回美国的女士出现了高烧、咳嗽,不久便去世了。与此同时,在全国有好几个地方陆续有人因同样的病症而死亡。由于政府担心会引发社会恐慌,并没有及时向公众通报,人们普遍没有防范意识,病毒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地蔓延开来。

这个时候,政府才开始着手研究,同时对感染病毒的人开始隔离。但是疾病已经扩散出去了,而且死亡的人数急剧飙升。后来虽然研制出了疫苗,但是由于感染的人实在太多,疫苗的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病毒的传播。每刻都有人感染,每天都有人死亡,人们的求生欲演绎出一幕幕丑恶的剧情......

影片的结尾处,还原了病毒的源头——一辆跨国公司的卡车在深夜推倒了一棵树,惊动了一只带有病毒的蝙蝠,蝙蝠在飞走的过程中咬了一根香蕉,并且没吃完的一半掉进了猪圈被猪吃掉了。感染上病毒的猪被送到了澳门高级赌场的厨房,一位大厨处理完生猪之后未洗手就与剧中第一位死去的女士握手,病毒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影片是虚构的,但是我们现在正经历的却是真实而又无情的,希望大家都能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也能理解当下政府对疾病的管控和对健康人群的管理。

〖四〗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暴发疫情: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一传染病病人。通常是指一个单位、一个村庄因同一因素于某病的平均潜伏期内,出现一定的病例数,达到相关传染病监测方案规定例数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相关信息例数。

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教育机构等。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

二、报告时限和程序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暴发疫情后,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上级疾控机构、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并通知相关科室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确认,及时采取措施,写出暴发疫情处理报告报告事态进展。

三、报告内容

经调查核实确认后的暴发疫情报告应包括事件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四、组织机构及人员

各级各类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在相应科室安排专人负责暴发疫情报告,并做好记录。

〖五〗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一、


在传染病科工作中,我们承担着发现、诊断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职责。过去一年中,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就。这篇工作总结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工作内容、工作团队的组成和工作成果。


二、工作内容


传染病科工作内容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我们与公共卫生部门紧密合作,及时监测和报告各类传染病疫情,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传染病诊断与病例管理: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研究等方法,快速准确地诊断传染病。同时,对病例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传染病防控策略制定与执行: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病原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同时,组织开展疫苗接种活动,提高人群免疫力。


4. 传染病教育与培训:与其他科室和机构合作,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控能力。


5. 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参与传染病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团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工作团队


我们的工作团队由多个专业人员组成,各承担着不同的职责:


1. 病理学家:负责对传染病病理检查和病理分析,提供病理诊断结果供临床医生参考。


2. 临床医生:负责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和病例管理,参与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3. 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检测工作,从样本中分离和鉴定病原体,提供诊断结果。


4. 流行病学家:负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参与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


5. 护理人员:负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生活和治疗需求。


6. 教育宣传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控能力。


四、工作成果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果:


1. 及时报告了多起传染病疫情,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并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的肯定。


2. 提高了传染病的诊断准确率,通过使用新的实验室技术,缩短了诊断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得到治疗。


3. 制定并执行了多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 进行了多场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5. 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提高了团队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


五、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说,传染病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与公共卫生部门的合作,不断提升团队的综合实力和工作效益。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亲爱的员工们:



近期,我们公司收到了疾控部门的通知,要求我们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为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传染病的能力,公司决定进行传染病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何掌握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员工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增强个体保护意识,减少传染病传播风险,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培训时间和地点



本次培训将于XX年XX月XX日举行,地点设在公司会议室。由于培训内容较为复杂,共计约需两天时间完成,届时请各部门务必安排员工做好工作交接。



三、培训内容



1. 传染病知识普及: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分类、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 个人防护措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戴口罩的正确姿势、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 环境消毒与清洁:学习消毒操作流程,了解常用消毒剂的特性与使用方法,提高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4.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掌握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紧急救护包、担架等急救设备,提高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协作能力。



5. 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疫苗的作用、接种时间和方式,促进员工健康,减少感染风险。



四、培训教材和讲师



本次培训将由资深疾控专家担任讲师,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教材。讲师将通过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使培训内容生动、具体,提高学习效果。



五、培训报名和费用



为确保培训效果,每个部门将有三名员工参加培训,共计XXX人。请各部门按照要求报名,并将名单于XX年XX月XX日前提交给人力资源部。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不收取任何费用。



六、培训评估



为了了解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将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评估。请各位参训员工在培训结束后填写评估问卷,反馈您对本次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七、其他注意事项



1.参训人员请准时参加培训,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向人力资源部请假。



2.请各部门领导做好员工的工作安排,确保员工能够全程参与培训。



3.培训期间公司将安排临时工替代参训员工的工作,不会对工作产生影响。



4.请大家密切关注公司的其他通知,及时了解有关传染病的最新信息。



希望通过本次培训,我们能够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切顺利,身体健康。



公司人力资源部



日期

〖七〗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为进一步做好我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我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全园教师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北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确保对我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证全园教师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我园坚持在我区教委和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的领导下进行。

我园保教结合严格做到向教师、家长和幼儿宣传普及预防各类传染病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幼儿、教师、家长的防护意识。保健医和各个班级教师每天对幼儿进行晨、午、离园检查,保证一个也不能漏检。每天统计在园出勤率,有病儿的患病登记记录等。儿童未入园,当天了解儿童情况,教师在交接班做详细记录。

各班保育员严格执行幼儿园的通风、卫生、消毒制度;幼儿被褥、玩具、毛巾每天阳光消毒;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幼儿园的餐具、用具消毒制度、食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幼儿园公共卫生区、楼梯扶手、门帘、公用卫生间内等每天有保洁员高师傅负责用84消毒液消毒。保健医加强日常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各个班级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一旦发现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我园依据上级确定的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范围和趋势,明确对传染病事件管理。幼儿园采取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我园建立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行动。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应急工作的领导协调。

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报告、疫情控制的具体指挥。负责后勤保障,如消毒药品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各班级、后勤日常卫生检查、环境卫生整治、消毒、灭四害及我区有关部门要求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

负责组织和安排各个班教师对幼儿进行传染病健康知识的教育,抓住这一契机,提高幼儿关注自身的身体,出现问题学会用语言向成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合理安排各个班级户外活动,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专兼职保健医:负责各年龄班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的培训、数据汇总及传染病突发时的园内报告工作。以及健康教育(幼儿、教职工、家长)、班级、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通风、消毒检查等工作内容。

各班班组长(或教师):负责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监测的具体实施和数据上报,落实本班级幼儿传染病的疫情和疑似病例上报保健医控制措施。

各班保育员:负责本班级通风、卫生、三餐、幼儿被褥、玩具、毛巾每天消毒等具体工作。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严格执行幼儿园每餐幼儿餐具、用具消毒、食堂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制度。

保洁员高师傅:每天负责用84消毒液对幼儿园公共卫生区、楼梯扶手、门帘、公用卫生间内等具体消毒工作。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班组长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

②我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园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教委及卫生部门的管理。

③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活动室、多功能室、会议室、楼道、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④保健医贯彻妇幼保健院的工作精神,建议家长发烧、咳嗽、流鼻涕的儿童要去医院检查确诊,并及时告诉幼儿园,避免幼儿的接触与呼吸道传播传染病等。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严禁外来人员入园。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园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保健医指导教师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②保健医指导班级保育员负责对全体幼儿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园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幼儿园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班组长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并对患非传染病幼儿跟综询问记录。

⑤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班组长对当天缺勤幼儿打电话询问原因,在交接班本上及时详细记录情况,对发热幼儿要加强电话跟踪,及时了解最新病情,及时上报。

②幼儿园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班级幼儿和教师不串班。

③保健医负责检查指导保育员及相关人员对活动室、多功能室、会议室、食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②班组长、教师要立即把事件报告保健医,保健医立即报告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②园长及值班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教委(园长报告)、卫生主管部门等;并做好预情的续报工作,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教委报告。

③保健医负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症状的幼儿及时隔离并立即将发病幼儿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并立即联系幼儿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

⑤保健医协助业务园长对教职工和指导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⑥幼儿园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

⑦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⑧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

⑨凡是瞒报、缓报,一经发现,就要做相应的处理。

(一) 联络组: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监督全园教师防传染病情况。

(二)预防组:落实督查全国传染病工作的报告、登记、统计、分析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指导全园教职工做好班级、园内环境、教室内的消毒工作,指导教职工了解传染病消毒隔离要求。

(三)宣传组:教职工对幼儿、家长进行防治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四)后勤组;落实督查全园防治传染病工作的物质储备;负责防治疫情工作保障、交通、通讯等。

(一)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及家长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出好宣传专刊;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流脑、脑炎、禽流感、水痘等为重点的预防知识。(三)认真开展好环境卫生及幼儿用具、玩具的消毒的消毒工作。

(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保健员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检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七)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八)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一)发生传染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

(二)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患儿隔离病送往医院。

(三)认真开展环境卫生及幼儿用具、玩具的消毒工作。

(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保健员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坚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七)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染病源。

(八)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九)保证传染病预防的资金。

〖八〗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1. 多媒体展示“健康地生活”题图,字幕展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什么是健康?没有疾病是否就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我们该如何健康地生活呢?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导入,点明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填写表格(多媒体展示),总结一下,在这些疾病中,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

……

3.(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题)这些能够传染的疾病就是传染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1.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2. 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并积极进行回答。

3. 明确本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评析】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正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构建自己学习的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前的交流或调查提出自己的问题。

2.依据学案引领学生认定目标,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要求、希望和必要的提示或鼓励。

【评析】教学目标宛如路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是教学的起点与落点,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分步达成教学要求的基本方式和多元互动过程,故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其中,立足学生实际是关键,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不可割裂;可与学案同步投放,也可导入课题后与学生互动投放,还可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有目标意识。

1.激情导入,明确目标:患病无疑是痛苦的,同学们想不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呢?(学生:想。)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不好?

2.创设探究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①出示一些病原体的挂图或幻灯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同时分析:病原体是导致传染病的病因,从而归纳出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②播放“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课件,创设情境。

3.提出探究问题:(见P70讨论题和学案“创设情境,问题探究1、2”)

4.指导学生分析现象,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如:可根据自己患感冒时的亲身经历等。

① 观察探究情境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源于自己的生活)。

②制定简单且可行的探究方案,以便消除探究的盲目性。

【评析】创设的情境必须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亲眼看到或感悟到;根据情境提出的问题也应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能够领悟到;值得注意的是,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探究情境呈现后,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①介绍探索可用的条件:除自己的经历和播放的课件外,还可依据教材P70图VⅢ-2。

②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学习进程和方向,使学情朝着学习目标的达成发展。

①可依据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1、2”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疑难问题同组(或同桌)相互合作,必要时求得老师的帮助。

②实事求是地整理分析探究资料,得出初步结论(或看法)。

【评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达到的区域内学习。如果超出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在探究中,教师创造探究条件,关注学情发展,不能把开放式搞成放羊式;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也不要回避必要的讲解,该讲解的就要讲透,该探究的就要探究充分;要巧妙处理突发事件,把学生的自由发展调控在课标要求的范围内。

(一)教师创设互动平台,评析多元信息。

(二)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包括可能是错误的观点),相互交流、争辩,激起思维共鸣。

(三)师生互动交流成果,自主完善结论(多媒体展示表格),进行知识整合。

1.展示多媒体课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3.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判断关于流感、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艾滋病”资料,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视频资源。

5.引导学生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2”。进一步分析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展示多媒体视频资源,播放社会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心,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评析】学会分享和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师必须创设一个互动平台,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的不完善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和提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评析,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实现自我完善。

①创设探究情境:可利用教材P71图Ⅷ--3,引发探究欲望。

②提出探究问题,依据学案中“创设情境,问题探究3”。(问题可来自学生)

③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

①可依据学案中“创设情景,问题探究3”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疑难问题同组(或同桌)互相合作,必要时求得老师的合作。

②实事求是地整理分析探究资料,得出初步结论(或看法)。

① 教师创设互动平台,评析多元信息。

②学生交流、争辩,激起思维共鸣,自主完善结论(多媒体展示图表),进行知识整合。

③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并能具体应用到生活中。

【评析】本环节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不管本节课有几个知识点,都要遵循创设探究情境-----调控探究方向-----适时交流成果等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展示科学发展的历程或者某一概念的完善过程,并设置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时要注意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对探索过程中的不同见解、疑难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能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讨论及时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因势利导地调控讨论进程。

课堂讨论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在全班集体讨论时,往往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分组讨论来弥补。分组讨论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同一层次的与不同层次的分组方式交叉进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防出现讨论不起来或某些学生没有发言等局面,尽可能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全体学生受益。

1、依据学案中“知识运用,实践创新”中问题的设置,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活学活用。

2.理清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可根据新知识的主干,构建出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结构形式)。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释疑,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①区分传染源、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概念。

②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解决一些具体的事例:如,上海流行甲肝,后查明是由于使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关于毛蚶的身份,究竟是病原体?传染源?还是传播途径?

③针对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来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评析】新课程的实施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驱动自己的学习动机机制、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的过程,这种构建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所以,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来增长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1.完成一份宣传作品。要求:

(1)内容:与传染病有关的基础知识、防治方法或心理指导。

(3)独立完成或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4)作品中要注明学校、班级、制作人。

【评析】在课堂临近结束时,注重知识的发展延伸,让学生站在新的知识水平上重新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想探究与之相关的哪些问题?”拓宽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激励学生进行课下的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收获同时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

〖九〗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一、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 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2、蚊媒传染病: 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鼠媒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为什么夏季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易致病。

三、临床表现

1、伤寒:潜伏期1-2周,起病缓,体温上升,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无力,皮疹,肝脾种大。

2、霍乱:无痛性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日10多次以上,迅速严重脱水。

3、痢疾:起病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粘液脓血便,日几次到10多次以上。

4、疟疾:寒战发热,体温39℃以上,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全身疼痛、乏力,间歇性或隔日发作。

5、登革热:起病急,畏寒,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出血。

6、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全身不适,头痛,高热、恶心,呕吐为喷射状,惊厥抽搐,儿童多见。

7、钩端螺旋体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呈弛张热,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乏力,眼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8、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头痛,眼眶痛,腹痛,面额、胸部出血潮红,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少尿。

四、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5、衣、食细节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对患者的房间及时消毒。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化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学习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信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检查和治疗。

〖十〗传染病科护士实习周记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校园突发传染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二、适用范围

校园突发传染病防治是指在校园师生员工中发生的群体传染病防治,如肺结核、肝炎、脑膜炎、流感、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防治。

三、组织机构

由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等人员组成安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带给突发传染病危险信号,提醒师生注意险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力避免突发传染病。

四、保障机制

校园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

1、加强健康教育。每学期开学初,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校园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有关键康教育要求,开齐、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学期结束前组织1次有关安全、健康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己防范意识和潜力。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知识和防治工作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用心做好因病缺课的学生状况统计分析工作。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医院就医,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校园应急办。

3、加强师生体育锻炼。校园采取用心措施,确保学生每一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4、组织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定期(每月1次)深入到校园教室、食堂,检查食堂卫生、环境卫生。定期对校内饮食、饮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保护易感人群。

5、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和其他学生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指导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应搞好基础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传染病学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6、对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场所持续通风换气。加强校门管理,实行本校人员凭证入校和校外人员来访登记制度。

7、班主任应随时掌握学生的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及时处理疫源地,指导病人消毒,进行跟踪观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8、按照国家有关计划免疫接种的规定,做好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

9、校园做好日常预警预防工作,与派出所、防疫站、医院等应急单位建立联动机制,持续联系渠道全天候畅通。

五、校园突发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

1、启动预案

2、突发传染病后,立即启动校园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开展具体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单位通报事故状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援;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

3、迅速启动与实施措施

(1)建立和完善校园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传报信息网络:各班级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职责人为班主任,校园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职责人为校长。

(2)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范围:出现个别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出现必须数量的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出现群众性不明病因发病症状的;其他需要报告的防疫状况。

(3)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的途径与预防要求:凡出现上述状况的,要立即了解患者病因,在2小时内以书面信息报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并跟踪后续信息,定期报告。

(4)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具体要求如下: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六、信息报送与现场保护

1、校园突发传染病事件后,立即将状况发生的地点、时间等基本状况和有关信息向上级领导报告;尽快核准状况,在规定时限内将突发传染病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忙解决的问题等状况迅速上报。在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的同时,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2、校园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配备兼职信息监测员,综合信息小组(办公室)及时接收报送校园有关信息。

3、信息报送按如下要求进行:凡一般的事件应在事发2小时内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基本状况;凡较大突发事件须在事发30分钟内报告;重大、特大事件应立即报告。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2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