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合同范本|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推荐12篇)_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11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推荐12篇)。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一>

倪杰,现任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机关党委一级调研员。在公路与运输战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中,倪杰同志作为综合保障组副组长,一往无前,用坚守和付出,让防控令行禁止。1962年出生的他虽然已经退下来,但在后继者还未到位前,在最关键时刻,始终坚守阵地,精神振奋,展现出一名老共产党员最忠诚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

严防死守确保各项要求落实落细

大年初二,正值倪杰同志值班,在参加省交通运输厅的防控部署会后,全身心投入到监督保障工作中。省交通运输厅大院机关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倪杰同志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在落实各项要求同时,自我加压,每天做到“三个两”,即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不定期巡查、检查,及时走访相关单位和部门,听取意见了解情况不少于两次;在疫情防控最紧要关头,他都每天带头提前一个多小时,在省交通运输厅大门口的“第一道防线”,寒风中进行现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沟通,严格执纪,及时削除各种隐患,不留死角,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在企业逐步复工复产之际,他深入协调开展“三服务”活动,为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贡献力量。

党旗飘扬,落实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倪杰以强烈的政治责任,第一时间组织贯彻党中央、省委和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要求,同时他作为人事处、机关党委支部的书记,更是将党的各项要求,让支部全体党员入耳入心入行;编印学习资料五期,帮助广大党员坚定“抗疫”意志。在关键时候,他根据党委要求,以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党委等名义,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持续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发挥出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多项举措和要求,全面提振士气、持续激发干劲,推进创先争优,以“四个到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进交通畅通保障营造深厚的政治氛围。

身先士卒,始终对党的忠诚是他不变的情怀

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他,一贯以做一名真正共产党员要求自己,一贯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早年他曾患过心肌炎,常年随身备着药物,每当工作劳累出现心悸等,就含几粒;机关党委人手少,年龄大,但他总是工作量最大的人。面对这次突发事件,他严格按照防疫期间各项制度开展排查,牵头制定有关监督执纪工作的专项方案等,落实“主体责任”。他连续奋战一线一个多月,每天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只为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我们是监督执纪部门,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他如是说如是做。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二>

疾控科xxx作为一名青年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更是冲在了最前面。疫情刚开始时,每天加班加点,对全厂上千人员进行逐一排查。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标准落实“一级响应”和最严措施,全身心投入到打大仗、打硬仗、打阻击战、打持久战之中,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在疫情防控期间,她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利用微信网络,建立逐日排查群、特殊情况汇报群,保证疫情排查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加强各方面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期间,要求每个单位执行零汇报,要求各用人单位对自己辖区的人员进行跟踪,特别是对于休息休假人员要严格管控,给职工做好有关疫情方面的宣教,使职工个人及家庭成员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各单位有人员外出情况的,要求各单位做好人员外出情况的上报和行踪轨迹的跟踪。这已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任务,每天和领导一起召开疫情防控专项调度会,传达集团每日疫情督查精神、考核情况、工作安排等。并积极给大家传达上级部门发放的.文件,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了解近期的疫情防控方向和动态。

面对肆虐的病毒,信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为煤基油公司的转型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三>

刘xx,男,汉族,1994年12月出生,2014年9月入职,现任四平市消防救援支队红开大队红嘴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三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

他是“疫”线“记录人”。疫情袭来,刘xx主动请战加入青年突击队,主要负责宣传和总结工作。每次勤务出动,他都会同大家一样穿着全身防护服,因为身高较高、体重较大,每天全封闭工作5、6个小时,汗水都积攒了半个鞋套,他白天参与勤务任务,晚上整理宣传材料,经常工作到深夜,毫无怨言。

他是战场“宣传员”。入职前,刘xx从事动漫设计工作,具有设计方面的才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经常加班加点编辑文字、剪辑影音素材、修改照片、创作公众号,大队防疫工作事迹在四平共青团、四平广播电视台、吉视都市频道、抖音等媒介广泛刊载宣传,鼓舞了士气,获得了好评。

他是角色“替换者”。“您好,提前打开健康码。”“请居民间隔两米。”“测完的居民请不要逗留……”这几句话,是核酸检测现场能听到的高频话语,也是刘xx每天重复几百次的话语。现场摄录完毕之余,他就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信息采集和维持秩序的工作,他还结合疫情实际编排了脍炙人口的防火常识宣传诗,配上他极具地域特色的口音,无疑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疫情是一面镜子,是一次考验。面对疫情,他始终守在一线、干在实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消防员的初心和使命。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作为一名国企干部,山东锦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浩寓同志始终秉持全心全意服务每一位群众的信念,一心一意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奏响了一曲“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战歌。

心存大爱,抗疫先锋

疫情当前,徐浩寓同志想着自己是共产党员身份,在这种特殊时期,决不能只当旁观者,理应为薛城区疫情防控工作出份力,便回家与爱人商量,于是向薛城区慈善总会捐赠防疫物资价值2000元,以助力薛城区抗疫工作。虽然数量不算多大,但对于家有重病老人的家庭来说,已是难能可贵了。徐浩寓同志积极参加了香江社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志愿者活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徐浩寓同志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的基层社区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徐浩寓同志作为一名国企工作者,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助香江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服从安排,积极应对。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徐浩寓同志号召社区里的老人和群众勤洗手、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不走亲戚访友、拒绝野味等。为了及时应对疫情防控中的突发情况,社区防控期间对于社区居民外出管控一律从严。

坚决完成片区防疫任务

2022年4月1日下午17时,徐浩寓同志突然接到单位电话:把目前手头工作交接一下,到新城街道办事处二楼报告厅召开紧急疫情防控会议。指令就是命令,徐浩寓同志在头一天值班24小时候未休息的情况下,带好随身洗漱物品和冬季衣服,第一时间赶到会场,在接受完任务分配分组后,在第一时间领取了个人防疫物品、工作证,配合小组展开工作,徐浩寓同志所在的三组任务是管控紫光园社区(含紫光园小区、市法院宿舍学府北区、市检察院宿舍学府南区)、天穹文化商业区,社区周边商铺林立,并且有农贸菜市场、流动人员复杂。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除重点生活物资保供商超和药店管控时间营业外,各种经营场所一律关闭。

徐浩寓同志在工作中提醒自己注意两点:一是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等隔离措施;二是注意工作作风,加强引导宣传,杜绝与商铺人员发生争执。通过与一家一家经营户打招呼宣传,起初还有经营户表示不理解,“疫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做的是正经生意”。面对经营户的不理解,甚至是愤怒,徐浩寓同志挨家挨户做工作,从国家的疫情防控要求到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宣传和引导经营户主动停止食品加工交易和线上外卖行为。在徐浩寓同志和组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辖区内130多家实体交易经营户如期停止营业,并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措施消杀工作。

4月2日深夜12时许,突然接到居住地所在“清泉社区”书记的电话通知:根据工作需要,对防疫点重新划分,按照各区直部门(单位)上报的下沉镇(街)、村(社区)干部家庭住址等信息,按照就近原则分到各个街道,街道正在积极划分社区,要求各单位通知所有人手机保持开机状态,随时接听社区电话,保证明天工作正常开展。徐浩寓同志身为一名党员:当即表示严格执行新指令,服从街道社区安排,到重新划分的社区防疫点报道,展开防疫工作。保持大局意识,共同抗击疫情!

清泉社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型社区,由多个老旧小区(工行宿舍、农行宿舍、清泉小区一期、二期、枣矿物资宿舍等)组成。早晨六点熙熙攘攘的群众按照全员核酸检测要求,井然有序的保持一米距离排队,登记、完成取号凭证;不仅仅是维持秩序,查验结果那么简单。

徐浩寓同志到每排楼前、每个单元运用喊话的形式,确保宣传通知到每一名群众,确保排查、监测和管控不漏一人。并配合社区干部摸底社区群众家庭人员详情:在不耽误疫情指挥部总体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加班上门给孤寡老人、年龄大的腿脚不便、及残疾人士做核酸检测。徐浩寓同志心想:这不仅是工作,也是责任,诚诚恳恳用心确保不漏一户。加大消毒防控力度,积极配合蓝天救援队对在清泉社区内的商铺、幼儿园、健民广场、社区内垃圾桶、楼道内扶栏、酒店电梯等公共设施、公共区域进行了日常消杀,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遏制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蔓延。

清泉社区进入封闭防疫状态,只保留西门、北门两个出入口。徐浩寓同志与其他下沉一线的党员干部还负责安排人员全天值班把守路口、徐浩寓同志积极参与社区实行的24小时封闭管理值班制度,白班夜班12小时轮班制,做到24小时防控全覆盖、无死角、不漏人。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并对所有进出人员严格执行“两查一测”,即查身份健康码,查来向,测体温。除药店和物资供应定点商超外的工作人员予以工作时间持工作证明通行,对过往人员督促巡查设岗值班和社区防控情况,还在清泉社区完善群防群治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共设立29个网格防控区,同时以网络为单位,在原来排查的基础上,社区人员进行全面排查登记,详细掌握身份、近期活动范围、接触人员等情况,并定期随访,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果断抢救孤寡老人

4月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天。当天,徐浩寓同志在清泉社区西门值班路口值夜班,突然有一个中年男人慌慌张张来到徐浩寓同志面前,语无伦次,强烈要求进到清泉社区管控区域。徐浩寓同志第一时间向该男子了解到,原来他的母亲是一名孤寡老人单独居住在清泉社区内,有胃疾的老毛病。不知是什么原因刚才打电话给他说,胃疼的厉害,躺在地上疼得死去活来。徐浩寓同志抓紧时间给该男子测量了体温,并做了登记。然后陪同该男子来到他母亲的住所,敲门多次、屋里未有人反应,该男子大呼,是不是他母亲怎么了?……徐浩寓同志提醒他有备用钥匙吗?他哆哆嗦嗦拿出钥匙,往门钥匙孔插了几次插不进去,徐浩寓同志一把抢过钥匙打开了入户门后,发现老人正躺在卧室、汗如豆珠,捂着肚子痛苦的呻吟,病来如山倒。身为一名退伍军人,徐浩寓同志连忙配合该男子把老人背在肩上,由于交通管制,徐浩寓同志与同事只能骑电动车把老人送到医院急救科,经医生体温测量和相关仪器检查后,诊断出是急性肠炎,再耽误下去感染的话,就需要做切除手术。输液治疗后,老人安心的躺在病床上,老人的儿子一再握着徐浩寓同志的手说感谢,如果他自己面对这种突发事件真不知道怎么办。徐浩寓同志看老人病情况稳定无大碍了,就赶快回到岗位值守到了天明,深夜里徐浩寓同志望着星空,心想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确实是动力满满。当我穿着这身红马甲的时候,想着自己是以党员的身份在这种特殊时期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份力,我感觉特别光荣也特别有动力。我觉得这份任务本身是非常神圣的!”谈到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徐浩寓总是非常激动。但徐浩寓同志觉得理所当然。“相比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我做的这些真的太不值得一提了”。

徐浩寓同志把守着战“疫”的第一道防守线,恪尽职守、不计个人回报,成为群众健康生活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守门员”。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五>

张__,女,25岁,__中心卫生院护士,共青团员。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6日,按照市中区卫健局统一安排部署,市中区中医院作为区定点隔离观察点。由于疫情紧急,得知隔离观察区须数名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张__同志主动请缨,要求奔赴一线去隔离观察点值班,她说:“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是医务人员的天职”,该同志进入隔离观察区后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条件简陋、身体疲惫等诸多困难,全力以赴开展疫情救治、心理疏导、消毒灭源等各项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医务人员,该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医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筑牢阻击疫情的坚固防线,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同时,该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疫”线入党,被组织批准为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六>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同时又是共青团指导下的一名主要学生骨干。我有义务有责任投身到我校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中去。至2021年末开始,就投身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了,从最简单的组织同学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开始,到自愿加入我校“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再到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这个过程辛苦而又漫长,但却充实而又动人,我收获了很多,赞美与肯定,当然也有不解与埋怨,但是我最珍贵的还是这场难忘的成长经历,它是无价的。

时至2021年末,一场无声的新冠疫情让古都西安按下了暂停键,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自西安疫情发生以来,我校闻令而动,积极响应省、市相关疫情防控要求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工作,届时我也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来,我的工作较为简单主要就是查询返校同学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同时引领省外同学到校医院进行核酸检测。

加入我校的“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后会有一些简单的志愿服务工作,像在设定的防控督导点值班督促同学们出行佩戴口罩,有时候也会充当机动人员,学校进行大面积核酸检测时作为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

在2021年12月31日配合校工会开展“战疫有温暖,慰问暖人心“慰问活动,在工会领导带领下,我们先后走访了防控办、后勤保障部、财务处、学工部、以及各学院学校疫情防控专班部门,为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口罩、消毒凝胶、酒精湿巾等防疫物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这个过程中深受感触,很有幸能为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爱心大巴,情暖学子返乡途。为确保学生在离校路途中的安全,为学生回家送去学校的关怀,我校研究决定于于1月12日起开展“爱心大巴”温暖回家路服务工作,截至1月15日下午14.00南北校区累计发出60余车次,该项工作有我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同时对各个时间段的值班志愿者进行了统一排班,我们主要负责返家同学乘车期间的相关服务工作。

学校开学以后,由于疫情影响,学校开展一些列措施,其中校团委牵头的校园网格化管理工作为重点工作,我作为陕西理工大学校学生会学生骨干一员,也积极投入到校园网格化管理的督促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去,学校宿舍封闭式管理期间,我积极配合老师安排,全天办公室值班,同时担任起校园网格化巡查工作,随着时间推迟,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越发有难度,对此我们组建三支队伍,“退伍士兵志愿队”、“体育学院志愿队”、“团学组织学生骨干突击队”三支队伍配合各二级学院网格化督查点,点面结合,实现全校范围内的督查工作,时值今日我任负责学校餐厅,人工湖以及主干道的志愿者安排及调配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我校的防疫工作做出贡献是我的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我很有幸参与到我校的多项疫情防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很多暖心瞬间,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影响深远的经历。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七>

马xx,中共党员,2007年12月参加工作,现为市军休二站副站长。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马xx不怕辛苦,不怕危险,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心动扛起抗疫使命担当,坚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防控,不能有任何马虎。他针对军休干部分散安置的特点,将军休干部居住区域划分成五个片区,每个片区安排2到3名干部职工负责,同时发挥党群作用,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统一安排,时时掌握军休干部动态信息,明确包片工作责任,确保信息全面、排查准确、上报及时,并要求各自把各自包片的军休干部管好、管紧,及时进行走访排查,做到“到户不漏人”的要求。

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我的岗位。军休二站对接的七里河区西津社区豪布斯卡地块,毗邻兰州西客站,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接到通知后,马xx主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摸清基本情况,落实防控范围,主动负责来往人员的登记及测量体温工作。

疫情防控,信心很重要。他及时收集、整理、传达上级单位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先进典型事迹等材料,积极组织学习,为大家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并告知注意事项。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动员和做好党员干部、亲属的宣传工作。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八>

吴xx,男,满族,1994年9月出生,2019年11月入职,现任四平市消防救援支队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专职消防站政府专职消防员兼驾驶员。

战“疫”集结号吹响时,伊通满族自治县大队组建了一支6人的党员突击队深入疫情重灾区,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涉疫场所消杀和物资转运工作,吴xx立即递交申请,成为突击队第一名防疫尖刀队员。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吴xx每天随队工作超过12小时,消杀范围包含县职业高中8栋教学楼和11个小区42栋居民楼,为了保证工作进度,他通常会近10个小时不吃不喝,每日步行近4万步。截至目前,共完成近43000平方米的涉疫区域消杀任务。工作期间,吴xx参与卡点执勤值守20余次,入户走访340余人次,配送物资30余次。同时,他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协助队长对防疫区域周边道路、水源、固定消防设施、重点部位等情况进行熟悉,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各类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为防疫攻坚战保驾护航。

防控一线工作繁忙,隔着说话基本靠喊的防护服,他忙的汗流浃背,也忙的无比充实。战“疫”在继续,吴xx一如既往全力奋战在灭火救援、社会救助、转运护送等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甘为先锋、直面艰险、踏“疫”前行。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九>

当前,上海市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疫情防控形势面临严峻考验,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阶段。

顾骏伟是中德工程学院一名普通的学生,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疫情的紧要关头,积极投身到所在村庄的新冠抗原检测志愿服务队伍,尽自己绵薄之力筑起防疫大墙。工作期间,他尽心尽力为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新冠抗原检测指导,并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检测。尽管村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工作强度大,但他和队员们秉持着绝不漏查一个的理念,挨家挨户、逐一核对。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自我检测,他将小组分为两组,通过灵活调配的方式为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及时进行抗原检测,同时耐心安抚群众内心的恐慌。在抗疫之战中,顾骏伟作为一名大学生、站一线、护健康、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新青年不惧疫情、迎难而上、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尽管疫情危难重重,但大家坚信陷入疫情难关的上海终将“手刃新冠,迎接光明”!上海加油!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十>

小涂,xx新区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兼兼火车站东出口检验值勤点副队长。临危受命于危难之时,她还未来得及与家人详细告知工作任务,便二话不说、迅速加入。在火车站值勤期间,每天她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岗,为大家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做好分发前的准备;待执勤队员到齐,她逐一安排人员签到、发放物资,检查每个人的防护措施是否做到位,以降低接触感染风险,保证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火车站值班,一班岗一站就是7个小时,经常是凌晨上班、深夜下班,她只能牲牺“小家”顾全“大家”。在检查湖北籍以及其他4省重点疫区出站的旅客身份证和车票信息时,面对众多旅客的反复询问,她总是能给予热心、耐心地解答。作为xx执法分局青年突击队火车站检验点里唯一的一名女同志,小涂常常舍身忘己,和所有男同志一样冲锋在前,毫无畏惧,无一怨言,她是同事眼中最美的“逆行者”。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十一>

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

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1973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因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容易请人帮忙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门,为孩子建起健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仔细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认真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如今,双路乡的许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须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

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立即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

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根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

乡亲们待见我们,比啥都强!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房、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

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当,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开心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误,都健健康康的。还有许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动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捎他一程

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乡亲们待见我们,比啥都强!

单位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十二>

2022年初,河南爆发疫情。来自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的XX同学在完成自我居家隔离检测之后,便去建设路街道站前社区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志愿者。在得知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后,他果断报名并加入了大学生志愿者的队伍。

在他成为志愿者之后,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小区住户人口排查。他负责59、60号这两栋楼,需要挨家挨户地敲门,并让居民们填写《小区住户人口排查情况表》。小区住户人口排查工作进展很顺利,并且每户人家都很配合,在表明来意之后居民们都会积极地去填写。在排查过程中,也有一些独居老人,因年龄大填表困难,XX同学便代笔由老人口述帮助他们填写。因有事外出家里没人的住户,他便先标记下来,等到第二天中午,趁着饭点重新去住户家敲门填表。经过反复查漏,再三确认他的任务已完成,他才去社区上交由他负责的《住户排查表》。他说:"虽然挨家挨户排查的过程很累,但是看着那些表上不断增加的数据,我觉得我的努力很值得。"

他的第二个任务是帮助居民办理出入证。出入证需要志愿者们更加仔细,确保一个编号对应一个人。办理出入证工作量很大,但是他们依旧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午,社区为他们准备了饺子和菌汤。晚上,除了安排第二天的全员核酸任务以外,XX同学负责信息录入以及参加信息录入员培训会,了解第二天全员核酸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出现意外时的解决方法。

全员核酸当天,志愿者们七点便到了社区,各点位布置好,便开始全员核酸。XX同学坚持在他的工作岗位,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当各个点位的工作都陆续完成,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才能脱下防护服,摘下手套,松口气。

至此,XX同学所有任务都已圆满完成。志愿者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他现在回想起来,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当工作时,居民们的.一声声问候,是志愿者们疲惫之余的“满血复活剂”,他们会因此感到非常开心,会因此认为做的这些都是值得的。XX同学说:"那一句句‘您辛苦了’真的可以温暖我的一整个冬天,我心里也充满着‘为人民服务’的满足感。如果有需要,我还是会继续选择加入志愿者队伍,因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人都是战士,在国家危难之时,我辈必挺身而出,这是我辈之责任,我辈定当义不容辞!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2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