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本|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必备十篇)
发布时间:2019-05-26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必备十篇)。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1)
《弟子规》是其中之一。儿童读经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引导人们在无尽的历史中前进,是教育孩子培养忠诚和家庭风格的最佳读物。如果你能仔细阅读《弟子规》,真正理解《弟子规》的含义,他将对你大有裨益。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改编的。礼仪标准是一个人的基础。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一棵树只有根扎得紧紧的,才会茁壮成长。要成为一个人,一个人必须建立最好的道德。只有谦虚、尊重、善良和博爱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中立和不可战胜的地位。这就像绘画: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如果运用他的想象力,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此外,我在书中提到了“胸怀宽广,努力学习。功夫一到,所有的颜色都会消失。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所以跟着笔记走。当被问及时,问出真相。”这几句话最让我感动,也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些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不能拖延。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它对自身的影响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例如,我们应该很容易学会并背诵《弟子规》,但要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需要时间。一个人在工作中必须有一些原则。然而,他们在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限制。学习《弟子规》必须言行一致。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们必须把圣教会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然而,“早起晚睡。老来容易,珍惜此时。”告诉我们早上早起,晚上熬夜。一个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他就会从一个少年步入老年。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与时间赛跑。
每次读《帝子·桂》,我都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帝子·桂真是我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和他相处让我受益匪浅。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2)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家里人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怎么样对待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们都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 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昭示!助人为快乐之源!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3)
读《**规》有感
“**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于2011年5月读《**规》,如果不是为了写下这篇读后感,我可能就错过了这篇传诵程度仅次于《三字经》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 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
《**规》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具体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下面就是我读《**规》后对一些见解和感受。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与父母亲人之间和睦。“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余力学文”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
在阅读《**规》时,我主要看了“信”这一部分,我认为“信” 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得体,要说的要说,不该说的不要说,要谨慎行事,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
我们太平洋公司也将以最诚信为先:诚信天下,稳健生活,追求卓越。孟子曰: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现在我们是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契约、合同为纽带,讲诚信、守信用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自然之道,或者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的天之道。
因此诚信也就有更重要的意义。“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 如果大家都能诚实守信,就不会有农民工的工资需要总理的过问才能发到手;如果大家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灾大难袭来时,国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如果**时刻把信义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毕生的信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污吏出现;如果大家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纵观《**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我认为一个人必须有道德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
而《**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读诵《**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4)
《弟子规》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一个人要充满爱心,要爱护他人,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贤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通过下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爱心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角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可是,当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懦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先生。”
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做出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拒绝任何一次传递爱心的机会的。我们曾经向贫困小学捐书,我们帮助老人过马路,这都是爱心的体现。然而你可知道,借阅学校或别人的书时不乱涂、乱画,不折角、撕页,按时归还,摆放整齐,这也是一种爱呢?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无所谓大小,它也不必挂在口头上,它存于心里,它体现在一言一行中。
良言一句三冬暖。对他人多一些宽容与微笑,对他人多一些理解与关心,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校园、一个温馨的班级。愿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阳光般的明亮,每一个人的笑容都阳光般的灿烂。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5)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是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有人会问“何为孝?如何才是尽孝?”在我读《弟子规》之前总是认为行孝应不拘小节,因我总觉得事无具细,但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感触极深,也深深地感到羞愧,它使我懂得了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当我读到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令我非常感动!一个九岁的孩子尚且知道从细小的事情着手去孝敬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或者说是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忽略了父母,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拼命的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补习班,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培养孩子上面,而抽不出空来去陪父母。其实作为父母他们已经年迈,他们所想要的就是儿孙承欢膝下,子女能够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他们不要求儿孙大富大贵,对于他们来说家人健康平安就是他们的愿望,也是他们所期盼的幸福!但老人的这一点愿望我们都难以满足,更别说夏天为老人打扇,冬天暖被窝了,这些也是父母不敢想的。“常回家看看”这是父母的'心声,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尽孝道的一种方式,且这种方式老人最喜欢,比给他们金山银山都要好!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我们向父母尽孝道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使他们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尊老、敬老的良好习惯。
《弟子规》同时告诉我们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这些也都是我们尽孝的方式。
这就是我读《弟子规》之后的感想,当然,《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会不断地学习,细细地品味,从中受到启发。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高尚的人谈话,学习《弟子规》就要将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升华自己的思想,做好孩子的第一老师。为了父母、为了孩子,我会努力!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说起来,这些句子大家应该都会背,没错,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弟子规》,这是一部经典的文学读物,这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礼仪文化。读了《弟子规》,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素养,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在《出则第》中,有这么一句“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句话体现了古人以长者为尊的传统,这一句的意思说,在路上遇到长辈,要走上前行礼,若是在车上,也要下车,行礼后要目送长者离去后一百步,这让我十分惊讶,现在,不要说在路上要向长者打招呼,有的人对长者连起码的尊敬也没有,甚至还嫌弃老人,在公交车上,有的人还不给老人让座,比起古人,我们现代人差得多远呀!这更让我认识到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
-
⬬一起合同网HC179.Com必读干货:
- 弟子规信读后感 | 弟子规有感 | 弟子规课件 | 弟子规心得 |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 |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
再往下读,有这么一句话:“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这句也是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者的,在这一句中,在细节中描写了如何尊敬长辈:“在长者没有坐下前,幼者不能坐下,在长者前,声音要低,但也不能太低。”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细节,在生活中,比如婚宴,一般都是小孩子先吃,哪还有什么长者和幼者,在家里,也没有老人与小孩的区分,总是随随便便,谁还会注意到说话声音的大小呢?
除此之外,《弟子规》还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守信用等等道理。《弟子规》就像营养师一样,给我们的大脑输送品德和修养的营养液,它更像一把能清洁心灵的刷子,把心灵的污垢洗刷掉,让心灵永远纯洁、无瑕。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7)
古人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易经曰:“满招损,谦受益,此乃天道”。就如满杯的水,再好的东西也装不进去了,所以,学习一定要以空杯状态,这样才能受益,有舍才有得嘛!因此,末学作为刚刚步入传统文化的新生,更要先扎根基,学基础。学习学习,习就是做,一定要知行并进。“傲不可长”,傲慢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就像林则徐十无益中所说:“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那么,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是什么?就是“道德”,因为他掌握了圣贤几千年教诲的纲领。那么,何谓道德?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而生活。所以,五伦关系的真正落实就是“道德”。
中庸曰:“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五伦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伦就是夫妇道。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夫妇更要慎于始。末学真的要感恩祖宗护佑,感恩古圣先贤,让末学还未步入婚姻就学习了夫妇之道,对以后的择偶有了正确的方向。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8)
“人不信不立”。作为一名高级动物,一个人讲究诚信是最基本的。“信”穿透人的躯体,穿透人的灵魂,让它夺目和耀眼。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本句话虽然短小精练,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撒过谎吧,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但如果张口就骂人,瞪眼就说谎,那样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人敬而远之,最后彻底不和你接触。我希望大家说话要注意,都要说实话,但也不能太实在了。
我想六中对于口才教育是非常合格的。在六中的课堂,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做人要嘴儿好,更应该诚实。说话是一门艺术,我们每天都有演讲来锻炼我们的勇气,有时候轮到了自己演讲的时间而没有准备这又成了失信。《弟子规》还教会我们吐字要清晰,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保持洪亮的嗓音,声音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应该让师长们听见。
犯了错误要及时承认,要敢于面对缺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过能改,归于心。倘掩饰,增一辜”。只要彻底地改掉缺点,就还是一个好人。
让我们一路守信地敲开人生生命之门吧!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9)
我在暑假里读了《弟子规》,为此我深有感触。
《弟子规》里曾讲到:“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句话充分地写出了我们少年儿童要十分尊重长辈,在外遇到长辈都要打招呼,长辈没什么吩咐,我们才方可离开。
在父母生病,我们做儿女的更要细心照料,要昼夜侍,不离床,要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安心。
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在家休息。我早晨一起来,就先去洗漱,然后就奔向厨房,要为妈妈做早饭。我想了几分钟,便开始行动。我准备搞一个营养早餐,便拿出了很多水果。我还蒸了一个烧卖,因为毕竟一些水果是吃不饱的。我精心的把水果切好,排放在盘子里,拼成一个笑脸。约半个小时后,我又倒了一杯牛奶,把这份精心设计的早饭送到了妈妈房间。妈妈看了后十分开心,连连夸我懂事,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很多,我们要认真牢记弟子规,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10)
今天,老师给我们读了一本书《弟子规》,其中的一部分。"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儿女不管多忙的时候,也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吧,因为可以收到亲戚和家人的压岁钱,但是在高兴的前提之下,千万不要忘记了一件事情哦,那就是在新一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我们要给父母和家人拜年,让父母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啊。今年我就犯了非常大的错误,因为祖母提前给了我压岁钱。我就光顾玩了。只想着钱,并没有注意我们的风俗_小孩要给长辈拜年。
大年初一,我看再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想起来了,就马上给长辈一一拜年了,爸爸妈妈一年辛苦了。我们如果连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怎么能好好孝敬父母呢?同学们你们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吧,那就一定要及时改过来。
-
更多精彩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遨游在弟子规的世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