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本|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精华十八篇)
发布时间:2019-05-14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精华十八篇)。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方案
【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较关注新授课和练习课的教学改革,而对复习课教学的研究远远不及前两者。复习课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本上的复习题作一些简单的划分就粗略地备好课;或找一些比较新颖典型的练习题作为补充。尤其是概念课的复习课更是一头雾水,一节课下来,常常是一堆概念的堆砌,然后就是针对性的训练。复习课仿佛成了习题处理课,学生兴趣索然、思维压抑。这样的复习课只是一种操练式的知识本位的教学,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理念。
复习课不能不上,那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节好的复习课?以学生发展为本、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等新课程的新理念又如何在概念复习课中得以体现?为此,我们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教材解读】
数的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数概念的第二阶段,主要包括: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它是建立在一年级上学期所学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拓展,也进一步感知、理解了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
【学情解读】
在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孩子们又经历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过程之后,已经有了基本的数感,对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已经具备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意识。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们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对所学知识缺乏整体感知,整个知识是散状的,尚未形成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知识点的梳理,逐步引导学生将散状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串、知识网。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并且会读、会写。
2.复习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能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构建材料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师板书课题)
2.写数:请在练习本上写一个你喜欢的100以内的数,可以是100。
3.交流: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写的是什么数?并用一句话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数?(生各抒己见,师及时评价并板书)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写一个自己喜欢的100以内的数,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下一环节:把这些杂乱无章的数进行分类、整理。】
看来数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紧密相伴,谁也离不开它。由于时间关系,还没请到的同学我们待会再交流,好吗?
【设计意图:时间关系肯定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交流,那么没有交流的怎么办?就此打住吗?显然不行,这样的话会伤害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埋下伏笔‐‐待会再交流。】
二、复习整理,形成网络
1.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数,你想到什么?(先给学生几分钟的回忆时间,然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板书)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看数想知识,一来可以有效地唤醒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二来可以培养孩子们全面想问题的意识。】
2.知识整理:
(1)分类:那我们先给这些数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后,自己在练习本上分类。
全班交流:第一种:按照数位分为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三类
第二种:按照单数和双数分为两类
第三种:按照个位是否是0分为整十数和不是整十数的两类
第四种:按照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否相同分为两类。
……
【设计意图:分类既可以训练孩子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
(2)读数写数:明确:读数写数都从高位开始
(3)数的组成:生自己说每个数的组成。
(4)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给上述各数排顺序,比大小。
【设计意图:读数写数、数的组成、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这些单纯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不是问题,这里简单的复习梳理是为后续巩固练习中的提升做准备。】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
给自己课前所写的数出出题,可以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什么数?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同桌听,让同桌猜一猜。之后,再全班交流,点名提问题,余下同学猜数。
【设计意图:课前写的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让每个孩子写的数都能有用武之地。】
2.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 )30(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总结:同样的一道题,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结果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同时也是对数的进一步认识。】
3.猜一猜
看商品猜价格。(略)先让学生猜,教师说多得多(少一些)逐渐接近准确数。或在学生猜的基础上,教师再给出条件(如价格在86和89之间,是个双数)。
【设计意图:这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这里通过不断地修正,既能较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数感,也能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写一写
看谁写得多:写出十位上的数比个位多1的两位数。(学生尝试,再展示交流)那怎样想可以把所有的答案一个不漏地写出来?建议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可以逐渐培养孩子们有序思考的意识,让孩子们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给自己打一个分数,你会用哪个数?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打分,既是一种自我的评价,同时又是对100以内数的再次认识。】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二册P22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数在不同的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2、对生活中的数有一定的认识。
3、能用数来表达,交流。
4、对数的多少能有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1、糖,花生米,黄豆,枣子若干,盆三个,表格一张。
2、相关信息。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我们认识的数和数做做游戏。
1、学生说数。
(1)示范:(课件)
(2)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
小结:用数可以说清楚许多事情。
(3)在小朋友说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同学都说到了*这个数,请说到*的同学再说一遍。
小结:同样的一个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2、老师说数
(1)鞋子:从鞋号中你们知道谁的鞋最大,谁的鞋最小吗?
(2)门票:这是宜兴三洞的票价,看了这三个不同的价格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从不同的数中我们看到了同一类事物之间的差别!
3、说年龄,填表。
我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1)请五个小朋友汇报自己和家人的年龄。
(2)仔细观察这五个小朋友的年龄。你能来说一说,我们自己的年龄大概是几岁吗?
(3)说说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年龄大概是多少岁?
(4)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爷爷奶奶年龄。
(5)小明要考考大家了,先让我们找到小明家白云路84号。
小明的家人中,今年64岁的,可能是谁?
(6)猜一猜杨老师的年龄,怎么样?
小结过渡:小朋友,通过刚刚的说数,我们对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和数做个游戏。
二、猜一猜
1、明确规则。
2、活动开始。
(1)抓糖:请几组汇报。
怎么会抓得有多有少?(手有大小,抓得有松紧。)
(2)抓花生:猜猜看同样是1号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花生米大约会有多少粒?
猜得对不对?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按刚才的分工来完成抓花生的活动。(指导填表)。
猜
数
猜
数
(3)抓黄豆:猜一猜抓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数一数。
黄豆比较多。怎样数可以又对又快?
继续按分工完成,填好表格。
3、汇总5组的数据,看着表格中的数据讨论。
(1)这种类型的糖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大约可以抓多少?花生米呢?黄豆呢?
(2)看看上面的图再看看表格中的数对照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4、展示一颗红枣,估计可能会抓多少颗?
为什么?
5、引导学生一起小结:看来同样的手去抓不同的东西,东西越大,抓的个数就越少,东西越小,抓的个数就越大。要使猜得与实际比较接近,得仔细观察,多多思考。
6、其实刚才同学们的猜也可以说是估计,这是一项本领,不光抓花生、抓黄豆的时候要用到估计,平时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计。(举例)
三、总结(略)
四、数一数
(1)快下课了,美丽的校园在召唤我们,你看已经有小朋友走向了校园数数了!(看课件)
(2)小朋友,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数的呢
就让我们奔向校园的怀抱,出去数一数吧!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的初步认识》,课本第7、8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和2。
2.使学生掌握2的组成,初步认识符号。
3.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画挂图、实物图片、计数器、画好四字格的小黑板等。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2个小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教育: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
二、新课
教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数学知识,我们知道了数学知识呀非常的有用,小朋友们也兴致勃勃的告诉老师说要把数学知识学好,但是怎样才能把数学知识学好呢?那首先呢就应该从数字的认识学起,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认数、写数、还有许多新知识。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最会动脑筋,学得最好。
1.1的认识。
(l)数数量是1的物体。
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为小朋友介绍一位新朋友:
①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打开书,看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学习的一页。告诉学生:这个小朋友呀兰兰,她可是一个乖孩子哟,今天她就要和咱们一起来学习,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饿她比一比看谁最会学习了。
②提问:
数一数这幅图里有几个小朋友?小朋友坐的姿势和拿笔的姿势好不好?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
②出示小鹿圈,提问:
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鹿圈的外面画一个圈。
圈里有几只小鹿?
③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珠子,提问:
我拨了几个珠子?
④学生操作。提问:
请你在自己的桌子上摆出1根小棒。
请你举起1枝铅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图上有1个小朋友正在学习,还有1张桌子,1把椅子,1本书,1个铅笔盒,1枝笔,田里有1只小鹿,在计数器上拨了1个珠子,这些人或物的数量都是几呢?(让学生齐答)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说,咱们能把这些人和物体数出来,还能用计算器把她们的个数拨出来,但是咱们用什么来把它表示出来呢?(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出数字1。
(2)认数字1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1字,然后解释:这个1呀,是一个数字,它的名字呢就叫1用数字1呀就可以把咱们刚才数的那些物体数量表示出来了。再让学生看教科书第7页中间的1字,告诉学生这些都是1字。
(3)写数字1
老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这个数字1了,但是你们会写吗?不会写也没关系只要愿意来试一试的都可以上来,现在老师就把黑板让给小朋友们。(学生写的1也许会存在大小、长短不一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说:学生写的1小朋友们还是挺不错的,都很聪明,老师还没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就会写了,但是你们发现没有,你们的1有的长有的短,大小不一,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不规范呢?那怎么办呢?老师引出田字格)。
指导学生在四字格里写1。告诉学生1要写在田字格的左边格里,再边讲边示范1的写法:从左半格靠近虚线的地方起笔,向左稍斜一些,写到左下边止笔。笔迹要写直。
让学生举起右手,伸出食指,按照1的笔顺带领学生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教科书第7页下面的写字练习格里,按虚线描数字1、教师注意巡视,予以指导。
2.2的认识。
(1)数数量是2的物体。
①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打开书,找到有两个小朋友在玩飞机模型的一页。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飞机模型吗?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2?
②出示小鸭图,提问:这里有几只小鸭?
③提问:谁还能说一说,在咱们的生活周围,你见过的数量是2的还有哪些东西?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图上有2个小朋友,2架飞机模型,2只小鸟,还有2只小鸭子,人有2只手,自行车有2个车轮等等。怎样用数字表示呢?
(2)认数字2。
教师在黑板上写2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写有2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2。
教师指黑板上的2字,解释这就是数字2,用它就可以表示数量是2的物体了。
提问:谁能说一说2的字形像什么?(先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再指出2的字形像鸭子,帮助学生记忆。)
(3)写数字2。
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2的写法。
让学生举起右手,伸出食指,按照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的2字的笔顺,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再在桌子上空写两遍,让学生把2的笔顺练熟。
指导学生在四字格内写2。教师要把起笔、拐弯、止笔处一演示清楚,让学生在教科书第8页下边第一行的字格里描写数字2,教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
(4)教学1和2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1个珠子,提问。
这是几个珠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拨上1个珠子,并提问:
现在有几个珠子?
教师说明:l个珠子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2个珠子。
②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圆形(或其它实物图)。教师边说要求边指导学生摆,先摆1个,再摆1个。提问:
先摆1个小圆形,又添上1个小圆形,现在有几个小圆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是由1添上1得到的。
③教师在黑板贴上画有一只小鸭的图片,
提问:这里有几只小鸭?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写1。
在上面那一只小鸭旁边再贴上一只小鸭图,提问:现在这里有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只小鸭图下面写2。
教师:现在1和2排好队了,你能说出1的后面一个数是几吗?2的前面一个数呢?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5)比较1和2的大小。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苹果(老师可以说小朋友们,看到了老师手里的水果了吧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呢,那只要小朋友门一会儿积极的动脑筋,老师下课后就把她作为奖品,给那些最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然后先在左手拿2苹果,提问:这是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在黑板上写上一个数字2,再在右手拿1个苹果,提问:这是几个苹果?也肯定学生的回答,在2的右边写上1。
提问:2个苹果和1个苹果相比,谁多?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2比1多。
教师:2比1多,平常我们就说2大于1。2大于1怎样写又好写又清楚呢?在2和1的中间画一个符号,开口朝着2,教师边讲边板书2>l,并带领学生读两遍2大于1。
三.巩固练习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1和2。
把预先准备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在图片的下面的小括号里,写上图片上物体数量(1或2)
出示数字卡片1和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提问:2和1比,谁大?外出示卡片2>1,提问:它表示2大于几?
让学生在教科书第8页下面四字格里练习写1和2,先描,后独立写,对于写得好的给予表扬。
四.本节课的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将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最后,给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在课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字1和2,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下去收集资料看哪一组收集的最多。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是un的字母形,导入教学un的一轮太阳,以及一句巩固读音的顺口溜太阳公公多温暖ununun。
2、第二部分是一首巩固读音的配图儿歌,配图既是练习学生说话,又是帮助学生记忆儿歌。
3、第三部分是un的笔顺图,并有一行书写规范的un,为的是让学生掌握un的写法。
教学目的: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在四线格中规范的书写un。
2、使学生掌握巩固读音的儿歌。
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un的认读和正确书写是本课的重点;
2、掌握un的发音要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1、自制课件2、自制卡片u、自制卡片n,自制卡片un。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指名说,师点评)。春天里有什么景象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引导孩子说出春天的天气很温暖)
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个和春天有关的复韵母。
(二)讲授新课
1、教学认读
出示课件(小熊穿着一件有着字母u的衣服,出来晒太阳,在它的前面有个门洞n,小熊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要出来晒太阳,前面有个门洞,我就站在门洞旁。)课件出示小熊走到门洞n旁。小熊高兴的说:太阳公公多温暖。
课件出示课题认识un
师:(教棍指着课题)谁知道它怎么读的(指名试读)。这些同学可真聪明,不过大家只要认真跟老师读几遍,你一定会读的更好。读的时候要注意老师的口形,看谁观察的最仔细,读的最准确,我们就请谁来当小老师。(师带读三至五遍)
师:老师发现xx同学读的很认真,我们就请他来当小老师,带我们一起读,等一下和其他的小老师比一比,看看谁带读的最好。(指名带读,五人左右)
师:好,现在我们开火车比一比,看看哪组掌握的最好。(火车赛读,师点评)
师:现在我们男生和女生比比看,(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师点评)
2、教学儿歌
师:大家一定都读累了吧,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美丽的春天去休息一下。(课件出示书上的图片)这里漂亮吗?我们先找个小导游带我们认识一下,这里有哪些东西吧。(指名说图,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
师总结图意。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是写美丽的春天的,你们想学会它吗?
师:好,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师带读三遍)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1、教学例四:
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
信息窗二是窗一的延续,在了解了南极的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天上有47只贼鸥,冰上有32只贼鸥,由此引出对两位数的读、写方法的探讨以及对两位数比较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利用计数器来拨不同的两位数,因此对于两位数的读写困难不大,但是对于读法与写法的区别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存有一定的困难。而相对于两位数的比较,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比较,因此这部分只是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太困难。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利用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探讨算法的多样化,并密切结合学具进行教学。
学生利用计数器表示出天上贼鸥的数量,并根据计数器上的表示写出数量,并学会读数。
②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③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3)同桌2人合作,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47和32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多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既可以用书中展示的两种方法,也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从小数到大数47在32的后面,所以47大,32小。
引导学生对两个数字进行比较,强调几十几和整十数间的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个数间的比较以及100与其他数间的比较。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
2、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
3、注重学生的经验,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拐弯数”。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数时对“拐弯数”要重点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大草原吗?大家看(出示课件)
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
生:我估计有80只羊。
生:我估计有······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猜大概有100羊,老师也认为大概有100只。你们会数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数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数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
二.实践探究新知
1.师:大家瞧!这三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数量和小羊的数量一样的物品,(第一位小朋友)他带来了什么?(回形针)观察课件,他是怎样数回形针数量的?(1个1个数)
2.师:我们跟他一个一个来数回形针的个数。
3.师生同数(每到拐弯处),师问:几十九再添上一个是多少?
4.师:回形针一共有多少个?(100个)怎样数的?(1个1个)这样数慢吗?(慢)大家能不能用一种快捷的办法帮小女孩数出小女孩她手中小棒有多少根?
5.生自拿小棒数,数完同桌自己的数法。
6.展台演示自己的数法。
7.观看课件:小女孩也是这样数的。
①每几根扎成一捆的?(10根)
②一共有多少根?(100根)
③100里有几个十根?(10个)
④谁能10个10个地数到100?(多叫几位学生)
⑤小结:十根十根的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计数单位“百”。一百里有几个一呢?(100个)
8.师: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在数小正方体,你能用最快的方法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吗?
9.生讨论(同桌),再全班交流。
10.师用多媒体演示。(小男孩按照大家的办法数了。)
10个摆一行,摆了几行?(10行)也就是几个几?(10个10),10个十是多少?(一百)
11.师:让我们10个10个来数小正方体,10个10个数,10个十是一百。
【设计意图】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逐步认识十进计数法,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
四解决百羊图
1.师:那你们现在知道草原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很快数出羊的只数?(10只一圈)
2.师:对,那大家就10只一圈验证一下。
3.10只小羊一堆。我们一起来数数。(师生齐数)
4.师:呀!是100只羊,你们刚才猜对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百羊图”,让学生用学过的10个圈一起的方法,很快数出羊的数量,验证估测的结果,再体会10个一圈的优越性。
五.练习
1.师:今天我们学习怎样数100以内的数,现在我们来练习数数。
①师:大家摆五十七根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数到七十二。
②学生迅速摆出
③师:从五十七数到五十九时,添一个数是几?(六十)这里有9根,再添一个就满几个?(10个)怎么办?(后面照例)
就变成几个十了?(6个十)6个十是多少?(60)
④师:我们大家再跟小男孩一起数一遍。
⑤师:你们还能从88数到100吗?学生全体数。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大家。下面老师给你们出比较难的问题,你们有信心通过吗?(有)49后面跟着谁?59后面是几?69后面是…..
【设计意图】学生数数中的难点是“拐弯数”,体现为当学生数到几十九时,不清楚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这样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拐弯数时是怎样到下一个整十数的过程,让学生建立数感,为以后的“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打下基础。
吹泡泡
师:有一只小猪可喜欢吹泡泡了,大家瞧!它又吹了很多泡泡,你能很快数出它吹了多少个泡泡吗?
生自己数一数,汇报:小猪吹了……个。
师: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
师:可是一个一个数爱看错,泡泡排列可不整齐。生:标记
师:对,标记每个泡泡就不会重复和漏数了。还可以怎样数呀?(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10个10个)
师:对,10个10个数最简单了看,数出3个十,再往后接着数3个就是33。
【设计意图】由于泡泡摆放“杂乱”,学生数起来会有困难,所以我在指导上加以“细化”,在10个10个数时,加上数字标记,突出“圈10”的方法,进而突出计数单位“十”。
4.师生互动练习。
①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
练习3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②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连续说出后面的五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练习,让学生在紧张,有节奏的练习中,体会数的顺序,并把“拐弯数”的地方加以练习,真正让学生把难点落实在课堂上。
六、说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0以内的数?
学生举例:公共汽车站牌、人民币、电梯按键……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六、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让数学走近生活,让数学不再没有质感,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里有(10)个十。
一百里有(100)个一。
【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有多少,体会它们和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在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当学生数出不同的结果的'时候,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数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学生一起认真的再数一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显增强,数数的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学生之间的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进一步结合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整体设计以数数为教学主线,把数的组成的教学,估算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等巧妙地穿插进行。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操作”,重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用实验、模仿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然而当我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当教学实践中去时,一种无形的定势操作习惯却又常常阻碍新认识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回到原来的操作习惯上;有时明明知道不妥,还是照做,因为一件简单事例的阐述、一个数学事实的确认、一个公式的推导,在学生的各种体验中则成了一种十分繁琐的过程,甚至要花费大量时间做课前工作,并且课后检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追求过程,还是追求结果?享受数学的美,还是在乎短暂的质量?我困惑着,矛盾着,又把困惑与矛盾不断地反映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4月1日的教研之春,让我真正走进了数学的春天,领略了名家的风采,也同学生一起走进了课堂,享受并创造了美,数学课也可以这样来上,也可以上的这样朴实,但却是那么的回味,我感悟着:
一、在观念上,从教学目标中来“知”数学。
要让学生知数学,就必须从教师自己做起,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我仔细学习了3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把学生的操作、经历数学的过程放在了首位。现摘抄如下: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能力。
《时间的认识》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体验1分、1小时到底有多长,理解1分=60秒,1小时=60分。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在实践上,从课堂教学中来“做”数学。
对于近乎完美的公开课听的多了,也就不在那么新奇与佩服了,这样的“做”数学,教师与学生只不过是一个表演者,只是表演的舞台不同而已。而今天却不同,几位专家的课也有很多缺陷,都没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却是那么地真实,这才是课堂,学生自己真正的课堂!
刘永宽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没有什么现代多媒体的演示,也没有什么花俏的教具,只是几个简单的图形而已。而就是这几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这就是教师的魅力所在。整堂课,学生都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之中,思维的积极思索之中。对于感知周长、周长的含义这部分,教师花费了近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猜想、来验证,这是一般的课不常有的,特别在求圆周长第3种策略的探求时,更是精彩,而真正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时间只是花了4、5分钟。戴银杏老师的《时间的认识》又给了我另外一种美的享受,数学美与生活美结合的如此的融洽,创设了钟宝宝带小朋友参观钟王国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钟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时刻。
三、情感上,从教学过程中来尊重学生。
对于情感的体验,我想这不单单来自数学,我想更多的是来自教师本身自己。刘永宽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感悟颇多。是的,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不同的看法,维护他们的自尊,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刻。在探求求周长的过程中,学生花费了多大的周折,教师给予的只是引导、只是鼓励。我认为这是我所要学习的最重要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数学。
最后,借用刘永宽老师讲座中的几句话来勉励自己,希望教会我的学生会说四句话:老师,我还不懂;老师,我懂了;老师,我不同意;老师,让我来说。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整十数,培养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整十和一百,初步了解数位以及计记数单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小朋友,认识它吗?喜羊羊的商店今天在森林里开张了,很多小动物去它的商店买小棒,想不想去看一看。(多媒体出示)
2.小鹿来买了一些小棒(出示图)有多少根?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根?
(多媒体展示)强调:1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一个十是十
3.(出示2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2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2个十是二十(指名说)齐说
二、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3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3个十是三十)
出示6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6个十是六十)
2.如果你去商店,你想买几捆小棒?请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摆好的同学请你的同桌说一说摆了多少根小棒,他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2个十是20,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生读)7个十呢?8个十呢?原来有几个十就是几十
像这样的30.60.70.80都是整十数,揭题:今天我们就认识这些整十数
4.(出示10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指名)齐数10.20.30……100.请你边数边摆出100根小棒,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生拿100根小棒体验感觉。
这一大捆有多少根?有几个十?指名完整说一说。齐说10个十是一百。或者100里面有10个十.
学生自己记忆。
5.出示想想做做1.数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6.想想做做2.(出示小猴图)找找哪是1个十?数数,2个十呢?学生填
小鹿堆了()个十是()学生独立完成
三、写数
1.出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出示)第二位是?(出示)刚才我们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出示百位)出示三句话,生读
2.(师边说边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百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3.(师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师边介绍边写,为什么要写0?能不能不写?
4.刚才老师拨了4个十是40,你想拨几个十是几十?请你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一说。看看你的同桌说说他拨了几个十是几十。师相机板书(还有比他大一些的整十数吗?小一些的呢?)
5.师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表示?还可以怎么表示?100怎么写呢?(指名说)师写
6.小结:我们在写几十时,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一百时,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上写0,刚才是看着计数器写数,如果给你数,你会画吗?
(出示想想做做4)6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学生独立完成90.50.100,校对,你是怎么画的?
四、巩固练习
1.生独立完成第5题,校对
2..想想做做6生独立完成读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读一读
4.猜数师生猜数,生生猜数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请下载附件: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例1.2.3及练习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请下载附件:1、《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8页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相邻单位之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会在计数器上数数,知道基数和序数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每小组1000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谭老师给全班同学带来了几位客人,你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好,他们来了,我们就去看看,他们是谁啊?(一休和他的师兄们)[教师课件出示]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一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是吗?他今天来到我们教室,是要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有)
二、新授:
1、估计小棒的根数。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自己小组里的篮子,请你们猜一猜有多少根小棒,不用数。
生:500根!
生:800根!
生:1000根!
......
同学们猜了那么多,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呢?(数一数)
对,在数之前,一休对我们有几点要求,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
在数之前,组长先跟你们那一组的同学商量好,怎样数才能做到三个要求:
一、数的速度要快;
二、数的数量要准确;
三、数的结果要别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好,现在就请小组的组长和同学们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就开始数。
2、学生数小棒,教师巡回指导。数完之后,教师指名展示结果。
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非常快,我现在想请咱们班的同学拿着自己小组的成果上来展示一下。(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捆的方法,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来数,让学生评一评各小组数的方法怎样。)
生:我们组是20根扎成一小捆,5小捆扎成一大捆,一大捆是100根,一共1000根。
生:我们组是50根扎成一捆,50根50根地数,这样数的速度要快一些,还可以节约橡皮筋。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先一根一根地数,10根扎成一小捆,10小捆再扎成一大捆,一大捆里面是100根,一共1000根。
......
3、(教师利用一个小组小棒)拿一大捆抽出一小捆。
提问:请问这里一共有多少根?
(放进去)这一大捆里有多少根?
通过他们捆的,你能根据他们捆的,发现这一小捆的10根现一大捆的100根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小组里的同学,然后再指名汇报。
生:10个十是一百。(教师板书)
生:一百里面有10个十。
生:100比10多一个0,10比100少一个0。
4、教师拿起一大捆100根,提问:老师手上这一大捆的100根与所有的1000根,又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指名汇报。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生: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教师板书)
生:100比1000少一个0,1000比100多一个0。
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他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刚才估计小棒的时候,谁最准确?
三、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基础练习题)一休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有信心做对吗?
10个一是(),10里面有()个一;10个十是(),100里面有()个十;
10个一百是(),1000里面有()个一百。
做完后,集体订正。
2、小燕子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地球爷爷有一双无形而强大的手,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可以吃得下很多的东西,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知道苹果成熟了往哪里掉啊?其实是地球爷爷那双无形的手给摘了,你知道是什么吗?地球爷爷已经吃了986个,往后每多吃一个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1,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学生从986数到1000。)
你能不看地球爷爷吃苹果的图,自己从986数到1000吗?学生自由数,再集体数。
我们做完了一休和小燕子的题目,还有大师兄和二师兄的题目你们想做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计数器吗?(教师出示计数器)看到计数器,你想说什么?
把计数器的特点说出来,并说说各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然后再指导在计数器上数数。
2、三百四十九在计数器上是这样拨得:百位上拨(),十位上拨(),个位上拨()。
3、八百零九在计数器械上是这样拨得:百位上拨(),十位上拨(),个位上拨()。
4、比一比看谁的填法最多!________800________
五、拓展练习:
动动脑:4个同学跑步,跑到终点时是这样排的:3号、212号、42号、87号
212号是第58名,()号是第59名,()号是第56名。
六、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设想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4)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十
位
个
位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生独立完成第一行3题,然后读给同桌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学生尝试完成第二行第2、3题,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教后反思录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请下载附件:1、《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授课教师: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王莹
指导教师: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董惠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四样奖品:糖、小星星、橡皮、铅笔各100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唱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
请下载附件:1、《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
(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生
29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48
6个十60
79七个十9个一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
(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时,一百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十五、()、()、()、()、()。
()、()、()、()、八十一、八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课题二读数写数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
2、6个一和3个十组成()。
3、7个十和6个一组成()。
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40+3=55-5=90+9=
45-5=60+6=48-8=70+2=
80+6=77-7=24-4=50+3=
26-6=48-8=80+4=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102030405060708090100
6061626364656667686970
40、63、70、19、29、36、38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
●一起合同网高能预警专题: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个十是100。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过程目标:
通过动手数小棒,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小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估计一下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指名)
2、要想知道谁估得对,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数一下)追问:谁愿意帮老师数一下?(指名,数完汇报:50根)
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一)在操作中感受数数的乐趣
1、师:每组同学桌上都有一些小棒,谁愿意估计一下是多少根?究竟是多少呢,应该怎么办?
2、在数之前,认真听老师说要求:
①要尽量数得正确。
②数完以后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
③数的动作要又轻又快。学生动手数小棒,教师巡视。(数小棒的方法:1根1根数、2根2根数、5根5根数、10根捆成捆再数等等)
3、请数好的小组同学介绍数的方法,大家交流。
(1)对于学生介绍的数小棒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评价交流。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交流过程中及时提问:29后面是几?99再添上1根是多少?
(2)对于数十根捆成捆的做法,教师要及时肯定,并引导其他学生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3)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数完了小棒,那么,到底是多少根呢?你为什么那么肯定地说是100根呢?引出:有10捆,每捆10根,10个10是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4、学以致用新华书店新近一批书,其中有一套叫《教你学数学》,每套书是10本,每本书售价10元,如果老师带100元钱,能把这套书都买回家吗?
5、在计数器上拨出100这个数,同桌互相检查。
①提问: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拨的?为什么要这样拨?(强化3个数位之间的关系)
②在纸上写出100这个数,指名板演。
(二)在操作中理解数的组成、读、写
1、比赛:拿出35根小棒,看谁动作快?
2、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追问:3捆是多少?5根是多少?35是由谁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同桌互相检查。追问:说说你是怎样拨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4、在纸上试着写一写。
①学生写数,教师巡视。
②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练习:6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00以内的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找出数学书第25页、50页、100页,分别摸一摸有多厚?
2、摘苹果游戏。
3、读出下面各数。(出示图片)
4、用9、2、7这三个数组成不同的两位数,最多组几个?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老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全课小结。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双面胶。礼品:60套包括:小棒26袋(每袋100根,10根橡皮筋)、铅笔10袋(每袋100根,10根橡皮筋)、糖8袋(每袋100个,10个小口袋)、方块和圆片14袋(每袋100个,10个小口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组织教学(2`)
师:孩子们,今天有新朋友要和你们一起上课,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
生:想。
(教师拿出红星星,扮红星星说话)
师:我是聪明的红星星,今天我要在一一班找爱动脑经,爱回答问题的孩子做朋友。
生:
师:我是有礼貌的绿星星,我也来找朋友,最会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就能做我的朋友。
生:
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和2个星娃娃做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我们四个组来比一比,谁表现的最好,得的星星最多,就能和他们交朋友,好吗?
生:好!
(教师将星星贴在黑板右上角)
二、课前谈话:(3`)
师:认识了新朋友,老师还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你们看这是哪儿?(课件出示草原)
师:春天的大草原长满了嫩绿的青草,瞧:小羊也来了,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小羊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嗯,真能干。
师:大草原真好玩,还有好多小羊也来了,你们看!
师:请孩子们看一看,想一想,你能估计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羊吗?
(请4个孩子回答)
师:孩子们答案很多,那到底有多少只呢?咱们还得数一数,不过今天羊的只数比我们以前学的20要多得多,孩子有信心学会吗?
师:好!我相信你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数100以内的数
(一)初步整体感知100(5`)
师:刚才你们赵老师说你们已经学过了0~20,谁能从0数到20
生:0、1--------20
师:很好,谁能接着往下数呢?
生:21--------56
生:57---------100
(师生一起拍手数)
师:大家能数这么多数啊,真了不起!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数数呢?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
师:是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数数,所以今天咱们就先练练数数的本领。
(二)数数量100的礼品(20`)
1讨论数法(3`)
师: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带来一袋礼物,要请你数出100个来,数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数?
(学生思考后,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1:我打算1个1个的数。
生2:我打算2个2个的数
生3:我打算5个5个的数
生4:我打算10个10个的数
(请4个孩子回答)
师:大家的方法这么多呀,那你最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生1:我觉得5个5个的数好。
生2:我喜欢10个10个的数好。
(根据学生争论的情况控制时间)(学生出现争论)
2学生操作:数出100个物品(7`)
师:好,孩子们都很有主见,这样吧,一会就用你们最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个礼品,如果你数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方法不够好,数不清楚,或者你看到别人的数法更好,你也可以换别的方法来数,明白吗?数出来就摆在桌子上,注意你怎么样数的就怎样摆,明白吗?黄星星还准备了音乐陪你们数,歌声响起来你们才能动手,歌声停下来,你们也要很快停下来,能做到吗?
(学生开始数,教师巡回查看,可以询问,你是用什么数法,为什么这样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呢?)
(音乐停,等学生全部停下以后教师简评学生数数和合作的情况)
师:音乐停了,孩子们也该怎样啊?黄星星看着你们呢。
3汇报展示(10`)
师:好,孩子都用自己的数法数了100个礼品,都数得很认真,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前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数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吗?那咱们就虚心的听一听、看一看,比一比谁听的最仔细。)
生:102030100
师:数的不错,老师还想知道你这一捆是怎么得来的?
(让学生展开一捆,让学生知道满了10个就捆成一个十)
师:下面还有哪些孩子也是10个10个数的,请你们站起来,看着你数的礼品,我们一起10个10个的数一次。
师:不是这样数的孩子看着黑板,和他一起数一次。
师:孩子们,咱们数了几个十?
生:10个10,
师:10个十就是多少?
生:100
师: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孩子们一起完整的说一次,10个十是100
(教师板书)
师:下面谁还愿意把你不同的数法展示给大家看?
生:1、2、3~~~~10、11、12100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他的数法和前面两个孩子的数法有什么不同吗
师: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怎么样?
师:谁还有和这两种方法都不一样的数法吗
~~~~~~~
(展示多种数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比较各种数法的优劣)
师:(小结)孩子们都很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觉得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100个东西就非常了不起,不过我们在数数的时候要采用简便,快速又不容易出错的方法,不但要自己明白还要让别人很快看出你数的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100根小棒是这么10捆,那其他东西呢,谁把你数的100个礼品展示给全班孩子看一看。(学生回答时,提醒学生完整的说,这是我数的100枝铅笔)
看来数东西已经难不到你们了,现在我们就把这些礼品收起来,请孩子们轻轻的把东西收到桌下去。
(三)接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10`)
师:刚才老师也数了小棒,你们看这是多少?(贴出35)
生:35
师:对,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听的最认真的孩子上来,接着数到42。
(生在上面数的时候老师帮助他粘,并让学生一起说出,35添上一根是36,再添上一根是37~~~~~39再添一根该数多少了?满了十咱们要把它捆起来,现在是几十了,数一数。10203040接着,边拿边数,4142
师:孩子们真能干,谁能象他这样从42接着数到53?
师:谁还能从88数到100,这么多孩子会数,那大家一起来数吧。
师:大家说他数的怎么样,赶快表扬他!
(四)100以内数的组成(5`)
师:下面咱们来玩一个猜数的游戏,请一个孩子上来,老师告诉他一个数,请他用小棒摆出来,比一比谁最先看出他摆的是多少。(35)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其他的孩子你们看出来了吗?这3捆就是3个十,这5根就是5个一,那孩子们一起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板书:)
师:孩子们真棒,聪明的红星星要出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吗?
师:红星星给你们出的题就在数学书的33页,请大家打开书,图上是什么呀?(汤圆)有多少个呢?(24)你怎么知道的?2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呢?请你填在书上。右边的空,孩子们能自己完成吗?谁把你做的给大家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练习(6`)
师:孩子们数的真热闹,小精灵聪聪说要考考你们,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小精灵给你们出的题就在数学书的33页,请大家打开书,图上是什么呀?(汤圆)有多少个呢?(24)你怎么知道的?2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呢?请你填在书上。右边的空,孩子们能自己完成吗?谁把你做的给大家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小羊的声音)
师:哟,你们听这是谁的声音?
生:小羊
师:对呀,小羊还在草原上呢,走,我们到草原上去
(课件出示草原羊图)
刚才咱们学习了数数的本领,现在你能数这么多小羊吗?想想怎样才能数的又快又对?
(学生回答后,就在书上的羊图上圈一圈数一数,然后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刚刚我们10个10个的数了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0里面有几个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五)师生共同小结(2`)
(音乐起)
师:哦!时间过的真快,这一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我们都学了什么呀?
(教师请多名学生回答,并根据回答利用课件小结出:我们一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不仅会数数,而且还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师:那你们觉得自己今天表现的怎么样啊?
师: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让我们一起鼓掌表扬自己!
今天就上到这!
板书设计:
认识100以内的数
1010101010101010101010个十是100星星
(小棒)100里面有10个十1234
1010101010111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数由于数字较小,学生感知起来比较容易,并且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2哦以内的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00以内的数相对较大,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并不常用到。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会数100以内的数,部分发展较好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少部分学生已经能进行100以内数的口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分化是较大的,甚至部分学生掌握起来还有困难。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之前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大小比较,数位,数的顺序
将来学习多位数的认识,大小比较,两位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读数和写数,数数。
2、数位。
3、数的大小比较。
4、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备注
数数数的组成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
2、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读数写数
1、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个珠表示。
2、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3、使学生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
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2、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
单元测试
测试情况
反馈
合计
⬔ 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
4.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在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学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区,是一所名校,校领导特别重视课改,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一部分学生能自觉地超前学习没有教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所以,不少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了。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上敢于发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喜欢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和学生轻松地进行交谈。)
师: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学生小声议论说:豆子是让我们数数的;豆子是帮助我们学数学的。)
(教师认真地听着学生的谈话,并给予肯定。)
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思考、会观察。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听明白的同学点点头。
(学生微笑着点了点头,学生的情绪非常好,这节课就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了。)
(反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是靠说教能获得的,必须渗透在每节课每个活动中,让学生体悟怎样合作。数学教师正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2.数出30粒豆子。
(1)活动规则与学生小组活动。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10个10个地数;有的说5个5个地数;有的说豆子是圆的,不好数,最好2个2个地数。教师对学生说出的方法给予肯定,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一堆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学生的兴致很高,每个人都在小心地抓豆子、数豆子,教师在小组内轻声地指导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轻轻走到教师身边,有的举手示意教师,教师耐心给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兴奋地交流着自己一把抓的豆子是多少粒。有的说是32粒,有的说是27粒,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说他们抓得比较准确,有一位学生说我抓了45粒,教师轻声地说:你抓得有点多了,再试一下。学生和教师融合在一起,愉快地学习着。课堂气氛非常轻松。)
(一小组4人很投入地在工作,一位学生在手中掂量着这一把豆子,嘴里小声说着,和刚才的差不多,然后数一数是29粒豆子,高兴地欢呼了一声,同桌说你真棒,教师竖起了大拇指,向他表示祝贺。)
(另一小组其中一位学生抓了很大的一把,边抓豆子边往下掉,这时小组长提醒他说:不能这样抓,是用刚才抓30粒豆子的感觉抓的。这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教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并帮助他整理盒子里的豆子。这一小组学生估数的感觉不错,他们估计的大约在25~35粒之间,他们在数豆子时,基本上是两个两个数的,也有个别的是十个十个数的。)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是不是差不多。活动结束时,老师会发一个信号,(教师走到教室前面右面的小组前)当我在这停下时,你们马上停下。
(教师巡视了每个小组后,就站在了教室前右面的小组前,微笑着望着大家,有的学生看到了,马上就坐好了,没有看到的学生,经过其他同学的提醒,也很快就坐好了。教师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
(2)教师小评。
刚才我们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得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着我们的约定,非常好。经过刚才我们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的抓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学生高兴地点着头。)
(反思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估数的时候有一个参照的标准,30粒豆子就是一个参照物,教师强调学生不断地体验,以加强学生的感觉和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注意走近学生,并且用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学生获得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兴趣继续下面的学习。)
(二)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
师:你们数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知道我这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教师把抓的一把豆子放在实物投影仪前面,使豆子的大小和实物一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学生小声地和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全班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生: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师: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你们的心中可是有一杆秤哟。
生:50多粒。因为我刚才抓那样的一把大约是30粒,老师的手比我的大,所以大约有50多粒。
师:他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大约,谁再来说一说。
生:(一名学生走到实物投影仪前,用手抓了两次,正好抓完)抓一把是30粒豆子,我正好抓了两把,我估计老师抓的这一把豆子大约是60粒。(学生有的鼓掌,有的说真棒,有的竖起了大拇指。)
(反思这是学生进行的自主的表扬,是学生之间的自主欣赏。在这个活动交流中,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这是有用意的,这只是学生对估计的一种最直接的感受。特别强调的是,数一数也是一种方法,但要引导学生借用自己的一杆秤来进行估数,这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必要。)
(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
2.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一小组活动记录)
生1:我们先商量用什么方法来数,我建议十个十个地数,这样数得快。
生:(三人点头)我们同意。
生2:那我们就开始数吧。
(学生4个人,头碰在一起,其中两个人数豆子,把十个一堆的豆子放在一边,另外的两人在仔细地观察,不让漏数了豆子。)
(另一小组活动记录)
生:(两人)我们用手来测量吧。
生3:还是数一数吧。
生:(两人)我们不要争了,我们选一种方法快点做,第5小组的同学都已经数完坐好了。
生:我们用30粒的一把来测量。
(学生开始估数,很快他们就干完坐好了。)
(全班交流)
组1:我们是十个十个数的,一共有57粒豆子。
组2:我们是两个人合作用手测量的,大约是60粒。
组3:我们是五个五个数的,有66粒豆子。
组4:我们和第二小组的方法一样,结果也一样。
组5:我们是分成两堆,差不多一样多,数一数其中的一堆是28粒豆子,另一堆不用数了,大约是56粒豆子吧。
组6:我们的方法和第3小组一样,是64粒豆子。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
师: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内互相看看拨得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一样的就坐好了。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活动在小组中间,指导个别学生拨数。有的学生拨完数后,主动地走到老师身边,让老师看看是否对。小组内的学生也互相检查拨的数是否一样。)
(第三小组数的数是66,拨数的时候学生出现了争议。)
生1:十位上拨6,个位上不拨了,和十位上的一样。
生2:我认为你说得不对,个位、十位上都得拨6个珠子。
生:我同意生1的方法。
生:(三人)我们同意生2的方法,如果是生1那样拨,就是60,不是66了。
生2:我们看看别的小组是怎么拨的,你看他们小组拨的是61,十位上拨的是6,个位上拨的是1,我们的和他们的是一样的。
(小组内其他学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该生的看法,教师也微笑着点了点头。)
师: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
师:谁先写完了,谁就到黑板上把这个数写下来,一个小组来一个人就行了。
师:大家写的数真整齐,真好看。我们一起来看64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
生:(边拨边说)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上是4,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师: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
生: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就在十位上写6;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师:说得真清楚。我们再来看看66这个数,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10个六;右面的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生:我跟他的不一样,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个十,不是10个六。
师:(笑着)对。66这个数,左面的6在十位上,表示的是6个十;右面的6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
(学生开心地笑了。)
(教师手拿计数器与学生一起拨数:60这个数,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不拨了;十位上是6,就在十位上拨6,表示的是6个十。)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呢?
生:不超过70粒。
生:40粒以上。
生:大约是60粒,因为你刚才抓了好几把,有57的、64的,还有大家想办法估计的数最接近60了,所以说你一把大约抓60粒豆子。
(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反思学生有写数、读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感悟知识,通过老师一把大约抓几粒豆子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估数的必要,初步体会估数要有一个标准。并从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出发,使学生的学习有一种成就感,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比较亲切自然。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学习的效果是不错的。)
三)活动三: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教师用积极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个小桶,小桶内装满了豆子,教师微笑着望着大家,学生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教师。教师适时地提出学习的要求。)
师:想办法猜一猜,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有多少粒?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肯定比老师的一把多,这是一小桶;那也不一定,要比一比才知道。学生的争议比较大,教师就引导学生想办法估计,提出了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1.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
2.看谁猜得最接近。
3.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先商量着怎么估计,然后动手做,有的学生把这一小桶豆子平均分成了两部分,数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加起来;有的是用手量豆子。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方法,并轻声加以指导。)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走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
生1:我们把这一小桶豆子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数其中的一半是40粒,加上没有数的一半,大约是80粒。
生2:我们两个人是用手来量的,我这一把大约是30粒豆子,我抓了一把是30粒,我又抓了一把是30粒,一共60粒了,还有豆子不够一把了,我们数了数是20粒,所以这一小桶豆子大约是80粒。
(教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学生也自主地鼓掌。)
(反思学生的思路很广阔。我想,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师:我和第一小组的同学也想了一个方法,现在请我们的发言人来说一说我们的想法。
组1:我数这一层大约是10粒,我还数了数大约是7层,我就一层一层加起来,大约是70粒豆子。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巡视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在学生活动中,我就和学生一起合作,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听得效果还不错,有的学生下课以后还在尝试这种方法。)
(此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师适时地组织课堂教学,解决新的问题。)
师: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抓出大约100粒豆子?
(教师的问题提出来后,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大家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一旁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讨论活动。)
生:(欣喜状)我有一个好方法,这一小桶大约是80粒,我再数出20粒豆子,不就是差不多100粒豆子了吗
(学生有的鼓掌,有的竖起大拇指表示祝贺,课堂气氛很好。)
生:我一把抓30粒,我再抓一把是60粒,我再抓一把是90粒,再数10粒就是100粒了。
(学生非常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的盒子里有3堆和10粒豆子,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起身参观这个学生的做法,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示祝贺,教师兴奋地说:这个方法真是妙极了。)
生:我想和老师合作,(学生边说边走到前面)老师抓一把大约是60粒,我抓一把大约是30粒,再数10粒豆子,就是100粒了。
(反思这些方法太好了,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开阔思维的结果。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才能锦上添花。这种课堂意境正是教师所期待的。)
师:真是棒极了,你们认识100这个数吗?
生:我会在计数器上拨出100。个位和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就不用拨珠子了,百位上是1,就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
(学生边说边走到讲台前,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其他学生也主动在自己的学具计数器上拨出100,教师走在学生中间,进行指导。)
生:我还会写100呢!
师:大家在练习纸上写一个吧,写完就坐好。
师:100是个三位数。
(教师边走边巡视。)反思我观察学生在拨数、写数的时候,没有困难,包括写100这个数,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针对学生的情况,放弃了原来由教师来讲100这个数的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研究100这个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人人争当小老师,来给大家介绍,教学效果不错。在这里交代100是个三位数,是为猜数游戏做准备。)
师:刚才豆子帮助我们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我这样抓一把是30粒豆子。(学生边说边做。)
生:我知道怎样抓出100粒豆子,我了解了好几种估计的方法。
生:这节课很有趣,我过得很快乐。
师: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一把大约抓60粒豆子,我们大家一起学数学,非常开心。大家很用心,我很高兴,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欢乐。
师:刚才我们是用豆子帮助我们来估数,现在不用豆子了,你们能来猜数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反思学生的情感体验很丰富,大家谈到了各个方面,作为教师,我很欣慰,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也参与了整个课堂的活动,我认为我的感觉对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和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情感交流。从学生的目光中,我感觉这种交流是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有必要;同时,在学生思维充满着跳跃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进入到另一阶段的学习,非常及时。)
(四)活动四: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发展数感
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师:请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不要让别人看到,写完就坐好。
(教师请两名学生背对黑板,把一名学生的数写在黑板上,大家做裁判,请这两名学生猜黑板上的数。)
(黑板上的数是50。)
生1:是20吗?
生:比20大一些。
生2:是55吗?
生:比55少一点。
生1:是53吗?
生:快了,比53少一点点。
(学生很兴奋。)
生2:是51。
生:比51少1个。
(学生和教师都笑了。)
生:(一起)是50。
(学生欢呼。)
2.小组做猜数游戏。
要求:其中一人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其余的人猜这个数,轮流做这个游戏。
(学生有的是小组做猜数游戏;有的是同桌两人玩;有的是三人在一起猜数。学生猜数的方法很多,教师边巡视、边指导、边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反思学生的情绪很高,这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试着让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我发现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游戏怎么进行下去的问题,能自己作出判断,很了不起。)
-
推荐阅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十二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享十九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汇总十六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热门19篇)
一年级篮球教案(精选9篇)
-
欲了解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