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教案(系列十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至节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至教案 篇1
夏至来了!东昌府区梁水镇镇付楼幼儿园的孩子们开展了夏至节日主题活动,了解夏天及节气知识。
在活动中,老师们向孩子们介绍夏至的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让幼儿对夏至节气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夏至节气特点以及风俗习惯,健康快乐过夏天!
活动中,老师们对夏至节气的知识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夏至的由来和习俗,学习了夏至节气的小儿歌,带着孩子们制作了手工扇子和知了,一起体验创作的乐趣。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夏至节气充满童趣,让遥远的传统民俗变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在愉快的体验中增添了生活经验。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节气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
夏至教案 篇2
1、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2、夏至雨点值千金。
3、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4、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5、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煎熬。
6、芒种晴天,夏至有雨。
7、夏至不雨天要旱。
8、三月茵陈四月嵩,五月过来当柴烧。
9、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10、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1、夏至三庚数头伏。
12、夏至有了雨,好比秀才中了举。
13、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
14、夏至不起尘,起了尘,四十五天大黄风。
15、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
16、夏至无雨三伏热。
17、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
18、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19、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20、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1、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
22、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2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24、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25、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26、立夏三天遍地锄。
27、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28、稻谷要喝夏至水。
29、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30、夏至无风三伏热。
31、小满谷,打满屋。
32、夏至有雨,仓里有米。
33、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34、时节到来一阵风,抢收抢种莫放松。
35、种田不用问,深耕多上粪。
36、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37、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38、三月三的风、四月四的雨,麦子黄疸谷子秕。
39、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40、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41、吹过小满风,草籽好留种。
42、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43、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44、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
45、夏至有雨应秋早。
46、立夏东风麦面多。
47、芒种芒种,忙收忙种。
48、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49、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50、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51、耕地深又早,收成才得好。
52、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53、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54、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55、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56、立夏北风当日雨,立夏东风少病疴。
57、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58、爱玩夏至,爱眠冬至夜。
59、芒种夏至,水浸禾田。
60、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
61、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62、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
63、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64、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65、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
66、夏至馄饨免疰夏。
67、夏至闷热汛来早。
68、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69、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70、冬至唔过唔寒,夏至不过唔。
71、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72、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73、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74、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75、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
76、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77、夏至响雷三伏冷,夏至无雨晒死人。
78、小满不种花,种花不回家。
79、夏至狗无处走。
80、春来遍地绿,夏至剩半数,秋天无人管,入冬又荒芜。
81、夏至的,无处走。
82、夏至有雷三伏热。
83、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84、长到夏至短到冬。
85、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86、芒种不开镰,不过三五天。
87、不过夏至不热。
88、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89、四月南风大麦黄,养蚕插秧两头忙。
90、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
夏至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2. 了解面食的制作过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面团做面食的活动,锻炼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活动准备
和面、揉面视频,简单的面食制作方法视频,橡皮泥
活动过程
1. 介绍夏至新麦收获,人们要在夏至这一天吃面食的传统习俗。
2.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知道哪些食物是面食吗?
——那你们喜欢吃面食吗?喜欢吃哪一种面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欢吃面条,有的喜欢吃面包,其实包子外层的皮、饺子皮它们都是面食呀,他们的形状是不是都不太一样啊?但其实它们都是面粉做成的,为什么面粉能有这么多形状呀,我们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里面粉是怎么一步步变身的吧。
3. 教师播放和面、揉面的视频,并讲解
——请一位小朋友要复述一下面粉变成面团需要那些步骤?(要加水然后朝一个方向搅拌,最后用手把它揉成团)
——真棒,现在我们已经有面团了,就是我们的橡皮泥,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小手,把面团捏成你喜欢的`面食的形状吧。
4. 幼儿自主动手捏橡皮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指导,并鼓励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饺子皮之类比较有难度的作品。
5.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能做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6.活动结束
夏至教案 篇4
活动名称:大家一起来节约
活动前言: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对水资源的节省,妈妈告诉我说目前有许多的小村子都吃水困难,有的还需要走多半天的行程去背水喝,初次听到妈妈这样说我还不太相信,为此妈妈还给我找出了许多的“证据”,现在的我懂了如何去节约资源,我还要将自己知道的告诉其它的小朋友呢!
活动目标:
1.使用敲、甩、推、挤等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并尝试再利用,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2.学习简单实用的节约小妙招,初步树立节约意识,逐渐养成节约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向家长了解牙膏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家中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我镇几乎家家户户使用)。
2.操作准备:
(1)屋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照片。
(2)教师收集已被更换掉的旧牙膏和擦洗污渍用的小纱布。
(3)拍摄三段录像:A.洗手时把水龙头打开——手湿后关上水龙头、打肥皂——冲洗时再打开水龙头;B.把淘米水留下,用来洗碗或浇花;C.自备购物袋上超市。
(4)录制一段关于阿姨为什么用淘米水洗碗和浇花的采访录音。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为什么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教师出示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1.这个装在屋顶上的东西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不知道、玩具、太阳能等等
2.谁的家里也有太阳能热水器?就是有太阳的时候有热水,没有太阳的没有热水的!
学生纷纷举手
3.你们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洗澡、洗手、洗头、等等
4.你们家为什么要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学生回答,洗澡
5.教师小结。
我们是在利用太阳公公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然后把水加热,供我们洗澡的!太阳公公好吧!
二、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节约的意义
1.游戏情境中萌发操作的兴趣。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东西正在被我们浪费。你们看!(出示废旧牙膏。) “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
2.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
如,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引导能力中等的'幼儿使用推、卷等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的牙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向同伴学习,并教育所有幼儿耐心工作。
3.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你平时还看到妈妈用牙膏干什么了?
5.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
三、观看录像,学习简单实用的节约小妙招,培养节约意识和习惯
1.观看录像A。
(1)师:你看懂了什么?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师组织幼儿学一学。
2.观看录像B。
(1)师:阿姨做了什么?
(2)鼓励幼儿向阿姨提问。
(3)组织幼儿听采访录音。
3.观看录像C。
(1)师:人们去干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自己拿购物袋?
(2)师:你去买东西时会怎么做?
4.小结,结束活动。
教后总结:我们国家虽然是地大物博,但是相对的人口也比较多,因此能珍惜资源的时候就要珍惜,对于一些没有用的盒子等等的物品,我们要学会回收再利用,希望每个小朋友的心里都有节约的意识,并养成一个爱节约的好习惯!
夏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的特点,知道为什么“夏至不过不热”。
2.了解有哪些方法对抗炎热,了解扇子的不同种类。
3.学习用彩纸和冰棒棍制作小扇子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和协调能力,学会废物利用。
教学准备
1.正方形彩纸、冰棒棍、双面胶
2.扇子制作教程视频
教学过程
1.夏至节气知识介绍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近我们的'时候,这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可是为什么最热的时候在七八月份呢?原来我们感受到的气温不是太阳照射的度,而是大地反射出的温度,夏至之前地表积累的热量还未达到最高,所以夏至这一天其实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反而是夏至过后,地表温度逐渐累积,再加上依旧长时间的日照,气温因此逐渐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2.提问引导
——提问小朋友们是怎么过夏天的?
——有什么对抗炎热的好办法?
——需要借助什么?(如扇子,电扇,空调等)
——你们知道扇子有哪些种类吗?(教师展示图片:蒲扇、羽扇、折扇、团扇等)
3.自制小扇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把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扇子。
(1)教师展示小扇子教程视频。
(2)小朋友们看懂了吗?请几位小朋友来复述一下制作过程。
(3)教师分发彩纸,冰棒棍。
(4)小朋友们开始制作扇子,对于有困难的小朋友教师进行指导。
(5)在扇子的形状完成后,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扇子进行一些装饰。
4.作品展示
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夏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夏至时节的天气变化
2.感受雨声的变化,欣赏关于雨声的诗句
3.能自主完成雨伞的涂色,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雨伞简笔画、雨声音频
教学过程
1.介绍夏至时节天气变化的知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江淮一带出现梅雨天气,频繁下雨,空气潮湿。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雨天吗?
——有的小朋友喜欢,有的小朋友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呀?为什么喜欢呢?
——其实雨天也不是那么的讨人厌的,只要你细细观察,能发现很多让人喜欢的事。比如老师就特别喜欢听雨声,很多古时候诗人也很喜欢下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3.教师播放雨声音频,体会古诗中的雨。
(1)教师播放小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小雨是什么样的。
志南写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雨落在衣服上,衣服都没有湿;风吹在脸上,脸也不觉得冷。
(2)教师播放大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大雨是什么样的。
李商隐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深秋天空昏暗,寒霜降临,池中荷叶已经凋零所剩无几,只留了几片供人听雨珠滴落的声音。
(3)教师播放暴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暴雨是什么样的。
苏轼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如墨汁一般,却没有把山峦全部遮蔽,大雨打在湖面,溅起的水花跳入船中。
4.——小朋友们,现在下雨了,你们要怎么防雨呀?
——现在老师给你们发一把小伞,请你们给它画上漂亮的图案吧。
5.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雨伞简笔画,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涂色,教师会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
6.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画,教师对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夏至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夏至节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20日至22日之间。
2. 认识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的现象,以及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白昼时间逐日减短的自然规律。
3. 通过观察夏天的景色、动植物的变化等,感受夏天的季节特征,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了解夏至节气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如“夏至面”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包含夏至节气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
2. 活动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夏天的周围环境,如树木、花草、小动物等的变化,并拍照或录像记录。
3. 准备一些与夏天相关的物品,如扇子、冷饮、太阳帽等,用于课堂展示和体验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夏天的视频或动画,引导幼儿进入夏天的话题。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有哪些特点?”引导幼儿回忆和描述夏天的'季节特征。
2. 了解夏至节气
通过PPT展示夏至节气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幼儿了解夏至节气的基本概念、时间和特点。
讲解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的现象,以及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白昼时间逐日减短的自然规律。
3. 观察夏天的景色和动植物变化
展示家长和幼儿一起拍摄的夏天照片或录像,让幼儿观察树木、花草、小动物等的变化,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引导幼儿讨论夏天与春天的不同之处,以及夏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了解夏至节气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讲解夏至吃面的习俗,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区夏至面的特色和制作过程。
通过PPT展示夏至测量日影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古人如何通过测量日影来感知季节变化。
5. 体验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扇子绘画、冷饮制作等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夏天的乐趣。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夏天保持身体健康,如多喝水、勤洗澡、避免长时间暴晒等。
四、教学反思
回顾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评估幼儿对夏至节气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夏至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要吃面食的习俗。
2. 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3. 发挥想象力,夏至面里有什么,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
一碗面的简笔画,并打印,每人一张,彩笔、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夏至时新麦收获,各地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担担面、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江南地区还有麦粽、夏至饼。所谓夏至饼就是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其实夏至饼里并没有指定的馅料食材,只要是开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饼里做馅料。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麦吗?它是长什么样的呀?(教师出示图片)
(2)——那我们平时吃的面食是像小麦这样硬硬的黄黄的吗?
(3)——其实啊小麦首先被制成了又白又细的面粉才能被我们广泛使用。那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由面粉制成的吗?我们刚才在介绍夏至吃的面食时已经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忆一下吗?还有其他的吗?(面条,面皮,面饼,面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面条也是用小麦做成的,是我们夏至节气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也有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今天我们的面条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光吃面条有些单调,小朋友们来动动脑筋,想一想面条上可以加点什么菜呢?
(2)请小朋友们把你能想到的菜画出来,剪下来,然后贴在这碗面里吧。
(3)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面条简笔画。
(4)小朋友们自由发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5)请完成图画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这些菜。
(6)教师给予优秀作品的小朋友奖励。
4.活动结束
夏至教案 篇9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来临,九江万科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对夏至节气的知识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夏至的由来和习俗!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介绍夏至地文化,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夏至地节气特点以及风俗习惯。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立夏节气充满童趣,让传统民俗变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在愉快的体验中增添了生活经验。相信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一定会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夏至已至,快乐已至!
夏至教案 篇10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传统节气的习俗、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5月6日,启航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立夏民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独特的立夏气息。
活动流程
活动一:蛋艺创作
活动对象:全体幼儿
活动时间:5月6日
活动目的:认识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立夏节,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个活动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感受艺术的气息。
活动方式:创意美术——画蛋
活动二:称体重
5月6日周一早上10:30分将由各班级老师在门卫处为孩子们称体重并做好记录。
活动三:学习诗歌《立夏》。
《立夏》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诗人左河水描写了刚刚进入夏季时,我国南方与北方及江淮地区气候与植物的不同状态,特别是大地气候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同变化,给农作物带来的病虫害,及农民们相应进行的田间管理情况;同时还表达了此时的气候对人们的身体产生的巨大影响。
立夏节气来源于人们生活劳动中的节气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从生活中挖掘内容,孩子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再把这样的习俗和文化长在自己的生命里,代代相传,这大概就是传承的力量!
夏至教案 篇11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节,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为了加深幼儿对“夏至”的认识和了解,让幼儿真实体验夏至的有趣与快乐,同时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20XX年6月21日秀洲区王店镇中心幼儿园(蚂桥园)开展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系列活动。
一、饮食保健促健康
天气越来越热,高温天气马上到来,小朋友们怎么吃才会对身体好呢?小班教师以“夏天的味道”对孩子们开展夏季饮食安全教育宣传,引导小班宝宝们认识夏季虽炎热,但是宝宝们的消化功能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贪凉,还鼓励大家多吃苦菜类蔬菜清凉解暑、促进食欲。
二、夏至传说知民俗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渊源的文化历史。中班老师对夏至节气的知识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夏至的传说”主题活动,让孩子了解夏至的由来和习俗!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介绍夏至的文化,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了解夏至的'节气特点以及风俗习惯。
三、一把折扇消酷暑
夏至节气气温升高,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暑热难耐,大班老师们带着孩子一起自制一把属于自己的小扇子,孩子们利用彩纸、冰棍棒等操作材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圆面扇或折扇。扇子创作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带来凉快,同时锻炼了手部肌肉和协调能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夏至节气充满童趣,让遥远的传统民俗变得生动活泼,蚂幼孩子们在愉快的体验中增添了生活经验。相信通过本次主题活动,一定会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夏至已至,快乐已至。
夏至教案 篇12
1.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北方)
2.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3.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南方)
4.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南方)
5.夏至雨点值千金(南方)
6.夏至一场雨 一滴值千金 (南方)
7.夏至东南风 十八天后大雨淋 (南方)
8.夏至不起尘 起了尘 四十五天大黄风(南方)
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南方)
10.春锄泥,夏锄皮;干锄浅,湿锄深(南方)
11.端阳有雨是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圆内受熬煎(江西)
12.夏至不种高山黍,平地还有十天谷 耕地看拖头,耙地看牛头。(西北)
13.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北方)
14.冬至三庚数九,夏至三庚入伏。(重庆)
15.芒种夏至忙,莫把烟草忘(永安)
16.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西北)
17.麦割夏至(山东)
18.夏至响雷三伏冷,夏至无雨晒死人(福建)
19.夏至杨梅满山红(江浙)
20.谷雨好种姜,夏至4姜离娘(北方)
21.长到夏至短到冬(北方)
22.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广东)
23.春来遍地绿,夏至剩半数,秋天无人管,入冬又 荒芜(北方)
24.冬至唔过唔寒,夏至不过唔(客家)
25.雁、燕.蝉始叫,夏至到;蟋蟀叫,秋天到(北方)[工作总结之家 wwW.Dg15.cOm]
26.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北方)
27.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四川)
28.夏至栽苕斤斤吊吊(江西)
29.夏至三庚便入伏(北方)
30.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北方)
31.冬至饺子夏至面(山东)
32.夏至馄饨免疰夏"(武进)
33.吃 了夏至面,一天长一线(河北)
34.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北方)
35.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36.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37.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38.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39.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40.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
41.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42.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43.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44.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45.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46.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47.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48.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宁波)
49.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河南)
50.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河南)
51.芒种晴天,夏至有雨(河南)
52.芒种有雨,夏至晴天(河南)
53.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南方)
54.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江浙)
55.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南方)
56.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闽南)
57.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华北)
58.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江浙)
59.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广东潮汕)
60.夏至大烂,梅雨当饭(江浙)
61.夏至无雨三伏热(江浙)
62.夏至馄饨冬至团, 四季安康人团圆(无锡)
63.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阜阳)
64.冬暖春寒夏雨多(阜阳)
65.夏至无风三伏热 (南方)
66.夏至有雨应秋早 (南方)
67.夏至有雷三伏热 (南方)
68.夏至闷热汛来早 (南方)
69.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南方)
70.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南方)
71.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南方)
72.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南方)
73.立夏立不住,刮到麦不熟。(北方)
74.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北方)
75.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北方)
76.宁栽霜打头,不栽立夏后。(北方)
77.夏至狗无处走(广东中山)
78.夏至,愛呷不愛去 (台湾)
79.夏至狗,冬至猫(广西北海)
80.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重庆)
夏至教案 篇13
夏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时长最长的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了让幼儿充分了解夏至习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在夏至这一天,胜利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夏至系列活动。
活动中老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和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习惯;接着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老师邀请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各种各样漂亮又好吃的水果拼盘,分享孩子劳动后的丰收果实和喜悦的心情。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夏至节气的'了解,体验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同时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气。
夏至教案 篇14
一、活动背景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虽然不是节日,但却有很多的民间习俗。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些习俗,我园特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立夏活动,让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有关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成为一名快乐的孩子。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茶叶蛋、有关立夏食俗的内容
四、幼儿经验准备
先带领幼儿去参观各班的区域角,再让幼儿观看有关立夏的一些图片,说一说有关立夏的知识及立夏的习俗。
活动形式:中班段集体举行拼蛋比赛
五、活动流程:
主题渗透阶段――经验积累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展示分享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主题渗透阶段:
1、向家长和孩子传达本次我们中班段的大主题为“立夏拼蛋”。
2、通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及区域角的展示,让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及立夏的食俗。
3、请家长配合渗透一些有关拼蛋的知识。
(二)、经验积累阶段
1、了解什么时候是立夏节。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来历。
那么,你们知道立夏的来历吗?
(三)、活动实施阶段
1、教师生动地讲述有关立夏的知识及宁波人过立夏的传统习俗。(附内容)
(1)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谷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蛋、海狮、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
青梅夏饼与樱桃,腊肉江鱼乌米糕。
苋菜海蛳咸鸭蛋,烧鹅蚕豆酒酿糟。
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鼻。
(2)立夏节,老宁波的传统习俗是在这一天吃茶叶蛋、“脚骨”笋、罗汉豆、蚕豆糯米饭等。自制这些传统菜,只需花费20来元钱,你不但可以从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谱,说不定还会给全家带来一份新奇。
茶叶蛋:鸭蛋1000克,拣青壳蛋,壳无破损的,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红茶末25克,旺火烧沸持续5分钟,小火再煮15分钟―20分钟即可。茶叶蛋还是立夏的一个娱乐项目。食前可在家人、邻里、同学间开展拄蛋比赛。年轻母亲还可用五彩丝线织个蛋套,将茶叶蛋挂在孩子胸前。
“脚骨”笋:取大拇指粗的乌笋或野山笋1000克(雷笋也可),剥壳削泥洗净,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轻轻将笋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脚骨”笋重在形状,其制作过程与油焖笋煮法相同。立夏吃“脚骨”笋有“脚骨健健过”之意,也是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
罗汉豆:拣淡绿色(深绿色次之)、没有浸过水的罗汉豆50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盐,在旺火上急煮10来分钟,待豆颜色转黄时即成。
蚕豆糯米饭:糯米500克,鲜蚕豆肉150克(也可用罗汉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笋肉25克。糯米洗净,鲜蚕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笋肉切成黄豆大的丁,将糯米、鲜蚕豆、咸肉和笋丁放入电饭煲内,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饭减少20%,煮熟后,再用饭勺把糯米饭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搅拌一下即成香气四溢的蚕豆糯米饭。
2、斗蛋比赛(附照片)
同学们,斗蛋又是我们立夏过节的习俗之一。谁能成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学生竟猜班级的斗蛋大王
(2)学生介绍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头”碰撞,注意适度用力
(3)学生提议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组产生获胜者,然后产生每一大组的获胜者,最后在四人中产生班级的斗蛋大王。
最后叶科文同学的大鸡蛋获胜,叶科文同学成为班级的斗蛋大王。
(四)、活动展示阶段
视频播放斗蛋的全过程供幼儿欣赏。
(五)、活动总结阶段
快乐立夏主题班队活动虽已结束,但那份快乐的情景久久在孩子们心中回荡,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夏至教案网内容,请访问夏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