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上数学课日记

发布时间:2025-02-28

上数学课日记(集锦十六篇)。

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日记也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数学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数学课日记 篇1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圆,圆是个很美的图形。每个图形都有着自己的周长和面积,理所当然,圆也是有周长和面积的,这节课我们去探索了圆的周长。

每个图形的周长都是指围成什么图形的曲线的长,又一个"理所当然",圆的周长也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每个图形计算周长时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长方形最重要的是知道长和宽,正方形要知道边长,三角形要知道底和宽……"理所当然"圆最重要的是二元素除了刚刚学的直径还有这一节课刚加入的"新朋友"圆周率。那圆周率又是什么呢?从书上中,我知道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虽然书上那么说,但我还是实践了一下。我用一张纸前了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下一步我用线绕圆一周,量了长度就是25厘米的周长,用25除以8,算了算真的等于3.13。我认为是巧合,再算了几个不同的圆,才证明了这个书上的话。我在书上我又知道了,圆的周长=圆周率乘直径。我在老师的话语中我又知道圆的另一个秘密:半径扩大(缩小),直径也扩大(缩小),周长也扩大(缩小)同样的倍数。圆的'周长真是有趣,我在知识与能力之中又发现了周长还可以乘另一个数,例如: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5米,每分钟转8圈,压路机每分钟前进多少米?这个就是先算出1圈转多少(也就是周长),再乘8圈。就是1.5乘3.14=4.71米,再用4.71乘8=37.68米。"理所当然"有乘就有除,在书上的28页第6题就是一道典行的一道题。在计算圆的周长时也是有技巧的,我们记住3.14乘每一个数的答案,那我们做题时会很简便。

数学有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秘密,只要我们用心探索我们就会发现数学中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上数学课日记 篇2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许许多多的艺术,比如:琴棋书画。我就喜欢“画”。

因为我从小喜欢画画,于是在我读一年级暑假的时候爸爸把我送到了绘画兴趣班学画画。刚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先让我画一些简笔画,如:鸡蛋、树叶、气球等。我不一会儿就画好了,交给老师看时,老师还表扬我画的.好,说我有画画的天赋。我认为画画就是那么简单。可惜好景不长,放学的时候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我们画一顶帽子。我一回到家就认认真真的画了起来,可是我画了数十次都画不像,我只好放弃,把笔一丢就去客厅看电视,爸爸看见了,问我:“怎么啦?画好了吗?拿来看看吧!”我气呼呼地对爸爸说:“甭提了,槽糕透了,我不画了,明天也不去绘画班。”爸爸听了,语重心长地说:“学画画是要有恒心和耐心的,所以你要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才能画得好。”说完后,爸爸就走进衣帽间拿了一顶帽子给我,让我看着这顶帽子来画。经过我的努力后我终于画出来了。以后我不管画什么都栩栩如生,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我还在县举行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县一等奖。

我从学画画中懂得了:只有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才能做好一件事。

上数学课日记 篇3

这个学期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圆柱体等等,我觉的很趣。

我观察了一下生活中图形也无处不在,比如说,我的铅笔是圆柱体,我的橡皮是正方体,老师的黑板是长方形的。生活里还许多组合图形,比如我家里的餐桌是由两块正方形的木板组成的,如果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妈妈就会把两块正方形的木板打开,这个时候桌子就会由两个正方形的板拼出一块长方形的桌子,这样就可以坐下很多人了。还有我家里的穿衣镜,它的下面是由一块圆形的木板当底座的,上面的镜子是一面六边形组成。出了家门,我又看到马路上的面包车,面包车也有圆形的轮子和长方体的车身组成的。

图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有单独的图形也有可以组合在一起的成为物品的图形,我非常喜欢观察生活里的图形,图形带给我不一样的数学快乐!

上数学课日记 篇4

这节是数学课,卢老师满面春风的抱着数学书走进教室,接着坐了下来,郑重宣布:“各位同学们,学校准备迎接从各个地方来的老师们,所以,这节数学课要为公开课做准备。好了,现在做书本练习!”很快,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陆续地低下头做练习,卢老师也放心地坐下来看着我们做练习。

过了大约十分钟,我的书本练习已经全部做完,我抬起头,往往周围的同学们。他们还在拼命地做着呢!我应该是第一个做完的吧!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

一会儿功夫,同学们就做完了,老师在同学们之间转来转去,像大海里的小鱼在游泳,她转了一两圈,又走上讲台,拿着话筒说:“同学们应该都做完了吧?”同学们齐声回答:“做完了!”声音震耳欲聋,卢老师满意地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那么,我就请一位同学将答案吧!”同学们纷纷举起手,而我却不想老师叫我,因为我胆小,又怕说错了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所以,我吓得心在扑扑直跳。

老师像早已想好似的,和气地说:“黎晓欣,请你把第一大题的答案读一读。”糟了,我最不想见到的`事发生了,怎么办呢?我先是一愣,接着慢吞吞地站起来,拿起数学书,小声念道:“2.5,3.2,17,28.3,35,45,1.2,2.4。”卢老师听完,领完同学们拍了一阵手,笑着说:“不错,答案正确,而且速度快,可是你的声音再洪亮点,那就更好了,请坐下吧。”有了老师的鼓励,我开始胆大起来。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经常回答问题,可以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渐地,我的数学成绩也提高了,常常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去拿取数学的智慧钥匙;去摘取数学之冠;坐上数学的宝座。

上数学课日记 篇5

今天,我在家玩多米诺骨牌。

骨牌有浅绿色、深绿色、橙色、黄色4个颜色。我数了数,每个颜色各有20个骨牌。我用乘法算了算,总共有4×20=80(个)。我把骨牌装进多米诺骨牌小火车,数了数,一次最多可以装27个。每趟小火车会自动把骨牌排成一条直线。我想:小火车要开几趟才能运完呢?于是我用加法算了一下,27+27+26=80(个),小火车要开3趟才能运完,最后一趟小火车比前面2趟少了1个骨牌。我把3排骨牌同时推倒,发现26片骨牌的那组取得胜利。我想要3组同时获胜,于是拿掉了2个,那么总数就变成了26+26+26=78(个)。接着,我又同时推倒3排,这次3组同时获胜。

多米诺骨牌真好玩,下次我要再玩出新花样!

上数学课日记 篇6

数独,一种数学益智游戏,它种类繁多:有标准数独、额外区域数独、不等号数独、窗口数独、奇偶不规则数独等……

“1不可能,2不可能,3不可能……”房间里传出一大串比机关炮还快的“不可能”声。没错,我和老爸正在做“标准数独”游戏。“标准数独”是这样的:每行、每列、每宫(3x3)中的数字只能填1到9,不能重复,根据已知条件填满空格。

刚开始做第一道数独题目的时候,还很不熟练,用到了好几次假设,所得的结果却违反了规则,只好推到重来。于是我们吸取教训,不使用假设,有多种可能性且做不来的空格先跳过,只做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做完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后,随着空格越来越少,有多种可能性的'空格也变为了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数独就解出来。[教师资源网 722331.COm]

做第二道数独题目的时候,我们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从头到尾几乎没有遇到“敌人”的丝毫“反抗”,十分顺利地解决了比第一题还难的题目。

万事开头难,只要不怕失败,坚持下去,找到方法,就会势如破竹,取得胜利。

上数学课日记 篇7

生活中处处会运用到数学,所以我们有了数学这门课程。学数学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运用到数学,数学仿佛就天天陪在我身旁,跟我一起计算,一起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购物,我们打算买一条裤子,因为我长得太快了,所以每到换季的时候就要买衣服。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大世界的河前街,那里的衣服比较多,所以妈妈带我去那里买衣服。走了一下也没有看到心仪的衣服,我们打算去快鱼的那里去看一下,在快鱼那店里我挑到了我心仪的裤子。我问了一下那个售货员,那个售货员和我说那件裤子100块,因为马上就要到儿童节了,她给我打了7.9折。然后我问了妈妈,我说“妈妈,100块钱打了7.9折是多少钱呀?我已经五年级了,但是好像没有学。”妈妈听到我这话后和我说“你肯定还没有学呀,100块钱打了7.9折就是79块钱了。”那个售货员和我说“没错,就是79块钱”我若有所思的想“为什么100块钱打7.9折就是79块钱呢?”妈妈猜出了我的心思说“等你再过几年你就知道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生活中运用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如果你的数学没有学好的话,你的生活就和平常人有了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好好的去学会怎么运用数学。

上数学课日记 篇8

今天下午,天气很好。爸爸带我去连城一中的运动场跑步,当我们来到连城一中运动场时,见到来跑步的、打篮球的、踢足球的已经有很多人。

我一边跑步一边对爸爸说:“这个单元学的是位置与方向,几乎都是要作图的。”爸爸笑着对我说“那我考考你位置与方向的问题。”“好。”我一口答应。

爸爸出题了:“一中在我们家的什么方向,距离是多少米?”我想了想说:“以我们家为中心点。一中在我们家的东偏南约30度的方向,距离大约是200米。”“不错,那实小在我们家的'什么方向,距离是多少米?”爸爸又问。我说:“从我们家到实小距离有多远啊!”爸爸说:“你再认真想想。”我又认真想了一会儿,说:“还是以我们家为中心点,实小在我们家西偏南大约45度的方向,距离可能是800米到900米。”爸爸说:“还可以呀,那以一中为中心点,我们家在什么方向?”“这还不简单,把方向反一反,度数、距离和原来一样。”我说,“我们家在一中的西偏北约30度的方向,距离还是约为200米。”“不错呀!”爸爸见怎么都考不倒我,终于服了。

哈,数学知识真有用,让爸爸也佩服我一回。以后我还要认真学数学,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让更多的人佩服我。那感觉肯定很好!

上数学课日记 篇9

大家都知道数学与生活是离不开的,比如到商店买东西都要有价钱的。

比如商价的¥和元差不多一样,还有商场和小卖店的.比较,商场利润多,因为商场的标价是那么的便宜,所以商场的人多些,别看商场价钱很低,比如是一元两角的商品,假如有十个人,那就是十二元,而小卖店的商品很贵,人就少些,如果是二元五角,小卖店那就比商场的价钱少二倍。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上数学课日记 篇10

今天妈妈在电视上观看了幸运52,里面有道题,小学生考博士博士也没有答对,妈妈叫我来做做,题目是:一只猴子搬玉米,每个白天搬12包,晚上吃7包,问;这只猴子什么时候能搬够500包玉米,答案a:99天答案b100天答案c:101天

我想:12—7=5(包),也就是说,每天搬5包,那么,500÷5=100(天)

我正在心里偷笑,突然,我想:最后一天里搬了没有吃,就有500包,那么,就应该减1天,所以用100—1=99天,我在妈妈那里交了"卷",妈妈说"恭喜你,答对了。”哇,我比博士还聪明。

上数学课日记 篇11

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有意思的新闻,佛山一个小学的四年级数学作业是数1亿粒米。

我看了这新闻后仔细地想了想:如果我每秒能数一粒,每天数8小时的话,数完这些米大约需要九年时间,难道要把我美好的'青春时光全部献给这1亿粒大米吗?当然不!这肯定还有其它方法!

忽然,我灵机一动,想起了数学老师以前出的一道类似的题:“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老师让我们先量出10或100张纸叠起来的高度,再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这个方法不是一样可以用在数1亿粒米上吗?

我先用一个碗盛一碗米,数数有多少粒。再把一碗碗米倒进桶里,看看要几碗米。这样我就知道1亿粒大约是多少碗,多少桶了。

上面的方法是用体积来估算的,就像古时候买米一样,用斗量。那能不能重量来估算呢?当然能!我可以先数出100粒米,称一称有多重,再算出1亿粒的重量,按这重量称米,大约就是1亿粒了。

我又想到了银行里的点钞机,能不能像那样做一台“数米机”呢?数米机就像个大筛子,打了1万个只能让1粒米通过的小孔,当每个孔都通过了1万粒米时,就有一亿粒了。这就是只有一个人的力量时最快又最精确的方法了。

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却能引发这么多的思考,数学真是太有趣了。

上数学课日记 篇12

“100,200,300,400,500,哈哈,发财啦,发财啦,我今年得到了525元的压岁钱提成呢!加上去年的足足有20__元呢!”我高兴地说。

这些钱做什么投资好呢?买股票?风险太大!放在家里攒着?不行,钱也不能下崽啊!存在爸爸那?不行,不行!去年他帮我存了1000元钱,结果后来变成了买电视的入股钱,还威胁我说什么不投资就不让看电视,没办法钱在他手里,我这个“小电视迷”只好乖乖地投了资。今年说啥也不能再存到他那里了。

正当我发愁的时候,妈妈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每个月拿出1000元钱,爸爸每个月拿出400元钱,我每个月只拿100元钱(总计1500元)零存整取一年,得到的利息我们两个对半分。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我只赚不赔。

我不敢相信地问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说得是真的真的吗?妈妈笑着点点头。我生怕妈妈反悔,赶紧从盒子里拿出了100元钱交到了妈妈的手里。

那么,我到底能得到多少利息呢?(嘿嘿,这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和妈妈一起在网上查到了零存整取的利息计算器,我按要求输入了数字——

啊!实得利息有166.73元呢!我的问题又来了。我要是每个月只存100元钱,能得到多少利息呢?我又算了起来:

呀!才11.12元啊!还没有上面的零头多呢!那么我到底能白得多少钱呢?我拿起笔认真地算了起来:166.73÷2—11.12=72.24元。哈哈,多得了70多元钱,我真是太高兴啦!这笔买卖赚啦!

上数学课日记 篇13

身未老,而心已衰。今天我木讷了。呵呵。

分数乘法练习。重复昨天的“故事”。课始复习回顾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而后请生总结用一句话概括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起认知冲突,然学生经历概括、总结概念的心理历程。让我意外的是卢j x也能完整概括,不管她是否读了暑假班,或是已有人告知,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令我欣慰。(虽然这并不难概括,但对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呵呵)概括后便是按课本内容一一练习,没有多大新意,学生也都能应付,正确率也蛮高的。

值得思考的是,已度过三年教学生活的.我,对练习课内容的确定还不甚明了。按“簿”就班或是自定内容这两种选择当然不会。只是对内容设计方面的考虑还不够深入,这是有待研究的。

通过这几天的分数乘法计算练习来看,学生对“能约分的先约分”这句话的理解还不是非常深刻。有部分同学有时连非常清晰的式子都不能做到,这不排除他们的懒惰,但也不能忽视长此以往所得结果。或是有同学先计算后约分,当然这也不错,但从长远来看总是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这在今后的练习中应着重指出,然学生养成习惯。

上数学课日记 篇14

今天我写完数学作业后让爸爸帮我检查,爸爸一边检查作业一边用认真的语气对我说:“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课程,你看你作业本中的直线打的歪歪扭扭的,一点也不美观。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简单的打线方法好吗?”我当时有点期待的同意了。下面就是我和爸爸研究的非常实用的打线方法。

第一步:用直尺量出横格本的宽度为154mm。

第二步:用154mm除以2得出77mm。

第三步:在横格本第一条线和最后一条线上各量出77mm,然后各打个点。

第四步:用直尺连接这两个点划一条线。

然后,我的作业本中就出现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线条。我决定了,明天去学校一定要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同学们,让他们也打出漂亮的直线。

上数学课日记 篇15

如果你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或者同学,你一定以为我写错了,吴老师向来不是教语文的吗?难道她改教数学了吗?别着急,听我慢慢和你说。

今天我们的数学周老师不在,知道代课的是吴老师,同学们以为今天要上一上午的语文课,纷纷开始抱怨起来。语文课刚下课,吴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了好几道数学题,难道是数学课上的作业?铃声响起,吴老师不慌不忙地说:“今天由我来给你们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一个个惊奇地“啊”出了声,可是却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想听听语文老师上的数学课。

“今天继续来学习简便运算。黑板上的几道题目,先请几个同学上来做一下。”老师的话还没讲完,同学们都积极举手了,看来吴老师的魅力很足。上去的几个同学都做完了,吴老师一题一题地讲解下来,教室里特别安静,我身边最爱做小动作的小李也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慢慢的,我们碰到了难题,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昨天我在家里预习时可是想了很久,正准备今天听老师仔细讲解呢。“吴老师能讲清楚吗?她毕竟是语文老师啊!”我在心里替吴老师捏了一把汗。只见吴老师不紧不慢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自备小抄”,一边指着黑板,一边看着小抄,嘿!几句话就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我心底的担心变成了对老师由衷地佩服。这节课,我除了认真听讲,就是仔细思考,课堂作业本两三下就解决了,还得了A。

望着讲台前还在给同学们批改课堂作业的吴老师,我想她为上好这节数学课肯定备了很长时间的课。她就是这样,总是带给我们这样一个个的惊喜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这就是我们会上数学课的语文老师——吴老师,你们有这样的老师吗?

上数学课日记 篇16

今日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一天节俭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俭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俭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能够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头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头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明白,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能够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爸爸:“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爸爸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能够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能够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此刻要节俭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俭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上数学课日记网内容,请访问上数学课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