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扎染活动总结(汇总十五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1
20xx年4月28日,由傅老师带领我们09学前的所有的同学们来到圆通幼儿园进行一日见习。
一进入幼儿园,看到校医和各班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晨检。让我们了解到晨检是对一个幼儿基本身体状况的了解和掌握。晨检是每天在幼儿进入到园内所接受校医及老师对其进行的基本检查,并且对幼儿当天是否身体不舒服作为了解和注意的依据。而且我们通过当天的见习,了解到圆通幼儿园每天早晨8点到8点半为晨检时间。晨检过后校医及各班老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准备。
早上8点半我们被圆通幼儿园的朱主任分成几组,分别去不同的班级。因为早晨我们主要是见习的是蒙氏班的示范教学活动,所以,大家都分到了各各蒙氏班。而我们小组来到了蒙五班。
(一)蒙氏班
一、蒙氏教育的背景
蒙氏班是由蒙台梭利所开创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法所形成的。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早年,作为一名医生,她关注于智障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他们设计出一套训练的方案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她将进一步完善了方案运用于正常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信念和幼儿教育方法。
在蒙台梭利看来的儿童观,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
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
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蒙氏的班级是混龄编制,在一个班中有20到25位幼儿,三个年龄(3到6岁)的幼儿各占1/3。蒙台梭利特别重视环境。如果说儿童是蒙氏课程的中心,那么环境就是蒙氏课程的基础。蒙台梭利所为儿童创造的环境是有秩序、自由、真实与自然和美感与安全的。让儿童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我们所看到的蒙氏班示范教学活动
一进入到蒙氏班的教室,进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丰富的教学器具。早晨8点半吃过早点,老师用录音机播放故事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听。经过十五分钟之后,8点45分,一个老师开始给幼儿喂药,可她不帮幼儿泡好药,而是让幼儿自己拿来了杯子自己动手去到饮水机旁边泡水喝药,并且让小朋友在旁边就把药吃完。充分的培养了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让我感受到幼儿的独立自主性。而另一个老师则打扫卫生、洗碗,并且叫小朋友上厕所、洗手。
药喂好了之后,老师开始点名,让大班组幼儿自己在心里默默数着幼儿人数,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在点完名之后,在墙上进行计算幼儿没到人数,培养了幼儿的计算能力。
9点整,在工作开始之前,让幼儿先学习坐凳子,并让小班及大班幼儿分别示范,之后,让幼儿自己将凳子抬回自己的位子,并且轻轻的.放下,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将凳子拖着走。
小班组幼儿在将凳子抬回原位之后,到鞋柜旁准备点名,并进行工作,如:看图分物、拼图等。
中班组幼儿穿上背心,准备进行工作,如:给花草进行浇水及清洗叶片、串珠珠、洗盆(并用剩余用水浇花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培养环保的意识)等。
大班组幼儿分别自己开始进行工作,如:加减法、动手编东西、按图画图等。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幼儿做完这个工作要进行下一个工作的时候,她都会将上一个工作的教具收拾好,放回原处。并且当幼儿有不懂的地方要向老师询问,老师也只是为他讲解了这个教具的用法,就让他自己动手进行摸索,不去帮他一一完成,让我更深层次的感受到蒙氏班幼儿的独立自主。
很快的,到了10点整,小班组幼儿的工作结束了,幼儿将自己用过的教具一一收好,并将自己的作品放入自己的柜子了放好。然后她们就在门口集合,由老师带领进行户外活动。而中班组和大班组幼儿则继续进行工作。
过了半小时,中班组幼儿的工作结束了,她们将自己的教具及作品也一一放好,就到门口站队等候,大班组幼儿的工作也在此时结束了,于是,在大班组幼儿将教具和教室卫生打扫干净,并且将幼儿的床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放在指定位置上之后,就与中班组幼儿一起去到操场进行做操前的放松、站队准备。
半个小时的中班组和大班组幼儿的户外活动及做操之后,返回教室。轮到小班组幼儿进行做操。看着一个个小小的身躯在欢快的跳动,做出各种可爱的动作时,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早晨的蒙氏班示范教学活动见习结束了。
(二)普通班
一、普通班就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
二、我们所看到的普通班教学活动
下午的见习开始了,我们来到了普通班大二班。
2点半幼儿起床,穿好自己的衣服裤子及鞋子,就排队回到教室,在班上准备午点的老师叫小朋友们去上厕所、洗手、喝水,还有另外的老师在帮女小朋友梳头发。同时,老师叫了一个小朋友上去为大家讲故事,让我感觉到现在的小朋友们,家长要为他们多丰富点课外的阅读刊物,因为,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在需要的时候随手捏来,也扩展了小朋友的眼界。
因为是大班,所以每个小组派出了组长为大家领来午点香蕉,在规定的时间里,幼儿将香蕉吃完了之后又由组长为大家收起垃圾拿到盆里倒掉。
半个小时过后,3点整,老师在课前总结了今天小朋友的表现,让小朋友自己去思考,明天应该怎样去做。之后,老师组织幼儿做了手指运动,从握掌到爪到分指到曲指到弹指到数指到弯指到捶掌最后到切掌。做完了手指运动,老师将小朋友分成了两组,一组在教室里上课程教育,另一组到功能室进行活动。而我们跟着第二组来到功能室,功能室里有:小熊餐厅、天天银行、美发屋、贝贝的家及聪聪工厂等,老师组织幼儿对各各小店里都需要些什么角色进行自由发表意见,开动幼儿的发散思维。
角色确定之后,大家都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看着小朋友们开心的笑容,我们也加入他们的中间,充当起了顾客,小朋友们很快来到我们旁边为我们服务。我们也在他们热情的服务下,满意的一家接着一家转。
时间很快的过去了,他们的功能室活动时间到了,他们将东西收拾好,并且干干净净。又再一次让我感受到现在幼儿的那种独立自主。
(三)蒙氏班与普通班的区别
1、蒙氏班的配套教具比较丰富,让幼儿能够时时保持一种新鲜感;而普通班则在这些配套教具上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却在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新教具。
2、蒙氏班教室一走进去就觉得纪律好,很安静,而且每个小朋友都轻拿轻放,并且都很认真的做着自己该做的,虽然课堂纪律好了,可是却多了一种压抑的感觉;而普通班的幼儿虽然课堂纪律比较没有那么安静,显的有点乱,可是,却更加的活泼好动,更有现阶段幼儿的那种活力。
3、蒙氏班每天都有作业任务需要完成,所以,蒙氏班大班组的幼儿给我感觉不是那么的活泼,让我觉得作业任务的压力使他们缺少了幼儿童年时的欢乐;普通班的幼儿则在幼儿园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任务需要完成,更多的是互相打闹及自由活动,却让幼儿更加的开朗起来了。
4、蒙氏班是一种西方的教育方式,追求自由、民主、独立。而普通班是我国的传统教育,追求规范、纪律。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2
在幼儿园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提升机会。而这次扎染培训课,更是给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洗礼。
踏入培训教室,那摆满了各种颜色染料、洁白布料以及简单工具的场景,瞬间点燃了我的好奇心。培训老师从扎染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让我了解到这看似简单的工艺背后,竟有着千年的文化沉淀。它像是一位穿越时光的使者,带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来到我们面前。
当开始实践操作时,我才真正领略到扎染的奇妙之处。拿着柔软的布料,我小心翼翼地进行折叠、扭转、夹紧等操作。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塑造一个未来的艺术品,我在想这些看似随意的扎结,会在染料的浸润下产生怎样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在染色的过程中,那染料就像是有生命的'精灵,在布料上自由地蔓延、渗透。看着色彩在布料上晕染出的美丽图案,我的内心充满了惊喜与成就感。
从这次培训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扎染对于幼儿教育的独特价值。在幼儿园的课堂里,孩子们可以通过扎染活动释放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可以不受拘束地设计自己的扎结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这不仅是一次手工制作,更是他们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途径。而且,在扎染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耐心等待,因为只有经过染色、晾晒等一系列过程,才能看到最终的作品。这种等待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教学思路。我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扎染主题的活动,比如举办扎染作品展览,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将扎染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述自然主题时,让孩子们通过扎染表现出大自然中的色彩与图案。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扎染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们要让孩子们在体验扎染乐趣的同时,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并且鼓励他们在传统扎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让这古老的艺术在孩子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培训课结束后,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扎染教学的新期待离开。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兴高采烈地参与扎染活动的场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童真与创意。我知道,我将把这次培训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扎染艺术在幼儿园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3
手工活动,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我们培养耐心、专注力和创造力。在我多年的手工实践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技巧,还体悟到了生活的哲理。以下是我在手工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首先,手工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无论是绘画、串珠、剪纸还是折纸等手工,都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创作的过程不仅能够让我体验到艺术的乐趣,还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启迪思维。每当我完成一件手工作品时,无不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喜悦。
其次,手工活动培养了我耐心和坚持的.品质。手工活动需要我们耐心地进行每一个步骤,细致入微地完成每一个细节。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工艺品,往往需要我们反复推敲、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通过手工活动,我学会了不妥协、不放弃,而是坚持下去,直到完成最终目标。
此外,手工活动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紧张的工作状态。手工活动可以让我们暂时远离外界的纷扰和压力,专注于手中的作品,从而使我们的心情得到宣泄和舒缓。当我沉浸在手工活动中时,周围的事物似乎都变得不再重要,让我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与此同时,手工活动也教会了我如何与他人合作。在一些团队手工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最终的目标。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学会了分工合作和配合。这不仅提高了我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手工活动教会了我珍惜和细致观察生活的态度。手工活动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和真实表达,将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通过作品传达出去。这使我养成了珍惜真实生活、关注细小事物的习惯。每当我用手工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我不禁联想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加懂得心怀感激和珍惜。
总的来说,手工活动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通过手工活动,我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培养了耐心和坚持的品质,并找到了放松身心、合作共赢以及珍惜和细致观察生活的态度。手工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也成为了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手工活动为媒介,不断汲取灵感,不断塑造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4
为了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课题研究的能力,我园于3月10日上午召集课题成员在会议室进行课题阶段性小结和研讨。本次共有30位课题成员参与了交流与讨论。
首先教研主任介绍了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对一直以来所做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小结。包括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还思考了下阶段工作重点,并谈了关于下一阶段课题实施的设想。让老师们了解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是通过什么渠道干什么事,最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每位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应该研究,怎样才能让区域充分发挥影响幼儿的作用。
在此次课题研讨中,老师们针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及建议。经过这样的思考及讨论,相信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实施的态度将更为积极主动,课题研究目标将更为明确,对幼儿园整体的教科研能力也有更大提高。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5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的生活即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们的双手、头脑等全身器官都得到了解放。幼儿通过模仿成人进行各种社交活动,体验成人的生活,满足了成长的需要。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结合主题教育的内容、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幼儿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们大九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本学期即将结束,下面对我们班这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教育区角游戏
结合新《纲要》,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如下: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再次,我们两个老师为了让幼儿积极主动参加到游戏活动活动中,这学期我们增添了许多较有趣的游戏材料、半成品从此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冬天到了,服装店新开张,进了棉袄、毛线裤、手套、帽子等;美工区运动场上运动员们正做着各项体育锻炼;数学区拥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数字接龙;夏天到了短衣、短裤,各种各样美丽的裙子、帽子都上了服装店的柜台;益智区多了各种拼图、飞行识字棋、翻翻卡、插小花等等,这些活动生动的吸引着幼儿。角色区里也跟随季节性的不同,常有时新货美食上来;音乐区也跟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度逐渐增加新内容、新道具。
由于我们两个老师创设了适宜的游戏环境,新增添了游戏道具,丰富了游戏材料,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这样一来有助于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角色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
第二,游戏过程中,我们常会扮演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引导幼儿创设游戏情节,协调偶尔发生的矛盾及各类问题,及时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为评价及下次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我们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美妆小铺”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理想造型。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在大班上学期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与提高,特别是谦让意识、卫生习惯明显提高,这些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潜能。
三、晨间自选活动
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
四、存在的不足
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
1、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导致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角色混乱的现象。
2、教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何时介入、如何介入把握的还不清晰。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6
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技术,在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幼儿园则是孩子们的第一所社会化教育机构,扎染作为国粹文化,在幼儿园中的培训和推广,不仅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让幼儿在欢乐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段培训过程。
在幼儿园的扎染培训中,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扎染的基本知识,包括扎染的历史、材料、工具等等,并向孩子们展示了几种不同的扎染样品。随后,老师给孩子们发放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绸缎布和绳子,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绳子在布上进行扎染。在老师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玩,尝试着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在纸上。
第三段孩子们的收获。
通过扎染的培训,孩子们不仅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玩中学习,增长了知识。孩子们在互动中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创意,获得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自然界,了解了原材料的来源,增加了对环保的认识。
第四段对扎染教育的看法。
从对孩子们的观察中,我认为扎染在幼儿园中的培训和推广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扎染的制作过程复杂,要求孩子细心和耐心,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们的细致和耐心;另一方面,扎染的制作方式开拓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扎染这种手工艺品技术能够营造出一种平和、自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第五段总结。
幼儿园培训的扎染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耐心和细心等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对美的鉴赏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力。相信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推广,园内的孩子们一定会更加自信、更加自主、更加自由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7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日你学什么了?你怎样就学不会呢?你瞧xx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情绪能够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理解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这天,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教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A是个潜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并且口齿也不清楚。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怎样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A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适应新环境的潜力不强,这是客观事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们始终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记得A刚来园时,整整哭了两周,在幼儿园连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励+强制+鼓励”的办法,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用心勇敢的表现,我们都为他高兴!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8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孔妍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
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孔妍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二、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创想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hC179.coM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三、对策与思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创想区》的区域版块当中,我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纸箱进行游戏,增加了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9
为了实现“三圆化”加强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使家长了解园内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传达我园教育理念,配合我班的各项工作,我班于6月28日即周四上午进行了家长开放日半日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亲眼看见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表现,了解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从而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共同指导幼儿的发展。现将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总结如下:
一、 出勤情况
我们班幼儿人数为24人,共有23位家长前来参加,大部分是妈妈来参加的,只有2个小朋友是爸爸来参加,也有的家长因有事,在看完第一个教学活动后就离开了。只有谭米家1个小朋友因生病未能参加此次活动,并已向老师请假说明情况。
二、活动组织情况
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按计划照常进行,从早上7:40开始,一直到中午12:00结束。家长从入园开始,观看了孩子的晨间活动(晨练、早唱),8:30进入活动室后幼儿用早餐。陈老师向家长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例如:手机调振动、不要影响孩子的进餐与正常活动;向家长介绍了我们的区域活动,每个区角的作用以及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表现,同时感谢家长的配合为我们提供的一些区域材料。9:00进行了第一个教学活动——语言活动《快乐的小乐队》,活动中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教具准备充分,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乐器与故事相结合让幼儿掌握了几个象声词如:咚咚咚、当当当、滴哩哩、叮铃铃、轰隆隆等,最后还让幼儿与家长进行乐器互动,圆满的结束第一个活动。早操活动以后是一个亲子活动《穿大鞋》,活动中家长与幼儿都积极参与,虽然活动中有家长与幼儿摔倒,但活动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家长们看到幼儿园的环境和育儿设施建设非常完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育,自己孩子在园的良好的表现,纷纷表示都挺满意的。
本次活动的每个环节(包括上厕所、喝水、排队等)安排都很紧凑、有序,每个老师都有明确的分工并且责任到人。教师的组织与应变能力很强,幼儿也能积极的配合,但活动中也有欠缺考虑的地方。例如亲子游戏《穿大鞋》,首先在场地布置上采用的软垫未能考虑到防滑的效果,导致几位家长和幼儿摔倒;其次有的`幼儿家长因有事先回去导致有的幼儿不能与家长进行游戏,导致有的幼儿情绪低落并且哭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下次组织活动时还要考虑更周全一些。
三、幼儿总体表现情况
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亲子游戏及户外游戏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语言活动《快乐的小乐队》中,孩子的参与性非常好,而且有个别孩子表现非常积极活跃,主动举手,争着回答问题,回答的问题让家长们即高兴又好笑。但也有个别孩子,如杨戴铖在活动中几次离开座位;孙心怡胆子还是较小,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活动时间有点长,有的孩子注意力偶尔会不集中。对于这些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会做到尽量把握好时间,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感觉到自己孩子的进步。亲子活动《穿大鞋》主要是想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穿鞋时区分左右脚的情况以及幼儿和家长的配合。活动中家长都很配合,气氛活跃,和孩子一起开心地游戏,例如一直胆子很小的孙心怡能跟妈妈很好的配合玩好这个游戏,表现很不错。当然从游戏中也可以发现家长自主帮助孩子较多,这可以看出家长的一种攀比心理,她们或许不懂她们的帮助会使孩子在活动中缺乏主动性,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甚至会造成有的孩子依赖性的思想。
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个上午,但给予了孩子们的是无尽的快乐,留给家长的是一份回味,而老师们获得的是一种收获与成功的体验。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促进了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同时对家长提出的意见也能及时反思改正,让自己的教育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高,相信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会做得越来越好!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10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印花和染色技术,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我最近有幸学习了扎染技法,并深深被它的独特性和美丽所吸引。通过实践和体验,我对扎染技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扎染技法需要精心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染色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面料和颜料,并进行预处理,如洗涤、熨烫等。并且,我们还需要设计图案,选取合适的工具和材料,以便实施染色过程。这些准备工作的细致程度和认真度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染色效果。
其次,在染色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扎染技巧。最常见的技巧包括扎、缠、挤以及揉等。扎染技法通过把布料卷起来,用线或橡皮筋绑定,再将颜料涂抹在卷起的布料上。这样,染色的颜色就不会渗透到染色剂未接触到的部分。这种技法不仅能够形成独特的图案和效果,还能提升染色的层次和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染色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对颜料的运用和掌握。不同的颜料有不同的质地和特性,在扎染技法中,我们需要掌握好颜料的用量和涂抹的强度,以确保染色的均匀性和色彩的饱满度。此外,还需要注意颜料的固定,以防止洗涤时出现退色或褪色的现象。
扎染技法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够体现出个人的创意和想象力。在染色过程中,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颜色、图案和形状,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够满足个人的审美需求,又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最后,每一位学习扎染技法的人都应该对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扎染源于中国,并在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通过了解扎染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法的原理和意义,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技艺水平和创作能力。
在总结上述的学习体会后,我意识到通过学习和实践扎染技法,我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手工艺术技巧,更是在感受和领悟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通过扎染,我了解到每一种工艺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的智慧。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更加深入地探索扎染的奥秘,并用自己的创作去表达出来。扎染技法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激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瑰宝。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11
幼儿园师生带着喜悦、眷恋和希望,在快乐E广场为20班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毕业典礼。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今天的毕业典礼象征着这些孩子幼儿园生活的结束,他们将从现在开始进入生活的学习阶段。
毕业庆祝会上,小朋友、家长、老师各展才华,唱毕业歌曲,表演英文儿童剧、亲子舞蹈、健美操表演、小品等精彩节目。
笑声和嘀嘀咕咕充满了整个会场,毕业典礼上师生间的深情涌动。在这个毕业典礼上,老师、家长、孩子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定位。教师是毕业典礼的引导者、策划者和组织者。父母是积极的参与者,孩子才是舞台上真正的主角。从主持人到文艺演出,孩子们可爱的身影和稚嫩的声音无处不在,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成长、快乐和自信。孩子们的表现让父母非常感动。孩子们在这里成长壮大,孩子们获得了幸福,父母获得了希望。最后一首歌《今夜无眠》将整个演出推向高潮。
毕业典礼结束了,这是一次相聚的盛会,也是一次离别的盛会,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在这里划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走了,会去一个另外的一个环境,老师们希望你们有机会常来看看这里,这里永远都是你们的家。最后祝20——届毕业的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幸幸福福的!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12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现在好多的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创设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可以玩,三个大班的幼儿可以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提供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角色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符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老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选择了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们发动全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
糖果纸,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的指导
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
四、幼儿表现
在园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中大班的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
五、不足的方面
1、怎样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我园的区域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13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工作。本学期我们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参与、探索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行为规范、自我保护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在晨间锻炼、进餐、教学、睡眠、离园等一日各项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三位老师在园领导的带领下,重视卫生与健康的教育工作,通过各项活动锻炼,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我坚持"安全第一",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主动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本学期幼儿进入大班下学期,孩子之间爱打闹,但我们依然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做到了安全事故为零,这与幼儿园常以"安全第一"作为宗旨及我们三位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在平时我们除了每天早上入园的时候认真地做好晨检工作,杜绝让幼儿带进危险小物品,时刻提高警惕,及时阻止幼儿的危险性行为,还针对大班幼儿已较懂理这一特点,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让孩子懂得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这样既让孩子们养成了好的习惯,也做到了无安全事故发生,可谓一举两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心理环境上,热爱、关心、尊重每一位幼儿,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耐心教育幼儿,得体处理幼儿间发生的矛盾,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帮助适应环境较慢的幼儿排除不愉快情绪;物质环境上,根据主题,分别更换区角布置,使环境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区中为幼儿增设更多的材料,增加教师自制教玩具,让幼儿的分组学习更加丰富。
根据儿童成长目标,制定相关教学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正视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努力挖掘每个幼儿的兴趣点。在活动中,由于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思维与想象,所以我注重创造自由轻松的环境,多让幼儿参与活动,这样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学期初制定的活动计划基本实现。
时间在幼儿的成长中过去了,对于我个人,要学习的东西、知识还有很多,还要不断努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请教,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幼儿教师。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14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技艺,多用于布料等材料的装饰上。近年来,随着手工艺的兴起,扎染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手作艺术。在我所在的幼儿园,我们进行了一次扎染培训,让我深深感受到扎染技艺背后所蕴含的美好。
如果我们回溯扎染工艺的历史,就能够发现它的起源与人类的诞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期的人类利用自然材料来创造服装、住所等生活所需,而扎染技艺的出现,则大大丰富了这种文化创造的手段。扎染工艺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的唐朝时期就开始出现了扎染技艺。而在印度和非洲等地,扎染在传统文化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扎染工艺的特点是通过将布料的染色剂局部限制在染色素材料上,从而创造出各种色彩和图案的装饰效果。这种方式与其他染色方式不同,它能够制造出很多梦幻般的效果,让布料看上去独一无二。扎染工艺的特点还在于它的可塑性极强,使用者能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法使布料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与其他手工艺比较,扎染对幼儿的吸引力极大。因为幼儿往往喜欢美丽、缤纷和独特的颜色,而扎染正是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在幼儿园培训扎染技艺时,我们使用了多种工具和材料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某些场合下,我们可以使用彩带、羊毛线或者小球制成扎染工具,而在其他场合下,我们则使用不同的水性染料和器具来创造不同的样式和颜色。
对于幼儿来说,扎染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更是一种寻找个人创造性和享受创造过程的方法。当幼儿将自己的灵感和创意发挥到极致时,心中会充满快乐。在扎染的'现场,幼儿往往能够把他们无边的想象力投射到自己的作品中,把它们变成形形色色的装饰品,从而打破了一切现实中的限制,享受到了“扎染美妙”这种极致的创造性和快乐的体验。
对于成年人和幼儿来说,扎染的奇妙之处是——每一种可以想象到的图案和创意,都在脑海中的投射下而成真。同时,扎染的优势也在于创造出来的装饰品能够具有许多特殊的意义。例如制作它们可以成为一种赠礼,也可以成为作为一种宣扬和表明身份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扎染技艺的发展过程,也展现出人们在寻求和平、祥和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结:扎染是一种能够满足幼儿创造精神和表达能力的手工艺品,它的魅力在于能够使用极具个性化的手法,创造出色彩缤纷、美观且富有创意的作品。在幼儿园进行扎染培训,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创造力和自信心,开拓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视野,同时也能够激发成年人对创作和文化交流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其美好的创新精神和专注、耐心等品质,对人们的成长和未来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大班扎染活动总结 篇15
这学期本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为主的,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自我发挥、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是根据我班特色以及幼儿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设置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我们为幼儿创设了音乐区、语言区、科学区、美术绘画区、数学区等,户外区域活动区和一个“棋类”公共区域。
本班的游戏活动目标是:
1、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多动手制作“变废为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粗浅的环境意识,知道许多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并能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数学区: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搬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4、“棋吧”: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学会玩不通的棋,能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手脑的协调性。
5、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通过自主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7、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谦让、礼貌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乐意共享自己和别人的快乐,进而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具体开展如下:主题环境下的区域游戏
第一主题:“特别的我”创设了美术区域、阅读区域和科学区域。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的《手指印画》、《脚印画》、火柴拼画《木偶娃娃》,让小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也能进行观察、欣赏、找一找自己的作品,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2、阅读区域:准备了各种“”、“口”、“足”字旁的汉字以及动作的图片若干,幼儿可以自由地取汉字图片卡并根据图片阅读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
3、科学区域:提供了各种可拆装的玩具、圆珠笔、钢笔等启发幼儿拆装玩具,探索玩具和笔的奥秘。
第二主题:“我们的家园”创设了语言区域、科学区域、表演区域和美术区域。
1、在语言区域中投放幼儿用书,及看图朗诵诗歌的图,内容有《家》、《从小爱祖国》、《我们的祖国真大》。
2、科学区域中,展示各种各样的标记,让幼儿能在活动中阅读各种标记,培养幼儿度阅读标记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经验。
3、在表演区域中提供音乐磁带、绸带、服装及道具,让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阿依古丽》《让爱住我家》《大中国》,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快乐。
4、美术区域中展示各种泥贴作品,并提供各种橡皮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泥塑装饰活动。
第三主题:“四季畅想曲”
1、美术区域布置《秋叶》《美丽的树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儿交流欣赏,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排水画和油画棒创作活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和简单的泥工板,让幼儿进行自主的搓长、团圆、压扁、连接等技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形象。
2、阅读区域中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看图夹文内容、朗诵诗歌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提供“木”字和“雨”字的汉子和图片,感知汉子的结构和意义。
3、科学区域中投放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花草、叶子的图片、资料和书籍,鼓励幼儿自己阅读,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观察的.兴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纸盘若干放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干果,并在纸盘上写上水果的名称,这样幼儿在自主观察水果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阅读相应的汉子,并师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带到自然角写上植物的名称,制作班级植物调查记录表,让幼儿来记录这些植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的过程等。
第四主题:“彩色幻想曲”
1、在美术区域中提供各种纸、笔、颜料、剪刀等材料,让幼儿进行折叠、印染纸花活动,感知有趣的印染玩色活动。提供油画棒让幼儿进行蜡染刻画创造活动,进一步感知蜡刻画的奇特效果。
2、科学区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干贝、西兰花等,让幼儿能了解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题:“动物大观园”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制作的纸工《螃蟹》和《蜗牛》,并提供彩色纸和剪刀,鼓励幼儿剪贴各种动物形象。
2、科学区域中:收集各种动物卡片,鼓励幼儿看动物卡片并根据谜语儿歌的格式讲述动物腿的数量等特征,尝试仿编儿歌。
3、音乐区域中提供磁带、乐器及道具,引导幼儿在表演区歌唱《张大爷爷家的小花狗》《三只猴子》《龟兔赛跑》《动物猜谜歌》。
第六主题:“海陆空总动员”
1、科学区域:展示各种带有轮子的图片以及轮子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圆形的轮子,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并投放废旧纸盒,各种材料的彩色纸、冰棒、瓶盖、胶水、单面胶带、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各种交通工具。
2、美术区域投放制作纸版画的材料,运用纸版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轮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乐表演区:投放乐器磁带、小红旗等材料,幼儿进行演奏打击乐《抬花轿》、演唱歌曲《公共汽车的轮子》《小海军》,表演舞蹈《火车舞》等。
户外区域游戏:
本学期户外区域游戏能带领幼儿进行走的游戏“熊和石头人”等,跑的游戏:“邮递员、鸡毛信”等,跳跃的游戏有“摘果果、小马运粮”等,平衡的游戏有“小飞行员、不倒娃”等,投掷和钻爬、攀登的游戏有“夺球、打狐狸、猫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们还和幼儿家长一起制作了“小飞碟”、“小辫子”、“纸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种户外活动游戏器械,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公共区域游戏
本学期公共区域我们新创设了一个“棋吧”专供幼儿进行棋类游戏,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棋放入这个区域,同时还带领幼儿进行“羊羊火锅楼”、“羊羊美发屋”、“茶吧”等游戏,而又在这些公共区域中能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了幼儿手脑的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