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日记有感(汇总14篇)。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安妮日记》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1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
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2
这几天,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产生了许多想法。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我先给大家讲一讲吧!
安妮是个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因为希特勒上台后,十分排挤犹太人,所以他们一家搬到了荷兰。
之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了荷兰,因此,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许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犹太人中学,她学习成绩不错,活泼开朗,善于交流,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开始屠杀并囚禁犹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何4个犹太人一起住进了一个“秘密小屋”。
他们过着提心吊胆、见不得人的生活。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没有光的秘密小屋里度过了大约910个日日夜夜。
这本书也写了许多安妮对人生的感想,让我也学到了很多。
在我看来,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犹太人也应该像正常人一样过着幸福生活。现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穷人,比如保姆、临时工……
看了这本书我还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坎坷,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抱怨、放弃,应该勇敢面对,就像安妮他们,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没有出过那一扇大门,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没有了粮食、差点被人发现……在他们的艰难面前,我们的小挫折又算什么呢?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3
作者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人,就是因为她是一个犹太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遭到了许多的歧视和排挤。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向吉蒂——她的日记本“诉说”了出来。她偷偷的躲在一个阴暗的小阁楼里将她那段时期里的所有遭遇都写在了她的日记本上。
在日记里,她写出了:“我希望能够完全信任你,因为我对谁都没有完全信任过。”一个小女孩竟然不能完全信任每一个人,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现在,我尽了的努力,做到乐于助人,为人友善,态度和气,所以对我的责备已经从怒不可揭变成和风细雨了。”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在没有一个可信的人的环境中,她竟然抱着如此善良的心态面对他人,真令人佩服啊。
安妮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那时人们的生活根本不像我们现在那么幸福,在她们那时,只有战争,根本就没有幸福。更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我们眼前的幸福,说不定那天它们就离我们而去了!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4
读《安妮日记》让人感到犹太人生存的艰苦,还能感到德国那个盖世太保当时抓犹太人的狠,我常想:这个盖世太保为什么要抓犹太人呢?难道犹太人对这个世界有害吗?
《安妮日记》主要讲了安妮一家因为盖世太保抓捕而逃到她们爸爸公司里,过起了密室生活,随后又有许多人加入了密室生活。读了这一本书我感触很深,安妮她们那个时代是艰苦的,同时让人们觉得那个盖世太保实在是太坏了,所以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要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安妮的一生也是痛苦的,没有在盖世太保的手下死亡,却在15岁时得了伤寒而死亡。不过在之前那些痛苦的经历,她还是乐观面对生活。不像我,有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就哭泣,而她竟然躲过了盖世太保的杀劫,她让我感到敬佩!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乐观面对生活!
评:你含着真慎认真阅读,感悟了读物,因而有了真切的感受。把感受写丰满点,更理想。介绍读物紧扣人物的“苦”,反衬自己的生活“甜”,正反一对比,突出珍惜现在美好生活、乐观面对生活的中心。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5
《安妮日记》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犹太少女在战争中发生的事情。
安妮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德国已经侵占了荷兰,安妮一家和彼得一家还有杜瑟尔医生躲进了公司内的密室,来逃避危险,他们在密室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不让警察发现,窗户全部钉上,白天不能有一点响声,他们的'一点食品都是公司内部的员工偷偷提供的,他们的生活是极其的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恐惧和病痛不断的折磨着他们,不停的轰炸也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他们居然能在这么艰苦、这么危险的条件下仍然敢于面对现实生活,对生活充满着信心。而我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敢面对了。
我应该好好学习学习他们这坚强不屈、敢于面对现实的精神。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6
《安妮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于二战期间藏身密室时,作下的日记,记录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度过了25个月,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密室里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范丹,虽然密室外响着阵阵枪声,但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无辜的人死去,读到这里,我已经心惊胆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悲伤和恐惧,战争让一个幸福的家庭破裂,战争是残酷的,而人们的坚强却是难以预测的,安妮没有因为亲人的死亡而丧失勇气,她知道自己时刻面对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是啊,这也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对和她在一起的七个犹太人,把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对困难,她会勇敢的往前冲,这种勇气不正是我需要的吗?
每次失败后,我就退缩,我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获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坚强的面对它,你就会成功!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须面对失败!
读完《安妮日记》后,我很惭愧,安妮,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她只有16岁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点困难,父母就会帮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难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冲!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7
一翻开书,读完前言,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的心里也特别酸楚。前言主要讲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全面推行独裁统治,猖狂迫害犹太人。安妮就是其中一个犹太人,于是他们一家在那一年夏天逃往荷兰,落脚于阿姆斯特丹,住在她爸爸公司里的秘密后屋。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写的就是在秘密后屋里的生活。(从第11篇到最后一篇)
看第三篇日记的时候,我就特别同情当时还活着的安妮。1938年那次大屠杀发生后,她年迈的外婆只好投奔她们家,两位舅舅逃亡美国。1940年5月以后,他们的好日子迅速消失了:先是德军杀向荷兰,然后是荷兰军队投降,接着是德国人占领,从此他们的苦难就真正临头了。迫害犹太人的法令一个接一个迅速出笼,什么犹太人必须戴一个黄星标记啊,犹太人一到晚上8点钟便禁止犹太人出门,甚至连坐在他们自家的花园里也不行。 1942年安妮的外婆去世了。虽然我的外公也去世了,但如果拿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去跟安妮那时的条件比的话,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可是在那种条件下,安妮依然坚强地活了两年。而我,一点点苦都承受不了,更何况在那种情况呢?我觉得我要向安妮学习,学习她的坚强,乐观……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8
我偶尔也会从一些书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犹太人在曾经遭受到的苦难,但看了《安妮日记》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犹太人那曾经铭心刻骨的痛,就如同当时可恶的日鬼子侵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的痛,痛入骨髓。
这本书是从一位少女:安妮的角度出发的,写了一位少女对当时德国法西斯侵略犹太人的看法、悲愤和无能为力,还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这一事情是的遭遇。事情是这样的:安妮本来和爸爸皮姆,妈妈和姐姐玛格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还有莱丝、月波等朋友,虽然和家人、朋友有时候也是会闹矛盾的,但一般时候还是会相处的很快乐。
但是,渐渐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开始迫害犹太人,开始不可避免的种族歧视。外头的风声越来越紧,安妮一家没办法,只好放弃家中的一切和小猫莫耶,躲进了位于爸爸单位的秘密后屋,开始了逃亡生活。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的还有范达恩一家,后来又来了牙医迪塞尔。但是秘密后屋之间的人与人相处并不好,饭菜难以下咽,衣服破破烂烂,环境恶劣,让所有人的'脾气都不好。但是安妮一直乐观,直到最后秘密后屋的人都被抓了去……
安妮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乐观,坚持“写信”给日记本姬蒂,乐观面对生活与艰苦,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为什么不呢?当然,当她被抓去的那一刻让所有人都心痛不已。现在,让我们祝福犹太人吧,请他们忘掉痛苦,重拾未来!
最后,再问一句,难倒,我们不应该好好感谢现在的生活呢?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9
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我受益匪浅。和安妮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安妮日记》是从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啊姆斯特母。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面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问题,让她展现出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
看了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以前生活的艰辛和生活在战争时代孩子的心情,还让我懂得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好好的珍惜眼前这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学习安妮善于思考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这本书可以读到历史,战争,种族迫害,还可以读到期盼,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愿安妮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伴我们快乐的成长。
感谢安妮·弗兰克写的《安妮日记》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我真喜欢《安妮日记》这本书。
我合书沉思,不禁思绪万千。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10
如果说苦难就是一个茧,那么破茧而出时,便是最大的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安妮八人躲在秘密小屋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每日,她只能与孤寂为伴;每时,只能与冰冷的墙壁环绕着她;每分,死神随时都会来看望她;每秒,她都沉浸在苦难中。而她,却把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当做“一场浪漫又刺激的冒险之旅”。——在苦难中笑对人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她将苦难当作一种欢乐,在苦难面前从不低头,破茧而出,遨游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中。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11
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
我想原来我一直没有崇拜的人,但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崇拜的对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诞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笼罩着每天,战争让很多种族灭绝,也让天空乌云密布。这里有许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的铁抓袭击,他们就这么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异常惨绝人烟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她原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啊!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许多人都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当时安妮还是个13岁的女孩。它是活泼好动天真的,却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几年不出门,密室每个地方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胆敢你面对这些时,本应该是被逼疯,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让她在遇到这种困境时产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渐渐长大,她在社会中完全独立了,15岁的他想改变现在,想到了男女平等,这些社会问题。战争是恐怖的,它能破坏一切,却不能破环拥有一颗勇敢、坚强、自由的心!虽然她最后没有逃过残害的命运,不过她的心永远活在世上,或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她闭上双眼时,它距自己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多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啦!”我不禁悲叹道。
虽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说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坚信他的愿望能实现。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压制住战胜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她能感动全世界,但愿世界不会再有战争!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12
这几天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
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
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跳绳、踢毽子……双休日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电影、打羽毛球……可是我们却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多做几道课外题,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想想真是不应该。
《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还挑肥拣瘦。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们前进。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13
“我希望在我死后,也能够继续活着”这是安妮在日记中写的话。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读完这本书时,总会思考:她真的做到了吗?现实坚定的声音告诉我:她的确做到了。
这本书读起来是轻松愉快的,不像闻名遐迩的名著那样枯燥无味,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每当我想起战后的满目疮痍,安妮的悲惨结局,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失落,情绪的落差就像高高飞起的风筝一下子被人扯了下来。
这本日记记录了她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每一个充满未知、危险但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以及激烈的战况和她内心深处的思考与疑问。在这两年时间里,安妮一家一直居住在一间密室里,每一举一动都受着限制。尽管我与安妮年龄相仿,读起这本书来有着强烈的共鸣感,但我仍然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在如此与世隔绝、不自在的环境中生活的?然而安妮似乎并不这么想,有时甚至把新的战况当成一个逃离的新希望。她有着一颗无比乐观的心,就这点,让我无比钦佩。
我承认我总会被安妮乐观的心态打动。“如果从外部看,我只是一只没有自由又喜欢嬉戏的小羊羔;但在内部,指引我的则是美好的那一面的我”她总是向往着美好的自我,美好的未来,而并非自己的悲惨的下落和战后的惨状。这不由得引发我的深思:对生活感到烦躁厌倦时,难道就一定要一味地抱怨生活吗?还不如静下心好好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案,朝着美好生活大步向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应彻底放下希望,失落只会让阳光更难透过紧密的乌云,照耀到我们身上。
的确,安妮早已在七十三年前去世,但她的乐观仍然在影响着全世界。她仍活着,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每次在遇到所谓的“人生大起大落”时,想想这个女孩,我都会觉得,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
读安妮日记有感 篇14
《安妮日记》,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安妮以及她的家人为了躲避德国人的追捕而躲避在她父亲的香料仓库中。仓库当中的生活乏味、压抑、又时刻提心吊胆。安妮没有朋友,更没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于是,她把她的日记本当成了知己,她把自己的心事都记载于日记本上。整本书充斥着一种悲伤,是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未知的害怕。“不能有光,不能发出一点儿声音,只有夜里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这样压抑的气氛可能会让人丧失理智。安妮是一个美丽又聪颖的女孩子,她喜欢收集电影明星、喜欢阅读、有才气,渴望成为一名记者或是作家。但是她的一切都在小屋当中被扼杀了。安妮在小屋当中经历了两年多的时光,这期间有对青春期的叛逆以及对爱情的憧憬、对生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
《安妮日记》通一个小女孩的直面倾诉,让我们从侧面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孩子是无罪的,德国人犯下的罪孽却让千千万万无辜的人受罪。
看完了《安妮日记》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起汶川大地震中坚持存活下来的.孩子们,他们的勇气令我钦佩,也想起当今社会当中一些孩子因遭受小挫折而想不开,种种的对比在我心中铺展开来,我想到的,是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而独特的,安妮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存活下来了,而我们又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如果你也经历过这么一场浩大的战争,你还会对自己的生命这么不负责任么?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看看关于二战的电影,尤其是这本《安妮日记》,在惋惜安妮不幸离开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懂得这本片子给予我们其他的教育意义:珍惜生命,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