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元宵节习俗的句子|元宵节习俗的句子(模板62句),元宵节习俗的句子

发布时间:2021-01-08

元宵节习俗的句子(模板62句)。

1、清香的花朵、红色的灯笼、喜庆的舞狮,元宵节的好兆头让人充满希望和幸福。

2、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3、近年来,一些地方将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举办各种创意灯展,以独特的形式展示出中国的灯笼文化,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4、〔湖北省〕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5、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6、元宵之夜,思念遥远的亲人,心系千里之外的故乡,愿大家都能团圆幸福,快乐如意。

7、元宵之夜,繁星与灯笼交相辉映,象征着希望与团圆,让我们共同期盼美好的明天。

8、元宵节祭门、祭户

9、元宵节的习俗八:舞狮子

10、元宵节的习俗七:迎紫姑

11、人们会包饺子、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幸福,寓意美满家庭。

12、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13、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14、在这个传统的佳节里,我们齐聚一堂,共同享受汤圆的香甜,花灯的璀璨,猜灯谜的乐趣,用欢笑和祝福将团圆的喜悦传递给彼此。

15、和家人一起赏 lanterns、品尝汤圆,是一种温暖而美好的方式。

16、〔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17、元宵节又称灯节,因为晚上会点亮灯笼以寓意明亮和祈福。

18、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19、元宵节习俗丰富多样,彩灯、猜灯谜、吃汤圆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这些习俗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对美好祝愿和智慧寓意的追求。

20、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认为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人们在这一天晚上点亮彩灯,庆祝团圆和辞旧迎新。

21、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点亮彩灯、放飞孔明灯,象征着祈求幸福、消灾祈福,让我们共同参与其中,共享这份喜悦和祥和。

22、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23、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24、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25、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26、灯谜文化至今风韵不绝,特别是到了元宵节,不少地方于街道闹市悬挂灯谜让人猜射,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如今,民间猜谜已不限于元宵,有的地方平时朋友相聚也会猜上一阵子灯谜,猜谜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

27、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亲人们会相聚一堂,共享美食和快乐。

28、〔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29、元宵佳节,团圆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0、鞭炮的声声噼啪,炸响着不屈的坚韧和奋斗的激情,让我们在元宵节的夜晚,放飞自我,追逐梦想,将心中的希望点燃成熊熊烈焰。

31、元宵节是我们走向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让我们珍惜这宝贵的时刻,用温暖的家庭、真挚的友情和美好的回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32、元宵节是传统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重要节日,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圆满结束。

33、〔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34、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35、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观灯、吃汤圆、猜灯谜等活动而著名。

36、元宵灯笼高高挂,传统习俗共同唱。吃汤圆甜甜蜜蜜过,享团圆乐乐的时光。

37、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38、元宵节也是迎接新年的开始,人们会用贴春联、贴福字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年。

39、〔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40、每年正月十五,我们都会迎来热闹非凡的元宵节,人们沿街摆放各式各样的彩灯,照亮整个夜晚。

41、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42、万家灯火闪闪,喜气洋洋的元宵节,让快乐从心中绽放,幸福永远驻扎。

43、汤圆是元宵节最传统的美食之一,它象征着团圆圆满,每一口咀嚼都带来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怀,让我们品味着甜蜜的滋味,将幸福的味道传递给每个人。

44、元宵节的到来标志着冬季的结束,迎接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代表着新的希望和美好。

45、在元宵节的当晚,人们会在院子里点起红灯笼,并摆放各种彩色灯笼来装点,营造出温馨而喜庆的氛围。

46、传统元宵节的习俗包括赏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人们喜庆热闹,彼此祝福。

47、〔云南省〕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48、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49、〔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50、元宵节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一起珍惜并传承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51、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像老虎一样难以射猎”来形容谜语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句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52、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

53、〔福建省〕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54、当晚,家家户户点亮彩灯,照亮前途;街头巷尾灯光璀璨,喜气洋溢。

55、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56、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57、〔广东省〕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58、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59、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60、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61、元宵节习俗之一是赏花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62、元宵佳节,幸福团圆的时刻终于来临,让我们一起吃汤圆、观花灯、猜灯谜,度过一个温馨而快乐的晚上。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jingdianjuzi/13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