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合同范本|小班数学与教案(经典十一篇)

发布时间:2019-03-12

小班数学与教案(经典十一篇)。

第一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里外

2、每桌上一个小筐,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感知5以内的数量。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这儿有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只奶牛?

2、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奶牛在哪里?

认一认汉字:里外。

(2)观察牧场里面和外面的奶牛,里面有几只?外面有几只?

(3)看图说说:奶牛在哪里?请你给牧场里面的奶牛用圈表示,

牧场外面的奶牛用三角表示。

3、操作活动,感知里外。

(1)请小朋友拿5个积塑放在桌上的小筐里面。

(2)请小朋友从小筐里面拿出2个积塑放在小筐外面(桌子上)。

根据幼儿兴趣,反复练习。

4、评价活动。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活动材料,教师和幼儿进行简单地评价,

并带领幼儿读一读画面上的汉字。

第二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一、活动背景: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关系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本周我上了节排序的课,是以穿糖果(穿木珠)的方式开展的。让孩子要能说出分辨事物的规律,既糖果是按什么规律穿的,颜色?大小?形状?同时希望他们可以自己按规律排列出来。

当时我想这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他们用有限的知识来找出规律。但值得肯定的是排序活动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同时对他的思维也很有好处。事实也的确证明了这点。

二、活动评析

孩子们对于我安排的红糖果、绿糖果、圆糖果、方糖果等很喜欢。我先让他们看看每种糖果间有什么不同,孩子一下子就看出颜色、形状、大小不一样了,接着我在黑板上挂出排列好的糖果项链,和孩子一起找找规律。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说出规律。在让孩子根据范例自己排列时,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大部分都会排列出。只要少数的孩子不太会。

总的来说孩子对这样动手的课还是很喜欢的,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按规律进行简单的排序,只有少数能力稍弱的孩子似乎还没会按规律排序,没能达到这次目标。我准备再进行补一次。

三、活动反思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得注意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观察,发现事物见的简单的不同,逐渐让他们知道些规律,毕竟我们的课堂还是要来源于生活的,这样的结合才会更好。

第三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教材简析:

活动《谁掉了》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小班小学期,主题四之次主题二的经典游戏。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幼儿数数的能力。活动在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1——4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开发。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目标情感: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能力:锻炼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和记忆力

知识:巩固幼儿数数的能力

重点:锻炼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幼儿数数的.能力

难点:锻炼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和记忆力

准备教具:

PPT、桌布

活动过程:

(一)数字宝宝准备去郊游导入活动————复习认识数字1、2、3、4

(二)数字宝宝去郊游————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突出重点

1、分别点数数量为3以内的小动物说出总数并按数做动作

2、点数站成两排的4只小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师幼互动总结有序点数的方法:可以从上向下,从左到右。

3、点数在圆圈上的5只小熊,师幼互动总结有序点数的方法:确定起点转着圈一个接着一个数,不重复数、不漏数。

(三)游戏:谁不见了————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解决难点

1、动物不见了—————初步体验游戏

2、数字不见了—————锻炼幼儿对数字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1)有秩序的数列中1个数字不见了

(2)无秩序的数列中哪1、2个数字不见了

(四)游戏:谁掉队了———与生活结合进一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并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的活动教具以及动画课件很好地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活动过程中,将故事分为两部分出现,一方面设置了悬念,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避免了因提问、思考集中出现而导致幼儿出现视觉和精神疲劳。

第四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重点:让幼儿学习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难点:会自己动手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下方。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小狗8只,猫7只,鱼6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堂内容。

(1) 首先将8个小狗排列整齐。

教师:今天有许多的小客人来到我们小二班作客,看看是谁来了呢?

教师:哦,原来是小狗呀!有多少小狗呢?(引导幼儿说出许多)

二、演示提问。

(1)将7只猫一一对应排列。

教师:今天小狗还请了许多的小猫去它们家做客,那我们一看小狗和小猫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多)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狗和小猫不一样多”。

(2) 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多1个,猫少1只。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狗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或减少1只小狗)。

(3) 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教师:小猫去小狗家做客,小狗端来了小猫最爱吃的小鱼招待小猫。

师边演示边提问:我们一看小猫和小鱼是不是一样多呢?(猫多1只,鱼少1只)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狗和小猫不一样多”。

教师:那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仔细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小猫和鱼变成一样多呢? (添1只鱼或减少1只小猫)。

教师:我们这样一一对应的排列物体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来两组物体谁多谁少,并且给两组数量不一样的物体添一或者减一就能使两组数量不一样的物体变的一样。

三、活动,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教师:现在小朋友们学会了给两种物体比较多少,回家以后也可以在家里给家里的东西比一比谁多谁少。

第五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1、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1、用硬纸板制成一条“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土坑”,镂刻下来的图形涂上颜色即成“石块”。(将个别圆形、正方形两等分)

2、兔妈妈胸饰。

1、游戏“做夹心饼干”,复习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师扮成兔妈妈,幼儿扮成小兔。

教师:“天气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们去看望她好吗?”

教师:“我们带点什么去好呢?”

游戏“做夹心饼干”,要求将图形标记贴在胸口,找一个贴相同图形的幼儿做朋友,最后要说出做的是什么形状的夹心饼干。

2、引起幼儿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做好了夹心饼干,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经过一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怎么办呢?”

3、幼儿“修路”,辨知图形。

教师先带领幼儿观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图形,然后请幼儿拿“石块”一一对应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3、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4、游戏“踩石头”。

教师:“小路修好了,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过在过小路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玩个踩石头的.游戏,我拿出什么形状的图形,你们就去踩什么形状的“石头”并说出这是什么形状。“

5、到兔奶奶家,结束活动。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六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1.分类配对

提供算盘珠、门帘珠、玻璃珠、芦苇珠、木珠、竹珠、塑料珠等多种珠堆积在一起,让幼儿分类装进小瓶或小盒内。

将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各种颜色圆点标记,幼儿根据杯子上圆点的颜色,用小勺去取同色的雪花积塑装进杯里,学习按同一颜色取物。为增加难度,可在同一只杯子画上刻度,贴上不同色的圆点,以提示某种颜色装的位置,让幼儿按要求装进与之相应的雪花积塑。

提供一串钥匙和一堆,让幼儿自己寻找钥匙,开启一把把锁,学习一一配对。

提供各种大小不一,零散的螺丝和螺母,让幼儿配对旋上。

提供大小不同的子母扣,分开后,让幼儿去寻找对应的子母扣扣上。

缝制一些杆套宽窄不一的小旗面,提供一些粗细不同的旗杆,让幼儿根据旗面杆谈的宽窄,选择适宜的旗杆套上。

在纸盒盖上挖好大小不一的许多小孔,幼儿可根据孔的大小,选择相应的石子嵌在孔上。

用卡纸画上金鱼、燕子、小鸟、公鸡、松鼠、马、牛、老虎等各种有尾巴的动物,把这些动物尾巴剪下,让幼儿将各种动物于其尾巴对上。

画有不同颜色、图案的纸片袜子若干,并在袜子上方挖一小洞,幼儿将相同花纹的袜子找出来,配对串在一起。

在贝壳内贴上或画上各种几何图形,做分类游戏。

收集各种质地、花色的布放在篮子里,让幼儿辨别布的不同质地,并找出相同质地、相同花色的布。

第七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识大小标记,按照大小标记将物体分类。

2、 大胆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对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标记、地垫。学具:物品人手一个(种类是人数的一半,同种物品大小不同,颜色、形状相同)。

活动过程:

1、 认识各种物品,比较同种物品的大小。

1出示各种物品:“小朋友看垫子上有什么?

2请小朋友一人拿一样东西找到和它长得像的朋友手拉手坐在一起。请小朋友讲出两个物品的不同。

2、 按照物体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标记。

1出示大小标记,请小朋友说出它的不同,并且用身体动作来感受大小标记的含义。

2请小朋友将手中的物品按照大小送到相应的大小标记筐内。

3、 按大小标记将雪花插片归类。

4、 游戏:大泡泡、小泡泡

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幼儿看标记进行游戏。

区《纲要》试点园数学活动《谁大谁小》评析

1、 老师的教态好,在活动中收放自如。老师带幼儿玩数学游戏氛围好,幼儿很开心。

2、 活动目标清楚,材料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自主性得到发挥。

3、 老师能将知识点转化为兴趣点,幼儿很容易掌握,老师的教育策略运用得好。

4、 建议:

1在第一环节老师提“哪里长得不像”时,可以让幼儿先说像地方,在此基础上再观察不像的地方,幼儿会讲的更好。

2分插片的环节已经不是难点,可以增加其它物品让幼儿来分。

3可以把以前认识的标记拿出来,分几组操作,这样数学活动会饱满一些。

第八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数的认识的发展规律,我首先运用了孩子感兴趣的手指谣来引入本次教学活动,既能很快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在手指谣中也涵盖了数字与相应量对应的关系,为本次活动的目标作下了铺垫,紧接着导入有趣的故事情节,教师在其中教幼儿按范例的数量取物,并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自己来按数取物,最后为了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带幼儿去智慧迷宫的游戏,要求幼儿用动作再现数量,通过幼儿的运动觉去感知数量,再一次加深了幼儿对5以内按数取物的认识。

一、活动名称:5以内按数取物

二、活动目的:

1、加深对数字1~5的认识

2、会根据指定的数字取出相等数量的物品

3、喜欢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能将数字与相应的物品对应

四、活动难点: 按指令参加操作活动

五、活动准备: 插板、教师演示板、背景音乐

六、活动过程:

(1) 手指谣------五只猴子荡秋千

5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啊呜

4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啊呜

3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啊呜

2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啊呜

1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啊呜

没有猴子荡秋千

(2) 1、轻音乐,取插板

2、引出主题:今天小羊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都要送礼物.

3、小兔子第一个来了,它要送一个礼物,你们猜它送的是什么?(出示萝卜) 1个萝卜用数字几表示?教师拿出数字1放在棋盘第一行.请小朋友拿出一个萝卜放在棋盘第一行数字1的后面,并边插边说,1可以表示1根萝卜,1根萝卜用数字1表示.

4、小猫第二个来了,它送给小羊两件一样的礼物.小猫要送2条鱼, 2条鱼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拿出数字2放在棋盘第二行.请小朋友拿出两条小鱼放在棋盘第二行数字2后面,并边插边说,2表示两条小鱼, 两条小鱼用数字2表示.

5、小狗也来了,它送给小羊三件一样的礼物.小狗要送3个大苹果, 3个大苹果用数字几表示? 教师拿出数字3放在棋盘第三行.请小朋友拿出三个苹果放在棋盘第三行数字3面,并边插边说,3示三个苹果, 三个苹果用数字3示.

6、你们想不想给小羊送礼物啊?请小朋友给小羊送四件一样的礼物,从你的棋盘中随意取出四个一样的棋子放在第四行数字4的后面,再给小羊送五件一样的礼物, 从你的棋盘中随意取出五个一样的棋子放在第五行数字5后面

7、教师总结

小羊今天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它真是太高兴了,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都有什么? (让幼儿自述出数字和相应的量)

8、现在我们帮小羊把这些礼物都整理放好吧。

整理棋盘,送棋盘回家。

(3) 游戏:

1、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智慧迷宫玩,但是去之前必须回答对它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 (出示数字2)请你们拍拍手,拍手的次数要和我一样多

问题二: (出示数字3)请你们跺跺脚,跺脚的次数要和我一样多

问题三: (出示数字4)请你们弯弯腰,弯腰的次数要和我一样多

问题四: (出示数字5)请你们跳一跳,跳的次数要和我一样多

2、小朋友们,你们太聪明了,智慧迷宫提出的问题你们都答对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去智慧迷宫玩吧!

第九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袜子的不同特征,初步形成“双”的概念。

2、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尝试自己袜子。

活动准备

背景图、架子、袜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小猴聪聪开了一家商店,我们一起去看看它开的是什么商店。(袜子店)

2、商店里袜子可真多呀,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这么多的袜子大小不一样、颜色一样,图案也不一样,真漂亮。

二、比一比:

1、聪聪的店里有这么多漂亮的袜子却没有一个人来买袜子,你们猜是为什么呢?

:原来袜子是一只一只的,这么多的袜子它们的图案、大小、颜色都不一样所以没有人买。

2、原来袜子要两只的,我们来找找袜子的好朋友吧。

①颜色、大小相同

②颜色、大小、图案相同

3、这样是一双了吗?为什么?

:原来两只大小一样,颜色一样,图案一样的袜子才是一双袜子。

三、找一找:

1、聪聪店的仓库里还有很多袜子,老师都把它们带来了,请你拿出小椅子下面袜子,到桌子上找到它的好朋友,配成一双,放到小猴的店里去卖,好吗?

2、幼儿操作,并将找到的一双袜子夹在“货架”上。

3、看看这些袜子都找对了吗?你是怎么找的?

:找到两只大小、颜色、图案都一样的袜子,就可以成为一双袜子。你们真棒,都找对了,这下小猴的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

第十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在已经基本认识图形后,对于图形的不同形状、特点比较感兴趣,能根据图形特征同一些事物相关联,并在排除物体的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下进行分类和配对,这为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解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幼儿进行图形拼搭的探究很有必要。

在整个活动中让幼儿表述自己拼搭和配对成果是儿开展图形配对活动的重点难点。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引导幼儿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还可以采用一边配对一边表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用操作的方法表示出来,然后再用语言进行说明。

重点:

在排除物体的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下进行分类和配对

难点:

自己拼搭图形后,能够大胆表述自己所拼出的图形,由哪几种图形组成。

活动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引导幼儿按形状特点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配对(不受大小和颜色的限制)。

3、丰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尝试对图形的拼搭进行表述。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黑板、小动物喂食、各种图形的卡片、人手一个图形,拼图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请出图形宝宝

今天,我们要来和图形宝宝做游戏了!

(1)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个图形宝宝,我们大家来把它请出来,你可以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图形宝宝是什么?

(2)谁愿意跟大家来说一说的?Xx,你来跟大家说一说,哦,还有谁也是圆形的,请大家来跟他碰一碰。

正方形(站起来)

三角形(拍拍手)

二、游戏:找朋友:

大家来瞧一瞧,我的图形宝宝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谁跟我的是一样的?

(1)请小朋友们按照图形两两找朋友

(2)请小朋友们按照颜色找朋友

三、游戏:喂小动物吃饼干。

(1)原来,小朋友手里的卡片,还是小动物爱吃的饼干呢,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都爱吃什么饼干呢?

(2)引导幼儿说出(红色的.正方形、)请圆形的小朋友上来喂。

(3)出示另外2个小动物,小猫和小青蛙的肚子也咕噜噜的叫了,请小朋友上来喂,并由幼儿自己说出应该喂(蓝色的正方形、黄色的三角形)

(4)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有没有都喂对了呢?(将箩筐反过来,让幼儿看一看)

四、图形找家:

图形宝宝真顽皮,瞧,它藏在谁的身体里?我们来找一找,原来小鱼是由三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两个圆形组成的。

五、拼拼搭搭:

其实,我们的图形宝宝还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呢,有小房子,小车子。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提出要求:

1、老师有一个要求,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有几个?

2、请小朋友们走到桌边进行操作。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鼓励探索、大胆表述。

(1)大胆表述自己拼的图形。

(2)用若干图形组合成另一图形

“拼搭的时候有时需要长方形,如果没有怎么办?”举例子(用2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七、结束

图形宝宝玩累了,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教室里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形状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形状,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第十一篇 小班数学与教案

幼儿园大中小班数学教案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颜色标记,红标记,绿标记,黄标记。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选配及学做颜色标记。

3、激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红、黄、绿的兔子34只及汽车三辆,房子三间,一些花,开汽车的音乐。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复习颜色标记

1、兔宝宝们看,我是谁?(兔子)我为自己说一句好听的话?(我是黄兔子)

2、兔宝宝们今天也很漂亮,来,看看你是什么颜色的兔子?也为自己说一句好听的话。(我是×兔子)

3、兔子们,今天我带你们去公园玩,可以怎么去呢?(坐汽车)

4、老师,准备好了汽车,看有多少汽车?数一数,这三辆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

5、那红汽车上有什么标记呢?(认读红标记)

6、那黄汽车上有什么标记?

7、绿汽车上也有什么标记吗?是什么标记?

8、今天我们就坐这三辆汽车去公园,怎么坐呢,有个要求:黄兔子坐黄标记的黄汽车,红兔子坐红标记的红汽车,绿兔子坐绿标记的绿汽车,来立正,先找对汽车坐稳了,兔子们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谁乘错车子。乘对了吗?那从稳了,要出发了,(分红、绿、黄三组由老师当开车人听音乐领着小朋友在教室内转会儿)

9、师:汽车到站了,兔子们请下车,找个位置坐下,准备逛公园。

二、选配和学做颜色标记

1、请幼儿选配颜色标记。

(1)大家看,这里有间房子呢,猜猜是谁的家?(花)什么颜色的花?哦,原来这是黄花的家,这是谁的家?用好听的话说说。

(2)黄花要你们给它家门口做个标记,应该做什么颜色的标记?我这儿有几个标记呢,请谁来找找哪个是黄标记,送给黄花家。

(3)你们说他送的对吗?说一句好听的话,黄标记送给黄花家。

2、做颜色标记。

(1)瞧,来到谁的家,(红花)红花家门口也缺个标记呢!请你们帮忙,应该做什么颜色的标记呢?(红标记)那红标记是长的怎样的?哦,只要涂些红色就是红标记了,看老师怎样做红标记的?小朋友也拿手指作蜡笔来画许多个短线。

(2)我们也来说句好听的话(红标记送给红花家)

3、请幼儿做颜色标记

(1)看绿花家也要你们帮忙做个颜色标记,这应该做什么颜色的标记呢?我请小朋友上来帮绿花家做标记。

(2)来,看他做的对吗?

(3)说一句好听的话,绿标记送给绿花家。

三、幼儿操作活动

图形宝宝听说小朋友会做颜色标记了,也请小朋友帮帮忙做个颜色标记,看(出示作业纸)图形宝宝在家里,它家的门牌在这里,请你在这门牌上给它们做个颜色标记,做好了请把它送到相对的颜色标记的箩筐里,看谁帮各种颜色的图形做的标记,对又好,还多呢?

四、结束讲评

请客人老师来检查小朋友做的颜色标记如何,如有错的及时纠正。同时鼓励做的好的幼儿。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文章来源:https://www.hc179.com/hetongfanben/11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