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经典句子(合集70句)。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自《老子.道德经》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5、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浊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6、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7、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0、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2、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13、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明太祖(-年在位)《御注道德经》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清净为天下正。
16、当人类隔阂泯除,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2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2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8、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因为在异性面前,男人总喜欢表现自己很男人的一面。这样也才像个男人,所以大男子主义有时候是必须有的。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0、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3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35、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3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4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4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道德经》
44、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4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4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7、《道德经》说“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民乐推之而不厌。”
4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9、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55、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5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9、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6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章
6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6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69、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7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