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网

导航栏 ×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发布时间:2024-09-15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精选八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8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篇1

辅导教师:徐徐

辅导时间:1月16日

辅导地点:教室

辅导学生:xx

学生存在问题

考试成绩不好,帮忙学生改正错题的同时把知识点再帮忙学生巩固一下。

帮教措施:

把卷子上头的错题每题必改,改完说明出错原因,师讲解相应的知识点

帮教资料:

先让学生自已独立改题,发现学生改题时出错的原因,及时指正并讲解相应的`知识点。

再出示对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

帮教效果:

完成预期要求。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篇2

留守儿童姓名:邱同学

谈话时间:xx年xx月xx号

谈话地点:办公室

谈话内容:父亲在常州打工,她和妈妈弟弟在家,她的情绪不稳,高兴的时候,她什么都愿意做,并且成绩提高得也快。心情不好的时候,上课不愿意听,也不做作业,成绩就会很快下降。

谈话效果:现在情绪基本较稳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就来找我,给她分析一下事情的原因,目的及结果。她便会顿觉云开雾散。当然成绩提高的较快,亦较稳定。

留守儿童谈心记录三篇

标签:留守儿童、教育教育分类:访谈记录

对象:黄大明(黄久洋的监护人、龙王沟村委会副书记)

地点:黄大明家

时间:20xx.1.27

我:黄书记您好,在忙呢?

黄:在锯柴,你们什么时候放的假啊?

我:腊月初九。黄久洋现在在您家住吗?

黄妻:是的。他在十堰他舅舅家住了几年,现在寄住在我们家里。

我:那他爸妈平时不回来吗?他们多久联系一次啊?

黄妻:一般没什么要紧的事就不回来。他(黄久洋)自己有手机的,他爸妈隔几天就给他打电话。

我:这样啊,不过小学生现在就带手机会影响学习吗?

黄:方便一些吧,其实也没什么的啊!对了,听说你们现在做一个活动,是什么性质的'呢?

我:您也听说了呀!我们计划今年暑期在龙王沟小学开展假期学习辅导活动。到时候可以教教他们英语、课外知识什么的。

黄:这是好事啊。

黄妻:对啊!你们也可以教教他们唱歌、跳舞什么的。

我:阿姨这个建议很好。

黄:那你们现在是在宣传还是……

我:我们现在只是想让家长了解一下这个活动,获得你们的理解和支持。

黄:这是一定的。

我:到时候希望黄久洋可以参加,你们家离学校也蛮近的。

黄:好的。那些初高中生也可以参加吗?

我:嗯,如果他们愿意当然可以啊。

黄:其实你们不必这么费力的,你们可以给家长写一封信,然后让孩子带回去啊。

我:确实,这是个很好的建议。到时候希望您们多多支持。

黄:一定,一定。

我:再见!再次感谢您们的理解和支持。

小结:叔叔、阿姨给我们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也让我们的家访容易展开了许多。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篇3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小杨,女,12岁,六(2)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小杨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奶奶的无原则溺爱。她的奶奶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杨程程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小杨的奶奶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六年来,她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直接批评,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小杨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奶奶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她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小杨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五、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进一步同学生交流取得她的信任,同她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经常同她交流。

2、还需经常同家长取得联系,同家长随时交流孩子的相关情况。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篇4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基本情况

小园,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上二年级时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重新建立了家庭,妈妈只身外出打工。小小园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六年级他来到我的班级时,我看到他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他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他问题,他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他,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

三、主要做法

(一)开启心扉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他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他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三思量后,我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叫“留守儿童”。

然后我说:“孩子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离异,或父母亲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我们。我们可以伤心难过,但决不能自卑,有心里压力。能坦诚的告诉老师,你们是这样的孩子吗?如果是,请举手”。在我的动员下,一双双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我数了数,居然有十多个。我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大家说说吗?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小园在一片掌声中,走上讲台: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外面打工,奶奶80岁了,做什么都很吃力,动不动就冲我发脾气,所以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放学回家后,我还做饭,帮着做一些家务。可原来妈妈在的时候,这些我从来没做过……不过我也不怕,我觉得以后到哪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

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将她送回了座位,我分明看到闪烁在她眼里的泪花,我也鼻子一酸,但我克制自己,马上请出了第二个同学。

“很多时候,我放学了,家里没人,我回家就什么都不做。有时候回家,妈妈在打麻将,我就跟着妈妈,在麻将室做作业,做不完的,回家后太累,就不想做了。我特别想我的爸爸”(他爸爸很早就去世)……说到这里,他有点哽咽,用牙齿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檫眼睛。我知道再说,孩子真的要痛哭了。我让他上位,可他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来。

小园: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我好想她们,我只希望她们能在我身边……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都踊跃上台吐露自己的心声。孩子毕竟是孩子,坦坦荡荡,一览无余才是她们的本色。她们的心里是无法承受那么重的负担的,只是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卸下而已。

我没有勇气再听他们说下去,转身借收拾讲桌,抹掉那不争气的眼泪。调整好自己后,我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说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没家长管制。也有的说自己以前总觉得生活很苦恼,但现在想起来,有爸爸妈妈陪伴,其实自己很幸福……

彼此理解与宽容,互相帮助和进步,有了这种平等,和谐,没有隔阂的班集体氛围,不是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吗?

班会课结束了,孩子们都离校了,但我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孩子们孤独,无望,茫然,彷徨的眼神不时浮现在我眼前,学习没好习惯,生活没好规律!一双双含泪的眼,一颗颗内敛的心,刻入脑海,痛彻心扉!如何填补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我努力思索着……

(二)有的放矢增强信心

为了让小小园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他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他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我有意识的让他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他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期末考试,他的成绩直线上升,一跃而名列班级前茅。

有一年的“六一”,学校要编排文艺节目,老师为了培养他的自信心,有意将他送去参加。天气炎热,其他孩子练一会,休息一会。可他并不这样,而是利用休息的空当,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豆大的汗珠从他额上落下来,可他浑然不觉。终于,在“六一”文艺表演中,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老师的特殊而不留痕迹的关爱,让小园信心倍增。他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演讲、舞蹈、绘画、作文等,他从不放过每一次能锻炼自己的机会。

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四、成效及反响

老师的关爱加上小园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他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还是学生会勇挑大梁的干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篇5

家访目的:

交流学生的学习状况

家访过程:

1.与家长见面,互相认识;

2.询问学生在家的各方面的表现;

3.向家长说明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

4.教师与家长携手共同教育好孩子。

家长的推荐和要求:

1、对孩子,推荐老师对他们苛刻点,这点家长能够理解的。

2、期望老师和我们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孩子,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教师给家长的推荐:

1、要善于从孩子身上发掘长处和优点.

2、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孩子.

这天上午,我来到我班学生王文禄家,和其他种地的一样,学生的家长在家里忙忙碌碌的,家长看到我忙让座位,我坐下和家长随意聊了几句,当我说出来意时,家长才说出:“我还以为孩子表现得不好呢。”家长笑了。

家长说话很直爽:孩子大多时间在她姥姥家,但再忙也抽时间看看孩子近期的作业状况,孩子较听话写完作业总是愿把老师讲的知识讲给姥姥听,其实孩子是把当天所学的知识无形中复习了一边,有时我和她爸爸也要当学生听课,有时还会说一说谁听课好。孩子也很爱读书,自从上学后经常回家读故事书、《三字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新华书店买一、两本新书回来看……

从家里出来,我的.眼前始终闪现着善良、朴实、充满职责的面孔; 从家里出来,我更感受到了老师的垂范作用。我在想其他学生能不能像她一样在无形的模仿中把所学的知识无形中复习了一边呢?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呢?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篇6

1、姓名:

2、联系方式:

3、性别:男

4、年龄:10(3年级)

5、是否留守:否(父亲偶尔出车,父母平时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工)

6、家访对象:妈妈赵瑞

7、关系:母子

8、家访资料: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他就在期望小学上学,曹冲和父母住在一起,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是一个独生子,曹冲十分得父母宠爱,家里有很多价值不菲的玩具,曹冲的妈妈对曹冲在学校的表现了解不多,她认为曹冲在家十分得孝顺听话,并且对曹冲的学业没有过多的要求,家教不错,曹冲本人对长辈大人十分有礼貌,由于他身体比较棒经常欺负同龄人并且他脾气比较暴躁,曹冲妈妈对曹冲经常惹事比较了解。

9、家访总结:

通过家访我们认识到,由于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冲突,使曹冲在学校和家里表现出了明显的两面性。在学校方面,由于期望小学的硬件条件不够,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再加上他与同龄人相比身体21比较壮实,导致他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虽然其性格开朗,可是不太擅长向同龄人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同龄朋友并不多,几乎没有,进而使其经常通过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现自我。而在家庭方面,曹冲完全表现出了不一样的一面,他与父母相处地十分和谐,不存在家庭暴力的现象,他偶尔会在家里做一些家务。他十分依靠与他关系好的长辈,表现的十分孝顺,有时候为了讨母亲欢心,他会刻意地做许多事情,与父亲的交流不多。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篇7

案例介绍:

在日趋发展的当今社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此过程中衍生出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经统计,我班里38位小朋友有13位是留守儿童,占了34.2%。他们父母常年在外,平时交由祖辈或者亲戚照看。由于父母的“缺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们班里有这么一位特殊的留守儿童:小烨,男,8岁,一年级学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报名的第一天,他的父母全来了,然后把我拉一边对我说:“我儿子性格比较……脾气比较倔,上幼儿园时比较喜欢打架,我们又不在身边……”家长的欲言又止和特别交代,让我对这个孩子有了更多的观察,我发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扯前面同学的衣服、用手指戳同学后背,转身拉别的同学和他讲话。再不然就是东摸西摸,在书包里翻来翻去,玩小东西,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好搞“恶作剧”,排队有时故意推别人,又满不在乎,对同学的不小心触碰总是还以暴力。同学们老是来告他的状,都不怎么喜欢他。他自己也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对身边的很多事和活动都漠不关心。此外精力特别充沛,一下课就看不见人影,总是大汗淋漓地回教室,一下子静不了。课堂作业不能主动、及时地完成,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据家长和老师观察,小烨脑子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相对落后。

案例分析

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自身权益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往往表现出成绩不理想,道德行为的失范等现象。

同学对于小烨的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屡教不改有些排斥,个别有时可能还会讥讽她。这使她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太参与班级体的活动。

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完不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有时对于同学的欺负和排挤心理产生不满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无法得到很好的宣泄,得不到父母及时正确的引导,比较容易走极端,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因而表现为不愿与人说话交流、性格内向、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

小烨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发现什么问题只能通过电话教育,施以一些威胁之类的言语试图让他听话,认真学习。殊不知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知识的习得、习惯的改变和养成是需要督促和帮助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根据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归属的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他只有在这个群体中,才能实现这些需要,因此他一步步蜕变了,做小动作、作业不完成、打同学

实施策略

一、“代理家长”从我做起

介于小烨的情况,我成了他的“代理家长”,按照“二知、二多、二沟通”的要求,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二知即知道他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二多即多和他谈心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到其家中走访,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二沟通即定期与其父母和托管人联系沟通,交流其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他的有效合力。

二、回归课堂家长变老师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小烨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我常在课余找他聊天,看到他大汗淋漓的时候帮他擦汗,让他帮我拿作业本。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他上课好动的行为。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针对他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中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及时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课的习惯。

同时,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小烨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小烨小朋友举手真积极,还能当小老师,帮同学解决困难了”“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小烨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小烨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在食堂回教室的路上,他从后面偷偷的拉住我的手,稚嫩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让我倍感欣慰。一次放学整理书包的时候,我看他拉链一直拉不上,就去帮他整理好并且给他背上,他居然说:“谢谢老师!”我还以会心的微笑:“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2、趁热打铁,融入集体

老师的表扬让小烨重拾了信心,同学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无限的光荣感让他有了归属感,变得更加自信。趁热打铁,我让其加入了班干部的行列——纪律委员。首先是为了让他起到表率的作用,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去管理同学。其次,在管理同学的同时学会沟通、交流、合作。让他感受到自己也是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员。

实施成效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加上小烨自身的努力,几个月下来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1、看到同学能主动问好,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自己遇到困难了,会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

2、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久,课堂上不会再去打扰同学上课,做小动作的次数少了,找同学说话的次数也在慢慢减少。课外,总能看到他的小身影在教室里收拾卫生工具、摆桌椅捡到东西主动上交给老师。

3、小烨的奶奶还反映,现在在家里能主动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晚上会和奶奶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比如:今天老师表扬了谁,今天老师批评了谁!

一直以来,我把小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更多地去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引导他。当他有点滴进步的时候,我会电话联系他的父母,让他们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多和他沟通,多听听他的心里话;当他范错误的时候,我有时会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但每当此时我总是提醒自己倒数10秒,冷静下来,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告诉自己:慢慢来,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冷静之后才与其分析原因,共同制定改变方案。我也想对小烨说:“孩子,老师不会把你落单的!加油!老师期待你的成长。”

留守儿童谈心谈话记录表内容效果 篇8

1、姓名:曹冲

2、联系方式:000000

3、性别:男

4、年龄:10(3年级)

5、是否留守:否(父亲偶尔出车,父母平时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工)

6、家访对象:妈妈赵瑞

7、关系:母子

8、家访资料:

透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他就在期望小学上学,曹冲和父母住在一齐,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是一个独生子,曹冲十分得父母宠爱,家里有很多价值不菲的玩具,曹冲的妈妈对曹冲在学校的表现了解不多,她认为曹冲在家十分得孝顺听话,并且对曹冲的学业没有过多的要求,家教不错,曹冲本人对长辈大人十分有礼貌,由于他身体比较棒经常欺负同龄人并且他脾气比较暴躁,曹冲妈妈对曹冲经常惹事比较了解。

9、家访总结:

透过家访我们认识到,由于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冲突,使曹冲在学校和家里表现出了明显的两面性。在学校方面,由于期望小学的硬件条件不够,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再加上他与同龄人相比身体21比较壮实,导致他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虽然其性格开朗,可是不太擅长向同龄人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同龄朋友并不多,几乎没有,进而使其经常透过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表现自我。而在家庭方面,曹冲完全表现出了不一样的一面,他与父母相处地十分和谐,不存在家庭暴力的现象,他偶尔会在家里做一些家务。他十分依靠与他关系好的长辈,表现的十分孝顺,有时候为了讨母亲欢心,他会刻意地做许多事情,与父亲的交流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