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4-21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合集十七篇)。
✧ 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学校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六)
为保证食品安全,对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即有利于工作又不造成滥用。
1、采购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不采购化学类的食品添加剂,少使用植物食品添加剂,尽量使用自然原材料。
2、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途径,采购必须到正规专卖商品购买,并索取发票和相关手续。
3、在加工食品中应正确掌握使用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不用,必须用的少用,尽量做到不用。
4、食品添加剂应做到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5、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的事件应严肃处理。
✧ 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食品添加剂添加比例范文 第1篇
您好,我有个问题想咨询:如果一个产品配料中带入防腐剂,但是不在终产品起工艺作用。比如一款产品中添加山梨酸和脱氢乙酸,而配料酱油中合理地带入了苯甲酸,而检测终产品检了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那终产品在计算防腐剂之和的时候,需要把苯甲酸的也算在内吗?
回复内容
尊敬的来信人:
您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附录A之规定:“表 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该条款针对的是食品加工中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果产品中检出的某种食品添加剂确系原料带入,而非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那么在计算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时,该种食品添加剂便无需计算在内。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网 址:
联 系 电 话:
投 稿 邮 箱:huangwl@
食品添加剂添加比例范文 第2篇
计算如下:
膨化食品 A:<1,符合标准要求
膨化食品 B:>1,不符合标准要求
膨化食品 C:>1,不符合标准要求
可见,虽然三种膨化食品中乙酸钠、双乙酸钠都没有超过其各自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但按照GB2760中 条例,B及C最终比例之和大于1,食品防腐剂已经是超标的。尤其C是很多企业在使用多种单体防腐剂时容易犯错的地方,以为每种防腐剂没超过最大量,防腐效果不够理想时可以不断叠加多种,最终导致防腐剂超标几倍。
食品企业必须清楚明白,无论加多少种,国标里面计量防腐剂不单单是考虑其中一种有没超过其最大使用量的,还需计算整个防腐剂系列比例之和的。
食品添加剂添加比例范文 第3篇
计算如下:
A:﹤1,符合标准要求
B:>1,不符合标准要求
C:>1,不符合标准要求
可见,虽然三种膨化食品中乙酸钠、双乙酸钠以及复配添加剂都没有超过其各自的最大使用量,但按照GB2760中 条例,B及C最终比例之和大于1,食品防腐剂已经是超标的。
当然,由于复配添加剂标签的准确性以及其产品的使用量并不一定就是防腐剂对应的量,我们最好还是有一定的怀疑精神,在产品配方确定之前最好对样品进行检测和计算,以防止出现超标的情况。
✧ 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CFTA中国食品交易协会分支组织机构介绍
1、秘书处:
为协会执行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全面落实会长办公会的决议,各部门在秘书长领导下开展工作。联系电话:总机转801、802
2、办公室:
负责协会日常办公的组织管理;以协会名义的对外联系、接待;有关文件的起草、印章管理;协调各部门间分工与合作;协会网站的管理、会刊的编辑与出版等关于联络协调方面的工作。联系电话:总机转803、804
3、会员事业部:
负责协会成员及成员单位的年检、联络和管理工作,建立“会员之家”俱乐部。联系电话:总机转805、806
4、财务部:
负责协会的财务管理工作。联系电话:总机转807、808
5、品牌事业部:
负责协会的学术理论、鉴定评审、认证推广、项目工程开发、合作单位宣传等业务工作的策划和组织实施。联系电话:总机转809、810
6、会议联络部:
负责协会主办的重大活动及分支机构以协会名义召开的会议、会展等活动的协调与联络。
联系电话:总机转811、812
7、培训事业部:
负责协会及分支机构开展的内部学习、培训和外向型培训工作。联系电话:总机转813、814
8、分支机构管理部:
负责协会各分支(代表)机构的创建、审核、申报、年检、管理、运营和联络工作,负责各联席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联络工作。联系电话:总机转815、816
9、国际合作部:
负责为成员单位搭建国际发展平台,加强中外交流,寻找国际协作伙伴,以促进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联系电话:总机转817、818
10、技术工程部:
负责协会网站的更新、升级、改版、推广和协会会刊编辑等对外宣传工作。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总机转819、820
11、法律事务部:
负责为成员单位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联系电话:总机转821、822
12、顾问委员会
负责协会高级顾问团成员的邀请、联络、服务等工作。为协会成员单位提供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顾问保障工作。联系电话:总机转823、824
13、专家委员会
负责进行各行业专家的邀请、联络、服务等工作。联系电话:总机转825、826
14、战略联盟委员会
负责进行各行业专业委员会的创建、运营、管理、服务等工作。联系电话:总机转827、828
15、资本事业部:
聚集高端投融资资源、联合境内外知名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交易所、产权交易所、证券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共同组建多层次、多元化、国际化、全国性的资本市场,全力打造营养行业企业金融资本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投资机构提供信息、资源和增值服务,从而有力促进营养产业的快速、健康和稳步发展。联系电话:总机转829、830 协会总机:010—82895818 82895669
✧ 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导语:
据我国法律《关于展开全国进攻违法添加非食用精神和滥用食物添加剂专项整治的告急关照》(卫监督发〔2008〕60号)的有关要求,订定本方案,各地食物消耗监禁部分当真履行。
第一阶段 自查自纠
1、时候
2008年12月10日至2009年3月15日
2、工作内容
(一)鞭策餐饮消耗单位展开自查自纠。
(二)查看和把握不法食物添加精神和滥用食物添加剂的品种和易被添加的食物类别。
3、工作要乞降目标
(一)2008年12月10日至2009年1月15日,餐饮消耗策划单位根据卫生部等9部分联合公告的2008年第28号公告要求展开自查自纠;对本单位有没有添加非食用精神、滥用食物添加剂环境做出阐明,将如今利用食物添加剂的品种列表报食物消耗监禁部分;对今后根据法则要求坚定杜绝添加非食用精神、公道利用食物添加剂做出承诺。
(二)餐饮消耗策划单位自查自纠期间,监禁部分以明查暗访式样进行督导,紧张看食物添加剂的进货索证索票轨制落实环境,可否进行泉源追溯;根据大众举报对存在凸起题目的餐饮消耗策划单位进行查看和处理。
(三)根据以往监督检测和投诉举报环境,食物消耗监禁部分肯定抽检筹划,对重点品种进行检测;汇集、分析和汇总不法食物添加物和违法超范畴、超剂量利用的食物添加剂名单,以及被添加的食物类别,并于1月15日前将环境报国度食物药品监禁局。
(四)专项整治全国带领小组第一阶段督查中,专题查抄自查自纠工作环境,明白各地发起,发起要求。
4、工作考核目标
(一)各餐饮消耗策划单位发起自查自纠报告。
(二)各餐饮消耗策划单位做出公道利用承诺。
第二阶段 料理料理
1、时候
2009年1月16日至2009年3月10日
2、工作内容
(一)采纳有效办法,加大监督查抄力度,使违法添加非食用精神和滥用食物添加剂现象获得明显改正。
(二)暴光一批违法添加非食用精神和滥用食物添加剂的餐饮消耗策划单位,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
3、工作要乞降目标
(一)落实全国专项整治带领小组第一阶段督查后发起的各项要求。
(二)食物消耗监禁部分根据第一阶段把握的环境,对存在紧张题目的餐饮消耗策划单位展开突击查抄举动,依法严明查处违法添加非食用精神的单位和责任人员。突击查抄餐饮消耗策划单位践诺公道利用食用添加剂承诺的环境。
(三)食物消耗监禁部分会同其他监禁部分追溯(本公牍由文秘范文fanwen.免费供给,转载请注明!)在餐饮消耗关键添加的非食用精神泉源,互助做好堵截非食用添加精神供给渠道工作。
(四)3月15日前,食物消耗监禁部分将餐饮消耗关键未参加食物添加剂卫生标准仍在违法利用的食物添加物名单报相干部分和国度食物药品监禁局。
4、工作考核目标
(一)食物消耗监禁部分发起查抄环境报告。
(二)食物消耗监禁部分发起仍在违法利用食物添加剂名单。
第三阶段 典范巩固
1、时候
2009年3月11日至2009年4月10日
2、工作内容
(一)美满治本办法,建立健康有效的餐饮消耗关键食物添加剂利用监禁机制。
(二)建立和履行餐饮消耗关键食物添加剂利用的办理轨制。
3、工作要乞降目标
(一)落实全国专项整治带领小组第二阶段督查后发起的各项要求,构造餐饮策划单位展开专项整治结果回头看。
(二)食物消耗监禁部分建立针对在餐饮加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精神和滥用食物添加剂的有效监督和办理轨制,建立不法食物添加剂和同等格添加剂清查溯源机制,做到早发觉、早防备、早处理。
(三)进一步加强平常监禁力度,鞭策餐饮策划单位严厉落实采购食物添加剂索证索票轨制,加强巡回查抄和监督抽查,对仍在餐饮加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精神和滥用食物添加剂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处理。
(四)构造餐饮协会、厨师协会等相干构造,在餐饮策划单位展开诚信策划活动,建立和美满本身办理轨制,强化守法策划意识,巩固行业诚信和自律机制。
(五)结束餐饮消耗关键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告,并于4月20日前报送有关部分和食物药品监督办理局。
4、工作考核目标
(一)建立相干监督和办理轨制
(二)相干协会建立的自律轨制。
(三)专项整治报告。
✧ 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一、食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包括: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酱油、醋、盐、八角等各种香料。
二、购买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应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堂采购员购买时需查看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三、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要专店采购、专账记录、专区存放、专器称量、专人负责,并按照有效期使用。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
四、不定期查看,对于超出有效期的产品及时处理,不得使用。
✧ 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篇1: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监督管理,根据、及其实施条例和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实施生产许可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以标准、公告等方式公布的可以作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前款规定之外的其他物质,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生产,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实施生产许可。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范围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市、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生产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标准的要求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合格,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生产许可
第六条生产者必须在取得生产许可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取得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
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厂房设施;其卫生管理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等生产条件;
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符合有关要求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责任制度;
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出厂检验能力;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要求;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工艺落后、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申请人应当向生产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生产许可申请。
第八条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书;
申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有关生产工艺文本;
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场所的合法使用权证明材料,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和厂房设施、设备布局平面图复印件;
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设备、设施的合法使用权证明材料及清单,检验设备的合法使用权证明材料及清单;
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和责任制度文本;
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生产所执行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文本;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许可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生产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有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等规定情形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申请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五日内一次性告知予以补正的材料及要求,并向申请人发出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逾期不告知的,视为受理;
申请事项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生产许可申请,并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
许可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条许可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组织对申请人是否具备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必备生产条件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对申请的资料、生产场所进行实地核查以及产品质量检验。
第十一条许可机关组织对申请人进行实地核查,应当组织核查组。核查组由二至四名有资质的核查人员组成,核查组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并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
第十二条许可机关组织对申请人进行实地核查应当制定实地核查计划,并于核查五日前向申请人发出实地核查通知书。
实地核查工作一般不超过二日。
第十三条核查人员进行实地核查,不得刁难企业,不得索取、收受财物,不得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申请人应当配合核查组的实地核查,因不可抗力等原因需要延长核查时间的,应当及时向许可机关提出延期申请。
第十四条核查组应当按照核查计划以及规定的许可条件、程序等要求对申请人进行实地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做出如下处理:
实地核查合格的,按照规定抽取和封存样品,由申请人依法送交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实地核查不合格的,不再进行产品抽样。
拒绝核查或无正当理由不予配合,导致实地核查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实施的,视为实地核查不合格。
第十五条实地核查工作应当由核查组组长填写实地核查记录,由核查人员签字并经申请人确认。
第十六条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实地核查和产品抽样工作,并向申请人发出实地核查结论告知书。核查不合格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承担发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标准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
承担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发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应当具备法定资质并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发布名录。
第十八条检验机构完成检验工作后,应当出具产品检验报告。检验报告一式三份,一份送申请人,一份送许可机关,一份检验机构存档。
第十九条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申请人可以自接到检验报告之日起五日内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复检申请。
复检应在原检验机构以外的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机构进行,复检结论为最终结论。
复检结论与原检验结论一致的,复检费用由申请人承担;复检结论与原检验结论不一致的,复检费用由原检验机构承担。
第二十条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如下处理:
申请人符合发证条件的,依法作出准予生产许可的书面决定,并于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
申请人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依法作出不予生产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产品检验时间不计入许可期限。
第二十一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将获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的生产者名单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获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的生产者需要增加产品品种的,应当依照本规定提出申请。原许可机关应当依照本规定对申请增加的产品品种组织审查。
第二十三条在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有效期内,生产者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较大变化的,生产者应当及时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审查申请,原许可机关应当依照本规定重新组织审查。
第二十四条生产者名称等发生变化而生产者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未发生较大变化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应当在变更后一个月内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生产许可变更申请。原许可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发生较大改变的,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规定,原许可机关根据规定重新组织审查。
第二十六条许可机关应当将办理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有关资料及时归档。档案材料的保存期限为五年。
第二十七条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
有效期届满,生产者需要继续生产的,应当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六个月前向原许可机关提出换证申请。
逾期未申请换证或申请不予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自有效期届满之日起失效。
第二十八条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
证书应当载明生产者名称、住所、生产地址、食品添加剂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发证机关等内容。
第二十九条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格式和编号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规定。
第三十条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遗失或者损毁,生产者应当及时向原许可机关提出补领生产许可证申请,并同时在省级以上媒体发布原生产许可证书遗失和作废声明。原许可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补证手续。
第三十一条许可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退回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交申请书;退回许可申请的,许可机关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许可自然终止。
第三十二条生产者要求终止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向原许可机关提交申请书;原许可机关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办理注销手续。
第三十三条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撤销、撤回、注销,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者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生产许可证书和编号。
篇2: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1、购买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符合国家使用安全标准要求的。
2、制售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进行使用,不得超过国家其规定使用限量范围。
3、人工合成色素觅菜红及胭脂红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限制计量使用。不得超过0、05克/公斤,柠檬黄及酸性靛蓝的用量不得超过0、1克/公斤。
4、用于饮料、各式糕点食用香精的使用量不得超过限量0、2%。
6、国家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杭氧化剂、着色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品质改良剂等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使用限量使用,不得超过国家计量标准。
7、因制品工艺制作要求的需要,应尽可能地从植物中提取所需色素。
8、禁止采购添加剂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量标准的食品、原料。
9、严禁使用超过有效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或受潮、霉变及其他感观异常发生色变的。
10、严禁使用医疗、工业、化工等非食用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作。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由食堂库房管理员专人负责管理。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专人发放、专人入册登记制。
3、用后及时收检,妥善保存。
篇3: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二、由专职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和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餐饮加工配料的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
三、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实行定点采购,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并留存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等内容。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四、入库前,库管人员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括检查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食品添加剂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五、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使用台账。食品添加剂出库使用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时间等,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六、设立专柜贮存食品添加剂,并注明“食品添加剂专柜”字样,盛放容器上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
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精确的计量工具,严格按照包装标识标明的用途用量或国家规定的用途用量称量后使用,杜绝滥用和超量使用。
八、食品安全管理员、厨师长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贮存及使用等情况。
九、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使用台账以及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要妥善保管,不得涂改、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篇4: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专店购买
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实行专店购买,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并留存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报告以及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金额等内容。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二、专账记录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食品添加剂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使用台账。食品添加剂出库使用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时间等,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三、专区存放
设立专区贮存食品添加剂,并注明“食品添加剂专区字样”。
四、专器称量
配备专用天平或勺杯等称量器具,严格按照包装标识标明的用途用量或国家规定的用途用量称量后使用,杜绝滥用和超量使用。
五、专人负责
由专职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和相关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餐饮加工配料的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
食品安全管理员、厨师长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贮存及使用等情况。
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使用台账以及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要妥善保管,不得涂改、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篇5: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一、专店购买
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实行专店购买,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并留存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报告以及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金额等内容。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二、专账记录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食品添加剂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使用台账。食品添加剂出库使用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时间等,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三、专区存放
设立专区贮存食品添加剂,并注明“食品添加剂专区字样”。
四、专器称量
配备专用天平或勺杯等称量器具,严格按照包装标识标明的用途用量或国家规定的用途用量称量后使用,杜绝滥用和超量使用。
五、专人负责
由专职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和相关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餐饮加工配料的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
食品安全管理员、厨师长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贮存及使用等情况。
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使用台账以及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要妥善保管,不得涂改、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篇6: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是指:
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未列入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第三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第四条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不应当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不应当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不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应当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当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去除,有规定允许残留量的除外。
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查许可工作,组织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评价和审查规范。
第六条 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经营、使用或者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要求、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
安全性评估材料,包括生产原料或者来源、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生产工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或者检验报告、质量规格检验报告;
标签、说明书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样品;
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生产和使用等有助于安全性评估的资料。
申请食品添加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可以免于提交前款第四项材料,但是技术评审中要求补充提供的除外。
第七条 申请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除提交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出口国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该添加剂在本国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
生产企业所在国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企业审查或者认证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承担法律后果。
第九条 申请人应当在其提交的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材料中注明不涉及商业秘密,可以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等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征求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的意见。
对有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意见。
反映的有关意见作为技术评审的参考依据。
第十条 卫生部应当在受理后60日内组织医学、农业、食品、营养、工艺等方面的专家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上确有必要性和安全性评估资料进行技术审查,并作出技术评审结论。对技术评审中需要补充有关资料的,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应当按照要求及时补充有关材料。
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研制及生产现场进行核实、评价。
需要对相关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验证检验的,应当将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检验方法等要求告知申请人。安全性验证检验应当在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对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检验方法标准的,应当首先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第十一条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行政许可的具体程序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根据技术评审结论,卫生部决定对在技术上确有必要性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准予许可并列入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予以公布。
对缺乏技术上必要性和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对发现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按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执行。
第十三条 卫生部根据技术上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程序,制定、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部应当及时组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
科学研究结果或者有证据表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可能存在问题的;
不再具备技术上必要性的。
对重新审查认为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卫生部可以公告撤销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或者修订其使用范围和用量。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7: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1
目的
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防止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确保食品安全。
2
范围
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食品添加剂。
3
使用原则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3、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4、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食品添加剂标准
按照GB 2760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带入食品中:
1、根据GB 2760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2、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3、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
4、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使用管理流程
采购规范:
1、食品添加剂厂家应具备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
2、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明。
3、食品添加剂标识内容应符合要求,内容完整,包含名称、型号、规格、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量限制、有效期等内容。
使用前准备:
1、确认所用的食品添加剂均应为GB 2760标准以及相关增补公告中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
2、确认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不超过GB 2760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实施“五专”管理
1、专人管理。由经过被授权的、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领取、配置、使用。
2、专柜存放。将食品添加剂放在指定区域的专柜保存,不得与其他原料或物资混放,存放处应加贴标识。对于需要从大包装分装使用的,应在分装的产品上加贴标识,防止误用。
3、专本登记。设“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本”专门登记使用情况。
4、专用计量器具。配置专门的并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每次领用食品添加剂应准确称量,并记录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台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工具应专管专用,保持卫生状况,不得污染。
5、专人添加。安排专人进行配料、投料,按作业指导书操作。
食品添加剂应按生产需要量领用,当天未使用的应退回保存,不得擅自放于专柜以外,并做好退回登记。
篇8: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的物品。
2、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3、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
4、发酵面制品、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中不得使用明矾或含明矾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5、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要做到“五专”,即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6、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须有使用记录。
篇9: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1、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2、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购买时应认明包装标签上“食品添加剂”字样,入库前严格验收。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凭经验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时认真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
4、不得使用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5、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到县区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使用的食品添加物质进行备案。备案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称,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食品添加物质的名称、来源、生产企业,企业在生产的各种食品中添加该物质的最大限量等。
6、食品添加剂应由专人保管,并做好入库及出库记录。
篇10: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一、为加强食品添加剂卫生安全管理, 防止食品污染,保护就餐者的利益,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我中心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食品添加剂必须由中心统一采购,所购的产品包装及说明书上必须有“食品添加剂”字样标示,其包装或说明书上应按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批号、主要成分、食用或使用方法等。
三、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主要分成天然与合成两大类。现将我中心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具体规定如下:
(一)常用食品添加剂。如食用盐、食用碱、酵母、味精、鸡精、天然调料等,这类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经验或口味食用都是安全的。
(二)专用食品添加剂。如葡萄糖内脂、拉面剂、蛋糕油、嫩肉粉,泡打粉等、这些食品添加剂,只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也是安全的。
(三)控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下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但使用单位首先要报请中心批准,在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国家规定的剂量、办法使用,在食品添加剂的外包装上必须有明显标记,要做到单独存放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和控制使用剂量。
1、防腐剂,允许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仅限糕点制作时使用。
2、甜味剂,允许使用甜叶菊苷,可用于任何食品制作,其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
3、食用色素,可以使用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允许在加工糕点时使用,不提倡在加工凉菜、酱制品中使用。
4、食用香精,可以使用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人工食用香精,允许在加工糕点时使用,不提倡在其他方面使用。
5、亚硝酸盐(硝酸钠)。亚硝酸盐是一种发色剂,加入肉制品中,可使肉色鲜红,我国规定亚硝酸盐(硝酸钠)可用于肉类制品,其最大使用量为0.5克/千克,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制品不得超过003克/千克。为严防残留量超标,淹制后的肉类要充分浸泡和漂洗。
四、严禁使用甲醛、硼酸、硼砂、吊白块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篇11: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h2>
1、购买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符合国家使用安全标准要求的。
2、制售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进行使用,不得超过国家其规定使用限量范围。食品添加剂使用计量标准>
3、人工合成色素觅菜红及胭脂红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限制计量使用。不得超过0、05克/公斤,柠檬黄及酸性靛蓝的用量不得超过0、1克/公斤。
4、用于饮料、各式糕点食用香精的使用量不得超过限量0、2%。
6、国家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杭氧化剂、着色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品质改良剂等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使用限量使用,不得超过国家计量标准。
7、因制品工艺制作要求的需要,应尽可能地从植物中提取所需色素。
8、禁止采购添加剂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量标准的食品、原料。
9、严禁使用超过有效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或受潮、霉变及其他感观异常发生色变的。
10、严禁使用医疗、工业、化工等非食用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作。
篇12: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h2>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由食堂库房管理员专人负责管理。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专人发放、专人入册登记制。
3、用后及时收检,妥善保存。
篇13:食品添加剂说明文<\/h2>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篇14:食品添加剂说明文<\/h2>
一提到甜味,让人第一个想到的是糖。诚然,糖作为最原始的甜味被应用于食品,它既可以增加食欲,又是营养成分。在以前困难时期,白糖水甚至用来招待宾客。那时候蔗糖的产量低且价高,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替代品,于是就研制出了最早的甜味剂:糖精。
糖精是蔗糖甜度的200倍,无任何营养,且价廉被广泛用于食品中。但随着糖精的使用,人们也发现了它的危害性,它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甚至造成脏器器官功能衰竭等事件。认识到糖精的危害性,人们又转向糖类这种原始的食品甜味。但具有讽刺性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蔗糖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许多与摄入糖类过多的疾病大量出现,如肥胖病,糖尿病,血管硬化导致的冠心病,脑溢血。于是人们又转而寻求糖类的替代品,糖精又被允许限制性的用于食品中。
糖精的怪味降低了口感。于是人们进一步研制出了新的甜味剂。像甜蜜素,安塞蜜,阿巴丝甜等,这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口感好,甜度高,但成本也有些高,它们与糖精相互配合作为甜味剂用于食品中。
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无任何营养,并增加了器官的负担,食用过量肯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没有甜味的食品人们无法接受。所以人们又寻求那种天然的,对人体危害小的甜味剂。像甘草素,木糖醇和甜菊素等从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剂被应用到不适于摄入糖和人工合成甜味剂的特殊人群的食品中,像糖尿病人等。
人类不能没有甜味。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食品工业。更直接的说是甜味剂支起了食品加工的半壁江山。但无论是天然的甜味剂还是人工合成的,都有其局限性。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在吃的方面一定要有个度。我不是说让你完全拒绝有添加剂的食品,我的建议是最好少吃工厂化生产的食品少喝瓶装的饮料。这些东西有人称它们是垃圾食品,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多吃我们自己厨房加工的食品。我们自己做的东西既没有食品添加剂,又卫生,营养丰富,大部分都是天然的。你说是不是呢?
篇15: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h2>
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年5月19日
调查地点: 大润发购物商场
调查目的:熟悉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了解各类食品中添加剂的异同,为了巩固食品添加剂的知识与更好的做好食品的加工与保藏。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添加剂也越来越敏感。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有的人甚至对食品添加剂就是有种谈虎色变的反应。为此,我借着这个机会对市场的部分类别食品添加剂做了市场调查。
一、国标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我国列入 GB2760-2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品种已达2314多种,并还将逐年增加。新版标准中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 个品种,涉及16 大类食品、23 个功能类别。
1、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为增强食品中酸味和调整食品中pH或具有缓冲作用的酸、碱、盐类物质的总称。
2、抗结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KCN、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5种。亚铁KCN用于食盐抗结,加入量为0、01g/kg。?
3、消泡剂? 我国许可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等6种。其中乳化硅油用于味精发酵生产过程,使用量为0、2g/kg;高碳醇脂酸脂复合物主要用于发酵、制糖、豆制品等工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丙醇胺醚等,用于发醇工艺可按正常生产需要适量加入。?
4、抗氧化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丁基羟基茴香醚、二十基羟基甲笨、没食子酸丙酯、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等14种。
5、漂白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漂白剂有二氧化硫、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硫磺等7种,其中硫磺仅限于蜜饯、干果、干菜、粉丝、食糖的熏蒸用。?
6、膨松剂?我国规定使用的膨松 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硫酸铝钾等8钟。碳酸氢钠在270℃时分解,碳酸氢铵对热不稳定,60℃即分解,碳酸氢铵的膨松作用比碳酸氢钠强,但由于其分解产生的氨溶于水,使食品产生臭味,因此适宜在含水较少的饼干等食品中使用。轻质碳酸钙常与碳酸氢钠和明矾等组成复合膨松剂,以提高疏松质量。
7、胶基糖果中基础物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胶姆基础剂有聚乙酸乙烯脂二丁笨橡胶等。胶姆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果,有口香糖、能成泡的泡泡糖及非甜味的营养口嚼片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C列出胶姆糖中胶基物质及其配料名单59种,其中天然橡胶6种、合成橡胶7种、树脂10种、蜡类6种、乳化剂20种、抗氧化剂、防腐剂6种、填充剂4种,除聚乙酸乙烯酯规定最大使用量为60、0g/kg,余均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8、着色剂 ?⑴ 人工合成色素:我国允许使用的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黄、亮蓝,以及为增强上述水溶性酸性色素在油脂中分散性的各种色素铝色淀。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品种虽不多,但有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可按比例混合制作橙、绿、紫等多种色调。除新红为我国新增品种,其它几种均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使用的安全性高的品种。⑵ 天然色素: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甜菜红、紫胶红、越桔红、辣椒红、红米红等45种。天然色素虽然色泽稍逊,对光、热、pH等稳定性相对较差,但安全性相对比人工合成色素要高,且来源丰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生产、销售量增长很快。但天然色素成份复杂,生产过程其化学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且可能混入铅、砷等有害金属及其它杂质,也有毒性问题,应按规定用量或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9、护色剂:我国规定的发色剂有硝酸钠、亚硝酸钠四种。
10、乳化剂?我国已批准使用的有酪蛋白酸钠、蔗糖脂肪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司盘系列、土温系列、改性大豆磷脂等28种。?
11、酶制剂? 我国已批准的有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制剂、精制果胶酶、β-葡萄糖酶等6种。?
12、增味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氨基酸类型和核苷酸类型增味剂,有炽欲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等5种。上述增味剂可按正常需要适量使用。
13、面粉处理剂?我国批准使用的有过氧化笨甲酰、溴酸钾、L-半胱氧酸盐酸盐等6种。过氧化笨甲酰氧化能力强,能使面粉脱色漂白、杀死微生物和加强面筋弹性,纯品受撞击会引起爆炸,使用时以磷酸钙作为稀释剂,过氧化笨甲酰含量19~22%比较安全。
14、被膜剂?现允许使用的被膜剂有紫胶、石脂、白色油、吗啉脂肪酸盐 、松香季戊四醇酯、辛基笨氧聚等7种,主要应用于水果、蔬菜、软糖、 鸡蛋等食品的保鲜。?
15、水分保持剂?现允许使用的水分保持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10种,实际应用中多使用上述前三种磷酸盐的复合盐,很少单独使用。?
16、营养强化剂?我国列出允许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包括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矿物类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计48种。食品添加营养素时,营养强化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均应严格按照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应注意在食物强化过程中,强化剂的性质不应受影响而破坏或转化成其它物质。
17、防腐剂?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笨甲酸、笨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18、稳定和凝固剂?我国允许使用的凝固剂和稳定剂有硫酸钙、氯化钙、氯化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葡萄糖酸-δ-内酯等8种,其中硫酸钙、氯化镁用于豆制品可按生产需要适量加入。
19、甜味剂? 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有甜菊糖甙、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天门冬酰笨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钾、甘草、木糖醇、麦芽糖醇等13种。我国食品行业中常用的糖精钠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甜蜜素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各国对糖精的安全性一直有争议。我国规定糖精在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15g/kg,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
20、增稠剂 我国允许使用的增稠剂有琼脂、亮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25种。
21、食品用香料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有574种,其中自然香料140种,分解香料434种,临时容许使用的香料种类有163种。
商标 | 品名 | 产地 | 食品添加剂 |
康师傅 | 酸枣饮品 | 天津 | 柠檬酸、苹果酸、焦糖色、柠檬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食用香精 |
康师傅 | 酸梅汤 | 天津 | 柠檬酸、焦糖色、乳化硅油、食用香精 |
康师傅 | 冰糖雪梨梨汁饮品 | 浙江杭州 | 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钠、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钠 |
统一 | 阿萨姆奶茶 | 江苏泰州 | 食用香精、单甘油酯脂肪酸、双甘油酯脂肪酸、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碳酸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三聚磷酸钠 |
康师傅 | 茉莉蜜茶 | 浙江杭州 | 食用香精、D-异抗坏血酸钠、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维生素C |
娃哈哈 | 哟哟奶茶蜂蜜奶茶饮料 | 新疆昌吉州 | 氧化羟丙基淀粉、柠檬酸钠、聚葡萄糖、D-异抗坏血酸钠、碳酸氢钠、卡拉胶、六偏磷酸钠、乳酸链球菌素 |
康师傅 | 劲凉冰红茶 | 浙江杭州 | 柠檬酸、柠檬酸钠、维生素C |
美汁源 | 爽粒葡萄葡萄汁饮料 | 广东东莞 | 柠檬酸、果胶、柠檬酸、维生素C、β-胡萝卜素 |
每日C | 葡萄汁饮品 | 浙江杭州 | 柠檬酸、葡萄皮红、苹果酸、柠檬酸纳、D-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C、六偏磷酸钠、 |
娃哈哈 | 水果蜂蜜绿茶 | 浙江杭州 | 苹果酸、维生素C、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钠、阿斯巴甜、碳酸氢钠、安赛蜜 |
雪碧 | 清爽柠檬味汽水 | 上海 | 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笨甲酸钠、 |
芬达 | 苹果味汽水 | 上海 | 二氧化碳、柠檬酸、笨甲酸钠、六偏磷酸钠、柠檬黄、亮蓝 |
美汁源 | 爽粒红葡萄葡萄水果饮料 | 江苏苏州 | 柠檬酸、果胶、葡萄皮红、苹果酸 |
每日C | 黑加仑 | 江苏扬州 | 柠檬酸、葡萄皮红、柠檬酸钠、维生素C |
美汁源 | 果粒橙橙汁饮料 | 广东东莞 | 柠檬酸、柠檬酸钠、β-胡萝卜素 |
康师傅 | 冰红茶 | 江苏扬州 | 柠檬酸、柠檬酸钠、维生素C、焦糖色 |
美汁源 | 果粒奶优水果牛奶饮料 | 湖北武汉 | 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磷酸、柠檬酸钠、安赛蜜、果胶、阿斯巴甜、黄原胶 |
可口可乐 | 汽水 | 上海 | 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咖啡因 |
芬达 | 橙味汽水 | 上海 | 二氧化碳、柠檬酸、笨甲酸纳、甜菊糖苷、日落黄、柠檬黄 |
农夫山泉 | 30%混合果蔬汁饮料 | 浙江杭州 | 柠檬黄、柠檬酸钠、苹果酸、D-异抗坏血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纳、黄原胶、β-胡萝卜素 |
康师傅 | 果汁饮品富士风味 | 浙江杭州 | 柠檬酸、苹果酸、柠檬酸纳、羧甲基纤维素钠、焦糖色 |
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① 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在这些加工过程中,食品容易褪色、变色,有一些食品固有的香气也散失了。此外,同一个加工过程难以解决产品的软、硬、脆、韧等口感的要求。
② 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在食品工业中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食品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营养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
③ 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各种生鲜食品和各种高蛋白质食品如不采取防腐保鲜措施,出厂后将很快贪腐变质。为了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保持应有的质量和品质,必须使用防腐剂、抗氧剂和保鲜剂。
④ 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
⑤ 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需要润滑、消泡、助滤、稳定和凝固等,如果不用食品添加剂就无法加工。
⑥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蔗糖,又要满足甜的需要。因此,需要各种甜味剂。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素,因而发展了添加有矿物质、维生素的配方奶粉。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来看,一般在正规的商场及超市出售的食品其包装上几乎都表明了添加剂,但遗憾的是几乎食品都没有表明各种添加剂的用量以及性状和危害,让消费者看的似懂非懂。希望对于食品添加剂行业我们的政府能给予更多更全面的关注,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利益。
篇16: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h2>
一、调查原因:
前段时间听到说现在人们不知道到底吃喝什么会感到放心。一句顺口溜说的好“吃荤怕色素、吃素怕毒素、喝的怕激素”。
本学期,我正好担任高二年级的化学科教学任务,在学习到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第一节《葡萄糖、蔗糖》的第三个知识时,教材安排了“食品添加剂”课题。说实际话,我平时也只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皮毛,对其详细情况知之甚少,怎样能让学生客观的认识食品中的添加剂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我没有急着去找相关的资料告诉学生,而是把这一知识作为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之中。
二、调查目的:
现在的很多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一些添加剂,尤其是青少年经常食用的零食中经常出现食品添加剂的身影。究竟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它们都有哪些功能?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国家规定的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是多少?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三、调查范围
我们生活食品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四、调查方法
1、收集食品包装袋,归纳整理
2、查阅资料
3、网络查询
五、调查结果
由于食品添加剂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热情很高,他们积极很多并跑遍了学校的各个场所: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教室等地方查阅了大量资料。通过各小组调查、总结、整理,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增加食品营养成分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但必须符合上述定义的概念。即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增强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一般来说,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天然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很小;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
hc179.com内容组内部效率工具:
- 使用食品添加剂承诺书 | 产品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化工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工艺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 复配食品添加剂研发工程师工作计划
按用途,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大同小异,差异主要是分类多少的不同。美国将食品添加剂分成16大类,日本分成30大类,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具体如下:(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三)、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功能及品种: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有很多,笔者在这里仅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及品种。
(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约有上千种之多,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使用剂量各不相同,有的食品添加剂没有使用剂量的限制,使用时根据食品的生产需要量选择合适的剂量。如花椒、茴香、桂皮等。而有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卫生部门有严格的规定,使用剂量的最大值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如抗氧化剂中的没食子酸丙酯(PG)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1g/kg;乳化剂中的硬脂酸钾(代码10.028)在糕点中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18g/kg。
同一种食品添加剂在不同的食品中其使用剂量也不相同。如乳化剂中的山梨醇酐单棕桐酸酯(司盘40)(代码10.008)在月饼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1.5g/kg、在雪糕巧克力层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2.2g/kg、在植物蛋白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6.0g/kg、在果汁(味)型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5g/kg;防腐剂苯甲酸(代码17.001)在碳酸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2g/kg、在低盐酱菜、酱类、蜜饯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5g/kg、在葡萄酒、果酒、软糖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8g/kg、而以苯甲酸计,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不得超过2g/kg、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同时使用时,以苯甲酸计,不得超过最大使用量。
(五)、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建议
1、加强宣传
争取能够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合订本,尤其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应该进入千家万户,使每个人在制作、购买、销售食品等过程中时刻注意。
2、加大检查力度
食品相关的检查部门,应特别对生产、经营、销售等部门进行严格检查,以防不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物质进入食品中或食品添加剂的超标准使用。
3、规范使用
应该规定生产厂家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明确标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剂量。
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调查研究,我们师生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远比教材介绍的深刻,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明显的提高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篇17:食品添加剂工作总结<\/h2>
我局对商贸流通领域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专项整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畜禽产品、酒类商品生产经营的监管机制,强化了畜禽产品、酒类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现将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1、狠抓宣传培训工作。以宣传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畜禽产品、酒类商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一是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相关单位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畜禽产品、酒类商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为了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设立了举报电话,确定专人受理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为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监督渠道。
2、积极开展畜禽产品、酒类商品市场整治。一是在监督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严格遵守生产规程、品质检验规程基础上,要求企业贯彻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加强生产管理,生产优质、安全的产品。二是认真开展畜禽产品、酒类商品市场清理整顿。今年以来开展专项整治3次,检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户次,检查肉品经营户20户次,检查酒类经营户5户次,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车辆5辆次。通过此次市场专项检查,净化了市场环境,强化了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确保了人民群众能吃上放心肉、喝上“安全酒”。
3、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大力开展畜禽屠宰企业及酒类经营企业诚信教育活动,有力推进了畜禽屠宰企业及酒类经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畜禽屠宰企业及酒类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我局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也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区生猪定点屠宰还没有覆盖全部乡镇,与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不相适应,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2、畜禽产品、酒类商品整顿、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相关部门互相配合、综合执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宣传培训。以宣传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畜禽产品及酒类商品质量安全。
2、继续强化市场监管。开展经常性市场巡查活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有效控制畜禽和畜禽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畜禽违法行为及在酒类商品中勾兑水、勾兑非食用酒精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