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行政写作|公文行政写作(收藏10篇)
发布时间:2017-09-11公文行政写作(收藏10篇)。
⬭ 公文行政写作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但是由于公文在性质、作用上及其写作要求上的不同,拟写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 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 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怎??庑垂?乃鸭?牧虾徒?械鞑檠芯磕兀恳皇鞘占?驮亩劣泄氐奈淖植牧希欢?堑绞导实敝兴鸭?畈牧稀@?纾??菽獗静棵诺哪甓裙ぷ骷苹??紫刃枰?樵娜ツ甑墓ぷ骷苹?肮ぷ髯芙幔?约安慰加泄叵冉?笠档耐?喙ぷ骷苹?龋?挂?芯勘静棵沤衲晁?媪俚男问疲?衲甑闹行娜挝裆霞兑?蟮取?
⬭ 公文行政写作
文书一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公务活动中,使用的极为普遍和广泛。它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既可以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文书还可以指一种职业,如某某人在做文书工作,也可以指职务名称,如文书、文书科长、文书处长等。
文件同文书一样,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如一次大型会议,会议结束之后,要将会议文件立卷归档保存。这里说的文件,即指会议形成的有规范格式的正式文件,如会议纪要、决议等,也包括会议进行中的简报、领导讲话、代表发言、会议纪录,甚至还包括录音、录像、照片等有关资料。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如:中共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等具有规范格式的正式文件,人们往往郑重地称之为“文件”,而不称文书或公文。就某一单份的文件来说,人们也习惯地称之为一份文件,而不叫一份公文或一份文书。
至于公文的概念,它的特指范围是很清楚的,是指各级关单位为了办理公务二产生的文书或者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公务文书或者公务文件的简称。
从一些史籍的记载来看,文书、文件和公文这三个要领是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有一个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文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贾谊《新书·过秦下》:“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王充《论衡·别通》也有关于“文书”的记载:“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这些地方所说的“文书”,是泛指古代的文籍图册。在我国先秦时期,“文”与“史”是很难分开的。“文书”的概念范围要大些,一些有史料价值的文字材料都可称之为文书。
汉代以后,文书作为公文与案卷的含义才逐步被确定和沿用下来。《汉书·刊法志》:“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唐元稹《望喜驿》诗有“满眼文书堆案边,眼错偷得暂时眠”的句子。这些地方所说的“文书”就是指的公务文书。
“公文”一词,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汉代多称文书,称公文较少。三国以后,多称公文,指官府之间往来的公事文书。如《后汉书·刘陶传》:“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是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等人势力强大,可能聚众起事,但州郡官员只是口头相互转告,不肯以公务文书的形式上奏朝廷。《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中也有“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的记载。自此以后,公文就成为公务文书的`统称了。
“文件”一词,大约在清末才出现,当时在外交文书中提到“寻常往来文件”,“交涉文件”等。宣统三年五月,朝廷三年五月,朝廷颁布的《内阁属官官制》,将“掌本阁公牍文件”,作为承宣布厅职责之一。后人承袭历史,文书、公文、文件这三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 公文行政写作
××市二商局:
我公司××冷库,系地区性重点仓库,有库房×间,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可以贮存的×千吨、价值约××万元物资,每年上交利税××万元。但多年来,冷库的防火设施十分简陋,器材不足。库内仅一处有消火栓,且由于年久失修,压力低,达不到喷射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难以设想。去年以来,市区有关防火部门多次检查,要求增建消火栓,但均因我单位缺少资金,一直无能为力。为保证库区安全,做到有备无患,急需增建地下消火栓4处及增设一部分消防器材,共需资金××万元,请局予以拨给。
⬭ 公文行政写作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
一、文种使用常见错误
1、上行文中“请示”与“报告”不分
“请示”和“报告”均是上行文,但有很大区别。“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应当一事一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单位,需要同时送其它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下级机关;“请示”只能事前汇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请示”,应予以回复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报告”可以事前、事中、事后汇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报告”,一般不予回复。
行政公文“请示”和“报告”的错误使用表现形式有3种:该用“请示”时用“报告”,如《关于增加教学科研用房的报告》;“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请示报告合用,如《关于某某问题的请示报告》。
2、“请示”与“函”不分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根据这些规定,与不具有隶属关系的单位行文,如省教育厅各处室、滁州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单位,不应使用“请示“文种。主送省教育厅,请求指示批准应使用“请示”。
3、“报告”与“意见”不分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报告”只适用于上行文,而“意见”可以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意见”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意见”作为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当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意见”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
4、“通告”与“公告”不分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而“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根据上述规定,“公告”的特点适用于级别较高的单位,并且发布的事项重要或者是法定事项,告知的范围是国内外;“通告”适用于级别较低的单位,并且发布的事项是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告知的范围较公告小,如《滁州学院关于拆除违章搭建的通告》。
5、创造文种。即在13种文种之外,自己创造出文种,如《关于五一工作安排的设想》
二、行文程序错误
行文没有按照拟稿——部门负责人审核(会签)——院办核稿——院领导签发的正常顺序进行,而是没经核稿直接请院领导签发,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文质量。
三、随意撰写公文主题词
主题词是用于揭示公文内容,便于公文检索查询的规范化的词和词组。公文主题词通常由公文制发机关的最高行政主管机关负责制定和发布。标引规则在标引数目、顺序、选词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标引的每个主题词,必须从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最专指、最恰当的词或词组,不得采用主题词表以外的词或-2-
词组。由于多数同志不太了解公文主题词的标引规则、方法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易出现随意撰写公文主题词的现象。
五、数字使用和标题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第二十五条
(九)款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另外党委系统发文日期和行政系统发文日期有所区别,行政公文用汉字,党委公文用阿拉伯数字。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第十条
(六)款中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滁州学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就应改为滁州学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 公文行政写作
一、文章主题的内涵及其确立
1、主题是一种"观念",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飞跃"的产物。
2、主题实际上是一种思想认识,正确的主题只能从实践中来。
3、源于生活实践的具体材料包括反映自身体验的和他人间接经验的两大部分。
4、机关应用文体在动笔之前接受的领导"授意",这种现象并不违背材料先行的原则,原因有二:一是采用文体的写作是一个群体活动过程,领导者的"授意"常常在自己或他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二是领导者的授意之"意"并不总是文章的主题。
二、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基本职能,其特点有四:
1、全面真实,没有虚构。
2、要素全面,选材典型。
3、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4、语言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三、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开头--事件或行为、情感的发端。
2、主体--事件或行为、情感的发展。
3、结尾--事件或行为、情感的结果与启迪。
四、记叙文件写作要求
1、要体现记叙文的特点。即在全面真实,要素全面、选材典型以及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运用方面抓住特色。
2、尊重记叙文体系内各具体文体的写作规律,注意发挥其各自特色,不可强求一律。
五、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确定某种观点的正确与谬误,肯定或否定某种主张。
其特点有六:
1、直接表露作者的思想观点。
2、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说明、叙述。
3、内容重在说理,坚持摆事实,以理服人。
4、其构成要素包话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三个方面。
5、逻辑性强。
6、语言准确周严,简炼犀利。
六、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开头--引论。
2、主体--本论。
3、结尾--结论。
七、议论写作要求
1、论点必须正确、鲜明、集中;论据必须真实、有说服力,容易引起关注;论证须得法。
2、结构要完整、明晰;要有头有尾、前后呼应;有条理、讲究过渡配合。
3、要有激情,给人以强烈染力。
4、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5、遵循议论中各类具体文体的特殊写作规律。
八、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样式。
其特点有四:
1、解说性强。
2、具有知识性、信息性。
3、客观性强。
4、语言重通俗、简明、平实。
九、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开头--概说。
2、主体--分说。
3、结尾--总说。
十、说明文写作要求
1、内容要准确、正确,态度要客观。
2、抓住本质特征,突出重点。
3、条理要清楚。
4、文字简洁明了。
5、内容有的放矢。
⬭ 公文行政写作
常见的公文写作大概包括请示、报告、意见、通知及宣传纲要五类。
请示的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写“为什么要请示”,即请示的缘由或背景,也就是请示问题的依据、出发点和目的。
3.结尾部分写希望、要求,可以使用以下惯用语,如:“妥否,请批示”或“当否,请批示”或“以上请示,望予审批”或“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XXX执行”等。
二、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正文的写作通常是“三段式”。但应注意的是,“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必然由于不同的内容表现为多变的状态,主要有:情况——做法 ——问题(意见);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情况——问题——建议等。写 “报告”要切实掌握“三段式”的基本要求,这对提高撰文效率且达到眉目清楚是十分必要的。
正文:这部分是意见写作的主体,应当首先在开头部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行文的目的、背景、依据或缘由,以利受文者理解和贯彻执行;然后应当明 确、详尽地写出意见的具体内容,如阐明工作的基本见解、原则性要求、政策性措施及注意事项等,一般采用分条的结构安排方式。结尾,一般用一个结尾段落来进 一步强调工作或提出希望和要求。
四、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指示性通知:交代缘由(由成绩到问题)+原则、要求+结尾(贯彻执行的希望)。
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 文件的通知》,就是一篇非常典范的指示性通知。开头集中说明制发本通知的“缘由”及“总的要求”,首先肯定近年来在精简会议和文件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并采取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紧接着笔锋一转,用“但是”引出所存在的问题:“但是各类会议和 文件仍然偏多,特别是部门内设机构召开的会议过多过滥,一些会议随意召集地方政府厅局负责人参加,给地方增加了负担;部门内设机构越权发文现象十分突出, 成为文件过多的主要原因。……”通过一个短语(“为做好精简会议和文件的工作,现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进而提出精简会议和文件的原则要求:“一要提 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精简会议和文件是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需要;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研和督查,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三要积极利用现代通信和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加快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步 伐,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召开会议和印发文件来推动工作的做法。”最后,结尾部分要对有关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希望和要求。
会议通知:写法比较简单,开头用一自然段简明交待通知形成的缘由和根据;主体简要叙述通知的事项;结尾另起段写明通知执行要求,常用“以上通知,望认真执行”、“特此通知。”“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等习惯用语表示。
五、宣传纲要:计划体公文的一种。一般是指带有远景发展设想的提纲挈领式的文字计划,又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思想性与指导性。全文大都由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等几个大的部分来组成。
宣传纲要的三大块:第一部分,交代清楚这,份宣传纲要的背景,说明此宣传纲要所要宣传的活动以及发起活动的原因;第二部分,交代宣传纲要的具体内容, 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宣传内容、宣传载体、宣传措施等方面。(其中指导思想、宣传措施必不可少。)最后部分,发出鼓励或倡议。
1.公文具有( )、( )、( )三大特点。
2.从行文关系上,公文可分为( )、( )、( )三种。
3.公文的种类有:命令(令)、决定、( )、( )、( )、( )、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
A 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4.公文要素划分为( )、( )和( )三部分。
5.若文件版头中印有发文单位,( )可以省略;事由前“关于”不可省略;文种前助词“的”不可省略。
6.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两行,( )排布。
7.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可加( )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8.公文正文区域不得夹带图片、表格,统一的字体、字号、行距,无特殊要求,字体颜色一般均为( )。
⬭ 公文行政写作
在机关秘书部门的工作活动中,公文处理工作是一项最主要、最大量、也是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公文处理工作通过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以及立卷归档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程序和环节,构成机关信息运转与处理的科学流程。公文处理工作具有政治性、时限性、机要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关系
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集中形式和分工形式。
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 公文行政写作
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公文的基本含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特点。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公文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历代政权的性质,也反映了统治者的需要及其对公文在行使政治权力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公文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文书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从属于一定的政治集团并为其服务。
三、文书、文件、公文这三个概念,在机关的日常活动中是基本一致的。
四、公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
(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
(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
(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
(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五、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领导和指导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
(3)传递信息作用。
(4)公文联系作用。
(5)凭证记载作用。
六、公文的分类:
(1)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内部文件,
(2)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来划分: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
(4)从公文的制发机关的性质和公文作用来划分: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法规文件又可分为法律文件、法令文件、行政法规文件。
(5)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常见的公文分类还有:
(1)从文件的缓急程度上划分,分为特急件和急件。
(2)从文件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可分为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和技术文件。
(3)从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主送件、抄送件和批转件、转发件。
(4)从文件的处理要求来划分,可分为急件和平件。急件又可可分为需办文件(办件)和参阅文件(阅件)等。
⬭ 公文行政写作
一、在机关秘书部门的工作活动中,公文处理工作是一项最主要、最大量、也是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公文处理工作通过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以及立卷归档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程序和环节 , 构成机关信息运转与处理的科学流程。公文处理工作具有政治性、时限性、机要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二、公文处理工作是机关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在机关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文处理工作的作用与公文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公文处理工作的作用主要是指从公文的形成到公文的办理、管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环节对机关工作所发挥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助手作用、纽带作用和查考作用。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科学地组织机关的文书工作,有条理地、安全地运转公文,完整地保管公文。正确地发挥公文的作用,有效地推进机关工作,为机关领导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包括组织机构、组织领导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三、就一个机关而言,它的公文处理工作不像机关的人事、财务等职能部门一样,设立某一机构负起全部的责任,或者各机构自上而下地形成一个垂直领导的独立体系,各机关公文处理机构的设置,要视机关规模的大小、工作任务的繁简、公文数量的多少而定。
四、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从全国来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负责领导和指导党和政府系统的文书工作。 (2) 从一个机关来说,它的公文处理工作是由本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厅 ( 室 ) 主任负责领导的。 (3) 从上下级的关系来说,上级机关的办公厅 ( 室 ) 负有责任对其下属的机关,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4) 机关档案部门对机关的文书工作也负有一定的指导责任。
五、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集中形式和分工形式。一个机关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通常要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 机关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
(2) 机关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层次、数量。
(3) 机关收发文件数量的多少。
(4) 机关办公驻地是集中还是分散以及距离的远近。
(5) 机关工作人员的数目和机关文书工作人员的配备,等等。
六、公文处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 : ① 准确周密,确保质量 ; ② 及时迅速 , 注重时效; ⑧ 保守机密,安全可靠 ; ④ 集中统一,加强管理; ⑤ 实事求是,遵规守纪; ⑥ 精简文件 , 提高效率。
⬭ 公文行政写作
一、简报特点和写作要求
简报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它的特点。简报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简明,扼要,及时,实在。
(一)简明
简报,当然要简,但这不是简陋、不是单薄,而是建立在具有丰富内容基础上的简。简报要迅速让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如果写得冗长繁琐或晦涩难懂,百思不解,就无暇卒读,起不到作用。所以,简报最好不超过千字,特殊情况也不要超过两千字,这就要求:①主题集中,精选材料和概述事件过程,剪裁去枝枝权权,防止重复、松散。②文字凝练,一句能说明白的,绝不用两句,“力避行文的唠叨”。③写时设身处地,让领导或其他读者能明了。
(二)扼要
扼要,是从简报内容方面说的,即,反映情况要抓住重点、要害,不能求全贪多。首先要求抓住重要问题——如,有典型性的事物,值得注意的苗头,有意义的材料,有启发性的经验、做法等。另外,抓住重要问题还要突出重点。因为一个问题有关的人、事、材料、过程,也是很复杂的,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写成“流水账”,要写得使人一眼就能看清问题所在。
(三)及时
简报要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机关里社会上新的动态、新事物的苗头、错误倾向的端倪、有启发的新鲜经验,写出来,就是及时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能使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动向,掌握情况,加强领导。
(四)实在
实在,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准则,体现在简报上就是实在。简报是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的,上级部门可能据此做出相应决策,有关部门也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所以必须让事实说话,这就是说,必须有事实,而且必须真实可靠。
二、格式和写法
(一)简报的一般格式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简报大体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简报分为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
(1)报头。在第一页上方,占全页三分之一左右。中间是醒目的简报名称即大字“刊头”。“刊头”下面是简报期号,可以按年度编号,也可以统一编号,可以用“第十八期”的形式,也可以用(18)的形式。期号下面左侧是主编单位的全称,如:“××办公室”“××会议秘书处”等,右侧是印发日期。
(2)正文。在报头下面放标题,正文中间可以另加小标题。一份简报一般登一份材料,也可登几份相类、相关或比照的材料。各份材料要分开,第一页可印上目录。会议简报一般只登一份材料。
(3)报尾。在末页的最下方,沉底排条两平行的水线,中间空出,注明本期发放范围——报、送、发或加发的单位名称和个人职务姓名。末一行注明本期印发份数,以备查考。也有把主编单位和印出日期放在最后的,像《国家体改委简报》就是。
(二)简报正文的一般写法
简报的写作原则是,怎样能简明地把情况说清楚,就怎样写。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是在长期写作中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1)要有一个醒目的标题
标题要醒目,不外两个方法,一是要有内容,使人看了就知道说的什么事,像例文《一所深受群众欢迎的社办敬老院》、《×山打到地下热水》,一目了然。一是要吸引人看,这就是虽不出现内容,但要引人注意。如,唤起人们重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或提问题:“……怎么办?”甚或用一点形象性的题目。但以朴实质直为要。
(2)安排好正文的三部分。
首先,有一段“导语式”的总括说明。或是采用概括叙述,介绍通篇主要内容;或是把结论放在前面,点明主题,然后再叙述说明。
其次,把主体内容分几部分,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段落。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结构,按时间,即事物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一是横式结构,按空间,即事物的组成部分、有关方面进行叙述。
最后。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结尾要补充和深化主要内容,发人深思。如果没有内容,宁可戛然而止,不可画蛇添足。最忌讳用套话敷衍,也不要刻板化,比如,都是“事态在发展中”、“准备继续深入”、“受到群众的好评”等等。
简报这三部分的变化是很多的,配合内容,交互搭配,可以变化无穷。
-
想了解更多公文行政写作的资讯,请访问:公文行政写作